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 透镜)5-3 凸透镜成像规律—(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专题讲义

合集下载

2020-2021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

2020-2021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B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 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D .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则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答案】D【解析】A. 如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照相机,故A 错误;B.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 错误;C. 成缩小的实像时,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即2f v f <<,由图知此时像距为15cm ,可得:7.5cm 15cm f <<所以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到刻度线45cm 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在凸透镜同侧成虚像,所以移动光屏是找不到像的,故C 错误;D. 若将蜡烛稍稍靠近凸透镜,即减小物距,根据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知,像距应增大,即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淅的像,故D 正确;故选D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要掌握成像时物距和像距变化的特点,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也会变大,这里的像变大,是与之前比变大,要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要看像距和物距的比较,像距大于物距,像就放大.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③该透镜的焦距f 一定满足8cm <f <15cm④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A .只有①和③B .只有②和④C .只有②和③D .只有①和④【答案】C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即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①错误;②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②正确;③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30cm 2f >,得:15cm f <; 像距为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即16cm 2f f <<,得:8f cm >,16cm f <;综合以上条件得:8cm 15cm f <<,故③正确; ④将近视镜片,即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像将远离凸透镜,所以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故④错误; 故选C .点睛: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处移动到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C .当u=20cm 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当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物体等于二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物距为16cm 时,像距也为16cm ,即都等于二倍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 ,故A 错误;B. 由图可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处移动到24cm 处的过程中,即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像会逐渐变小,故B 正确;C. 当20cm u =时,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投影仪根据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故C 错误;D. 当12cm u =时,即物距处于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 错误. 故选B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常考试的内容,应牢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些同学总是记不住,要下点功夫,可以结合成像光路图进行练习、记忆.4.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4c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的应用是投影仪,且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2cmB .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就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 .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凸透镜和光屏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上会成清晰的像D .将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18cm ,向右调节光屏到适当位置,在光屏上可能得到放大的像【答案】D【解析】【详解】A .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则2f u f <<;又因为24cm u ,所以24cm 12cm f >>,故A 错误; B .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减小物距,此时应该增大像距,且物像之间的距离增大,故光屏向右移动才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B 错误;C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由发散作用;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时,光线会延迟会聚,所以像会落在光屏的右侧;如果此时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会更加远离光屏,光屏应该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 项错误;D .将蜡烛右移至距离凸透镜18 cm ,由24cm 12cm f >>可知,此时物距仍大于焦距,故向右调节光屏至适当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D 正确;5.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物距u =30厘米,像距v = 20厘米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人教版)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能力全练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2021广西南宁宾阳期中)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如图5-3-1所示,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2.(2021黑龙江哈尔滨南岗期末)如图5-3-2所示,从F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P为2倍焦距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放在A点时,所成的像跟照相机的成像性质相同B.物体放在B点时,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到像C.物体放在C点时,所成的像跟投影仪的成像性质相同D.物体放在C点时,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3.(2021湖南湘潭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B.7cmC.10cmD.16cm4.(2021独家原创试题)为了抗击新冠疫情,学校在校门口安装了一款新型人脸识别体温检测一体机,如图5-3-3所示。

它能实现人脸识别、体温检测和高温报警等功能。

该人脸识别体温检测一体机的摄像头能成人脸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当人从远处逐渐靠近摄像头时,该摄像头所成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或“缩小”)。

该设备可以通过接收人体发出的________来检测体温。

5.(2021广东清远连州期中)某同学用一个透镜观察洗手液的商标,成像情况如图5-3-4,此透镜属于________透镜,将它正对着太阳光,在距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解析版)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解析版)

专题3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

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物距(u)u>2f u=2f f<u<2f u=f u<f像距(v)f<v<2f v=2f v>2f不成像v>u正倒倒立倒立倒立正立大小缩小等大放大放大虚实实像实像实像虚像应用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幻灯机、电影机、投影仪强光聚焦手电筒、平行光线放大镜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同侧成像作图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例题1 (2021上海)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B.放大虚像C.等大实像D.缩小实像【答案】D。

【解析】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考点透视迷津点拨与点对点讲练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选D。

【点拨】已知物距、像距或成像性质中的任意一项,都可以判断其他两项。

另外,已知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常常以图的形式已知),也可以判断像的性质,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对点练:(2021江苏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三模)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______cm,屏上即可再次成清晰的像。

【答案】放大 15。

【解析】当如图位置时,物距u=25cm,像距v=40cm,u<v,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15cm,此时物距u=40cm,像距为25cm,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可知,此时屏上可再次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备战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问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光屏上的像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似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像变为原来一半C.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f>15cm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答案】D【解析】【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3)由图知,凸透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像,应有物距u>2f,像距v:f<v<2f,求解不等式即可.(4)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应该在距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此原理应用于照相机,故A错误;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因此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会聚成的像变暗.故B错误;C、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应有:(50cm-20cm)>2f;f<(70cm-50cm)<2f,解得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0cm<f<15cm,故C错误;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成像会提前,即像距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D正确.故选D.2.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为A.2厘米<f<4厘米B.4厘米<f<5厘米C.5厘米<f<8厘米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 【分析】 【详解】物体离凸透镜8cm 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 ,所以, f <8cm 2<f ,即4cm <f <8cm−−−−−①;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 ,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 ,即f<5cm−−−−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f<5cm.故ACD 错误,B 正确. 故选B.3.用照相机拍摄水池底部的物体时,若保持照相机的位置不变,比较池中有水和无水两种情况(假设两种情况下,人眼看到的物体等大),则有水时( ) A .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 B .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大些 C .暗箱应略短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 D .暗箱应略长一些,得到的像会略小些【答案】B 【解析】 【详解】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314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4 4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物体在1倍焦距内时(0<u<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正立、放大、虚像;②物像同侧;③像距>物距:v>u;④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焦点),像变大;(4)应用:放大镜2.当物体在焦距处时(u=f):不成像(折射光线平行);3.当物体在1~2倍焦距间时(f<u<2f):(1)光路图:如右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放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在2倍焦距之外)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大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小段距离,像移动一大段距离;(4)应用:投影仪4.当物体在2倍焦距处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等大、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v=2f;(像也在2倍焦距处)5.当物体在2倍焦距之外时(u>2f):(1)光路图:如下图;(2)成像原理:光的折射;(3)成像特点:①倒立、缩小、实像;②物像异侧:像与物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③像距<物距:f<v<2f;(像在1~2倍焦距间)④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一致;(物体向右移动,像也向右移动)⑤物体靠近凸透镜(靠近2倍焦距处),像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变小;⑥像的移动速度小于物体的移动速度:物体移动一大段距离,像移动一小段距离;(4)应用:照相机。

【例题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答案】B【解析】解:A、当u=10cm时,u<f=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当u=20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C错误;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专题5透镜及其应用53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版)

专题5透镜及其应用53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版)

专题五透镜及其应用5.3凸透镜成像规律——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项精编一、单选题1.(2023·宁夏·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其中成像性质与投影仪成像性质相同的是()A.B.C.D.【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因此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A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物距等于像距,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因此可知,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以判断凸透镜焦距,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因此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故C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不能在光屏上成实像,因此可知,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因此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山东日照·统考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开展“创新服务生活,科技改变未来”的科技创新活动,模拟制作一款“智能”行驶玩具车。

该玩具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完成“自动”驾驶。

作为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B.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D.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内【答案】B【详解】AC.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C错误;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遇障碍物时,要想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故B正确;D.在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摄像头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D错误。

故选B。

3.(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

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A.B.B.C.D.【答案】C【详解】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人从平面镜看到蜡烛,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精细梳理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精细梳理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点精细梳理新版新人教版【实验器材】f=12cm(最好在10~20cm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设计实验】①把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倒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测量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②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物距u与f的关系像距v与f的关系像的特点应用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像与物同侧或异侧像的变化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异侧u变大时,像变小;u变小时,像变大。

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异侧测焦距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异侧投影仪u=f 不成像测焦距u<f v>u 正立放大虚像同侧u变大时,像变大;u变小时,像变小。

放大镜【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像,像距,随物距的变化成实像时(u>f):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成虚像时(u<f):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实像物远像变小,虚像物远像变大)2、两个分界点:(1)u>f:成倒立的实像,物与像在凸透镜两侧;u<f:成正立的虚像,物与像在凸透镜同侧。

(2)u>2f:成放大的像;u<2f:成缩小的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3、物体位置的变化,引起像的性质变化。

4、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倒立)的实像或(正立)的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的实像。

【注意事项】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位于同一直线、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成的像位于光屏中心。

u>f时凸透镜要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偏上方时,可以把光屏和蜡烛向上调,也可以把凸透镜向下调。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解读一、基本概念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2、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3、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二、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像物应用u>2f f<v<2f 倒立、缩小的实像异侧照相机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异侧f<u<2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异侧投影仪u=f 平行光不成像u<f |v|>u 正立、放大的虚像同侧放大镜1、一焦分虚实:u=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u>f成实像;u=f不成像;u<f成虚像。

2、二焦分大小:u=2f是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等大的实像;f<u<2f成放大的实像。

3、实像皆倒立,虚像皆正立。

四、凸透镜成像公式:典例·解读类型一透镜焦距判断例1、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 cm B.15 cm C.10 cm D.5 cm【答案】D【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而实际物距为20 cm,由此推断焦距小于10 cm,故正确选项为D。

题型二透镜成像规律例2、对同一种色光,下列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根据u=2f时,v=2f。

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像与物关于透镜刚好对称。

故应选C。

题型三透镜的前后调节问题例3、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甲图中的蝴蝶的像小于乙图,即从甲图到乙图,像变大,则应缩小物距,将相机靠近蝴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问题—(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问题—(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地实验问题知识·解读一,解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实验器材:蜡烛,火柴,凸透镜(焦距已知),刻度尺(光具座),光屏。

2.实验:实验时仪器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

点燃蜡烛,调整它们地高度,使凸透镜地光心,光屏地中心和烛焰地中心大约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烛焰地像能成在光屏地中央。

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导致光屏上地像向上方移动,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地中心,有三种调节方式:①假如只调节蜡烛,应将蜡烛向上调节。

②假如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下调节。

③假如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上调节。

当用纸片遮住透镜地上半部分,则原来清晰地实像将变暗,但仍然能成完整地像。

3.实验记录:①要求记录物距和像距。

②还要记录像地正倒,放大缩小,实像虚像。

4.对倒立地理解:①相对于原来地物体而言。

②左右颠倒,上下颠倒(旋转180°)。

5.若在实验时,不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地原因有:①蜡烛放在焦点上或焦点以内。

②蜡烛焰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

③蜡烛和光屏放在了凸透镜地同一侧。

(这个属于错误,要看题干中是怎样交代地)④选用地凸透镜地焦距太大(或光具座长度较小,小于4倍焦距),光屏无法承接到像。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顺口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和物异侧倒,虚像和物同侧正。

物近像远实像大,物远像近实像小。

物近像近虚像小,物远像远虚像大。

为帮助同学们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如下:一倍焦距分虚实,(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

物距等于焦距,不成像。

也就是说,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地分界点)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地实像。

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地实像。

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地实像。

即2倍焦距处是像与物相比放大还是缩小地分界点)实像和物异侧倒,(成实像时,像,物总是在透镜地两侧,像相对于物是倒立地)虚像和物同侧正。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及解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及解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及解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一种光学定律。

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且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且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虚像。

扩展资料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顺口溜及解释:
1、顺口溜:“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跟着物体跑。


2、解释:
“一倍焦距分虚实”是说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uf)时成实像,即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

“二倍焦距分大小”是说物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f<u<2f)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2f)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即二倍焦距处是凸透镜成放大像或缩小像的分界处。

“像的大小像距定”,即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像儿跟着物体跑”,即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像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点物像等。

实像总是异侧倒。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虚像总是同侧正。

物远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

像的大小像距定,像儿追着物体跑,物距像距和在变。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 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 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仅供参考, 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 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 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υ )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 "一焦(点)分虚实, 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 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物远实像小而近, 物近实像大而远,如果物放焦点内, 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 物处一焦二焦间,相机缩你小不点, 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 本领大, 照相、幻灯和放大;二倍焦外倒实小, 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 像物同侧虚像大;一条规律记在心, 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 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 我们调节调焦环, 并非调焦距, 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物离镜头越远, 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总结 2本知识点重点掌握的知识为: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对于规律我们可以如此记忆“一倍焦距不成像, 内虚外实分界明;二倍焦距物像等, 外小内大实像成, 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倒立虚像正, 照、投、放大对应明常见考法本知识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 题目的难度较大;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5.3凸透镜成像规律

5.3凸透镜成像规律

v>2f f < u <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不 成 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v>u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 u > 2f u = 2f 正倒 倒立 倒立 大小 缩小 等大 虚实 实像 实像 像距 f<v<2f v=2f 应用
照相机 测焦距 投影仪 测焦距 放大镜
v>2f f < u <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f 不 成 像 u<f 正立
a
b c d ef 2f
练习2. (1)无限远处的太阳光垂直射在凸透镜上,则( B ) A.成像在2倍焦距处 B.成像在焦点上 C.成像在焦点内 D.不成像 (2)用圆形的鱼缸或透明的罐头瓶养鱼,从侧 面观赏缸内的鱼,你看到的那条鱼是( D ) A.实物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放大
虚像
v>u
观察虚像的方法:从光屏那一侧向凸透镜里看。
小结: 一倍焦距分正倒、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异,物近像远像越大; 虚像同,物近像近像越小。 越靠近一倍焦点,像越大; 越靠近二倍焦点,物像距离 就越小,就越接近4倍焦距。
例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中: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 在距透镜10cm处,光屏上呈现出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10 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 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光屏, 应将光屏向 上 填“上”或“下”)调节。
练习4.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 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 到了一个清晰的放大的像,由此可知, 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B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答:(1)蜡烛、凸透镜、光屏中心
不在同一高度;
(2)u<f
应用
缩小 正立 虚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 等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2f>u>f 放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幻灯机
u=f
不成像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扩 u>f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展 (u<f则相反。)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 (u)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 (u)
放大或

像的性质
倒立或 实或
同或异
像距 (V)
应用
缩小 正立 虚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 等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2f>u>f 放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幻灯机
u=f
不成像
u<f 放大 正立 虚像 同侧
放大镜
扩 凸透镜成像的大小看像距,

像距大,像就大,像距小, 像就小。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怎样的?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交流→评估 三、凸透镜成像实验注意事项:
1、要注意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低, 使大致处于同一高度,才可在光屏中央位置 附近得到烛焰的像。 2、光屏的作用:承接烛焰的像。
3、用纸挡住透镜一半的现象:
u>2f 缩小 倒立 实像 异侧 f<v<2f 照相机
u=2f 等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2f>u>f 放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幻灯机

2021年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课件 专题九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021年人教版物理中考复习课件  专题九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对应例1】(2019·昆山)小华探究凸透 镜的成像规律。
(1)课间,小华到室外利用太阳光来测量凸 透镜的焦距,她将该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 如图甲所示。此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 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此时再将这个凸透镜与纸之间距离稍微增大, 若光斑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 f____<____L(选填“>”“<”或“=”); 调整以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 镜的焦距为20 cm。
方法指导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用发光二极 管来代替蜡烛实验,更具有优越性,掌握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透镜成像特点与物 距、像距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实验 常见的关键点: (1)通过甲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 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 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
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 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 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于放大镜;
(4)当物体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 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①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实验中用发 光二极管做光源,这样成的像比较稳定, 且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②像和物到 凸透镜的距离分别为像距和物距;③测量 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等焦距法;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 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 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 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后,烛焰经凸透镜 所成的像是倒立、___缩__小___(选填“放大” 或“缩小”)的实像;
(3)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 时,当向液体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 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 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 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凹_____(选填“凹”或 “凸”)透镜。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版)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基础巩固】1.(2021兰州)小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跟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小美应将蜡烛和光屏都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照相机;右.【解析】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也就是蜡烛和光屏都向右移动。

2.(2021荆门)小华同学将一凸透镜正对一束平行光,可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将该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按图乙所示安装到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可观察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我们生活中的(选填“放大镜”、“近视眼镜”或“照相机”)就是遵循了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

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

【答案】10.0;缩小;照相机;等大【解析】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f=40.0cm﹣30.0cm=10.0cm。

由图知,当蜡烛在刻度尺的20cm处,物距u=50.0cm﹣20.0cm=30.0cm>10.0cm,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遵循了凸透镜的这一成像规律;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会看到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在光屏上无法呈现。

3.(2021大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在图中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像的性质是倒立的(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2)若将蜡烛和光屏对调,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3)若用不透明纸片将凸透镜的镜面遮挡住一小部分,此时光屏上(选填“烛焰的像不完整”或“会有纸片的像”或“烛焰的像变暗了些”)。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大总结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大总结

2024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重难点大总结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规律列表2.成像原理图三、显微镜和望远镜四、提醒强调1.凸透镜成实像知识要点①物距大,物体比像大,υ物>υ像②像距大,像比物体大,υ像>υ物③物距小,物体比像小,υ物<υ像④像距小,像比物体小,υ像<υ物2.凸透镜物像间移动规律——物像同侧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距着向左移动;物体向右移动,像跟着向右移动)物像之间的距离和:u +υ≥4f3.凸透镜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焦距越大,会聚能力越弱。

4.同一次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像距变大像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

五、重难点突破题型1.利用物距、相距判断成像原理,确定焦距范围例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是7cmB.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再次出现清晰的像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位置如图,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16cmB.将凸透镜向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C.将蜡烛和光屏分别远离凸透镜适当距离,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D.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仍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右移动例3.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υ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当u=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题型2.变换焦距后,为了成清晰像,如何移动物体、透镜、光屏例1.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未画出)。

2020-2021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

2020-2021中考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之间的距离为下图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0㎝、小于15㎝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像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一个凹透镜。

【答案】C【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求焦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A、观察图示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u=30cm>2f,解得f<15cm;而像距v=20cm,f<20cm<2f,解得10cm<f<20cm;故凸透镜的焦距的范围是:10cm<f<15cm,故A正确;B、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根据光路可逆的特点,可知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B正确;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C错误;D、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变大,像距将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用一个凹透镜,D正确。

故选:C。

2.两平面镜AM,AN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为()A .四个虚像,三个实像B .四个虚像,一个实像C .三个虚像,一个实像D .三个虚像,两个实像【答案】B【解析】【详解】 S 通过两个平面镜成3个虚像,(因为其中两个重合了),分别是S 1、S 2、S 3; S 1、S 2分别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则不能成像,只有S 3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且通过凸透镜的光心,可以成一个实像S 4;S 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S ′;综上分析,通过该系统,光源S 所成的像有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备战2021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0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含解析

备战2021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0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含解析

专题0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重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必考考点之一.凸透镜考查较为难些,有时还以多选的形式出现,综合考查整章内容,具有较高的选拔功能。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像机影机、投影仪筒、平行光线特点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虚实物像位置关系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异侧物像同侧成像作图也可以结合下图记忆:2、凸透镜成像动态规律:(1)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光屏:①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或物远像近像变小):蜡烛越靠近透镜,像变得离透镜越远,像变得越大;反之,蜡烛越远离透镜,像变得越靠近透镜越,像变得越小.②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或物远像远像变大):蜡烛越靠近透镜,像越靠近透镜,像越小;反之,蜡烛越远离透镜,像越远离透镜,像越大.(2)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透镜:当移动后的物距等于原来像距时光屏上可以再次成清晰的像。

(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原来成倒立、缩小像时,互换位置后,成倒立、放大的像;原来成倒立、放大像时,互换位置后,成倒立、缩小的像.3、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眼镜(或透镜)(1)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透镜(或眼镜)后,为使光屏上仍成清晰像时光屏或蜡烛移动方向判断:①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远视眼镜(凸透镜):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蜡烛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凸透镜时,会使光线提前会聚,像成在光屏前方).②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近视眼镜(凹透镜):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或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的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前再加一个凹透镜时,会使光线延迟会聚,像成在光屏后方)。

(2)光屏上成清断像时,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加透镜(或眼镜),根据使光屏上仍成清晰像时光屏或蜡烛的移动方向,判断透镜(或眼镜)的类型:①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透镜):光屏上的像由清晰交模糊了,将光屏向红后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远视眼镜即凸透镜;②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透镜):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让光屏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近视眼镜即凹透镜).4、换用更大或更小焦距的透镜(水透镜抽水或注水)(1)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换用更大或更小焦距的透镜(水透镜抽水或注水),为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时,光屏的移动及像的大小变化:①换用焦距更大的透镜(水透镜抽水):保持蜡烛和透镜不动,光屏远离透镜[或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蜡烛远离透镜],像变大(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弱).(换用后光屏上像变模糊,是模拟远视眼的形成原因)②换用焦距更小的透镜(水透镜注水):保持蜡烛和透镜不动,光屏靠近透镜[或保持透镜和光屏不动,蜡烛靠近透镜],像变小(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强)。

2021年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难点总结

2021年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难点总结

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难点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上下互换,左右互换。

成虚像时,像与物的形状一样,大小不同。

实像都是倒立的,与物体在透镜两侧,在主光轴两侧。

虚像都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在主光轴同侧。

焦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即u>f成实像;uf成倒立像u2f成缩小的像;uf,v>f。

成缩小的像vu。

实像与虚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可以用眼睛看到,也都可以拍照。

不同点实像可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交点,虚像是某一点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活凸透镜上,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0.物体与像运动方向相同。

1成实像时u>v倒立缩小实像;u=v倒立等大实像;u例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

(1).保持蜡烛,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接受不到像,原因a.蜡烛放在焦点上。

b.蜡烛放在焦点以内。

c.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保持光屏,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接收不到像,原因a.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光屏放在焦点上。

c.光屏放在焦点以内。

(3).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接收不到像,原因a.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u+v2ff扩展阅读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重点难点总结一、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三条特殊光线(1)与主光轴平行光线折射后过焦点(2)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3)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成实像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上下互换,左右互换。

这就意味着像和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物体向上移动,像就向下移动,物体向左移动,像就向右移动。

所以如果屏上的像在左上角,要把像移到光屏的中央,就要让像向右下移,而要让像向右下移,蜡烛就要向相反方向左上移动即可。

成虚像时,像与物的形状一样,大小不同。

实像都是倒立的,与物体在透镜两侧,在主光轴两侧。

虚像都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在主光轴同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解读一、基本概念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 表示;2、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 表示;3、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f 表示。

二、成像规律1、一焦分虚实:u =f 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u>f 成实像;u =f 不成像;u<f 成虚像。

2、二焦分大小:u =2f 是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u>2f 成缩小的实像;u =2f 成等大的实像;f<u<2f 成放大的实像。

3、实像皆倒立,虚像皆正立。

四、凸透镜成像公式:1u +1v =1f 典例·解读类型一 透镜焦距判断例1、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 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20 cmB .15 cmC .10 cmD .5 cm题型二 透镜成像规律例2、对同一种色光,下列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D【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而实际物距为20 cm ,由此推断焦距小于10 cm ,故正确选项为D 。

【答案】C【解析】根据u=2f时,v=2f。

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像与物关于透镜刚好对称。

故应选C。

题型三透镜的前后调节问题例3、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甲图中的蝴蝶的像小于乙图,即从甲图到乙图,像变大,则应缩小物距,将相机靠近蝴蝶。

而物距减小时,像和相距均变大,则应将镜头外伸。

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题型四透镜中的图像问题例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答案】D【解析】当物距等于像距(题图中为16 cm)时,物体应在二倍焦点上,故焦距为8 cm,A错;当u=12 cm 时,f<u<2f,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当u=20 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物体从12 cm向24 cm移动的过程中,符合“物远像近像变小”,故D正确。

题型五透镜焦距的范围问题例5、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当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清晰的像.那么由图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A.一定小于10厘米B.一定大于30厘米C.一定大于10厘米,而小于15厘米D.一定大于10厘米,而小于30厘米【答案】C【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即可.解答:由图可知:u=30cm,v=20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30cm>2f,2f>20cm>f,解得,10cm<f<15cm.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两种判断方法,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列出不等式.而且要会解不等式,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题型六“凹、凸透镜”傻傻分不清楚的陷阱题例6、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内有一个呈双凸面(球面)的空气泡,可以看作透镜.一束平行光束按图所示方式射向气泡,则这束平行光将()A.穿过气泡后仍保持平行B.穿过气泡后会聚C.穿过气泡后发散D.不能穿过气泡,全部被反射【答案】C【解析】要判断光线通过玻璃砖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玻璃砖属于什么透镜.图中,玻璃砖是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果同学们不对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选B,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C是正确的.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推论:(1)任意一条光线穿过二倍焦点时,其折射光线一定也穿过对侧的二倍焦点。

(2)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时,物体比像移动更快;当物体在一至二倍焦距之间移动时,像比物体移动快。

(可记作:谁远谁快。

)(3)无论是成实像还是虚像,只要物体不断接近一倍焦点,像就会不断变大。

点评:推论的掌握对于我们做选填题会非常快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7、如图所示,MN表示物体,M'N'是MN经凸透镜所成的像,F是透镜焦点,f是透镜的焦距,θ、θ'分别是物、像与主光轴之间的夹角.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θ'<θ,M'N'<MNB、θ'<θ,M'N'=MNC、θ'=θ,M'N'<MND、θ'=θ,M'N'=MN【答案】C【解析】把物体MN变为△MNA,△MNA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M'N'A',如图.物体MN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M'N'<MN.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但是像的形状不发生变化,所以夹角不发生变化.所以θ'=θ.例8、在凸透镜前有一物体,当它沿主轴向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则它所对应的像却远离透镜移动30厘米,那么物体移动的范围可能是()A.在透镜1倍焦距内移动 B.在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移动C.在透镜2倍焦距外移动 D.在透镜2倍焦距外向1倍焦距与2倍焦距间移动【答案】B【解析】在凸透镜前有一物体,当它沿主轴向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则它所对应的像却远离透镜移动30厘米,可见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20cm,像距减小30cm,物距减小的比像距减小的小,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向二倍焦距移动.也可利用推论判断: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时,物体比像移动更快;当物体在一至二倍焦距之间移动时,像比物体移动快。

(可记作:谁远谁快。

)例9、现代摄影机,摄象机所用的光学镜头是可变焦距的,当物距改变时,可以不改变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像距),仍可获得清晰的像,如果被拍摄物体远离镜头而去,则焦距( )。

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培优·训练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光屏上可呈现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在光屏上( ) 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2、小丽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则凸透镜到地图的距离应( )A.小于20 cmB.大于20 cm小于40 cmC.等于40 cmD.大于40 cm3、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

该像的性质是( )A.缩小的虚像 B.放大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D.放大的实像第3题图第4题图4、图甲、乙所示的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C.甲、乙都为凸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5、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6、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缩小的像,若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0厘米,则所成的像一定是()A.倒立缩小的B.倒立放大的C.正立放大的D.倒立等大的7、如果不慎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沾上了一个小墨点,则照出的相片上()A.有一个放大的墨点像B.有一个缩小的墨点像C.一片漆黑D.没有墨点的像8、要使一束平行光经过两个相同的凸透镜后,光线仍然保持平行,那么这两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应重合,两个透镜间的距离是()A.等于1倍焦距B.等于2倍焦距C.大于2倍焦距D.可以等于任何值9、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到下列光学元件上,能使光线会聚于一点的是()A.凸透镜B.平面镜C.凹透镜D.无法判断10、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光学镜子有()A.凸面镜和凸透镜B.凹面镜和凹透镜C.凸面镜和凹透镜D.凹面镜和凸透镜11、如图所示在遮光板的中央挖一圆洞,嵌入一块与圆洞等大的凸透镜,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到凸透镜上,在遮光板后面与板平行的光屏上呈现一个直径二倍于透镜直径的圆形光斑,若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为d,则则透镜的焦距为()A.d/4B.d/3C.d/2D.d第11题图第12题图12、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使烛焰位于b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13、(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焦距大的凸透镜比焦距小的凸透镜聚光程度好B.焦距小的凸透镜比焦距大的凸透镜聚光程度好C.材料相同、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形状越凸,焦距越小D.材料相同、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形状越凸,焦距越大14、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玻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

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

下列图像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A. B. C. D.第14题图第15题图15、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C、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D、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16、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