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假设和条件连词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假设和条件连词研究综述
真正的现代汉语连词研究是从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开始的。在这本著作中,黎锦熙把连词分成了十类。其中,他把表示假设和条件的连词分别叫做“假设连词”和“范围连词”。自此以后,汉语语法学界对现代汉语连词的研究就从未中断过。
一、假设和条件连词的分类
研究假设和条件连词,首先要涉及的问题是连词的分类。综合多年来汉语语法学界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三种情况:1.按照形式标准分类。按照形式标准划分连词,采用这种标准的有:吕叔湘(1980)、朱德熙(1982)等。这样划分连词的好处是,一般不会出现分类不明的现象。2.按照意义标准分类。按照意义进行分类一般是把连词先分为联合关系的连词和偏正关系的连词。采取这种划分标准的有:黎锦熙(1924)、“暂拟汉语语法教学系统”(1956)、张谊生(2000)等。3.按照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分类。按照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对连词加以分类,是上述两种标准的交叉综合使用。采用此标准对连词进行分类的学者很多。如,郭翼舟(1983)、陆俭明(1983)、胡裕树(1995)、胡明扬(1996)、周刚(2002)等。陆俭明(1983)根据意义把连词分为表联合关系和表主从关系的两大类,又把表示主从关系的连词分为让步转折关系、假设让步转折关系、假设和条件结果关系、条件结果关系、推论结果关系、因果关系、目的关系等七个小类。根据连词所处的位置,他把连词分为前置连词和后置连词两类。
综合以上观点,大多数学者都是按照意义和形式相结合的标准对连词进行分类的。对于假设和条件连词,从意义出发,我们可以把假设和条件连词划归为偏正关系连词。从形式出发,可以把这些连词分成前置连词和后置连词。而学者们对假设和条件连词进行研究时,也多是以形式和意义相结合为分类标准进行的。
二、结合单句研究假设和条件连词
结合单句研究假设和条件连词,一般是从假设和条件连词使用的条件、功能和成因这三个方面进行考察的。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刘俐李的《论关联词语连接单句成分》(1986)、宋玉柱的《谈关联连词在单句中的作用》与《再谈关联词语在单句中的功能及成因》(1986、1990)、谷孝龙的《关联词语在单句中的功能及成因》(1999)、张斌、张谊生的《关联连词在单句的限制和成因》和《关联连词在单句中的功能和作用》(2000)、周刚的《论关联词在单句中的功能》(2002)等。对这方面的研究,学者们的观点比较接近。一般认为表假设和条件关系的连词可以连接单句中两个相关成分。但是它们所连接的成分有一定的限制。在单句内,这类关联词语出现的频率最高,有的甚至超过在复句里的出现频率。
三、结合复句以及句群、篇章研究假设和条件连词
研究连词很多时候是结合复句展开的,对于假设和条件连词也不例外。这方
面的论文和著作主要有:林裕文的
《偏正复句》(1987)、王维贤的《现代汉语复句新解》与《复句和关联词语》(1994、1997)、张斌、张谊生的《连词在句组中的作用》(2000)、徐阳春的《现代汉语复句句式研究》(2002)、周刚的《连词及相关问题》(2002)等。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人物是邢福义和王维贤。
1.作为复句中的关联词语
很多学者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如果……那么……”、“除非……”、“只有……才……”等关联词语的研究成果较多。如刘晓明的《试论“如果……那么”的确定性和模糊性》(1987)等。不过,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邢福义。他的专著《汉语复句研究》(2001)详细考察了假设句式“如果p,就q”和条件句式“只有p,才q”。也涉及了由一般假设句式衍化出来的“要不是P,就q”句式、“如果说P,那么q”句式和与一般条件句相关的“只要p,就q”句式。以及“只要p,就q”和“如果p,就q”句式的比较。他认为:“如果”是表示假设的代表性标志。“如果”的同义形式是“要是、假使、假如、倘若、倘或、倘、设使、设若、如若、若”等等。表示假设语气的“的话”,也有显示假设分句的作用。“如果……就……”可以用于推知、应变、祈使、证实等。“只有……才……”表示条件与结果的关系,是条件句的代表格式。它所表示的条件是强制性的。它把某种条件限定为必不可少的不满足不行的条件,语气坚决,迫使接受,迫使考虑。
2.假设关系连词在复句中的位置
张斌(2002)认为:“初学者对连词位置的放置是极为头疼的,对关联连词出现位置的整体研究有助于他们学习掌握。不过出于现代汉语的灵活和复杂,研究者又尽力做到面面兼顾,因而对连词位置分布规律的总结,笔者认为过于精细,在实际操作时有些困难。”所以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一般的研究都是专注于个别的关联词语。如:华灿的《关于复句中关联词语位置的研究》(1985)、李晓琪的《现代汉语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1991)等。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大多认为,假设复句的连词可以随意变动,而条件复句中的连词是不能随意变动的,如“只有……才”。
3.关于连词在复句中的套用研究
比较系统地研究复句的层次和包孕能力的有:陆丙甫、金立鑫的《关于多重复句的层次问题》(1988)、王维贤等的《现代汉语复句新解》(1994)、周刚的《连词与相关问题》(2002)等。
陆丙甫、金立鑫把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看作是一种包孕关系,并把偏正复句大致分成三级。假设和条件连词构成的复句属于第二级或第三级。如:“如果……就……”属于第二级,“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属于第三级。
王维贤对九种条件复句(相当于一般所说的偏正复句)之间的包孕关系进行了考察,把在条件复句的条件分句(偏句)或结果分句(正句)能包孕的以及在条件分句或结果分句都能包孕的合计为一式,共得69种包孕格式,然后对这些格式加以计分,根据得分,把各种条件复句的包孕能力分为四级。假设复句在第二级,假设转折复句和充分条件复句在第三级,必要条件复句和无条件复句在第四级。
周刚统计了表示偏正关系连词的套用能力指数,得出表示偏正关系关联连词的套用能力,依次为:
说明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推论因果关系>让步关系>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无条件关系>取舍关系
4.结合句群、篇章研究假设和条件连词
把连词置于句群、篇章中考察的论文不多。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假设和条件连词在句群、篇章中的衔接作用。代表性的论文主要有:崔正基的《浅析现代汉语句群》(1988)、朱楚宏的《句群中合用关联词语的语用意义》(1997)等。不过,这些论文没有对假设和条件连词进行专门的研究,所以成果并不多。
四、单个假设和条件连词的研究
对于个别假设和条件连词的研究较多,但是它们主要体现在单篇论文和词典编纂上。
词典主要有:吕叔湘(1980)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景士俊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1980)、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1982)、王自强的《现代汉语虚词用法小词典》(1984)、张福堳编著的《现代汉语虚词辨析500例》(2002)等。
单篇文章也比较多,个案研究常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连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它们用法上的异同。比如:郭春贵的《“只要”与“如果”用法的异同》(1989)、江显芸的《“除非”析》(1990)、张谊生的《“除非”及其句式》(1992)、何洪峰的《连词“那么”的口语用法》(1998)等。
五、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假设和条件连词研究
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连词研究成果不是很多,对于假设和条件连词更是如此。一般的文章多是在分析某一国家或某一阶段的留学生在使用关联词语、复句、篇章的偏误时,涉及一点假设和条件连词。这方面的论文如:王振来的《关联词语的经络连接功能》、《韩国留学生的篇章偏误分析》(2002、2005)、王瑶的《从认知机制谈高级阶段的快速阅读训练》(200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