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_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多彩的民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我国各地民歌的特点、风格及演唱技巧。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国各地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技巧。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各地民歌的特点、风格及演唱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分组让学生模仿不同地区的民歌演唱,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其风格特点和演唱技巧。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演唱其他地区的民歌。

7. 互动环节(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多彩的民歌》2. 主要内容:各地民歌特点民歌风格及演唱技巧民族音乐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并简要阐述其风格特点和演唱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更多民族音乐,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尽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内容的详尽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确保覆盖教材中关于多彩民歌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民歌的历史背景、地理分布、音乐特征、歌词内容、演唱风格等。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3篇)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3篇)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3篇)本课通过介绍民间音乐和舞蹈,让学生了解各地不同的音乐和舞蹈形式。

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参与,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的音乐和舞蹈。

我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和舞蹈的同时,了解它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对民间音乐和舞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强了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和理解。

在课堂上,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们一起编排一支民间舞蹈,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和乐趣,也更加珍视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剪纸是一种表达手法,通过剪纸的造型,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

比如牡丹和蝴蝶代表爱情甜蜜和婚姻美满,鱼和莲花代表连年有余,鸡则代表大吉大利。

民间剪纸的特点在于简单形象、丰富有趣。

比如《放牧》和《老虎》中,剪纸艺术家利用夸张的表现方法,将牛剪成两个头,孩子剪成三个头,老虎则剪了两只眼睛,使得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民间美术最大的特点在于使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比如陕西剪纸《牛》身上的旋毛部分,利用旋转的花纹和夸张的手法,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同时也增加了形式美感。

在分组讨论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民间剪纸和民间玩具。

比如在观察狮子和老虎的造型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地域和文化的影响,造成了造型的差异。

同时,民间美术作品中常用的颜色以及花纹也代表着吉祥和富贵的寓意。

老师总结道,民间美术中的老虎和狮子并不是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动物形象,而是人们观念的产物。

接着,老师简单介绍了石狮子的作用,它是为了避免孩子从炕上翻下去而设计的,栓娃石一般会雕成小狮子、小猴子、小狗等动物形象,等娃娃大了,栓娃石也可以成为玩具。

民间把狮子当成娃娃的守护神,含有消灾、保平安的寓意。

老师引导学生谈论美感,让学生阐述自己对民间美术作品的观点。

学生们提到了不同材质和造型所传递的不同美感,如石质的造型夸张、面塑的朴实浑厚、布老虎的憨态可掬和泥塑的鲜艳颜色等。

高中音乐_《多彩的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多彩的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去高山望平川》《茉莉花》《打夯号子》教学目标:1.聆听、演唱民歌、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2.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民歌的起源、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民歌的特点、民歌的分类等。

3.熟悉一些民歌体裁,大致能分辨出是哪种民歌体裁。

尝试创编与学生互动。

教学重点:1、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识2、了解不同体裁的民歌特点教学难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体验和实践活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琴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播放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师生问好歌!一、导入:演唱成武民歌《包楞调》入手老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老师演唱方法属于美声、民族、通俗?同学回答:民族老师提问:知道这首歌名吗?介绍《包楞调》二、感受体验与认识:(一)、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老师:聆听歌曲时,同学们带着问题去欣赏它的地域,歌词,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老师:同学们讨论找同学回答,介绍民歌体裁,问同学们《上去高山望平川》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类体裁。

(二)、聆听《茉莉花》老师:把同学们分组,思考不同问题(地域歌词旋律节奏)老师: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老师:老师总结《茉莉花》,介绍小调的音乐特点(三)、学唱歌曲《茉莉花》老师范唱、分句教唱、跟琴一起唱(四)、播放视频《打夯号子》,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音乐特点,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劳动号子,介绍劳动好的种类,特点。

三、学唱琴歌老师:那我们今天就来学唱不同风格《茉莉花》。

(1)老师范唱:a.手打稳定拍,随琴慢速跟唱,演唱时注意唱歌的姿态。

b.解决调音节奏:顿开演唱。

c.老师弹琴伴奏,学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曲《茉莉花》d.老师给与评价鼓励四、师生互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表演《打夯号子》,体验一把号子的音乐特点,一领众和声音粗狂有力具有律动性,增加了老师和同学感情。

五、拓展练习:1、学唱《茉莉花》2、播放舞台上的劳动号子3、听辨音乐三段音乐片段回答属于哪一类体裁六、结束语: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想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型:音乐鉴赏课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歌定义及民歌的起源、发展、体裁等。

2、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民歌,能分辨出民歌的体裁;在感受、体验民歌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探究方言、地理环境对民歌的影响。

3、情感目标:喜欢聆听、演唱民歌,愿意探索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增进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探究法、对比法、引导思考、关注参与。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民歌的体裁分类,感受民歌的风格特色。

2、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讨、体验、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第一季《中国好声音》吉克隽逸演唱家乡山歌的视频片段。

二、民歌1、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色彩。

2、民歌起源: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和生活。

3、汉族民歌的历史发展:《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小曲新民歌4、民歌常见的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一)劳动号子:1、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配合的民歌。

一般分为: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2、欣赏船渔号子:岚山号子,感受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通过分析岚山号子,得出劳动号子的音乐形象,功能,演唱形式等。

4、师生互动:模仿岚山号子,体验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山歌:1、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2、分析《槐花几时开》。

3、不同地区民间对山歌的不同称谓。

4、总结山歌:是劳动人民用于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

传统山歌大多是对爱情的讴歌和对苦难生活的倾诉。

山歌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因此感情纯朴、想象大胆、比喻巧妙。

(三)小调:1、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2、分析总结:江苏民歌《茉莉花》。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多彩的民歌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多彩的民歌”,主要围绕我国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民歌的概述”,第二节“民歌的体裁与分类”,以及第三节“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样的民歌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民歌的基本概念、体裁与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各地民歌风格特点的辨识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各地民歌的风格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辨识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等。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各地民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民歌的概述,让学生了解民歌的起源、发展及在我国的地位。

(2)介绍民歌的体裁与分类,如山歌、小调、号子等。

3. 实践环节:(1)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让学生分组讨论,辨识其风格特点。

4. 例题讲解: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为例,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演唱各地民歌,提高对民歌的辨识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多彩的民歌2. 内容:(1)民歌概述(2)民歌体裁与分类(3)各地民歌风格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阐述。

答案示例:歌曲:《茉莉花》分析: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以优美的旋律、流畅的节奏、富有诗意的歌词展现了少女采摘茉莉花的情景。

歌曲采用了五声调式,旋律优美、抒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课后拓展:让学生收集其他地区的民歌,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音乐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各地民歌风格特点的掌握程度。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在对本校高一年级120名学生的调查中,有89%的学生喜欢音乐,有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有2%的学生表示对音乐不感兴趣。

可见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音乐,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只有少部分学生喜欢民族音乐或者是外国音乐,在接触音乐的过程多以电脑网络为媒介,可见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是比较盲目和随意的,缺少正确的指导。

在以往的教学中过多地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缺少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想象力的提高,因而学生缺乏对音乐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音乐教材在内容安排上过于单调和脱离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在对有些内容和学习中提不起精神,有时甚至学生直接听不下去,造成学生的被动,因此,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有所改变,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音乐课变成美的欣赏课,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民乐篇》教学反思音乐组本节课于2013年参加市优质课评选并于2014年9月11日在市教研会上有幸被推荐一节公开课,能够在全市老师面前有一次锻炼和展示的机会,让我在这节课上又有了更新的想法和设计。

《民乐篇》我是按教学大纲“悲欢离合”的教学情绪路线进行设计的,导入环节用民族管弦乐团的《春节序曲》作为“合”的部分,重点讲解“悲欢”《江河水》和《火把节之夜》,“离”用《夜深沉》作为教学反馈环节最后出现。

《民乐篇》这节课我认为不太好讲,因为对于这种民族传统的、古典的知识学生一般都不喜欢,学习的兴趣也不高。

再有学生平时接触的也不多,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容易理解,所以在环节的设计和具体的教学中就得下点功夫。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引起兴趣,在设计中我采用了几个方面进行乐曲分析。

一、《江河水》在第一段中采用了对比唱谱的方法,即将没有装饰音的乐句和有装饰音的乐句让学生对比聆听,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了,乐器采用装饰音的演奏方法去模仿人的声音并表达情感,足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及装饰音在旋律中的作用。

二、第二首乐曲《火把节之夜》段落清晰,完全可以充分教给学生,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段落的情绪处理,让学生有成就感并参与到教学中来。

高中音乐_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多彩的民歌——高亢的西北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科:音乐鉴赏教师: 2015年4 月 10日学情分析西北民歌对于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是陌生的,更没有亲身体验西北民歌的机会,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从视频和音频中感受西北民歌的地域文化和艺术特色,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关键。

效果分析(一)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学生通过学习对西北民歌艺术有了深刻的认识。

感受、体验了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了“花儿”、“信天游”的民歌体裁;并通过对比聆听,演唱,从音乐本身出发分析作品,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体验、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风格特征。

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的方法。

学生通过总结,充分感受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二)自身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本节课的目标明确,线路清晰,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不是一味的空洞的说教,而是运用了大量的视听材料,一步步培养学生的情感,用音乐说话,把音乐的精髓体现到一定高度,学生的表现都是有感而发。

同时,学生通过这节课对我国的民歌也有了新的认识。

加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走西口》两首作品。

教材上的《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学唱不易,《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民歌风浓郁,朗朗上口易于学唱;而《白马调》的诞生和发展线索清晰,对学生研究民歌的产生基础提供了详实的参考。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以音乐为本,二是以学生为本。

一节好课的标准要自然、有效、感动、无痕迹。

如果用上述要求来反观这节课,显然还有很多不足。

教师应该将陕北民歌的精髓挖掘的更深一些,并且用音乐的要素去分析民歌的特点,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刻。

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器乐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器乐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欣赏民乐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识别几种不同的民族乐器。

能力目标:1、能哼唱《梅花三弄》的音乐主题。

2、知道几种不同乐器表现悲欢离合的代表曲目.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最早的乐器(骨笛、编钟)2 知道不同乐器表现悲欢离合的乐曲教学难点:能哼唱《梅花三弄》的音乐主题。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引导想象感受的方法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愉快与启发式教具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看图片,想一想! 图片中有哪些乐器?听下面一段音乐,你能说出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唢呐演奏的好汉歌)引出中国最古老的的乐器1、骨笛:考古学家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一批骨笛,距今近8000年,年代之早、性能之高和制作之精良,世界罕见。

骨笛是由什么动物的骨头制成的呢?请看大屏幕!骨笛乐谱:(44页)2、看图识乐器(44页)编钟: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似钟声,内腔是空的,清脆悦耳、延音持久。

钟即甲骨文中的“南”。

石器时代为陶钟,西周时出现青铜钟。

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有(钟磬缶等,引出将相和的故事——赵王鼓瑟,秦王击缶)。

属于中国民族乐器,是依一定的音列组合在一起。

适合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

最具代表性的编钟_________曾侯乙墓编钟:1978年在湖北隋县擂鼓屯曾侯乙墓发现编钟共65枚,每钟发两个音,按12个半音系列排列,可自由转调,比西方钢琴12个半音系列排列早1000多年。

编钟分三层,上为钮钟19枚,中下为甬钟45枚,有一钟、两音、三度的说法。

每一钟的隧部和鼓部都可分出两个相距小三度或大三度的音。

代表乐曲:《梅花三弄》乐谱:(44页)乐曲提示:《梅花三弄》结构简明、曲调朴实。

梅花三弄是弦乐与编钟合奏,表现梅花高洁。

显示出梅花经过风雪次虐,依然傲雪挺立的高尚品格。

悲欢离合是人类情感宣泄的方式,除了人声,人类用不同的乐器能演奏出悲欢离合各种情绪。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课时:一课时一、学习内容: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2、欣赏《江河水》、《火把节之夜》、《夜深沉》、《春节序曲》四首器乐曲,通过悲欢离合的情感路线掌握分析民族器乐曲的演奏风格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器乐曲的能力。

3、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力发展目标:1、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2、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三、教学目标分析:1、对乐曲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引导;从对几种民族乐器的欣赏方法引申到对所有民族乐曲的欣赏方法;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四、教学环节设计:(一)、导入环节:课前播放中央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春节序曲》,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是音乐的一个圣殿,在1998年的春节,中央民族乐团首次在这里举办了中国民族音乐虎年春节音乐会,这足以说明我们中国的民族器乐已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多彩的华夏之音,民乐篇,去领略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

(二)、聆听并分析作品《江河水》1、你都知道我们有那些民族乐器呢?(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评价)我们就一起来聆听一首乐曲,请大家思考:a乐曲中使用了什么乐器?b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乐器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2、聆听作品。

3、解决问题:你能听出这个是什么乐器吗?是吹管乐器组中的管子。

管子是一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非常悠久。

在中国古代它曾称为“筚篥”或“芦管”。

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3篇)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3篇)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3篇)《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3篇)【第1篇】《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本课从民间戏剧,曲艺入手,向同学们介绍了我们祖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各种民间艺术形式。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了解这些艺术,欣赏这些艺术,体会这些艺术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从中感悟家乡人的智慧,从中自然的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最后通过“走访家乡名艺人,研究艺人”的活动,让家乡的民间艺术铭刻在学生的心中。

激发学生继承和弘扬家乡艺术的责任感。

家乡的美是无处不在的,而民间艺术是呈现家乡美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各种民间艺术是当地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创造的,它不仅绚丽多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它是家乡聪明才智的结晶,是家乡人心灵手巧的体现.这一课我从生活中挖掘题材,再让学生应用到生活中去,贴近学生的感知,学生乐于接受,兴致很高,在介绍剪纸艺术时,我引导学生在欣赏民间艺术工艺品的同时将其与身边的家乡人结合起来,增加对心灵手巧的家乡人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对家乡人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并为自己是家乡人而感到自豪。

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动手制作的环节。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制作过程,体现过程中的困难与快乐,同时也将自己化作家乡人的一份子,为发扬家乡的工艺1制品做贡献。

通过此活动唤起学生对家乡人心灵手巧的敬佩和以家乡人为荣的自豪感,激发他们研究家乡工艺,发扬继承家乡民间工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2篇】《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在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并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的特点。

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涵养人文精神。

首先采取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简介视频,导入本课,初步了解图案的吉祥寓意。

民间美术与大众的生活、劳作相伴相随,一幅剪纸、一件木雕、一只青花瓷碗、一块蓝印花布、一条挑花围裙……上面的每一幅图案纹样都倾注着劳动者的心血和智慧。

高中音乐_汉族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音乐_汉族民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通过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二、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三、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三种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内容运用比较、分析、教师范唱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1. 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异同2. 了解掌握汉族民歌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各种不同民歌体裁的分类,能利用特点分辨各体裁。

学生活动1、体验节奏和情感,熟悉号子特点。

2、听赏江苏民歌和中国民歌《茉莉花》,尝试同时演唱两种曲调不同的《茉莉花》。

3、探讨、研究三种民歌体裁的具体特点。

4、反馈练习,听赏不同民歌片段,分辨民歌体裁课后作业分析小调体裁歌曲《小拜年》(辽宁民歌)与《铜钱歌》(湖南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从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来探究这两个地区音乐风格不同的原因。

学情分析一、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

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都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重分数、轻素质、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基本以课本为主。

二、学生的认知特征:当下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他们对于音乐文化大部分都是陌生的,只是平时自己听听歌曲或在文艺会、电视上听听音乐。

所以,在音乐鉴赏课上,多让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内在魅力,让学生自己多讨论问题,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再加以讲解,这样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学生的知识基础:(1)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

(2)没有进行过准确的发音练习。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

《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题是《多彩的民间艺术》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以下是本次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意见: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应该更加明确和具体。

这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但是具体细化的目标设定不够清晰,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下次教学中,我会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将其分为知识性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施和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本次教学运用了讲授法、示范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但是未能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和作用。

讲授法过于依赖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未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示范法的示范过程不够生动和具体,没有产生良好的示范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小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合作氛围不够浓厚。

下次教学中,我会更加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讲授、示范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

比如,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展示实物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本次教学运用了PPT、图片、音乐等多种教学资源,但是资源的选择和利用还有待提高。

一方面,PPT的制作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程度,内容过于密集,有些学生难以跟上;另一方面,图片的选择和音乐的运用并没有很好地衬托出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和特点,影响了教学效果。

下次教学中,我会精选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调整和制作。

在PPT的制作上,要注意内容的精简和组织的合理,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的图片来展示内容;在图片和音乐的选择上,要更加贴合学生的审美和情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和独特性。

四、教学评价的方式在教学评价中,我主要运用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的成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但评价方式还是比较简单和单一,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多彩的民歌教学反思

多彩的民歌教学反思

多彩的民歌教学反思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年级:高一欣赏教学目的:1通过聆听、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 感受、体验西北“信天游”“花儿”的音乐风格及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信天游’”“花儿”这种民歌体裁。

教学难点:探究西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花儿”音乐风格及形成这种风格的内在原因教材分析:民歌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集中了无数人的智慧,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在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些都导致民歌在音乐风格上的多姿多彩。

如: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那里的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便委婉秀丽;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语音的差异是导致不同民歌色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民歌的旋律总是和不同的语言、语音、语调相一致的。

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之魂,是黄土文化的积淀,是西北人世世代代的苦难凝成的歌,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花儿”是黄土地的声音,它载送着黄土地上的悲欢离合源源不断,绵绵流畅。

西北民歌的特点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

句式结构非常特别,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

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

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扩展资料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教学设计授课人:一、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更是产生了大量旋律动听、歌词优美、情绪饱满的民歌。

与中国的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群居生活不同,汉族在我国分布地区非常广泛,各地区又有巨大的地理人文生活差异,所以汉族民歌也就有了区域性的风格特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

本节课为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一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歌》,选取了《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无锡景》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通过聆听对比与感受分析,了解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探讨和总结汉族民歌的区域特点。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大多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高中所设的各种学习科目充满期望,这也正是引导他们学习高中音乐课程的有利条件。

多数高中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的,但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兴趣不大,甚至是不喜欢纯粹的民歌。

所以,本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对祖国的民间音乐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由此才能承担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所以要通过我们高中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对我国的民间音乐从陌生到熟悉,从不感兴趣到有感情,并能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

三、教学目标:l、通过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无锡景》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了解汉族民歌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能区分民歌体裁,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尝试演唱有代表性的民歌片段,感受汉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重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五、教学难点: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歌谱。

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分发相关歌谱,组织教学,进行课前礼仪,师生问好。

导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文化艺术,其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音乐的海洋里熠熠生辉,它就是我们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民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民歌。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民歌?民歌概述:○1民歌的概念:民歌,人民之歌,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大部分不知道作者是谁,而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表达劳动人民内心情感和生活场景的一种歌曲。

○2民歌的特点:篇幅短小、即兴性强。

○3民歌的体裁:号子、山歌、小调。

新课教学:1、号子○1体验多体媒播放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哼唱主题旋律,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特色。

提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2探究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学生欣赏后讨论总结: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它是一曲船夫们用辛勤劳动和汗水谱写的劳动赞歌。

本曲音调高亢激昂、气势磅礴、节奏明快、雄浑粗犷,衬词多于唱词,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合作讨论交流生活中看到的集体劳动的场景,体会劳动号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哼唱本曲主题旋律,感受旋律、节奏的特点,师生共同归纳出劳动号子的特点,提升学生对号子的认识层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拓展总结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

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在北方,劳动号子常称“吆号子”;在南方,则称为“喊号子”。

(二)山歌1、体验多体媒播放欣赏《赶牲灵》《小河淌水》提问:你能听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地方的民歌吗?旋律各有什么特点?讨论总结归纳:《赶牲灵》(陕北信天游)是一首具有浓郁陕北风味的民歌,采用徵调式,四二拍子,旋律高亢而又细腻,质朴而又风趣,节奏自由。

这首歌把姑娘期盼心上人归来的心理活动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河淌水》(云南弥渡民歌),描绘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悠远意境,把阿妹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有东方小夜曲的美称。

教师小结:旋律高亢悠扬,节奏自由。

歌词用语中的“亮汪汪”“清悠悠”“你咯听”“我尼”都是云南弥渡方言。

2、探究讨论总结山歌的特点:山歌: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间、牧场劳动、休息时即兴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抒情小曲。

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

我国的山歌非常丰富,各地山歌的名称也各不相同,如陕北的“信天游”、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的“花儿”、苗族的“飞歌”等。

教师小结:山歌的旋律高亢、悠扬、爽朗、质朴,节奏比较自由。

有时为了使歌声传得更远,感情抒发得更充分,常常在歌曲开始时加一个吆喝性的喊句。

(教师示范学生学唱《小河淌水》的第一句吆喝性的喊句“哎——月亮出来……”)尝试学唱《小河淌水》第一段音乐,仔细体会山歌的韵味,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三)小调1、体验多媒体播放欣赏江苏民歌《无锡景》。

学生讨论听后感受并总结歌曲的特点。

本曲生动地介绍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与特产,旋律细腻婉转、软糯柔情。

节奏比较规整,吴侬软语的方言特征明显,富有江南特色。

2、探究合作让学生分组演唱《无锡景》第一句,对比感受江南小调的独特风韵,教师评价。

培养学生的艺术视野,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

小调:又称小曲,是流行于广大城乡的一种民间歌曲。

它主要产生于民间日常生活与风俗活动,故被称为“里巷之曲”,由于各地文化历史传统与生活习俗不同,因此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时调、俗曲、小令。

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感情表达细腻婉转。

总结探究: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

学生分组分组讨论各地民歌风格差异原因,并交流讨论。

受民族语言特点、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

课堂拓展:当今社会同学们接触较多的是通俗音乐,很少接触民族音乐,但是,中国的民族音乐对通俗音乐有着巨大的影响,比如现在盛行的古风歌曲。

与此同时,民歌这种传统歌曲也在紧跟着时代发生了变化。

○1民歌新唱:唱法或通俗化、或艺术化,更加具有时代性与现代感,更加讲究与追求音乐的意境美。

播放多媒体欣赏宋祖英、周杰伦合唱的《辣妹子》,体会用流行RAP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魅力。

○2民歌新编:对旋律进行重新编曲,改变节拍、节奏、旋律、配器等,让民歌也可以洋气起来。

播放多媒体欣赏千斤演唱组的《康定情歌》,体会民歌新编带来的震撼!课堂小结:汉族民歌丰富多彩,分布面广,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民歌多为口头流传,很多民歌已经失传了,希望通过课堂上对民族音乐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同学们能够发现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热爱我们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的经典永流传!谢谢大家!八、教学反思: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灵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欣赏的内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结合多媒体技术创设并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与氛围。

导入设计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整节课的教学活动能顺利展开。

虽然本课以欣赏为主,但选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兴趣爱好,请学生学唱弥渡山歌《小河淌水》,学生都很积极投入,结合视频欣赏,更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歌,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的魅力;其次,教师也进行范唱,更能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关注,更积极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课堂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语言的运用还不够精炼,想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还得继续努力。

谢谢大家!板书设计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一、民歌:人民之歌,口头创作、集体加工二、民歌的特点:篇幅短小、即兴性强三、民歌的三种体裁:1、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2、山歌——节奏自由3、小调——细腻婉转《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学情分析授课人:高中生大多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高中所设的各种学习科目充满期望,这也正是引导他们学习高中音乐课程的有利条件。

多数高中生对民族民间音乐是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的,但由于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兴趣不大,甚至是不喜欢纯粹的民歌。

所以,本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该对祖国的民间音乐感兴趣,对祖国的民族文化有感情,由此才能承担起继承、发扬光大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所以要通过我们高中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对我国的民间音乐从陌生到熟悉,从不感兴趣到有感情,并能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效果分析授课人:教学中教师通过欣赏体验、探究、合作、拓展总结的教学方式对中国民歌进行了系统的鉴赏,真正实现汉族民歌的有效性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民歌的体裁形式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有目的的听赏内容,更容易准确地把握音乐要素的特点。

使了解了不同地域民歌,不同风格的形成原因。

体会自然环境民俗风情。

方言、民众性格对民歌风格的影响。

是学生对民歌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教材分析授课人: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更是产生了大量旋律动听、歌词优美、情绪饱满的民歌。

与中国的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群居生活不同,汉族在我国分布地区非常广泛,各地区又有巨大的地理人文生活差异,所以汉族民歌也就有了区域性的风格特点,不同地区音乐风格也有明显的不同。

本节课内容为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第一节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歌》,选取了《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无锡景》等具有地方风格的汉族民歌,通过聆听对比与感受分析,了解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探讨和总结汉族民歌的区域特点。

多彩的中国民间音乐评测练习1、民歌是我国音乐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关于民歌的表述正确的是()A.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歌曲,他的流传是不借助曲谱的,在传播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变化。

B.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歌曲,他的流传虽然不借助曲谱,但传播是很严格的,一成不变的。

C.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歌曲,他的流传是借助曲谱的,在传播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