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其转移方式与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关系。

方法:选择我院胸外科治疗的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49例患者为分析对象,分析是否隆突下转移,是否跳跃式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组数与患者的1年、3年生存关系。

结果:隆突下淋巴结转移1年生存率与3年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是否跳跃式转移1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P=0.312>0.05),而3年生存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970,P=0.0460.05)。

结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方式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特别是跳跃式转移及多组数转移患者年生存率较低,术中应有效的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

标签: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生存率
肺癌十分容易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这也是导致患者预后极差的原因之一[1]。

并且不同的转移方式与患者的预后也密切相关,本分析以我院胸外科治疗的49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为对象,分析不同的转移方式与患者的年生存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胸外科进行治疗的49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介于39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59.28±9.73)岁。

所有患者均为“肺癌”首次入院治疗,术前未进行放化疗。

入院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进行性加重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

入院后经CT和(或)MEI及PECT或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

其中中央型肺癌21例,周围型肺癌28例,术后最终病理检查为鳞癌34例,腺癌12例,腺鳞癌2例及黏液囊腺癌1例。

分期为T1N2M0期10例,T2N2M0期19例,T3N2M0期17例,T4N2M0期3例。

49例患者中伴有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9例,COPD6例及糖尿病4例。

1.2 方法
入院后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结合患者的体征,所有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部分患者进行MRI或PECT或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并初步了解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

术中行肺癌病灶切除,常规进行肺门淋巴结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左侧肺癌清扫5-9组淋巴结,右侧清扫2-4,7-9组淋巴结,术后进行常规的止血、抗炎,吸氧、祛痰和胸腔闭式引流。

1.3 预后评定
根据术中情况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我们将49例患者分为有无隆突下淋巴
结转移及有无跳跃式转移及淋巴结组数(1组、2组及3组),分别比较他们的预后情况。

预后评价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访方式记录患者的年生存情况,所有患者中最短随访1.3年,最长3.2年。

1.4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记录的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方式与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是否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与3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是否跳跃式转移患者术后1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1,P=0.312>0.05),而3年生存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970,P=0.0460.05),这可能是所观察的时间太短,也可能是一些混杂因素所致。

跳跃式转移是按顺序转移以外比较常见的一种肺癌转移方式,其可直接从N1区淋巴结直接跳跃转移至N2区淋巴结[4,5]。

这种跳跃式的转移对患者生存率有重要的影响,有研究显示跳跃式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明显比非跳跃式转移的患者低[6,7]。

本分析的结果也显示,有无跳跃式转移的患者1年生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年生存情况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可能时间越长,这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将更大。

此外是淋巴结转移组数越多,患者的年生存情况越不理想。

跳跃式转移对患者的预后往往不佳,因此在术前我们需要准确的判断,术中进行有效的纵隔淋巴结清扫。

需要注意的是,跳跃式纵隔转移不能仅凭肉眼或术中探查判断是否有转移,因为有的淋巴结转以后并不显著增大,并且有的CT扫描纵隔淋巴结的大小来确定淋巴结分期与病理检查分期结果并不一致,甚至有的常规病理检查都不能发现比较隐匿的淋巴结转移[8-10]。

那么这提示我们,在肺癌切除术中,肿瘤切除后行纵隔淋巴结清扫是一种保险的做法,也是目前公认的比较标准的治疗方案。

总结分析,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常见的转移方式之一,且不同的转移方式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那么需要我们术前准确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术中常规进行纵隔淋巴结清扫,以此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Ahrendt SA,Yang SC,Wu L,et al.Molecular assessment of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resected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2,123(3):466-474.
[2] 朱斌,柳仓生.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及规律的探讨[J].中
国肿瘤临床,2012,39(15):1115-1118.
[3] 斯坎达尔·阿布力孜,高胜利,阿迪力·萨莱,等.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1):1275-1276.
[4] 冉鹏,肖家荣,谢昭华.215例肺癌的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7):988-990.
[5] 黄健,王茂生,梁宇强.肺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转移方式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6,8(2):168-170.
[6] 刘泗军,龙鸿川,阚奇伟,等.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7):884-887.
[7] 陈乾坤,丁嘉安,高文.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跳跃式转移的临床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7):472-474.
[8] 吕斌,张维,陶磊.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02,23(3):27-28.
[9] 王洲,马传栋,殷洪年,等.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预测[J].中国肺癌杂志,2001,4(2):105.
[10] 王洲,殷洪年.肺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其意义[J].中国肺癌杂志,2001,4(5):3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