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报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doc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 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答: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3、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docdoc资料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手册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手册参考答案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手册参考答案时间:2017-05-09 11:20:21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xuexila888@ 妙纯我要投稿不管试题有多难,我们都应该竭尽全力,认真做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手册题。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手册的参考答案,大家快来跟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手册参考答案(一)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手册参考答案(二)七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探究报告手册参考答案(三)图片来源:豆丁网如何去做题1、前提你得有足够的知识老师在课上讲的东西,你最起码听明白和听懂。
没有懂的话,可以通过做题来发现自己哪里不会做,在其中找到原因并自己去翻书去思考,如果还没有解决可以请求帮助或自己参考答案(答案有解析最好)。
通过课本、解析类的书、学习机里的知识点讲解、网络里文字类,图像类,视频类的知识点讲解来辅助你了解和学习。
通过理解来反复巩固知识点。
通过多读培养语感,多背提高你的口语专业性回忆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点。
2、大量做题如果有足够的休闲时间,利用时间做题,(老师上课时讲的重点是否可以在题里活用),在漫漫题海中你会找到不足,解决它。
大量做题最重要的是巩固你对知识点了解和运用,提高做题速度题目本身也含有一定信息(家庭用电制度、运动会开幕时间、高新科技工作基本原理、身高体重函数、国外的生活、环境保护、化学食品添加剂、黄金比例、野史、人口密度统计、全国矿场分布、商业上运输,生产,广告,交易,计划问题、政府贪污问题、出租车路径、某某地的飞机场、健康提示、全国各地的经济情况我想不出了,一定还有很多,题目的内容是否属实取决于你的试卷是否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通过题目信息你可以学到很多专业性的问题和生活问题3、灵活运用做题的技巧有很多如:心算舍弃选择(实用于单选选择题)找关键词套用知识点(比较死板,希望你明白知识点的意思后再套用,这只是一个偷懒的办法)对知识点的充分了解(通过反复做题,老师反复讲解,个人在生活中的了解等)填写最适合自己,最有把握得分的答案运用卷子中给的提示在不会做的题上画自己能快速找到的痕迹(如在题目前面画圈儿,画三角)知识点的结合(运用你所学的大量知识,并找到其中的关联性) 题目有错误,没有给足够的条件,你可以不做!(建议在老师确定后选择不做,如果你是学霸,有信心足够确定,可以不做) 把握住你会的题,不会做的隔过去,做完了再回头,节约时间考试时用蓝色的笔(据我所知大部分考生是用黑色的笔做题。
人教版七级生物下册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doc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 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答: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3、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3、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中学初一生物下学期实验报告_3

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实验四: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3、取花生米插在解剖针上,用酒精灯点燃后迅速移至锥形瓶下方。
4、待花生米完全燃烧后,测定并记录锥形瓶内的水温T2。
5、天平称出花生米燃烧后的质量
6、重复步骤2至5,再做2次。
预期结果
实验较成功
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观察现象并记录
1、准备好能量散失的简易装置,天平称出花生米质量
2用量筒取50毫升水倒入锥形瓶内,并放入固定好的温度计(注意温度计的下端要进入水中,不能直接接触瓶底),测定并记录水的温度T1,
合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实验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甜呢?
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带有甜味的麦芽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将馒头嚼碎,舌的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实验结论
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因为上述活动模拟了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1)号试管中的馒头接触到了足量的唾液,并被消化。
完整word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doc

七年级下册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开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答复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不同点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程度工程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使用自然工具质量为1500g,无语言文字能力制造并使用简单和复杂的质量到达4500g,语言文字能力人类直立行走工具强3、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标准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局部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局部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局部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科书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想一想,议一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答: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究竟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答: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习1、(1)×(2)√(3)√2、A3、答:一千多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东非大裂谷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来到地面生活,是人类起源成为可能,这说明环境影响生物。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在群体的交流合作中产生了语言,这大大加强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结构,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人类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又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及语言能力;随着人类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不断通过技术手段改变着环境,成为生物圈中的最强者,生物圈的面貌已由于人类活动而大大改变,这说明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课后习题答案想一想,议一议小朋友问:“黑猩猩会变成人吗?”你会怎样回答?回答:“黑猩猩不会变成人。
”观察与思考1、现代类人猿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的热带森林中。
它们都是依靠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来生存,没有制造工具、改善生存环境的能力,没有语言文字的交流。
2、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有以下几点:类人猿主要是臂行,使用自然工具,质量为1500g,无语言文字能力。
人类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简单和复杂的工具,质量达到4500g,有语言文字能力。
3、由于人类具有制造和使用各种现代化工具的本领,使得其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种植、养殖技术的提高,加强医药卫生保健、建设生活空间等做法,使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至今仍然处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人类开发类人猿生活的森林,获得木材、耕地。
类人猿因缺少生存空间而数量日益减少。
因此,让类人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是人类的义务,这就需要全人类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旁栏思考题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答:由于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东非大裂谷。
地表形态的剧烈变化,使气候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森林一部分消失了,形成草原。
这些环境变化对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得生活在森林树上的部分古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为了获取食物,他们要用下肢支撑身体,用前肢去抓取、捕捉食物,逐渐以直立行走方式适应平地上的生活。
练1、(1)×(2)√(3)√2、A答: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包括加湿、升温、过滤、清洁等。
加湿和升温主要由鼻腔完成,鼻腔内有许多细小的毛细血管和黏膜,空气在经过鼻腔时会被加湿和升温。
过滤和清洁主要由鼻毛、鼻粘膜和气管上皮细胞完成,它们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细菌等有害物质,保护呼吸道不受损害。
此外,咳嗽和打喷嚏也是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一种方式,它们可以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实验报告答案活动探究一【探究准备】1.其他生物2.糖类脂肪蛋白质3.光合作用化学能4.脂肪5.(1)蛋白质糖类脂肪(2)细胞能量【实验用品】锥形瓶托盘天平易拉罐温度计解剖针酒精灯试管夹火柴花生种子【活动过程与记录】1.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3. (1)供氧(2)30 (4)干燥(5)锥形瓶底部(6)花生0.8 30 20 50 900 Q=4.2m(T2-T1)【探究结论】0.8克的花生种子含有900焦耳的热量【反思交流】各有优缺点【问题与思考】1.(1)1岁儿童每日所需的糖类为:45140÷17=2655.3g18岁女子每日所需的糖类为:113400÷17=6670.6g(2)1岁儿童每千克所需的蛋白质的量=35÷9.5=3.68g18岁男子每千克所需的蛋白质的量=80÷53=1.51g儿童生长发育速度快于18岁的生长发育速度。
(3)女子月经失血会导致铁的流失,所以女子需铁更多。
2. (1)花生大小、硬度适中(2)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3)燃烧后质量会减少(4)900焦耳误差大(5)用易拉罐罩住(6)不可靠应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日期: P4 3.11活动探究二【探究准备】1.消化道消化腺口腔小肠胃小肠2.咀嚼搅拌3.大复杂小简单4.奶汁和血渍含蛋白质,洗衣粉里的蛋白酶能分解其中的蛋白质。
温度要适宜【实验用品】试管温度计大水槽热水馒头小刀碘液【活动过程与记录】1.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对馒头的消化有影响吗2.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对馒头的消化有影响3. (1)对照(2)漱净唾液(3)2 清水唾液37 碘液【探究结论】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对馒头的消化有影响【反思交流】漱口后,口含消毒棉絮取唾液【问题与思考】1. 5~10分钟碎屑有利于淀粉充分和唾液淀粉酶接触2. (1)淀粉蛋白质(2)肝脏胰腺胆汁(3)D (4)麦芽糖(5)A C D(6)大肠绒毛3. (1)D (2)B (3)B4. (1)淀粉分解(2)A B 小肠(3)对照日期 P8 3.16活动探究三【探究准备】1. 消化道2. 小分子营养物质(或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消化道壁胃小肠大肠小肠【实验用品】解剖剪鸡小肠清水【活动过程与记录】1. 外部2. 解剖剪清水【探究结论】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反思交流】便于观察小肠绒毛【问题与思考】1. (1)小肠(2)胆汁胰腺肠腺(3)皱襞绒毛(4)毛细血管(5)消化吸收2. (1)口腔肝脏小肠肛门(2)④胆汁(3)①口腔(4)⑤胃(5)小肠长,含多种消化酶,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3. 洗净→肉眼观察→纵向剖开→放入清水→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状突起小肠内表面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表面积日期 P11 3.18活动探究四【探究准备】1.全面而平衡的营养摄取的营养素要种类齐全摄取的营养素的量要合适2. 食物营养物质“平衡膳食宝塔”3. 每日三餐按时进食30% 40% 30%4.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如饮酒应限量吃新鲜卫生的食物【活动过程与记录】1. 米饭谷类36% 糖类 1.2元∕斤清蒸鱼肉类20% 蛋白质18元∕斤炒菠菜果蔬类28% 维生素3元∕斤苹果果蔬类28% 维生素3元∕斤红烧肉肉类20% 蛋白质、脂肪15元∕斤2.去掉红烧肉,加一份清汤3.父亲超重,要少吃肥肉。
【反思与交流】按照“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设计【问题与思考】1. 谷类、蔬果类、肉类、乳类2. (1)维生素A 夜盲症多吃鸡蛋、动物肝脏、玉米等食物(2)维生素B1 神经炎全麦、燕麦、牛奶等食物3. 谷蔬果肉乳油脂(1)膳食 A E 为我们提供充足的糖类(2)蛋白质三四(3)少吃E B日期 P14 3.21活动探究五【探究准备】1. 肺 2 3 162. 肋间肌3. 肋间肌膈肌4. 膈收缩下降增大【活动过程与记录】1. 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均匀2.胸廓背侧两肩胛的下角3.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深呼气4. 12 13.6 12.3 12.6【探究结论】有锻炼的人比缺少运动的人胸围差更大【反思与交流】测量位置、呼吸状态等【问题与思考】1. 有减少误差2. 成正比膈的运动3.(1)A 舒张舒张呼气(2)C 收缩收缩(3)Y X 细胞(4)小大4. (1)B A (2)27次/分 18次/分(3)A更快 A的呼吸深度大,曲线多日期 P17 3.24活动探究六【探究准备】1. 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2. 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运载血细胞废物3. 红细胞圆盘细胞核血红蛋白结合4. 细胞核变形包围吞噬增加5. 血小板细胞核止血凝血血流不止【实验用品】显微镜人血涂片【活动过程与记录】1. 低倍显微镜2. 形态数量【探究结论】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反思交流】数量少或不规则,要染色才能观察清楚【问题与思考】1. (1)分层(2)血浆血小板和白细胞红细胞血细胞(3)血浆血细胞(4)防止血液凝固2. (1)红细胞白细胞形态、数量和结构(2)都不是,应染色3.(1)不能亲人间的血型也可能不同(2)DNA鉴定日期 P20 3.27活动探究七【探究准备】1. 心脏血管心脏血管2. 血液流通动脉静脉毛细血管3. 动脉心脏厚大快4. 毛细血管红细胞上皮细胞最慢5. (1)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较厚较大较薄较小非常薄一层细胞较快较慢最慢心脏全身各部分全身各部分心脏物质交换(2)①③②【实验用品】小鲫鱼【活动过程与记录】1. 浸湿鳃盖躯干部口尾部2. 平贴 4. 最小【探究结论】血管有三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反思交流】红细胞单行通过【问题与思考】1.(1)②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2)①动脉流向②(3)③静脉流出②(4)③①2.(1)水、氧、营养物质从血液到细胞二氧化碳、其他废物从细胞到血液氧、水等(2)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等废物(3)数量多,管壁非常薄,内径很小,血流速度最慢等日期 P23 4.1活动探究八【探究准备】1. 肌肉组织肌肉壁2个腔上面的空腔下面的空腔2. 功能心肌收缩泵3. 全身各处肺部房室瓣【实验用品】猪心脏解剖盘解剖剪【活动过程与记录】1. 心室 3. 房室瓣动脉瓣4. 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探究结论】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反思与交流】输送血液的路程远【问题与思考】(1)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⑥(2)瓣膜防止血液倒流(3)肺静脉动脉血肺动脉静脉血(4)①主动脉动脉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⑨右心房(5)⑦⑨⑧②(6)⑦下腔静脉(7)⑤房室瓣日期 P25 4.10活动探究九【探究准备】1. 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2. 主动脉扩张回缩3. 心脏相同【实验用品】秒表纸笔【活动过程与记录】2.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是:运动越剧烈,脉搏越快3.原地蹲起上下台阶跳绳俯卧撑 3 对照4. 甲某(安静)74 72 73 73 (蹲起)140 136 138 138乙某78 80 76 78 127 123 121 124 【探究结论】运动越剧烈,脉搏越快【反思交流】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问题与思考】有,心肌发达程度不同日期 P28 4.14活动探究十【探究准备】1. 7%~8% 1200~1500ml 800~1000ml 400ml2. 200~300 无偿献血18~553. 输同型血O型【活动过程与记录】1. (自己写)4.122. (1)了解血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血库中血液的来源(3)医院献血站3. 如实记录【探究结论】血库中的血液主要来源于无偿献血者和失血者家属【反思交流】收集资料、问卷调查等【问题与思考】1. 按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划分拯救他人生命,少量献血促进机体造血机能,献血者家人可免费使用献血者等量的血液。
2. (1)AB A (2)O (3)B(4)需要量少时,输血速度要慢3. (1)防止血液粘稠(2)输血要输同型血(3)防止一些血液病的传播(4)不会,少量献血,血液成分短期内就会得到补充,还可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
日期 P28 4.18活动探究十一【探究准备】1.二氧化碳尿素水2.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3.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实验用品】解剖刀肾单位玻片标本【活动过程与记录】1. 菜豆红褐色尿臭味3.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探究结论】肾脏由肾单位(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反思交流】多喝水,少吃盐,生活有规律等【问题与思考】1. 是肾脏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能形成尿液。
2. (1)原尿尿液血浆(2)肾脏是排出废物(3)大量物质被重吸收(4)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回血液水(5)全部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3. (1)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囊腔肾小管(2)动脉血动脉血动脉血肾小球氧(3)③肾小球⑤肾小囊一一过滤物质穿过两层细胞壁(4)肾动脉→②入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肾静脉日期 P28 5.8活动探究十二【探究准备】1. 传入神经反应脊髓脊髓大脑皮层2. 晶状体3. 感受刺激4. 光线805.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实验用品】眼球模型【活动过程与记录】1. 眼睑泪腺眼肌视神经白色、不2. (1)外膜中膜内膜(2)分属于外膜、中膜(3)睫状体调控晶状体的曲度(4)内膜(5)前后(6)类似凸透镜【探究结论】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反思交流】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问题与思考】1. (1)③视网膜⑤视神经大脑皮层(2)④晶状体(3)①巩膜保护⑧虹膜瞳孔(4)强光时瞳孔变小弱光时变大2. (1)晶状体视网膜物体(2)前近近后远远(3)晶状体(4)倒日期 P28 5.10活动探究十三【探究准备】1. 脊髓后天大脑皮层与语言、文字有关复杂2. 反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实验用品】1.自然2. 内侧韧带【探究结论】膝跳反射是简单的反射【反思交流】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问题与思考】1. (1)简单(2)复杂大脑皮层(3)反射传导2. (1)简单反射弧神经中枢(2)ACEDB (3)激素日期 P28 5.18活动探究十四【探究准备】1. 神经系统刺激有规律2. 反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实验用品】长尺短尺笔纸【活动过程与记录】人的反应速度与人拿的尺子的长短无关【探究结论】人的反应速度与人拿的尺子的长短无关【反思交流】有一定的关系【问题与思考】1. (1)①(2)④(3)①②③④⑥(1)无感觉和反应有感觉没反应日期 P28 5.21活动探究十五【探究准备】1. 内分泌腺外分泌腺2. 内分泌腺物质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胸腺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性激素3. 生长发育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呆小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碘碘【实验用品】玻璃缸标签纸蝌蚪甲状腺激素食物1. 标签纸2. 103. 20 对照4. 温暖光线充足【探究结论】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有影响【反思交流】水质清洁、温暖,阳光充足的环境【问题与思考】1. 每组蝌蚪的数量、健康状况,换水后实验组的水的处理2.(1)对照(2)B、C、D各被切除了甲状腺、垂体和睾丸,因为它们各内分泌腺的分泌物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