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论文关键词: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现代性

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

马克斯·韦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古典社会学家中第一个以合理性概念为工具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演进过程及其本质的理论家。他的合理性理论影响了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等几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曾坦言:“从理论的发展史来说,马克斯·韦伯是我理论的出发点。”…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术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韦伯描述了合理性的种种表现,阐明了合理性的概念,以合理性概念为解剖刀,对现代社会做出了精神文化特征上的诊断。

一、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

韦伯是一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一生兴趣广泛,在宗教、社会学、哲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都颇有建树。回顾韦伯一生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穷其心力思考的是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欧洲之外,“科学、艺术、国家以及经济都没有走上西方所特有的发展道路”。韦伯认为,这是因为西方特有一种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在东方是没有的。韦伯列举了现代自然科学、面向市场的文学作品、科学的法律学说、现代国家机关、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等大量现象,来说明西方的理性主义。他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概括为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

关于社会的理性化,哈贝马斯曾指出,韦伯从理性化的角度所描述的不仅是西方文化世俗化的过程,而且更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结构的标志是,围绕着资本主义企业和官僚国家机器这样的组织核心形成的、功能上互相结合的两大系统走向了分化。韦伯把这个分化过程理解为目的理性的经济行为和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这就是说,社会的理性化体现在新的社会结构的两大系统即经济和行政中。资本主义经济的组织核心是资本主义企业。资本主义企业的营运,突出地体现了以理性为根本,这就是经济的合理性。资本主义企业是一种合理的组织。其特点表现为:经营活动与家庭相分离;利用健全的会计制度精于计算;形式上有效安排自由劳动力;技术上利用科学知识,这些都离不开理性的作用,都是理性化的表现。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与现代国家既相分离,在职能上又相互补充。国家的组织核心是合理的国家机关,其特征在于:依据一种集中的和稳定的税赋体系;控制一种集中领导的军事权力;垄断立法和法律权力;通过一种专职官员的形式组织行政管理。在国家机器的构成部分中,官僚体制最集中地表现出理性化的特点。行政理性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官僚统治完全依照纯粹形式的法律制度而运行。充分发展的官僚制把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非人格化的庞大机器,现代国家机制被限定为合理的管理行动。

在韦伯那里,所谓文化的理性化,是指世界的祛魅,也即是宗教世界观图景的消除和世俗文化的产生形成过程,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领域。现代西方文化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西方出现的现代科学技术、自主的艺术以及以规范和普适性原则为核心的伦理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主要表现为:对待自然的客观化方法、数学的理论形态以及面对自然时的工具立场和经验方法等。韦伯认为,经验的科学技术知识使世界彻底祛魅。驱除巫魅只有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自主的艺术也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艺术从传统的伦理和宗教关系中解脱出来,不再承担宗教、政治和道德教化功能,演变成为表达个人主观性的文化形式。西欧音乐中的调式体系、乐队建制和绘画中应用透视的技法等的创

立与成熟,都与这种变化紧密相关。有了艺术的自主,艺术才有可能合理化。韦伯认为,现代艺术不同于古典艺术的地方在于它正逐渐蜕变成一种操作和调控材料的专门技术。现代艺术只涉及实现价值的技术而不涉及价值本身。

韦伯认为,所谓合理化,同样也意味着法律和道德的独立,亦即,道德实践观点、道德文本和法律经典以及基本原理和决定规则等摆脱了它们最初所依赖的世界观。现代道德和法律脱离了传统亚里士多德式德性伦理学背景,脱离了传统形而上学真善美精神母体,成为专门处理规范和价值的特殊领域,特别是在法律领域,产生出形式主义的法学理论,通过制定严格的立法与司法程序,使得职业法律工作者成为法律制度的体现者。法律和道德的独立,带来了形式法以及世俗的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两者大致和现代自然科学同时获得系统化——即发展成为理性自然法和形式伦理。伦理和法律的自主化也意味着二者作为约束性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实体性的东西。人民服从法律而不是服从贯彻法律的官员。

所谓个人的理性化,哈贝马斯指出,个人的理性化是与文化的合理性相适应的,文化的合理性是个人理性化的基础。文化合理性渗透到个人生活中去,它是资本主义得以形成的因素之一。韦伯研究了路德的“天职”观,研究了新教禁欲派别的实用伦理,包括加尔文教、虔信派、卫理公会以及从浸礼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那些教派的观点,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即世俗的生活指导有其宗教基础。最终,这种天职观念和为职业劳动献身的精神,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系统地渗透在一切生活领域。

二、合理性概念

韦伯是在社会行为层面把握理性概念的。他区分了四类社会行为,即目的一工具合理性行为、价值合理性行为、传统行为以及情感行为。他说:“如同任何行为一样,社会行为也可以由下列情况来决定:①目的合理性的,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②价值合乎理性的,即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一一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③情绪的,尤其是感情的,即由现时的情绪或感情状况;④传统的,由约定俗成的习惯。”在这其中,前两种社会行为是合理性的,后两者是非理性的。

由此可见,韦伯实际上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根据目的、手段和附带后果来作他的行为的取向,而且同时既把手段与目的,也把目的与附带后果,以及最后把各种可能的目的相比较,作出合乎理性的权衡,这就是目的合乎理性的行为。目的合理性又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合理地权衡确立行为的目的即选择合理性;二是合理地选择实现目的的手段、工具,即工具合理性。韦伯认为,行为的工具合理性是根据运用手段达到既定目的过程中的有效性来加以衡量的,是针对既定目的有效地使用手段和工具中体现出的合理性。行为的选择合理性是根据准确构想的价值、可利用的手段和限制条件等选择目的的合理性。韦伯认为,“谁的行为如果不考虑预见到的后果,而只坚持其关于义务、尊严、审美、宗教律令、虔诚或‘事实’的正确性的信念,并且不管对他提出的是何种要求,那么,他的行为就纯属价值理性行为。价值理性行为……永远都是一种行为者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行为’或符合‘要求’的行为。”_2](价值合理性关注的是道德责任的履行、道德良心的召唤。受价值合理性支配的行为,不计成败得失和功用效益,以道德命令、政治信念、人生理想为取舍标准。工具合理性和选择合理性又被韦伯统称为形式合理性,以区别于对决定偏好的基本价值系统的实质评价。实质合理性即价值理性。

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三、韦伯对现代社会的诊断

韦伯认为,现代化是世界解神秘化即祛魅的过程。现代性的命运体现在两个重要方面:意义丧失和自由丧失。所谓意义丧失指的是由于理性化,而无法对世界作整体的把握,无法提供对世界、对人生的终极意义的解释。韦伯认为,在现代,科学的兴盛是不可避免的趋势,所谓意义的丧失也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科学是非宗教的,对于“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生活?”这样的问题,科学没有给我们答案。“因为这样的假设不能用科学方法来证实。它只能诉诸终极意义进行解释,而对于终极意义,每个人必须根据自己对生命所持的终极态度,或是接受,或是拒绝。” (同样的情形在艺术科学、法理学、历史和文化科学中也都存在着。“这些学科教给我们如何从其源头上理解政治、艺术、文学和社会现象。它们既不告诉我们,这些文化现象过去和现在有无存在的价值,更不会回答一个更深入的问题:是否值得花费功夫去了解这些现象。”

与意义的丧失紧密相联的是价值的多元。韦伯认为,在现代,由于理性化,由于科学无法回答世界的意义的问题,从而价值呈现多样性,世界上不同的价值体系有着相互冲突的立场。现代社会丧失了用具有涵盖性、统摄性的规范原则去协调各种价值之间冲突,维系社会共识的价值资源。在各种独立的价值领域之间出现了竞争,而且无法再用一种高高在上的神圣世界秩序来消除这种竞争。人们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诸如真理、财富、权力、法律、信仰、德性等价值因素中选择出自己遵循的价值原则,价值领域似乎成为个人自治领域。

所谓“自由丧失”,指的是现代社会的人失去了独立的价值。因为在现代社会当中,为了进行管理,官僚体制是必须的。而官僚体制使社会成为一架大机器。在这个体制当中工作的每一个人成为这个体制中的一个要素。为了服从体制的功能,个人必定要压抑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目的合理性占据主导地位,价值合理性不断衰落,人们将追逐物质利益作为行动的目标,逐渐异化为金钱和实利的奴隶,由此丧失了精神独立和自由。对此,韦伯有一段名言:“巴克斯特认为,对圣徒来说,身外之物只应是‘披在他们肩上的一件随时可以甩掉的轻飘飘的斗蓬’。然而命运却注定这斗蓬将变成一座铜墙铁壁。自从禁欲主义着手重新塑造尘世并树立起它在尘世的理想时,物质产品对人类的生存就开始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控制力量。这力量不断增长,且不屈不挠……完全可以,而且是不无道理的,这样来评说这个文化发展的最后阶段:‘专家没有灵魂,纵欲者没有心肝;这个废物幻想着它自己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程度”弘韦伯的这段名言描述了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以追逐利益作为奋斗目标,为赢利而赢利,失去了灵魂、良心等崇高的东西,这样的人犹如被囚禁在铁牢里的囚徒,听命于金钱、利益的驱使,毫无主体性和自由可言。

面对丧失意义和丧失自由的现代社会,韦伯对文明的前途感到悲观失望。他说:“每当想到世界上有一天将会充满着这样一些小小的齿轮——一些小人物紧紧抓着职位不放并极力钻营更高的职位——就象埃及历史的景象重现……真使人不寒而栗。这种对官僚制的追逐真使人绝望透顶。就好像在政治中……我们只需要‘秩序’,此外别无他求;倘若一旦秩序发生动摇,我们就会感到六神无主、畏蒽不前,倘若完全脱离了秩序,就会感到孤立无援。难道世界有朝一日只有这种人而没有别的人存在吗?”他预言:我们面对的不是花丛锦簇的夏日,而是冰冻冷酷的冬夜。

四、简短的评价

韦伯的合理性理论对其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他们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例如,卢卡奇在他的《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物化社会的分析,就有很深的韦伯的烙印。“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在40年代和50年代所提出的关于支配分析的其他方面包括他们对工具理性的批判。这种理性被认为是当代大公司的支配法,这一术语首先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系统概述的……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支配和工具理性这一对孪生概念。”哈贝马斯在他的现代性探

讨中,曾对韦伯作过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一书中,把韦伯的思想作为他的现代性研究的起点。韦伯留下的现代性难题成为了大多数关注现代性问题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建构理论体系的出发点,“这两大论题直到今天仍然是怀疑社会进步的社会科学意识形态的主要依据,世界观的合理化确立了不同符号系统的合理性,却导致形而上学、宗教世界观意义统一体的解体和价值领域内不同要求的冲突”。-9由此可见,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概念框架、理论出发点和批判的维度。此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大都要通过破解韦伯难题寻找理论建构的突破口。

但是,对于马克思·韦伯合理性理论的悲观主义结论,笔者不敢苟同。韦伯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价值理性日益衰退,目的理性甚嚣尘上,两种理性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自由丧失和意义丧失是现代化发展必然导致的现象。笔者认为,现代化或现代性是人类通往自由和解放必须要走的道路,要发展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科技理性,二者都可以归属为韦伯所说的目的理性。但是,现代社会虽然目的理性日益发达,价值理性却不能理解为是日益衰退的。毋宁说,价值理性衰退是西方社会在现代化发展的某一阶段所出现的社会现象。在这一时期,人们片面地关注于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片面地注重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忽视了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许多现代西方思想家指出的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富裕、精神苦闷,反映的就是西方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人类是具有自我批判、自我反省的理性精神的。一旦人们认识到物质富裕并不一定能带来幸福和解放,人类就会对片面发展目的理性的观念和行为进行矫正。一方面,在需要目的理性的领域大力发展目的理性,另一方面,不忽视价值理性的培育。目的理性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这又会为整个社会价值理性和人们思想水准、文明程度的提高创造有利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在经过了价值理性的冰冻冷酷的冬夜后,必定会迎来花丛锦簇的夏日。

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论文关键词: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现代性 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 马克斯·韦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古典社会学家中第一个以合理性概念为工具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演进过程及其本质的理论家。他的合理性理论影响了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等几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曾坦言:“从理论的发展史来说,马克斯·韦伯是我理论的出发点。”…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术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韦伯描述了合理性的种种表现,阐明了合理性的概念,以合理性概念为解剖刀,对现代社会做出了精神文化特征上的诊断。 一、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 韦伯是一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一生兴趣广泛,在宗教、社会学、哲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都颇有建树。回顾韦伯一生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穷其心力思考的是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欧洲之外,“科学、艺术、国家以及经济都没有走上西方所特有的发展道路”。韦伯认为,这是因为西方特有一种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在东方是没有的。韦伯列举了现代自然科学、面向市场的文学作品、科学的法律学说、现代国家机关、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等大量现象,来说明西方的理性主义。他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概括为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 关于社会的理性化,哈贝马斯曾指出,韦伯从理性化的角度所描述的不仅是西方文化世俗化的过程,而且更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结构的标志是,围绕着资本主义企业和官僚国家机器这样的组织核心形成的、功能上互相结合的两大系统走向了分化。韦伯把这个分化过程理解为目的理性的经济行为和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这就是说,社会的理性化体现在新的社会结构的两大系统即经济和行政中。资本主义经济的组织核心是资本主义企业。资本主义企业的营运,突出地体现了以理性为根本,这就是经济的合理性。资本主义企业是一种合理的组织。其特点表现为:经营活动与家庭相分离;利用健全的会计制度精于计算;形式上有效安排自由劳动力;技术上利用科学知识,这些都离不开理性的作用,都是理性化的表现。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与现代国家既相分离,在职能上又相互补充。国家的组织核心是合理的国家机关,其特征在于:依据一种集中的和稳定的税赋体系;控制一种集中领导的军事权力;垄断立法和法律权力;通过一种专职官员的形式组织行政管理。在国家机器的构成部分中,官僚体制最集中地表现出理性化的特点。行政理性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官僚统治完全依照纯粹形式的法律制度而运行。充分发展的官僚制把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非人格化的庞大机器,现代国家机制被限定为合理的管理行动。 在韦伯那里,所谓文化的理性化,是指世界的祛魅,也即是宗教世界观图景的消除和世俗文化的产生形成过程,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领域。现代西方文化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西方出现的现代科学技术、自主的艺术以及以规范和普适性原则为核心的伦理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主要表现为:对待自然的客观化方法、数学的理论形态以及面对自然时的工具立场和经验方法等。韦伯认为,经验的科学技术知识使世界彻底祛魅。驱除巫魅只有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自主的艺术也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艺术从传统的伦理和宗教关系中解脱出来,不再承担宗教、政治和道德教化功能,演变成为表达个人主观性的文化形式。西欧音乐中的调式体系、乐队建制和绘画中应用透视的技法等的创

追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

追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周建建MG1009038 一、什么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eason)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最直接、最重要的渊源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所提出的“合理性”(rationality)概念。韦伯将合理性分为两种,即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相信的是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而不管其结果如何。而工具理性是指行动只由追求功利的动机所驱使,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 工具理性的核心是对效率的追求,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在发展工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追求有用性就具有了真理性。韦伯的理论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需求,同时也适应了这一历史性诉求。 韦栓喜在其《诗意的栖居——人类审美化的至境》①中提出了工具理性的以下特点: 1.逻辑性和系统性。工具理性注重理论的严谨和系统,要求对外界的准确把握。 2.现实实用性。工具理性始终以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为指导,主张理性建构在实际经验之上。 3.独立性与中心化。工具理性推崇自由与独立,提倡冒险与利益崇拜。 4.功利性与追求利益最大化。工具理性排斥任何形式的非理性,或者打着“理性”的幌子,实际上脱离实际的追求。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工具理性引导人类把自己置于这样一种思维中:主体和客体是分离的。面对客体,主体往往注重客体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制定行为规范。但是这种医治无疑是牵强的。以工具理性为评判准绳直接导致主体能动性、目的性的最大张扬。而目的、手段和对象三者之间关系是否和谐却不予考虑。目的本身的价值及所使用手段本身固有的价值倾向也被忽略不计。另一方面,工具理性追求商业利益的人们无限度地扩张,以至在文化和生活领域出现了工具至上的偏差,使得主体性原则极度膨胀,人被技术化,成了商品和工具,“人的人性和物的物性都分化为可以在市场上算计的使用价值。”②科学技术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与自然的极度异化。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离及其后果 工具理性是启蒙精神、科学技术和理性自身演变和发展的结果,然而,随着工具理性的极大膨胀,在追求效率和实施技术的控制中,理性由解放的工具退化为统治自然和人的工具。因为启蒙理性的发展高扬了工具理性,以至于出现了工具理性霸权,从而使得工具理性变成了支配、控制人的力量。也就是说,西方启蒙运动以来一直被提倡的理性蜕变成了一种统治奴役人的工具。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新教伦理强调勤俭和刻苦等职业道德,通过世俗工作的成功来荣耀上帝,以获得上帝的救赎。这一点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工具理性获得了充足的发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教的动力开始丧失,物质和金钱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直接目的,于是工具理性走向了极端化,手段成为了目的,成了套在人们身上的铁的牢笼。”③ 现代社会,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空前发展。然而在上帝和诸神隐去之后,人类社会走向了虚无,走向一个精神日益萎缩和颓废的时代,一切与技术效用无关的精神活动走向式微,遭到歧视和排斥。人类精神回到了原始的蛮荒,而人类自身更是在物质的浮华中流离失所,无

韦伯理论的核心内容、现实意义及局限性-2019年文档资料

韦伯理论的核心内容、现实意义及局限性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该书着重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生成关系,进而找寻资本主义发轫于西方的精神动力。韦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全面剖析,总结出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即“韦伯理论”。 一、韦伯理论的核心内容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题思想是“作为神学信仰体系的加尔文教,对作为一种经济组织的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罗纳德?L?q约翰斯通,1991:201)。因此,可以将韦伯思想归结为两个核心要点,即“资本主义精神”和作为资本主义发展道德依据的“新教伦理”。 1. 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力图论证:西方民族在经过宗教改革以后的新教中,某些教派(如加尔文教)的宗教伦理――勤奋地恪守天职和对财富的合法占有,演变为一种经济价值观,这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有利于人们的经济行为,促使了资本主义企业和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韦伯在讨论资本主义精神的过程时写道:“固然,企业的资本主义形式和经营企业的精神一般都处于某种相适应的关系,

但他们并非处于一种必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然后,这已得到如下历史事实的证明,即一方面上述的心态在资本主义企业中找到了它最合适的表达;另外一方面,企业又从资本主义精神汲取到了它最合适的动力。”(马克斯?韦伯,1987:211)按韦伯的看法,“资本主义精神”是一个历史个体,是一种在历史发展中连贯起来的复合体。它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在被界定时不能采取概念定义的形式,更无法使用“属加种差”的公式来定义,所以只好从历史发展过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个体部分来组成整体概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 第一,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精神气质。“资本主义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气质,它要求人们把增加自己的资本当作天职,而且增加资本本身就是目的,谁违犯其规范就是忘记自己的天职。 第二,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社会道德。“资本主义精神”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它宣扬最高的“善”应该是尽可能多地挣钱,且把挣钱与严格避免人品本能冲动享受生活结合在一起,人被挣钱的动机所左右,把获利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在经济上获利不再从属于个人满足自我物质需求的手段,这是资本主义的一种首要原则(何似龙,2001:54)。所以从个人角度而言,这种“善”显得完全先验和绝对的非理性。 第三,资本主义精神是一种个人能力。“资本主义精神”作为一种个人能力,它把合法地挣钱看着是一个人的能力,它认

浅议马克斯韦伯权力合法化思想

浅议马克斯韦伯权力合法化思想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是权力理论与组织理论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斯·韦伯的权力理论是对历史上权力 产生及发展的一种解释,其中对权力的合法论述是其重要部分。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的合法性建立在法律、传统、合理性三个基础之上。本文将重点探讨马克斯韦伯的权力合法化思想,并通过五个具体例子加以论证,分析其合理性与现实性。 一、马克斯韦伯的权力合法化思想 马克斯韦伯权力合法化思想的核心是三个基础:法律,传统和合理性。下面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斯韦伯的权力合法化思想。 1.法律 在法治社会中,权力只有通过合法程序获得才是合法的。法律对权力的范围、权限、程序等方面加以规定,确保权力行使的公正性和正当性。马克斯韦伯认为,法律是一种基于理性意识和共识原则的合法性基础,它可以确保权力行使的公正性和正当性。例如,国家领导人只有合法选举才能合法代表人民行使权力。 2.传统 社会的长期发展使一些规范习惯及价值观成为共同认知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被广泛接受并奉为合法基础。马克斯韦伯认为,传统是一种基于历史文化的合法性基础,它可以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例如,父权制度及相关的习惯法可以被认为是社会传统,因为它们已经被接受并被认为是合法的。

3.合理性 社会成员的普遍同意和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合法性基础,普遍同意和认同会使权力得到更广泛的接受和认同。马克斯韦伯认为,合理性是一种基于普遍同意和认同的合法性基础,它可以确保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例如,合理的平等权利原则意味着每个人都对许多事情享有同等权力,如教育、工作、交通、政治权利等。 二、马克斯韦伯的权力合法化思想的合理性 1.例子一:选举法律合法性 选举法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合法性基础。例如,选举法律规定了公民进行选举的程序、投票的方式和计票的方法,它确保了选举的公正性和正当性。选举是国家政治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落实了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保障了政治权利的实现。选举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也是对马克斯韦伯权力合法化思想的具体落实。 2.例子二:法治社会合理性 法治社会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社会秩序,这一理念可以被认为是马克斯韦伯权力合法化思想的体现。法治社会的建立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可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构建公正的法律体系,促进了政治民主化发展。因此,法律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法治社会的构建是马克斯韦伯的

韦伯合理化理论的科学史语境

韦伯合理化理论的科学史语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古典社会学家当中,只有马克斯·韦伯摆脱了历史哲学思想的前提和进化论的基本 立场,而且把欧洲的现代化理解为具有普遍历史意义的合理化过程的结果。韦伯用一般的 经验研究揭示了合理化的过程,但他并没有从经验主义的角度曲解合理化过程,没有使合 理性内容在社会学习过程中消失殆尽。韦伯留下来的著作都是一些断片;但合理化理论是 其中的一条主线,我们可以用它把韦伯的理论全貌建构起来;这些解释视角在20世纪20年 代的哲学讨论中一度占据主导地位【1】,可是,后来被严格的社会学研究排挤到了一边,但在最近的韦伯研究中又开始抬头【2】。这些观点 认为,韦伯的著作是一个整体;而由此恰恰暴露出了一些有益的矛盾。宗教历史的解神秘 化过程是西方理性主义出现的一个必要的内在条件,韦伯分析了这个过程,而且借助的是 一个复杂而含糊的合理性概念;相反,合理性概念在分析社会合理化的现代过程中可以把

有限的目的理性当作主导观念。韦伯、马克思以及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所使用的都是这个 概念。我想首先对他们的三种观点概略地加以比较,由此来阐明我的提问立场【3】。 马克思认为,社会合理化就是生产力的大发展,具体而言,就是经验知识的增长、生 产技术的改进、社会劳动力的有效动员、训练以及组织等。相反,生产关系是社会权力的 分配制度,也是生产工具的调节制度,只有在生产力所发挥的合理化压力下才会出现变革 。韦伯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国家的制度框架则有另外一番评价,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制 度框架不是束缚合理化力量的生产关系,而是目的理性行为的亚系统,正 是在这些亚系统当中,西方理性主义才获得了社会意义。当然,韦伯也对社会关系的物化 表示担忧,因为它遏制了合理的生活方式。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以 及后来的马尔库塞,都是从韦伯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的。在工具理性范畴下,统治自然的 合理性与阶级统治的非理性融为了一体,获得解放的生产力加固了异化的生产关系。《启

简述韦伯官僚制组织理论的基本特征

简述韦伯官僚制组织理论的基本特征 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或官僚制)理论有着丰厚的思想内蕴,它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的许多概念、范畴和分析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学理论来源之一。 本文试图对这一理论作一讨论。 一、以合理性作为科层论的学理预设“合理性”(rationality)或“合法性”(legitimacy )是韦伯政治社会学的中心概念。可以说,他的政治理论实际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概念展开的,是对它们的进一步引申与发挥。合理性是韦伯科层理论的重要学理预设。 韦伯认为任何一种合乎需要的统治都有着合理性基础。既然科层制能够稳定地运作,并且呈现出等级制的权力矩阵关系,它必然也是以某种合理性作为其实现前提的。他认为,科层制是特定权力的施用和服从关系的体现。具有特殊内容的命令或全部命令得到特定人群服从的可能性可称为“统治”,此处的统治不包括纯粹暴力的控制,因而统治看来更多地限于自愿的服从。自愿的服从又是以形成个人价值氛围的“信仰体系”为基础的,作为个人,他必得深刻认同信仰体系,才能取得行动的一致性、连续性而不致导致内心的紧张,并最终获得自愿的服从。韦伯把个人自愿服从的体系视为合理性或合法性体系,从而他对一个体系的认识排除了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合理性并不表现在事实的好坏之分,而是存在于看它是否被人们在信仰上认可,或者说,个人对一种秩序保持了它是一种合法秩序的信念,这就是这个秩序的“正当性”(validity)或它之所以存在的合理性。在正当性信念的支持之下,任何来自权威的命令都会得到个人的遵从,而不论这些命令是否来自统治者个人,或通过契约、协议产生的抽象法律条文、规章等命令形式。 这样一个合法性来源或正当性信念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主观的正当性,包括情感的正当性(多表现为情绪的接近、亲和)、价值合理性的正当性(相信一个秩序体现了个人的美学、伦理或其他价值)、宗教的正当性(来自于对救赎需要秩序这一看法的认可);第二类是所谓客观的正当性,包括习惯的正当性(对已经成为过程或重复出现的事实的默认,以及心理学意义上可表述为主要来自于外部压力的从众心理)、法律的正当性(对法律体系无论是出于内心的抑或外在的服从)。在这五种正当性信念的统领、号召或驱使之下,由内心向行动的发展方向又可判明为四种不同的行动类型:(1)情感类型行动(情感的正当性);(2)价值合理性类型行动(包括价值合理性和宗教合理性正当性);(3)传统类型行动(习惯的正当性);(4)目的合理性类型行动(法律的正当性)。 对行动者行动类型的分析,成为韦伯社会秩序的基础,他对社会体系的看法,包括对科层制的理解,大抵由此生发开来。通过下文的分析我们将可以看到,韦伯根据不同的行动类型,把科层制作了进一步的甄别,他尽管常常在对政治问题的评价中表现出实证主义的倾向,但还是对不同的科层制作了价值判断,似乎这是有违他价值中立的分析态度的初衷的。在韦伯看来,科层制或许仅仅是指现代社会的科层制,对于其它社会而言,典型的科层制是不存在的,或者至少是残缺不全的。 二、以命令—服从类型作为科层论的解析机理在韦伯那里,命令—服从类型往往意味着就是统治类型,它又是与行动类型紧紧相扣的。他认为,不同的行动类型构成了不同统治类型的

马克思韦伯 合理化

马克思韦伯合理化 引言 马克思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法学家、经济学家,也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现代社会和理性化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合理化是韦伯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克思韦伯对合理化的理论观点,以及合理化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和影响。 什么是合理化?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活动和行为越来越依据理 性计划和目的性行动进行的过程。在韦伯看来,合理化是一种有计划、目的明确、高度规范化的行为方式。它使得传统的非理性行动方式被理性的计划和组织所替代。 合理化的起因 理性化的逻辑 在韦伯的观点中,合理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宗教改革和启蒙时代。宗教改革通过强调个体对神的直接关系,逐渐瓦解了传统的宗教制度。启蒙时代则强调理性和科学的重要性,推动了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发展。这两个因素共同促成了合理化的逻辑。 基于权威的合理化 合理化的过程常常与权威的建立和扩大相关。权威可以通过宗教、政治、经济等领域来实现,并通过制定规范和法律来指导人们的行为。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合理化是由大型组织和官僚机构的出现和扩张引起的,这些机构通过具有稳定性和预测性的规则和程序来管理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合理化的类型 技术合理化 技术合理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提高生产和劳动效率的过程。例如,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方式,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规范化。 价值合理化 价值合理化是指通过规范和规章制度来统一和规范个体的行为。政府制定法律法规,通过正式的程序来保护公民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这种合理化形式强调普遍适用的规范和价值观,以实现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官僚合理化 官僚合理化是指在大型组织和官僚机构中,通过制定规范、职责和程序,对成员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官僚机构通常具有明确的等级结构和分工体系,对权力和资源的分配进行调控,以实现高效和预测性的运作。 社会合理化 社会合理化是指社会各个方面的规范化和正规化,比如教育制度、经济分配方式、家庭结构等。社会合理化通过制度和规章制度来引导和规范个体的行为,进一步确立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合理化的影响 效率与规范 合理化的一个重要效果是提高效率和规范化。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程序,合理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浪费,提高生产力和劳动力的利用率。同时,规范化也可以保证各个环节的协调和一致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理解韦伯的社会学思想 引言: 马克斯·韦伯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学说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韦伯提出了许多社会学概念和理论,其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阐述和理解,并探讨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工具理性的概念及特征 工具理性,又被称为目的理性,指的是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以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导致了工具理性逐渐成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它包含了以下几个特征: 1. 目标导向:工具理性的核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 采取的一系列计划和行动。这些目标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但无论如何,都是基于合理性和效率的考虑。 2. 理性计划:在工具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根据事前的计 划和分析来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他们会审慎地评估各种可能的手段,以确定哪些是最能达到目标的。 3. 清晰分工:工具理性要求社会组织和行为分工明确。 在现代社会中,各个领域的专业化发展迅速,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专长和技能来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 二、价值理性的概念及特征 价值理性是韦伯对人类行为的另一种解释,它指的是人们根据信仰、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来决策和行动的一种模式。与工具理性相比,价值理性更强调人的主观选择和感性的决策过程。

价值理性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 主观选择:与工具理性依循客观事实和合理性不同, 价值理性更加关注个体主观意愿和个人情感。它认为人们的行为决策受到内心真实的诉求和情感需要的驱使。 2. 信仰与价值观:作为行动指导的基础,价值理性建立 在人们对宗教信仰、道德准则或个人价值观念的坚守上。这些信仰和价值观不同于经济利益和功利考虑,更多地关注人性中的正直、善良和真诚。 3. 情感与情感表达:价值理性所强调的是人的情感体验 和情感表达。在行动和决策过程中,人们会更多地依赖于自己的感受和直觉,而不只是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三、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与冲突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冲突和互补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两者常常相互作用并相互制约。 1. 互补关系: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补的。工具理性的高效率和务实性有助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价值理性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关注则很好地补充了工具理性的独立和自主。 2. 冲突与对抗:然而,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也存在 一些冲突。工具理性通常关注于追求经济利益和功利目标,而价值理性更注重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在现代社会中,这两种理性之间的冲突经常产生紧张和抵触,尤其是在道德、伦理和社会公平等方面。 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应用与影响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影响。 1. 社会组织和管理:在组织和管理方面,工具理性的应 用成为行政决策制定、资源配置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标准。而价

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韦伯的理性化理论的梳理

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韦伯的理性化理论的梳理 任何欧洲现代文明之子,身陷工业社会冰冷的运作逻辑之中,都无法回避一个充满悖论的现实:似乎被日益强烈的理性与技术光芒所照耀的人类,在蜿蜒前行的路上也投下了日益拉长而孤独的身影。凭着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切的人文关怀,马克思将这一现实的悖论引入到异化的分析之中。而比马克思晚了近半个世纪的韦伯,毕生关切的理性化无疑也从另一方面触及到工业社会的困境。作为“资本主义的马克思”(曼海姆语),韦伯更多地从维系资本主义的理性化体系内部予以考察,他对文化合理性的批判与马克思从外部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在更普遍层面上的社会理论领域互相呼应,互为补充与支撑。“韦伯合理化理论中这种批判向度的一个历史效果,就是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卢卡奇到霍克海默和阿多诺,都是通过韦伯理论的中介去重新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1] 一、马克思异化观:外在超越与自我超越 1. 外在超越——从唯心主义、宗教神学回到社会本身 本文期待在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论源头、新的内涵和逐步完善的阶段进行梳理后,能够寻求到韦伯语境阐释与充实的空间及其两种理论对话的平台。马克思引入的异化概念其实是近代欧洲哲学的概念。它主要指这样一种现象:人作为有自我意识和能动性的主体亲手创造出来的力量外在于人,独立于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与人疏远或隔膜,甚至转过来支配人,奴役人[2]。马克思的异化观是一种从唯心主义、宗教神学回到社会本身的异化观,是一种超越前人的同时也实现自我超越的异化观。它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超越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最终完善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又通过赫斯的金钱异化观摆脱了费尔巴哈宗教异化观的束缚,从而回到了社会本身。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第二是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使自然界,使人本身,使人的活动机能与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于是由第一、二层面的异化可以推出第三个层面的异化,即“类同人的异化”[3],把类生活变成维持个人生活的手段,使人的类本质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个人生存的手段。这样的结果,也造成了“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4]。也就是第四个层面的异化。至此,马克思第一次系统地对异化劳动进行了论述,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理论基础上实现了超越。然而,正如《回到马克思》一书的论述:“马克思这里肯定的是费尔巴哈的对象性的客观活动,并且是人的客观活动(劳动)。请一定注意的是,这个客观活动再前进一步就是实践。但这里还不是,因为这里还是人本主义的非历

马克斯.韦伯: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争

“药家鑫”案与法治的可能性 —基于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分析视角 文/昨日书 一、理论提出 什么是形式合理性、实质合理性? (一)什么是形式合理性(工具理性)?何谓形式合理性具有的法的特征? 合理性是韦伯创造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范畴,分为formal rationality、substantive rationality 形式合理性以概念符号(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概括,抽象出它们共同的特征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和逻辑抽象为特征,可准确计算的合理性。韦伯把这种合理性界定为手段和程序的可计算性,一种客观的合理性,具有事实的性质。如科学技术、资本主义、现代法律都体现了形式合理性。之所以说形式是合乎理性的,在于它指引的行为及结果具有最大程度的可计算性可预测性。三个特点: A. 一套抽象的形式化的概念符号体系:在形式化的制度运作或科学技术中,被理性思考的不是个别存在的具体事物,而是抽象的符号(法律概念作为符号,其含义被明确界定) B. 逻辑一致的运算和推理规则:各种符号和公式的运算、形式理性思维的展开,要遵循逻辑规则和推理规则 C. 运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运算过程不是含混不清的,

面对同样的问题,每个人都能够得出同样的结论 西方社会的形式合理性(科学化、制度化)提高了行为及结果的可计算性。数学是最典型的形式合理化知识体系,有一套形式化的抽象符号和公式、逻辑严密的运算与推理规则、结论的精确性。在数学或逻辑领域,面对同样问题时,不可能得出与他人不同的结论。若某人的结论不同,肯定是他在运算过程中犯了技术或逻辑上的错误。不会出现哲学家和伦理学家(没有明确的概念、没有逻辑和运算规则、结果因人而异)为一个问题争论上千年、还各执一词的情况。 (二)何谓实质合理性(价值合理性,主观的合理性)? “Substantive”个别存在的、独立存在。针对性强、更为具体、随机应变、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不具备精确计算特点的合理性,与价值判断相关联。 实质合理性具有价值的性质,因为:判断实质合理的法外价值标准无限多样。比如,法官要以形式化的法律作为判案的标准,如何对待法律之外的实质性标准呢?而实质性标准太多,政治上、伦理道德上、习俗上乃至宗教上的各种观念太复杂。在实质合理性的判断上,不可能达到精确计算的程度,不同判断结论之间的争议总是难免的。哲学家为了一个价值判断问题争论上千年、还各执一词。实质合理性是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特征,要求从价值观念和思想信仰上,去衡量行为的合理性程度。 (三)法治社会:法律制度的实质理性化与形式理性化 法律的实质合理化:价值判断上表现为良法,实在法符合最低限

韦伯的合理化理论

韦伯的合理化理论 概论:科学史语境 在古典社会学家当中,只有马克斯·韦伯摆脱了历史哲学思想的前提和进化论的基本立场,而且把欧洲的现代化理解为具有普遍历史意义的合理化过程的结果。韦伯用一般的经验研究揭示了合理化的过程,但他并没有从经验主义的角度曲解合理化过程,没有使合理性内容在社会学习过程中消失殆尽。韦伯留下来的著作都是一些断片;但合理化理论是其中的一条主线,我们可以用它把韦伯的理论全貌建构起来;这些解释视角在20世纪20年代的哲学讨论中一度占据主导地位1,可是,后来被严格的社会学研究(比如对《经济与社会》的研究)排挤到了一边,但在最近的韦伯研究中又开始抬头2。这些观点认为,韦伯的著作是一个整体;而由此恰恰暴露出了一些有益的矛盾。宗教历史的解神秘化过程是西方理性主义出现的一个必要的内在条件,韦伯分析了这个过程,而且借助的是一个复杂而含糊的合理性概念;相反,合理性概念在分析社会合理化的现代过程中可以把有限的目的理性当作主导观念。韦伯、马克思以及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所使用的都是这个概念。我想首先对他们的三种观点概略地加以比较,由此来阐明我的提问立场3。 马克思认为,社会合理化就是生产力的大发展,具体而言,就是经验知识的增长、生产技术的改进、社会劳动力的有效动员、训练以及组织等。相反,生产关系是社会权力的分配制度,也是生产工具的调节制度,只有在生产力所发挥的合理化压力下才会出现变革。韦伯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国家的制度框架则有另外一番评价,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制度框架不是束缚合理化力量的生产关系,而是目的理性行为的亚系统(Subsysteme),正是在这些亚系统当中,西方理性主义才获得了社会意义。当然,韦伯也对社会关系的物化(作为官僚化的后果)表示担忧,因为它遏制了合理的生活方式。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以及后来的马尔库塞,都是从韦伯的角度去理解马克思的。在工具理性范畴下,统治自然的合理性与阶级统治的非理性融为了一体,获得解放的生产力加固了异化的生产关系。《启蒙辩证法》(Dialektik der Aufklaerung)消除了韦伯面对合理化进程尚还抱有的矛盾,他们毫不犹豫地纠正了马克思的实证立场。知识和技术,在马克思看来是一种绝对的解放力量,可它们自身却成为了社会压迫的工具。 我在这里关注的不是三种立场究竟有怎样的正确性,而是它们共有的理论弱点。一方面,马克思、韦伯以及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都认为,所谓社会合理化,就是指行为关系当中工具理性和策略理性的增长;另一方面,他们又都在思考,一种总体性的社会合理性究竟是意味着一种自由生产者的大联合,还是意味着一种合理的道德生活方式,或是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合理化的经验过程的相对价值,可以用总体性的社会合理性来加以检验。但是,这样一种总体性的合理性概念,必须和生产力、目的理性行为亚系统以及工具理性的总体承担者处于同一个水平上。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在我看来,原因一方面在于行为理论过于狭隘:马克思、韦伯以及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所确定的行为概念还不够完善,不足以把社会行为中的一切社会合理化内容全部囊括进去4。另一方面,则在于行为理论和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混杂不清:行为取向和生活世界结构的合理化,同行为系统复杂性的增加并不是一回事5。 一方面,我想在开始的时候就交代清楚,韦伯是在一个科学语境中接手合理性问题的,他摆脱了19 1Karl Loewith,Max Weber und Karl Marx,载其:Gesammelte Abhandlungen,Stuttgart,1960,1ff.。S. Landshut,Kritik der Soziologie,Leipzig,Neuwied,1969,12ff. 。Hans Freyer,Soziologie als Wirklichkeitswissenschaft,Darmstadt,1964,145ff. 。以及我的注释,载:O. Stammer(编),Max Weber und die Soziologie heute,Tuebingen,1965,74ff. ,转载于:Habermas,(1970),313ff. 。属于这个传统的还有D. Kaesler主编的文集:《马克斯·韦伯》(Max Weber),Muenchen,1972;N. Birnbaum,Konkurrierende Interpretationen der Genese des Kapitalismus: Marx und Weber,载:C. Seyfarth,M. Sprondel(编),Religion und gesellschaftliche Entwicklung,Frankfurt am Main,1973,38ff. 。 2St. Kalberg,The Discussion of Max Weber in Recent German Sociological Literature,1979,载:Sociology,127ff. 。 3请参阅Wellmer,手稿,(1977)。

浅议马克斯·韦伯权力合法化思想

浅议马克斯·韦伯权力合法化思想 [摘要]马克斯‘韦伯是现代社会学三 大“奠基人”之一,他对权力这一社会基本概念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文章围绕韦伯的权力合法化观念及其官僚制理论加以阐述,并试图探析其对中国社会正当统治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权力;合法化;马克斯·韦伯;政治稳定 在当代社会学领域,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可以算得上是最具影响和最有争 议的学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研究,写下包括《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国家社会学》等大量学术着作,对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官僚制)对后人理 解权力的合法性更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从理解韦伯权力理论的基础上浅议这一 理论思想对我国政治稳定的启示作用。

一、合法性的解释 合法性这一名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legitimare。其解释是合法或声称合法。这一名词的使用多见于西方法典或法律条文中,但它与政治学范畴内的合法性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指事实、行为等构件合乎法律的要求,严格限制在法律所规定的界限之内,这是法律意义上的解释;而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则强调了政府受到公民的尊重或其 公民承认服从权力的义务,是政府与公民双向作用的结果,侧重于政府的正当性上,政府可以此为基础要求公民服从。政治学意义上的合法性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重点。 回顾过去,从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政治哲学家们在论述政治权威和秩序的时候总要 或多或少的提及合法性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合法性,笔者依据时间顺序简单地对其内涵进行梳理。柏拉图是最早论及合法性的一位思想家,他在《理想国》中将美德即知识作为自然秩序的本体论,把美德作为政治合法性的绝对标准。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也提出划分政体合法性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正

科学合理性

《科学合理性》简评 王善博教授所著的《科学合理性》一书最近已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著是胡新和教授主编的《科学哲学基本问题丛书》中的一部,探讨了西方科学哲学中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科学的合理性问题,着重从问题来源﹑观念演进﹑理论建构以及研究论题等方面对科学合理性展开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事某物是合理的,也就是具有合理性,不管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无法舍弃“合理性”这一概念。那么,“合理性”是什么?科学的合理性又是什么?是“合乎理性”、“有条理的”、“合乎逻辑的”,抑或是其他?《科学合理性》一书将提供给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答案的另外一种视野。 亚里士多德说过,“对人而言,合乎理智的生活乃是最佳的和最合乎本性的生活方式,因为理智同别的一切比较起来合乎人性。”马克斯·韦伯提出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如霍克海默所说,工具合理性“本质上关心的是手段和目的、关心为现实那些多少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或显然自明的目的的手段的适用性,但它却很少关心目的本身是否合理的问题。 传统的理性观念,适于作为符合的真理、与作为对本质的发现的认识、与作为对原则的服从的道德这样一些观念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传统理性概念认为合理也就是有条理,就是拥有事先制定的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的成功标准。 引进了“理性”自身在历史中变化这一思想的黑格尔,曾经讨论过两个合理性的概念。其含义之一是“所谓合理的就是由一既定时间内‘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水平来衡量的”,另一种合理性的极限概念指的是“一种注定为恒定不变的东西,是其自身不能超越的‘精神’的最终自我意识”。罗蒂把区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作为出发点,第一种意义上的合力也就是有条理,就是事先制定的成功标准,这样具有合理性就是能够事先制定标准,那么把自然科学作为合理的典范是有道理的,但在这种意义上,人文科学就没有办法成为合理活动;合理性的另一种意义指的是某种“清醒的”“合情理的”东西而不是“有条理的”的东西。 科学本质的理解和追求正是合理性。著名英国哲学家乔纳森科恩曾在《理性的对话》一书中写到:“把整个分析哲学统一起来的是,它全神贯注于合理性的理性讨论。”合理性可以指事物的“合乎必然性”或“合乎规律性”,也可指人类对“合理性”的理解和把握,亦可知“具备理性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某个对象是否合理也就是说评价原则及其评价标准是否合理,亦即它们是否具有现实必然性”。同时,对合理性的研究也是随着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对合理性的本质形成更好的理解的途径――我们知道的唯一途径――是按照同样的方式对合理性形成一些更好的哲学观念。”科学合理性是合理性在科学之中的集中体现。对于科学合理性本身问题和各种问题的哲学反思,构成了科学哲学的一条主线。正如本书导言中所说,科学合理性是西方科学哲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它构成了人类的科学和社会的理论基础,涉猎到“科学是如何可能的”、“科学进步何以可能”、“科学是否是理性的”等问题。许多哲学家往往在许多其他问题的论述之中贯穿着对合理性问题的理解,他们无法完全脱离或避开合理性去谈论其他的哲学问题。合理性为科学哲学家所聚焦,科学哲学中诸如科学划界、科学发现、科学发展模式等重大问题,其实质都在于探索科学的合理性。

马克斯·韦伯权力合法化思想浅析论文

马克斯·韦伯权力合法化思想浅析论 文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及哲学家,在权力、社会阶级、实证主义、理性化、历史发展等领域留下了很多充满智慧性的思想。韦伯关于权力合法化的思想是他思考政治哲学立场的产物,该思想施加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西方的政治哲学和政策制定上产生了影响,也对整个世界上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马克斯·韦 伯的权力合理性观点出发,对其权力合法化思想进行浅析,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马克斯·韦伯的权力合理性观点 权力是指一个人或者团体能够影响另外一个人或者团体行为的能力,并实现这种影响的能力。当权力行使者采取的手段合乎规范、法律和价值观念,且被受到影响的对象承认并接受这种行为,这种权力行使就具有了合理性。马克斯·韦伯认为,权力的合理性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权力来源的合理性,二是权力行使的合理性。 马克斯·韦伯认为,合理的权力来源应基于三种类型的合 法性基础:传统性、合法性或者是“魅力性”的领导力。传统型 权力是从祖先或者传统中继承下来的权力,合法权力是指基于合法程序赋予权力者的权力,而“魅力性”的领导力则是指基于 权力行使者的个人魅力、特性和感召力,而被信任、被认可、

被赞许的情况下,从而获得了权力。这三种类型中,合法权力是最理想的一种,因为它不仅规范了权力来源和承认权力的方式,还能促进法治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行使权力时的合理性包括目标的合理性以及使用手段的合理性。目标的合理性意味着权力行使者必须与社会共同利益一致,且这些目标必须符合规范、法律及价值观念的要求。而使用手段的合理性则需要权力行使者在行使权力时,遵守正义、公正、道德等标准,确保权力行使不会给社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并能够实现正向效应。 二、权力合法化思想的内涵 马克斯·韦伯的权力合理性思想,可以视为权力合法化思想,即权力行使者必须在符合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才能够主导和影响社会发展和变革过程。权力合法化思想的内涵是:权力合法化是政治合理性的基础,是国家和政治组织存在和维护的基石,也是基于普世价值观念的正义决策和行为的基础。 首先,权力合法化思想是政治合理化的基石。政治活动、组织或管理只有在一定的合理性基础和法律规范的框架下,才能够具有合理性。在韦伯看来,权力合理性是决定统治合法性的根本要素,统治层面的权力应该去实现它所规定的上述标准,否则就会使社会制度与秩序出现错误和混乱。 其次,权力合法化思想基于普世价值观念的正义。马克斯·韦伯强调,“正义”是权力形成和有效行使的基础。在韦伯 看来,“正义”作为行为标准,把社会中的各个层面统一在线条上,同时也是评价权力行为的标准。在如今复杂多变、分权政

从韦伯现代性的“合理性’’到“非合理性

从韦伯现代性的“合理性’’到“非合理性[论文关键词]韦伯现代性合理性非合理性 论文摘要]“合理性”在现代语境中是一个含义复杂的概念,它可以被理解为“合乎理性”,也可以被理解为“合情合理”。在韦伯的“合理性”论述中,既有对现代性的充分认同,也有对现代性发展的危机意识,即人们对理性单向度的过分强调,而这种对理性单向度的强调会使理性走向它的反面。从表征上的“合理性”迈向实质上的“非合理性”,其最终结果是现代性及其合理性的瓦解。. “现代性”是一个宏大的术语,它涵盖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政治、意识等各个领域的表现。而“理性”则是现代性的内核,它促生了主体性意识,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同时它也是韦伯现代性思想的核心术语。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在韦伯整体合理性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却又实为一体,共生于合理性的本质之中。本文力图梳理韦伯现代性理论中的“合理性”和“非合理性”因素,并把握韦伯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预期。 一、韦伯的现代性及其合理性 韦伯的现代性思想同其生活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韦伯主要生活于资本主义从“自由时期”向“垄断时期”的过渡阶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日益加剧,

自由竞争时代所建立起来的市场交换法则显得软弱无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商业精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物质生产方面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人间奇迹,但与此相伴的却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意义和价值的逐步沦落和丧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韦伯阐述了他的现代性思想。韦伯在《以学术为业》中指出:“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性化和理智化,最主要的是因为世界已被除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它们或者遁入神秘生活的超验领域,或者走进了个人之间直接的私人交往的友爱之中。”[1这段论述集中地表现了韦伯的现代性思想。 作为现代性的核心,“理性”在哲学史上被使用得更早,被讨论得更充分。而“合理性”概念则是马克斯·韦伯在社会学上的首创,其根源在于对黑格尔“理性”(vernunft)概念的改造。“合理性”首先就被理解为“合乎理性”。事实上,当韦伯开始使用“合理性”一词时,也是想表明,现代社会形成过程就是由理性的人们按照理性的(即确定的和普遍的,而非随意的和特殊的)观念进行建设的过程,所以也称之为“理性化”或“合理性化”(rationalization)过程。韦伯现代性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层面的合理性 在韦伯那里,文化的理性化是指世界的“祛魅”,即宗教世界观图景的消除和世俗文化的产生过程,它形成了不同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