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学教案7

合集下载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

教案药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分析药物作用、合理用药及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药物研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药物使用观念。

二、教学内容1.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药效、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

2.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等。

3.药物分类:抗生素、抗肿瘤药、心血管药、消化系统药等。

4.药物临床应用:根据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合理用药,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分类等。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用药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的临床应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参观药厂、药店,了解药物的生产、储存、销售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分类等。

3.案例分析:分析临床用药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的临床应用。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践操作:参观药厂、药店,了解药物的生产、储存、销售过程。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考试评价:期末进行闭卷考试,检验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材:药理学教材。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实践基地:与药厂、药店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七、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药理学教案第一节:引入1. 导入:与学生一起回顾上一节的内容,询问学生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药理学的重要性。

2. 目标:告诉学生本节课的目标是学习药理学的分类和主要作用。

第二节:理论讲解1. 药理学的分类:介绍药理学的主要分类——药物学和药物动力学,并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告诉学生药物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性质和构造,而药物动力学则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2. 药理学的主要作用:介绍药理学主要作用的三方面——药效学、药动学和药效动力学。

第三节:案例分析1. 导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案例,让他们分析案例中药物的分类和作用。

2. 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和分析案例,了解到药物的分类和在身体中的作用。

3. 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讨论。

第四节:概念巩固1. 小测验:通过一些选择题和判断题等形式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药理学分类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错题讲解:对于学生答错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答案。

第五节:拓展应用1. 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药物,进行研究报告,包括其药物分类和在身体中的作用等内容。

2. 学生交流: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让其他同学了解更多的药物信息。

第六节:总结与展望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药理学的分类和作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展望:和学生一起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预告即将学习的知识点。

以上就是一节药理学教案的基本框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可以适当进行调整。

教案的编写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形式可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包括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个体差 异等。
给药方法
包括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等。
合理用药原则及实践方法
安全
选用药物的首要标准,确保用药安全。
有效
选用针对性强、疗效确切的药物。
合理用药原则及实践方法
经济
选用价格合理、效果好的药物,降低治疗成 本。
适当
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适 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途径给药。
抗癌药的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 肿瘤细胞凋亡或抑制肿瘤血管生 成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03
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评价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药物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包 括口服、注射等途径的吸收特点。
药物代谢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包括氧 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反应,主要
THANK YOU
药效学评价应用
用于新药研发、药物筛选、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制定 等方面。
案例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关系探讨
案例一
某抗生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 效学关系研究,探讨其体内过程 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案例二
某抗肿瘤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与药效学关系研究,分析其在体 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 点,以及与其疗效和副作用的关 系。
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和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 验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输标02入题
实验报告应使用规范的术语和单位,避免口语化和非 专业表述。
01
03
实验报告应独立完成,严禁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同 时,要注意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和伦理问题,在实验
中尽可能减少动物的痛苦和伤害。

《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对酶的影响
药物可抑制或激活体内某些酶,改变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产生药理作 用。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量效关系
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剂量成正比,即剂量越大,效应越强。
最小有效量
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极量
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致死量
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
药物作用时间与效应关系
潜伏期
从给药到出现药理效应的 时间。
消化系统药物
抗消化性溃疡药
01
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或保护胃黏膜,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
食管反流病,如奥美拉唑。
助消化药
02
通过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如胃蛋
白酶。
止吐药和促胃肠动力药
03
通过调节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缓解恶心、呕
吐和胃肠胀气等症状,如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
呼吸系统药物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了解新药研究的 基本方法和药品管理法规。同时,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临床用药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材结构
《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主要包括总论、各论和实验教程三个部分。总论部分主要 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各论部分按照药物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机 制进行分类,详细介绍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实验教程部分包括
给药途径和剂量确定
给药途径
根据实验需求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 注射(皮下、肌肉、静脉等)、吸入、皮肤给药等。
剂量确定
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毒性及实验动物的种类和体重等 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一般采用预实验或文献参 考的方法来确定剂量范围。

药理学教学设计

药理学教学设计

药理学教学设计药理学教学设计导言:药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

药理学的教学设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药理学教学设计的探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代谢途径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选择的能力,能够根据临床病情合理选用药物治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药物安全意识,强调对患者隐私和权益的尊重,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1. 药物分类:介绍药物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作用机制、化学结构和临床应用等进行分类,并详细介绍每一类药物的特点和应用。

2. 药物作用机制:介绍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信号转导途径和药物的效应等内容。

3. 药物代谢:介绍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并讲解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4. 药物相互作用:介绍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意图和实例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如观察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效应变化、检测药物在体外体内的代谢情况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讨论,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临床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临床实践活动,如参观医院药房、观察医生开具处方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临床中。

四、评价方式1. 知识考核:通过课堂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 技能考核:通过实验操作、临床实践等方式对学生的技能运用情况进行评估。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机制。

3.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的基本原理。

4.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

5. 培养学生的药物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概述: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

2. 药物的吸收与分布:口服吸收、生物膜透过机制、药物分布的规律。

3.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药物代谢与排泄的影响因素。

4. 药效学的基本原理: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时效曲线。

5. 常见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抗生素、抗炎药、心血管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和药物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机制。

4. 实践操作法:进行药物剂量的计算和药物治疗的案例设计。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物分类和作用特点的掌握。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药理学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材或相关医学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药理学课件。

3.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案例。

4. 实验材料:进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实验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计划1. 第六周:药理学概述与药物吸收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药物的口服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生物膜透过机制的研究2. 第七周:药物分布与代谢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规律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基本过程药物代谢与排泄的临床意义3. 第八周:药效学原理与应用剂量与效应关系的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解析药物时效曲线的解读与应用4. 第九周:常见药物分类与作用特点抗生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代表性药物心血管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与作用5. 第十周:药理学实验与实践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实验操作药物剂量计算的实际案例药物治疗的临床案例设计讨论七、教学活动1. 第六周:药理学概述讲解、药物吸收的课堂讨论、药物吸收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药理学》电子教案

《药理学》电子教案

《药理学》电子教案一、课程概述《药理学》是医学和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

通过对《药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2、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

3、了解药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进展,培养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药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三、课程内容1、总论1、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3、药物的分类和剂型4、药品管理和法律法规2、神经系统药物1、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镇痛药等3、心血管系统药物1、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等4、内分泌系统药物1、抗糖尿病药、抗甲状腺药、抗肾上腺药等5、抗感染药物1、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6、抗肿瘤药物1、细胞毒药物、抗肿瘤抗生素等7、其他类药物1、解热镇痛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动画演示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2、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知识。

3、自学指导: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理解人体内环境平衡的维持机制。

3、熟悉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调节机制。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细胞生理学基础2、组织生理学基础3、器官生理学基础4、系统生理学5、内分泌系统与生殖生理学6、生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7、生理学前沿进展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完整版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完整版

药物毒性实验
通过给动物或细胞施加不同浓度 的药物,观察其毒性反应和程度, 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使用范围。
创新性实验设计思路探讨
基于新技术的药物筛选实 验设计
利用高通量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设计 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筛选实验,提高药物研发 的效率。
药物联合作用实验设计
通过设计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实验方案,研究药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合理用药原则及实践
01
合理用药实践
02 了解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03 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更改用药方案。
合理用药原则及实践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及时 调整用药方案。
避免滥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和激素 类药物。
06
实验指导与案例分析
实验基本操作规范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流程,检查实验器材 和试剂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 保实验环境安全。
通过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治疗尿路感染。
生殖系统药物
性激素及促性激素类药物
通过补充或调节性激素水平,治疗性功能障碍、 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
避孕药及抗早孕药
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子宫内膜环境等机制,达 到避孕或抗早孕目的。
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
通过改善阴茎海绵体血液供应,治疗勃起功能障碍。
抗感染药物
抗生素类药物
用药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教学和病例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PPT课件、视频、动画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效果。同时,还将利用在线课程、学习通等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一、课程介绍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

本章将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药物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3. 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4. 掌握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

三、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定义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药物的分类按作用部位分类按作用机制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3. 药物的作用机制激动剂与拮抗剂作用于受体的药物作用于酶的药物作用于膜的药物4.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排泄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排泄过程。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药物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排泄的问题,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特定药物的案例,评估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和分类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科书。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包含文字、图片、图表等信息。

3. 案例资料:相关药物的案例分析资料。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2课时2. 药物的分类:3课时3. 药物的作用机制:4课时4.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3课时八、课后反思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医学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邀请药理学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药理学实验室,了解药物研究的基本流程。

3. 安排学生参与药物研究的相关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环节,评价学生对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排泄的掌握程度。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基本过程。

3.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的基本原理。

4.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

5. 培养学生的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讲解药物的吸收过程、分布规律、代谢途径和排泄方式。

3. 药物的作用机制: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如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等。

4. 药效学的基本原理:讲解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副作用、毒性等。

5. 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介绍各类药物的代表药物及其作用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药物的作用特点、副作用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4. 实践操作法: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理解。

3. 笔试:测试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药效学原理的掌握。

4.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对药物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程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等课件。

3. 案例素材:收集相关药物副作用、用药失误等案例。

4. 实验器材:用于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等实验。

5. 网络资源:查找最新药理学研究进展和药物信息。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课时: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第3-4课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3. 第5-6课时:药物的作用机制4. 第7-8课时:药效学的基本原理5. 第9-10课时: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6. 第11-12课时: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意识培养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药理学实验7利尿药和脱水药对家兔尿量的影响

药理学实验7利尿药和脱水药对家兔尿量的影响
探索其他药物的影响
除了利尿药和脱水药外,还可以探索其他药物治疗对家兔 尿量的影响,以更全面地了解药物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有助于医生更好地选 择和使用利尿药和脱水药,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 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按体重比例计算给药量,将药物溶解在生 理盐水或蒸馏水中,给予家兔灌胃给药。
03
04
记录给药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 时的尿量。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家兔处于安静状态, 避免应激。
05
06
实验结束后,将家兔放回笼中,观察其恢 复情况。
04
实验结果分析
利尿药对家兔尿量的影响
1
利尿药可以增加家兔的尿量,其作用机制主要是 通过抑制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使尿量增加。
03
实验步骤
实验动物准备
01 选取健康成年家兔,体重2-3kg,雌雄不限。
02
实验前家兔应禁食12小时,自由饮水。
03 家兔应适应实验环境,进行必要的适应性饲养。
实验药物准备
利尿药
呋塞米、氢氯噻嗪等。
脱水药
甘露醇、山梨醇等。
实验操作流程
将家兔称重并记录。
01
02
将家兔固定在兔台上,记录正常尿量。
脱水药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 Na⁺-K⁺-ATP酶,减少钠离子的重吸收,从 而减少尿量和水分排泄。这种机制有助于降 低颅内压、治疗脑水肿和预防急性肾衰竭等 疾病。
对实验的改进与展望
实验方法的优化
未来实验可以考虑使用更先进的仪器和试剂,以提高实验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可以增加样本量,以增加实验 的统计学效力。

《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药理学》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学科药理学教员授课对象专科NO: 8学期三时间授课内容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目标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活动教学资源评估与反馈1 说明疟原虫的生活史。

2 说明药物的作用特点3 说明甲硝唑的作用用途第十章抗寄生虫药第一节抗疟药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与临床发病的关系。

二临床常用药物分类及其特点:1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氯喹2 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伯氨喹3 主要用于预防的药物:乙胺嘧啶第二节抗阿米巴及抗滴虫药一甲硝唑1 抗阿米巴原虫。

2 抗阴道滴虫。

3 抗厌氧菌感染。

4 肝性脑病。

5 分钟15 分钟15 分钟1 认定目标2 检查预习:提问。

3 讲述:药物的作用特点。

3 再次认定目标及达成度。

教材讲稿提问:1 疟疾复发的原因是什么?2 阿米巴原虫有几种形式?4 说明药物的作用特点第三节抗肠蠕虫药一阿苯哒唑(肠虫清)是广谱抗虫药,使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而死亡。

二甲苯咪唑1 对绦虫、鞭虫、美洲钩虫效果好;2 常与左旋嘧唑合用制成复方肠虫净。

15 分钟教材讲稿三 左旋嘧唑 1 是广谱抗虫药, 2 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

教 案学科 药 理 学教员 授课对象专科 NO: 9学期 三 时间 授课内容抗结核药、抗病毒药目标 教 学 内 容 时间分配 教 学 活 动 教学资源评估与反馈1 说明传出神经的分类、递质的代谢、受体的分类及生理效应。

第十一章 传出神经药理学概论 一 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1 按解剖学分:植物神经,运动神经。

2 按释放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 NA 能神经。

二 传出神经的递质的代谢 1 Ach :被 AchE 水解而失活。

2 NA : 75%~90% 的 NA 被突触前膜摄取。

J 三 传出神经的受体分布及生理效应。

1α 1 -R :血管、瞳孔 括约肌。

2 M-R :心脏、血管、平滑肌、眼、腺体。

3 N 2 -R : 骨骼肌。

4β 1 -R :心脏。

5β 2 -R :支气管、血管平滑肌。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
授课内容
第9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N胆碱受体阻断药
授课学时
0.5
授课教师
曾靖
职称
教授
所属院系
药理教研室
教学目的
熟悉除激化和非除极化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具和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材名称版次及出版社
杨宝峰主编
药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教学过程
除极化和非除极化肌松药的作用特点15分钟
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5分钟
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20分钟
多巴胺、麻黄碱的特点10分钟
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15分钟
总结5分钟
讲授新进展内容
心血管肾上腺素受体亚型
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方法与指导自学
对比讲解
教案执行情况
执行良好
教案第
课程名称
药理学
杨宝峰主编
药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教学过程
药理学研究的任务和对象、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范围、药理学与相邻学科(基础与临床)的关系。约10分钟
药物的基本特性。约5分钟
药理学的发展史、新药开发。约5分钟
教案执行情况
执行良好
教案第2章
课程名称
药理学
授课专业和年级
04级临床医学专业(含专升本)
教学重点与难点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比较各代表药物对血压影响。
教具和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材名称版次及出版社
杨宝峰主编
药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3. 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4. 掌握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5.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2. 教学难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参考书籍:药理学教材或参考书籍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图表和示意图3. 教学案例或实例:用于讲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讲解不同类别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各类药物的示意图3.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示意图4.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讲解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通过实例进行说明5. 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讲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强调安全用药的重要性6. 药物的相互作用:讲解药物相互作用的原因和结果,通过实例进行说明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案例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清晰地讲解了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2.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六、教学拓展与研究1. 探讨新兴药理学研究领域,如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等。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2.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3.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4.学会合理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

二、教学内容1. 药物分类1.按化学结构分类:酸碱性、酯类、醇类、氨基酸类、多肽类、生物碱类等;2.按作用机制分类:激动剂、抑制剂、拮抗剂、酶抑制剂、离子通道调节剂等;3.按作用部位分类: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免疫系统药物等。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吸收:口服、注射、吸入、贴皮等途径;2.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包括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药物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等;3.代谢: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肝脏、肾脏、肠道等器官的代谢作用;4.排泄:药物在体内的排泄过程,包括肾脏、肝脏、肠道、肺等器官的排泄作用。

3. 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微的头痛、恶心、呕吐等,也包括严重的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等;2.不良反应: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依赖、药物滥用等。

4. 合理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1.合理用药:根据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用药途径;2.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避免同时使用具有相同或相似作用机制的药物,避免同时使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1.讲授:通过讲解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3.互动讨论: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掌握合理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预防方法。

四、教学评价1.考试: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件:准备药理学相关的课件,包括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知识点;2.教材:准备药理学相关的教材,供学生参考;3.案例:准备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药理学课件7.胆碱受体阻断药

药理学课件7.胆碱受体阻断药
胆碱受体阻断药可以引起心 率加快、血压上升等心血管 效应。
适应症
精神科疾病
胆碱受体阻断药在精神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如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等。
胃肠道疾病
某些胆碱受体阻断药可以用于治疗胃肠道疾 病,如溃疡、胃炎等。
运动障碍
胆碱受体阻断药可以改善运动障碍症状,如 震颤、肌张力增高等。
过敏反应
3 作用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
胆碱受体阻断药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药理效应。
药理效应
抗胆碱能作用
胆碱受体阻断药可以抑制乙 酰胆碱的作用,导致瞳孔扩 大、口干、排尿困难等反应。
抗肌松作用
通过阻断乙酰胆碱与肌肉神 经接头的结合,胆碱受体阻 断药可以抑制肌肉的收缩作 用。
心血管作用
某些胆碱受体阻断药可以用于治疗过敏反应, 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副作用
抗胆碱能副作用
胆碱受体阻断药的抗胆碱能 副作用包括口干、视力模糊、 便秘等。
心血管副作用
胆碱受体阻断药可能引发心 动过速、心律不齐等心血管 副作用。
神经精神副作用
胆碱受体阻断药可能导致注 意力不集中、抑郁等神经精 神副作用。
禁忌症
药理学课件7.胆碱受体阻 断药
胆碱受体阻断药是一类用于阻断乙酰胆碱受体的药物。它们有着广泛的作用 机制和临床应用,并在药理效应、适应症、副作用和禁忌症等方面有着独特 的特点。
作用机制
1 竞争性拮抗
胆碱受体阻断药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竞争性地抑制乙酰胆碱到达受体的结合。
2 反向拮抗
某些胆碱受体阻断药可改变受体构象,导致乙酰胆碱无法引发受体激活。
3
肌松剂应用
某些胆碱受体阻断药可作为肌松剂应用于手术中,帮助麻醉操作。

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药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药物作用机制。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或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确定评价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
评价目标: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医学、生物、化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字化教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提高教学效果。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国际化教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效果评估: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反馈与改进:根据效果评估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观察: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估教学效果
汇报人:XX
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药理学课程概述
03
药理学教案设计原则
04
药理学教案内容设计
05
药理学教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06
优秀药理学教案案例分析
添加章节标题
药理学课程概述
药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药理学课程设计

药理学课程设计

药理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描述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等。

2.解释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受体理论、酶抑制和诱导、药物输送等。

3.识别药物的分类,并能列举常见的药物及其临床应用。

4.分析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以便在临床实践中合理使用药物。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药物的定义、分类、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2.第二章: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受体理论、酶抑制和诱导、药物输送等。

3.第三章: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包括心血管药物、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的分类等知识点。

2.讨论法:用于探讨药物的临床应用、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药物案例,让学生学会判断药物的适用性和合理性。

4.实验法:进行药物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药物作用机制和药物性质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药理学教程》,用于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药理学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和查阅。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能够进行药物实验,亲身体验药物的性质和作用。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讲课教师讲课题目(章节)教课目标与要求教课要点与难点精选文档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课设计首页药理学专业班级2010 级药学班赵晋讲课次序23讲课种类理论讲课学时2第十八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1.掌握肝素、香豆素类、维生素 K、氨甲苯酸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响;2.熟习抗血小板药、促纤维蛋白溶解药的作用特色;熟习抗贫血药和右旋糖酐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响;3.认识促白细胞生成药的临床应用。

【要点】 1.肝素、香豆素类、枸橼酸钠的抗凝作用、作用体制、用途及不良反响; 2.潘生丁、阿司匹林、前列环酸、重组链激酶、尿激酶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响和注意事项;3.铁剂的作用、影响铁剂汲取的要素、用途及不良反响。

叶酸、维生素B12的作用及用途。

【难点】 1. 铁剂的作用、体内过程、影响铁剂汲取的要素; 2. 解说抗血栓药潘生丁、阿司匹林的作用体制; 3. 促凝血药的分类及作用体制。

教课方法讲解与手段1、使用教材:王迎新弥曼主编,药理学,初版,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11 年 6 月使用教材2、参照书:及参照书(1)王开贞于肯明主编,药理学,第 6 版,人民卫生第一版社, 2009 年 7 月(2)弥曼主编,药理学,第 2 版,人民卫生第一版社教案续页教学内容发问:你对贫血认识多少?第一节抗贫血药一、铁制剂常用的口服铁剂是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注射铁剂为右旋糖酐铁、山梨醇铁。

【体内过程】铁汲取入血后Fe2+即被氧化成Fe3+,与血浆运铁蛋白联合成血浆铁转运至肝、脾、骨髓等组织,供利用和储存。

【作用和用途】当铁缺少时,DNA的合成正常,对原红细胞的分裂增殖影响不大,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变化不大,但血红蛋白含量少,红细胞的体积减小,形成小细胞低色生性贫血。

主要用于缺铁性贫血。

【不良反响】1.胃肠反响2.急性中毒二、维生素类叶酸【药理作用】叶酸汲取后,经叶酸复原酶和二氢叶酸复原酶催化,复原为拥有活性的四氢叶酸。

叶酸缺少时形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用途】增补叶酸可治疗各样原由惹起的叶酸缺少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 B12【药理作用】1.促使叶酸再循环利用。

2.维拥有鞘神经纤维功能【临床用途】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贫血,也可辅助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还可治疗神经炎、神经萎缩等病变。

精选文档辅助手段时间分派5分钟30分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临床用途】主要用于慢性肾衰所致贫血。

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所致的贫血疗效明显,有效率达 95%以上。

重生阻碍性贫血、骨髓病变、化疗等原由惹起的贫血也可应用。

【不良反响】主要有流感样症状、血压高升。

第二节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40 分钟一、促凝血药(一)促使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 K存在于绿色植物苜蓿、菠菜、番茄中, K2由肠道细菌合成,两者均为脂溶性物质,口服汲取需胆汁辅助。

K3、K4是人工合成品,水溶性高,可注射给药。

【作用】维生素 K 缺少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逗留于无活性的前体状态,致使凝血酶原时间延伸,惹起出血性疾病。

维生素 K能参加这些凝血因子的合成,产生促凝血作用。

此外,维生素K 对光滑肌还有解痉作用。

【临床应用】维生素K主要用于防治维生素K 缺少惹起的出血性疾病,包含:①阻塞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肠炎等患者维生素K 吸收阻碍所致出血;②长久使用广谱抗菌药,或早产儿、重生儿维生素K根源不足所致出血;③水杨酸类、香豆素类过度或“敌鼠钠”中毒所致出血。

此外,维生素K 也可用于缓解胆绞痛、胃肠绞痛等。

【不良反响】不良反响小。

口服有胃肠道反响,静注过快可致面部潮红、出汗、血压急剧降落,甚至危及生命,一般应肌注。

大剂量维生素 K 3、K 4可致重生儿、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溶血。

对G-6-PD 缺少者可诱着急性溶血性贫血。

酚磺乙胺(止血敏)酚磺乙氨可增添血小板的数目、粘附性和齐集性,促使血小板开释凝血物质,缩短凝血时间。

增添毛细血管的抵挡力,降低其通透性,减少血浆溢出。

临床用于手术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过敏性紫癜。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苯酸、氨甲环酸【作用和用途】低剂量可竞争性克制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的联合,克制纤溶酶原的激活;大剂量直接克制纤溶酶的活性,克制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降解而止血。

主要用于产后出血、肝、脾、胰、肺、前列腺、甲状腺等手术后的止血;纤溶酶原激活药链激酶和尿激酶过度所致出血。

【不良反响】过度惹起血栓性疾病、引发心肌堵塞。

(三)作用于血管的促凝药垂体后叶素【作用和用途】垂体后叶素包含缩宫素和加压素。

加压素合用于肺咳血及肝门脉高压惹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还拥有抗利尿作用,可治疗尿崩症。

【不良反响】静注过快可惹起面无人色、心悸、胸闷、腹痛、血压高升、过敏反响等,应迟缓静注。

高血压、冠芥蒂患者禁用。

二、抗凝血药(一)体内、体外抗凝血药肝素【作用】正常人体内存在着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抗凝血酶Ⅲ,肝素主要经过激活 AT-Ⅲ,加快 AT-Ⅲ与Ⅱ a、Ⅸ a、Ⅹ a、Ⅺ a、Ⅻ a 因子形成稳固复合物而使凝血因子失活,进而影响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尤其对Ⅱ因子及Ⅹ因子的作用更强;还可克制血小板齐集与开释,故抗凝作用强盛、快速,且在体内、外均有抗凝作用。

别的,肝素还有降血脂作用。

【临床应用】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包含心肌梗死、肺栓塞、脑血管栓塞、外周静脉血栓和心血管手术时的栓塞等,可防备血栓的形成和扩大,但对已形成的血栓无溶栓作用。

2.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在 DIC 初期应用小剂量肝素能改善微循环,阻挡凝血因子的耗费,可防备继发性出血。

3.其余:肝素也可用于体外循环、血液透析、心血管手术和心导管检查等。

【不良反响】1.肝素过度易致自觉性出血,表现为粘膜出血、关节腔积血及伤口渗血等。

应严格控制剂量,严实监测凝血功能。

一旦发生自觉性出血,应停用肝素,并用硫酸鱼精蛋白抗衡。

2.肝素偶致过敏反响如荨麻疹、皮疹、哮喘等。

3.用药 3~6 个月可致脱发、骨质松散和自觉性骨折等。

肝素过敏、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溃疡、严重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孕妇和预兆流产者禁用。

(二)体内抗凝血药香豆素类香豆素类为口服抗凝血药,主要有双香豆素、华法律等。

【作用】本类药物的化学构造与维生素K 相像,能竞争性拮抗维生素K 的作用,阻碍Ⅱ、Ⅶ、Ⅸ、Ⅹ等凝血因子的合成而产生抗凝作用。

因对已经合成的凝血因子无影响,故起效慢。

停药后因凝血因子的合成尚需必定的时间,故作用保持时间较长。

本类药物仅在体内有抗凝作用,用于体外无效。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肺栓塞、脑血管栓塞、静脉血栓、心肌梗死等。

也可用于预防术后静脉血栓形成,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关节固定术等。

临床常与肝素合用。

【不良反响】过度易惹起自觉性出血,症状与肝素过度时相像,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应立刻停药,并用维生素K 抗衡,必需时输入新鲜血浆或全血。

用药时期应按期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另有致畸和过敏等反响。

禁忌证同肝素。

(三)体外抗凝血药枸橼酸钠枸橼酸钠化学构造中的枸橼酸根与血浆中的 Ca2+可形成难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阻碍 Ca2+促凝血而产生抗凝作用。

临床仅用于体外抗凝,作为输血时的抗凝剂。

大批输血时可致血钙降落,出现手足抽搐、心功能不全、血压降落等,婴少儿尤易发生,此时可迟缓静注钙剂来挽救。

三、抗血栓药(一)抗血小板药双嘧达莫(潘生丁)【作用】 1. 克制血小板齐集; 2.克制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壁的损害部位; 3. 其余克制血小板产生 TXA2,降低其促血小板齐集作用。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前列环素前列环素有扩血管、抗血栓形成作用。

静注用于急性心肌堵塞、外周闭塞性血管疾病等。

也可用于体外循环以防备血小板减少、微血栓形成及出血偏向。

(二)纤维蛋白溶解药重组链激酶【作用和用途】临床冠脉、静脉或动脉给药,可减小急性心肌堵塞的面积,有益于病变血管重修血流。

对急性深静脉栓塞、肺栓塞、眼底血管栓塞均有效。

【不良反响】自觉性出血。

少量人出现过敏反响,惹起皮疹、发热,甚至过敏性休克。

尿激酶尿激酶系从健康人新鲜尿液中提取的蛋白质酶。

直接激活纤溶酶,溶解血栓。

临床上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

第三节血容量扩大药20 分钟右旋糖酐右旋糖酐是葡萄糖高分子聚合物,按分子量由大到小分为右旋糖酐70(中分子右旋糖酐)、右旋糖酐 40(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右旋糖酐 10(小分子右旋糖酐)。

分子量高者扩大血容量的成效好,分子量低者改良微循环的成效好。

【作用和临床应用】1.扩大血容量:葡聚糖分子量较大,静脉滴注后不易溢出血管,能提高血浆胶体浸透压,致使组织中水分大批进入血管内而产生扩大血容量作用。

分子量越大扩容作用越强、保持时间越长,以葡聚糖70 和葡聚糖40作用显然。

临床用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2.抗血栓:葡聚糖能克制红细胞和血小板齐集,并使血浆稀释,进而产生抗血栓形成和改良微循环作用。

分子量越小则该作用越强,以葡聚糖 40 和葡聚糖 10 作用显然。

可用于抗休克和血栓栓塞性疾病。

3.浸透性利尿:葡聚糖以原型经肾排泄时,能提升肾小管内浸透压,使水分重汲取减少,进而产生浸透性利尿作用。

分子量越小作用越强,以葡聚糖 10 作用显然。

临床用于防治急性肾衰竭和脑水肿。

【不良反响】少量患者可有过敏反响如发热、皮疹、荨麻疹等,极个别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血压降落、过敏性休克、肾衰竭等,初次用药时应严实察看。

用量过大时可因凝血因子被稀释及血小板功能被克制而惹起凝血阻碍。

心功能不全患者慎用,血小板减少症及出血性疾病患者禁用。

5 分钟小结:教案末页第一节抗贫血药第二节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第三节血容量扩大药教课小结思虑题及作业题1.维生素 K 和氨甲苯酸主要作用及临床应用各有哪些?怎样指导患者用药?2.肝素、香豆素类、尿激酶的主要作用及临床应用各有哪些?有何共同不良反响?过度时怎样采用抗衡药?3.临床输血抗凝为何采用枸橼酸钠而不用华法林或肝素 ?4.对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患者怎样采用抗贫血药?5.哪些要素可促使或阻碍铁剂的汲取?铁剂不良反响有哪些?怎样给患者进行用药指导?贫血为较常有血液系统疾病,讲课过程中要点讲解。

教课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