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一)温度1.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3.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①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液体温度计。
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当遇热时,玻璃泡中的液体膨胀,沿细管上升;遇冷时,液体收缩,细管中的液柱下降。
因此,通过细管中液柱的高低,就可以显示出温度的高低变化。
③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把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5)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物态变化中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2. 晶体的熔化(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的识别:(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图中:AB段表示固体升温过程。
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程。
此时,物质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物理)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
(物理)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在发生下面几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③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 C【解析】【解答】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因为湿衣服中的水汽化造成,汽化吸热;②冰棒冒“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液化放热;③玻璃内表面有一层冰花是由于教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处遇冷凝华成冰,凝华放热;④ 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是由于樟脑丸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吸热。
这四项中放出热量的为②③ .故答案为:C【分析】此题考察物质的物态变化时吸热与放热的知识。
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包含:熔化(固态变成液态)、汽化(液态变成气态)、升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包含:液化(气态变成液态)、凝固(液态变成固态)、凝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需要判断现象中的物态变化,从而判断其是吸热还是放热。
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故选:D.【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3.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4.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答案】 A【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5.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 物体长度为1.45cmB. 物体质量为6.6gC. 温度计示数为16℃D. 电流表示数为0.32A【答案】 A【解析】【解答】A.物体长度为 1.45cm,正确,长度的测量的结果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三部分。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复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附答案)1、温度【知识积累】(1)定义:物理学中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特点:任何物体都有温度,所以温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分。
即0℃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
(3)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符号为℃。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4)常见温度值的记忆:①人体正常的体温为37℃②人感觉舒适的温度为25℃③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④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典型习题】【练习1】关于“摄氏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B.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C.—18℃就是零下18摄氏度D.0℃就是没有温度【练习2】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D.酒精灯外焰温度是100℃【练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比0℃的水冷B.—6℃读作“零下6摄氏度”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2、温度计的使用【知识积累】正确使用方法:(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4)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仰视示数偏小,俯视示数偏大)【典型习题】【练习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A.测温前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保证不超出温度计的量程B.测量前,需要用力将温度计玻璃管中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C.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浸没在待测液体中,可以接触到容器底部D.读温度计的示数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保证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练习2】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温度与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摄氏温度: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等份代表1℃(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②常用温度计种类:a. 实验用温度计: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水银或酒精。
b. 寒暑表:量程一般为-30℃—50℃,分度值为1℃,所装液体一般为煤油或酒精。
c. 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所装液体为水银。
体温计结构特点: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缩口处的水银断开,直玻璃管内的水银不会退回玻璃泡内,这样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仍然表示人体的温度。
但是每次使用之前,应当把体温计中的水银甩下去(其他温度计不用甩)。
刻度部分制成三棱柱形是利用放大镜原理。
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 使用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b.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液体内,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要吸热。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①晶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②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2)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含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冰冻的衣服晾干C. 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答案】 C【解析】【解答】解: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属于熔化;不符合题意;B、冰冻的衣服会干是冰吸热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不符合题意;C、冬天玻璃上有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D、热风干手器打开,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水的温度升高,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使手很快变干,属于汽化现象,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2.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 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110℃B. 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为0.1AC. 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可达180WD. 人类的反应时间约为2s【答案】A【解析】【解答】因为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到110℃,A符合题意;0.1A的电流太小,家用空调器的电流大约是5A,B不符合题意;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大约在3W左右,C不符合题意;人类的反应时间小于0.5s,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3.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冬天湖面结冰B.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C.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D. 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答案】 B【解析】【解答】冬天湖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A不符合题意;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钨丝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遇冷或压缩体积.5.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你考试正在使用的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B. 你正在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6.5℃C. 你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100PaD. 你所在考场的日光灯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200mA【答案】D【解析】【解答】解:A、新2B铅笔的长度约20cm,不会达到30cm,故A不符合实际;B、考试的考场内气温约为30℃,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重力为G=500N,单脚的受力面积为0.02m2,故走进考场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p= = = =2.5×104Pa,故C不符合实际;D、考场的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40W,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约为:I= =≈0.2A=200mA,故D符合实际.故选D.【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A. 汽车玻璃上出现了霜B. 上午露珠逐渐消失C. 早晨山林中出现了雾D. 树枝上形成雾淞【答案】B【解析】【解答】A、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不合题意;B、露珠的消失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D、雾淞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D、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B、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C、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A. 刻度尺的使用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C. 量筒的读数D. 温度计的读数【答案】D【解析】【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物体.故A错误.B、图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没有沿竖直方向.故B错误.C、量筒的读数时,视线与量筒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量筒的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放置以及读数时的视线都是正确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在放置刻度尺时,要用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贴近被测物体.(2)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3)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要把量筒放在水平台上,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4)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并且不能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8.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A. 两个鸡蛋的重约为1NB. 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5℃C. 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4sD. 一支新的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cm【答案】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的质量m=100g=0.1kg,重约为G=mg=0.1kg×10N/kg=1N,A 符合题意;B、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7℃,B不符合题意;C、初中生跑50m所需时间约为7s,C不符合题意;D、一支新的中华牌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N,根据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参数的了解解答.9.小王喜欢物理,平时很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他收集的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成年人的体重约为50NB. 教室中日光灯的功率约为200WC. 现在九年级的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D. 刷牙时比较舒适的水温约为70℃【答案】 C【解析】【解答】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重约为600N,A不符合题意;教室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B不符合题意;现在九年级的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20cm,C符合题意;刷牙时比较舒适的水温约为3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成人体重约600N左右,日光灯功率40W左右,物理课本宽约20cm,刷牙水的温度约35℃.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答案】C【解析】【解答】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 错误;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11.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 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 “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 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答案】 C【解析】【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12.下列与物态变化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蒸发只能在一定温度时才能发生B. 水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C.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答案】 B【解析】【解答】解:A、蒸发是没有温度要求的,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蒸发现象,A不符合题意。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在发生下边几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 夏季,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③寒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④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愈来愈小,最后“消逝”了A. 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分析】【解答】① 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因为湿衣服中的水汽化造成,汽化吸热;② 冰棒冒“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液化放热;③ 玻璃内表面有一层冰花是因为教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处遇冷凝华成冰,凝华放热;④ 樟脑丸愈来愈小最后“消逝”是因为樟脑丸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吸热。
这四项中放出热量的为②③ .故答案为: C【剖析】本题观察物质的物态变化时吸热与放热的知识。
汲取热量的物态变化包括:融化(固态变为液态)、汽化(液态变为气态)、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包括:液化(气态变为液态)、凝结(液态变为固态)、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需要判断现象中的物态变化,进而判断其是吸热还是放热。
2.飞船绕地球飞翔时,假如在舱内进行以下实验,此中不可以达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察看洋葱表皮【答案】A【分析】【解答】 A、天平的本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赖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假如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可以达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达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相关系,故该实验能够达成;D、用显微镜察看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相关系,因此该实验能够达成.应选 A.3.以下估测切合生活本质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 1NB. 人感觉舒坦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 ls 跳动约 70 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 1.5m【答案】A【分析】【解答】 A、两个鸡蛋重约1N, A 切合题意;B、人感觉舒坦的温度是23~27℃, B 不合题意;C、人脉搏 1min 跳动约 70 次,而不是 1s, C 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 3m , D 不合题意 .【剖析】依据平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剖析解答本题.4.水资源是可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 X、Y 和 Z 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X 阶段是蒸发, Y 阶段是凝结, Z 阶段是降水B. X 阶段是蒸腾, Y 阶段是凝结, Z 阶段是降水C. X 阶段是凝结, Y 阶段是蒸发, Z 阶段是凝结D. X 阶段是降水, Y 阶段是蒸腾, Z 阶段是凝结【答案】 A【分析】【解答】在太阳的照耀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为水蒸气,水蒸气在上涨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为小水珠,小水珠在漂浮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为雨着落到地面;即图中 x 为蒸发过程, y 为凝结过程, z 为降水过程 .A 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A.【剖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断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 .5.马上辞别母校的你,以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切合本质的是()A. 运动会竞赛中100m 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经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概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B【分析】【解答】 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许多于10s, A 不切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靠近1A, B 切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 ,C 不切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因此一般状况下更不到45℃, D 不切合题意;故答案为: B.【剖析】依据生活中常有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有数据解答。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初中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物态变化中不属于放热的是()A. 春天,河流解冻B. 夏天,冰雹直下C. 秋天,雾气漫天D. 冬天,雨雪纷飞【答案】 A【解析】【解答】A.河水解冻是熔化现象,是吸热过程,A符合题意;B.冰雹是凝固现象,是放热过程,B不符合题意;C.雾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放热,C不符合题意;D.雪是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2.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3.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A. 熔化B. 液化C. 汽化D. 凝华【答案】B【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5.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 B【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3 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20·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3)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4)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速度快蒸发,故A错误;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秋季,小卉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2.(2020·四川省雅安市)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答案】D【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A. 成都中考时教室里的温度大约为B. 成都的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C. 成都三环路全长为350kmD. 一名参加成都中考的考生坐在教室里,地球对他的吸引力约500N【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15℃-30℃之间,A不符合实际;B、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1×103W,B不符合实际;C、成都三环路全长约为51公里,C不符合实际;D、一名中学生质量约50kg,地球对他的吸引力G=mg=50kg×10N/kg=500N,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2.请你观察身边的数据并判断,哪些数据是符合实际的()A. 教室顶端的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1AB. 小明的身高1.65×107微米C. 教室里的空气约重2500ND. 教室里的气温约45℃【答案】C【解析】【解答】A、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额定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I=≈0.18A,A不符合题意;B、小明的身高1.65m=1.65×106μm,B不符合题意;C、教室的长、宽、高大约分别为9m、7m和3m,教室中空气的重力大约为:G=mg=ρVg=1.29kg/m3×9m×7m×3m×10N/kg≈2438N,与C接近.C符合题意;D、夏天,教室里的最高气温不会达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3.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A. 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110℃B. 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为0.1AC. 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可达180WD. 人类的反应时间约为2s【答案】A【解析】【解答】因为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到110℃,A符合题意;0.1A的电流太小,家用空调器的电流大约是5A,B不符合题意;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大约在3W左右,C不符合题意;人类的反应时间小于0.5s,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加经典例题加课后作业(强烈推荐)
(1)响度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
第六讲物态变化一、旧知复习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而发生,停止,发声停止。
2.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虽然我们看不见,但可以通过观察去了解,这种研究方法称为: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声音能使蜡烛烛焰摇晃,声音能粉碎小石头说明声音具有4.当我们将瓶中的气体抽出后,我们发现手机仍在振动,但却听不到声音说明了:(1)(2)5.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声音在金属中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它在固体和液体中的要。
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听到了三次响声,为什么?,首先听到的声音是从中传来.6.声音的三个特征:7.令人厌烦的噪声(1)噪声和乐音的区别:乐音的波形是的。
噪声的波形是的。
在有些情况下,乐音也误会某日,张三在山间小路开车,正当他悠哉地欣赏美丽风景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而且满囗黑牙的司机还摇下窗户对他大骂一声:“猪”。
张三越想越纳闷,也越想越气,於是他也摇下车窗回头大骂:“你才是猪!”刚骂完,他便迎头撞上一群过马路的猪。
(不要错误的诠释别人的好意,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受辱。
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学会按捺情绪,耐心观察,以免事后生发悔意。
)(2)音调表示声音的是由声源振动的决定的。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音色不同,声波的也不同。
有可能是噪声,请举例:(2)噪声的级别和危害:人们用(符号)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3)噪声的控制8.人耳听不见的声音(1)阅读图并回答问题物理上把频率范围在 Hz至 Hz之间的声波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频率低于 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超声波的应用【巩固训练】:二、新课讲解1、温度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例1】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2、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物理)物理物态变化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
(物理)物理物态变化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 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 “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 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答案】 C【解析】【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的体积大约是0.05m3B. 教室楼层之间的高度约为5米C.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D. 空调电流约1A【答案】A【解析】【解答】解:A、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60kg左右,体积在V= = =0.06m3左右.故A符合实际;B、学校广场上的国旗旗杆高度在6m左右,教室楼层高度大约是此数值的一半,在3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不可能达到60℃.故C不符合实际;D、家用空调的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正常工作的电流在I= = =5A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3.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C. 用温度计测温度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答案】A【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故选A.4.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5.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答案】 B【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三章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知识梳理:1.温度: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只有高低,没有“有、无”之分。
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2.温度计(1)工作原理:根据液体(水银、酒精、煤油等)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种类:①按用途分: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寒暑表。
体温计做成棱柱状类似放大镜,对极细液柱放大便于观察读数。
②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3)使用方法①选: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
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便于准确读数。
②中: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③候: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④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⑤平:视线与管内液柱凹面(酒精、煤油的凹面)最低点或凸面(水银的凸面)最高点相平。
不能仰、俯视。
记:准确记录数据和单位(a零上零下区分开b最后一位是最小分度值,是准确值不估读)。
3.摄氏温度温度的常用单位,符号℃,读作“摄氏度”。
(1)0℃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2)100℃的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3)1℃的规定:把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为1℃.4.物态变化固、液、气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三者可相互变化。
5.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要放出热量。
(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不同晶体熔点(凝固点)不同。
晶体中如果有杂质也会使它的熔点(凝固点)降低。
例如冬天下雪后,在大桥桥面上的雪上洒些盐,盐可以使雪水的凝固点降低,防止桥面结冰,保证行车安全。
(3)熔点和凝固点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时的温度。
6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及练习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第一节:温度一.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二.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三.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
(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最小单位: 0.1℃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四.温度使用应注意: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1选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2看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4 壁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读1..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
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
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A.16.2℃B.18.1℃C.19℃D.20℃2.图2-1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
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4.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C和0o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oC可以读作零下18.6摄氏度或负18.6摄氏度 C.-18.6oC 可以读作摄氏零下18.6度或摄氏负18.6度 D.-18.6oC可以读作零下18.6度5.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6.夏季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A.5C B.10C C.20C D.40C7.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A.先增大后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C.一直增大D.一直减小8.常用温度计玻璃泡里的液体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不宜用它直接测量固体物块或颗粒的温度,而宜于用测液体、气体的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第二节:熔化与凝固一.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
物态变化复习习题一、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定义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蒸 发 沸腾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大全附答案(吕忠皓数理化)
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大全 编者:吕忠皓数理化 物态变化(一)温度的测量 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如:0℃的水和0℃的冰一样冷) 2、温度计的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4、常见温度:人的正常体温37℃;太阳表面约6000℃;地球表面最低气温-88.3℃;金的熔点1064℃;铁的熔点1538℃;绝对零度-273.15℃。
5、温度计的使用六步骤:(估计、选择、测量、读数、记录、整理)①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③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④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⑤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⑥从被测物体中取出温度计,整理器材 6、温度计的读数步骤:第一步:知道0刻度的位置.并且知道“分度值” 第二步:看液柱的位置.(①液柱在0刻度下时,则读数为“零下”②液柱在0刻度上时,则读数为“正”从0刻度开始数一直数到”液柱”,则数的格数X 分度值=温度的度数)第三步:读数.(写数并标明单位℃)7、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
8、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9、体温计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 (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 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 ⑥“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A. 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 “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C.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D. 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答案】 C【解析】【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2.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C. 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D. 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6cm【答案】D【解析】【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错误;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B错误;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C错误;D、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25﹣28cm,故D正确.故选:D.【分析】做这种题目,要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要有一定的估测能力,根据生活常识去判断题目的对错.3.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物态变化习题精选
物态变化习题精选物态变化总结:1)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2)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3)湖面结了厚厚的一层冰4)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5)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6)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7)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8)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9)夏天,剥去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10)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11)放人冰箱冷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12)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13)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出汗”14)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15)从冰箱里拿出饮料放在桌上,一会儿可以看到瓶子旁边有一滩水16)冻肉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17)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18)煮饭时,揭开锅盖看见白烟一.选择1.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气”,这些“白气”是()A.水蒸气B.小水珠C.热空气D.白烟2.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觉到凉快,这是因为扇子所产生的风()A.使空气的温度降低B.在人体表面吸热C.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D.减慢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60℃的水,正在沸腾B.用纸盒装水并在火上加热,可将盒中的水烧开C.液体吸热后,温度却不升高D.用水银温度计测得南极考察站的温度是-60℃4.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A.一定降低B.一定不变C.一定升高D.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不变5.某物质的凝固点是42℃,在42℃时,该物质()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是固液共存D.以上都有可能6.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是()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7.把一只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的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将()A.不变B.一直下降C.一直升高D.先下降后又升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可以用自己的感觉准确地说出一个物体的温度B、00C是最低温度C、水只能在1000C时沸腾D、冰的熔点温度与它的凝固点温度相等8、小宇的家乡有一口深井,井水的温度基本上恒定,冬天和夏天相差不多,可是当小宇用手去摸刚提上来的井水时,冬天感觉较热,夏天感觉较凉。
物态变化考试题型有答案解析
一、生活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A .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熔化吸热B .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汽化吸热C .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放热D .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固放热2.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3.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打开电冰箱能看到“白雾”的季节是夏天,看到口中呼出白气的季节是冬季。
下面所述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中,错误的是( )A .夏天潮湿,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B .夏季干旱,燥热是产生前者的条件之一C .口中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水蒸汽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D .冬季干燥、寒冷是产生后者的条件之一4. 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固体 液体 气体升华(吸热)熔化(吸热) 汽化(吸热)液化(吸热) 凝固(吸热) 凝华(吸热)5. 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 、人呼出的水蒸气B 、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珠。
C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D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6. 用质地密实的薄纸做成一个纸锅,在纸锅中盛有适量的水,放在火上加热,过一会儿水沸腾了,而纸锅却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 )A 纸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的温度B 纸的散热性能很好C 水的沸点不变且低于纸的着火带点D 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7.寒冷的冬天,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B .“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C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外水蒸气凝华生成的D .玻璃窗上的“汗”是室外水蒸气液化生成的8.流行歌曲《青花瓷》因其浓浓的复古中国风而颇受广大歌迷喜爱。
晓婷同学从物理角度解读歌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天青色等烟雨”,雨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 .“炊烟袅袅升起”,炊烟随风飘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月色被打捞起”,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D .“冉冉檀香透过窗”,闻到檀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二、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1.小明和小华分别用相同的灶具和锅来煮鸡蛋,两人的锅中都加入同样多且足够的水、同样多的鸡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规定:在__________________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度,
沸水的温度为____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③ 换算关系
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________,里盛____________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
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_______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工作。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______,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_________.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___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_________________,视线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
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熔化的条件:⑴_________。
⑵ 继续吸热。
气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凝华 放热
② 凝固 :
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_____________。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汽化。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__________________.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___________.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_____,气压增大时______. 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蒸发可以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下来。
(蒸发致冷)
(3)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4) 液体的沸腾: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__________⑵ ____________.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___热 。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____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
冰、樟脑、钨。
③ 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____ 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沸腾
蒸
发
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的成因。
(1)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较大的水滴,从空中落下来。
(2)雪: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3)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
(4)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________,悬浮在地表周围。
(5)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着于地表的花草树木上。
(6)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________附着于瓦片或地面上。
(7)冰雹:成因十分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判定。
典例讲解:
例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使用时,它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图1中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
例2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2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例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8℃
例4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4所示),我们叫它热棒。
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
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①,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
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
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①汽化②液化
B.①液化②汽化
C.①升华②液化
D.①升华②凝华
例5. 请你解释一下俗语“下雪不冷,化雪冷”。
习题:
一、填空:
1.
2. 三支温度计,甲的测量范围是-20℃~100℃,乙的测量范围是-30℃~50℃,丙的测量范围是35℃~42℃。
由此可知甲是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
3. 把0℃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冰将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4. 把一勺子水泼到烧红的铁块上,听到一声响并看到有“白气”冒出,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在旱情严峻的时期,为了缓解旱情,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即让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中撒一些干冰,当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空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成一些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下降。
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成雨落到地面上。
(填写合适的物态变化名称和需要具备的条件)
二.选择题.
1.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2.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3.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4.已知能装1kg浓橘汁的瓶子装不下1kg的水,一杯浓橘汁加了冰块后刚好满杯不溢出,则冰在熔化过程中()
A.冰浮在液面,杯中液面下降
B.冰浮在液面,杯中液体溢出
C.冰浮在液面,杯中液面不变
D.冰沉入杯底,杯中液面下降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严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初春,江河湖面上的白雾是水蒸气
C.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
D.夏天看到冰棒冒的"白气",这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6.夏天,小明从冰箱中拿出一杯冰冻饮料,过一会杯壁上有许许多多小水珠,这是()
A.杯内的水渗透出来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C.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
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
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