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组织形式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一)根据经历的过程划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的过程,将课堂组织分为六种基本形式。
1、选题指导型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主题的能力。
2、主题分解课型学生在主题确定后,根据他们的兴趣和意愿,把主题具体的细化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子课题。
3、活动策划型提高学生具体、细致地设计活动方案的能力,养成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的好习惯,培养策划活动的能力。
4、中期反馈型培养学生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理性反思的能力,为下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
5、成果交流型创造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手段展示自我的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自我,体会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喜悦。
6、总结反思型培养学生与学习伙伴困惑共担、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好习惯;提高客观欣赏他人成果、评价他人活动的素养。
(二)根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类型划分1、方法指导型指导学生学会问卷调查、访问、搜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采访记录、观察日记等活动技能与方法。
2、实践体验型培养学会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积淀文化内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并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
3、设计制作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实践体验,进行深度的探索,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专题研讨型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感兴趣的或有争议性的问题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1)选题指导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一)准备1、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运用观察、考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的方法,发现、提出问题。
2、指导学生运用文字、摄影等多种手段记录发现问题的情境。
3、指导学生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背景分析。
(二)基本教学环节以及注意的要点1、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时在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利用课堂在班级进行集中汇报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导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可编辑版
6
小结:
在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 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可编辑版
7
1、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平 时在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利 用课堂在班级进行集中汇报交流。
可编辑版
可编辑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3
表格式活动方案
活动 活动 内容 形式
时间 地点 小组 预计成果 分工 形式
可编辑版
24
小组活动计划方案
活动主题
小组成员及大致分工
准备聘请的指导教师
活动基本过程方式 及时间安排
预计活动需要提供的帮助
预计可完成的时间
预计解决的问题
预计成果形式
可编辑版
25
活动方案撰写的具体要求
1、内容要清楚、详实 2、分工要细致、具体 3、目标要明确、全面 如:“卖报纸活动小组”的活动目标可以确定为: (1) 赚取两元钱特殊队费; (2) 学习、总结推销技巧; (3) 大胆、大方、礼貌地与陌生人交流; (4) 学会做成本预算; (5) 不怕苦,不怕累,体验赚钱的辛苦和乐趣。
可编辑版
21
三、策划阶段的课堂组织形式
在活动策划阶段,教师的指导应 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可编辑版
22
1、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这一阶段的活动策划主要是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在此期间,学生要进行小组分工,完成活动计划。 教师可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将 活动计划做得较规范,在起始阶段,教师可给予 一定的方法指导。如,提供撰写活动计划的表格 。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综合素质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方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的结构方式,它受到教育普及程度、学科性质、教学任务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
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 按组织结构分:可以分为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形式。
全班教学是指教师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统一教学;小组教学则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个别教学则是教师针对个别学生进行教学。
2. 按师生交往分:可以分为师生直接交往和师生间接交往两种形式。
直接交往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进行教学互动;间接交往则可能通过教学媒体或其他中介进行。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变化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紧密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出现,以适应教育的需要。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结合了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现代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包括:
1.课堂教学:由一名或多名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旨在向学生传
授知识和技能。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体验和掌握
科学知识和方法。
3.讲座教学:由专家或学者进行的讲解活动,旨在向学生介绍新的学
科知识和研究成果。
4.研究性学习:通过自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
地获取和整合知识。
5.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
生能够应用学科知识和技能。
6.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课程的组织形式
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的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内容、目标和方法的策划和安排的方式。
合理的课程组织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课程组织形式:1.讲授式课程组织形式讲授式课程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授为主,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展示等方式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此种组织形式适用于内容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数学、物理等。
2.研讨式课程组织形式研讨式课程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讨论和探究问题的一种方式。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们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此种组织形式适用于内容相对广泛、知识点相对繁琐的学科,如历史、政治等。
3.实践式课程组织形式实践式课程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化学实验课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亲自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此种组织形式适用于需要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科,如生物、化学、地理等。
4.课程融合式组织形式课程融合式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多个学科或多个知识领域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例如,教师可以在英语课上,通过学生阅读英文科技文章来学习生物学知识。
此种组织形式适用于课程之间有联系,或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的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等。
这些组织形式并不是孤立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场景和目标灵活运用,也可以进行组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组织、教学形式及其分类
教学组织、教学形式及其分类一、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教学活动中,必然存在教师与学生如何组合起来发生相互作用,存在如何对时空条件进行有效控制和利用的问题,这就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
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并使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得以在相应的组织形式中加以运用。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总是同教学方法的改革,乃至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融为一体的。
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模式的这种关系,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合理与否,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取得具有直接的意义。
二、分类我国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授课、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3种类型。
1.班级授课班级授课也称为班级教学,它是按照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的具体形式可大致分为3种:第一种是全班上课;第二种是班内。
小组教学;第三种是班内个别教学。
除了上面的三种以外,还有一种是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由一名教师使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这是班级教学中一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源于德国。
清末时。
随着中国兴办小学,复式教学经由日本传入中国。
2•个别化学习所谓个别化学习,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主要是一种内部操作,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当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
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大多数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事实信息,掌握和应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动作技能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达到。
当前,个别化学习主要在远程教育中(个别收视、收听广播电视教学)使。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所谓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条件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我们现在主要是以班级上课制为主,即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进行教学的制度。
但人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
”初中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爱好、对生物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差异。
而且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学生以划片的形式入学,这就使得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成绩好坏参差不齐,而目前实行的班级授课制,班级教学的统一性和学生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①忽视了各类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差异,用统一的程序,统一的标准作要求,实行“一刀切”,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又“吃不了”。
②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无法解决,因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学生已显露的某些优势素质得不到重视,学生个体在发展中存在的失陷得不到补偿,造成时间、空间、资源的浪费,严重阻碍学生个性发展,难以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因此,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应用都不能满足如今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差异的学生的发展。
学生自身存在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分层教学是一种相对能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另外,初二第二学期的生物以复习为主,学过的内容再复习,学生没有新鲜感,学习兴趣和效率都比较低,而传统的复习课以教师讲为主,整节课老师满堂灌,学生容易疲劳而使得听课效率低下。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内容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演变历史:个别教学一班级授课制(集体/课堂教学)一分组教学一多样化教学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特殊组织形式:现场教学、复式教学。
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班级授课制又叫集体教学、课堂教学,是指把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预先制订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主要优缺点,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由于过于强调集中、同步和标准,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不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大多采用分科教学,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容易肢解知识整体性,理论脱离实际。
(要求改革的原因)个别教学及其优缺点个别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对一、一对二的方式轮流进行教学,在教师对某一学生施教时,其他学生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学习,包括预习、复习、练习或作业。
(最早采用)。
优点:教师教学的知识难易、内容方向、教学方式和教学进程因人而已,因内容不同而不同,很好地照顾了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
缺点:教学规模小、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率低。
只能适应古代农耕社会低水平生产力发展状况,不能满足机器大工业时代经济发展对熟练工人的大规模需求。
分组教学及其优缺点分组教学:指学校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实质上属于集体教学,目的是为了使班级授课制更优化,解决其不利于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
主要优缺点。
优点:较好地照顾学生个别差异,重视学生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缺点:(1)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鉴别不一定科学,忽视学生发展性;(2)对学生心理发展负面影响较大,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慢班和普通班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3)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分组教学问题上意见很难达成一致;(4)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中和确保学生能受到恰当教育,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教育管理比较麻烦。
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有哪些?比如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自学、分组探究、分组讨论、竞赛、辩论、知识问答……观看电视教学篇, 个人展示, 模仿表演, 角色互换表演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1、讲授法(分讲述、讲解、讲演)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要求:(1)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问答法,分引导性的谈话、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巩固知识的谈话、总结性谈话)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要求:(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善于提问(3)善于启发诱导(4)做好归纳、小结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整节讨论、几分钟讨论、全班性讨论、小组讨论要求:(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
主要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
要求:(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3)加强辅导(4)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要求:(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3)讲究演示的方法2、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或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要求:(1)事先做好参观准备工作(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3)做好参观总结工作(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设计合作式课堂组织设计所谓合作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指主要利用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进行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以小组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营造团队心理气氛以增进学习有效性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合作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合作意识与技能,促进学生主体性和社会化发展。
一、合作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心理学原理为合作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供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维果茨基的社会活动内化说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主张人的心理发展实质就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它使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发展,它源于社会的交互作用,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
同理,学生的心理活动首先是属于外部的、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以后才内化为学生的内部活动,并且随着外部与内部活动相互联系的发展,形成学生自己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任何学习都受学习者原有经验、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系统、课堂环境等的影响;教学应该是合作商谈式活动过程,由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增强了各种联系,如不同学生对任务的表征的联系、过去和现有知识的联系、知识与活动的联系等,以此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和心理的发展;在“最近发展区”,虽然学生自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但在与更优秀的同伴合作时,就能胜任学习任务。
简言之,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外部社会性活动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变量。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书系统地介绍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该书明确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间接经验学习的重要形式就是观察和模仿,儿童通过观察、模仿生活中重要他人(如父母、长辈、教师、同伴等)而学得社会行为。
中学教学组织形式
中学教学组织形式在中学教育中,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校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等因素,采用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形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学教学组织形式。
1. 授课讲解授课讲解是中学教学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之一。
教师通过讲解教学内容、解释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这种形式适合于知识点较多、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如数学、物理等。
在授课讲解中,教师需要注意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思维引导。
2. 分组合作分组合作是一种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同时,学生在小组中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3. 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自然科学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从而深入理解知识和掌握科学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教师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4. 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是一种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倾听、思考和辩论,形成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促进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深化。
5.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一种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通过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6. 独立研究独立研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或项目,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调查和研究。
通过独立研究,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展知识面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中学教学组织形式。
不同的组织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基础课堂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基础课堂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三)教学时间设计
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 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 科学规划单元课时 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 防止教学时间遗失
教学基础课堂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四)教学措施设计
教学措施设计也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一般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
教学基础课堂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2、目标模式(又称系统方法模式)
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里提出。与系统分析模式 的设计程序基本一致。强调以教学目标为基点对教学活 动进行系统设计,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基本目的。基本程 序呈直线型:
确定教学目标。 进行教学分析。 分析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 列出操作目标。 确定测验项目的参照标准。确定教学策略。 选择教学材料。 进行形成性评价。 修正教学。
教学基础课堂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学设计的特征
指导性 统合性 操作性 预演性 突显性 易控性 创造性
教学基础课堂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三)教学设计的依据
现代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的实际需要 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基础课堂教学教学组织形式
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1 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 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 2 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 学习动机、状态等; 3 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 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4 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 5 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6 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组织形式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组织形式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一次集体教育经历,其教学组织形式的多元化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多元化组织形式可以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场景和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组织形式。
1. 课堂教学的互动形式为了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度,幼儿园可以采用多种互动形式,如教师示范引领、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
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互动,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1 教师示范引领在幼儿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引领幼儿学习,例如教师做运动动作、画画、写字等。
示范可以提供给幼儿一个清晰的学习目标,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一个模仿的机会,加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1.2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将幼儿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一项任务,如制作手工、解决问题等。
在小组合作中,幼儿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激发彼此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1.3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有趣并且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一些概念和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在扮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交通规则、健康饮食等知识。
2. 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为了满足幼儿的多元化需求,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也需要具备多样性,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2.1 语言类课程语言类课程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
除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外,可以引入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如绘本阅读、听音乐、故事讲解等。
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2.2 数学类课程数学类课程可以通过游戏、实物教具等方式进行教学。
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数学概念,如数数、比较大小、形状等。
数学类课程的多元化组织形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3 科学类课程科学类课程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进行教学。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组织形式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组织形式幼儿园课堂教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为了使幼儿在课堂中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幼儿园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以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本文将从丰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等方面探讨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组织形式。
一、丰富教学内容幼儿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设计丰富、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具和教材,如图画、故事书、手工制作等,帮助幼儿了解世界、锻炼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如森林探险、动物园参观等主题活动。
在具体教学操作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学科板块,如语言、数学、社交等板块,以满足幼儿的多方面需求。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性和拓展性内容,让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够得到适宜的教学内容。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幼儿园教学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教师可以利用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等方面,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和任务,以减少幼儿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启发性、引导性等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如利用音乐、童谣、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探究性、实践性、尝试性等方法,让幼儿亲身参与,积极探究和发现知识,如自然观察、实验、实地考察等活动。
三、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幼儿园教学需要注重师生互动质量,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和引导幼儿的参与度和交流能力,如运用思维导图、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化发展,以建立个性化的教育关系。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设计合作式课堂组织设计所谓合作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指主要利用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进行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以小组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营造团队心理气氛以增进学习有效性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合作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合作学习为核心,目标在于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合作意识与技能,促进学生主体性和社会化发展。
一、合作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心理学原理为合作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供理论基础的心理学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维果茨基的社会活动内化说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主张人的心理发展实质就是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它使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发展,它源于社会的交互作用,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有重要作用。
同理,学生的心理活动首先是属于外部的、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以后才内化为学生的内部活动,并且随着外部与内部活动相互联系的发展,形成学生自己所特有的高级心理机能;任何学习都受学习者原有经验、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系统、课堂环境等的影响;教学应该是合作商谈式活动过程,由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增强了各种联系,如不同学生对任务的表征的联系、过去和现有知识的联系、知识与活动的联系等,以此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和心理的发展;在“最近发展区”,虽然学生自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但在与更优秀的同伴合作时,就能胜任学习任务。
简言之,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外部社会性活动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变量。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年出版的《社会学习理论》一书系统地介绍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该书明确区分了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过程,即直接经验的学习和间接经验的学习,间接经验学习的重要形式就是观察和模仿,儿童通过观察、模仿生活中重要他人(如父母、长辈、教师、同伴等)而学得社会行为。
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一、个别教学制个别教学制的产生是与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
在古代的东西方,学校教学组织形式一般都是个别教学形式。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即教师对学生一个个轮流地教。
教师在教某个学生时,其余学生均按教师要求进行复习或作业。
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足:难以完成系统化、程序化传授知识的任务。
一名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因而教学效率不高。
二、班级授课制(一)定义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简称“班级教学”。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二)班级授课制的产生与发展班级授课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十六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劳动者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教育范围扩大,大量增加了受教育者的数量,提高了受教育者的质量。
十七世纪初,乌克兰兄弟会学校兴起了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一书。
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阐述,后经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
工业革命后,班级授课制成为西方学校的主要形式。
在中国,1862年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这一形式。
(三)班级授课制的特点1.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
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2.按“课”教学。
即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叫作“课”的小部分,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3.按“时”授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形式课堂教学是一个诸多因素协调统一的综合艺术。
制约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需要教师用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将教育理念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艺术是理论与实践磨合的结晶,是教师教学技能技巧达到至臻完美的境界,是教师教育机智的充分展现。
一、把握好课堂教学,提高高效课堂,必须弄清下列几个问题:(一)什么是“教学”?作为老师要真正理解什么是“教学”?“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当前我们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导演自己的“教案”,教师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因此,老师在“教”这一环节,主要做好对知识的情景创设,要针对学生备课,即备学情。
不要只注重个人讲课时的华丽,不要一“讲”到底,要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在学生“学”这个环节上下功夫。
(二)什么是“学堂”?“学堂”不是“讲堂”,我国教育家曾多次作了论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加大对学生“学”这一环节的改革力度,我们不要把“学堂”变成“讲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去主宰自己的课堂。
(三)沅陵县教育教科所倡导在新理念下进行课堂改革,倡导教师启用“导学案”,变教师主导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教师授课要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首先要从两方面进行备课:一是对授课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即备教材,要明了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并在上课是进行精讲,精练。
如果老师自己在导演教案,学生不知道这节课该掌握什么,该重点记忆什么。
二是对所授课的对象进行备课,即备学情,要明了所教得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刚刚进入初中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
进入初中,课程突然增多,怎么学习?怎么做笔记?如何把握知识的重点?因此,对他们的学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备学情,是老师今后应该着重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所有教师值得注意的问题。
方法指导,授之以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也许是我们面临课改时的重点和难点。
所观有的老师上课时,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找不到书本的知识。
可见,我们不仅仅只注重课堂上老师上课的华丽,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和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
把冗长的知识简洁化,引导学生理解性学习知识和记忆知识。
2、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挂图、创制课件等辅助性教学工具是十分重要的,运用这些工具来引导学生去寻找知识点,就会更加形象具体。
如果缺少这些教学媒介,学生的学习是无序的、纷乱的,更无从说去理解的记忆和体会。
老师没有运用这些工具,自己讲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也辛苦。
3、书本知识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抽象与概括。
我们在授课时应该把知识回归到社会生活去,还原社会生活,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因此,我们应该多联系社会生活,多举一些社会生活中的事例,更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实际,让学生有切实体会,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感化。
这样才有利于指导他们今后社会生活,才能让他们真正的融入社会,学会生活,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教育的形成。
可见,情感能力的培养无一不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
(四)关于“导学案”。
如何去编制“导学案”?如何用好“导学案”的问题?1、我们都知道“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
关于“导学案”,它是一个新事物,我们还感到很陌生。
因此,我认为“导学案”需要一个探索和积累的过程,对于政治、历史、地理、语文这些学科用“导学案”是切实可行的,因为它的学情具有这样的条件。
2、导学案中的“导”很重要,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导学案”不具有这一功能。
“预习案”必须要清晰地给学生描绘一个学习“路线图”,不能放手任凭学生去进行所谓的“自主”性学习,老师要有适度的引导性语言,也就是说老师要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充当“点燃者”的角色,那种任凭学生去阅读,后果是可怕的。
“导学案”的合作学习在我们今天的课堂里不见踪迹,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落实学习目标的重要途径。
“导学案”中的“展示”很关键,它让老师清楚学生的学习状况,“展示”的面要广,不要仅限于几个优秀生,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的课堂就成为“贵族式”的课堂,大多数学生得不到关注,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展示”这个环节要真正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通过“展示”这个环节让老师了解学情,从而确定哪些该讲,该怎么讲。
而现在我们的“导学案”课堂,既没有“导”,也没有“学”(独学、对学、群学),更没有“展示”,学生更多的是充当知识的“搬运工”,“学案”成了“练案”,这是可怕的!我们要加强学习“导学案”的设计及使用法则,要弄清“导学案”遵循的相关原则,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具有探究性、层次性、情境性的问题,由浅入深,要把小组合作探究落到实处,把学生及小组“展示”环节做好,师生互动做精,当堂测评做实。
3、我们必须改变一味的告诉,要知道在我们不断的告诉声中,学生永远是被动和被支配的,他们的学习过程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称为学习,因为那只是一味地模仿,没有体验,没有生成,他们渴求知识的火花在我们日复一日的告诉声中慢慢地熄灭,从而产生了教学上最凶恶可怕的敌人——学生对学习的冷漠和抗拒!二、提高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了解和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一)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
马斯洛把人的多种多样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并按照他们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五个等级: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饥、渴、性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它是推动人们行为的最强大的动力。
只有在生理需要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需要才能相继产生。
2、安全需要当一个人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满足安全的需要就会产生。
寻求生命、财产等个人生活方面免于威胁、孤独、侵犯并得到保障的心理就是安全需要。
3、爱与归属的需要这是一种社会需要,包括同人往来,进行社会交往,获得伙伴之间、朋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爱,给予别人爱;并希望被团队与社会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得到相互支持与按照。
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个方面:前者是希求别人的重视,获得名誉、地位;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希望个人的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的需要,即获得精神层面的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有人表现在体育上,有的表现在绘画上,有的表现在音乐上……,简而言之,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潜能的需要。
学生的需要是多元的,也是分层的。
但是,中学生由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年龄阶段的特点而表现出自身的不同需要。
比如,有的学生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个性张扬的需要、特长发展的需要、人际交往的需要比较强烈;有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孩子)对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比较强烈。
老师的工作一定要考虑学生的需要特点,巧妙的设计活动、策略地引导的学生,满足学生不同需要,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教师的需要也是多元的、分层的、变化的,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考虑教师不同需要的满足和引导,以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二)赏识教育理论1、赏识教育是近年提出并在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而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批评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育。
”“寻找闪光点”、“赏识激励”、“树立自信”是赏识教育的三个关键词,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基本策略。
“寻找闪光点”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目光和深邃的洞察力,善于用显微镜发现和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善于用放大镜观察孩子的闪光点。
“赏识激励”是教师能够及时把孩子的闪光点和积极的信息通过不同方式传达给孩子,使孩子受到鼓励和激励,从而调动孩子自主成长的内驱力。
“树立自信”是赏识教育追寻的目标,而自信又是一个人愉悦和成功的源泉。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我能行!”、“告诉孩子你真棒!”的教育实践中,都渗透着赏识教育的思想。
2、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是一种以激发学生成功愿望、开发学生成功潜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成功教育的基本信念是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因此,成功教育思想可以用“希望成功、可能成功、能够成功”三个关键词表达,“希望成功”是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可能成功”是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能够成功”是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成功教育认为:反复失败者会越来越失败,经常成功者会越来越成功,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因此,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时时处在成功之中;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成功的体念中唤醒学生沉睡的自尊和自信,多创造成功的记录,培养学生的坚定的自信。
不要歧视和放弃每一个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和搭建成功的舞台;要尊重、理解、宽容和赏识每一个学生,帮助和促进学生成功,使学生在老师帮助成功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成功,最后走向自主成功。
附:师者父母心沅陵县第一中学万锋华不管孩子长得美或丑,聪明或笨拙,听话或调皮,哪怕是犯了过错,做父母的总是不嫌弃,总是宽容且耐心地去引导,希望孩子快乐地成长。
作为老师,也要有这样的心情和希望。
教师职业的第一把钥匙——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的快乐,没有爱就没有理想的教师。
爱,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起跑线。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拓荒者、领路人,其言行举止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多年的教育教学使我从中悟出了一些道理,收获了一点心得,笔者在此与同仁分享和商榷。
一、在教育教学中,用微笑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如果说微笑是一缕春风,那么他会吹散郁积在心头的阴霾;如果说微笑是一抹阳光,那么它能温暖受伤的心;如果说微笑是一剂良药,那么它能让学生在心底写下一份自信。
“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传授者”。
微笑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老师灿烂的笑容,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更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也给自己带来好心情,使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
首先,微笑的魅力就在他是一种尊重。
“给人一缕阳光,他会拥有一轮太阳”。
好的老师,平时总能平等对待自己的学生,用爱心打开他们的心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向师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