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英文名称:power system analysis学时:64学分:4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先修课程:电路分析、电机学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电气信息专业的学位课,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介绍了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基本概念、电力系统各元件的数学模型、电力系统静态和暂态稳定分析、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力系统静态分析和暂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和基本计算方法,为后续的电力系统系列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电力系统的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1章:电力系统基本概念内容:介绍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特点和基本要求,介绍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容量和额定频率等电气设备额定参数和变压器分接头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发电机、输电线路、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和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确定.最后,还介绍电力系统常见的几种接线方式及其特点.重点: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特点和基本要求;发电机、输电线路、变压器和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确定;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
难点:发电机、输电线路、变压器和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确定。
讲授学时:2学时第2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内容:介绍电力系统中同步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电力负荷的等值电路模型及其等值参数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引入了标幺制的概念,介绍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电抗标幺值的计算公式,以及多电压等级电力系统中基准值的选取方法。
重点: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及其参数计算;标么值的概念。
难点:多电压等级电力系统中标么值的计算;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等值电路讲授学时:6学时第3章: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内容:在介绍潮流计算、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各种情况下开式电力网的潮流计算。
以两端供电网络和简单环形供电网络为例,介绍简单闭式电力网的潮流计算,最后介绍节点导纳矩阵、统一潮流方程等复杂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基本概念,潮流计算的计算机解法,以及它们在实际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Power System Analysis课程编号:2000131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时数:40 学分数:2.5执笔人:刘平竹编写日期:2002.05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的性质:<<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培养本科生1、了解电力系统的差不多内容,差不多概念。
2、熟悉电力系统的差不多运行方式,调剂方法。
3、熟练把握电力系统的差不多分析和运算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安排,学时分配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差不多概念(2学时)明白得并把握电能生产的特点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差不多要求、电力系统的概念、电力系统的负荷、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
第二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5学时)把握电力线路结构及等值电路、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发电机及负荷的等值电路、标幺制。
重点和难点:标幺制第三章电力网的潮流运算(7学时)把握网络元件的压降和功率、开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运算、闭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运算。
重点和难点:闭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运算。
第四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3学时)了解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稳的概念。
把握:电压调整的方法和调压措施。
第五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3学时)把握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和频率调整、有功功率的平稳和系统负荷在各类电厂间合理分配。
第六章短路运算的差不多知识(7学时)把握短路运算的概念、恒定电势源电路的三相短路分析运算。
重点和难点:恒定电势源电路的三相短路分析运算第七章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和等值电路(7学时)把握对称重量法、序阻抗、对称重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运算中的应用、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综合负荷)和等值电路、电力系统正负零序网络的制定。
重点和难点:序阻抗、对称重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运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运算(6学时)把握简单不对称短路、不对称短路时网络中的电流和电压的运算、非全相断线的分析和运算。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二、课程代码:三、课程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部)电气教研室四、教学对象:xx级电气工程专业五、教学时数:总时数72 节。
六、课程性质:专业课。
七、课程衔接:电机学、电路八、考核方式:笔试九、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清楚电力系统各个元件(设备)的额定电压的确定,为进一步学习电力系统的知识点打下基础进一步学习电力系统的知识点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节次$1.1、电力系统的构成了解电力系统的构成,建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的概念$1.2、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和频率1、理解标准额定电压的概念,2、掌握各主要电气设备额定电压确定原则,3、了解各额定电压的供电范围;$1.3、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了解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要求$1.4、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及特点了解电力网络各种结线方式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如何确定电力系统各个元件(设备)的额定电压教学难点:确定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五)教学时数4(六)课后作业:1.1、1.3第二章电力网各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输电线路各主要参数、变压器的计算方法和等效电路的画法,掌握标幺制的概念、特点,学会使用有名值和标幺值两种形式进行计算(二)教学内容及节次$2.1架空输电线参数掌握输电线路各主要参数的计算$2.2架空输电线等值电路掌握输电线路等值电路,了解其意义$2.3变压器等值电路和参数1、掌握双绕组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及参数计算2、掌握三绕组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及参数计算3、掌握变压器的Π型等值电路$2.4标幺制1、理解标幺制的概念2、掌握不同基准值的标幺值间的换算3、掌握有几级电压的网络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4、了解标幺制的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输电线路的等值电路及参数计算公式、分裂导线的特点2、变压器等值电路的画法及参数求取3、不同基准值的标幺值间的换算,有几级电压的网络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教学难点:1、输电线路的电抗、电纳计算求解过程2、三绕组变压器的参数计算,变压器的Π型等值电路3、有几级电压的网络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五)教学时数:14(六)课后作业:2.1、2.3、2.7第三章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同步电机基本方程的假设前提,能够列写同步发电机的原始方程并掌握同步机原始方程的特点,掌握a、b、c 系统与d、q、0 系统的坐标变换公式,建立d、q、0 坐标系的同步发电机方程,掌握同步机稳态运行的特点,能够求解同步机稳态运行的参量(二)教学内容及节次$3.1 基本前提理解同步电机基本方程的假设前提$3.2同步发电机的原始方程1、理解同步发电机的原始方程2、了解磁链方程的电感系数$3.3 d、q、0坐标系的同步发电机方程1、理解d、q、0坐标变换2、掌握d、q、0坐标系的同步发电机方程及特点$3.4 同步电机的对称稳态运行1、掌握基本方程的实用化处理2、理解同步电机的稳态运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同步发电机的原始方程,磁链方程的电感系数特点2、d、q、0坐标系的同步发电机方程及特点3、同步电机稳态运行计算(电势方程式,相量图,等值电路)教学难点:1、磁链方程的电感系数随转子角α变化的情况2、d、q、0坐标系的同步发电机方程的标幺值形式3、同步电机(凸极机)稳态运行的相量图(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五)教学时数:12(六)课后作业:3.2、3.5、3.7第四章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计算计算不同已知量下的同步机稳态运行参量,掌握恒定电势源电路的三相短路的有关概念,理解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掌握暂态电势和暂态电抗的概念,学会无阻尼绕组同步电机三相短路计算,次暂态电势和次暂态电抗的概念,学会有阻尼绕组同步(二)教学内容及节次$4.1短路的一般概念1、掌握同步电机稳态运行计算2、了解短路的原因、类型及后果,短路计算的目的$4.2 恒定电势源电路的三相短路理解三相短路的有关概念$4.3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分析了解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分析$4.4无阻尼绕组同步电机三相短路电流计算1、了解暂态电势和暂态电抗的概念2、掌握无阻尼绕组同步电机三相短路电流表达式及计算$4.5 有阻尼绕组同步电机的突然三相短路1、理解有阻尼绕组同步电机的突然三相短路的物理过程2、理解次暂态电势和次暂态电抗的概念3、掌握有阻尼绕组同步电机三相短路电流表达式及计算$4.6强行励磁对短路暂态过程的影响了解强行励磁对短路暂态过程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同步电机稳态运行计算2、短路电流、短路冲击电流、短路电流的有效值、短路功率的概念;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定转子电流的分量3、暂态电势和暂态电抗的概念,无阻尼绕组同步电机三相短路计4、次暂态电势和次暂态电抗的概念,有阻尼绕组同步电机三相短路计算教学难点:1、给出不同已知量情况下的同步机稳态运行参量求取及矢量图画法2、同步电机突然三相短路的定转子电流的分量分析3、暂态电势的物理意义4、次暂态电势的物理意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五)教学时数:14(六)课后作业:4.2、4.5、4.6第五章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转移阻抗的概念及求取方法,学会起始次暂态电流的实用计算,学会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近似计算(二)教学内容及节次$5.1 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掌握短路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转移阻抗的概念及求取方法$5.2 起始次暂态电流和冲击电路的实用计算掌握起始次暂态电流和冲击电流的实用计算$5.3 短路电流计算曲线及其应用1、了解计算曲线的概念2、理解计算曲线的制作条件3、掌握计算曲线的应用$5.4 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近似计算了解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近似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起始次暂态电流和冲击电路的实用计算2、计算曲线的制作条件及应用,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近似计算教学难点:1、、旋转元件的次暂态参数确定2、计算曲线的概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五)教学时数:10(六)课后作业:5.2、5.4第六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序阻抗和等值电路(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对称分量法求解不对称短路计算的思路,清楚序阻抗的概念,熟悉变压器的零序等值电路画法及其参数值,学会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制订(二)教学内容及节次$6.1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应用1、理解不对称三相量的分解2、了解序阻抗的概念3、掌握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应用$6.2 同步发电机的负序和零序电抗理解同步发电机的负序和零序电抗$6.3 变压器的零序等值电路及其参数掌握变压器的零序等值电路及其参数$6.4 架空输电线的零序阻抗及其等值电路理解架空输电线的零序阻抗及其等值电路$6.5综合负荷的序阻抗了解综合负荷的序阻抗$6.6 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制订掌握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制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应用2、变压器的零序等值电路及其参数3、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制订教学难点:1、对称分量法求解不对称短路计算的思路2、变压器的零序等值电路与外电路的联接,中性点有接地阻抗时变压器的零序等值电路3、架空输电线的零序阻抗及其等值电路(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五)教学时数:10(六)课后作业:6.3、6.5、6.7第七章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分析计算,熟练求解简单不对称短路问题,掌握正序等效定则的含义,熟练应用正序等效定则求解问题,学会非全相断线的分析计算(二)教学内容及节次$7.1 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分析1、理解单相接地短路2、理解两相短路3、理解两相短路接地4、掌握正序等效定则5、掌握非故障处的电流和电压的计算$7.2 电压和电流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掌握电压和电流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7.3 非全相断线的分析计算了解非全相断线的分析计算$7.4应用节点阻抗矩阵计算不对称故障了解应用节点阻抗矩阵计算不对称故障的主要步骤理解各序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简单不对称短路的分析计算2、正序等效定则3、电压和电流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非全相断线的分析计算4、应用节点阻抗矩阵计算不对称故障的思路教学难点:1、复合序网2、非故障处的电流和电压的计算3、电压和电流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换4、负序网络节点导纳矩阵和零序网络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讲解(五)教学时数:10(六)课后作业:7.1、7.4十、课程时数分配表本课程暂无实验十一、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教材: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书[1]. 李光琦.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二版).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2]. 韦钢.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3]. 王锡凡,方万良,杜正春.现代电力系统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 韩祯祥,吴国炎等. 电力系统分析.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5]. 韦钢,符杨,曹炜.电力系统分析要点与习题.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二十九、《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本科)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限选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讲述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故障分析和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有关的概念、分析及计算等。
其先修课程主要为《电路》、《电机学》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熟悉电力系统的有关基本概念。
2、掌握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和计算。
3、掌握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4、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的潮流计算及计算计算法。
5、掌握电力系统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的方法和计算。
6、了解电力系统静态、暂态稳定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1、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和计算: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电力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发电机稳态运行的方程、参数及等值电路。
恒定电势源的三相短路的周期分量与非周期分量、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最大有效值及短路功率。
发电机的暂态参数;发电机的暂态电势及次暂态电势。
自动励磁调节对短路电流的影响。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2、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对称分量法;发电机、电网各元件的负序及零序阻抗;综合负荷的序阻抗;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建立。
单相接地短路、两项短路和两项短路接地故障的计算;不对称短路时的电流电压分布;断路故障的分析等。
3、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的潮流计算及计算计算法:开式网及简单闭式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牛顿-拉夫逊法及P-Q分解法)。
4、电力系统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的方法和计算:无功功率平衡及电压调整的有关概念;电压调整的方法及有关计算;有功功率平衡及频率调整的基本概念;频率一次调整、二次调整的有关计算。
5、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线损的计算及减少线损的方法;系统的静态、暂态稳定性的概念及有关分析方法。
6、高压交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简单介绍)。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384801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Curriculum Design for Power System
学分: 1
学时: 1周(实验: 上机:)
开课单位:电气工程系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先修课程: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的综合实践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相关课程的综合应用技能;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一次独立进行课程设计的工程实践锻炼,帮助学生培养扎实的实践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工程意识。
并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教学基本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三、能力培养要求
把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创新、创造能力的基础,结合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采用设计、实验、计算机上机交替结合的形式。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教程》,王士政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六、考核方式
提交论文
七、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本课程大纲的编写是在参考其他高校相同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的,并将随着学科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起草人:汪小平审核人:雷赛衡日期:2011.3.3。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Power System Analysis课程负责人:执笔人: 编写日期:2012年2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L081752.学分:4学分3.学时:64(理论64)4.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与电力系统相关专业一门专业课。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列为学位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概念、基本问题及基本计算;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分析计算;电力系统运行中产生稳定性问题的原理和改善稳定性的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为后续课程、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在电气工程领域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一)基本知识(6课时)主要内容: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电力系统运行基本要求及接线方式。
1.基本要求⑴掌握电力系统组成;⑵掌握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⑶掌握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2.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其中,电力系统的组成(2学时);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2学时);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2学时)。
(二)电力系统元件的模型(12课时)主要内容:电力系统元件的数学模型和电路模型。
包括输电线路、变压器及发电机的模型。
1.基本要求⑴掌握电力系统元件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⑵熟练应用电路模型进行计算。
2.学时分配课堂教学12学时,其中,输电线路模型(2学时);变压器模型(4学时);发电机模型(4学时),标幺制(2学时)。
(三)电力网的数学模型(2课时)主要内容:电力网的数学模型。
1.基本要求⑴熟悉并掌握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导纳矩阵的方法;⑵熟练应用电路模型进行计算。
2.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学时,其中,电力网的数学模型(2学时)。
(四)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8课时)主要内容:电力传输的基本概念,开式网络潮流计算、闭式网络潮流计算、牛顿拉夫逊法。
《电力系统分析(上)》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上)》课程教学大纲(201402修订)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上)》(英文)Power System Analysis (Part I)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层次:专升本总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课程作用:本课程是电力有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所有专业课的基础。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课外自学相结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力系统运行、故障、稳定性、经济性等各方面的重要概念,理论联系实际,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第1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知识点:电力系统定义及基本要求、生产特点;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的概念;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考虑变压器抽头)的概念;电力系统接线方式的分类和特点,三相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电力系统的负荷和负荷曲线。
第2章电力系统元件模型及参数计算知识点:输电线路参数的物理意义,分裂导线对输电线路参数的影响,导线整换位的概念;变压器参数计算、等值电路和空载短路试验;三相电路标幺值计算中基准值的选取方法,标幺值的优点和缺点;电力系统的稳态等值电路的分析。
第3章简单电力网的潮流计算知识点:网络元件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的定义及计算;开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简单闭式网络的潮流计算;潮流计算的目的、意义;电力网损耗率的计算,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第4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知识点: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包括频率一次调整的概念、频率二次调整的基本概念、主调频厂的概念和选择原则;频率调整的必要性;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相关计算、等微增率准则(两台机组的情况)。
第5章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知识点:电压调整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三种调压方式及含义;电压调整的措施;频率调整和电压调整的关系。
四、考核内容及要求1.课程考核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见“课程内容和要求”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3、考试时间:90分钟4、试卷题型及分值:填空题(30分)、问答题(40分)、计算题(30分)五、课程参考资料1、教材《电力系统分析理论》(第二版),科学出版社。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doc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Power System Analysis课程编号:2000131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时数:40 学分数:2.5 执笔人:刘平竹编写日期:2002.05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的性质:<<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培养本科生1、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
2、熟悉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方式,调节方法。
3、熟练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 重点及难点安排, 学时分配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2 学时)理解并掌握电能生产的特点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的概念、电力系统的负荷、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
第二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5 学时)掌握电力线路结构及等值电路、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发电机及负荷的等值电路、标幺制。
重点和难点:标幺制第三章电力网的潮流计算(7 学时)掌握网络元件的压降和功率、开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闭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重点和难点:闭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第四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3 学时)了解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的概念。
掌握:电压调整的方法和调压措施。
第五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3 学时)掌握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和频率调整、有功功率的平衡和系统负荷在各类电厂间合理分配。
第六章短路计算的基本知识(7 学时)掌握短路计算的概念、恒定电势源电路的三相短路分析计算。
重点和难点:恒定电势源电路的三相短路分析计算第七章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和等值电路(7 学时)掌握对称分量法、序阻抗、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应用、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综合负荷)和等值电路、电力系统正负零序网络的制定。
重点和难点:序阻抗、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6 学时)掌握简单不对称短路、不对称短路时网络中的电流和电压的计算、非全相断线的分析和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总学时:48学时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原理第1章电力系统概述(4学时)1.1、电能与系统;1.2、发电厂:电能生产;1.3、电力网:电能输送与分配;1.4、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复功率;1.5、电力系统负荷:电能使用和消耗;1.6*、电力工业发展史。
基本要求:掌握电力系统的概念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复功率的计算了解电力系统工业发展史第2章电力系统稳态模型(6学时)2.1、稳态建模总体思路2.2、电力线路模型:1)电力线路结构和电磁现象;2)架空线路等值参数;3)电力线路等值电路;2.3、电力变压器模型:1)变压器及其等值电路;2)变压器等值参数;3)变压器∏型等值电路;2.4、电力负荷模型;2.5、电力系统等值电路与标么制。
基本要求:掌握电力线路结构及等值模型掌握变压器的等值模型和参数计算掌握电力负荷等值模型掌握电力系统等值电路及标幺制计算第3章电力系统潮流分析(8学时)3.1、简单电力系统潮流的分析:1)潮流基本概念;2)网络元件电压降落计算;3)网络元件功率损耗的计算;4)开式网潮流的人工计算;5)闭式网潮流的人工计算;3.2、网络矩阵和功率方程:1)网络方程;2)节点导纳矩阵;3)节点阻抗矩阵;4)功率方程;3.3、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1)潮流方程;2)潮流计算机解法的发展史;4)潮流计算的Newton-Raphson法;5)潮流计算的PQ分解法;基本要求:掌握潮流的概念和简单电力系统潮流的人工计算掌握网络矩阵和功率方程掌握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第4章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和控制(6学时)4.1、无功功率与电压控制:1)电力系统的电压偏移;2)无功平衡与电压关系;3)电力系统的无功电源;4)现代大电网电压控制的基本原理;4.2、有功功率与频率控制:1)电力系统的频率偏移2)有功平衡与频率关系;3)现代大电网频率控制的基本原理;4.3、经济运行与控制:1)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本概念;2)各类电厂间负荷的合理分配;3)经济调度的数学模型;4)等微增率准则;5)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经济调度;基本要求:掌握无功功率的概念与电压控制的原理掌握有功功率的概念与频率控制的原理掌握经济运行的概念和经济调度的计算第5章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概论(2学时)5.1、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与稳态分析;5.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计算的目的;5.3、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计算的方法。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汇总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194066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Power System Analysis 学分:3学时:48 (实验:6 上机:0 )开课单位:电气信息学院电气工程系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电路理论、电磁场、电机学、电气工程基础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电力系统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参数和特性,具备对电力系统进行基本的计算和分析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如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配网自动化等)打好基础。
本课程内容涉及电磁基本原理和大量数学计算方法,学习中要求深入理解原理,适当进行计算训练,最终具备能计算、会分析、会应用的能力,为从事电力系统相关领域的工作打好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按章节列出内容要求学时等,实验上机项目要列在课程内容一栏)(教学基本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三、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电力系统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暂态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本课程涵盖内容多,学时较少,教学中要对课堂内容精选精讲,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手段:采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结合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方法。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教材:《电力系统分析》何仰赞,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参考书:《电力系统分析》韩祯祥,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陈珩,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李光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电力系统分析》夏道止,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六、考核方式考试七、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本课程大纲的编写是在参考同名国家精品课程及其他高校相同课程的基础上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并根据教材(《电力系统分析》何仰赞主编)制定的,并将随着学科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限选专业基础课程。
主要讲述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故障分析和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有关的概念、分析及计算等。
其先修课程主要为《电路》、《电机学》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电力系统的有关基本概念。
2、掌握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和计算。
3、掌握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4、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的潮流计算及计算计算法。
5、掌握电力系统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的方法和计算。
6、了解电力系统静态、暂态稳定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1、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和计算: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电力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
发电机稳态运行的方程、参数及等值电路。
恒定电势源的三相短路的周期分量与非
周期分量、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最大有效值及短路功率。
发电机的暂态参数;发电机的暂态电势及次暂态电势。
自动励磁调节对短路电流的
影响。
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2、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对称分量法;发电机、电网各元件的负序及零序阻抗;综合负荷的序阻抗;电力系
统各序网络的建立。
单相接地短路、两项短路和两项短路接地故障的计算;不对称
短路时的电流电压分布;断路故障的分析等。
3、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的潮流计算及计算计算法:
开式网及简单闭式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牛顿-
拉夫逊法及P-Q分解法)。
4、电力系统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的方法和计算:
无功功率平衡及电压调整的有关概念;电压调整的方法及有关计算;有功功率平衡
及频率调整的基本概念;频率一次调整、二次调整的有关计算。
5、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损的计算及减少线损的方法;系统的静态、暂态稳定性的概念及有关分析方法。
6、高压交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简单介绍)。
四、学识分配的建议
总学时为64,具体分配参见下表:
五、实验内容
基于PSASP的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潮流计算的计算机算法、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
六、选用教材的建议
选用教材:《电力系统分析》,何仰赞温增银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教材:
1.《电力系统分析》,韩桢祥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电力系统分析》(第二版)于永源杨绮雯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版;
3.《电力系统分析》(英文版·第二版)亚瑟R.伯尔根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