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峰蜇人防治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胡峰蜇人防治技术方案

胡峰蜇人防治技术方案

胡蜂蜇人预防与控制技术方案为科学控制胡蜂危害,有效预防胡蜂蜇人事件发生,确保广大群众生命安全,根据胡蜂生物特性,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了解胡蜂生物学习性胡蜂,又称为马蜂、黄蜂,以胡蜂总科的黑盾胡蜂、黑基胡蜂及黑绒虎头蜂、黑腹虎头蜂、黑虎头蜂等为主,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

(一)形态特征该蜂体大而凶猛,体长约19-27mm,棕黑色,腹部2-6节黑色,头胸部具密集的棕色毛,中胸背板中隆线明显。

胸腹节黑色,有中纵沟。

腹部被棕色毛。

翅为棕色。

各足基节、转节、腿节、跗节黑色,足其余部分为棕色。

(二)生物习性1、胡蜂1年常可发生3代(每代指从卵、到幼虫、蛹最后到成虫的过程),有的品种发生1-2代,以受精雌蜂过冬。

到深秋季节,气温降低至15-17℃时开始离巢,至10月下旬气温低于11℃左右、全部离巢,迁居至石洞、草堆等比较温暖处避寒过冬,常数十、数百只聚成一团,抵御寒冷。

第2年春季气温转暖,达到14-15℃时,即开始散团,重新活跃起来,选择适合生活的地方筑巢入居,继续交配、产卵、孵化、变蛹和羽化。

2、胡蜂巢的构筑材料多为木质,如草根、树皮、锯木屑等。

建造的体积一般较宽大,蜂巢先呈圆球体,约12-14cm,后增大呈长梨形,蜂群增加后,蜂巢直径会增加到20cm以上,高达40-90cm,常称为“葫芦包”,每群蜂数目可达1-2万只。

蜂巢常筑在林内树叉上或土穴、树洞中,有时在村镇居民窗前檐下筑巢,处所多为比较避风向阳的环境。

胡蜂的巢每年只住半年,秋季离巢后就废弃不用,来年春天重筑新巢。

3、胡蜂是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尖利的大牙。

胡蜂食性复杂,除了吸食花蜜外,成虫还具捕食性,树上的毛毛虫、小青虫,都是它的捕食目标。

由于胡蜂捕食的对象都是害虫,这一点上,它与蜜蜂一样都是益虫。

胡蜂分有毒和无毒两种,有毒的是雌蜂。

4、胡蜂和蜜蜂都有群居的生活习惯,但其排外,护幼、护巢习性很强。

它们的脾气比蜜蜂更暴躁,更“好战”,对于误闯进来的成员,会群起而攻之,将其杀死。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昆虫,当遭遇胡蜂袭击时,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胡蜂袭击事件,制定胡蜂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胡蜂袭击的预防措施。

1.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免穿着鲜艳的衣物,因为鲜艳的颜色会引起胡蜂的攻击性。

2. 不要靠近胡蜂的巢穴,一旦发现胡蜂巢穴,应立即离开该区域。

3. 在野外活动时,携带防蜂喷雾剂,并且了解如何正确使用。

二、胡蜂袭击的应急处理。

1. 一旦发现胡蜂袭击,立即迅速逃离现场,尽量避免挥舞手臂或大声喊叫,以免激怒更多的胡蜂。

2. 尽快寻找遮蔽物,如建筑物、树木等,避免直接暴露在胡蜂的攻击下。

3. 如果被胡蜂蜇伤,应立即就医,同时尽量避免搔抓被蜇伤的部位,以免加重症状。

三、胡蜂应急预案的组织与指挥。

1. 一旦发生胡蜂袭击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疏散和救援。

2. 指定专人负责通知应急救援机构,同时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理。

3. 对于胡蜂巢穴的清除工作,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清除过程安全有效。

以上就是胡蜂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有效预防和应对胡蜂袭击事件,保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金牛小学预防胡蜂蜇人应急预案

金牛小学预防胡蜂蜇人应急预案

西乡县金牛小学预防胡蜂蜇人应急预案胡蜂蜇人事件在我县频频发生,为了确保学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伤害和财产损失,稳定社会秩序和校园秩序,根据县教体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唐世新副组长:周治忠陈小华成员:杨妮侯小静石金章杨秀根各班班主任(一)、领导小组职责:1、加强学生对胡蜂蜇人的预防与救治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2、利用校(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站、等对学生进行防胡蜂蜇人安全的教育。

3、当发生学生胡蜂蜇人时,领导小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并报告上级,请求区胡蜂防控办、镇卫生院救助。

4、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全面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演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二、学校防胡蜂蜇人的具体措施1、利用校会、班会、黑板报、宣传单等进行安全教育,重点是防胡蜂蜇人安全教育。

2、各班要开展一次防胡蜂蜇人主题教育班会活动。

利用校园广播向学生进行防胡蜂蜇人知识宣传。

向学生及家长发放防胡蜂蜇人的预防与救治宣传单,加强与家长联系,增强家长安全意识,知晓并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杜绝管理盲点。

3、开展一次排查和调查活动,排查学校周围是否有胡蜂窝,在学生中调查路途是否有胡蜂窝。

若存在胡蜂窝请求上级立即清除。

三、胡蜂蜇人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1、如果学生因不慎而发生胡蜂蜇人事故,受伤者应当用所掌握的基本常识和技能进行自救,同时要报告家长和学校。

2、学校接到学生胡蜂蜇人的报告后,应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救援,并立即向上级有关报告。

3、动用一切器材对被蜇者进行营救,尽快将被蛰者转移到附近的医院去治疗。

4、如果发现重度伤害,必须马上如实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后的处理工作。

西乡县金牛小学2013年10月12日。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一、胡蜂的危害。

胡蜂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昆虫,当人类接近它们的巢穴或者打
扰它们时,很容易引发胡蜂的攻击。

胡蜂的蛰刺毒液含有多种有害
物质,被蛰后会引起疼痛、肿胀、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二、胡蜂应急预案。

1. 预防措施。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免接近草丛、灌木丛和树木下的洞穴或
巢穴,以免惹怒胡蜂。

2. 应急装备。

在户外活动时,随身携带防蜂喷雾剂或者其他驱赶胡蜂的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3. 遇袭处理。

如果不慎被胡蜂蛰伤,应立即远离蜂巢,避免更多的胡蜂袭击。

用冰袋或冰块敷在被蛰处,减轻疼痛和肿胀。

如出现过敏反应,应
立即就医。

4. 救援措施。

如果发现有人被胡蜂袭击并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5. 清除巢穴。

如果发现胡蜂巢穴,应及时通知专业的灭蜂公司进行清除,切
勿私自进行操作。

以上就是胡蜂应急预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在户外活动时能
够做好防范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标题:胡蜂应急预案
引言概述:胡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但其蜇伤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因此需要制定一套胡蜂应急预案来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

一、胡蜂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1.1 胡蜂的蜇伤对人体的危害
1.2 胡蜂蜇伤后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1.3 如何预防胡蜂蜇伤
二、胡蜂的生活习性及栖息地
2.1 胡蜂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2.2 胡蜂常见的栖息地和活动场所
2.3 如何避免与胡蜂接触
三、胡蜂应急预案的制定
3.1 制定胡蜂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3.2 胡蜂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流程
3.3 培训员工和团队成员的应急知识和技能
四、胡蜂应急预案的执行
4.1 发现胡蜂群时的应急处理措施
4.2 胡蜂蜇伤事故的应急处理步骤
4.3 胡蜂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改进
五、胡蜂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推广
5.1 宣传胡蜂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5.2 常规演练和模拟胡蜂应急情况
5.3 持续改进和更新胡蜂应急预案
结论:制定胡蜂应急预案是保障员工和公众安全的重要举措,只有充分了解胡蜂的生活习性和危害,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和评估,才能有效地应对胡蜂相关的紧急情况。

预防被胡蜂蜇伤及紧急处理办法

预防被胡蜂蜇伤及紧急处理办法

预防被胡蜂蜇伤及紧急处理办法(第三周国旗下讲话)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要讲一个重要的安全问题——关于预防胡蜂蛰伤及紧急处理。

胡蜂又称为“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

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最近在安康、汉中地区频繁发生胡蜂蛰伤人的事件,目前已累计蛰伤1600余人,40多人不治死亡,就在9月9日,我县发生两起胡蜂伤人事件,导致两人死亡,因此我们全体师生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当前胡蜂防范救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怎么预防被胡蜂蛰伤呢?1、不在树木茂密的地方玩耍,不私自或结伴在野外活动,如去野外需带帽子,注意观察周边环境,避免惊扰蜂巢。

2、不应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胡蜂集结。

(平时同学们吃的小面包、喝的饮料及其它的食品一定要清理干净,不能放在桌肚里。

)3、化妆品内的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4、胡蜂是色盲,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

5、如被蜂群攻击,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迅速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6、在野外如遇见单飞的胡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距离很近观察胡蜂,要尽快离开,以免它发出讯息招来群蜂攻击。

7、在活动区附近发现胡蜂巢穴,没有完善的防护装备切勿自行摘巢,报告消防部门处理。

野外作业人员应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如蛇药、息斯敏等)。

如不幸被胡蜂蛰伤后怎么办呢?1、如被少数胡蜂轻度蛰伤,可用酸性水冲洗(如食醋或柠檬),也可用肥皂水洗。

2、中度蛰伤:立即用手挤压被蜇伤部位,挤出毒液,立即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洗敷被蜇处伤口,近心端结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必须记录结扎的具体时间及标记)。

胡蜂蜇伤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

胡蜂蜇伤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

胡蜂蜇伤患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胡蜂蜇伤是指人体被胡蜂蜇刺后产生的疼痛、红肿、灼热感等症状。

对于胡蜂蜇伤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及时有效的救治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就针对胡蜂蜇伤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提出一份详细的方案。

一、预防工作1. 宣传教育:加强对胡蜂蜇伤的相关知识的宣传,包括蜂类的生活习性、蜇伤的处理方法、急救措施等内容,并提倡采取预防措施,如穿长袖衣服、避免穿浅色衣物、避免破坏蜂巢等。

2. 环境整治:加强对公共场所和居民区域的环境整治,减少蜂类活动的滋生条件,如清理废弃物、破旧建筑等。

二、急救措施1. 蜂刺取出:如果被蜇伤者有蜂刺残留在伤口中,应及时用胶带或拔罐器等工具将蜂刺取出,避免挤压导致毒液进一步扩散。

2. 冷敷止痛:在蜇伤部位施行冷敷,可缓解疼痛和肿胀,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移动患者:如果患者有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晕厥等,应立即将其移动到安全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三、医疗救治1. 剧痛处理:对于严重疼痛的患者,可以给予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以缓解患者疼痛。

2. 抗过敏治疗:对于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或抗组胺药物,以防止过敏反应加重。

3. 炎症控制:如出现局部明显红肿、灼热感,可使用抗生素或局部炎症药物,以减轻炎症症状。

4. 密切观察:对于年龄较小或年龄较老的患者,应该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并发症。

四、复查与随访1. 复查:对于较为严重的蜂蜇伤患者,应定期进行病情复查,观察蜇伤处的炎症情况和患者的不适感。

2. 随访: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和建议。

在实践中,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急救网络,提供给药、急救器材等必备条件。

也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于胡蜂蜇伤患者的救治能力。

公众也要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蜂蜇事故的发生。

通过以上工作方案的执行,可有效提高对胡蜂蜇伤患者的医疗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6.预防胡蜂蜇人

6.预防胡蜂蜇人

6.预防胡蜂蜇伤
1.胡蜂蜇人原因是什么?被胡蜂蜇伤应该怎样处理?
答:马蜂蜇人主要有以下原因:1、人为伤亡人中绝大多数是主动攻击蜂巢时遭到报复,因此不捅蜂窝。

2、使用的化妆品中有与胡蜂信息素近似的成分,进入有胡蜂的区域不可涂抹含有蜜味及近似胡蜂信息素的化妆品。

3、饮酒的人易受到胡蜂的攻击,进入林区不饮酒。

马蜂蜇后伤口会立刻红肿,且感到火辣辣的痛。

此时,应马上涂抹一些食醋,使酸碱中和,减弱毒性,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

(马蜂毒液是弱碱性)如果当时有洋葱,洗净后切片在伤口上涂抹,此外还可用母乳、风油精、清凉油等去除蜂毒,但切记不可用红药水或碘酒搽抹,那样不但不能治疗,反而会加重肿胀!
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经毒2类,可引起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特别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忧,过敏体质的人十分危险。

胡蜂毒刺上无毒腺盖,可对人发动多次袭击或蜇人。

因此被蜇伤一定要及时就医,不可大意。

学校防胡峰工作预案

学校防胡峰工作预案

一、预案背景胡蜂,又称马蜂、黄蜂等,是一种有毒的昆虫,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为保障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胡蜂伤人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全校师生对胡蜂危害的认识,增强防蜂意识。

2. 建立健全胡蜂防治机制,降低胡蜂伤人风险。

3. 确保校园安全,为师生提供一个和谐、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学校防胡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全校胡蜂防治工作。

2. 学校防胡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部门、各班级、各宿舍区要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蜂工作。

四、工作措施(一)宣传教育1. 通过班会、校会、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胡蜂的危害及防治知识。

2. 组织开展胡蜂防治知识竞赛,提高师生对胡蜂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二)巡查与监测1. 定期对校园内及周边环境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清除胡蜂巢穴。

2. 建立胡蜂监测点,实时掌握胡蜂活动情况。

(三)防治措施1. 针对校园内胡蜂巢穴,采用人工清除、药物喷杀等方法进行防治。

2. 加强校园绿化带、树木修剪,消除胡蜂筑巢的条件。

3. 在校园内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师生注意防范胡蜂。

(四)应急处理1. 建立应急处理队伍,负责处理胡蜂伤人事件。

2. 制定胡蜂伤人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应急处理及时、有效。

五、工作要求1. 各部门、各班级、各宿舍区要高度重视胡蜂防治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2. 全校师生要增强防蜂意识,积极参与胡蜂防治工作。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做好胡蜂防治工作。

六、预案实施与监督1. 学校防胡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预案的实施与监督。

2. 各部门、各班级、各宿舍区要定期向学校防胡蜂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3. 学校防胡蜂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组织检查,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如何防止和应对胡蜂蜇人

如何防止和应对胡蜂蜇人

中国常见的胡蜂有115种
胡蜂与蜂毒 胡蜂巢:
胡蜂与蜂毒
胡蜂与蜂毒
• 温度:一般气温在12~13℃时,胡蜂 出蛰活动,16~18℃时开始筑巢,秋 后气温降至6~10℃时越冬。 • 光照:有喜光习性。风力在3级以上时 停止活动。 • 湿度:相对湿度在60~70%时最适于 活动,雨天停止外出。 • 食物:胡蜂嗜食甜性物质。
目 录
胡蜂与蜂毒
蛰伤临床表现与分级
蛰伤早期的治疗策略 胡蜂蛰伤的预防
被蜇后
• 1、初步处理
• 被胡蜂蜇的伤口会立刻红肿,中央被蜇 处有一瘀点,若发生于眼、唇部位,则肿 胀明显,有烧灼及刺痛感感。此时,应立 即拔出(可用针或镊子挑出蜂刺,但不要 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留在 伤口内的蜂刺,马上涂抹一些抗过敏性 药品,如皮炎平之类的药物。可用冷水 浸透毛巾敷在伤处,减轻肿痛。其他方 法:选用肥皂水、3%氨水、5~10%碳 酸氢钠水、食盐水、糖水、食醋洗敷 伤口。大蒜或生姜捣烂取汁,涂敷患处 。老黄瓜汁涂患处,1日数次,可以止疼 消肿。
眼睛疼痛剧烈、流泪、红肿,甚至发生角膜溃疡; 出现头晕、头痛、烦躁; 有荨麻疹; 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与分级
重度(症)胡蜂蜇伤
(1)出现严重全身症状:嗜睡、全身水肿、血压降低、少尿、 酱油色尿等; (2)出现器官功能损害表现: 1) 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出现呼吸加快、体温升高(也可 不升高,或出现低体温)、脉搏增快、血压升高或降低等 2) 神经系统:意识障碍程度加重 3) 急性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血压进行性下降 4) 急性肾脏损伤:尿量减少,血清肌酐进行性上升 5) 急性心肌损伤:各项心肌酶进行性升高,心电图出现各 种类型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颤、多源/频发室早等恶性心律 失常)

防胡蜂安全应急预案

防胡蜂安全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胡蜂,又称马蜂、黄蜂,是一种体型较大、毒性较强的昆虫。

在我国,胡蜂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胡蜂活动频繁,对人类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胡蜂蜇伤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提高对胡蜂危害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2. 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防胡蜂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3. 建立健全防胡蜂工作制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 降低胡蜂蜇伤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预案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胡蜂活动频繁的区域,包括城市、农村、风景名胜区、居民小区、学校、医院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防胡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挥防胡蜂工作。

2.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1)宣传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胡蜂危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农业部门:负责指导农业生产中胡蜂防治工作,加强农药监管,禁止使用高毒农药。

(3)林业部门:负责森林、园林等生态保护区的胡蜂防治工作,加强对胡蜂栖息地的调查和监测。

(4)卫生部门:负责胡蜂蜇伤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组织开展紧急救治培训。

(5)公安部门:负责查处胡蜂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6)教育部门:负责加强对学生胡蜂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7)住建部门:负责指导居民小区、公共场所等区域的胡蜂防治工作。

(8)交通部门:负责加强对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线路的胡蜂监测和防治。

五、预防措施1. 加强胡蜂监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胡蜂活动的监测,及时发现并上报胡蜂异常情况。

2. 开展胡蜂防治:根据胡蜂活动特点,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降低胡蜂密度。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胡蜂危害及防范知识,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4. 加强巡查管理: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胡蜂栖息地的巡查管理,发现胡蜂巢及时处理。

胡蜂蛰伤的预防与急救精选全文完整版

胡蜂蛰伤的预防与急救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胡蜂蛰伤的预防与急救近期,陕西的安康、汉中等地频发胡蜂蛰人事件,目前已累计蛰伤1600余人,40多人不治死亡。

因夏秋季节气候干燥、高温少雨,胡蜂活动频繁,同时又是人们野外出行、旅游的季节,导致蛰人伤亡事件频发。

蜜蜂和黄蜂尾部毒囊中的毒液通过尾端一枚连接毒囊的螫针刺入皮肤进入人体。

蜂毒液中含有蚁酸、组织胺样物质、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神经毒素等,除引起刺伤局部反应外,还可引起神经、溶血、出血等全身症状。

对蜂毒过敏者可发生过敏反应。

密蜂刺人后,螫针断留在伤口;黄蜂刺后,螫针可缩回,重复刺人。

人被蜂刺后,局部有疼痛、红肿、麻木,数小时后能自愈;少数刺伤处出现水疱,很少有全身中毒症状。

但是被群蜂多处刺伤,在很短时间内可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腹泻,重者发生溶血、出血、烦躁不安、肌肉痉挛、抽搐、昏迷和急性肾功能衰蝎。

对蜂毒过敏者,迅速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和(或)气管痉挛,可导致窒息,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者导致心跳呼吸停止。

1.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

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

2.万一发生休克,在通知急救中心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注意事项1.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

2.黄蜂有毒,但蜜蜂没有毒。

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

在处置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

3.被蜂蜇伤二十分钟后无症状者,可以放心。

《胡蜂蜇伤诊疗原则》发布2013-10-08《原则》指出,夏秋季是胡蜂活动较多的季节,胡蜂多分布在野外植物茂盛的区域,到郊外游玩或去野外工作,要穿长袖衣裤。

如与蜂群相遇应尽快躲避,不要主动拍打和驱赶。

一旦招惹蜂群,要马上采取保护措施,如躲进建筑内关好门窗,就地趴下减少暴露面积,用衣物或其他膜状物覆盖身体,尤其要做好面部、手等暴露部位的保护。

胡蜂应急预案范文

胡蜂应急预案范文

胡蜂应急预案范文一、背景概述胡蜂,亦称黄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也是一种具有攻击性的昆虫。

总的来说,黄蜂并不主动攻击人类,但当它们感到威胁时,会主动进行攻击,从而造成人类的伤害。

二、事故场景的应对1.发现胡蜂窝:在发现胡蜂窝时,要第一时间将人员撤离事故现场,确保人员的安全。

同时要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胡蜂窝破裂:如果胡蜂窝破裂,胡蜂群飞出来攻击,人员要有一定的逃生计划。

首先要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点,如室内或障碍物后面,并尽量避免直接跑动,以免刺激胡蜂。

三、伤员的紧急处理1.被胡蜂蛰伤的人员要尽快脱离胡蜂的攻击范围,尽量到室内或有障碍物的地方。

2.用硬物刮去蜂针,并保持伤口位置较低,尽量减少毒液扩散。

3.使用消毒药水或肥皂清洗刺伤部位,并用冰敷止痛消肿。

4.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

四、预防和控制措施1.使用虫网:在窗户或门口等容易进入胡蜂的地方,安装虫网,避免胡蜂进入室内。

2.寻找并清除胡蜂窝:定期检查院落、屋顶等地方是否存在胡蜂窝,发现后要请专业人员进行清除。

3.注意食物的包装和摆放:外出野餐或露天聚餐时,要注意食物的包装,并将垃圾即时处理掉,避免吸引胡蜂。

4.穿着合适的衣物:在活动频繁的胡蜂区域,应穿长袖长裤,并戴上长袜,将口、腿等部位保护好。

五、事故应急预案1.事故发生时,首先要保护自己的安全,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2.发现胡蜂窝或群蜂时要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确保专业人员及时处理。

3.对于被胡蜂蛰伤的伤员,要进行紧急处理,将其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5.事故后要进行善后处理,清理现场,并加强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总结:胡蜂应急预案是对于胡蜂事故的应对和处理措施的总结和规范。

在事故发生时,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可以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将损失减到最低。

因此,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应加强胡蜂应急预案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应对胡蜂事故的能力,减少伤害和损失的发生。

防胡蜂

防胡蜂

西乡县隆基中学预防胡蜂蜇人工作应急预案为了认真贯彻西乡县人民政府10月11日预防胡蜂蜇人工作紧急会议精神和西乡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切实做好预防胡蜂蜇人工作的紧急通知,确保学校预防胡蜂蜇人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伤害和财产损失,稳定社会秩序和校园秩序,结合我校师生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王雄心副组长:黄朝炜成员:苏建贵杨林郭永波胡立严豫安班主任二、领导小组职责:1、加强学生对胡蜂蜇人的预防与救治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特别是专家分析胡蜂频频袭击当地居民的四种原因如胡蜂活动区域受到居民无意识的侵犯,进入夏秋季是胡蜂繁殖的高峰期,胡蜂对颜色鲜艳、气味特殊和奔跑活动的人或者动物极其敏感,我县生态改善、植被茂盛利于胡蜂繁殖。

2、利用国旗下讲话、校(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站等对学生进行防胡蜂蜇人安全的教育,重点强调全校师生不得擅自开展灭杀工作。

3、当发生胡蜂蜇学生时,领导小组要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抢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县教育体育局,请求西乡县急救中心、柳树镇卫生院救助。

4、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全面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演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命令,启动预案。

三、学校防胡蜂蜇人的具体措施1、利用校会、班会、黑板报、宣传单等进行安全教育,重点是防胡蜂蜇人安全教育。

2、各班要开展一次防胡蜂蜇人主题教育班会活动。

利用校园广播向学生进行防胡蜂蜇人知识宣传。

向学生及家长发放防胡蜂蜇人的预防与救治宣传单,加强与家长联系,增强家长安全意识,知晓并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杜绝管理盲点。

3、开展一次排查和调查活动,排查学校周围是否有胡蜂窝,在学生中调查路途是否有胡蜂窝,对排查出的胡蜂窝,全校师生要主动避让,并报告当地政府处置,学校、师生不得擅自开展灭杀工作。

四、胡蜂蜇人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1、如果学生因不慎而发生胡蜂蜇人事故,受伤者应当用所掌握的基本常识和技能进行自救,同时要报告家长和学校。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

胡蜂应急预案一、背景和目的胡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具有攻击性和危险性。

当人们遭遇胡蜂袭击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为了保障人们的安全和减少胡蜂袭击的风险,制定一份胡蜂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1. 安全第一原则: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 快速响应原则:在胡蜂袭击事件发生后,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3. 协同合作原则:各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要密切合作,形成合力。

4.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胡蜂袭击的可能性。

三、应急预案的组织架构1. 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和指导应急工作,由相关部门的领导担任指挥长。

2. 应急小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实施应急预案的各项任务。

3. 通讯联络组:负责与外界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四、应急预案的具体措施1. 预防措施:a. 定期巡查:对可能成为胡蜂巢的地方进行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

b. 教育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胡蜂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c. 防护装备: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面具等。

d. 环境整治:清理垃圾、修补漏洞等,减少胡蜂栖息地。

2. 应急响应措施:a. 发现胡蜂巢后,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b. 在胡蜂攻击发生时,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并提供必要的急救措施。

c. 采取合适的灭蜂方法,如使用冷冻剂或烟雾剂等。

3. 应急救援措施:a. 胡蜂袭击后,对伤者进行及时救治,包括止血、消毒等。

b. 如伤者严重,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五、应急演练和评估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根据演练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3. 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六、应急预案的宣传和培训1. 定期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胡蜂应急预案的了解和认识。

2. 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对胡蜂袭击的能力和技巧。

七、应急预案的监督和检查1. 监督部门要定期检查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确保其有效性。

胡蜂螫伤:规范化诊治与防治策略

胡蜂螫伤:规范化诊治与防治策略
期迹象,指导紧急处理。 • 病情监测与再评估:在关键时间节点重复评估,确保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应对病情变化。
8/15
治疗策略与管理
急救期处理
• 早期评估与处理:迅速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及意识状况,进行 CPR;处理伤口,包括冲洗、 外敷、冷敷,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 抗休克与抗过敏:识别过敏反应分级,针对性给予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维 持循环稳定。
5/15
过敏反应分级
• 紧急处理:识别过敏症状,及时使用肾上腺素,抗组胺药与激素,维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 CPR。
• 预防措施:避免鲜艳衣物,静止不动避蜂,不含糖饮料,过敏体质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
6/15
多器官损害表现
• 神经系统损害: 蜂毒可诱发脑炎、脑血管意外,导致意识障碍、头晕、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 • 呼吸系统损害: 气促、喘息、呼吸困难,过敏反应引起喉头水肿、气管痉挛,或后期发展为
• 糖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素应用:早期使用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对抗过敏反应和休克,根据 螫伤程度调整剂量。
• 水化与碱化治疗:积极液体复苏,保证尿量,促进毒素排泄;给予碳酸氢钠碱化,防治 AKI。
9/15
MODS 防治期管理
• 系统性器官功能管理:每日监测各器官功能,优化心肺、肝肾、神经系统等指标,实现早期 干预和目标化管理。
14/15
Thank you!
• 避免刺激胡蜂的行为:不主动接近或打扰胡蜂巢穴,遇到胡蜂应保持冷静,缓慢远离,切勿 挥打或奔跑。
• 应急药品准备:随身携带急救包,包含抗组胺药、止痛剂和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以便迅速 处理螫伤反应。
12/15
免疫治疗介绍
• 蜂毒免疫治疗原理:通过逐渐增加剂量的蜂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中和蜂毒成 分,减轻过敏反应。

如何防止和应对胡蜂蜇人可编辑全文

如何防止和应对胡蜂蜇人可编辑全文
严重者可有嗜睡、全身水肿、少 尿、昏迷、溶血心肌炎、肝炎、 急性功能衰竭和休克等
蜇伤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分级
轻度
(1)蜂蜇伤皮肤损害≤10处; (2)无明显皮肤红肿及荨麻疹等改变; (3)无其他全身不适症状; (4)血、尿常规连续3天监测无异常。
临床表现与分级
中度
(1)蜂蜇伤皮肤损害>10处; (2)具有以下临床表现之一: ✓ 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或出现瘀点和皮肤坏死;
✓ 眼睛疼痛剧烈、流泪、红肿,甚至发生角膜溃疡; ✓ 出现头晕、头痛、烦躁; ✓ 有荨麻疹; ✓ 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与分级
重度(症)胡蜂蜇伤
(1)出现严重全身症状:嗜睡、全身水肿、血压降低、少尿、 酱油色尿等;
(2)出现器官功能损害表现: 1) 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出现呼吸加快、体温升高(也可 不升高,或出现低体温)、脉搏增快、血压升高或降低等 2) 神经系统:意识障碍程度加重 3) 急性溶血:出现血红蛋白尿(酱油色),血压进行性下降 4) 急性肾脏损伤:尿量减少,血清肌酐进行性上升 5) 急性心肌损伤:各项心肌酶进行性升高,心电图出现各 种类型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颤、多源/频发室早等恶性心律 失常)
临床表现与分级
6) 急性肝脏损伤:出现黄疸,转氨酶进行性 上升,严重者 出现胆酶分离,胆固醇下降
7) 凝血功能障碍:自发出血,凝血项异常 8)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呼吸增快,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
和/或二氧化碳潴留,一般鼻导管吸氧治疗不能纠正 9) 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出现相应生化指标改变 10) 应激性溃疡及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等 11) 急性横纹肌溶解:各肌酶指标迅速上升。
• 抗凝血作用
目录
胡蜂与蜂毒 蛰伤临床表现与分级

蜂伤人的方案

蜂伤人的方案

蜂伤人的方案引言蜂类昆虫包括蜜蜂、黄蜂和胡蜂等,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人们不慎遭受蜂类昆虫的攻击时,蜂蜇会带来剧痛和不适,甚至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

因此,制定蜂伤人的方案至关重要,以确保遭受蜂类昆虫攻击时的应对措施和急救方法。

预防与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蜂类昆虫的螫伤,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措施:1.注意绕过蜂巢和蜜蜂采集地:在户外活动期间,特别是在丛林、花圃和草地附近,避免靠近蜂巢和蜜蜂采集地。

这样可以降低被蜂类昆虫攻击的风险。

2.穿着合适的服装:在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以减少暴露在蜂蜇的机会。

穿着浅色衣物,因为蜜蜂和黄蜂对亮色更加不感兴趣。

3.避免使用花香气味浓郁的香水和化妆品:蜜蜂和黄蜂对花香气味敏感,因此避免使用浓烈香水和化妆品可以减少被蜂蜇的风险。

4.保持食品和垃圾清洁:蜂类昆虫吸引于食物和垃圾,所以在野餐或露营等户外活动中,确保及时清洁食品残渣和垃圾,以避免吸引蜂类昆虫。

蜂蜇的应对措施如果不幸被蜂类昆虫螫伤了,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1.立即远离蜂巢:蜜蜂和黄蜂会释放一种激素来引导其他蜜蜂和黄蜂进行攻击。

所以,当你被蜂蜇,迅速离开蜂巢附近以避免更多的蜇伤。

2.尽早将蜂刺拔出:用指甲、铁针或其他切口工具轻轻将蜂刺刮出。

避免用手指捏或用钳子夹取蜂刺,因为这样可能将更多的毒液挤出。

3.用冰敷减轻疼痛和肿胀:将冰块或冷敷布放在被蜂蜇的部位上,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

4.避免搔抓被蜇处:虽然蜂蜇会引起痒感,但切忌搔抓被蜇处,以免感染或加重疼痛。

蜂蜇的急救方法蜂蜇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特别是对于那些对蜂毒过敏的人来说。

以下是一些蜂蜇急救方法:1.观察过敏反应:如果被蜂类昆虫螫伤的人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咽部肿胀、眼睛红肿、呕吐等,应立即就医。

2.应对过敏反应:如果被蜇伤的人对蜂毒过敏,并出现呼吸急促或发生昏迷等危急状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尽快就医。

3.使用抗过敏药物和急救工具:在急救箱中应储备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和急救工具(如呼吸困难时可用的呼吸急救药剂或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蜂蜇人预防与控制技术方案
为科学控制胡蜂危害,有效预防胡蜂蜇人事件发生,确保广大群众生命安全,根据胡蜂生物特性,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了解胡蜂生物学习性
胡蜂,又称为马蜂、黄蜂,以胡蜂总科的黑盾胡蜂、黑基胡蜂及黑绒虎头蜂、黑腹虎头蜂、黑虎头蜂等为主,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

(一)形态特征
该蜂体大而凶猛,体长约19-27mm,棕黑色,腹部2-6节黑色,头胸部具密集的棕色毛,中胸背板中隆线明显。

胸腹节黑色,有中纵沟。

腹部被棕色毛。

翅为棕色。

各足基节、转节、腿节、跗节黑色,足其余部分为棕色。

(二)生物习性
1、胡蜂1年常可发生3代(每代指从卵、到幼虫、蛹最后到成虫的过程),有的品种发生1-2代,以受精雌蜂过冬。

到深秋季节,气温降低至15-17℃时开始离巢,至10月下旬气温低于11℃左右、全部离巢,迁居至石洞、草堆等比较温暖处避寒过冬,常数十、数百只聚成一团,抵御寒冷。

第2年春季气温转暖,达到14-15℃时,即开始散团,重新活跃起来,选择适合生活的地方筑巢入居,继续交配、产卵、孵化、变蛹和羽化。

2、胡蜂巢的构筑材料多为木质,如草根、树皮、锯木屑等。

建造的体积一般较宽大,蜂巢先呈圆球体,约12-14cm,后增大呈长梨形,蜂群增加后,蜂巢直径会增加到20cm以上,高达
40-90cm,常称为“葫芦包”,每群蜂数目可达1-2万只。

蜂巢
常筑在林内树叉上或土穴、树洞中,有时在村镇居民窗前檐下筑巢,处所多为比较避风向阳的环境。

胡蜂的巢每年只住半年,秋季离巢后就废弃不用,来年春天重筑新巢。

3、胡蜂是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尖利的大牙。

胡蜂食性复杂,除了吸食花蜜外,成虫还具捕食性,树上的毛毛虫、小青虫,都是它的捕食目标。

由于胡蜂捕食的对象都是害虫,这一点上,它与蜜蜂一样都是益虫。

胡蜂分有毒和无毒两种,有毒的是雌蜂。

4、胡蜂和蜜蜂都有群居的生活习惯,但其排外,护幼、护巢习性很强。

它们的脾气比蜜蜂更暴躁,更“好战”,对于误闯进来的成员,会群起而攻之,将其杀死。

胡蜂蜇完人还能活着,胡蜂的螫针细长,蜇完人后可以顺利带出。

虽然每次蜇完人后,它们的“战斗力”会减弱,但休息一段时间后就会复原,并且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而蜜蜂的螫针与内脏相连,蜇完人后内脏也会随螫针一同被拔出,它们一生只能蜇一次人,并且蜇伤人后会很快死去。

二、胡蜂危害人畜原因分析
胡蜂是有益昆虫,它能捕食其他昆虫的幼虫、消灭森林和农田中的害虫。

根据观察,每只胡蜂每年可捕食1000只苍蝇和1000只害虫,一个蜂巢可控制5000亩森林免遭害虫危害,维持森林昆虫生态平衡;胡蜂蜂房有祛风、杀虫、解毒的功效,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胡蜂作为和人一样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有时又会和人类产生矛盾,甚至给人类造成重大伤害。

胡蜂伤人畜原因共6种。

一是气候原因。

胡蜂主要的食物是蠕虫昆虫,气候变暖,蠕虫类昆虫数量增加,为胡蜂提供了丰富食物资源,造成大量繁殖。

二是生态改善,胡蜂的量大增。

以前村子周边的树木少,现在退耕还林,树木多了,胡蜂又回到村子周围,在一些房檐下、大树、电杆、广告牌上安家。

三是人为干扰。

村民劳动活动频繁,无意识间侵犯了胡蜂,胡蜂可能以为要抢夺食物或者要攻击它,就群起而攻之,而且穷追不舍。

四是香味物质招惹。

胡蜂对化妆品、食物调料中的香味剂等化学物质比较敏感,使用化妆品的人容易受到攻击。

五是胡蜂毒性增强。

胡蜂蜇人后、死亡几率较以前大增,与胡蜂适应环境、综合毒素毒性较以前变得更大有关。

三、胡蜂危害的防范与救治
(一)预防方法
1、降低胡蜂筑巢的机会:经常注意观察院落周边树木、田埂小洞、房檐下,如发现胡蜂筑巢,应通过喷洒农药等办法及时趋离,或请专业人员清除,可减少胡蜂在树上、泥土中筑巢机会。

2、减少招惹胡蜂的东西:蜂类嗅觉极为敏锐,特别是对糖类和芳香性物质趋性强烈。

因此,一是不要在空旷的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吸引胡蜂结集。

二是由于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来胡蜂。

胡蜂对气味特别敏感,有的人在出门前习惯喷些香水,有些人喜欢用香味很浓的化妆品,当胡蜂闻到这些香味时,就会受到刺激,
接着攻击的欲望就会被激起,追着香气的发散体,毫不留情地蜇下去。

因此到林区等胡蜂经常活动场所,出行前不要涂抹化妆品。

3、避开胡蜂:若遇胡蜂巢应绕行避开,不要靠近。

在野外扎营或在林间、杂草丛生的农地干活时,应观察周边环境,避免在蜂巢附近宿营和活动。

(二)防护方法
1、不要攻击胡蜂:胡蜂轻易不会攻击人畜,出现胡蜂攻击人畜,多是人畜有意或无意地刺激、伤害了它们。

如果不巧你与胡蜂撞个正着,或者发现有一两只胡蜂在你面前打转,一定要快速躲闪,不要轻易出手。

很多人在与胡蜂相遇后,在慌乱中都会出手将其打死。

当打死一只胡蜂后,它们会在临死前释放一种独有的气味,作为危险信号传递给同伴,在接收到同伴传递过来的信号后,同窝马蜂就会立马飞奔过来,进行支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马蜂赶来攻击你,有时也会惹得马蜂倾巢而出过来报复。

零星几只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

蜂停在身体上时轻轻抖落即可。

2、科学应对胡蜂群攻击:万一被蜂群攻击,要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不要迅速奔跑,可蹲伏不动,不要反复扑打。

在胡蜂分布密集区作业要穿长衣裤,注意面部、手部的防护。

3、蜇伤情况紧急处理:被胡蜂蜇伤,伤口通常不大,但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过敏现象,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紧急处理方法是:一是检查蜇伤处,若有毒刺遗留即用镊子拔除,用拔火罐法吸出毒液。

二是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或3%硼酸溶液洗涂伤口(马蜂毒呈弱碱性,要用食醋涂抹伤口,酸碱中和,使毒性减弱。

)。

此外,还可用风油精、清凉油等消除蜂毒,但千万不可以用红药水或碘酒擦拭,那样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加重肿胀。

三是遇到蜇伤严重患者,在伤口近心端结扎止血带,每隔15分钟放松一次,结扎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四、控制技术方法
胡蜂是有益昆虫,是农业害虫的天敌,林区内的胡蜂应加强保护。

但如果胡蜂出现在村镇、道路、学校、医院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方,并且对人和家禽产生危害和威胁,则应进行控制。

1、适时摘巢。

春季在城镇周围、道路两侧、游憩林区、登山路径等区域,及时进行普查,于胡蜂蜂巢小巢期及时摘除并在空旷处焚烧。

2、焚毁蜂群。

深秋季节,当气温降低至15-17度时胡蜂就开始离巢,迁居至石洞、草堆等比较温暖处去避寒,常数百只聚拢抱成一团,抵御寒冷。

对不在林区发现的蜂群可用火焚烧。

3、药剂灭杀。

发现蜂巢或蜂群,及时采用高压喷雾器喷施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

也可采用自动敷药法,捕到胡蜂后,放入100~150ml的瓶内,瓶内放置“毁巢灵”粉剂,借胡蜂挣脱振翅的气流,自动将粉药均匀地敷散到蜂体各部分,打开瓶盖放蜂回巢,即可很快污染全巢,达到毁除蜂巢的目的。

胡蜂有造巢吸水的特点,于蜂吸水的地方,可人工挖掘水坑或放置盛水器皿,加入农药,当胡蜂吸水时即会中毒死亡。

在放置农药时,要注意人畜饮水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