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类型划分
中国立地区划与分类2010.9.2
为便于公司各部门、各项目组技术人员在营造林总体设计、造林工程作业设计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中准确把握森林立地区划系统和立地分类系统,正确划分立地类型,现将《中国森林立地区划与立地分类系统划分方法》附上,以供学习和掌握。
-----凯迪阳光公司2010.9.2中国森林立地区划与立地分类系统划分方法一、立地区划根据《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15782-2009)的规定,我国立地区划系统为:立地区域→立地带→立地区→立地亚区。
中国共划分为3个立地区域、16个立地带、65个立地区、162个立地亚区。
中国立地区划系统如下:(一)东部季风立地区域I.寒温带立地带I1大兴安岭北部立地区Il(1)伊勒呼里山北坡东部立地亚区Il(2)伊勒呼里山北坡西部立地亚区Il(3)大兴安岭北部东坡立地亚区Il(4)大兴安岭北部西坡立地亚区Ⅱ.中温带立地带Ⅱl大兴安岭南部立地区Ⅱ2小兴安岭立地区Ⅱ2(1)小兴安岭北坡立地亚区Ⅱ2(2)小兴安岭南坡立地亚区Ⅱ3长白山山地立地区Ⅱ3(1)长白山北部(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立地亚区Ⅱ3(2)长白山南部(长白山、千山)立地亚区Ⅱ4三江平原立地区Ⅱ4(1)三江平原东部低湿地立地亚区Ⅱ4(2)三江平原西部立地亚区Ⅱ4(3)三江平原南部兴凯湖低地立地亚区Ⅱ5松辽平原立地区Ⅱ5(1)松嫩平原东部立地亚区Ⅱ5(2)松嫩平原西部立地亚区Ⅱ5(3)松辽平原北部立地亚区Ⅲ.暖温带立地带Ⅲ1辽东一山东半岛立地区Ⅲl(1)辽东半岛立地亚区Ⅲ1(2)胶东半岛立地亚区Ⅲ1(3)鲁中南山地立地亚区Ⅲ2黄淮海平原立地区Ⅲ2(1)辽河下游平原、海河平原立地亚区Ⅲ2(2)黄泛平原立地亚区Ⅲ2(3)淮北平原立地亚区Ⅲ3华北山地立地区Ⅲ3(1)燕山山地立地亚区Ⅲ3(2)太行山北段山地立地亚区Ⅲ3(3)太行山南段山地立地亚区Ⅲ3(4)吕梁山立地亚区Ⅲ3(5)中条山立地亚区Ⅲ3(6)伏牛山北坡立地亚区Ⅲ4黄土高原立地区Ⅲ4(1)黄土高原东部立地亚区Ⅲ4(2)黄土高原西部立地亚区Ⅲ4(3)陇西黄土高原立地亚区Ⅲ5汾渭谷地立地区Ⅲ5(1)渭河谷地立地亚区Ⅲ5(2)汾河谷地立地亚区Ⅲ6秦岭北坡立地区Ⅳ.北亚热带立地带Ⅳ1江淮丘陵平原立地区Ⅳl(1)江淮平原立地亚区Ⅳl(2)江淮丘陵立地亚区Ⅳl(3)沿江平原立地亚区Ⅳ2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立地区Ⅳ2(1)大别山山地丘陵立地亚区Ⅳ2(2)桐柏山山地丘陵立地亚区Ⅳ3秦巴山地丘陵立_地区Ⅳ3(1)伏牛山南坡中低山立地亚区Ⅳ3(2)秦岭南坡山地立地亚区Ⅳ3(3)武当山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Ⅳ3(4)汉江中上游谷地盆地立地亚区Ⅳ3(5)大巴山北坡中山立地亚区V.中亚热带立地带Ⅴ1天日山黄山山地立地区Ⅴ1(1)杭嘉湖平原立地亚区Ⅴ1(2)天目山北部黄山北坡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l(3)天目山南部黄山南坡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2武夷山仙霞岭立地区Ⅴ2(1)浙江沿海丘陵低山立地亚区Ⅴ2(2)浙东南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2(3)金衢盆地立地亚区Ⅴ2(4)闽北浙西南中山立地亚区Ⅴ3武夷山戴云山立地区Ⅴ3(1)闽东沿海丘陵立地亚区Ⅴ3(2)闽中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3(3)闽西南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4两湖平原立地区Ⅴ5湘赣丘陵立地区Ⅴ5(1)幕阜山九岭山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5(2)于山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5(3)湘赣丘陵盆地(红岩盆地)立地亚区Ⅴ5(4)罗霄山武功山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6南岭山地立地区Ⅴ6(1)南岭山地北坡立地亚区Ⅴ6(2)南岭山地南坡立地亚区Ⅴ7三峡武陵山雪峰山立地区Ⅴ7(1)川东鄂西中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7(2)武陵山低山丘陵立地亚区。
关于对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探讨
关于对森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探讨【摘要】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阐述了森林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并对其在造林绿化、营林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进一步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探讨森林立地分类是林业生产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森林立地分类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并在理论和技术应用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技术正向着综合技术,多目标的方向发展。
1.立地与立地类型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1971)将立地定义为“林地环境与该环境决定的林地上的植被类型和质量”。
今天,林业上的立地和生态学上的“生境”内涵已趋于相同。
一般来讲,立地有两层含义,第一,它具有地理位置的含义;第二,它是指存在于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生物、土壤、气候)的综合。
因此,可以认为立地在一定的时间内是不变的,而且与生长于其上的树种无关。
在造林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统称为立地条件。
造林的立地条件包含了造林地不同地形部位所具有的不同小气候、不同土壤、水文、植被等环境因子。
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的基本单位,是指具有立地性能的不同地段的综合。
它是根据环境中各立地因子的变化状况,将那些具有相同或相近立地因子及作用特点相似的造林立地归并分类,以区别于其他造林地段。
具体的造林工作就是在各立地类型上进行,其意义在于可以比较准确地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按类型制订和实施造林技术措施。
2.立地类型划分方法2.1立地类型划分依据造林地环境体现着立地因子综合作用的全貌,它与林木之间构成最直接的生态联系,因此,以环境差异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是十分客观的。
立地环境分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是指区域内现有动植物状态,包括动植物种类、数量和分布层次、规模等。
一般生物环境条件受非生物环境支配,并在一定的非生物环境条件下发挥作用,生物环境常被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辅助依据,而非生物环境则是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
表2 立地类型表
流动沙地立地类型
流沙地
流动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
土壤为流动风沙土,质地为中细沙,稳定湿沙层20厘米以下。植被稀少,主要有沙蒿、沙米等。
Ⅳ
黄土丘陵立地类型
平缓黄
海拔250-450m
坡下部,平形
坡或凹形坡
黄土,土层厚度大于60厘米植被盖度
40%以上,主要有胡枝子、小叶锦鸡尔
等。
表2立地类型表
立地类型
立地特征
代码
名称
缩写
地形
土壤及植被
Ⅰ
固定沙地立地类型
固沙地
固定沙垄及梁窝状沙丘
土壤为固定风沙土,质地为中细沙,稳定湿沙层25厘米以下。植被盖度大于20%,主要有小叶锦鸡儿、黄柳、沙蒿、黄蒿、次生榆等。
Ⅱ
半固定沙地
立地类型
半固定
沙地
半固定沙垄及梁窝状沙丘
土壤为半固定风沙土,质地为中细沙,稳定湿沙层25厘米以下。植被盖度大于20%,主要有小叶锦鸡儿、黄柳、沙蒿、黄蒿、次生榆等。
第五章 立地条件划分
第五章立地条件划分一、造林地(一)无林地–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二)人工更新林地–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
局部更新造林地: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1、立地条件*–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3、立地分类*–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4、林业区划–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5、造林区划–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
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
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温度带的划分指标(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立地类型划分
(二)立地类型划分1、坡向图制作(1)坡向初级分布图生成打开ArcMap 程序,并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 数据。
打开ArcToolbox ,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图23),生成马连滩坡向初步分级分布图(图24)。
图23 坡向提取工具 图24 马连滩坡向提取结果(2)坡向分类利用中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功能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进行分类。
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弹出对话框(图2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26),根据“坡向方位界定标准”(表3),对调查区坡地的坡向进行分类,先重分类为3类:0-112.5°、112.5-292.5°、292.5-360°,点击确定。
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向),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
根据表3,0-112.5°和292.5-360°为阴坡,112.5-292.5°为阳坡,在新添加的字段中输入阴坡或阳坡(图27),得到重分类结果(图28)。
表3 坡向方位界定标准坡向Aspect方位Orientation 方位角azimuth angle (°)阳坡 Sunny Slope南 South 157.5 - 202.5 东南 Southeast112.5 - 157.5西南 Southwest202.5 – 247.5 西 west 247.5 - 292.5 阴坡 Shady Slope北 North 337.5 - 22.5 西北 Northwest292.5 - 337.5 东北 Northeast22.5-67.5 东 East67.5- 112.5图25打开重新分类工具图26分类方法确定图27坡向属性编辑图28坡向重新分类结果(3)去除小斑块划分结果中存在大量面积很小,在实际生产中没有意义的斑块,可合并到邻近的大斑块中。
简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简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的途径和主要方法
立地条件类型划分通常是按照具体地理现象或地质构造特征,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区域。
常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 区域自然特征法:通过对区域自然特征的分类,如地形、岩性、植被等,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2. 经济发展水平法:通过考察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程度、工业化水平等,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3. 社会文化条件法:通过考察区域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文化传承情况等,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4. 气候型分类法:通过考察区域的气候特征,如温度、降雨、风向等,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5. 模型分类法:通过运用数学模型对区域进行分类,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类型。
在具体的研究中,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要素的不同,灵活运用以上方法进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
(完整版)立地类型表1
25° 黄壤 35 中层土 柳杉、杉木、柏木、杜仲、湿地松、苦楝、桑、栾树、女贞
至
36 薄层土 柳杉、湿地松、苦楝、栾树、女贞
山 35° 石灰土 37 中层土 苦楝、湿地松、杨树、栾树、女贞
石骨土 38 薄层土 湿地松、杨树、苦楝、栾树、女贞
35° 以 上
黄壤 石灰土
39 40 41
中层土 柳杉、杨树、湿地松、苦楝、栾树、栾树、女贞 薄层土 湿地松、杨树、苦楝、栾树、女贞 中层 杨树、湿地松、柳杉、柏木、栾树、女贞
25° 黄壤 30 中层土 柳杉、杉木、柏木、杜种、湿地松、苦楝、喜树、杨树、桑、栾树、女贞
以
31 薄层土 柏木、苦楝、湿地松、栾树、女贞
下 石灰土 32 中层土 苦楝、湿地松、喜树、杨树、栾树、女贞
石骨土 33 薄层土 苦楝、湿地松、杨树、栾树、女贞
低
34 厚层土 柳杉、杉木、柏木、杜仲、湿地松、枇杷、苦楝、桑、栾树、女贞
山
35° 石灰土 23 中层土 杜仲、湿地松、杨树、女贞 石骨土 24 薄层土 杨树、刺槐、女贞
35° 以 上
黄壤
石灰土 石骨土
25 中层土 柳杉、杨树、杜仲、香椿、湿地松、女贞 26 薄层土 柳杉、杨树、女贞 27 中层土 柳杉、杨树、香椿、湿地松、柏木、女贞 28 薄层土 柳杉、杨树、女贞
29 厚层土 柳杉、杉木、柏木、杜仲、湿地松、枇杷、苦楝、喜树、桑、栾树、女贞
附 件 2
造林施工设计立地类型表
类类
立地类型
型 区
型 区
类型组 代 号
名称
适宜树种Βιβλιοθήκη 1 厚层土 柳杉、杉木、方竹、香椿、水竹、黄柏、华山松
25° 黄壤 2 中层土 柳杉、杉木、方竹、水竹、华山松
探究森林立地分类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
探究森林立地分类在林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森林立地分类是指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生物成分及外部因素等因素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立地进行划分,以便于对不同立地类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调查。
在林业调查设计中,森林立地分类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林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科学地进行森林资源的评估和规划。
一、森林立地分类的基本原理森林立地分类是对森林立地特征的研究和分类。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森林环境的综合考察和评价,对不同条件下的森林立地进行分类划分。
立地类型的划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森林土壤:土壤的类型和质地对植被的分布和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砂质土壤、粘质土壤、壤土等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被的分布和成分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分类和划分。
2. 水文地理条件:包括降水量、地形等,这些因素对植被的分布和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山地区和平原地区的植被类型也会有所不同。
3. 植被类型:不同类型的植被对立地条件的要求不同,通过对植被类型的研究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4. 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森林立地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人类的开发和建设会影响到森林的立地条件,需要对这些影响进行考虑和分析。
2. 林地规划和设计:森林立地分类可以为林地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立地进行分类和划分,可以根据立地条件的不同合理规划和设计林地的开发和管理方案,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3. 生态环境保护:森林立地分类也可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立地进行分类和划分,可以科学地评估和分析立地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以我国湖北省为例,该地区的立地条件多样,从山地到平原,从干旱到湿润,不同的立地条件对森林资源的生长和分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立地,湖北省制定了相应的森林资源调查和管理方案,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科学评估和合理利用。
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造林类型设计
3 立地 条 件 类 型 组 划 分
44 立 地 类 型 4: 形 : 山 丘 陵坡 地 。 岩 : 灰岩 、 色 、 色 、 色 . 地 低 母 石 黄 灰 紫
砂 岩、 岩 、 质 砂页岩 。土壤 : 地黄壤 、 色 土, 厚 4e 以下 , 页 变 山 紫 土 0m 考 虑 到 我 县 主 要 造 林 树 种 马 尾 松 的 适 生 范 围 , 海 拔 8 0 作 为 p 45 65质 地 壤 土 一 轻 粘 土 。 以 0m H .— . 划 分 界线 ,0 m 以 下划 分 一 个 海 拔 段 ,0 m 以 上 划分 一 个 海 拔 段 。 80 80 根 造 林 类 型设 计 4 1 林 种 : 益 林 , 种 : 香 、 — : 公 树 枫 木荷 , 育 目的 : 培 生 据 我 县 地 形 地 貌 和 气 候 特 点 , 拔 10 m 以上 多 为 山 的上 部 山脊 , 海 20 风 态 公 益 林 , 行 距 : 荷 : .x m,2 株 木 1 2 2 2株/ 。枫 香 : .x m,2 5 亩 1 2 2 2株 / 。 5 亩 大 , 淞 雪 凌 严 重 . 区气 候 较 为 恶 劣 , 适 宜 营 造 乔 木 林 , 封 山 育 混 交 模 式 : 荷 5行 枫 香 5行 , 林 时 问 及 方 法 : 1月 至 次 年 2月 中 雨 小 不 以 木 造 l 林为主。 旬 , 苗 , 木 年 龄 及 规 格 : 荷 : 年 生 苗 , 高 10 m 以 上 , 径 植 苗 木 一 苗 0c 地 全 县 共 划 分 两 个 立 地 类 型 组 : 山丘 陵 区 . 拔 3 0 8 0 低 中 1Om 以上 。枫 香 : 年 生 苗 , 高 10 m 以上 , 径 10r 以上 。 低 海 0 — 0 m; .c 一 苗 0c 地 .e a
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立地是指造林地或林地的具体环境,即指与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并能为其所利用的气体、土壤等条件的总和。
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称为立地条件。
在自然界,立地条件总是千变万化的。
严格的讲,地球上没有两块绝对相同的造林地或林地,总是有某些微小差别。
但这种变化总还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足以引起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方面质的不同,完全可以将其界线划分出来。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林地归并到一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立地分类。
而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造林地或林地某树生产力水平的评估。
立地分类的原则立地分类应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原则。
科学性即要求立地分类所依据的因子能正确地反映立地的本质和特征,符合各地立地变化的实际情况,并能用它们做出正确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力预估;实用性即在划分方法上要力求容易掌握,特别是划分的立地类型便于认识和运用,所依据的立地因子直观性强、稳定可靠,即在野外凭感官就可直接准确鉴定,而且不易受天气影响而改变。
除此之外,立地分类还应遵循以下原则:(1)地域分异原则即要考虑自然综合体的地带性变化规律,这是立地分类的理论基础。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既有纬度(水平)地带性热力分异,又有非纬度(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干湿分异,以及相应于大地构造分区的大山系、大高原和大平原的地貌分异,或者是山地、高原和平原的组合差别。
这些非纬度地带因素,特别是对以山地作为主要用地的林业用地,构造—地貌分异,常常干扰、破坏了地带性表现,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分异所起的作用,不低于地带因素。
(2)分区分类原则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各地区差异很大,造林地特征及其组合关系,在各地很不一样,造林地潜在生产力也不一样,不可能用一个分类系统概括全国各地区的立地类型。
分区分类可使区域的划分(反映地域分异)与类型的划分(反映地方分异)在立地分类系统中得到统一,因而也是区划单位与分类单位并存的原则。
立地条件划分
第五章立地条件划分一、造林地(一)无林地–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二)人工更新林地–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
局部更新造林地: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1、立地条件*–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3、立地分类*–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4、林业区划–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5、造林区划–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
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
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温度带的划分指标(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可行性研究报告立地类型
可行性研究报告立地类型一、立地类型1.1 立地概况本项目选址位于城市郊区,属于工业园区内。
周边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便捷的交通条件,适合开展生产制造业等产业。
工业园区内已有多家企业投资建厂,并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本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2 地理环境工业园区位于城市的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约30公里,交通便捷,附近设有高速公路出口和火车站。
周边地理环境平坦,适合建设生产厂房和仓储设施,交通运输条件优越,为原材料和产品的采购和销售提供了便利。
1.3 社会环境工业园区周边有较多的人口聚集地和居民社区,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同时,周边设有多所中小学和大学,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资源,有利于企业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4 政策环境工业园区内有多家政府部门和产业协会设有办事处,为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政策咨询和扶持服务。
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出让等,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创业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创业成功率。
1.5 经济环境工业园区内已有多家知名企业入驻,形成了集约化的产业聚集效应,为本项目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机会。
同时,周边地区的消费市场较为活跃,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销售渠道和发展空间。
1.6 技术环境工业园区内设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咨询和支持服务。
同时,周边地区的产业链较为完善,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合作和共享资源,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1.7 生态环境工业园区周边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植被茂盛,居住环境舒适。
同时,工业园区内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实施了多项环保措施,为企业提供了健康的生产和发展环境。
1.8 总体评价综上所述,本项目的选址条件较为优越,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条件,适合开展生产制造业等产业。
同时,工业园区内的政策支持和产业聚集效应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壮大。
第五章 立地条件划分
特殊因素考虑
风口 土壤、地下水、大气污染 特殊小地形 特殊元素含量 冲淤状况
特殊因子的影响
特殊因子的影响
(2)立地评价* 是根据合理确定的指标对立地质量作出 判断。立地评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 – – –
用什么指标来评价立地质量; 如何估计评价指标; 评价要求达到怎样的精度; 如何直观地表达评价结果。
三、立地条件划分
(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 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
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 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这种气候、土壤、 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 为森林植物地带。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 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温度带的划分指标
(3)环境因素及其关系分析 各生态因子独立及相互影响形成现有的 综合环境条件; 要考虑极端限制因素的作用; 地形对环境因素有极强的再分配作用, 要予以充分注意。
– 坡向~水分,海拔~温度,坡位~土层厚度
(4)主导环境因子分析 逐个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植物必需的生活因子之
间的关系,找出造林地上对林木生长影响最大
0.889 1.00
立地条件的空间分布格式及演变规律
空间变化
– 高度 – 水平 – 样线调查
时间变化
–自然 –人为
2.立地类型划分的依据
(1)林木-环境的关系
– 环境相对稳定,起决定性的作用; – 植物的指示意义不大,以非生物的环境因子作为划 分的依据; – 地形与土壤占有突出地位; – 划分的类型要反映主导因子的异同性; – 在植被较好的地区可以把植被作为划分立地的补充 依据; – 林木生长状况应作为检验划分结果的主要依据。
中国立地区划与分类2010.9.2
为便于公司各部门、各项目组技术人员在营造林总体设计、造林工程作业设计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中准确把握森林立地区划系统和立地分类系统,正确划分立地类型,现将《中国森林立地区划与立地分类系统划分方法》附上,以供学习和掌握。
-----凯迪阳光公司2010.9.2中国森林立地区划与立地分类系统划分方法一、立地区划根据《营造林总体设计规程》(GB/T15782-2009)的规定,我国立地区划系统为:立地区域→立地带→立地区→立地亚区。
中国共划分为3个立地区域、16个立地带、65个立地区、162个立地亚区。
中国立地区划系统如下:(一)东部季风立地区域I.寒温带立地带I1大兴安岭北部立地区Il(1)伊勒呼里山北坡东部立地亚区Il(2)伊勒呼里山北坡西部立地亚区Il(3)大兴安岭北部东坡立地亚区Il(4)大兴安岭北部西坡立地亚区Ⅱ.中温带立地带Ⅱl大兴安岭南部立地区Ⅱ2小兴安岭立地区Ⅱ2(1)小兴安岭北坡立地亚区Ⅱ2(2)小兴安岭南坡立地亚区Ⅱ3长白山山地立地区Ⅱ3(1)长白山北部(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立地亚区Ⅱ3(2)长白山南部(长白山、千山)立地亚区Ⅱ4三江平原立地区Ⅱ4(1)三江平原东部低湿地立地亚区Ⅱ4(2)三江平原西部立地亚区Ⅱ4(3)三江平原南部兴凯湖低地立地亚区Ⅱ5松辽平原立地区Ⅱ5(1)松嫩平原东部立地亚区Ⅱ5(2)松嫩平原西部立地亚区Ⅱ5(3)松辽平原北部立地亚区Ⅲ.暖温带立地带Ⅲ1辽东一山东半岛立地区Ⅲl(1)辽东半岛立地亚区Ⅲ1(2)胶东半岛立地亚区Ⅲ1(3)鲁中南山地立地亚区Ⅲ2黄淮海平原立地区Ⅲ2(1)辽河下游平原、海河平原立地亚区Ⅲ2(2)黄泛平原立地亚区Ⅲ2(3)淮北平原立地亚区Ⅲ3华北山地立地区Ⅲ3(1)燕山山地立地亚区Ⅲ3(2)太行山北段山地立地亚区Ⅲ3(3)太行山南段山地立地亚区Ⅲ3(4)吕梁山立地亚区Ⅲ3(5)中条山立地亚区Ⅲ3(6)伏牛山北坡立地亚区Ⅲ4黄土高原立地区Ⅲ4(1)黄土高原东部立地亚区Ⅲ4(2)黄土高原西部立地亚区Ⅲ4(3)陇西黄土高原立地亚区Ⅲ5汾渭谷地立地区Ⅲ5(1)渭河谷地立地亚区Ⅲ5(2)汾河谷地立地亚区Ⅲ6秦岭北坡立地区Ⅳ.北亚热带立地带Ⅳ1江淮丘陵平原立地区Ⅳl(1)江淮平原立地亚区Ⅳl(2)江淮丘陵立地亚区Ⅳl(3)沿江平原立地亚区Ⅳ2桐柏山、大别山山地丘陵立地区Ⅳ2(1)大别山山地丘陵立地亚区Ⅳ2(2)桐柏山山地丘陵立地亚区Ⅳ3秦巴山地丘陵立_地区Ⅳ3(1)伏牛山南坡中低山立地亚区Ⅳ3(2)秦岭南坡山地立地亚区Ⅳ3(3)武当山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Ⅳ3(4)汉江中上游谷地盆地立地亚区Ⅳ3(5)大巴山北坡中山立地亚区V.中亚热带立地带Ⅴ1天日山黄山山地立地区Ⅴ1(1)杭嘉湖平原立地亚区Ⅴ1(2)天目山北部黄山北坡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l(3)天目山南部黄山南坡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2武夷山仙霞岭立地区Ⅴ2(1)浙江沿海丘陵低山立地亚区Ⅴ2(2)浙东南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2(3)金衢盆地立地亚区Ⅴ2(4)闽北浙西南中山立地亚区Ⅴ3武夷山戴云山立地区Ⅴ3(1)闽东沿海丘陵立地亚区Ⅴ3(2)闽中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3(3)闽西南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4两湖平原立地区Ⅴ5湘赣丘陵立地区Ⅴ5(1)幕阜山九岭山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5(2)于山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5(3)湘赣丘陵盆地(红岩盆地)立地亚区Ⅴ5(4)罗霄山武功山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6南岭山地立地区Ⅴ6(1)南岭山地北坡立地亚区Ⅴ6(2)南岭山地南坡立地亚区Ⅴ7三峡武陵山雪峰山立地区Ⅴ7(1)川东鄂西中低山丘陵立地亚区Ⅴ7(2)武陵山低山丘陵立地亚区。
立地分类名词解释
立地分类名词解释
立地分类是指将一个地理位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该地区的特征和特点进
行分类。
立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对不同地区进行准确描述和定位,并为进一步研究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在城市规划和地理学领域中,立地分类常被用来描述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人
口特征、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城市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地区的分析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地区的特点和优势,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种常见的立地分类方法是根据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划分。
根据不同的用途,土地可以被划分为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等。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各个地区的用地情况,为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另一种常见的立地分类方法是根据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划分。
这种分类方法考
虑到了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对地区特点的影响。
例如,可以将地区划分为山区、平原、沿海地区等等。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情况,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
总之,立地分类是一种对地理位置进行分类和描述的方法,通过对地区的特点
和特征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各个地区的差异和优势。
这种分类方法对城市规划、地理研究和决策制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立地条件划分
第五章立地条件划分一、造林地(一)无林地–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二)人工更新林地–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
局部更新造林地: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1、立地条件*–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3、立地分类*–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
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4、林业区划–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5、造林区划–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
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
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指标(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等级
立地分类与立地质量等级
【最新版】
目录
一、引言
二、立地分类的概述
三、立地质量等级的概述
四、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等级的关系
五、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在我国的地理学研究中,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等级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以及进行合理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立地分类的概述
立地分类是指根据地表的地理、地形、地质、土壤等特征,将地表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这些类型包括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立地分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立地质量等级的概述
立地质量等级是指根据土地的肥力、土壤类型、地形、地质、气候等条件,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质量等级。
这些等级包括一级、二级、三级等。
立地质量等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土地的生产力和适宜性,为农业生产和土地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等级的关系
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等级是相互关联的。
立地分类是立地质量等级的基础,立地质量等级是立地分类的深化。
立地分类主要关注的是地表的形态和特征,而立地质量等级则关注的是土地的质量和生产力。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土地的性质和价值。
五、结论
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等级是我国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以及进行合理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立地类型划分1、坡向图制作(1)坡向初级分布图生成打开ArcMap 程序,并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 数据。
打开ArcToolbox ,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图23),生成马连滩坡向初步分级分布图(图24)。
图23 坡向提取工具 图24 马连滩坡向提取结果(2)坡向分类利用中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功能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进行分类。
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弹出对话框(图2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26),根据“坡向方位界定标准”(表3),对调查区坡地的坡向进行分类,先重分类为3类:0-112.5°、112.5-292.5°、292.5-360°,点击确定。
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向),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
根据表3,0-112.5°和292.5-360°为阴坡,112.5-292.5°为阳坡,在新添加的字段中输入阴坡或阳坡(图27),得到重分类结果(图28)。
表3 坡向方位界定标准坡向Aspect方位Orientation 方位角azimuth angle (°)阳坡 Sunny Slope南 South 157.5 - 202.5 东南 Southeast112.5 - 157.5西南 Southwest202.5 – 247.5 西 west 247.5 - 292.5 阴坡 Shady Slope北 North 337.5 - 22.5 西北 Northwest292.5 - 337.5 东北 Northeast22.5-67.5 东 East67.5- 112.5图25打开重新分类工具图26分类方法确定图27坡向属性编辑图28坡向重新分类结果(3)去除小斑块划分结果中存在大量面积很小,在实际生产中没有意义的斑块,可合并到邻近的大斑块中。
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Spatial Analyst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图29),打开“众数滤波”对话框(图30)。
将上一步重分类的结果进行输入,“要使用的相邻要素数”选项中选择“FOUR”,“替换阈值”选项中选择“MAJORITY”,点击确定。
查看属性表(打开属性表)中“坡向”字段,若没有,则需重新添加(添加字段)。
图29 图30(4)矢量化将去除小斑块的坡向图矢量化,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面,打开栅格转换矢量(栅格转面)工具。
指定输入输出路径;选中“简化面”单选框;“字段”选项中选择“poxiang” (图31)。
确定输出矢量(图32)图31 栅格转换矢量工具图32 转换成矢量结果显示2、坡度图制作(1)坡度因子初步提取在ArcMap中,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数据。
打开ArcToolbox,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度工具(图33),生成马连滩坡度初步分级分布图(图34)。
图33 坡度提取工具图34 坡度提取结果(2)坡度分级分级利用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度分布结果进行分级。
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工具,弹出对话框(图3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36),按照“坡度因子等级表”(表4),对上步初步提取的坡向进行分级,此处分为2类。
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度),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图37),得到分级后的结果(图38)。
图35 坡度分级工具图36 坡度重新分级设置表4 立地类型划分坡度因子等级坡度等级Slope Ranking 坡度Slope Degree (°) 平缓坡Gentle 0 - 15斜坡Incline 16 - 25陡坡Steep 26 - 35暂不可造林地Temporarily unavailable> 35 afforestation land图37 坡度属性编辑图38 坡度分级结果(3)去除小斑块将重分类的结果去除小斑块,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Spatial Analyst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打开“众数滤波”对话框(图39)。
选择重分类的结果进行输入“要使用的相邻要素数”选项中选择“FOUR”,“替换阈值”选项中选择“MAJORITY”,点击确定。
查看属性表(打开属性表)中“坡度”字段,若没有,则需重新添加(添加字段)。
图39(4)矢量化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面,打开栅格转换矢量(栅格转面)工具(图40)。
指定输入输出路径;选中“简化面”单选框;“字段”选项中选择“podu”。
确定,输出矢量(图41)。
图40 栅格转换矢量工具图41 坡度图层栅格转矢量结果3、坡位图制作(1)山脊沟底线的提取①提取坡向数据点击DEM数据,使用表面分析工具中的坡向(Aspect)工具,提取DEM的坡向数据层,命名为A。
②提取坡度数据点击数据层A,使用表面分析中的坡度(Slope)工具,提取数据A的坡度数据,命名为SOA1。
③生成反地形DEM使用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栅格计算器,由路径Spat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用最大高程值H(此处H=1376.93)减去DEM,公式为:1335.57-“DEM”,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数据层,即反地形DEM,命名为R-DEM。
④基于反地形DEM数据求算坡向值利用反地形DEM数据,并使用空间分析工具的Aspect工具,求算R-DEM的坡向值。
⑤求算反地形坡向变率利用SOA法求算反地形的坡向变率,对上一步求出的R-DEM坡向值再求算坡度值Slope,即得到反地形的坡向变率,记为SOA2。
⑥消除坡向变率误差使用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栅格计算器,Spat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公式为SOA=((“SOA1”+“SOA2”)-Abs(“SOA1”-“SOA2”))/2,即可求出没有误差的坡向变率SOA。
⑦求算坡向平均值再次点击初始DEM数据,使用空间分析工具集中的栅格领域计算工具,Spatial Analyst 工具→邻域分析→ 块统计;设置统计类型为平均值(Mean),领域的类型为矩形,大小为11×11,记为B。
⑧求算正负地形的分布区域使用空间分析工具集中的栅格计算器,由Spat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公式为C=“DEM”-“B”,即可求出正负地形的分布区域。
⑨求算山脊线使用空间分析工具集中的栅格计算器,公式为Ridge=(“C”>0)&(“SOA”>85.5),即可求出山脊线。
利用ArcToolbox中Spatial Analyst 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工具,对山脊线中小斑块进行删除(方法同坡向坡度图层中小斑块的删除,图42)。
图42 山脊线提取图43 沟底线提取⑩求算沟底线同样,键入公式Valley=(“C”<0)&(“SOA>86.5),即可求出沟底线。
利用ArcToolbox中Spatial Analyst 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工具,对山脊线中小斑块进行删除(方法同坡向坡度图层中小斑块的删除,图43)。
(2)地形部位的生成①数据格式转换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面→栅格转ASCII,以Ascii格式导出原始DEM,以及经过小斑块删除的山脊线、沟底线图层。
②地形部位的生成打开SimDTA相对位置指数计算模块Regional Topo. Attr.→Relative Position Index(图44),以Ascii格式输入DEM、山脊线、沟底线。
图44 SimDTA相对位置指数计算模块③分类按照表5的参数在AcrGIS中对地形部位进行分类(方法同坡向和坡度)。
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位),字段类型选择“文本”(图45),得到坡位分级结果(图46)。
图45 坡位属性编辑图46 坡位分级结果④转换成矢量将重分类后的地形部位,利用ArcToolbox中Spatial Analyst 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工具,去除小斑块(方法同坡向和坡度),将去除小斑块后的地形部位转换成矢量。
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面,打开栅格转换矢量工具(图47)。
指定输入输出路径;选中“简化面”单选框;“字段”选项中选择“坡位”。
确定,输出矢量,得到shapefile格式的地形部位矢量图(图48)。
图47 栅格转换矢量工具图48 地形部位图栅格转矢量结果表5 立地类型划分地形部位类型地形部位Landform Position 相对位置指数Relative Position Index山脊Ridge 0.75 ≤ P ij ≤1坡面Back Slope 0.25 ≤ P ij < 0.75沟底Valley 0 ≤ P ij < 0.254、立地类型图制作(1)叠置分析将地形部位、坡向、坡度在ArcGIS中做叠置分析中交集(Intersect)功能做叠置分析。
按照路径:分析工具→叠加分析→相交,打开“相交”工具(图49),输入三个立地因子矢量图层,参数保持默认。
右键新生成的立地类型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立地类型),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在立地类型字段上右键,选择“字段计算器”(图50)。
图49 叠置分析的交集(intersect)运算工具图50 立地类型属性(2)生成立地类型图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转为栅格→面转栅格,打开矢量转换栅格工具“面转栅格”。
指定输入输出路径;“值字段”中选择“立地类型”。
得到立地类型图(图51)。
图51 立地类型图(3)精度检验采用调查区前期积累的调查样地资料,将这些样地的坡向、坡度和地形部位信息输入ArcGIS,生成一个点状Shapefile图层,然后将该点状图层与立地类型划分结果的面状图层通过叠置分析(Intersect),得到在样地立地类型归属的点状shapefile图层。
通过比较叠置分析点状shapefile图层属性表中各样地立地因子信息与调查样地原始资料,如果三个立地因子完全吻合相同,则认为类型划分准确;如一个立地因子不同则记作有误差。
按没有误差的样地所占百分比统计分类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