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归纳
一、品牌概念识别
1、地理品牌概念: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会经济地理、地理现象
2、西方地理品牌:自然地理裂谷学说、中央位置论、人文地理集约性学说
3、比较地理学习体系:地域学、线路学、形态学、变量学
4、世界地理学分类:世界生态地理学、比较地理学、宏观地理学、地理环境科学
5、中国地理学分类: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区域地理学
6、地理学科概念:生态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信息科学
二、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内容
1、空间关系原理:最近原则、四季成调原理、规律性原理、对称性原理
2、空间数据处理原理:空间分类分析原理、空间变异分析原理、空间目标分析原理
3、地形要素:地势高低、地物类型、地形类型、地形层次
4、水文要素:水体来源、水质特征、水范围、河流类型、水调整
5、气候要素:气候条件、气候区分、气候要素、垂直分布
6、人文环境要素:社会文化环境、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经济类型、地域关系
三、地理学实践操作内容
1、地图制作:分层意义、位置确定、比例尺绘制、投影方法
2、地图绘制:调整图幅、符号绘画、区线边界、标注单位
3、地图探究:地域对比、特点分析、变化规律、空间结构
4、地图解读:功能区分析、参数多样分析、相关性变化分析
5、区域概念识别:地理国家、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社会领域
6、地理实践技能:识图技能、绘图技能、应用技能。

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地球上的水

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地球上的水

专题05 地球上的水(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水体性质、运动和库区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

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库,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

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

如图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水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透明度B.流量C.营养盐D.流向2.(影响海水性质的因素)9月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A.底泥扰动上浮B.水位涨落携带C.表层水流汇集D.河川径流输入【答案】1.A 2.B【解析】1.由材料可知,6月为丰水期,因为丰水期为水库蓄水期,上游冰雪融水形成的洪水经库尾进入水库后流速减缓,水体的物理状态发生改变,如泥沙沉降、冲刷力降低,水体透明度升高,此时气温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浮游生物繁殖较快,数量较多,因此,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较为丰富,A正确;与流量、营养盐、流向的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选A。

2.由材料可知,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

9月是丰水期过后的平水期,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水位涨落携带,且消落区为草原分布,有机质含量较多,B 正确;9月份入库水量较少,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底泥扰动上浮,A错误;9月份平水期,不会有大规模的表层水流汇集,C错误;9月份是平水期,河川径流输入较少,D错误。

故选B。

(2024·山东)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远岸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受陆地影响较小。

如图示意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季风洋流)下列月份中,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的是()A.1月B.4月C.7月D.10月4.(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与7—8月相比,12月至次年1月N区域海水盐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蒸发B.降水C.径流D.洋流【答案】3.C 4.D【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区域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夏季该地盛行西南季风,该海域为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浮游生物密度较高,7月为北半球夏季,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C正确;1月、4月、10月该海域上升流不强,营养物质较少,浮游生物密度较小,ABD错误。

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湖南)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

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

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

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要素的相互影响)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A.常受干热风影响B.土壤养分流失C.曾被沉积物掩埋D.遭受低温冻害2.(要素的相互影响)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答案】1.C 2.D【解析】1.由图可知,谷底冲沟附近分布大量的沉积物Ⅱ,在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中下半部原有枝条容易被沉积物掩埋,被掩埋后,原有枝条枯落,进入沉积物,沉积物受侵蚀而出现冲沟,C正确;受干热风影响、土壤养分流失、遭受低温冻害,会影响品尼松树整体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可能造成品尼松树干枯死亡,而不是仅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ABD错误。

故选C。

2.由图可知,乙时期谷底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大于0,谷坡与其相反,说明谷坡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小于0,可推测谷坡品尼松生长较慢;结合图中乙时期出现冲沟以及材料中提到1905年后降水增多,可推测谷坡受流水侵蚀加剧,导致谷坡上品尼松根部沉积物受侵蚀,导致根系裸露,不利于品尼松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养分,影响了其生长,D正确;若考虑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则AB 项均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品尼松生长较快,AB 错误;谷坡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主要影响谷底植被生长,谷坡植被受影响不大,C错误。

故选D。

(2024·甘肃)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

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第一部分: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球的运动- 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尺寸- 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解释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2. 气候与气象- 讨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释气温、降水和风向的变化规律- 说明气象预报的原理和重要性3. 水资源与水循环- 描述地球上水的分布情况- 介绍水循环过程及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讨论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和保护措施4. 地表地貌与地质灾害- 解释地质力量对地表地貌形成的影响- 分析不同地形地貌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讨论地质灾害的类型、原因和防治方法第二部分:人文地理5. 人口与城市发展- 探讨人口增长对城市规模和结构的影响- 分析城市化进程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影响- 讨论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管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6. 农业与农村发展- 介绍农业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现代农业的特点- 分析农业发展对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探讨现代农业技术和农村改革的重要性和挑战7. 工业与经济发展- 解释工业化对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分析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 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型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方向8. 交通与通信网络- 介绍交通和通信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分析交通运输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 讨论物流和信息技术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第三部分:区域地理与环境保护9. 中国地理特点与区域发展- 描述中国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特点- 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过程- 探讨区域合作与区域差异的重要性和挑战10. 世界地理特点与国际合作- 介绍不同大洲的地理特点和区域发展情况- 分析全球资源分布、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趋势- 探讨跨国合作与全球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和挑战11.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分析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解释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讨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策略12. 自然灾害与人类生活- 介绍自然灾害的类型、原因和影响- 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破坏力- 探讨减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和挑战总结:通过对历年高考地理真题的汇编,我们可以看到地理学科涉及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主要领域。

2020-2024年高考地理5年真题汇编专题06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学生版)

2020-2024年高考地理5年真题汇编专题06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学生版)

专题0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5年27考)2024年(北京、湖北、全国、广西、湖南、吉林、广东),2023年(全国、湖北、河北、浙江、北京、辽宁、江苏、广东、福建),2022年(福建、重庆、河北、湖北、江苏、山东、全国),2021年(海南、北京、广东、辽宁):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联系,自然要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影响土壤形成的原因 1. 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联系是高考考查频率较高的知识,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考点结合植被、冰川、地域文化、农业生产活动、生物、风沙,考查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涉及“一因一果或一因多果”的推理逻辑。

常结合植被如林地、草地、海洋植物、自然带、土壤表层有机碳二等素材考查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知。

考点2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年30考) 2024年(上海、湖北、浙江、北京)、2023年(江苏、北京、浙江、湖北、浙江)、2022年(北京、辽宁、山东、浙江、江苏)、2021年(江苏、天津、北京、河北、山东、湖南、全国、浙江)、2020年(海南、江苏、山东、浙江、全国、浙江、北京):地方性分异规律,经度和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林线与雪线 1. 经度和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林线与雪线是关键考点,需要重点掌握,以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2.该考点常结合植被类型、山脉、土壤雪线林线及热点事件考查。

一、单选题考点0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4·北京·高考真题)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与应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

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示意不同地区的景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A.①B.①C.①D.①2.采摘红花时,临近()A.雨水B.小满C.小暑D.处暑3.红花生长期间,同学们可观察的现象是()A.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2024·湖北·高考真题)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2023·浙江卷)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

完成下面小题。

1.“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B.劳动力成本上升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D.耕地分布不平衡2.该项土地整治可以()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答案】1.B 2.C【解析】1.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推广实施的需要,因此实施小田变大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故B正确;为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政府都积极对流转土地种粮食的大户给予资金补贴,因此耕地流转费用有所降低,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饮食消费结构升级关系不大,故C排除;该举措主要由于我国耕地破碎,机械化耕作不方便,主要在耕地集中分布地区实施,故D排除;因此排除A、C、D,选择B。

2.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故C正确;小田变大田,能够减少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流出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和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故B、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

3.(2023·浙江卷)距陆地5千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因其独特性质而备受关注,已被广泛开发利用。

下图为深层海水部分应用领域示意图。

深层海水深受水产、食品等产业青睐是因其()①氧气充足②清洁少菌③矿物营养多④光合作用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B【详解】深层海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污染较少,所含有的细菌较少,②正确;深层海水很难见到阳光,光合作用无法进行,矿物质元素大都能够保存下来,氧气含量较低,①错误,③正确,④错误。

2020-2024年高考地理5年真题汇编专题02 宇宙中的地球(学生版)

2020-2024年高考地理5年真题汇编专题02  宇宙中的地球(学生版)

专题02 宇宙中的地球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2024·安徽·高考真题)潮差是指潮水的一次涨落过程中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差。

如图为2024年4月上海堡镇、苏州浒浦、南通天生港三地的月平均潮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月,堡镇月平均潮差明显大于天生港,主要原因是()A.天生港处河道较窄,涌浪堆积较高B.堡镇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弱C.堡镇与天生港所受日月引潮力差异大D.堡镇至天生港段潮水沿江上溯过程中能量消耗较大2.天生港4月11日(农历三月初三)潮差为该月最大。

该日的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关系可示意为()A.B.C.D.(2022·上海·高考真题)3.农历三月二十七产生了“金星合月”,此时金星和月球距离最近。

此日金星能够被人观测到的时间和位置是()A.清晨的东方B.清晨的西方C.黄昏的东方D.黄昏的西方(2023·浙江·高考真题)某中学地理社团组织成员开展月相观测。

2021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初八,有同学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并作记录。

同时,部分同学还从网上查到,位于(0°,105°W)的地点可观测到月球正在地平线落下。

完成下面小题。

4.同学记录的日、月位置和月相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5.此时,赤道与晨、昏线交点的经度最接近的分别是()A.15°W、165°E B.105°W、75°E C.165°E、15°W D.75°E、105°W(2021·湖北·高考真题)深空网是支持深空探测活动,放飞人类太空梦想的核心系统。

深空站作为深空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建立天地联系通道,实现对航天器的跟踪测量和数据传输,其系统复杂,对站址环境条件要求苛刻,建设维护成本极高。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自然地理环境(土壤)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自然地理环境(土壤)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自然地理环境(土壤)(2023·山东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土壤2.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生长季较长B.有机物积累多C.土壤肥力高D.物种多样性高【答案】1.B 2.B【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原因是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因此适合分布的物种较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综上所述,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热量,而不是光照、水分和土壤。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寒带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生长季较短,A错误;因温度低,微生物活性弱,有机质分解速度慢,土壤有机物积累多,因此亚寒带针叶林碳储量较高,B正确;土壤肥力高是碳储量高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C错误;亚寒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不高,D错误。

故选B。

(2023·浙江卷)盐土是排水不畅或蒸发强烈地区具有明显积盐过程的土壤。

下图为我国某内陆盆地山前冲积平原断面图,沿坡分布多种盐土。

完成下面小题。

3.该区域盐土地域分布呈现()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4.符合甲地盐土盐分垂直变化的是()A.B.C.D.【答案】3.B 4.A【分析】本题以内陆盐土空间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3.本题图中呈现的是坡面上不同空间的盐土分布差异,下方受地下水影响大,加上蒸发作用,形成沼泽盐土和草甸盐土,上方受地下水影响小,形成残积盐土,洪积盐土等,盐土空间分异较小,这种分异主要是由于小尺度空间地下水埋深的差异所致,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垂直地域分异指的是高大的山体随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差异很大,形成的空间尺度较大的地域分异,不符合材料情景,A错误;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强调的是纬度差异影响的热量上的分异导致的自然带的分异,与材料不吻合,C错误;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强调的是东西方向上距海远近的差异导致的水分的差异形成的自然带的分异,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异,与材料不符,D错误。

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球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球运动

202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球运动(解析版)一、单项单选题(2024·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2024年某月1日地球昼夜状况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该日是()A.2月1日B.3月1日C.4月1日D.5月1日2.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A.6:00B.12:00C.18:00D.24:003.经过6小时,昼夜状况是()A.B.C.D.【答案】1.D 2.C 3.A【解析】1.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的北极点附近以极昼为主,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应在北半球,应为北半球的夏半年,2月1日和3月1日在北半球的冬半年,AB错误;4月1日与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相差11天左右,北极点附近应刚刚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很小,与图示北极点附近昼夜分布图不符合,C错误;由春分日到夏至日大致三个月90天左右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向北移动了23.5°,从3月21日到5月1日大约40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大约向北移动了10°,也就是说5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10°N附近,对应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应是80°N90°N之间,以图中的纽约纬度位置结合北美洲轮廓图可知此时图中晨昏线纬度最高点(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纬度位置约为80°N,D正确。

故选D。

2.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的纽约(74°W)位于晨线处附近,说明纽约正处于5月1日日出时刻,由于纽约在40°N,位于北半球夏半年的5月1日日出时刻应在6时之前。

当北京时间6:00时,74°W地方时20:56,这是当地的上半夜,不会在日出时刻附近,A错误;当北京时间12:00时,74°W地方时2:56,纽约当地正值深夜,不会在日出时刻附近,B错误;当北京时间18:00时,74°W地方时4:56,应在日出时刻附近,C正确;当北京时间24:00时,74°W地方时10:56,纽约当地已经临近中午,D错误。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篇
题目一
题目:请简要描述气候变化的原因并说明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答案:气候变化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自然因素包
括太阳辐射、地球轨道变化等;人类活动包括工业化、森林砍伐等。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表现为极端天气的增多、生态系统的破坏、农作物减产等。

题目二
题目:请解释亚洲大陆季风对农业的影响。

答案:亚洲大陆季风对农业有重要的影响。

季风使得亚洲地区
的农作物生长季节明显分化,提供了较长的农作物生长期。

同时,
季风还带来了降水,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水分。

亚洲大陆季风区
域的农业发展受到季风的影响较大。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篇
题目一
题目:请简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城市化对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城市化还会导致空气和水资源污染增加,垃圾产生增加等。

此外,城市化还对地下水和土地资源的利用造成压力。

题目二
题目:请简要描述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全球化对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全球化加速了国际贸易和经济联系,促进了资源和产业的流动。

全球化还提供了更大的市场规模和机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增长。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竞争加剧和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需要合理引导和管理。

以上是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的汇总及简要答案解析。

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常见天气系统docx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常见天气系统docx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常见天气系统(2023·湖南卷)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

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 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

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

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2.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反气旋B.冷锋、气旋C.暖锋、反气旋D.暖锋、气旋3.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A.7日20:00B.8日20:00C.9日20:00D.10日20:00【答案】1.B 2.A 3.A【解析】1.读图可知,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沉,A错误;读图可知,7日20:00至9日20:00空气的湿度呈下降趋势,因此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B正确;图中显示,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关联度不明显,并不一致,C错误;读图可知,下沉气流速度与近地面风速关联度不大,有些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大,D错误。

故选B。

2.读图可知,8日8:00至10日20:00,当地近地面风速先呈加大趋势,后风速减小,近地面均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湿度呈下降趋势,先后符合冷锋、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的天气特征,A符合题意;此时段的天气特征与暖锋、气旋特征差异较大,排除BCD。

故选A。

3.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历的大气污染属于颗粒物(PM2.5)污染,这种污染一般多出现在静风环境下,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形成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较严重,读图可知,四个选项时段中,7日20:00时,近地面风速小、空气湿度大,因此此时污染最为严重。

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24·广东)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热力环流及的应用)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2.(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因素)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D.湖泊效应增强【答案】1.C 2.A【解析】1.由材料“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可知,暖季时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与低海拔地区暖湿气流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致使局地降水概率增加,C正确;由题干关键词“若暖季”可知,暖季时气温相对较高,大气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A错误;该地位于珠穆朗玛峰南坡,是阳坡,暖季时气温较高,冰川融化导致冰面的流水作用增强,B错误;下行风指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焚风效应是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形成的干热风,综上,下行风会导致焚风效应增强,D错误。

故选C。

2.由题干“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可知,更强的下降风将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由此可能引起P地附近年均气温趋于降低,这种区域降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消融减慢,A正确,B错误;更强的下降风也降低了区域风辐合的高度,从而减少了P地附近的降水量,导致P地附近年降水量趋于减少,C错误;湖泊效应指水库(人造湖泊)对气候的作用,由于水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可使水库附近的平均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小,更强的下降风引起的区域降温会导致湖泊效应减弱,D错误。

故选A。

(2024·广东)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一地球与地图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一地球与地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图中四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C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甲地林地的树龄小于2年,积累的枯枝落叶少,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低,A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地建有水坝,说明此处落差较大,附近地面坡度较大,地表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低,B错误;丙地为菜地,经济效益高,施用的肥料多,加上作物生长周期短,土地有机质消耗少、含量高,C正确;丁为耕地,经济效益相对较低,施用肥料少,加上作物生长周期长,土地有机质消耗较大、含量低,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2湖南,9分)某地(图甲)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图乙),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2—4题。
图甲
图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22北京,6分)下图为我国山东丘陵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立意】试题以新闻热点为材料,利用大家关注的南海作素材,考查海水的盐度、海洋能源资源、海岸类型、水资源与水循环、海洋开发和海洋权益等知识。考查海洋地理知识面广,主干突出,激发爱国热情。
【解题思路】
(1)南海表层海水盐度与同纬度太平洋相比,南海地处陆地边缘区,受陆地径流影响较大,河流汇入淡水较多。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答案】8.C
【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水体条件对赤潮的影响。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C选项是正确的。
(5)维护海洋权益有较多的意义,但该试题需要从设立三沙市的角度去分析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
.(2013高考题福建卷)[选修2——海洋地理]
图13示意我国南方某滨海城市局部海岸的变迁,读图回答问题。
图13
(1)指出图中海岸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9分)
(2)简述该区域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2)三沙市纬度低,光热资源丰富,可发展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他们皆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
(3)生物海岸有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从位于热带、海水环境好、盐度高、水浅、岛小等图文信息综合考虑,适宜珊瑚生长。优美的环境,加之珊瑚海岸需要保护,发展旅游业是破坏性相对较小的产业。
(4)三沙市离大陆较远,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降水丰富,收集雨水、节约用水是主要方式;而海水淡化可以保证长期性013高考题江苏卷)【海洋地理】2012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260多个岛礁及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图21是南海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图21
⑴与同纬度太平洋相比,南海表层海水盐度偏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2分)
【解题思路】
⑴本题较简单,读图即可获取信息,但学生可能会忽略海岸线弯曲程度变化及该地港口建设和数量对比。从图中可知陆地面积扩大,南方滨海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快,城市用地需求增加。
⑵结合上题原因分析可以得出对应措施。
专题22 旅游地理
一、综合题
.(2013高考题海南卷)(10分)旅游地理
图9示意著名旅游目的地。
设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低 有多条河流汇入
(2)太阳能 风能(波浪能、潮汐能)
(3)珊瑚礁 旅游业
(4)海水淡化;收集雨水;节约用水(任答两点)
(5)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南海岛礁及海域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巩固国家安全;有利于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任答两点)
【答案】
(1)海岸不断向海洋推进,推进速度变快,海岸线变平直。
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或填海造陆);港口工程建设;河流泥沙淤积。
(2)困地制宜利用海洋空间;避免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防止海洋环境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试题立意】本题以海岸变迁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影响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和解读信息能力。
⑵当前,三沙市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⑶三沙市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生物海岸中的____________海岸,据此,其适合发展的产业为____________。(2分)
⑷为解决三沙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淡水资源稀缺问题,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2分)
专题21 海洋地理
一、单选题
(2013高考题大纲版)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9题。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露的石油
7、【答案】B
【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中的水体污染问题和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试题难易度: 中等偏易。
.(2013高考题浙江卷)我国钓鱼岛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主要原因是
A.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
B.有寒流经过
C.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
D.盛行上升补偿流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海洋中渔业资源丰富的成因。影响渔业资源丰富有位于近海大陆架、河流入海口处、寒暖流交汇、盛行上升补偿流、温带海区海水的季节交换等因素。从我国钓鱼岛所处的位置分析可知,其位于我国东海的大陆架上,大陆架地区海水较浅,阳光充足,有利于生物的光合作用,有大量的生物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从而渔业资源丰富;沿岸淡水径流的注入,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同样也会为鱼类提供饵料。钓鱼岛附近主要受强大的流经台湾附近的暖流的影响,此处并非盛行上升补偿流。故A选择正确。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B选项是正确的。重金属盐毒性高,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A选项是错误的。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接吸收。C选项是错误的。泄露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D选项是错误的。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
【答案】9.C
【试题立意】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C选项是正确的。赤道地区虽然水温高,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A选项是错误的。大洋中部受人类污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B、D选项是错误的。
分析该地游客数量最多,季节构成较均衡的原因。
【答案】地处亚热带,四面环海、深受海洋影响,气候优越,四季皆宜旅游;(4分)海滩、世界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丰富;(2分)距离周边客源地较近;(2分)景区基础设施(酒店、机场等)完善。(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