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供五年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中医临床涉外专业、中医妇产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医事法律专业本科使用。课程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期中讲授,教学中既要充分考虑到中医药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学生从高中阶段刚刚步入中医药殿堂在知识衔接方面的“断层”;又要全面(或系统)地展示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充分体现中医现代化的要求。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特点,“目的和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级别。“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使学生达到彻底明了,并能用文字或语言顺畅的表述;“熟悉”的内容,要求教师予以提纲挈领的讲解,使之条理分明,使学生对此内容完全领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及其梗概;“了解”的内容,要求教师讲解概念及相关内容,使学生具有粗浅的印象。

目的: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

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在后期的专业课学习中,接触到以上内容时无陌生感,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总时数为78学时,其中理论75学时,实践教学(实验3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课程学时分配表

1.教材

(1)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

主编:王键(供中西医结合专业用)

(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主编:孙广仁

2.主要参考书

(1)孙广仁等.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

(2)王新华主编.中医药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4)张珍玉主编.中医学基础.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

(5)孙广仁主编.中医藏象生理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学参考丛书·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7)李德新主编.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四、课程考核

形成性评价占30%,(包括考勤20%;论文50%;实验30%),期末成绩占70%。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熟悉

中医学形成与发展各历史阶段的重要典籍,杰出医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成就。

了解

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概况,金元四大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成就,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

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概念、思维过程与关系;同

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辩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与时数]

课堂授课,4学时。其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占2学时,主要特点占2学时。

第一章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节阴阳学说

[目的要求]

掌握

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了解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阴阳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概念的源流。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对立制约:包括阴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二)阴阳的互根互用:包括阴阳相互依存、互生互用。

(三)阴阳的交感与互藏:升降交感的概念、机理和意义;互藏的概念与意义。

(四)阴阳消长:阴阳消长的概念与形式。

(五)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的概念、机理形式。

(六)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的概念与意义;阴阳平衡的概念及维系机制。概括叙述阴阳运动规律和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以阴阳学说的运动规律和形式简要说明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中药的性能。

[教学方法与时数]

课堂授课,3学时。

第三节五行学说

[目的要求]

掌握

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了解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五行的概念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包括五行概念的源流。

(二)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