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必修5文化常识梳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

龙)
何又曰:“分宜欲灭道学而不能,华亭 欲兴道学而不能,能兴灭者,此子也。 子识之,此人当杀我!”后江陵当国,以 其聚徒乱政,卒捕杀之。 《智囊全集》(冯梦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 大王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 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
【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 年。《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3)干支纪年法。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 支列后。《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 是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 是干支纪年。
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 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 称为“矛盾式” 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
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 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 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 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 曹操,字孟德。《荀子· 劝学》篇说: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 风从虎。” 。 陆羽,字鸿渐。《周易》曰:“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 高明,字则诚。《礼记》曰:“诚则明矣。” 于谦,字廷益。《尚书》说:“谦受益。”
结果因为这个除了喜欢死抠韵脚的秀才们(当时的电报员们就 是这样的人)谁也读不懂的纪时方法,出现了不少奇怪的名词。
【马日事变】
1927年5月21日晚,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袭击省总 工会等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 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 众百余人被杀害。 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 【艳电】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一般特指汪兆铭(即汪精卫)于1938年 12月29日由林柏生代为发表致蒋介石的电报式声明,表示其 支持对日妥协的政策,声明称为《艳电》。 29日的韵目代日是“艳” 。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总结

人教版高三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总结

1、明代四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西遊記》2、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據民間流傳宋江起義的故事寫成《水滸傳》,該書是中國曆第一部用白話語言寫成的章回小說,它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刻畫了眾多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封建社會階級矛盾,歌頌了農民的起義鬥爭。

3、《裝在套子裏的人》的作者是19世紀後期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劇作家契訶夫。

他是一位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與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並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他的短篇小說還有《變色龍》、《小公務員之死》等。

對於可憐的人,可憐的生活的善意的嘲笑,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喜劇性。

他最擅長於在平靜的生活中看出事物的本質,因此被稱為“日常生活的現實主義”。

他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三姊妹》、《海鷗》、《櫻桃園》等。

《裝在套子裏的人》中主人公別裏科夫反對一切新生事物,扼殺自由與進步,是沙皇*制度的維護者,成為“套中人”的代名詞。

4、沈從文(1902-1988),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原名沈嶽煥,湖南鳳凰人,苗族。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3、陶淵明(367-427)名潛,字淵明,世號靖節先生,自稱五柳先生,東晉(時代)大詩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散文有《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

4、初唐四傑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滕王閣序》作者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他在南下探親時,路過南昌滕王閣,在席間賦詩並寫下此篇序。

是一篇駢體文。

7、莊子(西元前369-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道家學派代表人物,存《莊子》一書由莊子和他的門人及後學寫成,全書現存33篇,又名《南華經》。

莊子的文章富於想像,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劉熙載《藝概·文概》評其“意出塵外,怪生筆端。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土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 )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并称〃唐宋八大家〃。

高中语文必修5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5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归去来兮辞》本文是一篇辞赋。

辞:“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1 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

《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2 风波:战乱。

3 公田:供俸禄的田。

4人事:指做官。

5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滕王阁序》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滕王阁序》成为他的“绝唱”。

1星分翼轸:古人习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

翼、轸,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2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3“徐孺下陈蕃之榻”:徐孺:名稚,字孺子,南昌人。

东汉时名士,满腹经纶而淡泊名利,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当时陈蕃为豫章太守,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孺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孺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

4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候官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5襜帷:车的帷幔。

6旬假: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7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8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9声断衡阳之浦: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不再南飞。

10“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西汉梁孝王刘武在睢水旁边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在此饮酒赋诗。

11北辰:北极星。

这里暗指国君。

12帝阍: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13宣室:汉未央宫前殿正室叫做宣室。

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14“邺水朱华”: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过《公宴诗》,诗中有句“朱华冒绿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345文学常识(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345文学常识(全)

1、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戴望舒: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3、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4、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5、《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21 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6、《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 编。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

高三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整理.1、文学常识: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2、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这是为了与南曲戏文相区别而有的名称。

元杂剧使用的曲调全为北曲,北曲各宫调的声情虽与南戏基本相同,但由于北曲比南曲多变宫、变徵两个半音,故从总的音乐风格来说,北曲比南曲高亢激越。

与南南曲相比,北曲用韵较严,每套曲只押一韵,中间不换韵,而且韵脚密,几乎每句都押韵。

元杂剧的结构:一本杂剧一般分为四折,或加“楔子”。

在第一折之前的楔子,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的前因,以引出正戏,相当于开场戏;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则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过场戏。

楔子与折的区别,楔子只用一两支曲调,不必如折那样,必用一套曲调。

一折不等于现代戏剧的一场,而是以唱完一套曲子为标准。

也就是说,一本杂剧要唱完四套曲子,而且只能由主角一人唱曲,或正旦,或正末,由正旦主唱的称为“旦本”,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

其他脚色只能念白。

“套曲”是与“只曲”相对而言的,把许多“只曲”(至少三只,多的可达二十只左右)连缀起来成为“套曲”。

这种连缀有两个条件:一是“只曲”的次序,什么曲牌在前、什么曲牌在后,基本固定;二是“套曲”中的“只曲”彼此属于同一“宫调”里的曲牌。

用四套曲子以上的杂剧极少见的。

偶尔有的题材,作者认为写一本四折不能容纳和完成主题思想,就以多本的.形式解决。

如王实甫的《西厢记》用了五本二十一折。

戏剧语言包括科介、宾白和曲词。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提示。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数韵语,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

3、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4、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5、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6、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之古代文化常识(精华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之古代文化常识(精华版)

2011年 辛卯年
2012年 壬辰年
编辑课件
22
关于中国古代纪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 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 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 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 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 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 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 元盛世”。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 也》)
明确: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 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明确: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 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
游记》
编辑课件
34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
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
灯为戏,所以又称灯
节。宋欧阳修《生查
子·元夕》:“去年
元夜时,花市灯如
编辑课件
35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
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
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
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
然后宴饮。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
编辑课件
7
分野
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 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 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 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 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 的分野。
编辑课件
9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 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高中语文知识点必修五: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知识点必修五: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知识点必修五:文学知识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多数人,元朝戏曲家。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好的故事。

一本戏限制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余副角一般都只好道白不可以唱。

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3〕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

?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月,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瓜葛和命运偶合而造成的矛盾矛盾。

〔4〕莎士比亚,欧洲文艺中兴期间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他的剧本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6〕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他于
1162年率北方抗金义师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代廷只派他任地方官,
其实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心里的气愤之思和爱国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她精通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特别突出。

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消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避祸,境遇凄惨。

〔8〕?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9〕蒙田,欧洲文艺中兴期间法国思想家、散文家。

著有?漫笔集?。

〔10〕?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人,史学家和文学家。

11〕?张衡传?选自?后汉书?。

范晔,南朝人,历史学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学常识专题复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学常识专题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1-5文学常识专题复习(一)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答因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所以它又被称为《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散文巨著。

它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同时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2.《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卷,分国别编辑,依次是:东周一卷,西周一卷,秦五卷,齐六卷,楚四卷,赵四卷,魏四卷,韩三卷,燕三卷,宋、卫合一卷,中山一卷。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似箕,叫作“箕踞”。

这种姿势是表示傲视对方的意思。

跪,与坐不同,往往在有急事或表示谢罪之时,直身,两股也离开了脚跟。

所以前人指出跪与坐二者的区别是“跪危而坐安”。

如《史记•刺客列传》:“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跪也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田蚡)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

”3.《鸿门宴》《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我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如“位在廉颇之右”。

(朝代不同有変化)(2)车骑:以左为尊。

如信陵君屋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室内座位以坐西朝东的方向为最尊,其左手位为次,右手位更次,对面为最次。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归纳总结1《归去来兮辞》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

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2《滕王阁序》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

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

典故:豫章太守XXX来不接待宾客,专为XXX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XXX来访才放下。

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XXX:指大家世族。

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XXX: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

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8.投笔:投笔从军。

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3《逍遥游》1.晦:农历每月最后一日;朔:农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4《陈情表》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XXX: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XXX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XXX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4.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5.郎中:XXX的属官。

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6.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7.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

必修一到必修五语文文化常识一.官职1.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陈情表]2.郞中:秦汉时是侍卫武官,晋至南北朝是尚书省的属官。

[陈情表]3.洗马:太子的侍从官,掌图藉,祭奠先圣先师,讲经,太子出行则为先驱。

[陈情表]4.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鸿门宴]5.司马:州刺史的副官,实际上是闲职。

[琵琶行]6.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琵琶行]二.科举1.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陈情表]2.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

后也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

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陈情表]三.地理常识1.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鸿门宴]2.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鸿门宴]3.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游褒禅山记]4.河:黄河[鸿门宴]5.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滕王阁序]6.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滕王阁序]7.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滕王阁序]8.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阿房宫赋]9.四海:古代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后指全国各地。

[阿房宫赋]10.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孔雀东南飞]11。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孔雀东南飞]12.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孔雀东南飞]13.锦城:锦官城,即今四川成都。

[蜀道难]四.宗法礼俗.1.羽化登仙: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

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

[赤壁赋]2.无尽藏:佛教语,意谓包罗万有。

[赤壁赋]3.期功:在宗法制度中,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语文必修五文化常识小结

语文必修五文化常识小结

语文必修五文化常识小结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

一、姓名和称谓1、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

如臣密言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4、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5、称官名是臣尽节於陛下之日长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6、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家君指自己的父亲。

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家叔指自己的叔叔7、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8、特殊称谓(1)林冲的棉衣裙袄都是李小二浑家整治缝补浑家谦称自己妻子(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慈父称自己的父亲9、年龄的称谓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整理】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整理】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

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1、天文地理,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划分为若干区域来识别。

28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

2、古代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滕王阁序》,“星分翼轸,地接衡庐”)3、中国古代天文地理是并称的,九州相传是大禹治水首先划分的,沿用至今。

4、河内,山东,西河,关西,江表,淮左:请自查。

5、纪年纪时,古人纪年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一种纪年方法。

6、既望,指每月十五,如“七月既望”,朔,每月初一,晦,月末,如戊申晦。

7、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继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

如“庆历四年春”。

古人为弥补天干纪年的不足,往往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8、纪月,古人除了用序数,还加了一些特殊的称谓,如“孟”“仲”“季”“朔”“望”“晦”。

9、古代纪时,古人把一昼夜分割八时段,十时段,十二时段,十五时段,十六时段等,如“平朔黄昏”,都表明时间,南北朝以后,运用天干地支纪时及五更报夜为主要方法,“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

10、平明,日中,人定,日暮,夜阑,暮春,三春,三秋:请自查。

11、姓名字号,春秋以前,姓与氏是分开的秦以后,姓和氏逐渐不分,汉代通称为姓。

12、名是人们相互区别的符号,古代婴儿出生后几个月由父命名(不是父母共同命名)。

13、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所以,名和字是有关联的。

14、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叫别号,五柳先生,青莲居士,六一居士,帝王将相死后还有谥号。

15、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为武,造临四方曰明,杀戮无辜曰厉,早孤短折为哀,年中早夭曰悼。

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褒扬居多(但也有贬的)。

16、外号,也叫绰号,写表现人物特征的名号,水浒传里人物外号最多。

高中语文必修1-5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化常识汇总

人教版课本必修1~5文化常识必修1文化常识《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人教版)全5册文化常识梳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人教版】
(1—5)文化常识梳理
• 【必修一】
• 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 子、男。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 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 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 2.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 3.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 4.执事:办事的官员,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 5.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 【必修四】 • 11.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 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 皇天”。 • 12.三辅: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管辖的地区(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地 区)。 汉代在京城继续沿袭秦制的京畿制度。 • 陵邑制度:始于汉高祖,从长陵开始在陵墓旁修建陵城,入住迁入的富户; 其目的是扩大都城人口规模,打击六国旧贵族的势力,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是西汉丧葬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西汉统治者的一项强干弱支的重要措 施,对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较大的影响。 • 13.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 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 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 庠,在洛邑王城西郊。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 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 【必修三】
• 1.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 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 2.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 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 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代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 阐释儒家学说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 把“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说成是“天理”,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 • 4.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公孙述 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 5.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高中语文必修5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5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5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和文化常识汇总归去来兮辞》本文是一篇辞赋,一种古代文体,要求押韵。

其中,“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风波”指战乱,“公田”是供俸禄的田,“人事”则指做官。

而“三径就荒”是指西汉末,___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___、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滕王阁序》___是唐代诗人,与___、___、___并称“___”,亦称“初唐四杰”。

在扭转___、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

其中,“星分翼轸”是指古人惯以天上星宿与地上区域对应,称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翼、轸是星宿名,属二十八宿。

而“三江”则是泛指长江中下游。

此外,“___下陈蕃之榻”是指东汉时名士___,家贫淡泊名利,素来不接待宾客,___为豫章太守,专为___设一榻,因此后世有“下榻”的说法。

而“棨戟”是古时候官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襜帷”是车的帷幔,“旬假”则是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而“学士”则是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另外,“钟鸣鼎食之家”是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声断衡阳之浦”是相传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不再南飞,“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则是西汉______在睢水旁边修建的竹园,他常和一些文人在此饮酒赋诗,“北辰”则是指北极星,这里暗指国君,“帝阍”原指天帝的守门者,这里指皇帝的宫门,“宣室”则是汉未央宫前殿正室的名称,而“___”则用了___的典故,___指荷花(芙蓉),而“冯唐易老”则是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___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___,可是他已经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后世遂用“___老”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为。

而___则是___时的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

2.___近之亲是指比较亲近的亲戚。

在古代丧礼制度中,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了丧服的轻重。

(完整)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

(完整)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学常识

必修五文学知识1、《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中国明朝长篇小说。

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

一般以为是施耐庵著。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绘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金圣叹将《水浒传》与《离骚》、《庄子》、《史记》、《杜诗》、《西厢记》合称为“六才子书” 。

冯梦龙将《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定为“四大奇书” 。

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共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

2、《水浒传》环绕“铤而走险”这一线索睁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负的“豪杰”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以致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并深刻揭露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本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胡作非为、昏庸无能,以致民生凋零,尖利的阶级矛盾渐渐加深。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写林冲由忍气吞声、忍气吞声到走向抗争道路的重要情节。

3、施耐庵( 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名耐庵。

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4、契诃夫, 19 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情味隽永、文笔锋利的幽默嘲讽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有名剧作家。

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

他擅长从平时生活中发现拥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经过风趣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归纳,塑造出完好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应当时的俄国社会。

5、沈从文现代有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中篇小说《边城》、《长河》沈从文一世创作的结集约有 80 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

《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小说文本”,“中国现代文学村歌传说中的巅峰之作” 。

6、陶渊明(约 365 年— 427 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更名潜。

高一语文必修五文化常识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五文化常识总结

⾼⼀语⽂必修五⽂化常识总结 ⾼⼀语⽂教学是⾼三复习的基础,唯有夯实阅读积累之基础⽅能真正提⾼学⽣语⽂素养。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语⽂必修五⽂化常识总结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语⽂必修五⽂化常识总结 ⼀、⼈的称谓 【直称姓名】⼤致有三种:(1)⾃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溅⼤王矣”,“庐陵⽂天祥⾃序其诗”。

(2)⽤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苏轼为苏⼦瞻,苏辙为苏⼦由等。

【称号】对⼈称号也是⼀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李⽩号青莲居⼠。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级官吏、著名⽂⼠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称奸⾂秦桧为缪丑则是⼀种“恶谥”。

【称斋名】指⽤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杨万⾥的斋名为诚斋,⼈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孟浩然是襄阳⼈,故⽽⼈称孟襄阳;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称,世⼈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官地】指⽤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如《⾚壁之战》:“豫州今欲何⾄?” 【兼称】如《游褒禅⼭记》“四⼈者,庐陵萧君圭君⽟,长乐王回深⽗,余弟安国平⽗、安上纯⽗”,前两⼈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谦称】(1)表⽰谦逊的态度,⽤于⾃称。

愚,谦称⾃⼰不聪明。

鄙,谦称⾃⼰学识浅薄。

卑,谦称⾃⼰⾝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之意,使⽤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谦称⾃⼰不如对⽅的⾝份地位⾼。

仆,谦称⾃⼰是对⽅的仆⼈,使⽤它含有为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谦词有孤(⼩国之君)、寡(少德之⼈)。

(3)古代官吏的⾃谦词有下官、末官、⼩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5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陶渊明1、选自逯钦立《陶渊明集》。

陶渊明从29岁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于东晋义熙元年辞去彭泽令。

这篇赋是其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2、辞,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3、幼稚盈室:指孩子多。

幼稚,小孩。

4、亲故多劝余为长吏:长吏,指职位高的官吏。

《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5、乃瞻衡宇: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

6、复驾言兮焉求:驾言,《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的简省,是“驾车出游”的意思。

5《滕王阁序》王勃1、原题作《滕王阁诗序》,一作《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滕王阁,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得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

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2、王勃,字子安,初唐文学家。

3、星分翼轸: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列星)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4、襟三江而带五湖: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

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

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

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

5、台隍枕夷夏之交:夷,古代称少数民族为夷。

夏,古代汉族自称夏,这里指中原地区。

6、十旬休假: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7、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8、帝阍:原指天帝的守门者。

这里指皇帝的宫门。

9、宣室:汉未央官前殿正室叫宣室,汉文帝曾坐宣室接见贾谊,谈话到半夜。

10、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汉文帝本想任贾谊为公卿,但因朝中权贵反对,就疏远了贾谊,任他为长沙王太傅。

补充:国古代职官。

御赐太傅匾额太傅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11、东隅已逝,桑榆已晚:早年的时光虽然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

东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桑榆,指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12、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

《汉书·终军传》记载,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到皇宫门前(意思是一定完成使命)。

后来用“请缨”指投军报国。

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13、舍簪笏于百龄:簪笏,这里代指官职。

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

百龄,一生。

14、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自己并不是像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晋书·谢玄传》记载,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

孟氏之芳邻,借孟子母亲为寻找好邻居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来指赴宴的嘉宾。

15、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断:既然遇到钟子期那样的知音,演奏高山流水的乐曲又有什么羞惭?钟期,即钟子期。

《列子·汤问》说,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6《逍遥游》庄周1、《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7《陈情表》1、原题作“陈情事表”,后简称为“陈情表”。

陈,陈述。

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没有什么近亲。

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3、五尺之僮: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在三市尺。

4、前太守臣逵: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5、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荐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6、后刺史臣荣: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7、举臣秀才: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

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8、拜臣郎中:拜,授官。

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9、除臣冼马:除,授予官职。

冼马,即太子冼马,太子的侍从官。

10、当侍东宫:东宫,指太子,因太子居东宫。

1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伏惟,俯伏思量。

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12、愿乞终养: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

13、乌鸟私情:乌鸦反哺之情。

比喻人的孝心。

14、二州牧伯:牧,古代称州的和长官。

伯,长。

必修5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一、天文、地理1、银河:在古诗文里有很多称谓,如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汉等。

2、九州:中国。

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地理工称。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3、山东4、河内、河外、河东、河西、河南、河北(黄河流域)5、江南、江北、江左、江右、江表(长江流域)6、三秦、三吴、三楚我国古代常以“阴”“阳”构成地名,这种命名法反映了我国古代地理命名中的一个很普遍的规律,即以“山”或“水”为坐标来标识地名。

在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就取名为“阳”;在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就取名为“阴”。

用这种命名法保留下来的地名很多沿用至今。

如“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辽阳”在辽水的北面,“江阴”在长江的南面,“淮阴”在淮河的南面等。

二、纪年纪时1、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

如苏轼《赤壁赋》中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点明时间。

干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

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往复,在宏观的时间尺度上容易造成混乱,古人就常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例如《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2、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称谓。

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例如《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就记载了作者观看泰山日出是月末那一天。

3、古人纪时最为复杂,对一昼夜的时间分割,有过八时段、十时段、十二时段、十五时段、十六时段等不同尺度。

南北朝以后,运用天干地支纪时及五更报夜成为主要方法。

如《与妻书》中“辛未三月念阅读夜四鼓”,就表明信是快天亮时写成的。

纪时的词语有:平明、日中、人定、日暮、夜阑、暮春、三春、三秋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划分为若干时段。

一般地说,天将亮时为昧旦、昧爽;天已亮时为平旦、平朔;日出时为旦、早朝、晨;太阳正中时为日中、日极,民间叫正午、中午;将近日中时为隅中;太阳西斜时为日昃、昃;日将落时为日曛、日入、日夕、日暮;日落之后为黄昏、昏黄昏以后是人定夜晚叫宵或夕半夜叫子夜,意即夜半子时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段,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后来又称五更、五鼓,每更约两小时。

夜间报更要击鼓,称为更鼓。

二更半为半夜,五更将近天明。

从周代起,已使用漏壶计时器。

“铜壶滴漏”4、古人对日期先生的概念相当明确。

今日称昨,明日称翌日,明早称诘朝,三天前的日子称前日,过去的日子称昔、昔者、曩者,三天后的日子称后日,一旬以外的日子称为来日。

5、古人对一年中一些特殊的日子作出特殊规定,称为节日,各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活动。

元旦——正月初一,又叫元日,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多集中在这一天,一向极为隆得,叫做过年,现在叫春节。

从五代起有贴春联的习俗。

还有贴门画(神荼、郁垒或秦叔宝、尉迟恭像)、贴年车,放鞭炮、舞龙、舞狮等风俗。

人日——正月初七,据传说,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日,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是为人日。

上元——正月十五日,又叫元宵节、灯节,民间多张灯为戏,举行灯会、花会、灯谜会。

据说最初始于汉代,而盛于隋唐以后。

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为农家祭社(土神)祈年之日。

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花朝——二月十二日,据说是百花生日。

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民间禁火三日,据说起源于晋文公纪念介之推。

清明——即24节气中之清明日,古人往往要祭祖、扫墓,至今某些地区仍然如此。

上巳——三月三日,人们多至郊外春游,水边宴饮,以袚除不祥,叫做踏青。

浴佛节——四月八日,据说是释迦牟尼的生日,各寺庙皆有盛大佛事活动。

端午——五月五日,又叫端阳节,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船,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

还有门前挂菖蒲、白艾,洒饮雄黄酒,襟前挂衣香粉荷包等习俗,据说可以避瘟疫。

伏日——一般约指初伏第一天,农家要歇伏避暑,举行酒宴。

七夕——七月七日,据说是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们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妇女结彩缕向月穿七孔针,穿过者为得巧,据说始于汉时。

中元——七月十五日,迷信的人认为是鬼节,佛家于是日举行孟兰盆会,源于目连求母传说。

“孟兰盆”是天竺语,是解民倒悬之意。

中秋——八月十五日,月明而圆,潮水最大,是赏月和观潮的盛大节日。

有祭月、吃月饼、吃团圆饭,供兔儿爷等民间习俗。

重阳——九月九日,以称重九,人们带茱萸囊,登高山,饮菊花酒,以避邪气。

始于战国,而盛于南北朝和唐宋。

冬至——即24节气中的冬至之日,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所以也当作重要节日之一。

腊日——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要祭祀百神。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简称腊八,民间至今尚有喝腊八粥的习惯;又是“佛成道日”,据说释迦牟尼是日得道成佛。

除夕——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岁除,要吃丰盛的“年夜饭”。

其夜叫除夕,俗称大年夜,儿童有守岁不睡以迎接新年的习俗。

三、姓名字号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礼貌。

春秋时代以前,姓与氏是分开的。

秦以后,姓和氏逐渐不分。

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了。

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社会,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

《礼记·冠义》上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所以名和字是有关联的。

如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乐天,文天祥字宋瑞。

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如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

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又号“醉翁”等。

谥号,帝王将相死后有谥号,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

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照临界四方曰明”“杀戮无辜曰厉”“早孤短折曰哀”“年中早夭曰悼”。

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褒扬居多。

如北宋范仲淹、司马光的谥号都是“文正”,欧阳修、苏轼的谥号都是“文忠”。

外号也叫绰号,多是表现人物特征的名号,《水浒传》把这种外号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