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壮烈和悲惨,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也有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应该已经学习了清朝晚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有所了解。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图片、文字和数据,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影响,进一步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和数据,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太平天国运动的悲壮,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文字解析: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文字,让学生深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事实和影响。
3.数据统计:通过统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数据,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规模和影响。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图片: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3.数据: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数据4.课件:制作的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材,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内容包括:金田起义、永安建制、武昌起义、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扩张、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文字,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画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题,可能对其背景、过程和影响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关注其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资料和文字,创设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事变等;分析太平天国的起义背景和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并理解其兴亡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综合归纳起义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出示文字材料,通过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天京陷落。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提供正确的救国之路。
【新课导入】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起义是怎样爆发的?它为什么能够迅速发展起来?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有哪些内容?太平天国为什么在14年后又覆亡了呢?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问题探究: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鸦片战争后鸦片输入年年激增。
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严重。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使劳动人民负担更加沉重。
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补充材料: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到“拜上帝会”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而进一步理清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指导学生用表格等形式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学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难的民族产生雄健的精神。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毅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展开斗争,铸就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蓄发易服,头裹红巾,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起义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为什么历时不到三年就失败了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材料展示: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1849年的8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
鸦片战争后不到10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教师提问:通过材料的阅读,结合教材第13页文字,你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的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由于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2.教师讲解:在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下,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对清朝政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本课将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转折和失败等方面展开,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转折和失败的过程。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历史影响。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转折。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投影仪和计算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宣传画和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背景。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转折。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转折。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影响,包括对清朝政权、中国近代史进程等方面的影响。
6.小结(5分钟)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简要的总结,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文章,包括其原因、过程、转折和历史影响等方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本课将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并让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史料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
3.太平天国运动的史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南京天王府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王府?为什么会在南京建立天王府?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太平天国运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程度。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有更深入的认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设计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经过。
2.知道《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重要影响。
3.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和失败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三、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自学导读感知新课】1、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2、领袖:洪秀全等3、过程:1851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西征北伐→天京事变→1864年天京陷落。
4、纲领:①《天朝田亩制度》: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②《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③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两个纲领的主张都不可能实现。
5、评价:①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②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小组合作展示质疑】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及背景:1、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激励搜刮,加捐加税。
官府常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1)清政府的腐败和搜刮,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加剧了中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3)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为正处在苦难中的百姓,描绘了一幅人间天国的美好画卷,推动了运动的发生。
二、观察课本P14页太平天国运动示意图,归纳其发展过程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攻占永安(分封诸王,政权初步建立)──攻克武昌──占领南京,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军事全盛)──天京事变──后期防御──天京陷落。
【合作探究能力提升】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及意义1、失败原因材料一:“楚国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1.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故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2.历史解释:使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的能力。
3.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具体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近现代史实,对我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有一定的认识。
总计用时: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发展及其失败的原因,培养运用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培养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树立为国家、民族作贡献的意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太平天国运动》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与探索,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政治文明进程,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
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刻认识当今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
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本课将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展开。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洪秀全等人的活动,以及太平天国政权的发展和衰败。
此外,教材还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农民起义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太平天国运动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较多,需要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可能较难理解,需要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述法:教师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
2.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3.投影仪或白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详细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的发展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太平天国运动。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深入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社会矛盾和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但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内容和发展过程可能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和过程。
2.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典型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起因。
2.呈现(10分钟)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典型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各地的影响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优秀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史实: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北伐与西征天京变乱太平军抗击洋枪队洪仁玕与《资政新篇》湘军攻陷天京2、史能:(1)编制年表:太平天国运动的大事年表。
(2)比较辨异:太平天国运动同秦末、明末等古代农民战争相比,有何新特点。
(3)讨论评判: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所留下的启示。
3、史识:(1)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2)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之道,探索近代化之路的可贵努力。
(3)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复杂性,更说明了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艰巨性,也显示出农民阶级和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二、教学要点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旧式农民战争不可能提供正确的救国之路。
三、教学过程导入: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别有那些?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一、金田起义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激化社会矛盾。
(1)、西方商品的涌入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和传统手工业,人民破产失业,这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2)、清政府的兵费支出、赔款和大肆搜刮,使百姓困苦不堪,这是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2、太平天国运动的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宗教为旗帜,组织发动群众。
3、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金田起义(1)、时间:1851年1月(2)、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3)、国号:太平天国(4)、军队:太平军(5)、领袖:天王洪秀全4、太平天国的建制:永安封王,整顿军旅、设官封王,奠定太平天国的立国规模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
各王受东王节制。
5、太平天国定都: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定为都城,改称天京6、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1)、性质:太平天国的一个纲领性文件(2)、目标: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见教材第13页)(3)、作用: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4)、无法实行的原因: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能力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识读《天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教师提供的图片,阅读文献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情感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价值观多难的民族产生雄健的精神。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压迫,依然举起太平天国的大旗展开斗争,铸就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农民战争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连续剧《太平天国》主题曲:浩浩乾坤)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末李自成起义有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到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想要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并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一)背景介绍(一)背景介绍1.1.材料解读: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材料解读: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
官以贿得,刑以钱免,富儿当权,豪杰绝望,是使我中国之英俊抑郁而死也。
郁而死也。
——《——《 太平天国讨清檄文》太平天国讨清檄文》2.2.引导学生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主要发动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主要发动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提示:清政府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3.3.材料引入:材料引入:材料引入: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1010年当中,每年从3万箱增至6、7万箱,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过程与方法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民运动,走向灭亡。
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了哪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
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4.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第三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失败。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太平天国的成立、太平天国的发展、太平天国的失败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段历史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知识的框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原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课件,用于课堂演示。
3.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如清朝的衰落、民众的生活困苦等,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源。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事件,如金田起义、攻克南京等。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太平天国的建立、太平天国的发展和衰落、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较多,需要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简单描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深入地了解太平天国运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分享学习心得。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太平天国运动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评价。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
3.案例素材:教师收集太平天国运动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4.视频资料:教师准备太平天国运动相关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八年级上册历史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衰败的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京事变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太平天国运动涉及的史实较多,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宗教因素、政权建设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特点,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太平天国政权建设的特点。
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制作太平天国运动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素材。
3.视频:准备相关的历史纪录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衰败过程,重点介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京事变等史实。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3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的过程。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从太平天国的成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北伐和西征、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失败等方面,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有所了解。
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某些概念和事件比较陌生,如“拜上帝教”、“天京事变”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案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过程与方法】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天平天国运动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民运动,走向灭亡。
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民运动呈现了哪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
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4.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
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难点】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过程;《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及失败的原因。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
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
”你知道歌谣中的“天父”“天兄”是谁吗?这描绘的是哪一场运动中的事件?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讲授
探究任务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教师引导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第13页正文: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
★教师总结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于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探究任务二:定都天京
★教师引导
1.让我们根据教材描述,简单了解太平军进军路线: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京)。
2.教师讲述: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至此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
3.教师过渡: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学生回答: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北伐西征。
教师讲解:《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那么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呢?又该如何评价这一文件?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
(
伐西征的情况。
学生回答: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至此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教师过渡
军事和制度建设上的重大成就,让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暴雨即将开始。
探究任务三:天京陷落
★教师引导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6页第2段,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京事变的经过。
学生回答:
2.教师讲述: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掌握着朝政大权,但这一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为了重振国政,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3.教师提问: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国政?
学生回答: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但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4.教师讲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6~17页正文,指出: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的天国事业,太平军进行了哪些军事斗争?
学生回答:浦口、三河大捷——安庆陷落——受挫上海——天京围困——天京沦陷。
6.教师指出: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轰然倒塌,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7.教师总结归纳:失败原因: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教师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课堂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滞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有意设计成探讨课,用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处理这节课的内容,再加上中考考试大纲对这节课不作要求,所以我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只要完成课标要求就可以了。
而且,本节课我用上了初中常用的赏识教育理念,学生们也比较配合,总体感觉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