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明清医案中“中风病”的中医诊治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明清医案中“中风病”的中医诊治
规律
摘要:中风,亦称之为“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
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1-2]。近年来很多
医院设立了“卒中中心”、建立了脑卒中“快速通道”,对脑梗死病人采取溶栓、介入取栓,对脑出血病人采取手术血肿清除等一系列抢救措施,降低了该病的死
亡率,但早期救治仍存在很多难点,如误吸、反流、胃肠动力差、咳痰能力差、
反复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二重感染等,导致病情反反复复,缠绵难愈,
很多患者不得不接受气管切开、留置胃管、尿管、胃造瘘等治疗,一方面患者承
受着很大的痛苦,另一方面耗费着大量医疗资源和人力物力。
关键词:中风;中医;诊治规律
通过探索明清医案中“中风病”的中医诊治规律,我们发现明清医案中记载
的中风医案,多为急性期、病情危重,医案中详细生动的记录了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目前临床上脑卒中急性期危重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吻合,存在意识不清、痰多、吞咽困难、肢体活动困难、二便障碍等,经中医药治疗后,病情好转,可见中医
中药对中风急性期危重阶段的治疗,已有一定经验,而当今医疗现状是早期危重
患者极少有中医中药参与,如果能进一步挖掘中医药在中风病急性期治疗的临床
经验,中西结合,各取所长,来治疗中风病,或许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更加在利
于患者的恢复。现将我们对明清医案中中风病的诊治规律研究情况分述如下:
1、研究方法
1.1 文献来源:所有文献从《中华医典》中医案医论内中检索,并参照薛
清主编的《中国中籍医古总目》选择符合条件的明清医案。
1.2 文献筛选
(1)文献纳入标准:①所有文献来源于明清时期医案;②所有医案记录为真中风;③医案记录相对完整,有较为详细症状、治疗方案记录。
(2)文献排除标准:①排除面瘫、晕厥、伤寒等也命名为中风的医案。② 非明清时期医案。
(3)文献筛选方法:从《中华医典中》医论医案论条目中输入检索词检索进行文献初筛。检索词包括中风、偏枯、偏风、偏废不仁、偏废、风痱、喑痱、瘫、痪、身偏不用、手足不遂、半身不遂、偏肢不利、风腲腿、腲腿风等。并参照《中国中籍医古总目》剔除非明清时期医案。同时剔除重复医案。将筛选出来的文献从新复制整理至WORD文档中。
1.3 数据规范处理:将医案中的病名、药名、穴位、症状等全部转换成现代规范用名称。如偏枯、偏风、半身不遂全部改为“偏瘫”。“食不下”改为吞咽障碍。
1.4 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
1.5 数据挖掘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2.1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医案有70个,来源于25个医案集。70个医案中共有184次就诊记录。纳入医案中就诊次数最多的有11次。有4则医案详细的说明了患者预后及调护措施。具体见下表:
医案来源
2.2 所纳入的70个医案中,全部都存在运动障碍,其中明确记录右侧瘫痪的有24例,左侧瘫痪的有15例,四肢瘫痪的有3例,未明确记录哪侧肢体瘫痪
的有28例。从医案中体现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的医案有27例,存在言语障碍的医案有50例。
2.3、所纳入的70个医案中,共有184次就诊记录,184次就诊记录中主要描述的伴随症状及各症状出现的频次如下表:
2.4舌象分布情况
所纳入的70个医案、184次就诊记录中,对舌象的记录较少,仅有15次就诊记录中有关于舌质的记录,有21次就诊记录中记录了舌苔,具体如下:
2.5 病机总结
我们将明清医案中中风病的病机归纳为“虚证”和“实证”,按照“气血阴阳辨证”拆分为“气虚、阴虚、阳虚、气血亏虚、阴阳具脱、阳脱”,按照脏腑辨证,拆分为“肾虚、
脾虚、肝肾亏虚”。实证主要按照中风病的常见病理因素分为“痰、火热、风、瘀”,其中痰又分痰湿和痰饮,风又分为“内风”、“外风”。经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属于明清医案中记录的有“虚证”的医案有32例,其中仅仅描述了“虚”,未明确描述虚证类型的有2例。其中气虚6例、阴虚6例、阳虚3例、
气血亏虚2例、阴阳俱脱2例,阳脱1例。虚证中有10例医案描述了病位,分
别为肾虚4例、脾虚2例、肝肾亏虚4例。所有医案中记录描述了“痰、火、热、风”病理因素的病例共有56例,其中“痰”邪共有29例,表述为“痰”的有23例,表述为“痰湿”的有5例,表述为“痰饮”的有1例。病理因素为“火热”
的有15例,其中11例表述为“火”,4例表述为“热”。其中病理性质属风的
有11例,其中表述为“内风”的有7例,表述为“外风”的有4例,其中病理
性质属瘀的有1例。所有医案中有20例描述了病位,其中病位在肝肾的有8例,在三焦的有4例,在肾的有3例,在脾的有2例,在肝、肝脾、脑的各有1例。
2.6 治疗方案总结
2.6.1 所有医案中共有记录了24种中成药,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有指迷茯
苓丸、牛黄丸、天麻丸、八味丸、再造丸。
2.6.2 所有医案中明确记录了中药汤剂方名的有49例,其中地黄饮子使用最多,有11例,其次为六君子汤有10例,其次为转舌膏4例,二陈汤3例。具体见下表:
2.6.3其他治疗方法。在所有医案中有2例记录了功能锻炼的方法,有4例记录了艾灸治疗,所选穴位分别为:百会、风池、颊、听会、发际、关元。有1例采用了针刺治疗,所
选穴位有:百会、神庭、肾门、命门、环跳、风市、三里、涌泉。其他方法有乌龟尿点舌上
治疗中风不语,还有用猪胆汁白蜜熬冷,做一寸长,塞肛诱导大便。
3、讨论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明清医案中记录的中风病患者均存在肢体
瘫痪这一中风病的基本要素。明确记录了左、右肢体瘫痪分别为24例(占
34.3%)、15例(占21.4%),明确记录了四肢均存在障碍的有3例(占4.3%),只记录了瘫痪,未区分哪侧肢体的有28例(占40%)。存在言语障碍的有27例(占38.5%),与右侧肢体瘫痪所占比例接近,与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语言种主要
在左侧大脑,大脑对肢体交叉支配是相吻合的。
70个医案中,存在意识障碍的医案有50个(占71.4%),可见明清时期中
药治疗的中风病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危重患者,而从伴随症状中我们可以看出,
存在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痰鸣、痰多)的患者较多,除了呼吸道症状,最多的
就是消化道症状,纳差、呕吐、大便困难、腹泻的患者均较多,这些与我们目前
临床开到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易发生误吸、反流、胃潴留、胃肠蠕动差、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