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
京剧赵氏孤儿的传承
京剧《赵氏孤儿》(1959年首演)北京京剧团/北京京剧院京剧骨子老戏《搜孤救孤》是与元曲《赵氏孤儿大报仇》相关的剧目。
原剧结构过于简单,人物个性并不鲜明,艺术感染力不够强烈,但因其中个别唱段非常优美而得以保留。
我的祖父马连良开创的马派艺术思想之一就是演雅俗共赏的戏,让观众在了解故事的完整性的基础上,更好地欣赏京剧艺术。
1959年,他为程婴设计了“报信、盗孤、盘门、定计、献孤、打婴、说破、报仇”八场戏,首次全面地将《赵氏孤儿》的故事呈现给观众。
他形容自己的创作:“集毕生所学,于程婴一身”。
由于该剧艺术感染力强,一经上演,轰动全国。
马先生将《赵》剧的表演艺术传承给了他的弟子张学津等人,目前在中国的京剧舞台上,张学津的弟子朱强、穆宇等马派传人还在继续传承上演着这一经典,他们也将会把这出戏再交给他们的学生。
――马龙(制作人)The Orphan of Zhao (Beijing Opera or jingju, premiered 1959)Beijing Jingju Company/ Beijing Jingju TheatreJingju, known in the West as Beijing Opera,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raditional theatre in China.The traditional version of the Search and Rescue of the Orphan is adapted from the Yuan dynasty’s ‘miscellaneous play’Wrongs Avenged by the Orphan of Zhao. Simply structured without distinctive characters, the piece lacks theatricality. However, its beautiful arias make the work appealing and the play is still performed today.My grandfather Ma Lianliang, the founder of the Ma School, created a new production of The Orphan of Zhao in 1959, which represented his artistic ideals. One of Ma’s objectives was to produce operas which appealed to both refined and popular tastes. He believed that the audience could appreciate the theatrical form better with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the plot. Hence, in his Orphan, he designed eight acts round the protagonist Cheng Ying, comprising ‘The M essenger’, ‘Smuggling the Orphan’, ‘I nspection at the Gate’, ‘P lotting‘, ‘B etrayal’, ‘Interrogating Cheng Ying‘, ’R evelation’, and ‘R evenge’. The original story was thus for the first time presented fully on a modern stage. Ma Lianliang described this production as ‘a lifetime’s knowledge of art devoted to Cheng Ying’.The strong artistic appeal of the opera produced a great sensation around the country from its first performance. Ma Lianliang taught this play to his disciples; and now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the Ma School, like Zhu Qiang and Mu Yu, are performing this classic all over China. With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and artistic contribution, they will pass on the work to their students.-- Ma Lung (Producer) Captions:Beijing Opera 1 魏绛将军误以为程婴背叛赵家的信任,交出了赵氏孤儿,狠狠责打年迈的程婴。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名赵武,又称赵文子(公元前598年-前541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大夫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妹,史称赵庄姬。
《赵氏孤儿》有关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但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
情节叙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这一故事最早被搬上戏曲舞台是在元代,戏曲家纪君祥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创作了同名杂剧《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
故事情节与史书记载大致相同: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
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後患。
20年後,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
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作者做了一些小的改动,比如,把孤儿宫中藏匿改为宫外抚养;把孤儿在深山长大改为被仇人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长大,后杀屠报仇;.把被请封的韩厥改为放孤后自杀;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程婴改为老宰辅和草泽医生等。
我个人以为,作者所做的这些改动有着极强的艺术效果。
把孤儿宫中抚养改为宫外抚养,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一是合理增加了韩厥放孤后自杀的情节;二是为孤儿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创造可能性,而这一点又增加了戏剧的悲剧性。
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改为老宰辅,是为了突出传统的忠君思想,为了帝王的社稷,维护忠良,勇于献身;把程婴改为一般草泽医生则宣扬了“义”——道义和正义。
另外,在元杂剧的剧本中,指明了屠岸贾屠戮了赵家300余口,为了斩草除根,屠岸贾下达了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的命令,这也是历史中没有记载的,同样也是艺术化的处理,以突出屠岸贾的残暴,反衬赵氏家族的忠义以及惨遭灭门之祸的冤屈。
令观众对屠岸贾恨之入骨,对赵氏家族充满惋惜之叹和深深的同情。
杂剧·《赵氏孤儿》原文翻译赏析
杂剧·《赵氏孤儿》原文翻译赏析《冤报冤赵氏孤儿》楔子(净扮屠岸贾领卒子上,诗云)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当时不尽情,过后空淘气。
某乃晋国大将屠岸贾是也。
俺主灵公在位,文武千员,其信任的只有一文一武:文者是赵盾,武者即某矣。
俺二人文武不和,常有伤害赵盾之心,争奈不能入手。
那赵盾儿子唤做赵朔,现为灵公附马。
某也曾遣一勇士鉏麑,仗着短刀越墙而过,要刺杀赵盾,谁想鉏麑触树而死。
那赵盾为劝农出到效外,见一饿夫在桑树下垂死,将酒饭赐他饱餐了一顿,其人不辞而去。
后来西戎国进贡一犬,呼曰神獒,灵公赐与某家。
自从得了那个神獒,便有了害赵盾之计,将神獒锁在净房中,三五日不与饮食,于后花园中扎下一个草人,紫袍玉带,象简乌靴,与赵盾一般打扮;草人腹中悬一付羊心肺,某牵出神獒来,将赵盾紫袍剖开,着神獒饱餐一顿,依旧锁入净房中。
又饿了三五日,复行牵出,那神獒扑着便咬,剖开紫袍,将羊心肺又饱餐一顿。
如此试验百日,度其可用。
某因入见灵公,只说今时不忠不孝之人,甚有欺君之意。
灵公一闻其言,不胜大恼,便向某索问其人。
某言西戎国进来的神獒,性最灵异,他便认的。
灵公大喜,说当初尧舜之时,有獬豸能触邪人,谁想我晋国有此神獒,今在何处?某牵上那神獒去。
其时赵盾紫袍玉带,正立在灵公坐榻之边。
神獒见了,扑着他便咬。
灵公言:屠岸贾你放了神獒,兀的不是谗臣也!某放了神獒,赶着赵盾绕殿而走。
争奈傍边恼了一人,乃是殿前太尉提弥明,一瓜搥打倒神獒;一手揪住脑杓皮,一手扳住下嗑子,只一劈将那神獒分为两半。
赵盾出的殿门,便寻他原乘的驷马车。
某已使人将驷马摘了二马,双轮去了一轮。
上的车来,不能前去。
傍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
你道其人是谁?就是那桑树下饿夫灵辄。
某在灵公根前说过,将赵盾三百口满门良贱,诛尽杀绝。
止有赵朔与公主在府中,为他是个驸马,不好擅杀。
某想剪草除根,萌芽不发,乃诈传灵公的命,差一使臣将着三般朝典,是弓弦、药酒、短刀,着赵朔服那一般朝典身亡。
赵氏孤儿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赵氏孤儿》赏析纪君祥的作品《赵氏孤儿》是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
作为悲剧,《赵氏孤儿》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剧本取材于历史,所以这部悲剧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
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给人以异常震撼的心灵冲击。
法国着名文学家伏尔泰将其翻译成《中国孤儿》并说“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然而,《赵氏孤儿》真正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惊心动魄的悲壮的美。
悲壮,是《赵氏孤儿》的全部色彩。
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壮的基调;曲词中倾注的激烈愤懑情绪,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
剧中奸臣屠岸贾得到宠信掌握大权,为了个人私怨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不惜下令杀害全国的小儿;而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他们本都可以置身事外,但为了一个诺言、一腔义愤,他们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来,一个个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亦或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
忠与奸、正与邪的矛盾对抗中,显示出全剧对忠义精神的颂扬。
因此,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全剧共一折五楔子,楔子中晋国大夫赵盾被奸人屠岸贾陷害遭灭族,赵盾之子赵朔为晋灵公驸马,屠岸贾假传君命逼其自尽。
赵朔嘱咐公主,若生下儿子,取名为赵氏孤儿,待其长大后为全家报仇。
第一折赵氏孤儿出生,其母托孤于程婴后自缢。
程婴冒险带孤儿出宫,将军韩厥仗义放孤儿出宫,为保守秘密而自刎。
第二、三折屠岸贾打算将晋国婴儿全部杀戮以绝后患,程婴与公孙杆臼定计,以程子冒充孤儿,藏于公孙杆臼家中,并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密,假孤儿被杀,公孙杆臼撞阶身亡,赵氏孤儿得以幸存。
第四、五折赵氏孤儿长成以后,程婴告知其身世,报仇雪恨。
屠岸贾被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
赵氏孤儿讲解
赵氏孤儿讲解
《赵氏孤儿》是一部中国传统戏曲剧目,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正义和忠诚的故事。
故事背景设置在明朝末年,主人公赵志刚是赵家庄的独子,他聪明善良,深得父母宠爱。
然而,由于朝中权贵的斗争,赵志刚的父亲被冤枉陷害而死,母亲也因伤心过度而病倒。
赵志刚为了救母寻找父亲的仇人,但却不幸被仇人所杀。
之后,赵志刚的妹妹赵小兰和侄儿赵小宝被带到陌生的地方,遭受了各种苦难。
最后,他们幸得好心人的收养,得以重获新生。
这个故事展现了一个家庭在面临困境时团结一致的力量,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不公和权力斗争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赵氏孤儿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以及在艰难时刻相互扶持的精神。
此外,剧中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呼吁人们要勇敢地为正义和公正而战。
赵氏孤儿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更是一个充满教育意义的故事。
赵氏孤儿(京剧戏词下)
赵氏孤儿(京剧戏词下)(2012-05-15 15:18:07)作者:子夜【第七场:定计】(程婴急上。
)程婴(西皮散板)一路行来暗盘算,不觉来到首阳山。
急急忙忙把公孙兄唤……(程婴叩门。
公孙杵臼上。
)公孙杵臼(西皮散板)贤弟慌张为哪般?(白)贤弟为何这样惊慌失色?程婴(白)仁兄有所不知,庄姬公主在宫中生下一子,被小弟盗出宫来了!公孙杵臼(白)噤声!(公孙杵臼急止程婴,公孙杵臼出门左右两望,进门,关门。
)公孙杵臼(白)贤弟,适才听你之言,赵家有后,这三百余口的冤仇得报也!程婴(白)这“报仇”二字谈何容易呀!公孙杵臼(白)贤弟此话怎讲?程婴(白)仁兄有所不知:那奸贼进宫搜孤,未曾搜出,因此贴出榜文:三日之内有人献出孤儿,赏赐千金;若无人献孤,要将晋国中全国婴孩与孤儿同庚者俱斩尽杀绝!公孙杵臼(白)真是豺狼的心肠!贤弟,如此说来孤儿就无有救了么?程婴(白)小弟思得一计,特来与仁兄商议。
公孙杵臼(白)贤弟有何妙计?程婴(白)我有一子名唤金哥,与孤儿般长般大。
我将孤儿抱至仁兄家中,由仁兄抚养,你去出首,就说我程婴隐藏孤儿不献,那奸贼必然将我父子斩首,一来救了孤儿的性命,二来救了全国中的婴儿。
仁兄你看此计如何?公孙杵臼(白)这!啊贤弟!你能舍己救人令人钦佩。
贤弟这里来。
(程婴站起。
)公孙杵臼(白)这抚孤舍命何难何易?程婴(白)自然是舍命容易,抚孤难哪!公孙杵臼(白)着哇!兄已是风烛残年,倒不如你将舍命之事让与愚兄了吧!程婴(白)这?公孙杵臼(白)贤弟,你将金哥抱来我家,你去出首,就说我公孙杵臼隐藏孤儿不献,那贼将我与金哥杀死,那时你安心抚养孤儿岂不是好吗?程婴(白)这?公孙兄哪!(程婴、公孙杵臼同跪。
)程婴(西皮散板)仁兄说话有远见,公孙杵臼(西皮散板)此事方能两周全。
程婴(白)你我依计而行,小弟告辞。
(公孙杵臼开门,程婴出门,公孙杵臼一手扶门,一手向程婴摆动,程婴下。
公孙杵臼下。
)【第八场:大堂】(四校尉引屠岸贾同上,屠岸贾入座。
赵氏孤儿__赏析
主要人物塑造
屠岸贾· 赶尽杀绝眼中钉
任它金枝玉叶, 难逃我剑下之 灾。
公孙杵臼· 见义勇为护孤儿
程婴·
甘将自己亲生子, 偷换他家赵氏 孤。
老夫一死,何足 道哉!
这本程婴义分得, 只可惜遗累公 孙老大夫!
主题
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 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 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义”的内涵与境界
民族大义与国家大义:张自忠在抗日烽火中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张学良将军用一生的 青春换来民族大义;四川特大地震中,中华 儿女同舟共济,共度难关!
戊戌变法失败后,面对即将举起的屠刀,谭 嗣同从容地对梁启超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 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程婴、杵臼, 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 抱而别。
《赵氏孤儿》
纪君祥
作者:纪君祥
大都作家群以关汉卿为领袖,除马致 远、远王实甫外;纪君祥是成就较著 者之一。
纪君祥,一名天祥,生平事迹不详。
元杂剧【历史剧】——《赵氏孤儿》
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 《赵氏孤儿大报仇》。其本事最早 见于《左传》、到《史记·赵世家》 才有详细记载。由于两书所记差异 大,本剧主要依据《史记》敷演而 成,情节上做了不少改动。
【颁奖词】 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 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 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 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
“义”的意思是合乎 正义或公益的,含有合 理、正当、应当的涵义。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信以成之,君子哉!”, 表示君子为人处事以 “义”作为本质,按照礼 节行事,用谦逊态度表 达,用诚信来完成,这样就称得上是一个君子了。
裘盛戎的华丽转身——《赵氏孤儿》戏外戏
北京纪事68文◎ 刘福民裘盛戎的华丽转身——《赵氏孤儿》戏外戏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剧演出舞台的鼎盛繁荣景象,总离不开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四大头牌”为领衔主演的北京京剧团的好角好戏,而其中最流行最叫座最巅峰最经典的代表作,当数《赵氏孤儿》。
按当时的话说,这本是一出推陈出新的新编新创剧目,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舞台风云变幻、艺苑流转淘洗之后,这出《赵氏孤儿》仍旧在舞台上久演不衰,不但成了北京京剧院的品牌“看家戏”,而且成了内外行一致公认的传统经典老戏。
“样板戏”年代,曾有“十年磨一戏”的说法非常流行,并被视为新戏创作精品形成的唯一途径不二法门,然而纵观京剧舞台流派艺术家的粉墨春秋,精品佳作的编排创演却并不尽然。
也许是,机缘巧合灵感迸发,很短时间,一出上乘好戏就排演出来了。
抑或是,联袂携手心气儿投合“三下五除二”,一场精彩好戏、一段传世绝唱就此诞生。
《赵氏孤儿》就是这样,从创意立项到排练演出,再到一炮打响红遍剧坛,也不过就是几个月的时间,并不曾反反复复修改、来回来去加工的“十年磨一剑”。
然而五十多年前《赵氏孤儿》戏外戏中的“艺海拾贝”点点滴滴一一翻检细细咂摸,倒也从中可以感悟感受到流派艺术大师不同凡响的“头牌好角”本色与京剧之所以被称为“角儿的艺术”的本体特征之硬道理来。
《赵氏孤儿》的魏绛,是裘派艺术所塑造的舞台人物中最具感染力的典型形象之一。
一段“我魏绛闻此言如梦方醒”的“二黄汉调”,成了多少“裘迷”耳熟能详为之着魔且吟且唱到如今的心中最爱。
然而,北京京剧团排演这出新戏之初,裘盛戎担纲的马连良饰程婴(左二),裘盛戎饰魏绛(右一),张君秋饰庄姬公主(左一),谭元寿饰赵武(左三),张洪祥饰屠岸贾(右二)却是剧中的屠岸贾。
说起这屠岸贾,本是架子花脸应工的角色,以念白与做工为其主要的表演特色,而凡是“坐科”出身的花脸演员,则从小都受过系统全面的“唱念做打”专业训练。
即使是毕业出科搭班唱戏,也俱是铜锤架子“两边抱”应工,只不过有哪一项更擅长的区分。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
元杂剧《赵氏孤儿》欣赏摘要:本文主要就元杂剧《赵氏孤儿》与史书《左传》《史记》中所记载的故事做对比,解析了《赵氏孤儿》这一剧作主题从“重恩仇”到“重忠奸”的跨越。
同时从受众的角度通过剧作细节的分析展示了这一杂剧在艺术上的魅力。
关键词:恩仇忠奸惊险纪君祥,一作纪天祥,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一类,又云其与李寿卿、郑廷玉同时。
其生平事迹未详,所作杂剧六种,除《赵氏孤儿》外,其余皆佚。
《赵氏孤儿》的题目正名为:“公孙忤臼耻勘问,赵氏孤儿大报仇”,题为“冤报冤赵氏孤儿”,而《赵氏孤儿》则是其简称。
春秋时,晋灵公胡作非为,大夫赵盾屡谏。
灵公患之,屡次设法杀赵盾而未成。
赵盾为避祸出亡。
其同族赵穿弑灵公,赵盾知此事,未及越境而返。
舆论指责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太史书“赵盾弑其君”。
事见《左传》宣公二年。
此后赵氏家族确实遭到一场大祸,但此祸与灵公被弑没有什么关系,而是起于家丑。
赵盾之子赵朔,娶晋成公之姊(或云女儿),是为赵庄姬。
赵盾之弟赵婴,与赵庄姬私通。
鲁成公五年,赵婴之兄原同、屏季,因此事而放赵婴于齐,未久,赵婴遂亡。
八年,庄姬因赵婴之故,谮诸赵于晋君,云赵原同、屏季等将作乱。
晋君乃讨赵氏。
赵氏之封地亦被剥夺。
赵朔之子赵武,随母亲赵庄姬,养于晋君宫中。
后晋君采纳韩厥的建议,立赵武,返赵氏被剥夺的封地。
事见《左传》成公四年、五年和八年。
《赵氏孤儿》戏中所写救赵氏孤儿事、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复仇事,《左传》中根本没有记载,屠岸贾、程婴、公孙忤臼这三个主要人物,也不见于《左传》。
程婴、公孙忤臼救赵姓孤儿之事,始见于《史记,赵世家》,略云:晋景公时,赵盾卒,子赵朔嗣。
景公三年,灵公宠臣屠岸贾追究灵公被弑事,欲灭赵氏。
韩厥反对,而屠岸贾执意行之。
韩厥将此消息告赵朔,劝其逃走。
赵朔不肯,云韩厥必不灭赵祀。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屠岸贾未经晋君批准,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原同)、赵婴齐(赵婴)等,灭其族。
杂谈《赵氏孤儿》
杂谈《赵氏孤儿》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百年君秋”系列专题之九京剧《赵氏孤儿》在中国京剧历史上是一个标志:首先,它是通常意义上马派艺术登峰造极的留存;其次,它是北京京剧院马谭张裘四大头牌合作最重要的经典;第三,它也是京剧在解放之后建立国营剧团舞台实践的高峰。
这是一出公认的“马派”代表作,同时又是四大头牌的合作戏。
在四大头牌里面,除了当然的第一主角马连良先生饰演的程婴之外,张君秋扮演的庄姬公主是毫无疑问的“女一号”,其理由有二:一、庄姬公主是除程婴之外另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其中六场戏都有庄姬公主出场;二、所有出场的人物,只有庄姬公主唱“慢板”。
在庄姬出场的六场戏中,最后一场只有一句念白:奸贼,你的死期到了。
其他各场都有唱段安排。
大群戏中每个角儿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都会相对减少,所以第十场庄姬公主唱西皮慢板和二六流水,已经是很大的篇幅,也是很重点的场次了,换一个演员恐怕就没有这个待遇。
第四场:西皮散板第五场:二黄快三眼、散板第六场:西皮快板第十场:西皮慢板、二六第十一场:西皮流水、快板虽然唱腔的篇幅都不大,但是这些零星唱段也如散珠碎玉,各有闪光点。
马连良、张君秋、刘雪涛、小王玉蓉《赵氏孤儿》出场的“西皮散板”的节奏变化非常丰富,表现人物在在突闻凶报之时惊魂不定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张君秋饰演的庄姬公主突闻凶报之下,行腔口气依旧保持外在的平稳矜持,毫无惊慌失措之感,这一身份感贯穿全剧。
“盗孤”一场的“二黄快三眼”应该是张君秋所有新编戏中不太多的几段“二黄快三眼”之一,(印象中大概是《珍妃》中有一小段)“天各一方”的“嘎调”既体现人物特定环境之下五内俱焚、撕心裂肺的情绪,这样的高度和强度也是极为罕见的。
张派戏中的“嘎调”还有《秦香莲》的“杀了人的天”、《秋瑾》中“舍身救国”、《西厢记》的“变南柯”等等,都是恰如其分表现人物感情。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张君秋唱“嘎调”也不挑辙口,不同的辙口,只要符合剧情人物需要,都可以开“嘎”,这种嗓音能力是非常少见的。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 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赵氏孤儿》是一部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长剧。
它叙述了赵氏兄弟天孤地弃,宛如孤儿一般被贵族家庭收容,在艰苦的艰辛中长大,最终结束高低起伏的命运缠身的故事。
此剧千古流芳,它的音乐也不可忽视。
充满节奏感的京剧唱腔,搭配着它的优美调子,给人以韵味与旋律,把故事与人物的情感呈现出来。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便是这部剧的唱词之一,这首歌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被它的旋律所打动。
歌词中赞颂了赵氏兄弟对人生的勇敢,感伤苍松恨未破,翠柏从来不凋零,他们虽然处在苦难之中却依旧勇往直前,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歌词还赞颂了赵氏兄弟的心态,挥洒心慷未可知,非贪财是承遗名,他们不以贪欲为目的,而是追求着传说中的智慧与荣誉,坚持着人生的理想。
歌中更有深情的描写,拔根便又芬芬涨,含烟断地终不歇,揭示了他们的意志和心态,一株花苞一株叶,一蹴而就一拜佛,轻轻一抹却深深触动人心,高悬迷情自古沧桑。
此曲旋律悠扬,歌词深沉,让人自不必说体会到了兄弟情谊、人生追求、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动容。
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一份奋勇前行的精神,永远不可丢失。
《赵氏孤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历久弥新的剧情,更有它的
唱词,令人回味无穷。
唱出来的歌声,把时光拨回古老的历史,让岁月的悠悠流转,那深深的感受像朋友一样拥抱我们,把历史的精髓传递给我们。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
浅谈千古名剧《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名赵武,又称赵文子(公元前598年-前541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大夫赵盾之孙、赵朔之子,母为晋成公之妹,史称赵庄姬。
《赵氏孤儿》有关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但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
情节叙述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这一故事最早被搬上戏曲舞台是在元代,戏曲家纪君祥在历史记载的基础上创作了同名杂剧《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
故事情节与史书记载大致相同: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
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後患。
20年後,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
作品描写了忠正与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歌颂了为维护正义、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作者做了一些小的改动,比如,把孤儿宫中藏匿改为宫外抚养;把孤儿在深山长大改为被仇人屠岸贾收为义子在屠府长大,后杀屠报仇;.把被请封的韩厥改为放孤后自杀;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程婴改为老宰辅和草泽医生等。
我个人以为,作者所做的这些改动有着极强的艺术效果。
把孤儿宫中抚养改为宫外抚养,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一是合理增加了韩厥放孤后自杀的情节;二是为孤儿被屠岸贾收为义子创造可能性,而这一点又增加了戏剧的悲剧性。
把赵盾门客公孙杵臼改为老宰辅,是为了突出传统的忠君思想,为了帝王的社稷,维护忠良,勇于献身;把程婴改为一般草泽医生则宣扬了“义”——道义和正义。
另外,在元杂剧的剧本中,指明了屠岸贾屠戮了赵家300余口,为了斩草除根,屠岸贾下达了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的命令,这也是历史中没有记载的,同样也是艺术化的处理,以突出屠岸贾的残暴,反衬赵氏家族的忠义以及惨遭灭门之祸的冤屈。
令观众对屠岸贾恨之入骨,对赵氏家族充满惋惜之叹和深深的同情。
戏曲赵氏孤儿欣赏
中国戏曲欣赏论文院系:管理工程专业:工程管理年级:2008级姓名:高鹏学号:20080770512从《赵氏孤儿》看传统戏曲的审美价值《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剧目中极富代表性的一个剧目,也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它表现了弃恶扬善的伦理观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精魂的道德美,交融着人生忧患的深切感受和善恶分明的道德意识,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中著名的悲剧作品,其主要情节是:春秋时晋国大将军屠岸贾蓄意陷害上卿赵盾,采用卑劣的手段向晋灵公进谗言,将赵盾全家大小三百余口诛尽杀绝,赵盾之子赵朔是驸马也未能幸免,赵朔之妻生下一遗腹子。
全剧的矛盾冲突即围绕着赵氏孤儿的命运展开。
屠岸贾命令将军韩厥把守公主府门,但等孤儿满月时立即杀死,而赵家的门客、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放在药箱里带出,公主自缢身亡。
韩厥出于正义,放走程婴后自刎。
屠岸贾得知消息后,下令如果搜不到赵氏孤儿,就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全部杀死。
程婴为了保护赵氏孤儿,拯救全国婴儿,找到退职中大夫公孙忤臼,二人商定,以程婴未满月的婴儿假作赵氏孤儿,交给公孙忤臼,再由程婴出面告发,屠岸贾非常奸诈,令程婴亲手拷打公孙忤臼,并当着程婴的面,将搜出的“赵氏孤儿”剁成三截。
就这样,程婴以亲生儿子、公孙忤臼以自己的生命救下了赵氏孤儿。
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其身世详细告知,孤儿擒杀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这部动人心魄、壮怀激烈的悲剧歌颂了程婴、公孙忤臼等人为了正义自我牺牲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儒家忠义的道德观念。
从《赵氏孤儿》可以看出,是否符合儒家伦理规范是衡量传统戏曲审美价值的主要标准。
中华民族的艺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艺术,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统治我国几千年一直影响到现在。
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把艺术和政治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
歌剧《赵氏孤儿》咏叹调演唱分析
歌剧《赵氏孤儿》咏叹调演唱分析作者:姜达炜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11期摘要:由莫凡先生编剧作曲的二幕歌剧《赵氏孤儿》于2011年8月在山东剧院进行了全国首演。
它以我国古代著名悲剧故事为背景,融入现代音乐创作技法,是莫凡先生继《雷雨》之后又一部优秀的中国原创歌剧。
一部歌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剧中咏叹调的创作水准,作为贯穿全剧的主要角色程婴,全剧共有五段咏叹调,本文以第二幕中的《心中事未敢竟明言》为例,对其进行演唱分析。
关键词:悲剧;歌唱情绪;抒情与戏剧结合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23-02《赵氏孤儿》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悲剧故事,被古今中外多位创作者以不同的表演形式进行演绎,包括杂剧、京剧、电影、话剧等,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曾经将这个故事搬上法兰西的舞台。
近年来这个故事在我国又有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歌剧。
歌剧描写的故事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版本大致相同,都是围绕程婴舍子救孤这一事件展开,主要的人物设置也基本一致。
与其它版本不同的是由于采取歌剧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使故事当中的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及情感的抒发都有了音乐这个最佳载体,同时音乐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故事的震撼力。
这部歌剧里的主要人物包括程婴、屠岸贾、赵武(赵孤)还有程婴妻、公孙杵臼、公主、赵朔等,作为剧中第一主角的程婴全剧有五段咏叹调,这五首咏叹调成为贯穿全剧的主线,分别是《送孤太平庄》、《韩厥自刎》、《誓言记心上》、《心中事未敢竟明言》、《拨开云雾更清澈》。
这一主线正是程婴心路历程的写照:送孤途中的惶恐——受韩厥自刎感召决定舍子救孤——牺牲自己孩子的巨大悲痛——赵孤长大后心里燃起希望——决定将真相告诉赵孤的坦然。
其中《心中事未敢竟明言》是全剧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唱段,就选取它来进行音乐及演唱上的分析一、音乐旋律与人物心理刻画紧密结合《心中事未敢竟明言》分为AB两个部分,A部分充满着主人公无助的情感宣泄和此起彼伏的心理抒写,这种悲剧性的特征通过莫凡笔下准确而生动的旋律体现得淋漓尽致。
《赵氏孤儿》与马连良
《赵氏孤儿》与马连良(摘自《芊芊细语的博客》)首都博物馆坐落于长安大街。
四层一块地方专门用来展示京剧演变的历史。
戏台上,超大银幕滚动播出《霸王别姬》片段。
西边墙上悬挂着戏衣大红、酱紫、秋香色….件件精致无比,件件美轮美奂。
看说明。
戏衣乃著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后人捐献。
一件件浏览过去,想起读过的《一阵风,留下千古绝唱》。
又是寒冬,44年前的今天,马连良如秋冬黄叶,飘飘然、悠悠然猝然离世。
极具玄机的是:从1951年离开香港回到北京,到1966年离开人世,整整15个年头。
印证了星相大师“你还有15年大运”的箴言。
演绎《赵氏孤儿》最多的是戏曲.一朝朝、一代代,在戏剧舞台上,通过演员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春秋晋国发生的忠奸善恶表现的淋漓尽致。
程婴、公孙杵臼、韩厥、屠岸贾,一个个人物塑造的栩栩如生。
京剧须生大王马连良演过《赵氏孤儿》。
在剧中饰演心存正义,百死不辞的程婴。
剧中有段唱词:“老程婴提笔泪难忍,千头万绪涌上心,十五年冤屈受尽,佯装笑脸对奸臣。
人以为我贪图富贵与黄金,卖友求荣害死孤儿,是一个不义之人,谁知我献出了亲儿性命,亲儿性命,抚育着赵家后代根…….”舞台上马连良白发白须,老泪纵横、边画边唱,一派苍凉气韵,一位忠肝义胆、忍辱含羞、义无反顾,扑向死亡的忠臣征服了观众。
一部触目惊心、跌宕起伏、慷慨激昂、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的好戏口口相传。
马连良是那部戏的“戏胆”。
马连良出身贫苦,家族本与演戏无缘。
只因祖父在阜成门内开一茶馆。
是当时京剧票友聚集之地,耳濡目染,马家兄弟相继踏入学戏之门。
马连良天赋不佳,但勤学苦练,唱念做打,吃得了常人吃不了的苦。
多年下来,马派以唱腔别具一格,做戏飘逸潇洒,表演入微,追求唯美,唱红了大江南北。
只要马连良登台,必定场场爆满。
于是戏曲界有“南麟北马”之说。
即须生第一人长江以南属周信芳,长江以北属马连良。
1951年,爱才的周总理专门派人把在香港的马连良请回国内。
同时请回的还有张君秋。
1953年,马连良跟随慰问团到朝鲜前线,在阵地上,在露天剧场,富有特色的马派戏剧送给了最可爱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松翠柏万古长青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苍松翠柏万古长青,京剧《赵氏孤儿》唱词赏析
中国京剧是一门享誉世界的艺术,它集唱腔、歌唱、舞蹈、戏剧等于一体,以其多变而又同时具有稳定性的面貌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其中,《赵氏孤儿》的经典之作,在京剧曲目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本文就以《赵氏孤儿》的唱词来做赏析,深入到京剧的文化特色中,希望藉此使更多的人欣赏到京剧的优雅与经典。
《赵氏孤儿》的剧情梗概可以这样概括:大江东去,浪淘尽,谁能知?赵氏孤儿,被抛弃于河边,被一位老妪收养,赵氏孤儿被培养成了一个漂亮的、具有神秘魅力的姑娘,远近闻名,却不知道自己原来是一个王妃。
孤儿周游四方,经过许多见闻,最终发现了自己的身份,回到了王宫,与王和老妪共祝福着赵氏孤儿的幸福,赵氏家族的和平。
《赵氏孤儿》的唱词以优美动听的古典词调为主,把叙事、情感和逻辑融入其中,把层出不穷的剧情叙事方式表现出来,使整个剧情更加活灵活现。
该唱腔中的精彩句子,极富诗意,妙极而具有深远的寓意,在描绘赵氏孤儿生活的过程中,把诗意和逻辑结合起来,使事件出现在细节中,引发着观众的强烈共鸣。
例如,在赵氏孤儿回到王宫的情景中,有一句叫做“大江东去,浪淘尽,谁能知”的台词,向观众展示了赵氏孤儿无限懵懂的表情,但又具有不容忽视的信息:就算江水流离了,但不知道的记忆也会在某一天被释放,而她最终还是被记起自己的身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这句唱词所蕴含的哲理,把“记忆”、“时空”、“身份”这三者联系在一起,使京剧中更加生动和深刻,把赵氏孤儿的故事更深入地表达出来。
另外,在《赵氏孤儿》中,更吸引了观众的是苍松翠柏的唱词,词曲共同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诗意景象,充满着理想主义和诗意的关怀:“苍松翠柏,万古长青,随太空流转,绵延不绝”。
这些充满着对人
文精神的追求,与赵氏孤儿最终回到王宫的圆满结局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综上所述,《赵氏孤儿》以其诗意、经典和高超的艺术功力赢得
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它在简洁明快的结构下,把台词、唱词、舞蹈等多种艺术细节完美结合,让观众在看完一场剧时,能够收获美感和精神上的双重鼓舞。
因此,《赵氏孤儿》唱词的赏析,不仅能够深入地
探讨出京剧的文化内涵,还能带给观众在精神上独特的感悟,值得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