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精选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59470cbb90d6c85ed3ac685.png)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一:自主学习模式教学初中历史论文一、多样方法,确保自主学习模式高效地实现1.创设问题探究情境问题探究情境的创设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确保自主学习模式顺利实现的方法之一。
所以,我们要结合历史教材内容,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独立探究中掌握课程的中心思想,进而,也确保历史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例如,在教学《伟大的历史转折》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有效地实施自主学习模式,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两个凡是”指的是什么?(2)“两个凡是”的方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3)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历史的转折起着什么作用?(4)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哪些重大决定?(5)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上述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中心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实施对比活动教学对比学习活动是指引导学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联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整理、自主对比中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
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对比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教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章节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为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对本章节中的“鸦片战争的烽烟、劫难中的抗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四个战役中所签订的条约进行对比整理,比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国家、主要内容以及危害等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高效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
初一年级历史论文
![初一年级历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942db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9a.png)
初一年级历史论文初一年级的许多学生和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历史似乎只是一门完全依靠记忆学习的科目,其实历史是一门非常生动有趣的学科,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发现学生的兴趣点,从中加以点拨,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也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年级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一年级历史论文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探究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能动性,成为知识的主人。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必须进行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索,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学生拥有独到的历史见解。
一、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意义(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历史教学的创新,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通过思考来解开历史谜团。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会使教师更加注重人文性知识的传授,在帮助学生学到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后,还会启发学生产生独到的感性认识与见解。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够感知到社会的进步,建立起正确的发展观。
另外,学生还会通过对优秀品质的传承来进行自我品德教育,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学习行为,面对生活中的各类困境,成长为有思想、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三)有利于历史课改的全面推进课改的推进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作为历史教师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对课改的全面推进有很大助力。
教师在创新的过程中,会加强对新课改具体要求的研究,以此为依据来探索与之相契合的教学方法,由此而形成的教学经验会对历史教学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新课程改革出台之后,历史教材也更新换代,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7ca9f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9.png)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一篇:《岳飞与民族精神》岳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英雄人物,他是南宋时期的将领,曾经多次打败敌人,保卫祖国。
岳飞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不仅是他个人的勇气和毅力,更是一种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岳飞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首先体现在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上。
他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无私地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抵御金兵入侵的战争中,他带领军队多次取得胜利,为保卫祖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的忠诚精神,激励着人们对国家和民族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岳飞所体现的民族精神,还包括了为民除害的品质。
他一直维护着社会公正,为民伸张正义,不计个人得失,以法治国,以民为本。
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仁者爱人”的至理,倡导着“仁者无敌”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后人树立了德行榜样。
最后,岳飞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还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上。
他一直关注学问教育,注重学习和传承经典,致力于扶持学术和民间文化。
他也不忘嘱咐子弟,要“读书为万事之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强化民族自信心。
总之,岳飞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包括忠诚精神、为民除害的品质和对传统文化的崇尚。
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岳飞个人的品质,更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凝聚着民族的力量,让中国走得更加坚强和自信。
第二篇:《辛亥革命的影响及其前景》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辛亥革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民主意识的觉醒,为中华民族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的新时代,标志着新中国的到来。
此后的中国,开启了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历程。
第三,辛亥革命还揭开了中国抗争帝国主义的序幕,激发了民族自尊心的觉醒,激励人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而不断奋斗。
但是,辛亥革命后,中国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995cb3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c.png)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是我们初中九大必修课程之一,他能够让我们了解我国的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能让我们学到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无论是对于做人、工作还是治家、治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把历史放在眼里,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何提升自己的上课的有效性,如何化枯燥为有趣,如何让自己的学生爱上历史,如何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这都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历史的重视还不够。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是文科,自己以后主修的科目是理科,研究历史没有必要。
这样的心理就使得他们不再好好研究历史,上课期间不是写别的学科作业,就是开小差。
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不管老师怎么费劲,有效性也不会有任何的提升。
学生不重视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中考的时候,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认为研究历史完全没有必要。
只需在书本上抄上足够的例题,考试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怕了。
于是都把重点放在了数理化的研究上面。
(二)学生对于历史研究毫无兴趣。
历史这一门学科本来就是文科性质的。
他需要学生理解研究,但是更需要的是记忆。
历史本身也是在说明之前古人发生的一些事,他自身的性质就是枯燥乏味的。
这就使得学生的兴趣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上来。
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也达不到。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被忽略,课堂讲授还是主要以老师为中心。
我们都应该晓得的是,我们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才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的脚步应该跟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初中历史老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按照讲授大纲和讲授方针一味地讲课,不论学生有没有听懂,不论学生有没有跟上,纯属为了完成自己的方针。
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威胁,学生上课也只是麻木地听老师讲课,丝毫不动脑子。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也根本不晓得老师在讲什么,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掌握度。
讲授的有效性也只是天方夜谭。
(四)历史老师本身的资历不够好。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9篇【论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9篇【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62dc2b680203d8cf2f2422.png)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9篇第一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一、初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1.1历史老师方面的问题就历史老师而言,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可以说是完全按照框框条条来教学的,对于中考有要求的则大笔墨的进行描述,对于不在考纲之内的则完全不予考虑,这就给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造成零散的错觉,无法形成一个整体,对于历史发展的脉络把握不清楚,只能对历史进行片面的断章取义,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历史学习。
而且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至于语数英处于次要的地位,不受到重视,历史老师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所以历史老师在备课和讲课的过程中,并没有像语数英那样完全投入自身的精力,总觉得反正历史不是中考的目标,只是进行等级考试,就在心态上比较放松,往往是照本宣科,没有任何的新意,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1.2学生方面的问题在初中,语数英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因为其他科目不是中考考察的科目,往往只要通过了等级考试,就可高枕无忧,所以对于这些科目并没有多加用心,尤其是对于历史而言还是开卷考试,只要在考试前将书看一遍就可过关,因此学生并不把历史的学习放在心上。
此外,由于语数英老师布置了比较多的作业,有些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就会在其他课上进行主课的学习,比如说历史,这样就给历史的学习设置了障碍。
此外,历史老师无聊的言论和腔调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缺乏兴趣,往往在历史课堂上开小差,睡觉等,这都是不利于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的。
二、如何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2.1历史老师方面要想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首先就要从历史老师身上抓起。
在历史课之前,历史老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并不只是将历史课本进行简单的梳理,还要加入自己的思考,进行总结。
同时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两个有趣的和本堂课有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
在进行历史课的教授过程中,历史老师要掌握良好的授课技能,做到口齿清晰,声音洪亮,要让班级每个学生听到你的声音,不能让自己的讲课成了学生的催眠曲。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论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97c391b307e87100f6968e.png)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论文10篇汇报人: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现如今,在对初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中很明显地存在两个很大的误区。
首先,有相关人士做过类似的调查实验,随机询问一百名学生对于历史这一科目重要性的认识,最后统计的结果让我们大吃一惊,有92%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语数外三门“大科”就好,历史这门“副科”不必太在意,同时为我国的历史教育事业感到深深的担忧,当然这个问题出自学生。
另一个问题则出自于老师,目前大多数老师很少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而是一味地强调如何学习摄取足够的知识应付今后学生要面临的一系列考试,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学霸”令人担忧。
我们要为学生创作良好的学习心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逐步解决目前历史教学中出现的窘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爱上学习历史,我国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发展才会真正获得快速的发展。
1.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热情传统的历史课堂通常都是枯燥无味的,以致课堂效率不高,浪费学生和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课堂氛围方面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以进一步达到让学生快乐学习、有效提高其成绩的目的,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的措施。
1.1故事导入法这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方法之一。
许多老师为了赶进度而一味地、快速地讲课件,或为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而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重复的讲解。
殊不知这种方法最后只会事倍功半,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厌恶程度。
所以老师要从这方面入手,在教学过程之中尽量穿插进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更加有效地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长此以往学生才会真正懂得如何有效学习,进而提高自己的历史成绩。
1.2诗词导入法我们在进行诗词歌赋的赏析之时,通常做的第一步是先了解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同样的,在这里也同样适用,反过来想,要在课题内容正式开始之前以更好的方式一步步导入,那么诗词是最好的选择。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0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fd63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1.png)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10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1. “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历史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的作用;
2. “文明交流与融合”:初中历史课程中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3. “历史文化与地方教育”:初中历史课程与地方文化教育的融合;
4. “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比较”:初中历史课程中的中西文化比较;
5. “历史教学中的文化创新”: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文化的创新
方法;
6. “历史文化与公民教育”: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与历史
文化的关系;
7. “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初中历史教学中知识技能的综合
性应用方法;
8. “网络时代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讨网络时代初中历史教学
与传统教学的融合;
9. “资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初中历史教学中资讯
技术的应用方法;
10. “学生情感管理在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索学生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以上10篇论文旨在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于初中历史论文
![关于初中历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d7eea4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0.png)
关于初中历史论文初中历史教育面临着很多窘境,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走历史老师专业发展道路,努力提高历史老师专业发展水平,尽力构建一支具有历史教育智慧的老师队伍。
下面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初中历史论文范文一: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必须通太多种途径对本人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老师本人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本人的课、浏览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老师以本人的教学实践经过的考虑对象,对本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它是立足于自己之外的批判地考察本人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老师成长的规律:经历+反思=成长。
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老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怎样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达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施行以前人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而老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
学生则是听众,然后根据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
如今新课程施行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请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一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互相启发、互相沟通、互相补充。
在这个经过中教师与学生共享相互的考虑、经历和知识,沟通情感,体验观念。
进而到达共鸣,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浏览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络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讨论、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
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知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
如今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而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89006c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0.png)
初中历史论文优秀10篇初中历史论文篇一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关键是教师在课前进行有效的备课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反思自身的备课备课就是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对课堂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引导索,只有把初步的教学方案完善,在课堂中才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使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改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的实际教学水平及时地反思自身的备课教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不断地总结自身备课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地加以改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师才能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有效教学的初中历史课堂关键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再好的教案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因此,教师除了要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更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历史课堂上的教学实践。
离开课堂教学实践,空谈备课教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切实地落实教案内容。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创建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下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那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创建有意思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从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中体会到历史文化的乐趣,缩小学生所生活的时代和历史课本中的时代的差距。
让学生从被动的位置转变到主动、积极的位置。
教师这样做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上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用诗词歌赋、歌曲、历史故事、图片和影视资料等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这样导课,能够在课堂开始前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2.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历史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历史人物,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地感受历史文化,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变化,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e7f57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5.png)
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篇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文化包含了众多的方面。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已经开始使用陶器和磨制石器,并逐渐建立了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形成了初步的农业生产。
而在青铜文化时期,中华民族文明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出现了众多文化和艺术瑰宝,例如商代的青铜器和殷墟的甲骨文等。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中华民族经历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不同的诸侯国纷争不断,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很明显。
这个时期诞生了细腻的甲骨文和金文艺术,同时董永和屈原等著名人物也诞生于此时期。
汉代是中国的黄金时期,经济、文化、科技得到了重大发展。
在这个时期,诗词、文学、绘画等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中国历史上许多经典著作也诞生于此时期。
这个时期人物众多,有晋文公、张骞、王莽等等。
中国历史上还诞生了莫高窟壁画、唐卡、景泰蓝等重要的国宝级文化和艺术。
唐卡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佛像画,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景泰蓝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材料,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图案成为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瑰宝。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包罗万象,无论是文化、艺术还是宗教、哲学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底蕴。
中华文化是独特的,它深入人心,影响广泛,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更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篇二:《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重要历史变革的时期,它不仅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走向,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细致地梳理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
首先是政治变革。
在春秋时期的封建时代,中国不同的诸侯国一直争斗不休,而战国时期则逐渐演化为一个由七个霸主互相对抗的国家体系。
这个时期的主要政治变革便是从一个由多个小国家组成的封建体系,转变为由少数几个实力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所控制的国家集团。
初中历史论文
![初中历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90b9e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8.png)
初中历史论文•相关推荐情的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本文就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应用引言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现其并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
为实现教学改革目标,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历史授课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时候受到一定限制,降低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为改善这种教学现状,初中历史教师就得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与设计原则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该种教学方法可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有效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与主动性,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可根据具体的课堂内容设计情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悟。
同时教师还可利用语言设计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促使学生体验到人物与事件中包含的情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度。
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历史事件的记忆。
在情境教学中,需要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学生提出问题。
而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引导,加深其对历史研究的感悟,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兴趣。
该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以人的活动和环境作为基础,以此才可创设出符合历史情境的教学要求。
可见,情境教学就应达到情感丰富与主题明确的要求。
唯有满足这两项要求,才能够促使学生在情境在发现问题。
当然,情境教学方法,必须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通过创设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以此才能升华其历史情感。
初中历史教师创设情境展开教学。
在此期间,情境创设需遵循相应的原则。
首先,实用性。
遵循实用性是增强学生历史知识的关键。
唯有在此基础上,才符合情境教学模式的要求。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4bb13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1b.png)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精选引言初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研究兴趣至关重要。
本文将选择几篇与初中历史教育相关的论文,介绍其研究内容和教学启示。
论文一: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该论文通过对案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了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引入真实历史案例,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讨论和分析,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启示:初中历史教育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论文二:合作研究对初中生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影响该论文通过对合作研究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发现了合作研究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合作,通过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教学启示:初中历史教育中可以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论文三:使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效果该论文研究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发现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运用,能够增加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记忆能力。
教学启示: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效果。
结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论文中的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知识掌握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参考这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历史教育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思考论文(10篇)-历史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初中历史教学思考论文(10篇)-历史教学论文-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cad93a9b89680202d82535.png)
初中历史教学思考论文(10篇)-历史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应用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课堂教学因素。
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广泛应用史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教学应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使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
无论是从课堂教学内容,还是课堂教学形式,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无论怎么变化,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都十分突出。
一、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谓史料,指的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根据的东西。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宝贵财富,各种各样的史料如典籍、图表、碑文、口述等都是帮助还原历史的重要工具,因此,史料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史料的充分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热爱历史。
而史料的充分应用能够为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很大的帮助。
如教师在进行洋务运动这节课程的讲解时,通过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的个人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补充,并通过幻灯片等方式把江南制造总局、京师同文馆等史料还原出来,直观地把洋务运动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展示出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对相关内容的认识。
(二)史料的充分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可操作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补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际操作。
教师结合各种史料可以扩大教学内容的涵盖面,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不感到枯燥。
如教师在讲授中华民族战争史相关内容时,教师除了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外,也可以补充对于参加过战争老的口述史料,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各种有关抗战战争题材的影片或者纪录片搬到课堂。
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补充,使其对战争有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cc8f8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33.png)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六篇)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对策初中阶段,历史科目所占的比重不及语文、数学等学科的重要,这让教师和学生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和热情降低不少,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就会有所下降。
为了解决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就对其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为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提出自己的意见。
1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抛开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的变幻教学的花样,多利用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加以诠释,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方便。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些小活动和小竞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既能帮助学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的理清历史知识存在的关系,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地方,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历史纪念馆或者是革命圣地进行学习,通过实物让学生对我国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帮助学生的学习更加立体。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进行课外拓展的学习和讨论,增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3利用课本插图,加强学生记忆现在的教材上有很多插图,这里的插图基本上都是和历史事件有关联的,不是单单就这样存在的,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上的插图,帮助学生把历史事件内容与插图上的内容结合在一块,还能帮助学生更加方便的理解插图与历史事件的意义。
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对事件的讲解上了,而对于课本上的插图并没有加以利用,这样就浪费了插图的价值,学生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枯燥无味,有些抽象的内容还有可能无法理解和掌握。
如果教师能够把插图加以利用的话,有图像进行刺激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掌握,相互连贯的学习还能保证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97131267ec102de2bd89f7.png)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历史是我们初中九大必修课程之一,他能够让我们了解我国的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也能让我们学到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无论是对于做人、工作还是治家、治国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学生并不把历史放在眼里,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比比皆是。
如何提升自己的上课的有效性,如何化枯燥为有趣,如何让自己的学生爱上历史,如何达到教学大纲的目标,这都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历史的重视还不够。
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是文科,自己以后主修的科目是理科,学习历史没有必要。
这样的心理就使得他们不再好好学习历史,上课期间不是写别的学科作业,就是开小差。
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不管老师怎么费劲,有效性也不会有任何的提升。
学生不重视的原因还有一点,那就是中考的时候,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完全没有必要。
只需在书本上抄上足够的例题,考试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怕了。
于是都把重点放在了数理化的学习上面。
(二)学生对于历史学习毫无兴趣。
历史这一门学科本来就是文科性质的。
他需要学生理解学习,但是更需要的是记忆。
历史本身也是在说明之前古人发生的一些事,他自身的性质就是枯燥乏味的。
这就使得学生的兴趣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上来。
教学有效性的目标也达不到。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被忽略,课堂教学还是主要以老师为中心。
我们都应该知道的是,我们的学生才是课堂的中心,才是课堂的主体。
老师的脚步应该跟着学生走,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但是现在我们很多初中历史老师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总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一味地讲课,不管学生有没有听懂,不管学生有没有跟上,纯属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
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威胁,学生上课也只是麻木地听老师讲课,丝毫不动脑子。
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也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掌握度。
教学的有效性也只是天方夜谭。
(四)历史老师本身的资历不够好。
中考历史各类型小论文专练10篇
![中考历史各类型小论文专练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dece3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c.png)
中考历史各类型小论文专练10篇(一) 年代尺小论文要求:观察下面年代尺,请选取年代尺所示事件2—3例,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趋势)范文如下:1、事件:文艺复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意大利兴起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为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因为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1688年进行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它们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2、事件: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8世纪,法国兴起启蒙运动,宣传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理论准备。
由于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
革命摧毁了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它们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3、事件:《共产党宣言》发表与巴黎公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1871年,3月28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建立。
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们表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潮流在世界兴起。
4、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英国的崛起(英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7世纪,英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40年—1688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418561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5.png)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论文10篇1. 主题: 古代文明的影响力该论文探讨了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力,以及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引入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价值。
2. 主题: 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此篇论文将深入研究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故事,通过讲述他们的经历和贡献,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并加深他们对历史的理解。
3. 主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该论文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封建制度、科举制度和官僚体系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4. 主题: 世界历史中的革命运动此论文分析了世界历史中的一些重要革命运动,如法国大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等,通过研究这些革命运动的原因和结果,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的认识。
5. 主题: 文化交流与融合该论文探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比如丝绸之路和文艺复兴等,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事件,使学生意识到文化交流对于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重要性。
6. 主题: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此篇论文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进行了研究,包括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等发明,通过了解这些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认知。
7. 主题: 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该论文分析了历史事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工业革命等,通过研究这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使学生能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为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8. 主题: 古代战争与战略此篇论文研究古代战争与战略,包括兵法和战争策略等内容,通过研究历史战争的规律和策略,培养学生对战争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战略思维能力。
9. 主题: 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该论文探讨了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包括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女性领袖的贡献等内容,通过研究女性的历史角色,使学生了解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力。
10. 主题: 环境与历史发展此篇论文研究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通过分析环境因素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环境与历史关系的认识。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共72篇)-学术堂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共72篇)-学术堂](https://img.taocdn.com/s3/m/8ea7129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5.png)
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 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04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
启发式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历史问题 ,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形象。
利用网络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图片、历史视 频、历史文献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 生视野。
开发历史教学软件
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发历史教学软件,提 供互动式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历史知识。
社会资源开发
利用历史遗迹和博物馆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和博物 馆,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 的魅力,增强历史体验感。
历史文物和遗址参
观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 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痕迹 和文化底蕴。
历史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 事件,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和 参与感。
03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实现程度
评价教师是否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全面、准确地传 授了历史知识,并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历史观。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 社会实践活动,如历史调研、 历史剧表演等,提高学生实践
能力和历史素养。
合作与交流
与其他学校、历史研究机构等 合作,共享资源,交流经验,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水平
。
初中历史教师专业成长与团
06
队建设
教师专业成长途径
持续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问题及对策一、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策略1.从时代要求出发,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支撑整个教学活动的根本和基础。
因此,就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创新来说,首先应从理念的转变和创新入手。
教师在完成这一阶段性工作过程中,建议应紧跟社会发展形势,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对历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解读和认识。
比如就“鸦片战争”的教学而言,不同理念往往就会有不同的教学选择。
笔者以前根据传统教学思路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这次战争叫作鸦片战争吗?学生则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是因为林则徐禁烟所引起的战争。
这一结论当然是不正确的,但如果让学生放弃自己的观点并认同新的观点,不是凭着教师的否定就能完成的。
后来,笔者改变了教学思路,就以“鸦片战争是什么引起的”为题进行了一次专题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寻找鸦片战争这一结果的原因。
笔者给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果鸦片战争就是因为林则徐禁烟,那英国殖民者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开战,这是不是说明他们师出有名?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学生认为不能得出这一结论,因为鸦片本身就不是正常的贸易商品,英国人也是通过东印度公司走私进来的,因而禁烟是正当的行为。
但随之而来的又有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二是鸦片给当时的中国到底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梳理,学生基本能够认识到:英国是为了占领中国市场才向中国输入鸦片,而占领中国市场的本质又是为了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并掠夺中国的工业原料。
于是,学生的思维又与当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在中国市场上却由于中国茶叶、丝绸的输出而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等知识联系了起来。
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教学思路,通过师生问答、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终于寻找到了鸦片战争的真实原因,从而也颠覆了自己原来的浅显认识。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有时还得转变教学立场,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有效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克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历史教学改革措施的后续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教学模式新时期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进行,除了从理念入手,进行教学观念创新之外,还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优化教学模式,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及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在课程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及微博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展开有效探讨,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将学生的要求纳入到教学过程设计中去。
比如就“汉朝的中外交流”这一课的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在社交聊天工具里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将学生对这一内容认知成果都充分纳入教学设计体系中去,从而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有效利用,争取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立体的教学模式,营造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及环境。
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不仅在内容呈现效率上体现出了较大的优势,同时对于加深学生理解,深化学生认识,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教学重点为例,如果教师采用以往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化,必定难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以及重视程度,但是如果教师换一种模式,在课程导入环节播放与教学内容时代相关的《三国演义》或是其他影视作品片段,必定能有效激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提高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
二、结语总体而言,就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实现来说,绝大部分需要教师的努力和付出,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与思想,及时跟进时代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争取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技巧研究一、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巧妙渗透思想情感教育强化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每一位教师都要将强化青少年思想情感教育作为历史教学一项重要职责,要加以重视、有效贯穿、全面落实。
当代青少年思想发展较为迅速,同时对社会各种思潮的辨析能力也没有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加上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强化主旋律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教学中,笔者坚持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民族责任感教育为抓手,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一组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的场景图片,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无比愤慨,笔者同时配以深沉的语调向学生介绍了这一段历史的概况,让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达到极致。
笔者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日本这一弹丸小国,能够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落后挨打的道理”,纷纷表示这样的日子将永远成为历史,历史的悲剧将永远不会重演,自己将努力学习,将来承担起强大民族、振兴祖国的历史重任。
爱国主义情感充斥在学生内心,思想渗透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发挥专题活动促进作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要兼顾学生参与性的激发,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情境,要让学生在一些专题活动中加深理解、受到教育、提高认识。
笔者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一些专题活动,例如《钢铁长城》教学中,笔者专门针对这一课的教学开展了专题研究,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最新型战机到辽宁号航母、远程导弹、激光制导武器等等,让学生的眼界得到了有效拓宽,丰富了他们对我国军队建设的认知。
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结合学生自主搜集的有关资料,畅谈对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感受。
这一专题活动实现了拓宽知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和观看演示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有关我国军队建设的资料信息,同时也对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产生了无比自豪之情,对我们有能力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有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充满了信心。
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胸中激荡的满是豪情。
可见,专题活动的开展对历史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积极意义。
三、初中历史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历史也是生活,是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彩瞬间。
历史教师要强化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要学会联系生活巩固理解,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效果。
笔者在这一方面主动积极地开展了探究尝试,例如《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之后,笔者安排学生开展专题分析讨论:自己周围的生活具有哪些变化,从这些生活方式的变化中透露出哪些信息,与人们生活水平、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整个社会发展方面有着哪些内在关联性。
这样的拓展性实践活动是对学生思想能力培养的一次有效尝试,他们能够从这些表面现象中发掘出深层次蕴含的道理,透过生活方式的变化感悟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一个小的角度折射出整个大的内涵,效果非常明显。
从上可知,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许多技巧可言,关键在于教师有效梳理、发掘和运用总结。
广大教师应当牢牢把握这些方面的问题,采取有效路径进行突破,并总结提炼出教学经验技巧,逐步提升自身教学驾驭能力和教学实际成效。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改革一、创新的教学理念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如历史课堂中常见的因果关系,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从原因分析到结果交代的教学过程,并逐渐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思维模式。
但这种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机械的状态,严重地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思维教学,开拓一个全新的教学思维理念。
新的课堂应该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立足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除了能学到知识,还能学到学习的方法。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整个初中历史创新性教学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中历史的教学手段,乃至所有科目的教学手段都不应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调整和变化的。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实现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历史教学,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多样化的创新课堂教学可以从多个角度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教学、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方式。
如,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辩论、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堂知识。
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中“洋务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在学完基础知识以后,让学生以“洋务运动应该肯定还是应该否定”为辩论题目开展一场辩论赛。
通过学生的激烈辩论,可以使其深刻地了解到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洋务运动都是错误的,而要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事件,既要肯定它的成绩,又要指出它的不足。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使学生可以参与到历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在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判断,从历史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当前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相当广泛,广大教师要想切实地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应当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多媒体技术最令教师振奋的莫过于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集视、听、触多感官于一体,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其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
多媒体技术还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延长知识的存储期限。
四、注重教学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太过于重视结果和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将之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应继续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历史考试中不应以答案唯一的记忆性为准,从而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对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也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我们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新型的多种学习评价方式,以建立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来辅助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教师在进行学习评价时要将传统的注重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转变为具有终结性和过程性的评价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创新精神等。
五、素质教育与初中历史教学的结合根据上文针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模式改革之中思想的创新和新技术的使用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可以明确工作开展的原则和基础。
下文将针对素质教育和相关教学思想全面结合的理念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科学的历史基础知识,不但包括具体的历史史实,而且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更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思想教育的开展,都是在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此外,教师还应当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创设相关教学条件,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搭建平台,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