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材分析:“流动的组织——血液”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一节内容,这一节内容是在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氧气经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后,怎样才能运送至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供细胞所利用?细胞产生的废气、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运输问题的疑问。

本章便顺理成章地讲运输问题,也为排泄作了铺垫,本节重点讲授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学情分析:血液这一名词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前者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后者容易激发其好奇心。

为此,作为教师应因势利导地充分利用血液样品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加深学生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知识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认识,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收集整理血液常规化验单图片。

课时分配: 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讨论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问题,组织教学〗学生观看图片——医院抽血、验血和输血及白血病患者(大屏幕投影)教师:上述图片和什么有关?关于血液同学们并不陌生,哪么,同学们对它知道多少呢?它对人体的健康有何重要意义?〖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展示血常规化验单)有位病人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做了一次血常规检查,请你帮帮忙,请帮帮他看生了什么病?〖讲授新课〗教师:(大屏投影课前习题)画龙点睛 1.血液是由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流动的组织——血液》同步练习

《流动的组织——血液》同步练习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一、基础练习1.人患急性炎症时,验血时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血红蛋白2. 下列关于血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血细胞不包括血浆B.成熟的红绷胞有细胞核C.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D.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3.血液中血浆的主要功能是()A. 运载血细胞B. 运输营养物质C. 运输废物D. 以上都包括4. 某人手指不慎被划破出血,血液中与止血和避免发炎有关的是()A.血小板、白细胞 B.白细胞、血浆 C.血小板、血浆 D.红细胞、血浆5. (聊城)下列有关血液中各种成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具有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的作用B.红细胞能够快速分裂产生新的红细胞C.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具有防御作用D.血小板能在伤口处凝血,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6.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得出的观察结果正确的是()A.看不到血小板的原因是血小板数量太少B.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红细胞都有细胞核C.体积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具有细胞核D.白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呈圆球形7.下列关于血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有些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B. 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C. 血浆包括血细胞D.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有细胞核8.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叫 ______ .与血浆相比,它没有______ (一种蛋白质).二、提升练习9. 某同学在探究血液的成分时,将等量的新鲜鸡血分别放入A 、B 、C 、D 四支试管内。

A 、D 加入抗凝剂,B 、 C 不做上述处理。

静置较长时间后,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10. (济宁)现代临床医学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

对于血小板功能低下、贫血、大面积烧伤、创伤性失血的患者,应分别给他们输入( )A 全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B 血小板、红细胞、血浆、全血C 血浆、红细胞、全血、血小板D 红细胞、全血、血浆、血小板11. (广东)小华从广州到西藏拉萨后,出现头晕、乏力、眼睛经常会发黑等一系列高原反应.主要原因是( )A .温度太低,保暖不足B .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C .营养补充不及时,能量不足D .血红蛋白跟氧的结合减少12. (2017青岛)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

初中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教学难点:
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血液红细胞:成熟的无细胞核,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血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血小板:无细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

二、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和保护。

初一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试题

初一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试题

初一生物流动的组织——血液试题1.血液是由和组成的。

【答案】血浆血细胞【解析】将一定量的血液注入放有少量柠檬酸钠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分成三层,最上层是血浆,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是深红色的红细胞。

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都是血细胞,即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液的成分。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据此解答。

2.将一定量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上层黄色透明的液体是,下层红色的是,中间很薄的白色物质是和。

【答案】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解析】将一定量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血液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上层黄色透明的液体是血浆,下层呈现深红色,是红细胞,中间的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据此解答。

3.红细胞呈红色是因为含有,这是一种红色含的蛋白质。

其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

【答案】血红蛋白铁结合分离【解析】红细胞中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红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氧气的运输有关。

据此解答。

4. 3种血细胞比较【解析】三种血细胞中,有的白细胞的个体最大,白细胞的数量最少,血小板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无细胞核,白细胞有细胞核。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所以具有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血小板能够加速凝血,促进止血。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种血细胞的比较,白细胞数量最少,个体最大,血小板个体最小,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无细胞核,它们具有运输和保护的功能,据此解答。

5.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教案:流动的组织,血液课程名称:生物学年级:高中生物课课时:1课时(45分钟)主题:流动的组织,血液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组成、功能及其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教学难点: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教学方法:讲授结合互动、案例分析、实验演示教学资源:PPT、实验器材、幻灯片教学内容和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与血液相关的图片或实验装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血液的思考,并提出问题:“我们小时候被割伤后为什么会流出血?血液在我们的身体里面起到了什么作用?”2.血液的组成(15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究血液的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

-每个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将自己的探究结果整理出来。

-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并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血液的组成。

3.血液的功能(15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究血液的功能,包括运输营养物质、氧气和二氧化碳、代谢产物、激素等。

-每个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将自己的探究结果整理出来。

-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并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血液的功能。

4.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15分钟)-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装置,展示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

例如,用胶管代表血管,将不同颜色的液体分别放入相应的容器中,演示血液通过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运输过程。

-学生互动讨论:观察演示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血液运输作用的过程和机制,并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血液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

5.总结和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血液的组成、功能及其在人体内的运输作用,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教师布置学生课堂作业,例如补充完善已有的教学内容,并搜集相关案例和新闻报道等。

教学评价方法:-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等,进行课堂表现评价。

-针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书面评价。

延伸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外出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人群的血液特点,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的内容。

通过对消化和吸收以及人体的呼吸的学习,师生对营养物质、氧气及二氧化碳等会进入血液中有了共同的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并且为之后学习血液循化、泌尿系统中的物质交换等奠定基础,在本册教材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表现欲较强,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极高的兴趣。

而且他们对血液的组成和重要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血液各成分具体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病人血常规检测结果就能知道身体出现了哪些问题却不得而知。

所以本节课能够引起广大学生学习的兴趣。

但是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出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解读血常规化验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验单的解读,掌握分析、比较的学习方法通过对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比较,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堂内容的小组探究,养成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血液功能的学习,形成血液对人体重要性的共同认识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及个部分的功能2、教学难点观察人血永久装片,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预习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提出两个简单的问题。

课前3分钟,独自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血液是由和(包括、、)构成的。

2、血液不仅具有作用,而且还具有和作用。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所准备。

情境导入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生病了去医院,医生总会让我们去做个血常规化验,在化验单中你们会看到有哪些项目?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这些项目来判断我们的身体出现什么疾病呢?结合问题,回顾化验单的内容,积极思考,交流自己对血液的认识。

将知识溶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人教版)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并识别血细胞。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化验单、课件、显微镜、人血的永久涂片。

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那人体吸收的营养和吸入的氧气是如何运输到全身的细胞中去的呢?二、新课教学(一)血液的组成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对失血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这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1.资料分析(1)提出问题:血液里有哪些成分?(2)提出假设:血液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

(3)验证假设:如果我们是科学家,通过什么方法可知血液的成分?(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参考教材可知血液分层、观察血涂片的实验方法。

)(4)分析现象:①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段时间后,为何会分层?②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5)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

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

可见,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我们义务献血献得最多的是血浆。

2.血浆的主要物质根据血浆这个名称我们来猜想一下组成血浆的主要物质有哪些?(出示血浆成分示1意图)(1)性质: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

(2)成分:①含水分约90%;②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等,约占3%;③蛋白质,简称血浆蛋白,约占7%。

还含有细胞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含氮废物。

(3)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初中生物_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②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能力目标①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功能及其病理表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②分组实验及讨论,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血液的成分和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血液观②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程,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学生课前搜索自己或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研究自身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自己寻求血细胞的功能来解惑,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三、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分组实验、角色扮演、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分析血常规化验单理解血细胞的功能——通过知识运用巩固知识――关注造血干细胞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达到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师:1、准备未加抗凝剂的血液(血块)及加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机2、显微镜、人血永久涂片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生:收集自己或自己家人的血常规化验单五、教学设计阅读课本51页下半部分文字回答:处理后的血液分成了几层?每一层都含有哪些成分?力血浆交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问:样品中血浆、血细胞所占体积比指导观察教材图图4-31血浆成分示意图合作交流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观察后回答:约各占一半研究图,思考血浆中各成分及功能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再次用到实物---分层的鸡血识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的培养过渡:血浆的特征大家已明了,可血细胞们都长得什么样呢?让我们来“明察秋毫”PPT课件出示实验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巧妙过渡逻辑分明探究任务二:动手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利用电子显微镜展示镜头下的血细胞出示多媒体幻灯片显示问题:1)什么细胞数量最多?2)如何识别红/白细胞?3)能否找到血小板?为什么?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1、你所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你是怎样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强调:1)红细胞中部光亮处并非细胞核2)白细胞被染成了蓝色,但本身并非蓝色回答问题(代表发言)明辨“是与非”自主学习局部合作明辨“是非”警防“误区”探究任务三:角色扮演阅读课本P53-54然后完成表格。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一、课题:流动的组织——血液二、课时:1 课时三、课型:讨论分析、讲述、实验探究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看课件,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2.能力目标:(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成员关于血浆、血细胞的扮演角色的自我介绍,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过学习能够更加的热爱生活。

五、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在人体内,氧、二氧化碳和养料等物质的运输是依靠循环系统来完成的。

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本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血样标本,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和利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介绍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了解贫血、发炎和伤口血液凝固等相关知识。

2.学生情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整体的科学素质有所提高,初步具有一定的实验观察和收集整理资料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难点: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六、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收集资料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一:(多媒体导入)展示课件(内容:繁忙的陆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图片,结合简短的说明。

),创设联想的思维空间,认识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运输业需要车、船、飞机等搭载货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通过什么“搭载”呢?在人体内同样存在着繁忙的“运输线”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这就是遍布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和血管里流动着的血液。

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师提问:- 一个人失血过多会导致什么?学生:死亡。

教师:那我们因该才去什么样的急救方式?学生:输血。

教师:课件展示教师提问:(1)对于失血过的的人为甚么要才去输血急救而不是输液?(2)我们生活中,医生抽血进行化验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知道我们的身体是否健康和是否有疾病,这是为什么呢?利用课件展示常规化验单1.你能读懂这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吗?项目一栏中的RBC 、WBC 、Hb 、各代表什么含PLT 义?通过测定值能说明什么问题?课下,同学们都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给大家讲一讲。

七年级生物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七年级生物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具体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血液是在了解了《人体的营养》和《人体的呼吸》之后,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深入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依靠血液来完成,本节课是学习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血液形成一个形象而全面的认识,为后续学习血液的循环和物质的运输奠定了基础。

它不仅在教材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探索人体运行机制奥秘的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将安排一个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

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但是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把识记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的功能作为学习的1重点,把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难点。

在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同时得到发展,所以我制订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识别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并说血液中各组成成分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2.过程与方法(1)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较好地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选择了讨论法,多举例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相关推荐《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

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篇1这周讲的是《流动的组织——血液》。

学生对血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血液的组成成分的了解比较欠缺。

学习这节不仅要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等知识,还要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这节课安排了三处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处是利用课本的“资料分析”,教师先给予学生引导,然后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根据课本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发言交流。

第二处是介绍血细胞,教师先以“红细胞”为例,从“形状、特点、功能”三个方面来分析,给学生做示范,然后要求学生参照教师的分析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观察课本的图片,阅读分析课文的信息来掌握白细胞和血小板相应的知识点,并完成表格,课上交流。

第三处是在学完整节的内容后,让学生来当“小医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血常规化验单”。

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对能力也有一定的培养。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反思篇2今天我上了“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课,从节课来看,课堂上学生兴趣非常高,也非常活跃,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都积极的分析、思考、讨论书中的还有我提出的问题,并能够运用本节的知识解释与生活实际有关的问题。

但是,无论在怎么完美的课,也有不足的地方。

在知识目标方面,抓住血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最为关键,像血浆的组成、作用;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大小让学生了解就足够,不需要反复向学生强调,应该让学生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上。

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逐步学会比较图片,分析数据的能力。

在情感价值观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献血以及正视抗生素(后者是后来才发现可以深入的点)。

正是通过教学目标的确定,看到自身的不足,初中生物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兴趣为主,而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同时可以参考练习册来明确教学的主干,而我这两点都没有达到,在今后的备课过程当中,第一,要进行练习,第二,多思考,把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导学案教者:年级:七年级(1)班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主要功能;2、能够简单分析血常规指标;进一步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人体炎症、血流不止的现象和原因;三、自主学习:任务(一):1、【演示实验】出示加有抗凝剂的鸡血,观察现象,小组间讨论完成下列任务:(1)血液是否分层?分成了几层?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2、自学课本51页下面到52页第一段的内容,小组间讨论完成以下自学检测;1、血液及其组成:在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血液会分层:()()()2、血浆的功能: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运输。

小组展示教者评价:(归纳总结见PPT)任务(二):1、观看视频并根据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片,尝试说出你所看到的血细胞的数量及形状;2、自学课本P52到 P53页的内容,并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三种血细胞1、大家好,我是,我位于血液的层,我的形态特征是,我(有/无)细胞核,我的功能是,当我出现异常时。

2、大家好,我是,我位于血液的层,我的形态特征是,我(有/无)细胞核,我的功能是,当我出现异常时。

3、大家好,我是,我位于血液的层,我的形态特征是,我(有/无)细胞核,我的功能是,当我出选一名学生阅读并理解学习目标观察加了抗凝剂的血液,积极思考讨论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完成自学检测学生回答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自学检测目标引领,重点落实。

通过客观现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检测自学效果。

使知识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1分钟10分钟3分钟10分钟现异常时。

小组展示:教者总结评价:(总结见PPT中的表格)四: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贫血患者会表现出那些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在饮食中应注意什么?2、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加的原因是什么?3、身体有了小伤口,伤口流血后会自己止血,为什么?4、以下是张先生的一张血常规化验单,请对照PPT或者课本上的指标,看他的化验结果是否正常,若不正常,他可能患了什么病?小组展示:教者总结评价:五:拓展延伸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这样?而长期在高原生活的人,回到平原,又会有社么反应?六: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2、教者升华: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七:当堂训练1.人体的血液由和组成。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说课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说课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初中生物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本节课主要包括“血液的组成”、“血浆的组成及其功能”、“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等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人体内物质运输主要是依靠血液,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血液形成一个形象的、全面的认识,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班级的学生来自于城市,成长于一般家庭,因此,日常生活中有去医院体检抽血的经历,并能够通过其他的传播方式,如电视对血液有模糊的认识。

因为所处在一般高中,教学设施不完善,无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只能通过多媒体演示。

所授班级班风良好,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更侧重于书本基础知识。

且血液各组成成分功能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所思考的问题是即熟悉又新奇的,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来寻找答案。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2.学生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功能的学习,获得血液的具体功能。

(二)能力目标1. 学生通过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

3.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对各种血细胞的缺乏症分析,养成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拟定(一)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主要功能(二)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2.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的功能。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课时教学案
授课人
班级
七年级
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总第()节
课题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
目标
基础性
目标
一.认知性:
1.通过观察血样标本,知道血液的组成。
2.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了解血浆和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主要功能。
3.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二.技能性:
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
2.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它有什么特点?
3.血液为什么呈现红色?红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小结:红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1.两面的圆饼状;
2.数量最的血细胞;
3.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4.富含;
血红蛋白是一种含的蛋白质,呈色,所以,血液呈现红色。血红蛋白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如肺泡处毛细血管),在氧含量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如全身组织细胞处)。也就是说,红细胞能通过血红蛋白将吸入肺泡中的氧运送给组织,而组织中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红细胞运到肺部并被排出体外,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和部分的功能。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3.属于白细胞的特点有()
①无核②圆饼状③有血红蛋白④无血红蛋白⑤比较大⑥有核
A.①②③⑤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④⑤
4.煤气中毒是大量的一氧化碳与血液中的什么成分结合而导致缺氧的?
A.白细胞B.血红蛋白C.血小板D.血浆
选做题
5.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训练基地。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根据《血浆成分示意图》及教材p60自主学习,说出血浆的功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优质课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2)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优质课件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2)
功能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保护和防御作用
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 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通过自身的变 形将病菌包围、吞噬。
血小板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 细胞,没有细胞核,形 状不规则。
当人体受伤,血液从破裂的血管中流出来 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 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种类 形态结构
功能
说明
红细 呈两面凹的圆 胞 盘状,无细胞核
运输O2和 部分CO2
少 贫血
白细 比红细胞大, 胞 有细胞核
吞噬病菌,对
人体有保护和 防御作用

炎症
血小 板
个体最小, 形状不规则, 无细胞核
止血和 加速凝血
异常 少 出血
2.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 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会增加,你认为这有什 么意义?
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 量比较少,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加,能加强对 氧的运输,使机体适应低氧的环境.
3.某病人在做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 数目明显偏高,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
可能是有炎症。
课堂小结
练习
1.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 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 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和无机盐。通 常采用喝水和适量补充无机盐的方法,来补充血液 中丢失的这些成分。严重腹泻时,人体主要丢失水 分、一部分无机盐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通常采用 喝水、适量补充无机盐以及静脉滴注(或口服)葡 萄糖溶液等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由此可见,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 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三种血细胞的区别
种类 形态结构
功能

【学情分析】 第四章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学情分析】 第四章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学情分析】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对初一学生来说,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科的增加,知识量的加大,许多的学生对教材的不适应,他们对生物的学习其实就是简单的背诵为主,以为只要背诵了,就可以做题了。

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中学教材注重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初一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压力大,所以学生的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变小学生那种学习方法。

2.七年级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这是本节课学习的有利因素。

但是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这就为学习带来了困难,由此在教学时尽量利用有利因素去克服困难。

教师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实物(血样品)及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加深学生对血液成分及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3.学习状态不佳。

大部分同学都能跟上现有的进度,上课发言尚积极,个别同学表现的还比较出色,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老师不问只看瞪眼,只想集体回答,不愿个人回答,但也有部分同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尽人意,学习成绩极不理想。

从课堂上看,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很容易分心,对于老师的问题一问三不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孩子要特别注意。

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怎样学习生物,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夯实基础。

让学生多动手操作。

学生感兴趣后,自然产生了习惯。

2、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灵活理解及运用的能力。

3、注重开发性地使用教材,在做到“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突破有法。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是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重复只能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从而引起学生的厌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并能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的
功能归纳出血液的功能。

2.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
原因,培养自己看典型贫血化验单,发炎化验单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培养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
重点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1.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
2.对失血过多的病人,为什么要及时输血而不是输液?
3.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状况或诊断疾病?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观察“血液分层图”、搜集的血常规化验单、血浆成分示意图及显微镜下血细胞图,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几层?
2.结合图观察,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血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
分,分别在什么层位?
3.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4.血浆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
5.你有过作血常规化验的经历吗?检验科的医生从我们身体上抽取一滴血,放在载玻片
上制成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知道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
并回答(1)、血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2)、如何区分红细胞和白细
胞?(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4)、为什么红细胞中间呈白色?
6.为什么红细胞呈红色?血红蛋白有什么特性?说明有什么功能?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红细胞的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低于正常值,他的健康会受到什么影响?
7. 如果血常规化验单上白细胞的计数远远超过正常值,身体可能有什么症状?说明有什么功能?
8.当人体受小伤时,血液会不会留个不停?血栓又是怎样形成的?说明有什么功能?
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
1.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

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

在流动过程中,可以起到营养人体的作用,所以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由于血浆里含有大量水分,约90%,就象小河流水一样,随着水的流动,使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都随水而动,血液成为一种可以流动的组织。

2.检验科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
3.红细胞,顾名思义,呈红色,因含血红蛋白而呈红色,血红蛋白有在氧含量高时,与氧结合;氧含量低时,与氧分离的特性。

正是因为血红蛋白的存在才赋予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

4.人在大量出汗时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补充血液丢失的成分?
5.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你认为贫血患者会表现出什么症状?根据血红蛋白的成分,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些症状?
6.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为集训地。

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会产生什么的影响?
7.一个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二大部分白细胞的寿命只有几天,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四、视野拓展,感悟提升
1.我们平时常说的“煤气中毒”,其实就是指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流,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

一氧化碳攻击性很强,空气中含 0.04% ~ 0.06% 或以上浓度很快进入血流,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占人体内所有的红细胞,紧紧抓住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不放,使氧气无法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

一氧化碳与血红
蛋白的结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 300 倍。

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体血液不能及时供给全身组织器官充分的氧气,这时,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

大脑是最需要氧气的器官之一,一旦断绝氧气供应,由于体内的氧气只够消耗 10 分钟,很快造成人的昏迷并危及生命。

贫血的实质不是血量少了,而是血红蛋白的含量少了。

贫血时一般有面色苍白、无力、心慌、气短、头晕等现象,这时由于血液运氧能力低下,身体缺氧所致。

2.白细胞在我们人体内的作用就跟白衣护士一样,杀灭病菌,起到保护和防御的作用。

有人验血发现白细胞含量超过正常值,这说明有炎症。

发炎是对抗细菌感染时死伤阵亡的白细胞。

发炎的现象实际上是人体的一种自卫的防御反应,这多数都是由于细菌入侵到组织里面,而局部就起了炎症的反应,血管扩张,而且有由大量的白血球也驱赴局部加入战斗,血液的渗出物和多种的杀菌的抗体物质也奋起抵抗,形成多兵种的围歼战,如果我们的组织不会发炎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不设防的人,细菌就会很容易跑到血液里,从而导致败血症了,这是十分可怕的结果。

3.血小板的作用就是凝血,“血友病”,由于患者血浆中缺乏某种凝血因子,患者的血管破裂后,血液较正常人不易凝结,因而会流去更多的血。

体表的伤口所引起的出血通常并不严重,而内出血则严重得多。

内出血一般发生在关节、组织和肌肉内部。

当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发生时,常常危及生命。

五、巩固训练,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血液的组成是()
A.血浆、血小板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血浆、血细胞
D.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水
2.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 )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
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
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
D.氧、尿素、磷脂
3.下列关于白细胞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人体起防御、保护作用
B.运输养料和氧气
C.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D.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4.当体表某处受伤轻微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是()
A.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
5.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
A.红细胞
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
C.养料
D.二氧化碳
6.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7.下列细胞中能吞噬病菌的是( )
A.红细胞
B.脂肪细胞
C.白细胞
D.精细胞
8.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9.许多人把贫血和低血压混为一谈,你知道吗?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数量
低于正常值,低血压指的是血液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低于正常值,请你分析下面可能引起贫血的是()
A.失血过多 B.剧烈运动 C.头晕心慌 D.感冒发烧
10.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其中A、B试管中加入抗凝
剂,C、D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白细胞
(二)、非选择题
1.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与血红蛋白的特性有关,血红蛋白是一种含______的蛋白
质,呈______色。

它的特性是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_________,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_________。

2.下面右边是一滴血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

已知正常人红细胞
的含量为(4.25.0)×1012个/L,白细胞为(410)×109 个/L,白
细胞个体一般较红细胞大。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是红细胞。

某人经常精神不振,
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人红细胞数目为
3×1012个/L。

据此判断此人患有_______症。

这种病人应多吃一些含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2)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 ]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
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

男女之间的数量上差异最大的是[ ]__________;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___________;能够携带氧的是[ ]___________。

六、梳理总结,反思升华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血液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分类
形状 数量 细胞核 大小 功能 红细胞
(RBC ) 白细胞
(WBC ) ]
血小板
(PLT )
血浆
血小板
红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