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建筑结构设计问题与相应防护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地建筑结构设计问题与相应防护措施
摘要:我院设计的“都匀国际足球小镇”、“多彩贵州”等项目位于贵州省。贵州地
处中国西南腹地,属山区丘陵地域,范围内的大多建筑工程,都是依山而建,或
离山很近,项目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解决山体的边坡稳定性和滑坡问题。本文
简单阐述了坡地建筑挡土墙的设计与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山体滑坡及稳定性问题。
关键词:坡地建筑;挡土墙设计
引言
坡地建筑的结构设计重点是对山体边坡的处理与维护,挡土墙的设计是保障
山体稳定的重要方法,它已成为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中成熟应用的一种结构。本文介绍了挡土墙设计中的种类选择、各种挡土墙的适用性分析,并结合实际工
程对挡土墙设计进行了浅要分析
一、挡土墙在坡地建筑结构设计中分类
目前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挡土墙型式有:重力式、悬壁式和扶壁式。
1.1 重力式挡土墙一般用块石、砖、混凝土筑成,靠挡土墙所受到的重力保持稳定性能。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且工期短,可以就地取材,但是重力式挡土墙
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比高。
根据重力式挡土墙墙背的坡度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仰斜、俯斜、直立式。仰
斜墙背的主动土压力最小,俯斜墙背最大。挡土墙开挖时,仰斜墙背可与开挖的
临时边坡相结合,而俯斜墙背后需要回填土。墙前地形比较平坦时,选用仰斜墙
比较合理;若地形较陡宜采用垂直墙或俯斜墙。
1.2 悬壁式挡土墙通常是由钢筋混凝土建造,其截面尺寸小、施工方便并且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其工作面较大,多用于市政工程项目中。悬臂式适应范围
为地基土质差且墙高h>5m的重要工程。
1.3 扶壁式挡土墙的受力性能较好,但是综合造价高,工艺复杂。扶壁式挡土墙是一种钢筋混凝土薄壁式挡土墙,其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墙身断
面较小,自身质量轻,可以较好的发挥材料的强度性能,能适应承载力较低的低级。
随着行业大发展,目前有许多新型结构,如锚杆挡土墙、锚定板挡土墙等,
这类挡土墙具有结构轻便且经济的特点,适用于地基承载力不大的软土地基中。
二、平地和坡地结构特性差异
对于坡地住宅,它有平地住宅所无法比拟的视线和景观的优势。这实际上是
一种心理上的感受和享受。在坡地上形成退台之后,后面的房子不会被前面的房
子挡住,那么他视线的开阔度和私密性各方面都会比平地的小区要好很多。平地
上的小区,所有的房子楼层都一样高,每一户的窗子都是互相的对望,保持一比
一点二的间距,还是会有私密性的干扰。坡地建筑视线开阔,私密性相对比平地
建筑好,这是坡地建筑最伟大的价值之一。第二个,坡地建筑本身有很好的生态
环境,景观很好,空气对流。我们专门对某坡地小区做了一个空气质量的测试,
我们对于悬浮物和污染物的含量进行环境测评,结果比我们同样的区域里面的平
地的小区数值有很明显的不同。所以居住坡地建筑比平地居住建筑有很明显的生
态上的质量优势。在结构感觉上有很大的差异。平地建筑由于处在同一标高,结
构感相对静止,缺少灵活性及结构想象力。坡地住宅建筑结合地坪高差设计,创
造出许多让人心动、比平地建筑更为自然的生态结构。如有采光的半地下室结构、
自然的错层式布局套型、半架空的室外结构、依山而建的退台式建筑等等。同时,坡地建筑结构是发散的,多方向的,动态的。坡地建筑结构分布在不同的高度上,甚至相差数十米,因此,坡地建筑结构活动范围较大,结构感比较空旷,与天地
接近,从而使心境更加开敞,舒畅,这也是为什么休闲建筑大多建在山林或海滩
的原因。
三、坡地住宅的结构设计
1 建筑群体
坡地规划方式与平地不同,建筑群体因处于不同的标高上,是三维立体的结
构概念。但建筑群体布置方式和平地类似,有自由式、平行式和组团式三种形式。自由式就是建筑点缀在山体之中;平行式是建筑顺延等高线成线条型布置;组团
式是建筑以景观节点等为中心周边布置。更多的时候则是三种形式的组合布置。
建筑群体的结构处理往往受制于用地环境等条件,坡地建筑更甚。如何将不
利的用地条件转化为建筑创作的有力契机,体现出功能的合理性、经济性与设计
主题表达等的高度统一,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某设计投标方案正是一次有力的
尝试:用地面积约8.63万m2,用地平面呈不规则形状,为高差起伏较大的坡地。用地北面是整片的水面---水库),环境优美。南、北边现存一些民房及厂房。设
计内容主要是员工公寓群及餐厅,活动中心等配套公共建筑。其结构利用:
①注重明确性与合理性。将对外联系较多的公共服务设施沿安宁路而设,并
置于用地中部,方便对各公寓组团的服务。公寓区主要结合地形起伏变化沿水库
东北边布置,避免主要道路的车行噪声干扰,同时又充分利用水库的景观资源,
营造安静、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室外运动场地置于公共服务设施及公寓区之间,方便使用与管理。交通联系注重便捷性和通达性。用地设三个主要车行出入口,
分别置于用地周边的三条道路上。用地内的机动车道路,主要连接三个主要出入口,呈近丁字型布置,并延伸至三个公寓组团内,形成完整的车行交通网络。停
车结构主要设置在用地入口附近或结合车行道路设置,减少车行交通对居住生活
的影响,体现其使用的便捷性。步行结构主要结合公共建筑广场、公寓组团围合
的休憩结构。及沿车行道路旁的人行步道设置,同时依据地形变化及景观设计,
补充与完善道路网络,营造一系列便捷而又富于趣味的步行径。
②结构注重视线引导与结构限定,淡化周边已有民房及厂房的不良影响。公
寓组团设在用地内远离民房及厂房的一边,通过公共建筑、绿化与道路硬地的相隔,减弱外界不良景观及噪音影响。同时,加强建筑围合,突出内在自我结构营造,强化区内环境个性。
③利用注重适应性与灵活性。公寓采用外廊式布置,通过交通连廊将二排或
多公寓联结成一体。每栋建筑由多个居住单元组合成,每个居住单元分为一房、
一厅一房,二厅一等多种类型。建筑柱网规整,几种不同类型的变单元采用统一
的柱网形式,可根据未来发展的不需求进行合理改造调整。
2建筑与道路
坡地建筑的交通组织是其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是坡地环境中人们活动的保证,也是人体验建筑形态的路径与视点连线。交通路线的组织同坡地建筑群体布局、结构构成以及建筑形象表现都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地貌环境的特殊性,坡地
环境中的交通组织有其特殊性和相应的处理方式。坡地道路应因地制宜,根据具
体地形、地貌特点设计,尽量不做过多的挖土和填土,也不做太高的挡土墙,使
车行道路蜿蜒在不同高度的坡地上,符合等高线的走向和高差要求,人行道路往
往以缓坡与台阶形式出现在建筑群体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