《送方外上人》刘长卿 赏析

合集下载

《送方外上人-送上人》课件

《送方外上人-送上人》课件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 [唐] 刘长卿—
作品原文 作者简介 作品鉴赏
作品原文
原 孤云将野Biblioteka ,岂向人间住。文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作品原文 作者简介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 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 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作品原文 作者简介 作品鉴赏
作品鉴赏——原文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 [唐]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作品鉴赏——白话译文
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注释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孤云、野鹤:比喻闲逸逍遥之人。
将:携带,带领。 沃洲山:在浙江省新昌县东,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有放鹤峰,
养马坡,道家列为第十二洞天福地。
谢谢观看

刘长卿《送上方外人》

刘长卿《送上方外人》

拓展阅读与思考
► 拓展阅读: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送灵澈上人归嵩阳兰 若》、《寻南溪常道士》、《送道标上人归南 岳》、《寄灵一上人》、《寄普门上人》、《赠 微上人》、《西陵寄一上人》
► 思考与讨论:
与其他“执手相看泪眼”的送别诗相比,刘长卿 此首送别诗的妙处何在?
(四)集评
► 高棅《唐诗品汇》:
“大历贞元中,则有韦苏州之雅淡,刘随州之闲 旷,钱郎之清赡,皇甫之冲秀,秦公绪之山林, 李从一之台阁,此中唐之再唐也。”
► 锺惺《唐诗归》
”中晚之异于初盛,以其俊耳。刘文房犹从朴入。 然盛唐俊处皆朴,中晚朴处皆俊。文房语有极真 者,真至极透快,便不免妨其厚。“
(二)《送上方外人》
► 孤云将野鹤, ► 岂向人间住。
► 莫买沃洲山,
► 时人已知处。
文本解读
► 主题: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既然要 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 入山不深。
关键词解读
► “孤云”、“野鹤”:自由自在之物,象征闲
适的隐者。 ► 沃洲山:今浙江绍兴府新昌县东三十五里, 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是道家的第十 二福地。 成为后代隐者向往之地。
பைடு நூலகம்
►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
练浑括,于缜密中见清秀。七律也多秀句 ,如 “细雨湿衣看不见 ,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 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 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 描取胜,饶有韵致。《新唐书· 艺文志》著录其集 10卷。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 (10卷诗,1卷文),《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

古诗送方外上人翻译赏析

古诗送方外上人翻译赏析

古诗送方外上人翻译赏析《送方外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

其古诗全文如下: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前言】《送方外上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五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147卷第18首。

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

此诗写得妙趣横生、闲情逸趣,流露出诗人很看重灵澈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境界,向往隐居深山之中,规劝方外上人“莫买沃洲山”,表现出诗人规劝方外上人领悟真隐和假隐之真谛,莫隐居变成趋时,亦体现出诗人与方外上人之间的真挚友谊。

【注释】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孤云”句:张祜在《寄灵澈诗》中有“独树月中鹤,孤舟云外人”句,与此用意正相同。

将:和,共。

沃洲山:在浙江省新昌县东,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有放鹤峰,养马坡,道家列为第十二洞天福地。

【翻译】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岂肯在人间居住?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们最熟悉的去处。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是一般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往迎来,而是送僧人归山。

被送者不是尘世俗人,诗中也没有送别一般尘世俗人的“黯然魂销”的怅别之情,而颇多调侃,兼有嘲讽之意。

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

“云”与“鹤”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何况还是“孤云”与“野鹤”,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怎能留得住呢?因此诗人诙谐地说:“岂向人间住。

”尘世难留方外高人。

方外高人理应去深山古刹,静心修炼;因此,上人归山,恰得其所,理应祝贺,不该作儿女之态,像俗人那样依依不舍,甚至帐惘无极。

三、四句是对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

不少僧人爱住名山宝刹,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扬名,然后接近权贵,以求闻达于皇帝,达到加宫进爵的目的。

这与假隐士走终南捷径的手段相似。

“莫买沃洲山”,暗寓出沃洲山名声太大,人们都知道那地方,会影响修行,会成为走“终南捷径”的人。

送方外上人 (刘长卿)原文及赏析

送方外上人 (刘长卿)原文及赏析

送方外上人 (刘长卿)原文及赏析送方外上人送方外上人,孤云野鹤亦知音。

少陵路远难相见,蒿里行舟只自怜。

落叶风前雁,空山月带猿。

回来偏觉长亭路,登临送目望沧洲。

赏析:这首《送方外上人》是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的作品,以深情款款的词句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告别之情。

全诗共四句,以描绘作者因远行而离别离情为主题,表现出一种遗憾和惋惜的心境。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自己的体验,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首句“送方外上人,孤云野鹤亦知音。

”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赞赏和敬佩之情。

友人隐居在方外,与世无争,孤独独立如孤云野鹤,而且两人的心灵彼此相通,成为知音。

次句“少陵路远难相见,蒿里行舟只自怜。

”表达了作者因为友人离迁而难以相见的遗憾之情。

友人远离少陵,行舟在蒿丛之间,作者虽怀念友人,却只能自怜。

第三句“落叶风前雁,空山月带猿。

”运用自然景物,通过描绘被风吹落的落叶和飞翔的雁鸟,以及无人居住的空山和随月悲鸣的猿猴,表现出离别之情的凄凉和孤寂。

最后一句“回来偏觉长亭路,登临送目望沧洲。

”表现出作者对友人归来的期盼和遥远目标的向往。

登上高处,放眼望去,望见遥远的沧洲,暗示着友人将会有辉煌的归来。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友人归来的期盼,描绘了诗人心境的变化和友情的珍贵。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离别的主题置于自然的背景之中,使离别的情感更加深沉和真挚。

结合作者的其他作品来看,刘长卿是以清新淡雅的风格著称的诗人,擅长以简洁的词句表达深邃的感情。

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现出一种豁达和超然的心态。

《送方外上人》也不例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思念和祝福。

总之,刘长卿的《送方外上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感触,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别离的遗憾之情。

整首诗凄凉而又真挚,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首诗都彰显出友情的纯粹和珍贵。

《送方外上人》原文阅读及赏析

《送方外上人》原文阅读及赏析

《送方外上人》原文阅读及赏析
《送方外上人》原文阅读及赏析
【诗句】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出处】唐·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意思】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全诗】
《送方外上人》
.[唐].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释】
①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用为对僧人的尊称。

②将:与、共。

③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

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有放鹤峰、养马坡。

【全诗鉴赏】
此诗以天上“野鹤” 比喻人间的“上人”,恰合身分。

出家人闲云野鹤,去来无踪,不以人间俗事为累。

因此,诗人此次既然是送别僧人,用“野鹤” 来形容僧人行踪乃至心态,自然十分合适。

“岂向人间住” 一句强调了出家人不食人间烟火的品格。

但诗人言犹未尽。

诗人劝僧人,既然已为僧人,索性就清净到极致,不要住到像沃洲山那样有名的地方,因为知道它的人已经很多了。

要住,就住到冷僻无人知的地方,做一个真正的高僧。

诗中从野鹤凌云飞去,比喻僧人归居山中,不恋俗世。

后两句推进一步,意谓真要脱离红尘,就不要到那些时人所熟悉的`名山福地去,因为在那里还是要和俗客来往的。

唐代有些僧人,常和达官贵人来往,借以提高身价,并不真要出世离俗。

作者可能是针对这种情况,来抒发他的感慨的。

刘长卿《送上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长卿《送上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刘长卿《送上人》原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范本、主题班会、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xperienc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templates, theme class meeting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刘长卿《送上人》原文翻译及赏析送上人唐·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送方外上人 (刘长卿)教案

送方外上人 (刘长卿)教案

送方外上人 (刘长卿)教案送方外上人 (刘长卿)教案刘长卿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写景和抒发思乡之情为主题,其中《送方外上人》一诗表达了对远行友人的送别之情。

本教案旨在通过解析这首诗的背景、主题、意境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

一、诗歌背景和主题《送方外上人》是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诗中主要表达了送别方外上人的情感。

据考证,这里的方外上人指的是一位禅宗高僧,他追求心境的超脱,故选择了出家修行,离开喧嚣的人间。

诗人在送别这位友人时,表达了自己对其远行的羡慕和祝福。

二、诗歌解析1. 第一句:“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这句话通过把孤云和野鹤作比喻,形容方外上人的清高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他远离尘嚣的向往。

2. 第二句:“莫买沃洲山,时人云四维。

”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沃洲山是远离人烟的僻静之地,时人云四维意指这座山四周景色优美,而方外上人选择了在这里修行。

3. 第三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两句以描绘瀑布为手法,表现出方外上人在山中修行的景象。

瀑布急速的水流和高耸的山峰烘托出方外上人超脱红尘的境界。

4. 第四句:“云随雨足向山村,山村四月闲人少。

”这两句诗通过写山村的宁静和人烟稀少,进一步强调了方外上人离世俗的追求,以及离开人间繁华的心情。

5. 第五句:“望闻南北游子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两句诗以南北游子悲伤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方外上人选择出家修行的另一层思考。

诗人认为如果方外上人没有出家,而选择追求功名利禄,或许会拥有更多的荣华富贵,但也会失去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诗歌教学,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并理解《送方外上人》的背景和主题;2. 分析和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3. 掌握一些常见的写景和抒发情感的手法;4. 培养学生欣赏优秀古代诗歌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教师出示《送方外上人》全文,并进行整体朗读)1. 导入:与学生讨论“送别”对人的情感产生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联想、猜测关于“方外上人”的信息。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的原文·翻译·赏析篇1《送灵澈上人》赏析【原文】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陽,青山独归远。

【注释】灵澈上人:灵澈,当时著名的诗僧。

上人,和尚的尊称。

苍苍:青色*。

杳杳:深远。

钟声晚:古代寺院晨昏鸣钟。

荷笠带夕陽:笠,斗笠,用竹篾等编制的遮陽挡雨的帽子。

荷笠,把斗笠挂在背上。

整句的意思是他背上的斗笠还带着夕陽。

【翻译】在苍翠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深远的晚钟声。

他背着斗笠披着晚霞,独自一人向远方的青山归去。

【赏析】刘长卿 (709~780) , 字文房, 今河北省河间县人, 唐开元进士。

肃宗时曾任监察御史等职, 曾被陷入狱, 后贬南巴尉, 调任睦州司马, 官终至随州刺史。

他的诗多有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战争离乱之作。

以五言著称,作品有《刘随州集》。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

作品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一9—770)。

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

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

一个是宦途失意之人,一个是云游寄宿之归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身在他乡及不遇之体验,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共怀淡泊的胸襟和境界。

刘长卿《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刘长卿《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刘长卿《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原文赏析及翻译注释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诗文解释】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

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词语解释】
将:伴随。

①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②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

将:与共。

③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

时人:指时俗之人。

4、将:伴随。

⑤时人:时俗的人
译文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

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赏析】
诗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

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这是一首送行诗。

诗中的上人,即[以野鹤喻灵澈,恰合其身份。

后二句含有讥讽灵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劝其不必到沃洲山去凑热闹,那地方已为时人所熟知,应另寻福地。

送方外上人-送上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方外上人-送上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方外上人/送上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但不是一般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往迎来,而是送僧人归。

被送者不是尘世俗人,诗中也没有送别一般尘世俗人的黯然魂销的怅别之情,而颇多调侃,兼有嘲讽之意。

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

云与鹤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何况还是孤云与野鹤,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怎能留得住呢?因此诙谐地说:岂向人间住。

尘世难留方外高人。

方外高人理应去深山古刹,静心修炼;因此,上人归山,恰得其所,理应祝贺,不该作儿女之态,像俗人那样依依不舍,甚至帐惘无极。

三、四句是对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

不少僧人爱住名山宝刹,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扬名,然后接近权贵,以求闻达于皇帝,达到加宫进爵的目的。

这与假隐士走终南捷径的手段相似。

莫买沃洲山,暗寓出沃洲山名声太大,人们都知道那地方,会影响修行,会成为走终南捷径的人。

这后两句与裴迪《送崔九》的后两句: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是同一用意,但此诗说得更直率。

由此可见,作者与上人的关系亲密,可以直接规劝,所以吴瑞荣在《笺要》中说:索性勉其入山之深,是何等交谊?[2]
观此诗作,写得妙趣横生、闲情逸趣,流露出诗人很看重灵澈
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境界,向往隐居深山之中,却规劝方外上人要另觅他处,莫买沃洲山,表现出诗人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领悟真隐和假隐之真谛,莫隐居变成趋时,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赏析:出世心境与人生哲思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赏析:出世心境与人生哲思

刘长卿《送方外上人》赏析:出世心境与人生哲思《送方外上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的五言绝句。

这首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

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闲散淡远,构思精巧。

一、作品原文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

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2、韵译野鹤驾着孤云高飞天空,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3、注释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孤云、野鹤:比喻闲逸逍遥之人。

将:携带,带领。

沃洲山:在浙江省新昌县东,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有放鹤峰,养马坡,道家列为第十二洞天福地。

三、创作背景至德元年(756年)作者从南巴回来之后,立刻重返江南。

这此后的将近十年间,刘长卿在江浙游荡,寻幽探胜,交结僧人。

这首诗便作用在江浙游荡期间。

四、作品赏析1、文学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不是一般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往迎来,而是送僧人归山。

被送者不是尘世俗人,诗中也没有送别一般尘世俗人的“黯然魂销”的怅别之情,而颇多调侃,兼有嘲讽之意。

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

“云”与“鹤”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何况还是“孤云”与“野鹤”,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是留不住的。

因此诗人诙谐地说:“岂向人间住。

”尘世难留方外高人。

方外高人理应去深山古刹,静心修炼;因此,上人归山,恰得其所,理应祝贺,不该作儿女之态,像俗人那样依依不舍,甚至帐惘无极。

三、四句是对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

不少僧人爱住名山宝刹,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扬名,然后接近权贵,以求闻达于皇帝,达到加宫进爵的目的。

这与假隐士走终南捷径的手段相似。

“莫买沃洲山”,暗寓出沃洲山名声太大,人们都知道那地方,会影响修行,会成为走“终南捷径”的人。

《送方外上人》原文及赏析

《送方外上人》原文及赏析

《送方外上人》原文及赏析《送方外上人》原文及赏析【诗句】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出处】唐·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意思】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全诗】《送方外上人》.[唐].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解题】此诗约作于大历十二至十四年(773—775)之间,时刘长卿在睦州司马任。

方外:僧人名,李白有《登巴陵西阁赠衡岳寺僧方外》,当即此人。

刘长卿又有《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诗,萧使君为萧复,大历十二至十四年间在常州刺史任。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诗中写僧人如浮云野鹤,不会居于尘世。

后二句又戏劝其不要居于人所共知的沃洲山,言外有讥刺时人借隐居以求名之意。

笔调轻灵,意境含蓄。

【注释】①孤云、野鹤:都是比喻僧人清高漂游。

张祜《寄灵澈》诗亦以“独树月中鹤,孤舟云外人”形容僧人。

将:与,共。

②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与天姥山相对,相传晋代名僧支遁(道林)曾于此放鹤养马,《世说新语· 排调》则谓“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山’之误,山即沃洲山)”道书称沃洲山为第十二福地。

【全诗鉴赏】这是一首含有戏谑之意的送行诗,送的上人是诗僧灵沏。

《园觉要览》中说:“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曰上人。

”上人当然是对僧人的' 尊称。

“孤云”即孤独的一片云。

“将”,送的意思,是紧切题目而来的。

“野鹤”喻指“上人”,诗的起句就开宗明义的点题并道出全诗主旨。

用天上的仙禽“野鹤”来比喻人间的诗僧灵沏上人,既有恰合身份的地方,又把他推到十分高洁的境地。

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像这样的人怎么能在俗世人间居住呢?反诘的语气把“上人”的高雅又推向更高的层次上去。

第三句更具体地指明:切莫买下沃洲山! 何故不能隐居此地以学道呢?那里虽是福地,当然可买地修行,但是知道它的人已经很多,已被时人识破了,已染上俗尘了,“上人”所居之地谅必别有清静的天地。

沃洲山,在越州剡县南(今浙江省新昌县东),相传晋代名僧支遁曾在此放鹤养马,有放鹤峰和养马坡。

《送方外上人》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刘长卿《送方外上人》刘长卿《送方外上人》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7卷第18首。

送方外上人作者:唐·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释】①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方外:衡山僧,李白有<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诗。

②“莫买”二句:反用支遁买山而隐事。

沃洲山: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晋宋以来,高僧白道猷、竺法潜、支道林等均曾居住于此,高士名人如戴逵、孙绰等十余辈亦尝至此游止。

参见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

刘长卿经典作品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送李中丞之襄州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送李侍御贬郴州洞庭波渺渺,君去吊灵均。

几路三湘水,全家万里人。

听猿明月夜,看柳故年春。

忆想汀洲畔,伤心向白蘋.拓展阅读:诗人刘长卿简介刘长卿(~786至791)唐代诗人。

字文房。

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

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

刘长卿送上人注释及赏析

刘长卿送上人注释及赏析

刘长卿送上人注释及赏析
刘长卿送上人注释及赏析
送上人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
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①,
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709?-790?),字文房,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籍贯宣城(今属安徽)。

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

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

上元东游吴越。

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

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

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擅长,自诩为“五言长城”.
【注释】
①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地。

【评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

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送方外上人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送方外上人

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送方外上人
送方外上人
唐代: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译文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

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注释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

将:与共。

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

时人:指时俗之人。

将:伴随。

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赏析
诗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

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这是一首送行诗。

诗中的上人,即以野鹤喻灵澈,恰合其身份。

后二句含有讥讽灵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劝其不必到沃洲山去凑热闹,那地方已为时人所熟知,应另寻福地。

《唐诗·送方外上人·赏析》优秀教案

《唐诗·送方外上人·赏析》优秀教案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

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那儿了。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注释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

将:与共。

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

时人:指时俗之人。

将:伴随。

赏析
人送僧人归山,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吗?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充满了惜别与挽留之情。

这首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

这是一首送行诗。

诗中的上人,即[2],以野鹤喻,恰合其身份。

后二句含有讥讽灵澈入山不深的意味,劝其不必到沃洲山去凑热闹,那地方已为时人所熟知,应另寻福地。

刘长卿约726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送上人

刘长卿送上人

刘长卿送上人刘长卿的《送上人》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

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下面是原文与赏析,欢迎阅读借鉴。

《送上人》作者: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①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②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

将:与共。

③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

时人:指时俗之人。

(韵译)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

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孤云野鹤”现在是一句成语,而刘长卿此诗则是该成语的始作俑者。

在本诗中“孤云”喻为上人,是为形容他四方云游、来去无踪的行迹。

而“野鹤”则是实指,也是本诗中最须瞩目的地方。

鹤,在古代往往被看成是仙者的陪伴之物。

仙人王子乔的故事中即有乘鹤飞行的情节。

因此,鹤者往往被加上“仙”字等,称为“仙鹤”、“灵鹤”、“野鹤”,而成为仙人的亲密侣伴。

本诗中的“孤云将野鹤”句,是诗人借助野鹤的`形象,暗示灵澈是一介高僧,他的修炼已将成正果,所以他是不可能再在普通的民间住下,自然就不会去那俗人会聚的沃洲山了。

所以,后两句只是从第二句衍生而来,是对第二句的注释。

诗人对灵澈说,你要去的地方一定会是离仙境最近、离人寰最远的深山宝刹之中,岂能再往人间住?譬如沃洲山那里,已被俗世之人踩踏个遍,想你也是不会再去那里的。

诗人巧妙地将人间和仙境两处对立,一方面表达作者对俗世的厌弃,一方面赞友人之品德高洁、不入俗流,将惜别之情写得充满仙境之雅,读来无常人分离之伤感,却浮现出流云出岫的飘逸。

拓展阅读:刘长卿介绍刘长卿709~约780中国唐代诗人。

字文房。

宣城今属安徽人,生于洛阳今属河南,郡望河间今属河北。

《送方外上人》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释】①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方外:衡山僧,李白有<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诗。

②“莫买”二句:反用支遁买山而隐事。

沃洲山:在越州剡县(今浙江嵊县)。

晋宋以来,高僧白道猷、竺法潜、支道林等均曾居住于此,高士名人如戴逵、孙绰等十余辈亦尝至此游止。

参见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

刘长卿经典作品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饯别王十一南游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送李中丞之襄州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送李侍御贬郴州洞庭波渺渺,君去吊灵均。

几路三湘水,全家万里人。

听猿明月夜,看柳故年春。

忆想汀洲畔,伤心向白蘋.。

【唐诗三百首】送上人刘长卿_翻译注释赏析

【唐诗三百首】送上人刘长卿_翻译注释赏析

【唐诗三百首】送上人?刘长卿_翻译注释赏析【作品简介】《送上人》由刘长卿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

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送上人》作者: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①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②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

将:与共。

③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支遁放鹤、养马之地。

时人:指时俗之人。

【韵译】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

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孤云野鹤”现在是一句成语,而刘长卿此诗则是该成语的始作俑者。

在本诗中“孤云”喻为上人,是为形容他四方云游、来去无踪的行迹。

而“野鹤”则是实指,也是本诗中最须瞩目的地方。

鹤,在古代往往被看成是仙者的陪伴之物。

仙人王子乔的故事中即有乘鹤飞行的情节。

因此,鹤者往往被加上“仙”字等,称为“仙鹤”、“灵鹤”、“野鹤”,而成为仙人的亲密侣伴。

本诗中的“孤云将野鹤”句,是诗人借助野鹤的形象,暗示灵澈是一介高僧,他的修炼已将成正果,所以他是不可能再在普通的民间住下,自然就不会去那俗人会聚的沃洲山了。

所以,后两句只是从第二句衍生而来,是对第二句的注释。

诗人对灵澈说,你要去的地方一定会是离仙境最近、离人寰最远的深山宝刹之中,岂能再往人间住?譬如沃洲山那里,已被俗世之人踩踏个遍,想你也是不会再去那里的。

诗人巧妙地将人间和仙境两处对立,一方面表达作者对俗世的厌弃,一方面赞友人之品德高洁、不入俗流,将惜别之情写得充满仙境之雅,读来无常人分离之伤感,却浮现出流云出岫的飘逸。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方外上人》刘长卿 赏析 《送方外上人》是一首送别诗,但不是一般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往迎来,而是 送僧人归山,而颇多调侃,兼有嘲讽之意。

送方外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

宣城(今属安徽)人。

以五言律诗擅 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 742 年 1 月~756 年 7 月)进士。

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 756 年 7 月~758 年 2 月)任监察御史、 长洲县尉, 贬岭南巴尉, 后返, 旅居江浙。

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他生平坎坷, 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 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 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

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 有确考, 《旧唐书》 和 《新唐书》 都没有他的传记。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 尤工五言,自诩为&ldquo;五言长城&rdquo;(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 集序》)。

《新唐书&middot;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 10 卷, 《郡斋读书志》、 《直 斋书录解题》同。

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 卷, 为明翻宋本,诗 10 卷,文 1 卷。

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 《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 11 卷本。

《全唐诗 》编录其诗为 5 卷。

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送方外上人》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 诗中的上人, 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 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

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ldquo; 孤云野鹤 &rdquo;现在是一句成语, 而刘长卿此诗则是该成语的始作俑者。

在本诗中&ldquo; 孤云&rdquo;喻为上人,是为形容他四方云游、来去无踪的行迹。

而&ldquo;野鹤 &rdquo;则是实指,也是本诗中最须瞩目的地方。

鹤,在古代往往被看成是仙者 的陪伴之物。

仙人王子乔的故事 中即有乘鹤飞行的情节。

因此,鹤者往往被加上&ldquo;仙&rdquo;字等,称 为&ldquo;仙鹤&rdquo;、&ldquo;灵鹤&rdquo;、&ldquo;野鹤&rdquo;,而成为仙 人的亲密侣伴。

本诗中的&ldquo;孤云将野鹤&rdquo;句, 是诗人借助野鹤的形象,
1/6


暗示灵澈是一介高僧, 他的修炼已将成正果, 所以他是不可能再在普通的民间住 下, 自然就不会去那俗人会聚的沃洲山了。

所以, 后两句只是从第二句衍生而来, 是对第二句的注释。

诗人对灵澈说,你要去的地方一定会是离仙境最近、离人寰 最远的深山宝刹之中,岂能再往人间住?譬如沃洲山那里,已被俗世之人踩踏个 遍,想你也是不会再去那里的。

诗人巧妙地将人间和仙境两处对立,一方面表达 作者对俗世的厌弃,一方面赞友人之品德高洁、不入俗流,将惜别之情写得充满 仙境之雅,读来无常人分离之伤感,却浮现出流云出岫的飘逸。

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

&ldquo;云&rdquo;与&ldquo;鹤 &rdquo; 本来已不是俗世凡物,何况还是 &ldquo; 孤云 &rdquo; 与 &ldquo; 野鹤 &rdquo;,这样超尘脱俗之物在人世怎能留得住呢?因此诗人诙谐地说:&ldquo; 岂向人间住。

&rdquo;尘世难留方外高人。

方外高人理应去深山古刹,静心修炼; 因此, 上人归山, 恰得其所, 理应祝贺, 不该作儿女之态, 像俗人那样依依不舍, 甚至帐惘无极。

三、四句是对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 胜去沽名钓誉。

不少僧人爱住名山宝刹, 实际上并不是为了修行, 而是为了扬名, 然后接近权贵以求闻达于皇帝, 达到加宫进爵的目的。

这与假隐士走终南捷径的 手段相似。

&ldquo;莫买沃洲山&rdquo;,暗寓出沃洲山名声太大,人们都知道那 地方, 会影响修行, 会成为走&ldquo;终南捷径&rdquo;的人。

这后两句与裴迪 《送 崔九》的后两句:&ldquo;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rdquo;是同一用意,但此诗 说得更直率。

由此可见,作者与上人的关系亲密,可以直接规劝,所以吴瑞荣在 《唐诗笺要》中说:&ldquo;索性勉其入山之深,是何等交谊?&rdquo; 观此诗作,写得妙趣横生、闲情逸趣,流露出诗人很看重灵澈孤云野鹤般脱 俗的境界,向往隐居深山之中,却规劝方外上人要另觅他处,&ldquo;莫买沃洲 山&rdquo;,表现出诗人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领悟真隐和假隐之真谛,莫隐 居变成趋时,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孤云陪伴着野鹤,怎么能在人间居住。

不要买下沃洲山,现在已经有人知道 那儿了。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注释 上人:对 僧人的敬称。


2/6


孤云、野鹤:都用来比喻方外上人。

将:与共。

沃洲山:在浙江新昌县东,上有支遁岭,放鹤峰、养马坡,相传为晋代名僧 支遁放鹤、养马之地。

时人:指时俗之人。

将:伴随。


3/6


4/6


5/6


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