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平仄格律

合集下载

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

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

第31法: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如唐白居易《观游鱼》:“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明刘绩《听胡琴》:“胡弦轻轧语星星,破入甘州便泪零。一种尊前沈醉客,解听争似不曾听”。
第32法:“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如明夏寅《春夜曲》:“宝鸭烟消几缕香,月移花影过长廊。春情一种无聊赖,自起烧灯照海棠”;清沈受宏《同钱太史泛舟座有女郎湘烟戏题》:“酒绿灯青夜语中,家乡同隔海云东。伤心一种天涯客,卿是飞花我断蓬”。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4,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如唐高适《塞上闻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明汪本《舟中有成》:“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写诗的格式

写诗的格式

写诗的格式
诗有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六言绝句等种类。

一、五言绝句格律。

有四种常见格式: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和平起首句入韵。

二、五言律诗格律。

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仄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和仄起平收式。

三、七言绝句格律。

七言绝句格律有四个基本句式:首句平起入韵式、首句平起不入韵式、首句仄起入韵式和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四、七言律诗格律。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六言绝句格律。

六绝,要求每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诗四句,偶句入韵,一韵到底。

主要使用以下三个句式进行组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一联惯用对仗,可不对,有时两联全用对仗。

绝句的格律

绝句的格律

绝句是一种特殊的格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两种,每首四句。

绝句的格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字数:五言绝句共20个字,七言绝句共28个字。

2. 句式:绝句的句式分为仄起和平起两种。

仄起即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三声、四声),平起即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为平声(一声、二声)。

3. 音韵:绝句的音韵要求相对严格,要求每句的平仄相对,即平声和仄声相互对应。

平仄的搭配有固定的规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

4. 对仗:绝句的对仗要求较为灵活,中间两联通常要求对仗工整,即上下句的词语对应位置要有相互呼应、互为对仗的关系。

但并非所有绝句都必须满足对仗要求。

5. 押韵:绝句的押韵要求较为宽松,五言绝句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七言绝句首句通常押韵。

押韵的位置可以是偶数句(第二句、第四句),也可以是奇数句(第一句、第三句)。

总之,绝句的格律要求在字数、句式、音韵、对仗和押韵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制,但相较于律诗等其他格律诗,绝句的格律较为灵活,给诗人留下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

七⾔绝句的平仄格律七⾔绝句也叫“七绝”。

每⾸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个字。

七绝的平仄格式有四种附:()中可平可仄
第⼀种:【平起⾸句⼊韵式】
逢⼀、⼆、四句押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第⼆种:【平起⾸句不⼊韵式】
逢⼆、四句押平韵,⾸句不⽤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第三种:【仄起⾸句⼊韵式】
逢⼀、⼆、四句押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第四种:【仄起⾸句不⼊韵式】
逢⼆、四句押平韵,⾸句不⽤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典型例诗
《早发⽩帝城》
唐▪李⽩
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

早发⽩帝城
为【平起⾸句⼊韵式】
逢⼀、⼆、四句押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朝此处读:[zhāo] 第⼀声平起
间 jiān 韵母an 第⼀声平
还 huán 韵母an 第⼆声平
⼭ shān 韵母an 第⼀声平
查韵表,三字为:
平⽔韵:⼗五删;中华新韵:⼋寒。

七言绝句的四种写法

七言绝句的四种写法

七言绝句的四种写法展开全文作者:贾忠谦1:七言绝句平起首句入韵-----规则-----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回忆我的童年母校天真烂漫念书香,教室清晨映暑光。

朗朗书声传野外,动人歌曲唱家乡。

注:韵为:香丶光丶乡。

2:七言绝句仄起(首句入韵)-----规则-----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七绝.五月天万里无云绿满川,蝶飞鸟唱紫生烟。

纱裙影照清风媚。

留恋温馨五月天。

注:韵为:川丶烟丶天。

3:七言绝句仄起首句不入韵-----规则-----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七绝. 乡国风情绿水涓流千影月,青山欲静万归春。

清风映日飞云尽,润雨滋苗碧草垠。

注:韵为:春丶垠。

4:七言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规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七绝.自然而然青春易逝难回反,草木初花换季开。

九曲黄河流大海,月儿走了太阳来。

注:韵为:开丶来。

以上四种写法,是按《中华新韵》写的。

《中华新韵》很适合当代人写诗填词而用韵,原因很简单,由于普通话的发展,不但中国人会说普通话,甚至世界人都在学中国汉语普通话。

所以,当代诗人没有必要拒绝《中华新韵》。

在中国的诗歌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诗韵。

唐朝之前用《切韵》,而后演变为《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新刊韵略》,《平水韵》,《词林正韵》,等等的韵书广泛传入民间。

时代在变化,人类在发展。

语言的统一和普通话的普及,必然与旧时代有所变更,有所冲突,为了继承和宏扬中国文化的发展,我们必须用和谐的主人公精神,用好《中华新韵》。

但《中华新韵》还不够完善,应该由专家和学者作出辛勤努力,使它尽善尽美。

七言绝句也是属于格律诗的范畴,提到格律诗,初学写诗的人就感觉很难。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
五言律诗:
绝句:七言四句,上二句一仄,中二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短句:四言八句,上三句一仄,中三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词牌:四言绝句,上二句一仄,中二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五言律诗:
绝句:九言四句,上二句一仄,中三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短句:五言十句,上四句一仄,中三句一平,下三句一仄。

词牌:五言绝句,上二句一仄,中三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七言律诗:
绝句:十一言四句,上二句一仄,中三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短句:七言十三句,上四句一仄,中四句一平,下五句一仄。

词牌:七言绝句,上二句一仄,中三句一平,下二句一仄。

五绝:
五言绝句,上一句仄,下四句均仄。

七绝:
七言绝句,上一句仄,下六句均仄。

七绝的格律和种写法

七绝的格律和种写法

七绝的格律和种写法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建议写格律诗用平水韵)1,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2,七绝仄起(首句入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3,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4,七绝平起(首句入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

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

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如唐杜牧《秋浦途中》:“潇潇山路
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宋苏轼《又和景文韵》:“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明钟顺《清夜闻笛》:“小楼人醉月初斜,归思迢迢隔海涯。短笛谁吹断肠曲,满庭香雪落梅花”。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如唐李商隐《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宋朱熹《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王事贤劳只自嗤,一官今是五年期。如何独宿荒山夜,更拥寒裘听子规”。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如唐王翰《春日思归》:“杨柳青青杏发花,年光误客转思家。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邪”(邪,音ya,二声,牙音。若邪:溪水名,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城东北);明刘铉《题沈孟渊所藏王叔明竹》:“烟雨苕溪忆旧游,画图遗墨见风流。不知黄鹤飞归后,又是山中几度秋。”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贺知章《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金党怀英《
立春》:“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如唐李白《苏台怀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明王廷相《芜城歌》:“莫向隋宫问六朝,璚枝玉蕊已烟消。只今惟有湖边柳,犹对春风学舞腰”。

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

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

七绝的格律和56种写法(转)(建议写格律诗用平水韵)1,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2,七绝仄起(首句入韵)⊙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3,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4,七绝平起(首句入韵)⊙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liè,转折点)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

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

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明僧德祥《爱闲》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明姚汝循《回雁峰》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学诗笔记之:七言绝句的格律规范简介及名篇欣赏

学诗笔记之:七言绝句的格律规范简介及名篇欣赏

七言绝句的格律规范简介及名篇欣赏“绝句”一般是指每首由四句组成、符合一定格律要求的诗。

通常根据每句字数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他字数组成的绝句很少见。

七言绝句与五言绝句有许多相似之处,之前我们在《五言绝句格律简介及名篇欣赏 》中我们研究了五言绝句的格律规范,在此基础上学习七言绝句就容易理解、也简单多了。

七言绝句是指每句由七个字组成、每首由四句组成、符合一定格律要求的诗。

与五言绝句分为“五言律绝”和“五言古绝”两种类似,七言绝句也分为“七言律绝”和“七言古绝”两种。

七言律绝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是七言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七言律绝必须符合七言诗的组句规则、字句数要求外,还要符合押韵、对仗、平仄变化等特定格律要求。

如:必须符合平仄格式变化、必须押平声韵等等,本文将详细讨论七言律绝的格律规范及其变化规律。

七言古绝对格律要求相对七言律绝要宽松许多,如:不要求必须押平韵,可以押平韵也可以押仄匀;对平仄也没有严格要求等。

与律绝相比古绝比较简单,我们在《 五绝、五律、长律、试贴诗与古风》中已经介绍了古风的格律特点,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我们介绍七言律绝的格律规范:(一)字句数规范。

七言绝句也是四句,每句七个字,每首总共二十八个字。

(二)七言律绝的押运规则 。

一般偶数句押平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第三句不可押韵。

全篇一平韵,不可换韵。

(三)对仗要求。

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用对仗。

如果用对仗,一般在首联用的比较多。

(四)七言律句的基本句式 。

符合一定格律要求的七言句称为“七言律句”。

七言律句有四个基本句式,按每一句末尾两个字的平仄分为平仄脚、仄平脚、仄仄脚 、平平脚。

七言律句是以五言律句为基础的,七言律句的四种基本句式都是在相应五言律句的前面加“平平”或“仄仄”的两个字。

如果是仄起的五言律句,就在前面加“平平”音的两个字,把它变成平起的七言律句;如果是平起的五言律句,就在前面加“仄仄”音的两个字,把它变成仄起的七字句。

绝句的平仄格律一览表

绝句的平仄格律一览表

绝句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如下:五言绝句的省称。

指五言律绝。

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韵定格共八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首句平起入仄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5)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6)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7)首句平起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8)首句仄起入仄韵式七言绝句的省称。

指七言律绝。

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韵定格共六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5)仄韵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6)仄韵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

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

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七言律诗的写作要点一、律诗是诗词里讲究最多的诗种(包括律绝)。

我们先复习一下七言绝句的平仄构造1、平起平落(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落(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平落(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4、仄起平落(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注释:1、括号(),内的字宜仄可平:(仄);2、括号(),内的字宜平可仄:(平);3、括号《》,变格时宜平可仄:《平》;4、括号《》变格时宜仄可平:《仄》。

初学者不必学习变格句型,尊重《》过后尽开颜。

2、仄起(首句用韵):等于七绝(2)(4)形式相加。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毛泽东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3、平起(首句不用韵):等于七绝(3)形式两首相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及押韵七言律诗押韵基本要求: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逢偶数句押韵,第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要同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

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拓展资料:诗词格律是指诗、词、曲、赋等关于字数、句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

格律利用平仄在诗中交替运用形成抑扬顿挫、节奏,利用押韵形成韵律美。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

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

近体诗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

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

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诗文四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fēng jí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zhǔqīng shābái niǎo fēi huí。

首联wúbiān luòmùxiāo xiāo xià,bújìn zhǎ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

采桑子平仄格律韵

采桑子平仄格律韵

采桑子平仄格律韵采桑子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桑树、采桑过程以及少女心情的描绘。

该诗以其细腻的意境、清新的笔调而脍炙人口。

该诗整体呈现出平仄格律韵的特点。

平仄是古文学中的音韵格律规则,包括平声和仄声对应的搭配。

平声即声母清音、韵母开口的音,仄声则是浊音、合口的音。

格律指的是诗句的音数固定,可以通过音调符号表示。

韵是同种音调的词的名称,指诗句中的押韵。

杜牧在《采桑子》中应用了平仄格律韵,使诗句既符合语言美学规律,亦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具体而言,诗中的平仄格律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诗句的平仄格律韵在平仄声韵上有恰如其分的搭配,呈现出平仄音调的变化和对比。

例如,诗的开头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两句中,“独”、“为”、“异”、“客”这些字属于仄声,而“佳”、“节”、“思”、“亲”则属于平声,通过平仄的切换,使诗句既有音调上的变化,又达到了对仄声与平声的合理搭配。

整首诗的韵脚也是平仄格律韵有机结合。

例如,诗的第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其中“遥”、“登”两字分别是仄声和平声,让人感受到韵脚平仄互动的美感。

其次,在《采桑子》中,诗人运用平仄格律韵创造了一种流畅的语言韵律,使得整首诗音调和谐。

例如,诗的第四句:“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的平仄格律韵由仄声的“遍插”和“萸少”与平声的“茱”、“一人”互相映衬,形成了整首诗的一种抑扬顿挫的音韵节奏。

此外,在《采桑子》中,诗人通过平仄格律韵给读者带来了一种细腻的意境和清新的笔调。

例如,“小桃无主自开花”与“独在异乡为异客”这两句,通过平声的音节,赋予了整首诗一种柔美婉转的感觉,同时描述了少女的情感以及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

总体来说,《采桑子》的平仄格律韵的运用,使诗句在音调上具有起伏变化、抑扬顿挫的美感,同时也符合了古代诗歌的韵律特色。

通过平仄格律韵的巧妙运用,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细腻的意境和清新的笔调,使得《采桑子》成为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作品。

七言律诗的断句规律

七言律诗的断句规律

七言律诗的断句规律
七言律诗多以“四/三”音节成句。

我们称之为“上二/下三”,其中“下三”又可分为“上一/下二”或“上二/下一”。

以七言绝句来说,一般的通例则是“上四/下三”,其中“上四”一般可分为“上二/下二”,“下三”又可分为“上一/下二或上二/下一”。

七言绝句属于格律要求比较严格的近体诗。

首先是篇幅固定。

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

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

还要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绝句分为平起式和仄起式两大类。

其中平起式又分两种:
一、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二、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仄起式也分两种:
一、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二、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按平仄律,七言绝句有四种标准句型:
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三平调。

五言、七言绝句的基本要求!

五言、七言绝句的基本要求!

五⾔、七⾔绝句的基本要求!⼀、我们把看到的5字⼀⾏或7字⼀⾏,共计四⾏的旧体诗,都称为“绝句”,其实只有完全符合格律要求的才称得上,⼤多是“古绝”或称“古风”,是沿⽤唐朝以前的写法,没有什么格律限制,⼤多押仄声韵。

如果押平声韵,我们称其为“⼊律古风”我常⽤此体,⾃由得很。

如果你⾮要写⼀⾸完整的绝句,那么我不得不提到格律。

先谈平仄,简单地说,第⼀声和第⼆声是平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就算仄声。

具体规则如下:五⾔绝句——第⼀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第⼆种: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句——第⼀种: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并⾮铁板⼀块,有“⼀、三、五不论,⼆、四、六分明”之说。

其中数字是指每⼀⾏的第⼏个字。

再讲压韵。

压韵是⾮要不可的,在偶句的末字。

如果在⾸⾏的末字就押上,则更佳。

简单地说,凡韵母相同的字都算压韵。

对于是否对仗,绝句⾥没有要求。

⼆、关于五⾔绝句的写法,元朝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讲到:“绝句之法要宛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意不绝。

多以第三句为主,⽽第四句发之。

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呼⼀吸,宫商合谐。

⼤抵起承⼆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也。

”所谓五⾔绝句,就是五字四句的短体诗,是近体诗中最简短的⼀种,整⾸诗两联四句,每句五个字;双句必须押韵,⾸句可⼊韵也可不⼊韵;韵脚平仄均可(韵脚就是句末押韵的字)。

精练短⼩是绝句的⼀⼤特点。

七言绝句的要求

七言绝句的要求

七言绝句的要求
七言绝句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篇幅固定。

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总共二十八字。

其次是押韵严格,表现为通常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

最后讲究平仄,即要求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七言绝句是汉族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厉声教的《观潮有感》等。

鹧鸪天的平仄格式

鹧鸪天的平仄格式

鹧鸪天的平仄格式鹧鸪天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其平仄格律独特而著称。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平仄格律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分为平声和仄声,平仄的搭配规律对于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鹧鸪天的平仄格式以及其在诗歌创作中的意义和影响。

鹧鸪天的平仄格式鹧鸪天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四个字,共四句。

下面是整首诗的内容:鹧鸪天,隔秋水。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在这首诗中,杜牧运用了平仄格律来构建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平声是指音节的声调为平,仄声是指音节的声调为仄。

在平仄格律中,一句诗的平仄搭配通常为“平平仄仄”,也有少数例外情况。

鹧鸪天的平仄格式如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可以看出,整首诗的平仄格律符合“平平仄仄”的搭配规律,呈现出一种优美的音韵和节奏感。

平仄格律的意义和影响平仄格律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对于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平仄的搭配规律使诗句在音韵上更加和谐,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在鹧鸪天中,平仄格律的运用使诗句的音韵和节奏更加流畅。

诗句的平声和仄声相互交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感。

这种韵律感使诗句在表达情感和意境时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此外,平仄格律还可以帮助诗人表达情感和塑造形象。

在鹧鸪天中,诗人通过平仄格律的运用,将秋天的景色和人物的心情相结合,使诗句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平仄格律的运用使诗句的节奏感更加准确和鲜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总之,鹧鸪天的平仄格式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而著称。

平仄格律对于诗歌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诗句在音韵上更加和谐,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

平仄格律的运用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帮助诗人表达情感和塑造形象。

鹧鸪天的成功创作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杜牧《鹧鸪天》 2. 余光中. 中国古代诗歌韵律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