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收汇风险与防范

合集下载

FOB贸易术语下的出口商收汇风险分析

FOB贸易术语下的出口商收汇风险分析

贸易术语进 行交易 , 较采 用 F B贸易术语有 利。因 O 为 , C F或 C R术语 的交 易项 下 。 口商 可 以将 在 I F 出 备货 、 运 、 装 投保 等事项进 行衔接 . 保证 了业 务流 程 的顺畅 .同时增强 了出口收汇风 险的控 制能力。但 是, 在国际贸易实务 中, 基于买方市场下 的进 口商要 求 以及运费波动风 险控制 的考量 ,近年来 出 口贸易 中卖方采 用 F B术语 成交 的贸易量 连续上升 , O 占到 了中国贸易 出口量的 8 %以上 。 0 采用 F B术语进行 O 成交 , 由买方进行投保和指定境外船 公司 、 则 货代或 无船承运人进行运输安排 ,导致卖方 承受潜在 的贸 易风险 , 尤其是无法收汇或不 能及 时收汇 的风 险。 因 此, 有必要 对 F B术语成交项 下的卖方收汇 风险控 O

般 来说 .在 出 口贸易中卖方采用 C R或 CF F I
交 到船上 时转移至买方 。从 目前 F B项 下买方办理 O 运 输 的情况 来看 , 国外 的进 口商 ( 方 ) 买 多指 定 中国 境 外的货运代理 .这些境外 的货运代理公 司虽然在 中国境 内设有办事处 ,但是却没有签发作 为物权 凭 证 的海运提 单 ( C A /) O E N BL 的资格 , 只能 以无船承
F B术语项 下的买方在 办理托运 时往往要求货 O 代 或船 公司将提 单作成记名提 单 (T A G T BL . S R I H /)

F OB术语项 下卖方 的收汇风险类型
货代公司就销声匿迹 . 无法追偿 。 当卖方基于买卖合 同向买方追索货款 ,买方要么骗货成功 后就无 影无 踪, 要么敷衍拖延 , 即使卖方起诉 , 后果亦难 以预料。

汇款和托收的风险以及防范

汇款和托收的风险以及防范

汇款和托收的风险以及防范(一)汇款汇款之所以能够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是因为它方便、安全、快捷。

如您是农行网银的签约客户,或持有农行的银行卡(借记卡或准贷记卡),可任意选择网点、网上银行两种交易渠道。

在网点汇出,在网点或网上银行兑付;或在网上银行汇出,在网点或网上银行兑付。

汇款人只要准确知道收款人的姓名就能汇款,收款人无需将本人账号或卡号告诉汇款人,保证账户信息的安全。

兑付、查询汇款均凭密码。

如密码当日累计三次输入错误,系统自动锁定该笔汇款,防止被他人破译,保证资金的安全。

款项实时汇出,实时兑付,随时满足您用款的需要。

汇款是一种单方面无条件的支付业务,即汇款一旦汇出,汇款人即丧失该笔货币的所有权。

主要风险应该发生在商业往来方面。

在没有取得对方提供的等价货币的服务或商品前提下,如果汇款人先行汇款,意味着让对家掌握了交易主动权。

总结来说汇款方式存在的风险主要有:1.国家信用风险。

2.商业信用风险。

3.结算风险。

采用汇款方式风险防范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企业对付风险最彻底的方法。

它可以完全避免某一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其他方法只能够减少风险的损失程度。

出口商是否准备与一家外国公司发生贸易业务往来,必须先对其资信进行调查,在确定其资信良好的情况下再与其进行交易。

只有资信优良的客户才可以选用汇付方式。

结算风险会使买卖双方蒙受损失,买卖双方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防范风险。

在签订合同时,首先要选择好结算货币。

若以本币结算,不存在外汇风险;若必须以外汇结算,在交易磋商中应当尽量争取选择出口用硬币、进口付汇用软币的原则。

其次,企业也可以通过套期保值,进行与贸易结算外汇流向相反的远期外汇交易来消除结算风险。

2.风险转嫁。

在采用先出后结的情况下,出口商可以采用保理等方式来转嫁风险。

先出后结可与银行保函配合使用,要求进口商开具银行保函。

如果进口商到期拒付,由银行保函的开证银行承担付款责任,从而降低卖方收汇的风险。

3.风险控制。

我国企业出口收汇风险的有效规避

我国企业出口收汇风险的有效规避



我 国 对 外 贸 易 现 状 及 风பைடு நூலகம்险
三 、 险管理 风 在经 济危机 的影响下 , 国出 口企业将要 面临 的收汇风险 比 我 原 来更大 。 谓 出口收 汇风险 , 所 即指某 企业产 品出 口后没有 能够按 ( ) 一 - B用风 险 管理 。 对于信用 风险的管理, 国际上通行 的做法 首先是测量进 口商 的 照 合同约定 金额收回 相应的货 币而 导致损 失的风险 。由于 对外贸 我国 出I--可 以参照 国际评级机构给 出的信用评级 。 :t ̄ 1'k r l 易相 比于 国内贸易来 说需要经过 的环节 更多、 更复杂 , 面对的风 信用评 级。 所 对 交易 对手 的资信 调查 还可 以委 托银 行进 行 。 交 易前 , 在 对 险也肯定 更大 。 何一个环节 出了 问题 , 任 都将 影响到最终 能否顺利 对 也 收 汇。 而我 国的企业 由于历史 原因, 对进 出口贸易中 的风险 认识不 对 方的 基本情 况应 做到 较为 详细 的调 查研 究 。 于老 客户 , 不 够, 在进入 全球竞 争时往往 会面临 比其他 国家 的企业更大的风 险。 能放 松 调查 , 因为其 信用状 况 也是 时刻 变化 的 。 交 易的各 个环 在 节都 应该 密切 注意 对方所 发 生 的新 情 况 , 争做 到快 速 反应 。 力 二、 风险产 生的分类及原因 在 交 易 结束 后 , 当 建立 起 自己 的客 户 档 案库 。对 交 易 中 应 ( ) 用风 险 。 一 信 所遇到的问题详细分析并记录。 信 用 风 险是 指 是 指 交 易对 手未 能 履 行 约 定 契约 中 的 义 务 ( ) 业 内部 风 险 管理 。 二 企 而 造成 经 济 损 失 的风 险 。当 出 口商 品 的 价格 下 跌 的时 候 , 口 进 l 聘 综 合型 人 才或 者 以各类 所 需 专 才来 组 建 综 合 型 团 、招 商 就有 不履 行合 约 的冲 动 。 队。尤其要注重激励约束机制 的设计, 使得团队内所有成员形 其 产 生 的 原 因有 : 成 合力 而 不 是 内耗 。 l 经 济 运行 的周 期性 : 、 在经 济 扩 张 期 , 强的 赢利 能力 使 较 2 聘请 专 业 人士 ( 咨询 机 构 ) 分参 考 国 际惯 例和 我 国 、 如 充 总体 违 约 率 降低 。在 紧缩 期 时 , 为赢利 情 况 总 体恶 化 , 因 借款 法 律 来 建立 一 套清 晰 的 操 作规 则 。 人 因 各种 原 因不 能 及 时足 额还 款 的 可 能 性增 加 。 目前世 界经 3 建立 信 用 风 险管 理制 度 。对新 老客 户 一 视 同仁 。 、 济 正处于 一个 紧缩 的周期 之 中, 由此 造 成 的信用 风险 大大 增加 。 ( ) 家风 险 管理 。 三 国 2 进 口商 自身经 营 中 出现 的特 殊事 件 : 、 这种 特 殊 事件 发 生 出 口企业 应 该首 先 对整 个 世 界政 治格 局 有 一 个 清 晰 的 认 与 经 济运 行周 期 无 关 , 却影 响 了 公司 的 还款 能 力 。 但 识 。在每笔交易达成之前 , 要详细了解此合同的所有利益相关 3 诈骗 : 口商 签 订合 同的 目的 即是 诈骗 , 者 根 本就 没 、 进 或 方 所 在 国家 的 政策 情 况 。 有 想 要 正常 履 约 。 只 要 货款 没 有 收 到 就 应 当 密切 留意 这 些 国 家 的 政 治 经济 ( ) 二 企业 内部风 险。 走 势有 什 么 不 利于 收 汇 的变 化 出现 。若 出现 不 利 变化 , 当积 应 企业 内 部风 险 指 由于 出 口企业 内部 管 理 的 问题 造 成 的 风 极联 系 行业 协 会 、 国商 务 部 、 国驻 外 国使 馆 等 一切 渠 道 , 本 本 并 险 。其 原 因 为 : 与进 口商 协调 共 同 解 决 问题 。 l产 品结构 不 合 理 . 术含 量 和 附 加值 低 。这 使 得我 国 出 、 技 ( ) 率 风险 管理 。 四 汇 口企业 在 国际 竞争 中难 以获 得话 语权 , 生产 的产 品没有 独特 性 。 对 我 国 的 出 口企业 来 说 , 当前 , 以外 币计价 , 且本 币升 值 为 2 从 业 人员 素质 、 验 不 足 , 多企 业 又 没有 一 套系 统规 、 经 很 主要 风 险 。 范 的业 务 操 作流 程 。尤 其 是 国 内 的外 贸 公司 人 员流 动 性大 , 约 企业规避 汇率风 险 的关键 是要选 择合理 的避 险工具 和产 品 。 束激 励 机制 不 合 理 , 导致 有 经验 的从 业人 员 或者 自创 企业 或者 其 中短 期 措施 有 . 期货 交 易 、 大 本 币结算 、 夕汇 扩 外汇 资产 不 愿 意 把经 验 传 授 给新 人 。 国内 业务 员 对 WT 且 O规 则 了解得 平 衡 、 向交 易平 衡 等 。 反 不足 , 因此 产 生 了额 外 的风 险 。 中长 期 措 施 : 国 出 口企 业 可 以采 取 提 高产 品 附加 值 、 我 增 3 大部分 出口企业还没有 建立起信用风 险管理 制度 , 、 交易前不 强 竞 争力 等措 施 , 来克 服 本 币升 值 带 来 的不 利 影 响 。并 且 利用 重视 对国外客户进行 资信调查 , 交易过程中又过分迁就客 户, 而一 加 扩 旦形成逾期应收帐款 , 如何追讨 的问题又成 为出口企业的一大难题 。 本 币升值 , 快 海外 转 移 , 大 多 边 贸 易 。这样 既可 以提 高对 汇 率 变动 的抵 抗 能力 , 能 够确 立 全球 化 的 内部 分工 体系 。 又 ( ) 家风 险 。 三 国 ( ) 合风 险 管理 。 五 综 国家 风险 是 指 在 国际经 济 活 动 中发 生 的 、 一 定程 度 上 由 在 除此之外还可 以考虑综合的风险管理方法, 把风险整体交 外 国或 本 国政 府 控 制 的 事件 或社 会 事 件 引起 的给 出 口商 应收 给银 行或 者 保 险 公 司之 类 的 专 业 公 司 来 处理 。如 出 口保 理 和 账 款造 成损 失的 可 能 性 。 企 业可 能遇 到 的 国 家风 险 主 要 包括 出 口信 用 保险 。口

浅谈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收汇风险的路径

浅谈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收汇风险的路径

浅谈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收汇风险的路径1. 引言1.1 介绍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指出口商为规避收汇风险而购买的一种保险产品。

在国际贸易中,收汇风险是指出口商在出口产品后,由于外国进口商无力支付货款或者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导致无法收到货款的风险。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以为出口商提供保障,确保他们可以在出口货物后及时收到货款。

出口信用保险主要包括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和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两种形式。

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主要针对出口商在短期内出口货物的情况,保障期一般在一年内;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则主要用于长期合同或信贷交易中,保障期可以长达数年。

通过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出口商可以有效规避收汇风险,保障自身权益。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会对进口商进行信用评估,提前预判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这样不仅可以保障出口商的收款权益,还可以提升其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

出口信用保险被认为是企业规避收汇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定义收汇风险收汇风险是指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汇率波动、国际市场变化或进口方支付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无法按时、足额收取货款的风险。

收汇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和盈利能力,如果企业无法及时收取货款,就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甚至导致企业倒闭。

2. 正文2.1 选择合适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选择合适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规避收汇风险的重要一步。

在选择保险公司时,企业首先要考虑公司的信誉和专业水平。

信誉好的公司通常能够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保障,而专业水平高的公司则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需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企业还需要考虑保险公司的保障范围和条款是否符合自身的出口情况。

不同的保险公司可能有不同的保障范围和限额,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保险公司。

企业还可以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赔付记录和客户反馈来评估其服务质量。

选择一家服务优质、赔付及时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收汇风险,确保出口交易的顺利进行。

选择合适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企业规避收汇风险的第一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进行选择,以确保获得最有效的保障。

浅谈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收汇风险的路径

浅谈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收汇风险的路径

浅谈通过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收汇风险的路径出口信用保险是一种用于保障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的保险工具,其目的是帮助出口企业规避收汇风险,保障其出口收入的安全。

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可以将可能出现的收汇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从而降低了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

规避收汇风险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出口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出口情况和对收汇风险的预估,选择合适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

不同的保险产品可以覆盖不同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政治风险、汇率风险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以最大程度地规避收汇风险。

2.了解投保条款和保险责任:出口企业在购买出口信用保险时,需要详细了解保险公司的投保条款和保险责任。

明确了解保险公司对于出口货物、付款方式、汇率波动等方面的保险责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收汇风险。

3.做好客户信用评估:在进行出口业务之前,出口企业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

通过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付款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评估,进而决定是否需要购买出口信用保险。

对于信用度较低的客户,企业可以选择购买信用保险,以减少收汇风险。

4.制定合理的收款方式:出口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收款方式来规避收汇风险。

可以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这样可以确保收到款项后再安排发货;还可以选择预付款或者部分付款方式,以减少未收到全部货款的风险。

企业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收款条件,例如分期付款、货到付款等。

5.及时报备索赔并跟踪处理: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收汇风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赔付情况,出口企业需要及时报备索赔,并跟踪处理。

及时的报备和跟踪处理可以保证企业及时获得赔付,减少损失。

通过选择合适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了解投保条款和保险责任、做好客户信用评估、制定合理的收款方式以及及时报备索赔并跟踪处理,出口企业可以有效地规避收汇风险,保障出口收入的安全。

FOB、CFR和CIR贸易术语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FOB、CFR和CIR贸易术语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FOB、CFR和CIR贸易术语风险及其防范措施众所周知,在我对外贸易业务中用以确定交货条件所使用的贸易术语主要是装运港交货的FOB 、CIF 和CFR 这三种。

根据国际商会90年代末对40多个国家的调查统计,按使用的频繁程度,FOB 排在第一位。

由于采用FOB 条件成交时,卖方在装运港交货后,不负责安排运输和保险,也就担心运价上涨的问题。

而且在许多人中存在一种误解,即采用这三种常用术语成交,风险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以船舷为界转移风险,费用负担上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统归买方负担,只是责任上有所不同罢了。

这种误解导致一些人在对外成交时忽略了对贸易术语的认真选择,最后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发生。

其实,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2000通则》中所说的“以船舷为界”划分风险,只是用以确定货物在交接过程中损坏或灭失的后果由卖方还是买方承担的问题,而并不泛指所有的风险,特别是不涉及收汇的风险问题。

事实证明,在我出口业务中,作为卖方根据交易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对于防范收汇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我谈谈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总体来讲,在出口业务中采用CIF 或CFR 术语成交要比采用FOB有利。

因为,在CIF 条件下,国际货物买卖中涉及的三个合同(买卖合同、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都由卖方作为其当事人,他可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备货、装运、投保等事项,保证作业流程上的相互衔接。

另外,有利于发展本国的航运业和保险业,增加服务贸易收入。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应根据交易的商品的具体情况首先考虑自身安排运输有无困难,而且经济上是否合算等因素。

二、如不得已采用FOB条件成交时,对于买方派船到港装货的时间应在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以免卖方货已备好,船迟迟不到,贻误装期的事情发生。

三、对于FOB条件下,买方指定境外货代的情况应慎重考虑是否接受。

最近以来屡屡发生买方与货代勾结,要求船方无单放货,造成卖方钱货两空的事情。

FOB、CFR和CIR贸易术语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FOB、CFR和CIR贸易术语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FOB、CFR和C‎I R贸易术‎语风险及其‎防范措施众所周知,在我对外贸‎易业务中用‎以确定交货‎条件所使用‎的贸易术语主要是装运‎港交货的FOB 、CIF 和CFR 这三种。

根据国际商‎会90年代‎末对40多‎个国家的调‎查统计,按使用的频‎繁程度,FOB 排在第一位‎。

由于采用FOB 条件成交时‎,卖方在装运‎港交货后,不负责安排‎运输和保险‎,也就担心运‎价上涨的问‎题。

而且在许多‎人中存在一‎种误解,即采用这三‎种常用术语成交,风险是完全‎相同的,都是以船舷‎为界转移风‎险,费用负担上‎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统归买‎方负担,只是责任上‎有所不同罢‎了。

这种误解导‎致一些人在‎对外成交时‎忽略了对贸‎易术语的认真选择‎,最后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发生。

其实,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2000通‎则》中所说的“以船舷为界‎”划分风险,只是用以确‎定货物在交‎接过程中损‎坏或灭失的‎后果由卖方‎还是买方承‎担的问题,而并不泛指‎所有的风险‎,特别是不涉‎及收汇的风‎险问题。

事实证明,在我出口业‎务中,作为卖方根‎据交易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对于防范‎收汇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我谈谈‎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总体来讲,在出口业务‎中采用CIF 或CFR 术语成交要‎比采用FO‎B有利。

因为,在CIF 条件下,国际货物买‎卖中涉及的‎三个合同(买卖合同、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都由卖方作‎为其当事人‎,他可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备货、装运、投保等事项‎,保证作业流程上的相互衔‎接。

另外,有利于发展‎本国的航运‎业和保险业‎,增加服务贸‎易收入。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应根据交易‎的商品的具‎体情况首先‎考虑自身安‎排运输有无‎困难,而且经济上‎是否合算等‎因素。

二、如不得已采‎用FOB条‎件成交时,对于买方派‎船到港装货‎的时间应在‎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以免卖方货‎已备好,船迟迟不到‎,贻误装期的‎事情发生。

浅析外贸企业出口收汇的风险防范

浅析外贸企业出口收汇的风险防范

便有可能故意拖欠付款 ,或要求出口方降价处理 ,这一类 问题 ,出E公司往往很难处理。由于产品质量或其他由于 l 产品本身所引起的缺陷,进 口商行使拒付权利 ,造成企业
面 临收汇 风险 。
由于合 同条 款存 在漏 洞 ,有 些合 同货 物 品质 规格 不具
体 ,违约责任不明确 ,支付条款不对等,出现争议难以解 决。在信用证条件下的交易中,由于不严格审证 ,操作不
吕劢 :浅析外贸企 业出口收汇的风险防范
流 通 经 济
浅 析 外 贸 企 业 出 口收 汇 的风 险 防范
吕 劢
( 浙江商 业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 州 30 5 ) 10 3
[ 摘 要 ]随 着对 外 贸易的发 展和 出1企业规 模 的不 断扩 大 ,企 业面对 的收 汇 风险 日益 增 多,从 而影 响 了企 业的 发 3
和合法 地 位并掌 握 了进 口商 的注册 资本 和实 投资本 及经 营 状况 下 ,可以估 计其 的规模 大小 和支付 能力 ,以此 预测其
发展前 景 。 .
22 选 择合 适的 国际结 算方 式 . 合适 的 国际结算 方式是 外 贸企业 降低和 规避 出 口收 汇 风 险的重 要保证 。在业 务谈 判 时 ,业务 员应 尽量选 择有 利 于该公 司的结算 方式 。对初 次成交 的客 户应采 取谨慎 的 态
贸业务有很多似懂非懂之处,造成了收汇风险。再加上有
些 外 贸业 务员 自身素 质不 高 ,做 业务 时责 任心 强 ,钻研
精神不够,对于新 出现的问题解决能力不强,对于可能出
现的 收汇风 险估 计不 足 ,问题 出现后 又未 能及 时妥善 地解 决 ,给 公 司带来 坏账 。
1 5- 原 因 . 2 , 1  ̄

论出口商采用信用证收汇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论出口商采用信用证收汇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论 出口商采用信用证收汇
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达 目的 港 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开 证 行 才 付 款 。
3 在 货物 装运 上 设 置 陷 阱 , 制 受 益 、 限 入装j 如规定船公司 、 薹, 装运港 、 名、 船 装 朱洁兰 浙江广播 电视大学萧 山学院 3 2 1 1 0 1 船 日期、 目的港 、起运港 、验货人等必须 由开证 申请 人指 示或经其 同意通知 。这类 软 条款 使出 口商不能将备货与发货有机 协 求 的单 据 直 接 向开 证 行 凭 单收 汇 , 因 此 开 调 ,随 时可 能 延 误 信 用 证 装 船 时 间 从 而 导 【 文章 摘 要 】 证 行 具有 首 要付 款责 任 。 但若 开证 行 资 信 致 l 行 拒 付 。 _ 开证 信 用证 结 算 方 式 , 因 其 性 质 为银 和 偿付 能 力 出 现 问题 ,出 L商 就 有 可能 存 I 4 “ 检 条 款 ” 的设 置 。在 信 用 证 中 、 客 行 信 用 , 许 多人 认 为 对 出 1商 收 汇提 3 ' 规 定 向银 行 交 单 的检 验 证 书 必 须 由买 方 指 在 收汇 风 险 。 供 了银 行付款 的保 障 ,所 以在 国际 贸 i 开 汪行 资信 风险 。 些 信 誉 不 好 的 定 的检 验 机 构 或 榆 验 人 员签 发 。这 类 条 款 、 某 易结 算 中成 为 最 常 用 的 手 段 。 但 是 在 银 行为了其 自身的利益,会通过无理挑剔 下 ,如 果 买 方 指 定 的 检 验 机 构 或 检 验 人 员 实 际应 用过 程 中 , 由 于 信 用 证 自身 的 单 据 的 不 符 等 手 段 来 拒 付 货 款 , 实 行 欺 借 故 不 签 发检 验 证 书 ,卖 方 冒 险发 货 ,银 特 点及其 它 多方 面的原 因使其存 在一 诈 。 如 我 国 某 公 司完 全按 信用 证要 求 发 运 行 就 会 因 为单 证 不符 拒 绝 付 款 ;如 果 卖 方 定 的 风 险 , 我 国 许 多 出 口企 业 因 使 用 货 物 及 制作 单据 ,国 外 开 证 行 在 无 任 何 证 不 发 货 ,就 会被 买方 以货 物 质 量 有 问题 不 信 用 证 不 慎 受 到 了 巨大 损 失 。 本 文 试 据 的 前提 下 无理 指 责 我 国 公 司伪 造 出 K提 能 按 时 交 货 追 究 违 约 责 任 。 I 图 分 析 出 口商 采 用 信 用 证 收 汇 风 险 存 单 日期 ( 日期 无 任何 作 假 及 瑕 疵 ) 国 内 该 , 5 、某 些单据必须 由特定的人签 发或 在 的原 因及 种 类 ,进 而 提 出规 避 风 险 议 付 行 几经 交 涉 无果 。开 证 行 最 后退 回 了 会 ,证 明货 物 合 格 ,或 已通 关 ,或 已收 的一 些 建 议 全 套 单 据 ,并 附 上 一份 当地 法 院 下 达 的 该 妥 无误 ,或 确认 数量 等 。实 际业 务 中 ,若 笔 信 用 证 项 下 的 止 付 令 。 此 开 证 行 的 行 行 情 下 跌 或 进 口商 找 到 更 便 宜 的货 物 时 , 【 关键词 】 为 ,给 我 国 出 口公 司 带 来 了声 誉和 利益 的 可以利用这一条 ,不 派人检验或收货 ,出 出 口商 ;信 用 证 ;软 条款 ;风 险 ;防 范 损 失。 口商 拿 不到 信 用 证 下 结 汇 所 需 单 据 ,必 定 2 开 证 行 破 产 倒 或 丧 失 偿 付 能 力 遭 受损 失 。 、 或付 款行 )由于 自身经营 6 、信 用 证 条款 相 互 矛 盾 ,无 法 执 行 。 所 谓 信 用证 是 指 银 行 以 自身 的信 誉 向 风险。开证 行 ( 不善 出现停业 、破产 、倒闭的状况 ,出 口 如 信用 证 中规 定 禁 止 分 批 装 运 ,但 州时 又 口商提 出有 条 件 付款 保 证 的一 种 书 面 凭 证 。它 是 随 着 国 际 贸 易 的发 展 ,在 银 行 与 商 就 算 做 到 了单 证 相 符 、 单 单 一 致 ,也 无 限 定 了 每 批 交 货 的 期 限等 。 金 融机 构 参 与国 际 结算 的过 程 中逐 步 形 成 法 从倒 闭 的银 行 拿到 款 项 。 如 开证 行 是 一 ( )制 单风 险 三 信用证付款 的另一 个前提就是出 n商 的 。 行 在处 理 信 用 汪业 务 时 , 银 只凭 单 据 , 些 支 付 能 力 不 足 或 外 汇 短 缺 国 家 的 小 银 致 不 问货 物 ,它 只审 查 受 人 所提 交 的 单据 行 ,在 信用 证 开 立 后 存在 开 证 行 倒 闭 或 无 递 交银 行 的 单据 要 做 到 “ 单 ‘ ,单 证 l 致 ” 在 制单 过 程 中 ,山 口商 难 免 会 存 在 。 是 否 与信 用 证 条 款 相 符 ,以决 定 其 是 否履 力偿付 已议付 的单据 的风险,导致出 E商 行 付款 责任 。同 样 ,开 证 人 也 根 据表 面上 必 须向议付行还款 ,并且只能凭借买卖合 操 作过 失风 险,这类 风险具体表现为 :出 符 合信 用 证 条 款 的 单据 承担 接 受 单 据 并对 同要求进 口商付款 ,从而承担商业信用的 u商 不 能 按 时 装 运 、 不 能 及 时提 交 单 据 、 单 据 本 身的 错 误 等 。这 都 可 能商 接 影 响 其履行 责任 的银行 进行 偿付 的 义务 。 因 风 险 。 此 ,从 表 面 看 ,信 用 证 方 式 下 只要 出 口商 ( )信 用 证 “ 条 款 ”风 险 二 软 列 最 后 的收 汇 , 构成 “ 证不 ‘ 而 成 为 单 ” 按 时 履行 了 自己 的 出 口义 务 ,收 汇 就 应该 所 谓 软 条 款 是 指 开 证 申 请 人 ( 口 开 证 行 拒 付 的理 由 。 进 很 有保 障 。但 据凋 查 示 ,尽 管 目前 我 国 商 )存 申请 开 立 信 用证 时 ,故 意设 置 若 干 除 出 口 商 自身 制 有 风 险 外 ,某 些 8 % 以 上 的 进 出 口业 务 通 过 信 用证 结 算 , 隐蔽 性 的 “ 阱” 条 款 ,使 信 用 征 受益 人 进 口商 在 发 现 市场 价 格 变 化 对 自 身 不 利 0 陷 出 坏 帐率 却 依 旧很 高 , 占交 易额 的 5 造 ( 口商 ) 在运 作 中 置 于 完 全 被 动 的 境 地 , 时 ,也 会 刻 意 在 单 据 中挑 剌 , 以达 到 降 约 %。 成 坏帐 的原 因主 要 有 :恶 意 诈 骗 ;- 别外 而 开 证 申请 入 或 开 证 行 则 _以 随 时将 受 益 价 、减 价 、迟付 、少 付的 『的 。资 信 欠佳 I 、 I j 籍企业 、银行资信不 良及进 口商 以单证不 人至于 陷阱而以单据不符 为由 ,解除信用 的 开 证 行 往 往 站 在 其 客 户 的立 场 ,挑 剔 符 、 单不一 为 由拒 付 或 少 付 等 。 此 , 单 因 如 证 项 下 的 付 款 责 任 。 言 之 , 用 证 的 “ 单 据 ,以非 实 质 性 问 题 拒 付 ,帮 助 进 口商 换 信 软 何 有 效地 防 范信 用 证 风 险 已成 为 出 口企 业 条 款 ” 属 于 引 而 不 发 的炸 弹 ,是 否 引 发 的 达到 目的。这 时 ,出 口商也会面临不能安 密切关注 的问题 。 决 定 权 掌 握 在 开 证 申请 人 的手 中 。 因此 信 全 及 时 收 汇 的 风 险 。总 之 ,制 单 过 程 中一 用 证 也 就 会 因开 证 申请 人 的非 善 意 行 为 成 旦 出现 不 符 点 问 题 , 尢 论 是 确 实 的 不 符 信 用证 方 式 下 出 口商收 汇存 在 为废 纸 一张 ,受 益 人 的利益 就得 不 到保 点 还 是 挑 剔 的 不 符 点 , 出 口商 都 将 承 担 的风 险 护 ,收 汇 存在 风 险 。常 见的 “ 条 款 ”有 : 软 些潜在风 险。 从 出 口方 的 角 度 , 汇 风 险主 要 有 以 收 1 信 用 证 开 出 后 暂 不 生 效 , 申请 人 ( )进 口商风险 、 由 四 下几个方面 : 或 开 证 行 、通 知 行 掌 摒其 牛 效 的 主 动 权 。 在 进 口商 品 的市 场 看 跌 的情 况 下 ,信 ( )银 行 风 险 一 2 信 用证 对银 行 的付 款 、承兑 行 为 规 用 不 好 的 进 口商 往 往 会 利 用信 用证 结 算 的 、 信 用 证 方 式 下 ,出 口商 可 凭 信 用 证 要 定了若干前提条件 ,如信用证规定货物 到 特 点 拖 延 或 拒 绝 付 款 ,给 出 口商 带 来 风

进出口贸易风险及防范

进出口贸易风险及防范

进出口贸易风险及防范1客户风险进出口贸易业务整个流程繁琐、复杂,其中包括业务的商讨、合同的签订、货物的交接、费用结算等,风险的发生率也会相应提高,它既可能发生于业务流程链之外,也可能存在于业务流程链之中。

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可能发生。

1.1合同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贸易合同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全局的发展,贯穿于整个进出口业务的过程中,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

1.2市场风险使外贸企业受损失的另一种风险是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会受到各国地理环境、人文因素、时事政治和经济多种因素的影响。

1.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既包括合同项下的信用风险,也包括结算时因银行信用及商业信用造成的风险。

2应对进出口风险的主要措施2.1提高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要想在进出口贸易中更好的避免上述的各种风险,首先是要从进出口从业人员身上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进出口贸易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理能力等。

进出口贸易工作人员需要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进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熟练掌握,提高风险分析、风险提取等业务素质。

2.2审慎研究合同的签订与执行,规避合同风险在进出口贸易中合同风险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所以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作为双方的合同签订人员,一定要认真的审核合同的先关规定,不要在任何一个不明确的条件下签订合同,要认真的理清合同的任何一个规定所代表的意思,尽量避免因合同的模糊和漏洞而给对方以欺诈的可能。

2.3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降低市场风险现代社会网络发达,各类信息可借助于网络快速、便捷获取,但是网络信息渠道多变、种类繁多,有关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并非完全可信,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有可能导致外贸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

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系统,时刻关注与此相关的时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动向,以及消费者增加的新需求和产品的供需状况,对这些情况加以调查、研究,预测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让企业能尽早展开套期保值等业务来中和市场风险。

2.4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弱化信用风险通过逐步的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企业外部相关客户的规范来减少因为规范不合格而遭受的欺诈导致损失的行为。

出口业务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出口业务风险以及防范措施

出口业务风险以及防范措施王钦朋摘要: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战争、危机、和平与发展之后,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一个以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和国际经贸活动日益深化为重要特征的新的时期。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加入WTO的新环境下,市场竞争已经突破了国界,将整个世界融为了一个统一的市场。

在这种大的形势下,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国际贸易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此衍生的出口业务风险问题就相应而出,本文将从出口谈判订立合同、结算方式和货物运输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出口业务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交流;出口风险;防范措施Export business risk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QinPeng Wang(13 IT 1,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ShengDa College of Economic & Trade Management)Abstract:After experiencing more than a century of war, crisis, peace and development,Human society has entered a new era,A grow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ctivities a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era.Under globalization, driven by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in the new environment,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has broken through the national boundaries, will melt the entire world for a unified market.Under this situation,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However, the export business risks derived therefrom out accordingly, this article will export contract negotiation, settlement and cargo three aspects to elaborate the issue of China's export business is facing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International exchange; export risks; precautions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领导人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政策,极大地将世界国门打开。

国贸案例6-风险的预防和处理

国贸案例6-风险的预防和处理

货发出后,就及时将正本B/L寄出并迅速向银行交 单议付。十几天后,我方询问客户是否已经付款时,客户 答曰:正在办理。二十几天后当我方发现货款仍未到帐又 追问客户是否已付款时,客户答曰: 因资金紧张,过几 天就付款。实际此时客户已凭我们寄去的正本B/L将货 提走。三十几天后待我方再询问客户付款时,客户开始拖 延,后来就完全沓无音信了。由于交银行单据超证出运有 明显不符点,所以银行已无从帮忙,公司白白损失20多万 人民币。 • 这是一个老客户通过设诱饵的方式进行的而已诈骗案 例。可见,即使是老客户,也一样要注意欺诈风险。 •
(一)对合同是否成立的认定不同 而带来的风险
• 交易磋商的过程可分成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 四个环节。其中,发盘和接受是必不可少的,是达 成交易所必须的法律步骤。
1、未能判断发盘是“实盘”还 是“虚盘”
• • 案例3: 1990年6月27日,中国甲公司应荷兰乙商号的请求,报出C514某产 品200吨,每吨CIF鹿特丹人民币1950元,即期装运的实盘,但对方接到 中方报盘,未作还盘,而是一再请求中国增加数量,降低价格,并延长还盘 有效期。中方曾将数量增至300吨,价格每吨CCF鹿特丹减至人民币 1900元,有效期经两次延长,最后期限为7月25日,荷兰乙商号于7月22 日来电,接受该盘,并提出“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付款,即期装船,按装 船量计算。除提供通常装船单据外,需供卫生检疫证书、产地证、磅码 单、及良好合适海洋运输的袋装"。但中方接到该电报时.已发现该产 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猛涨,于是中方甲公司拒绝成交,并复电称:“由于世 界市场的变化,货物在收到电报前已售出"。可是荷兰乙商号不同意中 方的说法,认为他是在发盘有效期内接受发盘,坚持要按发盘的条件执 行合同,否则要中方赔偿差价损失人民币23万元,接受仲裁裁决。

出口收汇风险与防范

出口收汇风险与防范
可编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业务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产 生的影响
◎ 汇款 ◎ 托收 ◎ 信用证
可编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业务的影响
基础合同
◎ 修改 ◎ 违约 ◎ 毁约
可编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业务的影响
欺诈手段及特征
◎ 虚假贸易背景/合同 ◎ 伪造单证 ◎ 骗保
在风险苗头,例如:
– 价格的大幅变动 – 买卖双方的关系变化
• 严防单据欺诈
– 警惕信用证中出现“单据由第三方出具”的 规定
• 对相关国际惯例、法律法规的掌握
– 对非实质性不符点及时提出反拒付
可编
第三部分:出口业务项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积极争取对出口商有利的信用证兑用 方式 ◎ 即期付款信用证 ◎ 延期付款信用证 ◎ 承兑信用证 ◎ 议付信用证
工作 ◎ 加强银企合作,在信用证真实性未核实之前,切不可存
侥幸心理仓促发货 ◎ 对大额信用证,应与开证行及时联系,证实其是否开证 ◎ 受理信开信用证应小心谨慎,必要时应与开证行证实 ◎ 在收到借用第三家银行密押开出的信用证时,一定要想
方设法和该银行取得联系,确保信用证的真实性和可靠 性
可编
第三部分:出口业务项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可编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业务的影响
◎ 国际保理融资
•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保理业务同比虽有所 下降,但降幅逐月收窄
• 中国银行的出口双保理业务发展良好,已连 续16个月蝉联FCI世界第一
可编
内容大纲
第一部分: 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业务的影响
第二部分:我国近期涉及出口信用证项下发生 诉讼/纠纷的基本情况
可编
第三部分:出口业务项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FOB出口贸易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FOB出口贸易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FOB出口贸易风险及防范浙江康派律师事务所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业务中,FOB贸易术语被广泛的使用。

但是采用FOB贸易术语,由国外进口商安排货运保险并指定境外船公司、货代或无船承运人安排运输,导致了国内出口商面临巨大的潜在贸易风险,由此带来纠纷和损失越来越频繁的出现。

因此,有必要就采用FOB贸易术语的出口贸易应注意的贸易风险及防范予以分析讨论,以使国内出口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采取各种措施以规避潜在的风险。

一、风险类型及分析(一)无单放货的风险FOB贸易术语的风险划分是以货物越过船弦为界,即货交船公司风险便转移。

从目前FOB 贸易术语的实际使用情况看,国外进口商指定船公司的少,绝大部分是指定境外货运代理。

国外进口商指定货运代理通常有以下几种考虑:有的要求货代承担办理清关、分拨集运、物流等服务;有的是要求货代为其把握准确的交货付运情况;有的可以通过货代获得优惠运价;当然也不排除少数不法商人利用货代或与货代串通骗取国内出口商货物。

由于国外进口商指定货代通常与国外进口商保持着非常好的业务关系,或者指定的国内货代与国外进口商委托的国外货代或无船承运人系业务伙伴,因此,指定货代及/或无船承运人极有可能在未收回正本提单的情况下将货物直接放给国外进口商,即无单放货,导致国内出口商虽持有提单,但实际上已经货款两空。

目前,除一些国际上知名度高的国际货运代理外,多数境外货代的资质情况难以考证,无单放货虽然是个别心怀不轨的人所为,但其阴影却始终笼罩着发货人。

不法商人与境外货代互相勾结,大多是小试几票订单,让发货人感到结汇安全,然后就以较大金额的订单骗取货物,甚至有的国外进口商为了骗取货物专门到出口地设立货代分支机构。

当国内出口商持有提单向指定货代及/或国外承运人索赔时,却会发现面临巨大的诉讼难度,主要表现在:1、这些货代一旦骗货得逞就销声匿迹,即使法院裁决胜诉,也是赢了官司拿不到钱;2、很多情况下,国内出口商所持有的提单并未在国内交通部备案,而该提单上的承运人却在境外,撇开被告主体资格问题和送达问题,即使胜诉,执行方面仍然存在难度;3、起诉国内的指定货代时,往往面临国内货代非承运人或者与国内出口商没有委托代理关系的强力抗辩,而且国内货代的赔偿能力也有限;4、很多国内出口商采用滚动核销或者批次核销的方式在未收到货款时就已经进行了核销并退税,这导致其在国内某些法院会被认为未能有效证明其未收汇而败诉。

如何规避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出口收汇风险——基于出口信用保险视角

如何规避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出口收汇风险——基于出口信用保险视角

二 、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可 能遇到 的各 . 风 险的有效途径 。其不但 能转N3- 种收 种收汇风险 :
汇风险;还能帮助 出口商建立一套信用 风 险 管 理 机 制 ,提 高 企业 抗 风 险 能 力 ; 为 出口商融资 ,使其可以选择 灵活 多样 的结算方式。 【 关键词】
所 以投 保 出 口信 J保 险是 规 避 出 口收 L } I 汇风险的有效途径 。 出口信用保险是发展对 外贸易经济的重要 金融工具 ; 是一国保 障 出口企 业收汇安全而制定的一项由国家支持 的非盈利性保 险业务 , 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 保障出口收汇安全的重要措施 , 由国家财 其 政支持的保险机构进行具体的业务操作 。 出 口商向保险人投保 , 保险人因此承诺 赔偿因 各种商业原旧或者政治原因导致进口商违约 而给出 口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20 年 1 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01 2 ( 简称 “ 中国信保 ” ) , 成立 主要为中国出口企 业提供 出口信用保险业务, 承保着包括买方 国家外汇管制, 政府征收,国有化和战争等 在内的国家风险 ,以及包括买方信用风险 ( 拖欠货款 ,拒付货款及破产等)和买方银 行风险 ( 歼证行或保兑行破产倒闭风险)在 内的买方风险。 出口信用保险 自产生之日起 就体现了一种政府支持力度 , 以国家信用作 保, 承保商业保险公司不能承担、也不愿承 担的风险,以消除 口商的疑虑 , 实现对本 国出 口的支持。 2 出口信用保险的外部影响分析。 、 我们
信 用证 ; 出 口 收 汇 ; 出 口信 用保 险


国际贸 易风 险的经济学理论根源
l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 了解有差异;掌握信息 比较充分的人员 , 往 往处于比较有利 的地位 ,而信息贫乏的人 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其理论意义不 仅说明信息的重要性 , 更要研究市场中的人 因获得信息渠道之不同、 息量的多寡而承 信 担的不同风险和收益。 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 在使得交易中总有一方会因为获取信 息的不 完整而对交易缺乏信心。 在交易环境相对更 加复杂的国际贸易中, 信息不对称现象 比比 皆是 。 作为 发展 中国家 的我 国的 出 口商 而 而 言, 往往 由于海外市场经验的缺乏以及获取 资讯能力的不足和信息渠道不畅, 出现交易 风险的几率最大。 2 逆向选择。所谓逆 向选择 , 、 是指掌握 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另一方的无知来获取额 外利益。出口商对海外贸易流程不熟悉 , 或 不善于利用国际惯例 、法规 , 或国际惯例存 在漏洞而贸易对方则拥有 更多的贸易信息 , 知道交易过程 中有哪些地方可以 “ 乘人之

托收方式中dp项下出口商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托收方式中dp项下出口商的风险与防范措施

贸易欺诈风险防范措施
谨慎选择交易对象
对进口商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选择有信誉的合作伙伴。
合同条款明确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防止出现模糊或歧义。
及时沟通
在交易过程中保持与买方的良好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任何潜在 的问题。
货物损失风险防范措施
投保货运保险
为货物购买货运保险,以降低因运输 途中损坏或丢失而产生的损失。
教训总结
03
出口商应加强对买方资信的调查,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货款的
支付方式和时间,以保障自身权益。
实际案例二:成功防范风险的出口商经验分享
案例概述
某出口商在采用DP托收方式时, 成功防范了风险,确保了货款的 顺利回收。
风险防范措施
出口商在交易前对买方进行了充 分调查,选择了信誉良好的买家 ;同时,在合同中明确了货款的 支付方式和时间,并严格按照合 同执行。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托收的流程
出口商向银行提交单据,并签订托收 协议;银行将单据转交给进口商所在 地的代理银行;代理银行将单据提交 给进口商;进口商付款赎单。
DP(Document against Payment)项下的特点与操作
流程
DP项下的特点
DP项下托收是指出口商在托收过程中 ,以单据作为收款保障,即出口商将 货运单据直接寄给进口商,并委托银 行代为收款。
托收方式中dp项下出口商的 风险与防范措施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托收方式概述 • DP项下出口商面临的风险 • 出口商风险防范措施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建议
01
托收方式概述
托收的定义与流程
托收的定义
托收是指出口商通过银行将单据转交 给进口商所在地的银行,并委托其代 为收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出口企业收汇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出口企业收汇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据 中 国 出 口信 用 保 险 公 司统 计 ,我 困 口商 平 均坏 账毕 约 为 1 %,而 2 0 0 8年坏 率 高达 5 %。最 严 曩的 是 中 网对 美 围 出 门 ,坏 账增 长 r 少 3 。 据 统计 , 索 倍 柑 “ 外贸风向标”之称的 义鸟企业的海外 坏账率增长约2 8 6 %。戡 2 0 年 9 份 , 08 月 巾国 信保 义乌 营 销服 务部 累 f qf 义乌 企  ̄- 1 、报损 案 件 9 起 , 损 金 额 折 人 民 币共 汁 I 3 报 2 6 万 元 ,同 比增 长超 过 10 %。 50 0 5 其 次 ,日前 我 国企 业 在 进 出 口业 务 中 采 用信 用证 结 算 方 式 的 约 占 8 % 右 ,丽 0 随 荷进 出 口 贸易 的 口益复 杂 、信 用 Ⅱ 《务 本 身 的 复杂 性 以 及仔 在软 条款 的风 险 ,有 戈 佶用证 纠 纷 案 件 越 来越 多 ,这 也造 成 了 收 风 险 的 产 牛 与增 加 。 众 所 用 知 ,阳 际 贸易 结 算 的 方 式乇 要 是 款 、 收 、 用 证 等二 种 。与托 收 、 托 信 汇 款 卡 比 ,信 用证 结 算 方式 的诸 多优 点 显 而 I { 它 以 银 行信 用 代 替 丁 商业 信用 ,使 僻风险难于控制 的跨国界的贸易文往更为 安 全可 靠 。它 一 方 面 保 证 了 出 口商 能 够更 安 全 顺 畅地 收汇 ,另 ・ 面 在 最 大程 度上 方 保证进 口商可以收到符 台要求的货物 。同 时 ,在 结算 过 程 中 ,f 买 卖双 方 所 在地 于 银 行 部 对 本 国市 场 情 况 及 客 r资 信状 况 比 】 较 . ,可 以提供多种融资方式。 r 解 但 是 ,由于 信 『 汪与 其 他 结 算方 式相 } ] 比 ,要 经过 开 证 、审证 和 改 讧 等 繁琐 的程 E 序 ,还有复杂的制单 f续,特别是银行要 求 出 口商 打制单证 一致 、单单 一 的单 致 据 , 从 而偿 信 用 证 成 为最 复 杂 的 支 付 _ 广 , 武 .费 用 最 高 , 占用 资 金 。 此 外 ,信 用让 是 一 种 银 行 的 有 条件 的 付 款 保 证 文 件 。 出 口企 业 能 否 取 得 货 款 ,

(风险管理)外汇风险的管理

(风险管理)外汇风险的管理

第二节外汇风险的管理管理外汇风险的方法很多,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由于汇率波动频繁,又出现许多新的方法,但所有这些方法又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事前和事后,事前称为外汇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通过改善企业内部经营来实现;事后称为外汇风险的转嫁,主要是利用外汇市场金融资产的交易来实现。

一、事前外汇风险的防范措施1.准确预测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

做好汇率预测工作,掌握汇率变动趋势,便于在国际收付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收付货币。

2.正确选用收付货币。

在对外经济交易中,计价货币选择不当往往会造成损失。

例如,美国一进出口公司出口产品时以美元计价结算,进口产品时以日元计价,如果美元贬值,该公司将蒙受损失,如表4.1所示。

当美元贬值时,由于出口以美元计价,出口收到的货款不受汇率变动影响,始终为1万美元。

而进口以日元计价,同样支付110万日元,在成交日价值1万美元,而在结算日价值为1.1万美元,即该公司将损失1000美元。

反之,如果该公司改变计价货币,情况将完全不同,即出口以日元计价,进口以美元计价,这样该公司不仅不会蒙受损失,还会额外获取1000美元的利润,如表4.2所示。

表4.2 计价货币选择适当可见,正确选择计价收款货币对于国际经济业务相当重要。

一般的原则是:①计价收付货币必须是可兑换货币。

自由兑换货币可随时兑换成其他货币,既便于资金的应用和调拨,又可在汇率发生变动时,便于开展风险转嫁业务。

从而达到避免转移汇率风险的目的;②收硬付软原则,即在出口贸易中,力争选择硬货币来计价结算,进口贸易中,力争选择软货币计价结算。

但是在实际业务中,货币选择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因为交易双方都想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货币,从而将汇率的风险转嫁给对方。

因此,交易双方在计价货币的选择上往往产生争论,甚至出现僵局。

为打开僵局,促使成交,使用“收硬付软”原则要灵活多样。

比如说可通过调整商品价格的方法,把汇率变动的风险计进商品的价格中,同时还可采取软硬对半策略等等;③要综合考虑汇率变动趋势和利率变动趋势。

FOB、CIF和CFR贸易术语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FOB、CIF和CFR贸易术语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二、如不得已采用FOB条件成交时,对于买方派船到港装货的时间应在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以免卖方货已备好,船迟迟不到,贻误装期的事情发生。
三、对于FOB条件下,买方指定境外货代的情况应慎重考虑是否接受。最近以来屡屡发生买方与货代勾结,要求船方无单放货,造成卖方钱货两空的事情。另外,还有的货代只在装运口岸设个小小的办事处,并无实际办理装运的能力,回过来再通过我方有关机构办理,既增加了环节,降低了效率,又提高了费用。作为卖方应对买方指定的货代的资质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如认为不能接受,应及时予以拒绝。
事实证明,在我出口业务中,作为卖方根据交易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对于防范收汇风险,提高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我谈谈在选择贸易术语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总体来讲,在出口业务中采用CIF或CFR术语成交要比采用FOB有利。因为,在CIF条件下,国际货物买卖中涉及的三个合同(买卖合同、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都由卖方作为其当事上的相互衔接。另外,有利于发展本国的航运业和保险业,增加服务贸易收入。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应根据交易的商品的具体情况首先考虑自身安排运输有无困难,而且经济上是否合算等因素。
五、即使采用信用证支付时,也应注意对托运人的规定,特别是FOB条件下,有些国外买方常在信用证中要求卖方提交的提单要以买方作为托运人(Shipper),这种做法也同样会给卖方带来收汇的风险。在国际贸易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买卖双方按FOB条件成交,合同规定以信用证支付。买方开来的信用证中规定卖方提交的提单要注明托运人为买方。卖方审证时发现这一问题。但认为与承运人订立运输合同的是买方,买方作为托运人也顺理成章,另外,为此再修改信用证又要增加费用开支和延误装期,所以,卖方就照办了。交货后提交的提单注明买方为托运人。但结汇时因单证有不符点,被银行拒付并退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今年以来发生的信用证止付案例
◎ 第一类:涉嫌信用证欺诈 ◎ 第二类:业务记录较差、不遵守国际惯例
17
第二部分:出口信用证项下发生诉讼/纠纷的基本情况
? 信用证项下当事人之间的基本法律关 系
18
第二部分:出口信用证项下发生诉讼/纠纷的基本情况
? 记名提单与物权凭证
19
第二部分:出口信用证项下发生诉讼/纠纷的基本情况
出口收汇风险与防范
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结算部 2009 年11月(广西)
1
? 中国银行与国际贸易结算
2
中国银行与国际贸易结算
?1912 年2月,中国银行正式成立。建国前 的37年间,中国银行成为当时的国家中央 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外贸专业银行。新 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 汇外贸专业银行。1994 年以后,中国银 行由外汇外贸专业银行向功能完善、服务 全面的国有商业银行转化。
25
跟单业务项下的相关国际惯例
?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Uniform
Customs and Practice for Documentary Credits ,2007年修订本,国际商会第 600号 出版物,简称“ UCP 600”)
?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关于电子交单的附则 (版本1.1 )》(Supplement to UCP 600 for E际商会 第600/2 号出版物,简称“ e UCP”)
承兑交单
(D/A托收)
货到付款/ 赊销
第三部分:出口收汇业务项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 信用风险 ◎ 操作风险 ◎ 市场风险 ◎ 国家/政治风险 ◎ 汇率/利率风险 ◎ 法律风险
24
第三部分:出口收汇业务项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 贸易纠纷典型原因
◎ 出口客户及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 国别及信用等风险 – 技术争议 – 措辞争议 – 不熟悉相关国际惯例
? 中国银行不仅在传统国际结算及贸 易融资领域具有突出优势,近年来中国银 行不断开拓创新,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不断 探索,根据广大客户需求设计并推出了出 口全益达、进口汇利达等多种组合产品, 同时在保函、保理、福费廷等业务领域也 不断推出新产品,开发了保理业务项下供 应链融资、国内福费廷等多种结算业务新 产品。
?《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 ICC458,1992, Uniform Rules for Demand Guarantees)
?《 托收统一规则 》Uniform Rules for Collections ( ICC Publication No. 52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71条: ? 提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79条: ? 提单的转让
20
第二部分:出口信用证项下发生诉讼/纠纷的基本情况
? 2009年国际信用证止付第一大案 ◎ 涉及24笔来自于9家中资银行开立的进口信用证 ◎ 所有涉案信用证的唯一交单行均为同一家银行 ◎ 涉案金额为6,700万美元
11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收汇业务的影响
? 货物运输
◎ 运输合同 ◎ 运输方式 ◎ 航运成本
12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收汇业务的影响
?纠纷 ?仲裁 ?诉讼
13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收汇业务的影响
? 金融危机对传统贸易融资业务的影响
◎ 出口托收融资 ◎ 出口信用证融资 ◎ 保函融资 ◎ 保理融资
26
跟单业务项下的相关国际惯例
? 《关于审核跟单信用证项下单据国际标准银行
实务》(International Standard Banking Practice for the Examination of Documents under Documentary Credits ,国际商会第 681 号出版物,简称“ ISBP”)
21
内容大纲
第一部分: 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收汇业务的影响 第二部分:我国近期涉及出口信用证项下发生诉讼/
纠纷的基本情况
第三部分: 出口收汇业务项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22
第三部分:出口收汇业务项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 支付、结算及融资手段的变化
卖方(出口商)
买方(进口商)
预付货款 信用证
23
付款交单
(D/P托收)
6
内容大纲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收汇业务的影响 第二部分:我国近期涉及出口信用证项下发生诉
讼/纠纷的基本情况 第三部分:出口收汇业务项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7
内容大纲
第一部分 : 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收汇业务的 影响
第二部分:我国近期涉及出口信用证项下发生诉 讼/纠纷的基本情况
第三部分:出口收汇业务项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14
内容大纲
第一部分: 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收汇业务的影 响
第二部分 :我国近期涉及出口信用证项下发生 诉讼 /纠纷的基本情况
第三部分:出口收汇业务项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15
第二部分:出口信用证项下发生诉讼/纠纷的基本情况
? 今年上半年各级法院受理出口信用证 纠纷的基本情况
16
第二部分:出口信用证项下发生诉讼/纠纷的基本情况
3
中国银行拥有遍布世界的国际贸易结算业务网络
4
中国银行拥有经验丰富的国际贸易结算人力资源
?中国银行从事国际结算业务的人员具有 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 现有多位专业技术人士人分别当选为ICC 银行委员会副主席、IFA 董事及东北亚地 区委员会主席、FCI 副主席。
5
中国银行拥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结算产品资源库
8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收汇业务的影响
? 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产 生的影响
◎汇款 ◎托收 ◎信用证
9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收汇业务的影响
? 基础合同
◎修改 ◎违约 ◎毁约
10
第一部分:国际金融危机对出口收汇业务的影响
? 欺诈手段及特征
◎ 虚假贸易背景/合同 ◎ 伪造单证 ◎租船
?《银行间偿付统一规则》 (Uniform Rules for Bank-to-bank Reimbursement under Documentary Credits ,国际商会第 725号出版 物,简称“ URR 725”)
27
跟单业务项下的相关国际惯例
?《国际备用证惯例》 (International Standby Practices ,国际商会第 590 号出版物,简称 “ISP 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