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课堂教学技能及其结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课堂教学技能及其结构

摘要: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技能是操作知识表征系统与教学操作系统的整合,是以教学操作知识为基础的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统一。本文从行为主义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阐述了构建结构的依据并据此构建了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结构。

关键词:课堂教学技能;心智技能;动作技能;命题网络;图式

传统教学观点认为,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不仅要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课堂教学技能,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保证教育教学目标顺利实现。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有了新的看法,即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其内涵,突破了传统观点的局限,从信息加工理论来构建其结构。

一、课堂教学技能的心理学内涵

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目前国内外尚为形成一个公认的科学概念。传统观点从教育学的角度,认为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1]。当今教育及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以不同的范畴来表达,目前多采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现代西方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技能界定为知识,认为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个体对有关客观环境的事实及其背景与关系的知识,往往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对这些知识一般用命题或命题网络表征,同时涉及图式,表象和心理模式。程序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是一系列具体的做法和操作步骤。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程序性知识是按照规则来进行表征的,规则把程序性知识与事物的操作联系在一起,并在人脑中是以产生式规则存储。西蒙和纽厄尔借用计算机术语,首先提出用“产生式”来表证人脑中贮存的技能。由计算机推及到人脑,人脑之所以能进行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也是人由于经过学习,其头脑中贮存一系列规则,这种规则被称为“产生式”。[2]认知心理学家把某种技能需要由规则才能完成的过程,称为产生式规则。由多种规则才能完成的特定技能,则需要由多个或一系列产生式规则完成的技能,称为产生式系统。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技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并非是简单的技能或能力,也并非一个维度,是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结构。

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技能是操作知识表征系统与教学操作系统的整合,是以教学操作知识为基础的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统一。它既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也包括外显的行为活动,它是由一些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组成的知识-动作系统。

二、构建课堂教学技能结构的依据

从理解课堂教学技能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技能是可以进行分解和构建的,教师要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技能,需要全方位去把握其结构。目前对教学技能的分类方式教多,但对其结构的理论构建很少,究其原因,似乎难以找到一个标准来得到充分论证和说明。这并非表明课堂教学技能是无法建构的,相反,我们可从很多理论中探究其依据。

(一)行为主义的观点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他主张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程序教学,积极控制学习行为,他认为,“学习就是行为的改变,行为是可观察的,并可受外界条件的作用而强化或改变”。[3]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克利夫?特尼(cliff·turng)也认为,“基本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斯金纳强调塑造技术,以行为主义的学习观来理解教学行为,即掌握教学技能的最好办法是将其分解为若干子成分,在分别掌握每个小步骤后又将其整合起来,使之相互协调和有机联系。从这一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可通过分解课堂教学技能来具体掌握其知识,将其分解为若干小步或基本技能,在掌握每个方面之后在将他们整合起来,使整个教学行为系统显示出最大的功效。如听、说、写等简单的基本技能要先掌握,通过这些才能学习其他相关技能并最后整合,达到良好的掌握教学技能的目的。

(二)信息加工理论的观点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新的信息、组织和再组织作为自己内部“编码系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人有一种由加工信息的各种成分和使用这些成分的程序构成的结构。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是由一定的结构构成的。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J·R·安德森在《认知心理学》一书中,以“知道什么”和“知道如何”为区别将知识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4]。二者在人脑中以不同的形式表征,贮存,激活和提取。程序性知识最初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陈述性知识),经过各种条件共同作用再转化为以产生式的方式表征(程序性知识)。因此,不论是心智技能还是动作技能,都是不同形式的程序性知识,也要经历陈述性知识阶段。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区分是相对的,因为两者在学习和应用阶

段都是相互作用的。技能在习得阶段的初期是以陈述知识出现的,心智技能是这样,动作技能也是这样;教师在掌握了读写算的基本技能后才能掌握大量的陈述性知识,反之,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有助于理解基本技能。

三、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结构及阐释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它既是知识表征系统与教学操作系统的整合,也是以教学操作知识为基础的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统一。它包含两个方面: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同时,这两个方面又是以知识表征系统和教学操作共同整合的两个层面。据此,我们可以这样构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结构:

(一)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就是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不同于知识,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同时,它又不同于操作活动方式,而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其具有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执行的内潜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这三方面特点[5]。心智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累起来的调节智能活动的经验,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呈现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诊断和决策的特殊经验系统。心智技能可以从知识表征方式和教学操作两个方面来分析:

(1)知识表征

心智技能的知识表征有两种,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陈述性知识是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能言传的知识,包括语义,言语信息等。它以命题网络的形式来表征。命题是对事实性知识的重要表征,可以用来表征人类大多数的陈述性知识,麦科恩(G·Mckoon)和拉特克利夫(R·Ratjliff)通过对简单段落语义加工进行研究,证明了被试是按命题来表征和加工刺激信息项目的假设[6]。程序性知识是难以言传的知识,包括概念、规则等。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测出来。安德森用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说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