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华东师大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23章 图形的相似《2三角形中位线》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本节课是华东师大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第四节内容。三角形中位线是三角形中重要的线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一个重要性质定理,它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内容的应用和深化,尤其是在判定两直线平行和论证线段倍分关系时常常用到。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中,处处渗透了化归思想。由于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利于发展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由于本节课学生需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推理及应用的全过程,对于今后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背景:通过教材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三个地方需要稍加处理,才更适合我们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设计困惑:①课堂上解决“如何把一个三角形分为四个全等的三角形”这个问题过于费时,学生很多想不到,就算是做出来也不明白为什么。

②教材中给出的定理证明方法为中位线倍长法,难度相当大,学生基本上都无法理解。

③中点四边形的证明如何作辅助线、为什么要这样作辅助线学生感到很困难。

(2)教材处理:①我校正在开展协同教育课题研究,学生是通过我校协同平台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于是我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登陆协同平台完成我发布的作业,通过三个问题作铺垫:学生很快就搞定

了。

②通过动画演示及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中位线倍长法与旋转法、平行法的联系。

③通过教具演示,加上温馨提示,学生自然就明白作辅助线的奥妙了。

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及其应用。

(3)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本质与核心,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新增)

(二)能力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及推理能力。

(2)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猜想及证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探索新颖独特的证明方法和思路,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归纳、猜想、推理及应用”这一过程,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

渗透化归思想。

2、学生实情: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比较强烈的自

我发展意识,他们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比较喜欢一些更有深度的严格的推理证明。

3、教学重点:(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4、教学难点:(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及其应用。

(2)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本质与核心,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新增)

(3)培养学生适当添加辅助线的能力。(新增)

5、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课前先预习本节课的内容。

①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两个全等三角形?

②如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部分后拼成一个三角形?

③如何把一个三角形剪成两部分后拼成一个四边形?

④如何把一个三角形分为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2)教师准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纸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多功能演示器及协同平台上传资料和课件。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学法:学生的发展才是老师的成就,所以本节课的预设构思都是为了关注学生有什么收获。因此学生是遵循“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与研究。

四、教学流程框图:

预计时间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

6分一、

预习

展示

引出

概念

1、成果展示:

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预习成果,并

简要说明自己的思路。

让学生上讲台把自己的拼图贴在黑板

上。

2、概念同化:

直接给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连接三

角形两边的中点的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中

位线。

3、概念强化与明晰:

思考: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

有什么区别?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概念

的含义。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

出:中位线是两边中点的连

线,而中线是一个顶点和对边

中点的连线。

1、让学生在课前根

据老师发布的课件

提示,充分利用互联

网和协同平台的优

势,通过动手操作,

进行拼摆,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能力和空

间想象能力。

2、通过对比,让学

生分清中位线与中

线的区别,明晰概念

的内含。

20分二、

1、创设问题情境:

已知:如图,仅给一把有刻度的卷尺,

能否测出一沙堆底部两端A、B间的距离?

(注意﹕不能直接测量)

只要我们学习了本节课以后,就明白其

中的道理了。

我们可以把刚才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来,

变为一个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

如图,△ABC中,点D、E分别是AB

与AC的中点,那么DE与BC之间存在什么

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呢?

2、自主探索,验证猜想:

(1)首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当三角

形的形状与大小都发生变化时,中位线始终

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根据学生课前上网查找的证明方

法,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共识,然

后再由组员来汇报。

2

1

=

=

AC

AE

AB

AD

2

1

=

BC

DE

2

1

2

1

2

1

∴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DE=

2

1DF

∴DE‖BC,DE=

2

1

BC。

学生回答:定理的结论有二

个:一个是表明位置关系——

平行,另一个是表明数量关系

——倍、分。

学生一看就明白了,非常开

心。

答1:联想到三角形的中位线。

答2:现在图形中没有中位线

所在的三角形。

答3:我会连接AC构造三角

这个环节要做

到提高课堂的有效

性,就要让学生真正

地动起来,让学生充

分做到手动、眼动、

口动、脑动、心动。

1、利用生活中的数

学问题引入新课,调

动了学生学习数学

的热情。让学生经历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

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

中处处有数学。

2、鼓励学生大胆猜

想,大胆探索新颖独

特的证明方法,让学

生经历“观察、归纳、

猜想、推理及应用”

的全过程。

3、利用几何画板验

证猜想,直接且准

确。

4、让学生利用课前

上网查找的证法,并

通过小组讨论,对三

角形中位线定理的

证明过程有更深层

A

B C

D E

F

A

D E

B C

A

B C

D

E

F

G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