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方交易实质及准则分析

合集下载

新会计准则关联交易认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会计准则关联交易认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新会计准则关联交易认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将对新会计准则关于关联交易认定的重要性进行介绍。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日益紧密,关联交易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现象。

关联交易指的是企业与其控股股东、关联方以及其他与企业有特殊关系的交易。

由于关联交易具有潜在的利益输送、信息不对称等风险,因此关联交易的认定和会计处理成为了财务报告准确性和透明度的重要方面。

新会计准则的引入对于关联交易的认定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规定和标准。

以往的会计准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的定义和识别较为模糊,导致企业在处理关联交易时存在漏洞和不规范的情况。

然而,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填补了这一空白,为企业提供了更为明确和具体的决策指引。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会计准则关于关联交易的认定,包括在新准则中的定义和识别标准,以及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此外,文章还将分析这些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和重要性,并提出实施新会计准则所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对新会计准则关于关联交易认定的要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对企业在处理关联交易时应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所指导。

同时,通过对实施新准则所面临的挑战和建议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变革,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维护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新会计准则下的关联交易认定展开讨论。

文章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关联交易认定进行概述,介绍该主题的背景和基本概念。

同时,说明本文的结构和目的,让读者对文章整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正文部分则重点关注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

首先,简要介绍新会计准则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接着,详细解释关联交易的定义,包括涉及的各种关系和交易情况。

然后,阐述关联交易的识别标准,介绍如何判断一个交易是否属于关联交易,并且提供相关的案例和实践经验。

最后,说明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讲解

《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讲解阅读数:1417收藏发文文号发文部门财政部发文时间1997-1-1实施时间$False$失效时间法规分类会计准则讲解所属行业所有行业所属区域全国一、为什么制定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规范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原则及方法。

首先,本准则的发布为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提供了质量保证。

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否正确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直接影响投资者、债权人、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对投资风险、贷款风险的估计程度;同时,也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管理部门对企业行为的有效监管。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

从国际、国内情况看,一些企业为了向社会提供自身形象,或为了体现领导者的经营业绩,或出于其他目的,往往利用财务报告提供虚假信息,粉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利用关联方交易就是重要手段之一。

在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情况下,企业间发生交易时,往往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一般不会轻易接受不利于自身的交易条款。

这种在对交易各方互相了解的、自由的、不受各方之间任何关系影响的基础上商定要款而形成的交易,视为公平交易。

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一般认为是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的,但在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不是建立在公平交易基础上,因为关联方之间交易时,不存在竞争性的、自由市场交易的条件,而且常常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交易。

在某些情况下,关联方之间通过虚假交易可以达到提高经营业绩的假象。

即使关联方交易是在公平交易基础上进行的,重要关联方交易的披露也是有用的,因为它提供了未来可能再发生,而且很可能以不同形式发生的交易类型的信息。

因此,对关联方交易的充分披露,有助于了解关联方交易的实质、企业对关联方交易的依赖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虚假关联方交易,为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证。

关联交易会计准则规定

关联交易会计准则规定

关联交易会计准则规定关联交易是指受正式控制、共同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的企业相互之间进行的交易或者其他业务活动。

这些企业可能在利润目标、所有权、董事会成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等方面存在相互之间的关联。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关联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以及增强关联交易的透明度,国际金融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ASBE)都对关联交易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关联交易会计准则中,有几个基本概念需要明确:1.关联方:与企业存在关联关系的一方。

这些关联方可能是投资者、共同控制企业、被投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

2.关联交易: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或者其他业务活动,包括销售、采购、借贷、租赁等。

3.公平价值:根据市场条件和参考价值进行估计的交易款项或者资产负债表金额。

关于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关联交易会计准则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交易定价: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当以公平价值为基础。

如果在交易中存在非货币性资产或者服务,那么交易款项的公平价值应当以市场价格或者参考价格为准。

2.披露要求:企业需要详细披露与其关联交易的相关信息,包括交易的性质、涉及的金额、涉及的关联方以及交易对企业的影响等。

这些信息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及其他相关文件中进行披露。

3.内部控制: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符合相关规定。

这些内部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关联交易审批程序的建立等。

4.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按照公允价值或者成本进行关联交易的会计处理。

对于涉及到关联方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企业需要明确分析,确保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此外,关联交易会计准则还规定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会计处理要求,例如购买或者出售关联方股权,企业关联关系的变化等。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在会计处理上符合公平、公正、合法的原则,同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总之,关联交易会计准则的出台,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关联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并提高关联交易的透明度和可持续发展性。

关联方交易审计准则大概

关联方交易审计准则大概

关联方交易审计准则大概
关联方交易审计准则是指一套规范和指导审计师在审计关联方交易时应遵循的标准和程序。

以下是关联方交易审计准则的一些关键方面:
1. 识别关联方:审计师应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包括关联方的定义、范围和关系。

2. 交易的披露与记录:准则要求被审计单位充分披露关联方交易的相关信息,包括交易的性质、金额、条款等。

审计师应检查这些披露是否准确、完整。

3. 评估交易的公正性:审计师需要评估关联方交易是否符合公平交易原则,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或损害被审计单位利益的情况。

4. 价格合理性评估:对于关联方交易中的商品或服务定价,审计师应评估价格是否合理、公允,是否与市场价格相符。

5. 内部控制:审计师应了解和评估被审计单位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内部控制,确保其有效运行。

6. 审计证据:为验证关联方交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规性,审计师需要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7. 报告与披露:审计师应在审计报告中恰当披露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结果,包括发现的问题、建议等。

8. 专业判断与独立性:审计师在执行关联方交易审计时应保持独立、客观的态度,并运用专业判断。

总之,关联方交易审计准则旨在确保关联方交易的透明度、公正性和合规性,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审计师在遵循这些准则的过程中,应保持职业操守和独立性,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请注意,具体的关联方交易审计准则可能因国家或地区、审计机构而有所差异,以上内容仅为一般性概述。

新会计准则下关联方交易问题浅析

新会计准则下关联方交易问题浅析
交 易 非 关 联 化 手 法 加 以 隐 藏 。 面 对 较 少 的披 露 信 息 , 易 是 否 公 交 允很 难 从 公 开 信 息 识 别 。 ( ) 二 关联 交易 非 关 联 化 问题 上市 公 司通 过 分 解 交 易 、 关 联 方 关 系转 为非 关联 关 系 以及 将 操 纵 关 联 关 系 成 立 时 间 等 非 关 联 化 形 式 , 以 在 新 准 则 规 定 的范 可
的行 为 有 一 定 的 帮助 。
二 、 企 业 会计 准 则 下 关 联 交 易 出 现 的新 问题 新
( ) 公 允 关联 交易 问题 一 非
其 交 易 的披 露 》 述 为 “ 括 以 现 金 或 实 物 形 式 的 贷 款 或 权 益 性 表 包
资 金 ” 现 在 新 的 会 计 准 则 中表 述 的 简 洁 明 了 “ 款 或 者 股 权 投 而 贷 资 ” 把 股权 投 资 放 入 了提 供 资 金 的 一 项 , 么 对 于 与 关 联 方 共 同 . 那
1 披 露 更具 有 强 制 性 和 完 整性 、
现是 日常 的购 销及 其 他 往 来 。新 会 计 准 则 规 定 , 照谨 慎 性 原则 按 不 能 将 仅 仅 与 该 企 业 发 生 大 量 交 易 而 存 在 经 济 依 存 关 系 的 单个 客 户 、 应 商 等 确 认 为 关 联 方 , 业 会 利 用 这 些 规 定 , 为创 造 一 供 企 人 些 表 面 条 件 使 其 “ 式 ” 符 合 不 披 露 条 件 , 者 通 过 前 述 的 关 联 形 上 或
围 内避 开 监 管 来 进 行 适 度 的 盈 余 管 理 。现 实 中 , 联 交 易 非 关 联 关 化 主 要有 以下 三种 手 法 。 是 刻 意 隐 瞒 或 藏 匿 关 联 关 系, 分解 关 联 交 易 。为 了规 避 关 联 交 易 及 其 披 露要 求 , 市 公 司将 其 与关 联 方 之 间 的交 易 , 过 一 上 通 个 或 几 个 非关 联方 转 换 为 若 干 笔 非关 联 的业 务 。 如上 市 公 司将 资

关联方 企业会计准则

关联方 企业会计准则

关联方企业会计准则
摘要:
一、关联方概念
1.定义关联方
2.关联方关系判断
二、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的规定
1.关联方交易的界定
2.关联方交易的处理原则
3.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
三、关联方交易对企业的意义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促进企业发展
3.潜在风险和问题
正文:
关联方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其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业、组织或个人。

关联方关系判断主要依据企业的股权结构、经营决策、人事安排等因素。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关联方交易包括关联方之间的销售、采购、资金往来、资产转让等各种经济往来。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对关联方交易进行公允价值计量,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同时,企业应充分披露关联方交易的相关信息,以便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真实经
营状况。

关联方交易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关联方交易有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途径实现利润最大化。

其次,关联方交易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通过合并、收购等手段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优化。

然而,关联方交易也可能带来潜在风险和问题,如利益输送、内部控制失效、损害其他股东权益等。

总之,关联方交易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

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

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

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是指规范关联方之间交易行为的会计准则。

在中国,关联方交易主要依据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
方披露》。

根据该准则,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
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关联方交易的类型通常包括购买或销售商品、购买或销售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提供或接受劳务、担保、提供资金(贷款或股权投资)、租赁、代理、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许可协议、代表企业或由企业代表另一方进行债务结算、关键管理人员薪酬等。

在判断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时,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基本原则,
而不仅仅看法律形式。

应视其关系的实质,即各方实质上是否存在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是否存在利益关系。

当各方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并且这种利益关系的存在是由控制、共同控制和实施重大影响来实现或维系的,则通常认为存在关联关系。

请注意,对于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准则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
生变化,建议查阅最新的会计准则或咨询专业会计师以获取最新信息。

关联方披露准则的解读及其对比分析

关联方披露准则的解读及其对比分析

关联方披露准则的解读及其对比分

关联方披露准则是为了解决企业的关联交易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旨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保障公司资金的合法使用,建立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关联方披露准则的解读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 关联方的定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关联方”一般指与企业有合作、投资或其他经济利益关系的自然人或法人,以及与企业有共同控制关系的自然人或法人。

2. 披露内容:关联方披露准则要求企业披露关联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以及关联方与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情况。

3. 披露时间:关联方披露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及时披露关联方信息,不得掩盖、隐瞒、虚报或者实施其他欺骗行为。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关联方披露准则主要是要求企业实施全面、及时、准确的关联方披露,以便投资者、监管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关联方披露状况进行监督。

关联方披露准则与其他准则的对比分析:
1. 与信息披露准则的对比:与信息披露准则不同,关联方披露准则主要关注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情况,而信息披露准则则主要涉及企业的财务状况、股权变动、重大事项等。

2. 与治理准则的对比:与治理准则不同,关联方披露准则主要关注与关联方有关的披露,而治理准则则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管理、董事会组成、财务报告复核等。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关联方披露准则是一套独特的准则,它主要关注企业与其关联方之间的关联交易情况,旨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以及保障企业资金合法使用,建立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

关联方 企业会计准则

关联方 企业会计准则

关联方企业会计准则摘要:一、引言二、关联方概念解析三、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的规定四、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五、企业如何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处理关联方交易六、总结正文:一、引言关联方是企业在进行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无法忽视的一个概念。

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的处理有着严格的规定,以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围绕关联方和企业会计准则展开讨论,分析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探讨企业如何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处理关联方交易。

二、关联方概念解析关联方是指一个企业能够对另一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或者受到另一个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的重大影响的企业。

关联方关系可能是由于投资、合同、家族关系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

关联方可以是企业、组织或个人。

三、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的处理有严格的规定。

企业在与关联方发生交易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公允价值原则:关联方交易应当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确认和计量。

2.权益法原则:当企业对关联方拥有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对关联方进行会计处理。

3.披露原则: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与关联方的交易信息。

四、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报告具有重要影响。

关联方交易可能导致企业利润的转移、负债的隐藏和资产的低估等问题。

如果企业不能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进行正确处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可靠性将受到质疑。

五、企业如何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处理关联方交易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处理关联方交易:1.建立完善的关联方识别机制:企业应确保及时识别所有关联方,并了解关联方之间的关联程度。

2.制定关联方交易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关联方交易管理制度,明确关联方交易的审批程序、权限和责任。

3.遵循公允价值原则:企业应在关联方交易中确保遵循公允价值原则,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4.充分披露关联方交易信息: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关联方交易的信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交易

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交易

(三)关联方的确认上有了变化 旧准则第5条:本准则涉及的关联关系主要指: (1)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
以及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例如母公司、 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间); (2)合营企业; (3)联营企业; (4)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 的家庭成员;
第三章 关联方交易(2条):主要规范关联方交易的 定义、关联方交易的认定。
第四章 (4条):主要规范关联方信息的披露、关联 交易信息的披露。
二、新旧准则的差异比较
(一)制定准则的目的和依据有了变化
旧准则第1条:本准则规范关联方关系和关联方交易的 披露。
新准则第1条:为了规范关联方及其交易的信息的披露,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4)对该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 (5)对该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 (6)该企业的合营企业。 (7)该企业的联营企业。 (8)该企业的主要投资者个人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
成员。主要投资者个人,是指能够控制、共同控制一个 企业或者对一个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个人投资者。
(9)该企业或其母公司的关键管理人员及与其关系密 切的家庭成员。关键管理人员,是指有权力并负责计划、 指挥和控制企业活动的人员。与主要投资者个人或关键 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指在处理与企业的交 易时可能影响该个人或受该个人影响的家庭成员。
(1)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名称。 母公司不是该企业最终控制方的,还应当披露最终控制
方名称。
母公司和最终控制方均不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还应当 披露母公司之上与其最相近的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母公 司名称。
(2)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性质、注册地、注册资本 (或实收资本、股本)及其变化。

0001_实质重于形式_原则的应用分析

0001_实质重于形式_原则的应用分析

・学术版2007年第7期“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分析杨晓红1王文哲2朱为绎2(1、洛阳大学财务处河南洛阳471023;2、广东证监局稽查二处广东广州510120)摘要:本文对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类型进行了总结,指出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本质特征是: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只重法律或制度的形式,而无视甚至有意歪曲经济业务的实质。

认为对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监管是要强化“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监管中的运用,并对确保“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关联交易监管中贯彻执行的措施和制度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关联交易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目标导向作者简介:杨晓红(1967-),女,河南栾川人,洛阳大学财务处会计师王文哲(1971-),男,广东揭阳人,广东证监局稽查二处会计师朱为绎(1976-),男,江西泰和人,广东证监局稽查二处会计师2001年财政部发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该规定对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作出了明确规定。

该规定从一定程度上遏止了不公允关联交易,但随之而来的是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即将实质是关联方间的交易转化为非关联交易,从而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一、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类型及本质(一)形式上消失但仍具有实质意义的关联关系有此上市公司交易尽管从名义上看不再是其关联方,但在以后一段时间内仍能对相互间的交易发挥影响,如“天津磁卡”与天津环球高新公司的关系。

天津磁卡原持有天津环球高新公司94%的股权,天津磁卡2001年与天津环球高新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将价值2.15亿元的静态验钞机销售给后者,产品销售毛利达1.31亿元,占上市公司2001年度合并主营业务利润的54.56%。

2001年中期天津磁卡将环球高新持股比例降低至47%,而上述销售已经完成,2001年末天津磁卡不再持有天津环球高新的股权。

由于上述两次股权的转让,将关联方转为非关联方,发生的巨额销售就不因合并报表而抵消,也不会受到暂行规定的约束。

关联方关系及交易原则

关联方关系及交易原则

D、联营企业(重大影响),是指投资者对其具 有重大影响,但不是投资者的子公司或合营企业 的企业。 定量:投资持股比例大于等于20%但小于等 于50%。 定性:实质上达到重大影响。如:在董事会 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参与决策的制定 过程;互相交换管理人员,或使其他企业依赖于 本企业的技术资料等。 重大影响通常仅指直接重大影响,不包括间 接重大影响。(新准则两者都包括) 同受重大影响的两方或多方之间不视为关联 方。
(三)未结算应收项目的坏账准备金额。
(四)定价政策。
(1)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按照重要性原则 分别情况处理:
①零星的关联方交易,如果对企业财务状况 和经营成果影响较小的或几乎没有影响的, 可以合并披露。
②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影响的关联 方交易,如果属于重大交易,应当分别关联 方以及交易类型披露。
①母子公司之间;
②同一母公司下的各个子公司之间。
B、 不存在投资关系,但存在控制和被控制 关系的企业之间。如承包一家无投资关系的 企业。 C、合营企业(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规 定经济活动由投资双方或若干方共同控制的 企业。关联方关系存在于合营企业的投资者 与合营企业之间。 共同控制通常仅指直接共同控制,不包 括间接共同控制。(新准则两者都包括) 同受共同控制的两方或多方之间不视为 关联方。
明确几个关系
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与权益法
长期股权投资是否采用权益法,投资关系与控 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是判断的必要条件;
如果没有投资关系,即使存在控制、共同控制 和重大影响也不能采用权益法。
三、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标准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判断关联方关系
的标准为:“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 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 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本准则将其视为关 联方;如果有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本准 则也将其视为关联方。”

财务报表中的关联方交易处理方法与解释原则

财务报表中的关联方交易处理方法与解释原则

财务报表中的关联方交易处理方法与解释原则财务报表中的关联方交易是指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包括采购、销售、借贷、投资等各种交易活动。

关联方交易的存在可能会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和解释原则来保证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关联方交易的处理方法1. 确认关联关系首先,需要确认交易双方之间是否具有关联关系。

根据相关会计准则,关联方包括公司的母公司、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以及与公司存在重大利益关联的个人、其他公司等。

只有确认了关联关系,才能对相关交易进行处理和披露。

2. 确定公允价值在处理关联方交易时,需要确定交易涉及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充分竞争下,交易双方愿意接受的价格。

通过确定公允价值,可以避免因关联方交易导致的资产被高估或负债被低估的情况。

3. 进行抵消或调整为减少对财务报表的扭曲,关联方交易的抵消或调整是必要的。

对于涉及到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项目,需要根据其性质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确保关联方交易不对报表造成过度影响。

二、关联方交易的解释原则1. 充分披露信息关联方交易的披露是保证报表透明度和真实性的关键。

必须充分披露所有的相关信息,包括关联关系的本质和背景、交易的性质和金额、公允价值的依据等。

同时,也需要披露参考的会计准则和公允价值计算的方法,以便读者了解报表的编制基础和依据。

2. 强调独立性原则在处理关联方交易时,应当强调独立性原则。

即要遵循公允、客观、中立的原则,确保交易的公平性和真实性,不受利益关系的干扰。

这意味着所有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决策都应当以公司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确保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基于商业目标和市场价格而非私人利益。

3. 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为有效管理和控制关联方交易,公司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各个环节,确保交易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比如,建立审批程序、设立审计或监督机构、制定关联方交易的管理规定等,以确保交易的合理性和可追溯性。

会计准则关于关联方的认定

会计准则关于关联方的认定

会计准则关于关联方的认定摘要:一、会计准则中关联方的概念二、关联方认定的原则三、关联方认定的具体标准四、关联方认定在会计处理中的作用五、关联方认定对企业的意义正文:一、会计准则中关联方的概念在会计准则中,关联方是指企业之间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一方或多方。

关联方关系主要存在于以下几种情况:1.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2.同受某一企业控制;3.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

二、关联方认定的原则在认定关联方时,企业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质重于形式:关联方的认定应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而非仅仅依据合同或法律形式;2.控制或影响:关联方应具有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产生影响的能力;3.持续关联:关联方关系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而非临时或偶然的关联。

三、关联方认定的具体标准在具体认定关联方时,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股权关系: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股权控制关系;2.人事关系:是否存在董事会、监事会等高层管理人员的交叉任职;3.财务关系:是否存在共同的财务利益,如借款、担保等;4.经营关系:是否存在共同的经营业务或交易,如购销、承包等。

四、关联方认定在会计处理中的作用关联方认定的目的是为了在会计处理中正确反映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和披露。

关联方认定在会计处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联方交易: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应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并予以充分披露;2.关联方资产、负债:关联方应按照权益法对关联方的资产、负债进行核算;3.关联方披露:企业应披露与关联方之间的关系、交易内容和金额等信息。

公司法中关联交易的判断

公司法中关联交易的判断

公司法中关联交易的判断【公司法中关联交易的判断】在现代企业运营中,关联交易作为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其公正性、公平性和透明度直接关系到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更是监管的重点。

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规对关联交易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与严格的约束,以确保市场秩序和各方权益不受侵害。

本文将从概念解析、特征描述、判断标准以及法律规制四个方面逐步探讨公司法中关联交易的判断。

一、关联交易的概念解析关联交易,按照我国《公司法》的相关定义,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的交易行为。

其中,“关联方”包括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以及其他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法人或自然人。

关联交易的具体形式多样,如购销商品、提供劳务、租赁资产、转让财产使用权等。

二、关联交易的主要特征1. 关联性:关联交易的核心特征是交易双方存在特定的关联关系,这种关联性可能基于股权关系、人事任免、合同约定等多种因素形成。

2. 可能的非公允性:由于关联方之间的特殊关系,关联交易可能存在价格、条件等方面的不公允,进而影响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

三、关联交易的判断标准判断一项交易是否构成关联交易,主要依据以下几点:1. 交易主体身份:首先需确认交易双方是否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关联关系,即一方是否属于另一方的关联方。

2. 交易实质内容:其次,考察交易的内容和性质,是否涉及公司经营的重大事项,如重大资产购买、出售、置换等。

3. 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比较:查看交易价格是否符合市场价格,若远低于或高于市场公允价值,则可能被认定为非公允关联交易。

4. 交易程序合规性:关联交易应严格遵守信息披露制度,履行相应的决策程序,如召开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关联交易议案。

四、公司法对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规对关联交易实施了严格的规制措施:1. 明确规定:要求公司应当公开披露关联交易信息,不得隐瞒或遗漏重要事实,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关联方交易披露的准则比较及分析关联方交易披露

关联方交易披露的准则比较及分析关联方交易披露

关联方交易披露的准则比较及分析关联方交易披露1997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具体准则就是《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它对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和交易的披露原则和内容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但是由于关联方交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不充分,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比较严重;关联交易计价标准披露差异比较大;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以逃避准则约束的趋势明显等等。

信息披露的诸多问题使得报表使用者在正确理解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方面往往出现偏差。

20XX年2月,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原先的关联方准则也进行了一定的修订。

本文通过将新、旧准则和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以下简称IASNo.24)进行比较,来说明在关联方信息披露方面,新准则的改进之处,以及与国际准则相比,我们尚可能的发展完善方向。

一、新准则的改进之处通过与旧准则相比较,笔者发现,在关联方披露方面,新准则至少做出了如下方面的改进:(一)明确了控制关系的披露层次。

新准则规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存在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企业应该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母子公司的关系,包括母公司、最终控制方、对外公开提供财务报表的最低中间控股公司。

而原准则并未明确提及控制关系的披露层次。

(二)关联方发生的交易,新准则取消了金额或比例的披露选择,要求企业必须披露交易金额。

关联交易中关联方在确定价格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弹性,而非关联交易中则没有这种弹性。

由此可见,关联方之间资源或义务的转移价格是了解关联方交易公允性的关键之处。

(三)对未结算项目,新准则要求披露详细信息及金额,如未结算余额、未结算余额的条款条件、给予或提供担保的详细信息以及与未结算余额相关的坏账准备等。

而原准则对未结算项目只是简要提及应披露金额或比例。

这也是披露方面最大的改进之处,它借鉴了国际准则对未结算项目单独披露的有关要求。

(四)新准则强调,只有在提供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采用了与公平交易相同的条款。

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规范关联方交易

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规范关联方交易

比厝 、 测 井
西资 金费 吼 创
溺诺 裥 题。 直 这
而 不 能 仅 仅 依 妊 去彳 髟 自 以确 定 。我 国 《 业 会 计 制 度 》 莉 式 Ⅱ 企
琏 酗 莛团公 司则 窃珊 蟮
允 ,司售 酷努 投资者 挟 策 失 (0 ) 2 01正 凇
误。 币 召虽 湄 B .挂 尖’ , 镀
嫩 失误 造 。 因此 , 成的 高校 应谚妞 E 八 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法 人 地位 确 立不 够 。 划 经 济体 制的 管 理 方 法 用得 太 多 。 险 。 、 计 它足 由管 强


市场 经济体 制在 高校体现 太少
噼 观 b 唰空 太少 , 见 E 数 管得 太多 ,
怕 负 静因 为确西 畦田封

实 质 重 于形 式 原则 对 关联 方 及 其 交 易的 约束 i 第 四罔 浩 ‘ 的『
日益 迫 切 ,O 8 我 国 陶建 起 与 中 国 国 晦 瞄 直 立同 时 又充 分 2 O匀
实 质 重 于形 式 这 —概 念最 早 出 瑚 蹼
国会 计 准则 委 员 会 与 国际 财 务报 告 准飒I 同 的 、 - 类 企 业 ( 企 赊 外 ) 项 I 趋 涵 茔各 小 各
司的睬些 重 案 例 判 蜘 寸。 也窖移 斓 了冀 重 员
于 形式 卿 U我 蓬由 。 T ) ‘ , 计准 则 的 国 际 化趋 同 需要 也 . fl后 会
肓 。 寸 馄 于实 匝与 形 式
强撕 坷 追 = 啪 D 于 E

掩关联力 吱. , 易 在蓉 襄 算时 , 来 ,日 士l :
四 高等 学 校 财 务网脸 问题吩 新

关联方交易实质及准则分析

关联方交易实质及准则分析

关联方交易实质及准则分析关联方交易因为其特殊性和对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受到了会计领域的普遍关注。

本文从关联方交易的本质的分析出发,针对我国现行关联方披露准则存在的问题,提岀改进改进我国现行关联方披露准则的建议和看法。

标签:关联方交易关联方披露公允价值0引言关联方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经常发生和普遍存在的现象。

关联方交易的存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讣信息质量,因此对于关联方交易,我们需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1关联方交易实质1」关联方交易的特征要使交易价格具有客观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而且缺一不可:一是独立利益主体;二是在市场上交换。

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利益主体,在市场上交换的价值都是山供求关系决定的结果,是经过市场确认的价值:只有这样的价值才具有客观性。

因此,關联方交易具有如下特征:1.1.1关联方涉及两方或多方,且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

关联方是关联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联方关系必须存在于两方或多方之间。

任何单独的个体不能构成关联方关系。

关联方各方当事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均是独立的法人组织,因而从表面上看关联方交易与一般的市场交易无两样。

但事实上山于关联方交易当事人之间存在控制与被控制、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双方在法律上平等而在事实上不平等。

关联方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这种影响包括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施加重大影响或被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之间。

1.1.2关联方的存在的可能会影响交易的公允性企业在日常业务往来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诸多方面,企业间发生交易时,往往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一般不会轻易接受不利于自身的交易条款。

这种交易,视为公平交易。

但在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不是建立在公开交易基础上,交易双方的关系常常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交易。

1.2关联方关系判断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给出了判断关联方关系的标准,即“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他们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他们之间也是存在关联方关系S关联方关系往往存在于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

关联方 企业会计准则

关联方 企业会计准则

关联方企业会计准则(原创实用版)目录1.关联方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与关系2.关联方交易的特点和影响3.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的规定4.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5.企业应如何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处理关联方交易正文一、关联方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与关系关联方,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与该企业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共同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业、其他组织或个人。

企业会计准则,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用于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则。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常见现象,因此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进行了专门的规定。

二、关联方交易的特点和影响关联方交易具有以下特点:1.交易双方存在利益关联;2.交易价格可能不公允;3.交易条款可能不对等;4.交易容易受到控制方的影响。

这些特点可能导致关联方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三、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对关联方交易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1.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如企业应披露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交易金额等;2.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原则,如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计量等;3.关联方交易价格的确定方法,如市场价格、成本加成等。

四、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关联方交易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影响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2.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权益,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资本结构;3.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发展前景。

五、企业应如何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处理关联方交易企业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处理关联方交易,主要包括:1.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原则进行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确保交易价格公允;2.充分披露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3.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关联方交易的监控和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联方交易实质及准则分析摘要:关联方交易因为其特殊性和对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受到了会计领域的普遍关注。

本文从关联方交易的本质的分析出发,针对我国现行关联方披露准则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改进我国现行关联方披露准则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关联方交易关联方披露公允价值0 引言关联方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经常发生和普遍存在的现象。

关联方交易的存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对于关联方交易,我们需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1 关联方交易实质1.1 关联方交易的特征要使交易价格具有客观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而且缺一不可:一是独立利益主体;二是在市场上交换。

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利益主体,在市场上交换的价值都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结果,是经过市场确认的价值;只有这样的价值才具有客观性。

因此,关联方交易具有如下特征:1.1.1 关联方涉及两方或多方,且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

关联方是关联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联方关系必须存在于两方或多方之间。

任何单独的个体不能构成关联方关系。

关联方各方当事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均是独立的法人组织,因而从表面上看关联方交易与一般的市场交易无两样。

但事实上由于关联方交易当事人之间存在控制与被控制、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双方在法律上平等而在事实上不平等。

关联方以各方之间的影响为前提,这种影响包括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施加重大影响或被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之间。

1.1.2 关联方的存在的可能会影响交易的公允性企业在日常业务往来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诸多方面,企业间发生交易时,往往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一般不会轻易接受不利于自身的交易条款。

这种交易,视为公平交易。

但在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不是建立在公开交易基础上,交易双方的关系常常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交易。

1.2 关联方关系判断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给出了判断关联方关系的标准,即“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他们之间存在关联方关系;如果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则他们之间也是存在关联方关系”。

关联方关系往往存在于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

1.2.1 资本控制。

资本参与是形成关联公司的主要方式。

当一公司投资开办下属公司或占其他公司多数股份资本时,两公司就形了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如母子控股公司。

1.2.2 合同控制。

公司之间通过合同方式建立起关联公司,一公司将经营指挥权、支配权交于另一企业。

此时控制企业获取的不仅是从属企业的支配权,而且包括利润和资产移转的便利。

如松散性的合同联营、特定企业之间的企业承包合同、企业租赁、委托经营合同等。

1.2.3 其他控制手段。

除上述两种控制方式下,采用人事联销等手段,向被控公司派出董事、经理、顾问,或一人同时担任两个公司的董事长或经理,从而取得被控企业的决策权,达到控制目的。

1.2.4 其他隐秘形式。

①整体裂变。

有的公司打着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的幌子,分立为几个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②人格混同。

设立“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公司,相互之间资产重叠、利润转移。

当其中一个公司负债被执行时,便立即将其名下财产转移,造成无财产可执行。

1.3 关联方交易产生的目的由于关联关系的存在,因而关联方之间的交易的定价较为灵活,往往高于或低于公允市价。

关联方交易其定价政策既是交易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些很多企业司借以进行资金转移或利润包装的主要手段。

具体而言,关联方交易有如下目的:1.3.1 减轻税负。

利用关联方交易降低税负,主要有两点:一是将盈利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亏损企业,使整个集团的税负最小化;二是利用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税负及税收优惠条款的差异,将利润转移到税负低或税收政策更加优惠的关联方。

1.3.2 调节利润。

①以有利的转让价格和虚假销售来实现利润的虚增。

如上市公司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从关联方购进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又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关联方出售,这一低进高出,便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逐渐“辉煌”起来。

②通过资产置换调节利润。

关联方之间资产的不等价交换表现形式为:一是关联方将优质资产以低价转让给上市公司,或是与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进行不等价交换;二是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和相关债务等额剥离给关联方,以降低财务费用、增强获利能力;三是上市公司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关联方出售不良资产,以获取可观的处置收益。

1.3.3 将企业资产和利润转移到主要投资者、关键管理人员及其家属所控制或有重大影响的企业,从而达到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目的。

1.3.4 粉饰会计报表,蒙骗会计报表使用者。

通过转移定价,可使与其有关联的上市公司利润虚增,蒙蔽投资人,使投资人高估其获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1.3.5 转移资金。

上市公司往往通过高于或低于市场的价格,向关联方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以达到转移资金的目的。

另外,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往来和拆借现象相当普遍,虽然企业之间的相互拆借行为为有关法规所不允许,但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往来和拆借两者之间难以严格区分,并且法难责众。

1.3.6 规避风险。

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可将利润转出,以降低预期的外汇风险,减少通货膨胀损失,躲避政治风险。

对于国内企业而言,也往往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定价实现产业结构转移与优化。

1.3.7 基于内部考核与激励的转移定价。

现代责任会计中为了考核各个利润中心的业绩,往往通过制定内部转移定价,来考核各中心的盈利能力。

2 我国现行关联方披露准则2.1 我国现行关联方交易披露原则。

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会计准则在关联方的认定标准问题上均遵循了国际会计准则的指导思想,即以“控制”和“影响”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的标准。

2.2 我国现行关联方披露准则中对关联方的披露要求。

我国现行准则规定,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均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母公司和子公司有关的下列信息:2.2.1 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名称。

母公司不是该企业最终控制方的,还应当披露最终控制方名称。

母公司和最终控制方均不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还应当披露母公司之上与其最相近的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母公司名称。

2.2.2 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性质、注册地、注册资本(或实收资本、股本)及其变化。

2.2.3 母公司对该企业或者该企业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

企业与关联方发生关联方交易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

交易要素至少应当包括:①交易的金额。

②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条款和条件,以及有关提供或取得担保的信息。

③未结算应收项目的坏账准备金额。

④定价政策。

2.3 现行关联方准则存在的缺陷关联方因为其特殊性和对会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受到了会计领域的普遍关注。

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关联方准则存在如下不足之处:①现行准则仅要求披露交易金额和未结算金额,没有披露交易额占该类总交易额的比例的要求。

②公允价值在关联方交易的运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公司利用“公允价值”粉饰业绩或达到某种目的成为可能。

公允价值的运用会增加企业操纵价值或利润的风险。

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已越来越被外部报表使用者所关注。

然而,现行准则对关联方交易定价政策披露的要求太简单,仅要求将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政策作为其交易要素之一予以披露。

但是对定价政策的范围,即哪些定价政策可以使用,不同的定价政策适用于哪些交易类型等,并未作出相应的规定。

③仍然难以直接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交易要素的披露并不能直接地体现关联方交易对企业当期损益的影响。

3 对关联方准则完善的几点建议针对关联方交易的本质和我国现行关联方披露准则,我们认为我国关联方准则需要改进的地方有:3.1 增加关联方交易披露的内容。

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有重大影响的关联方交易,还应披露其影响程度;对涉及资产转让,相互提供资金、担保和抵押等方面的信息,不论其金额大小,都应充分披露;对已解除关联方关系的原关联方,如与其发生交易或资金往来,也应予以充分披露。

3.2 加入时间性的判断标准。

在交易发生时交易双方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关联方关系,但如果在交易发生前的一定时间(如一年)内存在这种关联方关系,而后来又发生不公允的关联方交易时,那么交易双方再交易发生时仍然应视为存在关联方关系。

3.3 重大关联交易在表内单独列示。

在关联各方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款项的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关联交易形成的,将它们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是最有效的披露方式。

另外,与关联方的重大销售或购买交易也应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3.4 规范关联方交易定价政策。

可以借鉴国际上对关联方交易的三种定价方法,即可比不可控价格法、转售价格法和成本加成法,并规定了这三种定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我国也可以列举一些在我国经济实务中比较常见的定价方法,如根据资产交易类型采用市场交易价格、成本加成法、收益现值定价法、重置成本法等,并指出其各自的适用条件,这样关于关联方交易定价政策披露的规定就会比较详细和规范,也可以限制一些企业模糊披露的做法。

参考文献:[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2006.2.15[2]全国首期高级会计人才培训班.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准则应用指南.[3]龙云刚.关联方交易的非关联化之浅见——鉴于新准则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0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