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艺术的特点
中国四大石窟的艺术特色
中国四大石窟的艺术特色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9-2-19 22:18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的艺术特色简介一点,大概几十字就行提问者:pipilu419 - 一级最佳答案【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境内,距敦煌市城东南25公里处。
这是中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莫高窟处于中国西北的荒漠之中。
不过,当公元365年,乐樽和尚在此开凿第一个石窟时,这里却是中西方交流之要冲,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其香火之盛,客商、僧侣之多可以想见。
敦煌莫高窟以壁画、泥塑著称。
这里的壁画有4.5万多平方米,其内容除了佛经故事外,还有大量的人类渔猎、耕作、制陶的生活场景;也描绘了当时的生产交通工具,如车船、农具、织机等;还保留了大量的亭台楼阁、塔寺店铺、桥梁水榭等古建筑形象。
除壁画和泥塑,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中发现的经文也有着举世闻名的价值,它的存在及发现,使国内外学者研究敦煌有了丰富的依据,遂形成了专门学科“敦煌学”。
敦煌莫高窟有五座唐宋木结构窟檐建筑,是中国现存建筑中的珍贵标本。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云冈石窟建于北魏时期。
它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是古人对云冈石窟的赞美。
云冈石窟现存洞窟53个,东西绵延一公里,洞内大小佛像5.1万多身,是中国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最大的雕像高17米,这尊佛像的脚上可容12人站立。
大佛的周围有小佛围绕,甚为壮观。
云冈石窟的石刻之所以有名,在于它的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丰富多彩的内容。
这里五万多尊塑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厘米,形态、神采都很动人。
有些石佛,透过他们薄薄的罗纱可见其优美身段;有些飞天、乐伎明显地流露出波斯的色彩【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区南12公里处的伊水河畔。
这里的特色之一是景色极佳,龙门石窟所在的龙门山被誉为洛阳地区最好的风景区。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现存窟龛2100多个,佛塔近40个,造像题记和碑碣3600多块,造像十万多尊。
浅析唐代敦煌佛教石窟壁画
浅析唐代敦煌佛教石窟壁画【摘要】唐代石窟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而敦煌石窟绘画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对唐代敦煌石窟从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发展脉络、主要题材、艺术特点三个方面进行了一定角度的阐述和分析。
论文关键词:唐代,敦煌,石窟,壁画,佛教一、唐代敦煌佛教石窟绘画发展脉络莫高窟绘画发展脉络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初唐和盛唐,在这一时期敦煌为中央政府控制。
第二阶段为中唐时期,敦煌为吐蕃占领。
第三阶段为晚唐时期,敦煌为张议潮统治。
这三个阶段在石窟形制、壁画内容、形式及技法上都有独特表现。
第一个阶段初唐与盛唐。
初唐石窟较突出的第九十六窟位于莫高窟中段南侧,窟内是高达三十五米的弥勒大佛。
这尊大佛是武则天登基的证圣元年建造的。
洞窟外面当时建造了三层窟檐,后几经改造,现存的窟檐有九层,是民国时期建成的,后经修复,当地人称之为九层楼。
九层楼高大雄伟,是莫高窟最高的建筑,成为了莫高窟的标志。
初唐壁画人物造型方正圆润,肩部丰润微削,腰部微扭,风姿挺然,在庄严的形象中已经出现了轻微的动态。
如敦煌壁画中最富特色的飞天,生动灵活,缠绕手臂的飘带流畅轻盈。
人物造型的比例也较之前协调,姿态更为生动,并且改变了以往建筑物向舞台道具那样草率的摆布。
盛唐时期敦煌开窟近百个。
窟型以西壁开龛的覆斗形顶窟为主要形制,也有少量其他形式。
例如第一三零窟是通顶大佛窟,东壁上部有两层明窗;第一四八窟是拱形长方形的大型卧佛洞窟;第三十九和第四十四窟的窟型还是前部“人”字披顶、后部平顶,保留有中心柱的旧样式。
第二个阶段中唐时期,莫高窟开窟五十多个,规模有初唐和盛唐时期大,但壁画的内容增加了许多,一个石窟之内经变少则五六种多则十几种。
布局方面也有创新,上部分绘两三幅经变画,下部分以屏风画的形式画出经变的各品内容,结构上比以前的壁画严密紧凑了。
经变内容,除沿用初唐盛唐流行的以外,还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如金刚经变、报恩经变、华严经变、劳度叉斗圣变、天请问经变、楞伽经变、金光明经变等等,反映了当时佛教不拘泥于一宗一派兼容并蓄的特点。
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庙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下,始建于北魏晚期的十六国时期,兴建时间跨越了大约一千多年。
敦煌莫高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一、艺术特色敦煌莫高窟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壁画、彩塑和佛像三个方面。
1.壁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发展历程。
壁画主要分布在窟室的壁面、顶棚和门板上,包括佛像、佛经故事、世俗人物、风景等多种主题。
这些壁画既呈现出鲜明的浓墨重彩,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工笔细腻。
尤其是莫高窟第17窟(东次南窟)和第96窟(北朝窟)上的壁画,被誉为“东壁画,西莫窟”。
2.彩塑敦煌莫高窟中的彩塑主要包括石雕和泥塑两种形式。
石雕彩塑雕刻精细,形象逼真,代表作品有铜檐彩塑、木雕彩塑等。
泥塑作品则主要表现在佛像的装饰和胸怀上,以泥质软腻、线条流畅为特征。
3.佛像敦煌莫高窟中的佛像造型不一,大致可以分为阿育王式、北方风格和狮子东铃式等。
这些佛像以庄严肃穆、神态和谐为特点,显示了佛教信仰的力量和崇高。
其中最著名的是高耸于第96窟中的拔仙像,被誉为“石窟之王”。
二、艺术意义敦煌莫高窟艺术不仅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1.艺术价值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艺术技法上。
壁画的色彩明亮鲜艳,表现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彩塑的雕刻工艺精湛,展示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卓越成就;佛像的造型庄严肃穆,体现了佛教艺术的卓越境界。
这些艺术特点都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2.文化意义敦煌莫高窟所蕴含的佛教文化、艺术和历史信息丰富多样,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和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佛像,我们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探究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
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
简要介绍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一、介绍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是中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及其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是乌夷族文化的象征,也是贯穿中国历史特色的文化遗产。
二、历史性及文化内涵敦煌莫高窟是十三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605-617年)安史之乱期间建立的,传说莫高窟是由安史之乱期间活跃于西部的苗族部落所建,后来供著名佛教大师印光大师所用。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是佛教流传至西域的重要宣传介质和仪式的场所。
当时的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到敦煌后,印光大师经营莫高窟,带着佛教快乐舞动的宣传法传,奠定了北传派佛教的西进历史,是印度佛教传播到中国的故事里高度重要的一环。
三、艺术风格敦煌莫高窟受当时佛教艺术影响,保留了一些汉魏风格的艺术特点,但也吸收了大量印度佛教中雕塑艺术的元素,使其绘画、雕刻艺术能更好地显示出复杂的艺术技法、流畅的内涵表现及变化多样的审美观念。
莫高窟的壁画以壁神和护法等“金刚众”系列最多,体现了佛教雕刻艺术独有的特色,受到了极大好评。
四、文物展示敦煌莫高窟有两个名叫西、东窟的大窟,共有超过4500多处佛像及许多文物。
在西窟共建有200余座寺室,1000余尊佛像。
西窟收藏有数百幅精美壁画及雕刻,描述了佛教传入中国及相关故事。
其中西窟9号洞、287号洞、17号洞有着很多珍贵的文物,尤其以17号洞的金佛头最为引人注目。
同时,西窟的凹形大厅佛顶和拱顶多种色彩金色图案,也将灿烂的艺术技艺展示出来。
五、朝圣Paradise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宝地,也是佛教仪式的场所,每年也陆续有许多敬奉佛教的朝圣者来此参观。
他们欣喜雀跃,目光朝西窟无限期待,也朝着高大、神威的敦煌莫高窟宝座虔诚膜拜朝拜,在信仰上不断注入新的力量,为这一块文化地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六、现状与保护敦煌莫高窟是文物保护单位,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努力为之保护,现在已建立起由国家管理的保护体系,并制定了相关的保护法规,在严格的保护措施下,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地位得到了恢复。
敦煌石窟的详细介绍
敦煌石窟的详细介绍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敦煌石窟,又称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 25 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中国的石窟艺术
中国的石窟艺术中国的石窟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石窟艺术的繁荣紧密相连。
从北方的大型佛教石窟到南方的道教洞府,这些石窟艺术作品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宗教和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概述中国的石窟艺术起源于秦代,发展于魏晋时期,鼎盛于隋唐时期,并延续到宋元时期。
石窟艺术以佛教题材为主,但也涵盖了道教和儒家思想。
这些石窟艺术作品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最著名的有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二、艺术特点中国的石窟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包括雕塑、绘画和壁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首先,石窟艺术的雕塑工艺精湛,精致的佛像雕塑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绘画和壁画也在石窟艺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绚丽多彩的绘画和壁画以其独特的色彩和线条展示了丰富的故事和宗教意象。
此外,石窟艺术还兼容了中原和民族艺术的特点,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特色。
三、历史背景中国的石窟艺术兴起于秦代,当时社会出现了大量的佛教传入,人们开始在洞窟和岩石上进行雕刻和绘画。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逐渐在中国扎根并融入了当地文化。
而石窟艺术则成为佛教教义宣传和表达的重要手段。
尤其在隋唐时期,石窟艺术达到了巅峰。
随着宋代儒家思想的兴起,石窟艺术逐渐减少,但仍有一些精品出现。
四、地区特色中国的石窟艺术在各个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北方的石窟艺术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和甘肃等地。
这些石窟充分展示了北方佛教文化的繁荣与辉煌,主题多为佛教经典和宗教故事。
而南方的石窟艺术则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江西等地。
这些石窟多以道教为主题,描绘了神仙与仙山,展示了南方地区特有的宗教信仰和文化。
五、保护与传承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石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多年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被投入到石窟艺术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中。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石窟艺术的研究与学术交流,举办了一系列的展览和学术讲座,以推动石窟艺术的国际传播和认可。
六、结语中国的石窟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与价值唐代敦煌壁画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其在内容、形式、技法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本文就唐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和价值进行探讨。
一、内容丰富多样唐代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们内容涵盖佛教、道教、儒家、历史、民俗、生活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的多样性。
其中,佛教题材最为丰富,包括佛、菩萨、罗汉、天王等形态,以及佛教经典、传说等故事,如《三界法王降妖图》、《灵山会上佛祖点化众生图》等。
同时,敦煌壁画也为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宗教、美学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形式多样化敦煌壁画在形式上也非常多样化。
它们有线条简练、造型深刻的线描风格,如《水精斗法图》、《轮回图》等;也有色彩斑斓、富于装饰性的彩绘风格,如《跋涉者图》、《宝生佛祖图》等。
此外,壁画的构图也十分精妙,如《庄严佛宝生十二因缘图》中佛祖身形仿若皓月悬空,如梦如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技法独特唐代敦煌壁画的技法也是其独特的艺术之处。
它们采用了丰富多彩的造型技法,在线描、彩绘、山水、人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表现手法。
其中,莲花式禅婆雕塑技法、嵌画技法、毛笔装饰技法以及套色、阴影等技法都得到了充分发扬。
这些技法的运用,使得唐代敦煌壁画具有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使其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研究价值高唐代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其研究价值极高。
同时,在壁画的保存与保护等方面,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更好地传承这项珍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唐代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技法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敦煌社工考试试题题库答案
敦煌社工考试试题题库答案敦煌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社会工作考试试题题库可能包含对敦煌历史文化、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考察。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敦煌社工考试试题题库答案,仅供参考:一、单选题1. 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汉朝C. 隋朝D. 北魏答案:D2. 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供物质帮助B. 促进社会公正C. 增加个人收入D. 改善社会关系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A. 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B. 保持客观中立C. 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D. 维护服务对象的权益答案:C二、多选题1. 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历史价值B. 艺术价值C. 经济价值D. 教育价值答案:A, B, D2. 社会工作实践中,以下哪些因素需要考虑?A. 服务对象的文化背景B. 服务对象的宗教信仰C. 服务对象的个人偏好D. 服务对象的经济状况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敦煌壁画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以佛教故事为主题。
(错误)2.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服务,需要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
(正确)3. 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服务对象。
(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敦煌石窟艺术的特点。
答:敦煌石窟艺术以其丰富的佛教内容、精湛的绘画技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著称。
壁画色彩鲜艳,人物形象生动,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2. 社会工作在社区发展中扮演了哪些角色?答:社会工作在社区发展中扮演了多种角色,包括提供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参与、增强社区凝聚力、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和维护社区成员的权益等。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某社区的老年人因为缺乏社交活动而感到孤独,社会工作者小张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来改善这一状况。
问题:请分析小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这些老年人。
答案:小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组织定期的社交聚会,如茶话会、棋牌游戏等,增加老年人的社交机会。
敦煌石窟艺术的特点
段文杰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
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
这个地区曾经居住过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在境内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为中西使者、商贾、僧侣东来西去必经之地,因而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必然具有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
但所有特色都包融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艺术体系之中而呈现出新的风彩。
下面略述十大特色。
(一)石窟建筑的中国特色佛教石窟始兴自印度,辗转传到西域。
每传一地形制都有所变化,原来印度的毗诃罗(僧房)和支提(塔庙)都出现了新形式。
传到敦煌,则离印度更远。
敦煌最早的禅窟,其窄小的甬道与印度的廊柱大殿不能相比;两侧仅容一人结跏趺坐的小禅室,亦与印度起居室式大禅房相异,并完全模仿了库车苏巴什的禅窟形制,而且规模更小。
北魏的中心柱窟与廊柱佛塔式大厅更不一样,它是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隧道窟在西域克孜尔逐渐演化而成的,北魏晚期发展成为中国多层楼阁式塔,绕塔观像的作用与支提略同,但后室有平綦顶、前厅是人字形、硬山顶,南北壁有汉式阙形龛。
早期的石窟形制上便已增添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色。
隋唐以后的倒斗顶殿堂,正壁开龛,顶悬华盖(藻井),有的窟中设佛坛,前有踏步,后有背屏,四面围栏,佛坛四面画壶门及伎乐、动物装饰,四壁画联屏。
佛窟在世俗化过程中进一步模仿宫殿形式,中国特色更为浓厚。
(二)从印度飞天到中国飞仙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飞神形象,希腊有安琪儿——臂长翅膀的儿童或少女;中国有羽人,臂长羽毛,奔腾于空,世称飞仙;印度有头顶圆光、身托云彩的飞天,也有双翼天使。
敦煌飞天来自印度。
当其进入龟兹石窟后变为圆脸、秀眼、身体短壮、姿态笨拙的形象,加上印度裸俗、波斯大巾、不乘云彩,形成了西域特殊风格。
古代敦煌文化的艺术特点与历史价值
古代敦煌文化的艺术特点与历史价值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当时中国北方地区文化的繁荣和独特性。
敦煌文化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它是中国西部河西走廊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敦煌文化最著名的表现形式是敦煌壁画和敦煌文献,这些珍贵的文物展现了敦煌文化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一、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敦煌壁画是敦煌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是敦煌石窟中最重要的艺术遗产。
敦煌壁画以精湛的绘画技法、丰富的色彩、独特的造型和热情饱满的艺术表现形式著称于世。
首先,敦煌壁画的画面设计非常独特。
绘画中人物的姿态、面部表情、衣袂飘荡等都十分生动,相互之间的布局色调和谐,形成了完美的画面。
例如《佛授记经图》中的佛陀形象,慈祥圣洁,体现了佛教圣贤的形象。
其次,敦煌壁画色彩斑斓,鲜艳夺目。
绘画中运用了大量的颜料,充分展示了大唐时期的鲜明色彩特征。
例如《九色鹿》的色彩浓郁,匀称且和谐,呈现了敦煌民间生活的丰富和多彩。
此外,敦煌壁画的绘画技法十分独特。
绘画中的人物形象,线条流畅,用笔自然,而阴影、透明和光滑的表现力则非常突出。
例如《琵琶行》的表现,女子高贵、典雅、端庄,在细节表现上更加精细,增强了绘画的立体感。
二、敦煌文献的历史价值敦煌文献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书法、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见证,对中西学术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首先,敦煌文献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文物之一,不仅涵盖了佛教、道教和历史文献等各个领域,还包括了中国历史上较早的科技文献,对中西方文化和学术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敦煌文献对世界文化交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敦煌文献的研究不仅对中国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许多国际学者在中国进行了文献考古的研究,对世界文化交流和东西方文化理解的深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敦煌文献在当代世界文化和学术交流中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敦煌文献的研究和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学者们的关注。
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敦煌石窟是中国最富盛名的石窟寺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腹地,由东、中、西三千多个洞窟组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佛教艺术遗产之一,因其绚丽多彩、壮观独特而备受世人的赞誉。
敦煌石窟作为一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其艺术特点及历史价值值得深入探究。
1. 艺术特点1.1 线条的精细敦煌石窟的线条处理极为精细,每一道线条都能表现出良好的韵律美,行云流水,富有动感。
1.2 颜色的浓烈敦煌石窟的颜色极为浓烈,用色丰富,每种色彩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元素之间的配合恰到好处。
色彩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佛教文化对美学的追求。
1.3 塑像的生动敦煌石窟中的塑像生动逼真,栩栩如生,透过细致入微的雕刻,它们的表情、姿态、神态均能细致地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惊叹于雕工的精湛。
2. 历史价值2.1 宗教文化意义敦煌石窟是佛教践行者的精神信仰场所,它的一切艺术都是为佛教服务的。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演变过程中,在文艺方面也受到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敦煌石窟完美地演绎了佛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卓越表现。
2.2 艺术史意义敦煌石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绝,是中西艺术交汇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特定的艺术手法开创了唐代中国佛教石窟的新时代,对后来的中国民族艺术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2.3 文化遗产意义敦煌石窟以其深远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遗产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它又是兼备艺术和历史价值的瑰宝,它为人们认识历史、探寻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信息。
敦煌石窟自发现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它以其别样的神秘气息和绝美的艺术风格震撼人心,是中国文化史中的瑰宝之一。
它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特点,使我们始终能从中寻找到启发,引领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瑰宝。
(967字)。
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和价值
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和价值艺术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和,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壁画1、早期是敦煌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画,中国传统,和画像等,其中以画为主。
2、中期壁画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
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来描绘的。
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3、。
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
为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
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
比较普遍采用的题材。
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总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
艺术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
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发。
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
体裁有(影塑)、、。
题材主要有、飞,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
中期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
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
由于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本身的衰落,也一既不振了。
敦煌石窟形制石窟形制指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
关于敦煌石窟的形制及其造型,在相关传世文献及考古文献没有留下可资利用的直接说明,仅仅有如“大像窟”、“涅盘窟”之类以外形特征而命名的记载。
今人研究莫高窟的洞窟形制同样采用了这一做法。
其分类大致如下:一、中心塔柱窟中心塔柱窟又称中心方柱窟、中心柱窟、塔庙窟。
因窟之后半部有立地撑顶的柱子(其中有些柱为塔形)而得名。
我国三大石窟知识点总结
我国三大石窟知识点总结中国有着众多著名的石窟,其中以敦煌、龙门和云冈三大石窟最为著名。
这些石窟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精髓,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开凿年代、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等方面对这三大石窟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
一、敦煌石窟1. 开凿年代敦煌石窟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境内,始建于公元366年,兴盛于五代至元代。
敦煌石窟是中国最古老的石窟之一,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窟之一。
2. 艺术特点敦煌石窟以佛教题材为主题,厚重的佛教氛围浓厚,因而造就了大量精美的佛像和壁画。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16窟“莫高窟”,窟内有卢舍那佛和卢舍那菩萨造像,被誉为“东方的艺术宝库”。
敦煌石窟的壁画以壮丽精美、色彩绚丽、造型生动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壁画艺术的“四大名窟”之一。
这些壁画描绘了佛教、佛经、宗教仪式以及宫廷生活、社会风情等内容,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宗教、文化、社会与生活面貌。
3. 历史价值敦煌石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艺术瑰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座丰碑。
敦煌石窟的壁画、佛像、经幡等艺术品以其精美绝伦而备受推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彩塑、雕刻以及宗教、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龙门石窟1. 开凿年代龙门石窟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始建于公元493年,兴盛于北魏至唐代。
龙门石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集中显示北魏至唐代佛教石窟群。
2. 艺术特点龙门石窟以佛教题材为主题,具有浓厚的佛教氛围。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20窟“摩崖造像”,龙门造像群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佛教造像之一,以其巨幅的立雕造像而著称。
其中的“罗汉阁”是中国佛教造像中最为壮观的一处,有38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石雕,是中国石刻艺术的代表之一。
龙门石窟的壁画以精美绝伦、色彩浓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文化风貌。
这些壁画表现了佛教诸天的神鬼、菩萨、乐舞、护法等形象,描绘了佛教、历史、文化等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敦煌莫高窟艺术特点和价值
敦煌石窟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敦煌壁画艺术莫高窟根据其洞窟内壁画的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壁画1、早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成长时期,壁画内容有佛像画、佛教故事画,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等,其中以佛教故事画为主。
2、中期壁画是石窟艺术的极盛时代,包括随唐两上朝代。
壁画内容,故事画减少,一开始就是按照当时的风土人情来描绘的。
反映的生活更加广泛,而且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对主题的表现也更加明显3、。
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供养人的画像,各族首领及其属集于一窟。
为莫高窟壁画艺术增添了不少光彩。
壁画题材简单,只有楼台亭阁、佛说法,天人围绕,莲花、水池、化生,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竟不知所画何以为名。
比较普遍采用的题材。
总结以上三个时期来看:奠高窟壁画从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古代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和成就,而这些成就总是在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观察研究了生活,以及进行辛勤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的。
敦煌彩塑艺术敦煌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主题是彩塑。
彩塑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发展期。
早期洞窟形式.有禅窟,方形或长方形佛堂式和中心柱塔庙式等,早期的彩塑有三百多件。
体裁有浮雕(影塑)、高浮雕、圆雕。
浮雕题材主要有千佛、飞天等,高浮雕题材主要有楣梁上的龙头、羽人等,都是紧靠壁面捏塑的,形体比较扁平,圆雕题材主要是较大型的佛、菩萨、天王等,头部及身体体积比较饱满。
中期极盛期洞窟为方形佛殿式,一般都在正面大龛中列置以佛为中心的群像。
人物造型,一般头大,体壮,腿短,这是随代塑像在外型上的显特征。
由于河西走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佛教本身的衰落,佛教艺术也一既不振了。
敦煌石窟形制石窟形制指石窟的建筑规制与风格。
关于敦煌石窟的形制及其造型,在相关传世文献及考古文献没有留下可资利用的直接说明,仅仅有如“大像窟”、“涅槃窟”之类以外形特征而命名的记载。
敦煌绘画知识点总结
敦煌绘画知识点总结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之一。
敦煌莫高窟里的绘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经典代表,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敦煌绘画的一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艺术作品。
一、敦煌莫高窟绘画的历史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重要遗产,始建于16国,形成于唐、宋、元、明、清等时期,历时约1600年。
敦煌莫高窟的绘画风格呈现了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的脉络,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敦煌莫高窟绘画的题材敦煌莫高窟的绘画题材非常丰富,包括佛教故事、传统神话、历史故事、日常生活等等。
这些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三、敦煌莫高窟绘画的艺术风格敦煌莫高窟的绘画风格独特鲜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其绘画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风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敦煌莫高窟绘画的技法敦煌莫高窟的绘画技法十分丰富,包括“掠色写意”、“工笔写意”、“泼彩手卷”、“贴金工艺”等等。
这些技法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绘画技法具有很高的价值。
五、敦煌莫高窟绘画的影响敦煌莫高窟的绘画对中国古代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绘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为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遗产,还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一页。
六、敦煌莫高窟绘画的保护敦煌莫高窟的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宝库,对于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以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七、敦煌莫高窟绘画的价值敦煌莫高窟的绘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绘画、宗教、文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代表作,还是中国古代文化、宗教艺术的珍贵遗产,对于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东方艺术的瑰宝——敦煌石窟
东方艺术的瑰宝——敦煌石窟作者:暂无来源:《新经济》 2016年第23期黄灿敦煌石窟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县鸣沙山,十六国时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僧乐尊开凿窟造像。
其中丰富的塑像、壁画,那从北魏到元代包括了整整十个世纪的作品,代表了我国民族艺术重要发展时期佛教艺术的全貌,它是一部首尾完整的石窟艺术编年史,也是一部具体生动的佛教艺术发展史。
而且,它在世界美术史上,是惊人的伟迹,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是东方艺术的瑰宝。
敦煌石窟艺术的主体是彩塑。
在莫高窟492个洞窟中遗存至今的彩塑作品计有 3000余尊,其中有弥勒像、释迦像、释迦多宝并坐像、释定像、思维像以及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
其次,敦煌壁画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共计有壁画 45000多平方米。
这些壁画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宗教活动、民族往来、社会生活、中外交流等方面的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早期敦煌壁画在内容上多为佛传、本生故事和说法图及因缘故事题材,描述释迦牟尼生前经历、事迹和与佛有关的变化事迹。
著名的如“萨埵那太子以身饲虎”、“九色鹿拯溺人”、“五百强盗成佛”等。
这些作品大力宣扬仁慈恩恶、救济穷困、舍己救生、静守清规、因果报应之类的思想,充满了对人生苦难的描写。
另一方面,早期敦煌壁画也描绘了许多现实场面,如耕地、狩猎、捕鱼、造屋、修庙、屠宰、井饮、赶车、骑兵、交战、汲水、采果、舟渡、治病、奏乐、出殡、舞蹈、卜巫占相、商队往来、相扑等等。
以上这些作品与当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东汉末年,和帝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公赋既重,私敛又深。
牧守长吏,多非德选;贪聚无厌,遇人如虏。
”(《后汉书?朱穆传》)加之天灾不断,瘟疫流行,民不聊生揭竿而起的黄巾大起义,又在豪强地主的血腥镇压下归于失败。
在这种境遇下,痛感人生悲苦、渴求安宁生活,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而佛教教义正是以人生之苦为最基本的命题。
甘肃敦煌莫高窟知识点
甘肃敦煌莫高窟知识点敦煌莫高窟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一处石窟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洞窟保存了丰富多样的佛教艺术作品,揭示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繁荣和交流。
本文将逐步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作品。
第一步:历史背景敦煌莫高窟建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文化交汇处,吸引了来自中亚、西亚和中国的商人、僧侣和艺术家。
这些人们在这片沙漠中创造了众多的石窟艺术作品,用艺术表达他们的信仰和文化。
第二步:建筑特点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分布在莫高山下,共有735个洞窟。
其中,著名的有莫高窟、千佛洞和五谷神仙洞。
这些洞窟的建筑特点独特而精美,采用了壁龛、塑像等多种造型方式,以及绘制壁画和雕塑的艺术形式。
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塑描绘了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第三步:艺术作品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作品以佛教题材为主,包括佛像、壁画和石刻等。
这些作品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弥勒菩萨坐像,这是莫高窟中最大的佛像,高达34.5米。
此外,还有千佛洞中的壁画《大唐西域记》和五谷神仙洞中的壁画《韩湘子神仙境》等,这些作品在绘画技法和题材选择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第四步:价值和保护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它是了解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于研究中国佛教艺术、历史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和人为破坏,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修复石窟、加强监管和开展科学研究等。
第五步:旅游资源敦煌莫高窟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游客可以参观洞窟内的壁画和雕塑,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和神秘。
此外,敦煌还有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鸣沙山、月牙泉等,游客可以一并欣赏。
敦煌莫高窟建筑艺术
敦煌莫高窟建筑艺术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自公元4世纪开始开凿。
这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佛教壁画、雕塑和文化遗址。
其建筑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莫高窟的建筑艺术呈现出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艺术元素,展现了唐代和五代时期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风貌。
这里的建筑多以岩石为材料,利用山体构造按照一定的设计和规划精心而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千佛洞、肉孜沟、鸣沙山等。
在建筑的布局上,敦煌莫高窟多采用“一道三厅”或“一堂二殿”的结构布局形式,主要展示佛教文化、佛教教义和佛教事迹等内容。
佛教艺术的特点在敦煌莫高窟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如弥勒佛与罗汉的雕塑、菩提树下的佛教故事、金刚经中的奇特图案和五台山中的与道教和儒教相关的题材作品。
这些作品在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美学价值。
在造型上,敦煌莫高窟的佛像形制多采用印度佛教艺术中的样式,如弥勒佛、药师佛等,同时又增加了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
佛像神态安详、肌肉丰满、服饰细腻,表现出唐代时期艺术表现的精湛技巧和艺术特点。
同时,在佛像的造型中加入了一些道教的风俗和儒教的思想,如龟蛇鱼等元素被当作佛像的一部分,大大丰富了佛教造像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在色彩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多采用明丽的鲜艳颜色,用色饱满、线条流畅,使色彩丰富而富有变化、层次分明。
特别是在五代时期,圆润而明亮的颜色引人注目,如黄色、绿色、暖粉色、紫色和蓝色等。
这些颜色不仅鲜明而充满生命力,还体现了唐代时期艺术的表现风格,增强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效果。
在构图上,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多采用精妙的对称、对比和分层的手法,体现出唐代和五代时期艺术的高超技巧和独特审美趣味。
除了对称和对比外,壁画的构图还通过色彩的运用和线条的巧妙表现来进行,使作品具有极强的美学效果和意境。
总的来说,敦煌莫高窟的建筑艺术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历史遗产的缩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文杰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的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内容之丰富、技术之精湛、保存之完好都是举世罕见的。
由于它产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中段的关键地区敦煌,因而具有特殊的地理文化性质。
这个地区曾经居住过乌孙、月氏、匈奴等民族,汉武帝建立河西四郡之后,在境内设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为中西使者、商贾、僧侣东来西去必经之地,因而敦煌自古便是“华戎所交”的都会,也是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地区,石窟艺术传自印度,途经中亚、西域,从内容到形式,必然具有多种因素和风格的特点。
但所有特色都包融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艺术体系之中而呈现出新的风彩。
下面略述十大特色。
(一)石窟建筑的中国特色佛教石窟始兴自印度,辗转传到西域。
每传一地形制都有所变化,原来印度的毗诃罗(僧房)和支提(塔庙)都出现了新形式。
传到敦煌,则离印度更远。
敦煌最早的禅窟,其窄小的甬道与印度的廊柱大殿不能相比;两侧仅容一人结跏趺坐的小禅室,亦与印度起居室式大禅房相异,并完全模仿了库车苏巴什的禅窟形制,而且规模更小。
北魏的中心柱窟与廊柱佛塔式大厅更不一样,它是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隧道窟在西域克孜尔逐渐演化而成的,北魏晚期发展成为中国多层楼阁式塔,绕塔观像的作用与支提略同,但后室有平綦顶、前厅是人字形、硬山顶,南北壁有汉式阙形龛。
早期的石窟形制上便已增添了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特色。
隋唐以后的倒斗顶殿堂,正壁开龛,顶悬华盖(藻井),有的窟中设佛坛,前有踏步,后有背屏,四面围栏,佛坛四面画壶门及伎乐、动物装饰,四壁画联屏。
佛窟在世俗化过程中进一步模仿宫殿形式,中国特色更为浓厚。
(二)从印度飞天到中国飞仙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飞神形象,希腊有安琪儿——臂长翅膀的儿童或少女;中国有羽人,臂长羽毛,奔腾于空,世称飞仙;印度有头顶圆光、身托云彩的飞天,也有双翼天使。
敦煌飞天来自印度。
当其进入龟兹石窟后变为圆脸、秀眼、身体短壮、姿态笨拙的形象,加上印度裸俗、波斯大巾、不乘云彩,形成了西域特殊风格。
进入敦煌后,遂渐与羽人相结合,五世纪末转化为飞仙,条丰脸型、长眉细眼、头顶圆髻、上身半裸、肩披大巾、头无圆光、风姿潇洒、云气流动,这就是敦煌式中国飞天。
隋代帝王宠爱飞天,暗造机关令木制飞天上下飞舞为帝王卷帘启户,天上的仙人下降凡间。
①因而隋代飞天发展到了顶峰,千姿百态,成群结队,形成了自由自在的飞天群。
特别是天宫,阁中的伎乐天也腾空而起,化为绕窟一周的伎乐飞天。
唐代飞天,不长翅膀,不依托云彩,就靠一条长巾,展卷飞舞,便轻盈飘渺地翱翔太空。
正象我国诗人李白咏飞仙诗所说:“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浮升天行。
”②这就是中国飞仙(即飞天)典型的艺术形象。
(三)菩萨的女性化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在印度石窟中人体比例、姿态动作、面部表情都比较写实而又合于理想;在男女性别上,特征分明,圣众中男女生理特征非常明显。
男者面相丰圆、唇有胡须、肩宽腰壮、强健有力;女者脸圆、眼尖、眉长、唇厚、丰乳、细腰、大臀、跣足,有的男根女阴都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
龟兹石窟继承了这一传统,但裸体像已大为减少。
进入高昌地区,菩萨圣众性别大多不明,佛陀身后的天龙八部也多为同一形象,没有男女长幼之分,裸体形象已不存在。
敦煌早期洞窟多半如此。
一方面符合佛经的说法:佛国世界的圣众“非男非女”,同时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认为赤身裸体有伤风化,不文明不道德,故有意不表现男女生理特征。
隋代以后,明显地出现了女性菩萨,面相丰润而妩媚,唇上虽然有绿须,胸前亦无乳房,但温静娴雅、姿态婀娜。
故唐初高僧道宣说,造菩萨象:“宋齐间皆唇厚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之像。
自唐以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伎女之貌,故今人夸宫娃如菩萨也。
”③画家赵公佑形容菩萨像“妍柔姣好,奇衣宝眼,一如妇人”④,感叹失掉了造菩萨像的目的。
敦煌画师与中原一样,为了“取悦于众目”,菩萨像也女性化,世俗化了。
(四)供养人画像是中国特有的肖像画在印度佛教石窟艺术中,还没有发现有纪年题记的供养人画像。
在西域的龟兹石窟中出现了为数不多的供养人画像行列,但少有题铭。
敦煌则不然,在最早的一组十六国晚期洞窟里便出现有供养人画像群或通壁画像行列,并有榜题,这与儒家的祖先崇拜有关。
汉代已有为祖先画像之风,佛教功德主画像便与此结合成为最初的施主列像。
西魏已形成一家一族的画像,唐代则发展为家庙,如贞观十六年的220窟,题名“翟家窟”,从道公翟思远到九世孙五代翟奉达“检家谱”⑤共连续了280多年,翟奉达又画了他一家三代之像,十几代人一脉相承,岂非家庙?五代98窟为曹议金功德窟,共画供养人169身,从曹氏家族内亲张议潮、索勋、外戚女婿于阗国王李圣天、回鹘公主等,还有节度使衙门大小官员及曹氏姻亲、曹氏家族祖宗三代、儿女、子婿等,按辈份依次排列,而且有一批等身大像,超身巨像,比佛、菩萨画更为显赫,而且依次排列绕窟一周,画像场面宏伟,似乎不是在供佛,而是供人,供奉曹氏家族,充分表现了佛教石窟中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特点。
(五)大乘经变的王国大乘教在中国普遍流行,并形成了许多宗派。
因而如《法华经》、《华严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弥勒经》等大乘主要经典都有经变。
这里的经变是指一部经绘一幅画,本生故事,则一个故事一幅画,也可叫经变,但一幅大型经变却包含许多故事。
这种经变,在佛教国家隋唐以前的佛教遗址中尚未发现过,中亚也没有,这是中国画师以佛经为依据独创的。
据现存的画迹来看,北魏晚期在麦积山石窟里已出现巨型中国式西方净土变和维摩变。
从敦煌说,一般晚于中原,始于隋,盛于唐,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的《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弥勒变》、《维摩变》、《报恩经变》、《密严经变》……等二十几种,计1102幅,如加上本生故事,约有1350幅,堪称当今世界大乘经变之王国。
特别是吐蕃时期以后,集各宗各派经变系于一窟,同时并存,各展风彩。
这些经变是抽象佛经的具像化,在具像化过程中又出现了中国式楼台亭阁、金碧辉煌的皇家宫苑和色调幽远的自然景色,在经变的艺术境界中,还蕴含着多层次的意境:宗教境界、政治境界、伦理道德境界等,充分体现了释、道、儒三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中国特色。
(六)敦煌壁画是一座音乐舞蹈宝库敦煌壁画中反映的舞与乐是联在一起的整体,舞是乐之形,乐是舞之声,它融合了各民族和各国舞乐的因素,它的多元性是很明显的。
主要可分为三类:中原汉民族的舞乐,如清商乐、燕乐等;西域兄弟民族的舞乐,如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等;外国舞乐,如天竺乐及中亚波斯等国的舞乐。
在河西走廊主要流行以龟兹乐与中原舞乐结合的《西凉乐》,其中包括敦煌乐。
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和佛教艺术在敦煌的发展,天竺乐在西域和敦煌舞乐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壁画中的舞乐,分为两大类:即仙乐与俗乐。
所谓仙乐即以佛国世界天人形象出现的舞乐,如早期洞窟里绕窟一周的天宫伎乐;唐代金碧辉煌的极乐世界里的大型舞乐场面,如220窟的胡旋舞、胡腾舞,217窟的柘技舞等。
俗舞是现实生活中的乐舞,如张议潮出行图中的营伎;宋国夫人图中的清商伎和百戏;嫁娶图中的六公舞等。
仙乐中天人、菩萨的手式和姿态,都蕴含着印度舞蹈的流风余韵。
但这一切都纳入唐代吸收融合、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中,形成了中国舞乐的庞大体系和优秀传统。
(七)敦煌石窟艺术与信仰思想敦煌石窟艺术直接接受了西域佛教艺术的内容、技法和风格,主要颂扬佛陀生平事迹和前生善行,宣传累世修行积累功德,因而萨王子饲虎、尸毗王割肉喂鹰、月光王施头千遍、须堵提割肉奉亲等悲剧性题材大为流行,宣扬舍己为众生的牺牲精神,最后才能成佛。
隋唐时代,全国统一,政治经济大发展,大乘经变一时蔚然兴起,《弥勒净土变》、《东方药师净土变》、《阿弥陀净土变》、《法华经变》等一反早期悲惨气氛,而呈现出楼台亭阁、金碧辉煌、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
当世死后即能成佛、念佛七日即可往生净土的思想代潜了漫长的累世修行才能成佛的旧观念,善男信女对佛的信仰思想发生了变化。
大体有三种:一、超度亡灵。
希望先亡父母、三世父母、七世父母神游净土永离三途;二、为活着的人祝愿。
如“现在居誊位太安吉”、“见在老母合家子孙,无诸灾降”、“府主大王曹公保安”等。
三、愿成佛者多笼统祝愿。
“愿亡者神生净土”、“法界众生,同登正觉”、“一切众生,一时成佛”,特别是对现存者的祝愿。
法华经普门品,观音经变及千手千眼观音变中,大量表现了口念观音名号,立刻解脱现实苦难的画面,而不是死后成佛。
因而极乐世界图往往是人们作为对佛陀的供养,以求得解脱现实苦难的目的,进入极乐世界,成佛的希望是有的,但三等九级的等级制是很严格的,得之不易。
千年佛教信仰思想的变化,是受到儒家入世思想和现实思想影响的,是儒、佛思想结合的产物。
(八)中印壁画技法上的交流敦煌壁画表现技法有两个来源:一是中国传统的壁画技法,敦煌汉晋墓画便是基础;一是西域传来的表现技法。
壁画制作方法大体相同,造型、线描、构图、赋彩、传神等表现技法,各具民族特色,这里不多谈,主要谈谈完全不同的两种立体感表现法。
从西域传来的天竺凹凸法,即以明暗晕染表现主体感。
这种方法从阿旃陀传到敦煌,已经有许多变化,但以肉红色涂肉体,以赭红晕染眼眶、鼻翼和面部四周,使明暗分明,最后以白粉涂鼻梁和眼球,表现高明部分。
年久色变,肌肉变为灰黑,而白鼻梁,小字脸更为突出,这种晕染法在敦煌石窟流行了250多年。
中国传统的色晕法,方法简单,与印度凹凸相反,只在面部两颊及上眼睑渲染一团红色,既表现红润色泽,又有一定的立体感。
这种方法起自战国,西汉已很成熟。
五世纪末进入敦煌壁画,与西域明暗法并存近百年,至六世纪末的隋代,才融合中西为一体,以色晕为主,又有明暗渲染,至七世纪初的唐代才形成崭新的中国立体感表现法。
(九)释道儒三家思想大融合敦煌艺术的开始时期,主要表现佛陀说法、释迦生平事迹——佛传故事、佛陀前生舍己救众生的善行——本生故事、佛陀渡化众生的事迹——因缘故事、还有静坐参禅的千佛。
主要表现修持六度以成佛道的悲剧性静穆境界。
北魏晚期,壁画中出现了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方士、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羽人、乌获等道家神仙的形象,出现了云气天花流动旋转,出现了动的境界,还出现了传自南朝的“秀骨清像”的菩萨以及身着大袍、脚登高头履的士大夫形象,这正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家神仙思想相结合的反映。
隋唐以后,出现了许多伪经,实际上是中国人自撰的佛经,《报父母恩重经》是根据《孝经》杜撰的。
唐代洞窟里有此经变,中部为佛陀与圣众,四周描写十月怀胎、分娩成长、长大成人、忤逆、不孝等情节。
这不是宣传佛教,而是宣扬儒家孝道思想。
在许多净土变的深层境界中,多蕴含着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和政治境界。
南北朝时一位学者说得好:“释迦生中国,立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立教如释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