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在大气中的传播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在大气中传播及应用

大气激光通信、探测等技术应用通常以大气为信道。光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大气气体分子及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会引起的光束能量衰减,空气折射率不均匀会引起的光波振幅和相位起伏;当光波功率足够大、持续时间极短时,非线性效应也会影响光束的特性。

1.大气衰减

激光辐射在大气中传播时,部分光辐射能量被吸收而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等)部分能量被散射而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即辐射能量空间重新分配)。吸收和散射的总效果使传输光辐射强度的衰减。

(1)大气分子吸收

大气分子在光波电场的作用下产生极化,并以入射光的频率作受迫振动。所以为了克服大气分子内部阻力要消耗能量,表现为大气分子的吸收。

分子的固有吸收频率由分子内部的运动形态决定。极性分子的内部运动一般有分子内电子运动、组成分子的原子振动以及分子绕其质量中心的转动组成。相应的共振吸收频率分别与光波的紫外和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以及远红外区相对应。因此,分子的吸收特性强烈的依赖于光波的频率。

大气中N2、O2分子虽然含量最多(约90%),但它们在可见光和红外区几乎不表现吸收,对远红外和微波段才呈现出很大的吸收。因此,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一般不考虑其吸收作用。

大气中除包含上述分子外,还包含有He,Ar,Xe,O3,Ne等,这些分子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有可观的吸收谱线,但因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甚微,一般也不考虑其吸收作用。只是在高空处,其余衰减因素都已很弱,才考虑它们吸收作用。

H2O和CO2分子,特别是H2O分子在近红外区有宽广的振动-转动及纯振动结构,因此是可见光和近红外区最重要的吸收分子,是晴天大气光学衰减的主要因素,它们的一些主要吸收谱线的中心波长如表2-1所示。

表1中对某些特定的波长,大气呈现出极为强烈的吸收,光波几乎无法通过。根据大气的这种选择吸收特性,一般把近红外区分成八个区段,将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在这些窗口之内,大气分子呈现弱吸收。目前常用的激光波长都处于这些窗口之内。

表1

从表1不难看出,对某些特定的波长,大气呈现出极为强烈的吸收,光波几乎无法通过。根据大气的这种选择吸收特性,一般把近红外区分成八个区段,将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在这些窗口之内,大气分子呈现弱吸收。目前常用的激光波长都处于这些窗口之内。

(2) 大气分子散射

大气中总存在着局部的密度与平均密度统计性的偏离——密度起伏,破坏了大气的光学均匀性,一部分光辐射光会向其他方向传播,从而导致光在各个方向上的散射。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辐射波长总是远大于分子的线度,这一条件下的散射为瑞利散射。瑞利散射光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瑞利散射系数的经验公式为

波长越长,散射越弱;波长越短,散射越强烈。

光波在遇到大气分子或气溶胶粒子等时,便会与它们发生相互作用,重新向四面八方发射出频率与入射光的相同,但强度较弱的光(称子波),这种现象称光散射。子波称散射光,接受原入射光并发射子波的空气分子或气溶胶粒子称散射粒子。当散射粒子的尺度远小于入射光的波长时(例如大气分子对可见光的散射),称分子散射或瑞利散射,散射光分布均匀且对称。由于分子散射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越弱;波长越短,散射越强烈。故可见光比红外光散射强烈,蓝光又比红光散射强烈。在晴朗天空,其他微粒很少,因此瑞利散射是主要的,又因为蓝光散射最强烈,故明朗的天空呈现蓝色。

2. 大气湍流效应

通常大气是一种均匀混合的单一气态流体,其运动形式分为层流运动和湍流运动。

层流运动:流体质点做有规则的稳定流动,在一个薄层的流速和流向均为定值,层与层之间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混合。无规则的漩涡流动,质点的运动轨迹很复杂,既有横向运动,也有纵向运动,空间每一点的运动速度围绕某一平均值吸收分

主要吸收谱线中心波长(μm) H 2O 0.72 0.82 0.93 0.94 1.13 1.38 1.46 1.87 2.66

3.15 6.26 11.7 12.6 13.5 1

4.3

CO 2

1.4 1.6

2.05 4.3 5.2 9.4 10.4

O 2 4.7 9.6 43/827.0λσA N m ⨯⨯=

随机起伏。

在气体或液体的某一容积内,惯性力与此容积边界上所受的粘滞力之比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液体或气体的有规则的层流运动就会失去其稳定性而过渡到不规则的湍流运动,这一比值就是表示流体运动状态特征的雷诺数Re :

式中,ρ 为流体密度(kg/m3);l 为某一特征线度(m ) ∆vl 为在 l 量级距离上运动速度的变化量(m/s );η 为流体粘滞系数(kg/m •s )。雷诺数Re 是一个无量纲的数。

当Re 小于临界值Recr (由实验测定)时,流体处于稳定的层流运动,而大于Recr 时为湍流运动。由于气体的粘滞系数η 较小,所以气体的运动多半为湍流运动。

激光应用

1. 激光制导 利用激光跟踪、测量和传输的手段控制和导引导弹飞向目标的技术。激光器发出照射目标的激光波束,激光接收装置接收目标反射的光波,经光电转换和信息处理,得出目标的位置参数信号(或导弹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参数信号),再经信号变换用以跟踪目标和控制导弹的飞行。有的激光制导系统还用激光传输控制导弹的指令。激光制导可用于寻的制导系统和波束制导系统。用于半主动寻的制导系统和波束制导系统时,为了跟踪目标,在载机上往往还配备光学瞄准系统(如瞄准镜等)。激光制导的优点是:既能测角也能测距,有较高的测量精度,抗干扰能力强。激光制导的缺点是:易被云、雾、烟或雨等吸收,在大气层内使用时受到气象条件的限制,不能全天候使用;激光能源的功率有限,因而制导的作用距离受到一定限制。此外,由于波束窄,搜索跟踪也较为困难。因此激光技术常与红外、电视、光学或微波等技术结合使用。激光制导已在激光半主动寻的制导和激光波束制导的空地导弹和地空导弹中得到应用。利用激光获得制导信息或传输制导指令使导弹按一定导引规律飞向目标的制导方法。

1.激光驾束制导:激光接收器置于导弹上,导弹发射时激光器对着目标照射,发射后的导弹在激光波束内飞行。当导弹偏离激光波束轴线时,接收器敏感偏离的大小和方位并形成误差信号,按导引规律形成控制指令来修正导弹的飞行。

2.激光半主动式自动导引:使用位于载机或地面上的激光器照射目标,导弹上的激光导引头接收从目标反射的激光从而跟踪目标并把导弹导向目标。

3.激光主动式自动导引:激光照射器装在导引头上。这种激光制导的自动化程度高,但实际上还没有应用到反坦克导弹上。

ηρ/ΔRe l 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