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课件-ppt04
• 猪的屠宰率为72%-75%,h2=0.31 • 肉牛、羊屠宰率为50%左右,肉牛h2=0.46。
胴体重的计算方法不统一
• 一般是指去头、蹄、内脏,冷却24 Nhomakorabea时后的重量
屠前活重是指屠宰前禁食24小时后的体重。
产肉性能指标
5、胴体长:
屠宰开边后,从趾骨联合前缘中点至第一颈椎 前缘中点的长度。胴体长与瘦肉率呈正相关。
3、选取的性状应符合生物学规律和生产实际
不能活体测定或不方便测定的性状用相关的性状代替
(二)选择测定方法的原则
1、精确性原则
可靠的数据是育种工作取得成效的基本保证
2、广泛适用性原则
便于在各种条件下展开测定工作
3、经济实用性原则
在保证测定结果准确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
(三)记录与管理测定结果的原则
测定方法有三种:
三点平均法:用肩部最厚处(第二、三胸椎间)、胸腰 结合处、腰荐结合处三点背膘厚度的平均值来表示。
两点平均法:用胸腰结合处、腰荐结合处两点背膘厚度 的平均值来表示。现在用得较多。
一点法:用倒数第三、四肋骨间的背膘厚度表示。
产肉性能指标
8、眼肌面积:
指胸腰结合(最后一匹肋骨)处眼肌的横断 面积。其计算公式为:
不同类型的生产性能测定时所选用的性能 指标是不同的。
一、产肉性能指标
1、经济早熟性
以达到适宜屠宰体重时的年龄为评价指标。
2、日增重:指平均日增重(ADG)
ADC
测定结束时的体重 测定开始时的体重 测定天数
日增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品种(遗传基础)
• 遗传基础、营养水平、环境温度是影响日增重的重 要因素
育种学复习资料
育种学复习资料1.家畜育种:是人类应用动物生理、生化、遗传、生物统计等理论,为生产和经济的需要而对家养动物开展长期连续系统的人工遗传改良的工作。
2.驯养:人类为了某种目的从自然界中猎捕野生动物加以驯服将其野生逐渐转变成人工饲养的过程。
3.驯化:人类把驯养的动物再经过长期的选育,使其体型、生活习性等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具有优良生产性、具大经济价值的家畜。
4.驯化的特点:(1)向更加依赖人类、更加适应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2)向多类型化、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
5.育种的核心:选种:选好种用家畜种用价值的遗传评估选配:配种方案制订杂种优势利用配合力测定6.品系:品系是品种内的一种结构形式,指一些具有突出优点,并能相对稳定将其优点遗传给后代的种畜群。
7.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来源相同(2)性状及适应性相似(3)遗传性稳定(4)一定的结构(5)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8.眼肌面积:指最后肋骨处背最长肌横断面面积,可用测积仪或按公式cm=眼肌高度×宽度×0.7计算。
9.系水力:指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水分和添加水分的能力。
10.生产性能:指家畜最经济有效地生产畜产品的能力。
11.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对比: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概念自然界的力量人为的力量目的利于家畜人类实质基因、基因频率相同效果慢快方向随机的,无目标非随机的,有目标法则适者生存保护分化根据表型基因型12.质量性状:概念:由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座所决定的,性状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表型变异为间断分布。
原理:判别特定基因型。
选择方法:现有群体的表型分析和系谱分析、组织测交试验,以期基因型出现更典型的分离、生化遗传学、免疫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
(1)对显性基因的选择:对显性基因的选择,实际是对隐性纯合个体及隐性基因携带者淘汰的过程。
(2)对隐性基因的选择:对隐性基因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显性基因的淘汰。
13.测交:通过被测个体与一定亲属关系个体的配种计划,观察后代的表现,以期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2、选择强度:不同性状间由于度量单位和标准差不同,选择差之间不能相互比较。
为统一标准,都除以各自的标准差,使之标准化。
这种标准化的选择差称为选择强度(i)。
3、系内选择:在家系中选留表型值高的个体。
4、家系选择:根据家系均值的高低选留选留名次在前的家系的全部个体。
5、育种值:指一个个体作为亲本(种畜)的价值。
6、遗传力:指某一性状受遗传控制的强度。
等于性状的遗传方差与表型方差的比值。
7、配合力:亲本性状相互配合的能力。
8、质量性状:表型呈不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存在明显区别,能够直接加以描述的性状。
符合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理论。
有无角、花的颜色、血型9、数量性状:表型呈连续性分布,各变异类型间无明显区别,不能直接加以描述,只能用数字来描绘其变异特性的性状。
10、顺序选择法:指对育种目标中待选择的几个性状逐一进行选择。
11、独立淘汰法:指育种目标中包含的每个性状都有一个最低选择标准,各性状全都满足相应标准的个体留种。
12、综合指数法:按育种目标中各性状的遗传基础和经济重要性,分别给各性状制定加权系数,得到一个综合指数,根据指数的大小留种。
13、异质选配:选取表型不同的公母畜交配,也称选异交配。
14、同质选配:选用性状、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公母畜配种,以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
15、亲缘选配:根据个体间亲缘关系进行选配,分为近交和远交。
16、弥补选配:选择具有相反缺点的公母畜交配,以获得中间类型。
(不可取)17、二元杂交:简单杂交,即用两个品种或品系进行杂交,所得一代杂种。
18、双杂交(四元杂交):是用四个种群分别两两杂交,然后再在两种二元杂种间进行杂交,产生四元杂种商品畜。
19、引入杂交:在保留地方品种主要优良特性的同时,针对其某种缺陷或待提高的生产性能,引入相应的外来优良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一次。
家畜育种学资料
品种 :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工选择的历史产物。
品系: 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细度:两种测定方法,一种用支数表示,即1kg羊毛能够纺成1000m长的毛纱的段数,eg.60支(细毛羊),48-50支(半细毛羊);另一种用羊毛直径(um)表示,用羊毛细度测量仪测量猪应激综合症(PSS:指猪受到应激刺激,如运输、高温、打斗等出现的综合症候群。
孵化率:孵化后出壳的雏鸡数占入孵蛋的比率孵化率受种蛋质量和孵化条件的影响,主要用于衡量母鸡的繁殖性能受精率:指受精蛋占入孵蛋的比率。
受精率受公鸡精液品质等因素影响,主要用于度量公鸡的繁殖性能选择:是在一个群体中,通过外界因素的作用,将其遗传物质从新安排的重要工具,使群体内的个体更好的适应于特定的目的。
人工选择:是按照人为制定的标准,对家畜特定群体进行选择。
选择差:留种个体平均数与畜群平均数之差,表示被选留种畜所具有的表型优势。
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得性状向着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代表被留种畜所具有的遗传优势。
选择强度:标准化选择差个体育种值:个体加性效应的高低反应它在育种上的贡献的大小,将这部分效应称为个体育种值。
估计育种值EBV: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来对育种值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估计传递力ETA:亲本只有一半的基因科遗传给下一代,故将个体育种值的一半称为估计传递力。
综合育种值TBV:考虑了不同性状在育种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差异,一般将这些差异用性状的经济加权值表示,称为综合育种值。
个体测定:利用个体本身信息进行育种值的估计。
(高遗传力,除限性)系谱测定:利用系谱信息进行个体育种值的估计。
(早期选择、辅助选择)同胞测定:根据同胞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称为同胞测定。
(低遗传力、限性、屠宰、域性状)后裔测定:利用后裔信息估计个体育种值称为后裔测定。
《家畜遗传育种学》复习提纲
《家畜遗传育种学》复习提纲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20分)1、发情2、生殖激素3、激素4、杂种优势5、选种6、数量性状8、杂交9、发情鉴定10、质量性状二、选择题(20分)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O型B.XY型C.ZW型 D.ZO型 E.XX型2、性细胞的分裂方式是( )A.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C.无丝分裂D.芽裂E. 都不对3、家禽中雌性是()A.XYB.XOC.ZW D .XX E.ZZ4、以下哪一个不是细胞膜的作用()A. 保护细胞B. 传递刺激C. 提供能量D. 物质交换5、睾丸的主要机能是()A、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激素B、具有吸收睾丸液C、有利于精子成熟D、为精子提供营养成份6、卵巢的主要机能是()A、为早期胚胎提供营养B、调节卵巢的机能,导致发情C、贮存、筛选和运送卵子D、卵泡发育和排卵以及分泌雄激素和孕酮7、促进母畜的发情行为,第二性征和雌性动物的乳腺发育,刺激生殖器官发育的生殖激素是()A、孕激素B、雄激素C、雌雄素D、松驰素8、遗传物质主要载体是()A.DNAB.蛋白质C.染色体D.RNA9、以下哪个不是有丝分裂的特点()A、产生两个配子B、分裂一次C、分裂二次D、染色体数目不变10、影响家畜繁殖力最主要因素是()A、遗传B、环境C、营养D、管理11、基因型为AaBb可产生4种配子,下列哪个不是它产生的()A. ABB. AbC. BbD. ab12、各种两性动物中,雌雄比例接近()A.1:1B.1:2C.1:3D.2:113、在减数分裂过程()A.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B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二次C.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D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二次E. 都不对14、遗传物质存在于()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器E. 都不对15、哺乳动物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表示方式为()A、XYB、XXC、ZWD、XO三、填空题(20分)1、细胞分裂有三种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畜育种学
四是强调人的主体作用,育种目的是为了人类的需求,是育种的实施者。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生产性能=基因型值+环境因素!
4、家畜育种对发展畜牧业的作用
(1)通过育种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畜禽品种资源,一方面发挥优良品种的珍贵基因库
作用,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和其他特性;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利用品种资源,达到对现在品种资源保护的目的。
(2)通过育种工作,培育出新品种和品系,以保证畜禽群体具有很高的总体生产性
12、选择极限
在一个群体中进行长期闭锁选择,直至选择对提高生产性能不再产生作用,即不再出现选择
变异,与质量性状类似,但遗传基础又与数量性状类似,受多基因制约的特殊性状。
第八章
2、近交
即近亲交配,是指亲缘关系较近个体间的交配,即交配双方间的亲缘关系较群体中的平均亲缘关系要近。
近交所生子女称为近交个体。
3、近交系数:就是某一个体(二倍体生物)任何基因座上的两个相同基因来自父母的共同祖先的同一基因的概率,也就是该个体由于父母近交而可能成为纯合子的概率。
通俗的讲就是指。
家畜育种学资料(完整版)
家畜育种学资料(完整版)家畜育种学资料一、名词解释1.保种:保护现有家畜品种,使之不遭混杂和灭绝。
实质涵义:将品种视为遗传资源而保存其基因库,尽可能不使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丢失,无论它目前是否有用或无用。
2.背膘厚:指背上皮下脂肪的厚度。
3.标准乳:乳脂率为4%的乳。
4.标准乳量:乳脂率为4%的乳量。
5.表型值选择:依据被测个体本身及其亲属的表型值进行选择留种的方法。
6.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即缺乏部分组合或纯繁组的双列杂交。
7.采食量:指在不限食条件下猪的平均日采食饲料量。
8.测定站测定:指将各育种场待测个体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在相对一致、更严格的条件下,在统一的期限内进行的生产性能测定。
9.测交: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体的交配。
10.产蛋量:指一定时间内的产蛋个数。
常用开产至40周龄、55周龄、72周龄等时的累积产蛋数表示。
11.产蛋总重:指一只鸡或某群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产蛋的总重量。
12.产乳量:衡量乳用家畜产乳多少的指标。
13.初生窝仔数:指窝产仔猪的数量,包括产仔总数和产活仔数两个次级指标。
14.初生窝重:同窝初生个体重量之和。
15.纯种:指属于同一品种的个体。
16.纯种繁育:指同一品种个体间进行交配繁殖,同时进行选育提高的方法。
17.大理石状:肌内脂肪的分布情况。
取胸腰椎接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置于4℃下存放24小时后对照标准大理石状图评分。
18.单系:来源于一头优秀系祖并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
19.单向性选择:把种群中某一极端变异个体保留,淘汰另一极端变异的个体,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某一个方向变化。
20.地方品系: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21.顶交:即用近交系的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杂种后代供经济利用的方法。
22.动物克隆技术:指用胚胎或机体的某一部分的细胞来完成繁衍后代的过程。
23.胴体斜长:从耻骨联合前缘中点至第一肋与胸骨结合处前缘的长度。
家畜育种学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家畜育种学⼤学期末复习资料动科072班《家畜育种学》复习参考⼀、⼤题⽬1.驯化动物与驯养动物有何区别?答:驯化动物是指⼈类饲养的野⽣动物,脱离了野⽣环境并凭经验感知到⼈类是其⾷物和栖息地的供应者⽽不是其危害源的动物。
它要成为家畜,还必须满⾜两个条件:①能够⼈⼯繁殖;②⼈⼯选择下,⼈类所需要的选择性状能得以充分表现,并逐渐遗传下去。
驯养动物是指⼈类长期饲养的动物,符合⼈类要求⽽有能在⼈⼯条件下繁殖的动物,它和⼈类的关系密切。
2.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答: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1. 具有较⾼的经济价值或种⽤价值;2. 具有相同的⾎统来源;3. 性状及适应性相似;4. 遗传性稳定;5. 有完整的品种结构;⒍⾜够的数量;⒎分布地区⼴;⒏经政府或品种协会审定认证。
3.什么是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是什么?答:数量性状是指遗传上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性状变异连续,表型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类性状。
其遗传基础是:(1)微效多基因假说;(2)数量性状基因座。
4.简述杂交育种的基本步骤。
答:杂交育种的步骤:1)确定育种⽬标和⽅案2)杂交创新阶段3)横交固定阶段4)扩群提⾼阶段。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影响近交系数增量(F答:影响世代近交增量的主要因素有群体规模、性别⽐例、留种⽅式、亲本的贡献、交配系统、在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以及世代间隔等。
6.影响选择反应⼤⼩的因素有哪些?答:1)可利⽤的遗传变异2)选择强度3)育种值估计或指数选择的准确度4)世代间隔。
7.简述引⼊杂交的⽅法。
答:引⼊杂交的⽅法:基本上符合要求但有某项缺点的品种(原来品种),可以选择⼀个与之相同但有针对其缺点的优良品种(引⼊品种),和它进⾏⼀次杂交,从所得杂种后代中选出最优良的个体再与原品种的公母畜交配,产⽣的后代进⾏培育,如果已符合要求,选择其中最好的公畜与符合要求的母畜横交,如果效果并不理想,则⽤回交后代再次与原来品种配种,符合要求后进⾏横交。
8.写出混合模型的表达式及其所包含的矩阵。
育种学复习资料(全)
《家畜育种学》复习参考一、名词解释1.孟德尔群体:个体间有交配的可能性,在连续世代间有基因交换的有性繁殖群体估计原理:线性回归2.选择差:被选留个体的平均表型值与侯选群平均表型值之差。
3.育种值: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能稳定遗传,在育种过程中能被固定,故又称为育种值。
4.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最佳”指估计值的误差方差最小;“线性”指估计值是观察值的线性函数;“无偏”指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量的真值;“预测”指对随机变量的估计。
5.杂种优势: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的现象。
6.家畜:在人类控制干预下,能够顺利的进行繁殖的,有相当大的群体规模,并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得到充分发展并能遗传下去的家养的脊椎动物。
7.培育品种:是指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在遗传育种领域与技术指导下,经过较系统的人工选择过程而育成的家畜品种。
经过人们有明确目标选择和培育出来的品种。
8.基因库:在一个有性繁殖群体中,全体成员所共有的基因组合。
9.遗传漂变:小群体内,由于配子的随机抽样导致的基因频率在世代间的随机变化就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10.遗传力:广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狭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11.胴体重:屠宰后去内脏、头和蹄后的左半扇胴体重。
12.管围:在左前肢管部上1/3最细处量取的水平周径。
13.动物模型:当一个模型中随机遗传效应为动物个体本身的加性遗传效应时,称此模型为动物模型。
14.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得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它是选择差稳定遗传给后代的部分。
15.留种率:被选留种用个体的数量占被测定个体数量的比值称为留种率。
16.相对育种值:个体育种值相对于所在群体均值的百分数。
17.品系:是指具有突出的优点,并能将这些优点稳定遗传下去的种畜群,是品种的基本单位。
18.级进杂交:级进杂交又称为改良杂交,指用优良的培育品种(称为改良品种),大幅度提高本地生产力低、生产力方向不理想、生长慢、成熟晚的品种(称为被改良品种)的一种方法。
家畜育种学复习资料
物种指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彼此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二倍体染色体数目和基本形态互不相同的生物集团, 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比较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系是品种的一种结构形式,它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物种与品种的区别: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择的产物。
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有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血统来源相同,具有更为接近的亲缘关系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体型外貌、生理机能、经济性状、适应性相似③遗传性能稳定-能将典型的特征遗传给后代-纯种与杂种的根本区别④具有一致的生产性能-一个品种内可分为若干个品系-每个品系(或类群)各具特点-自然隔离形成,或育种者有意识培育,构成品种内的遗传异质性⑤具有足够的数量⑥必须通过政府部门的审定和认定1、品种形成的原因:⏹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形成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2、影响品种变化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ω形成不同用途培育品种的主要因素工业革命之前: 农业、军事→马业工业革命之后: 城市→乳肉蛋绒裘革等用途畜禽ω影响品种形成和发展的首要因素-自然环境条件ω光照、海拔、温度、湿度、空气、水质、土质和食物结构等①专门化品种:在某一方面具有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从而出现了专门的生产力。
②兼用品种:具有两个以上方面生产性能特长的品种。
生长(growth):同类细胞数目增加或体积增大,使个体由小到大,体重逐渐增加的这种现象称为生长。
发育(development):由受精卵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器官,从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与机能的过程。
家畜育种学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动科072班《家畜育种学》复习参考一、大题目1.驯化动物与驯养动物有何区别?答:驯化动物是指人类饲养的野生动物,脱离了野生环境并凭经验感知到人类是其食物和栖息地的供应者而不是其危害源的动物。
它要成为家畜,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能够人工繁殖;②人工选择下,人类所需要的选择性状能得以充分表现,并逐渐遗传下去。
驯养动物是指人类长期饲养的动物,符合人类要求而有能在人工条件下繁殖的动物,它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2.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答: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1.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或种用价值;2. 具有相同的血统来源;3. 性状及适应性相似;4. 遗传性稳定;5. 有完整的品种结构;⒍足够的数量;⒎分布地区广;⒏经政府或品种协会审定认证。
3.什么是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是什么?答:数量性状是指遗传上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性状变异连续,表型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类性状。
其遗传基础是:(1)微效多基因假说;(2)数量性状基因座。
4.简述杂交育种的基本步骤。
答:杂交育种的步骤:1)确定育种目标和方案2)杂交创新阶段3)横交固定阶段4)扩群提高阶段。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影响近交系数增量(F答:影响世代近交增量的主要因素有群体规模、性别比例、留种方式、亲本的贡献、交配系统、在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以及世代间隔等。
6.影响选择反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1)可利用的遗传变异2)选择强度3)育种值估计或指数选择的准确度4)世代间隔。
7.简述引入杂交的方法。
答:引入杂交的方法:基本上符合要求但有某项缺点的品种(原来品种),可以选择一个与之相同但有针对其缺点的优良品种(引入品种),和它进行一次杂交,从所得杂种后代中选出最优良的个体再与原品种的公母畜交配,产生的后代进行培育,如果已符合要求,选择其中最好的公畜与符合要求的母畜横交,如果效果并不理想,则用回交后代再次与原来品种配种,符合要求后进行横交。
8.写出混合模型的表达式及其所包含的矩阵。
家畜育种学资料(完整版)
家畜育种学资料一、名词解释1.保种:保护现有家畜品种,使之不遭混杂和灭绝。
实质涵义:将品种视为遗传资源而保存其基因库,尽可能不使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丢失,无论它目前是否有用或无用。
2.背膘厚:指背上皮下脂肪的厚度。
3.标准乳:乳脂率为4%的乳。
4.标准乳量:乳脂率为4%的乳量。
5.表型值选择:依据被测个体本身及其亲属的表型值进行选择留种的方法。
6.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即缺乏部分组合或纯繁组的双列杂交。
7.采食量:指在不限食条件下猪的平均日采食饲料量。
8.测定站测定:指将各育种场待测个体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在相对一致、更严格的条件下,在统一的期限内进行的生产性能测定。
9.测交: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体的交配。
10.产蛋量:指一定时间内的产蛋个数。
常用开产至40周龄、55周龄、72周龄等时的累积产蛋数表示。
11.产蛋总重:指一只鸡或某群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产蛋的总重量。
12.产乳量:衡量乳用家畜产乳多少的指标。
13.初生窝仔数:指窝产仔猪的数量,包括产仔总数和产活仔数两个次级指标。
14.初生窝重:同窝初生个体重量之和。
15.纯种:指属于同一品种的个体。
16.纯种繁育:指同一品种个体间进行交配繁殖,同时进行选育提高的方法。
17.大理石状:肌内脂肪的分布情况。
取胸腰椎接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置于4℃下存放24小时后对照标准大理石状图评分。
18.单系:来源于一头优秀系祖并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
19.单向性选择:把种群中某一极端变异个体保留,淘汰另一极端变异的个体,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某一个方向变化。
20.地方品系: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21.顶交:即用近交系的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杂种后代供经济利用的方法。
22.动物克隆技术:指用胚胎或机体的某一部分的细胞来完成繁衍后代的过程。
23.胴体斜长:从耻骨联合前缘中点至第一肋与胸骨结合处前缘的长度。
家畜育种学复习重点
家畜指在人类的控制下,能够顺利的进行繁殖、有相当大的规模且其有利于人类的性状得到充分发展并能遗传下去的家养的脊椎动物。
驯养动物概念被人类捕获和饲养,尚未完全驯化,数量不大,野性依旧不能大量任意饲养,亦称特种养殖动物和特种经济动物种:物种的简称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品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遗传性能比较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饲养条件,生产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肉、蛋、毛品系品种内的一种群体结构形式;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经过近交获得在某些性状上具有遗传性能比较一致的后代;源于同一头系祖(通常为种公畜)的畜群;具有与系祖类似的表型特征和生产特性;符合品种标准3.品种的形成1各地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2交通不便造成地理隔离各地的小群体在体型外貌及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3-基因漂移造成的差异4-自然选择、人工选择造成的差异出现家畜品种的雏形5原始品种、地方品种、土著品种原始品种被继续选育6形成特定生产方向的培育品种7生产性能更专一8效应更高质量性状:是指在个体间没有明显的量的区别而表现为质的中断,呈现或有或无、或正或负的关系。
上位基因:两对基因共同影响一对性状,其中一对基因能抑制另外一对基因的表现,这种作用称为上位作用(epistasi s)。
起抑制作用的称上位基因,被抑制的基因称为下位基因。
1、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遗传规律的区别:(1)数量性状受多个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影响,但每个基因的效应微小(2)数量性状的表达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3、畜禽的数量性状及其遗传规律(1)数量性状的表型呈连续分布,这种分布服从正态分布(2)与质量性状相比,数量性状的基因型判断十分困难。
(3)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方法,一般是以群体为单位,利用数量统计方法得到群体中各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①遗传力——群体中各数量性状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程度②重复力——同一数量性状在同一个体多次度量值间的相关程度③遗传相关——不同数量性状之间由于遗传原因导致的相关程度进而用三大遗传参数来描述各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性能测定:确定家畜个体性状表型值的一种育种措施。
(完整版)家畜育种学复习重点
家畜育种学复习1、家畜育种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P4)主要任务:研究家畜的起源、驯化;品种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品种资源的调查、分析、保护、开放和利用。
研究家畜生长发育的规律,主要性状的遗传基础和遗传规律,生产性能测定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研究对现有品种遗传改良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选种选配的理论、方法,优化育种规划的方法等。
研究培育新品种和新品系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与方法。
研究保证家畜育种工作科学高效进行的组织、措施与必要的法规。
主要内容:1.发现或者创造变异(测定体系记录体系)2.分析变异选定个体(选种方法与理论)3.优良基因的扩散(选配与繁育体系)2、家畜的起源(P6)3、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P7)4、品种、品系的区别(P12)⏹品种(breed)-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遗传性能比较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饲养条件-生产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肉、蛋、毛-举例:大白猪、荷斯坦奶牛、纯血马⏹⏹⏹品系(strain, line)-品种内的一种群体结构形式-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经过近交获得在某些性状上具有遗传性能比较一致的后代☞源于同一头系祖(通常为种公畜)的畜群ω具有与系祖类似的表型特征和生产特性ω符合品种标准5、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1.突变2.迁移3.选择4.遗传漂变6、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的比较(P29)7、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微效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基因座(QTL)(P30)8、微效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是由大量的、效应微小而分类的、并且可加的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世代相传中服从孟德尔原理,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及连锁互换规律,这些基因间一般没有显隐性区别。
(P30)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对数量性状产生影响的基因座或基因簇(染色体片段)9、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P31)10、基因的3种效应:1.基因的加性效应2.等位基因的显性效应3.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P32)11、母体效应:母亲个体间差异等的影响,使得它们的表现比非同胞间的相似性增加,这一般称之为母体效应。
家畜育种学总复习题
家畜育种学总复习题家畜育种学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家畜育种学:简言之,AB 是人类应用遗传学理论为指导,以家畜为对象研究家畜育种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详尽言:AB 是研究改良家畜品质、控制性状发育和个体繁殖机会,利用杂种优势,培育新品种等理论与方法,尽可能“优化”地开发利用品种资源一门学科。
物种: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性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学上分类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其特点是,两物种之间具有明显不同的外部形态,内部机能及遗传因子,并具有严重的“生殖隔离”。
系谱:一备选个体的父母亲及其祖先的编号,外型评分,主要生产性能的记录文件,即种畜卡片,通常可采用模式系谱选择差:由选择所造成的双亲均值的离均差或选留个体的均值与原群均值之差S =P-P 人工选择:即:按照人为制定目标(或标准),对家畜特定群体进行选择,提高符合人类目的个体的繁殖机会,使群体向着适应人类需求方向发展。
选择反应:遗留群的后代平均值与原群均值之差。
即:子女表型值的离均差称为选择反应(R )R =O -P世代间隔:即:子代(第一代)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其平均世代间隔为:∑∑===mi i m i i i nT n d 11/同质选配:选择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优良公母畜交配以期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
近交:在育种学上,将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的个体间的交配叫近交导入杂交:引入杂交(introductive erossing )也称导入杂交(简称杂改)如某一家畜品种基本上可满足需要,但在生产性能某一点上有些缺陷,而采用纯种繁育短期内又不易见效,可针对性地选择不具这一缺点的优良品种杂交以期在不改变原有品种优点的情况下,改良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
级进杂交:级进杂交也称改良杂交(grading corssing )选择改良品种的优秀公畜与被改良品种母畜交配,所得杂种再与改良品种回交,逐代进行,直至被改良品种得到根本改变,血缘与改良品种基本接近,再横交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自然分布区域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
品种品种是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遗传性比较一致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自然环境以及栽培或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符合人类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品系:属于品种内的一种结构形式,他是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品种应具备条件: 1.来源相同 2 性状及适应性相似 3 遗传性稳定 4 一定结构 5 足够的数量 6 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品种的形成:品种的形成使由于使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以及因为交通不便等因素所导致的地理隔离,使得向各地迁移的小群体在一定时间后在体型外貌、适应性等方面出现差异,其中既有由于基因漂变造成的差异,也有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成的差异,这就是原始品种,也称地方品种或土种。
对这些品种继续选择,向某一特定生产方向育种,就形成了更专一、经济效益更高的培育品种。
品种的形成主要由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因为市场对某一品种优良性能需求才会形成品种。
它比自然环境更占主导性地位。
任何生命都对生存环境由一定的适应能力,由于环境变化,经过一段时间下来,使物种外部特征、生理功能不同生物,就形成了新的品种。
原始品种:一般是较古老的品种,是驯化后,在长期放牧或家养条件下,未经严格人工选择的品种,很强的适应自然的能力,体质健壮、抗病力强。
培育品种:是指具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在遗传育种原理指导下,经过较系统人工选择育成的家畜品种。
质量性状:通过观察,用语言来描述的品种特征、外貌,如猪毛色,鸡冠形状等不连续性状。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不同,它的变异是连续的,个体间表现差异只能用数量区别,如产奶量等性状。
区分性状四点: 1 性状是描述性的、还是可以度量的 2 性状是呈连续性分布、还是间断性分布3性状师父容易受环境影响 4 控制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单基因、还是多基因阈性状:一类特殊的有经济价值的性状,不完全等同于质量或数量性状,具有一个潜在的连续型变量分布,其遗传基础是多基因控制的,但是不服从孟德尔遗传定律.。
微效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是由大量的、效应微小而类似的,并且可加的基因控制,这些基因服从孟德尔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及连锁互换规律,这些基因没有显隐性区别。
QTL(数量性状基因座):随着现代分子遗传技术的发展,一些高效的DNA分子遗传标记将各种畜禽的遗传图谱推向实用化,提供了影响复杂数量性状的各个单个基因或基因簇进行分离和定位分析,通常将这些单个基因或基因簇称为QTL。
基因三种效应:1 基因加性效应 2 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 3 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育种值:一个基因的基因型的加性效应值亲属间遗传相关:是从整体而言的,它是亲属个体的基因来自共同祖先的概率计算,描述亲属间整体上的亲缘相关程度,与具体的性状没有关系。
母体效应:由于在哺乳等阶段受到同一母体营养水平,个体差异影响,使它们比非同胞间更相似。
母体效应影响分两类:1母体效应造成后代与母亲表现的相似性增加。
2 母体效应造成同胞后代个体间相似性增加。
3个遗传基本参数:重复力遗传力遗传相关重复力是衡量一个数量性状在同一个体多次度量值之间的相关程度指标。
广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例实现遗传力:是指对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后代能得到的选择反应大小占比值,反映遗传力实质。
狭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黑色素:有无决定毛色,存在于细胞质钟黑素体,分为真黑色素(负责黑色和棕色)、褐黑色素(负责红色,红棕色,褐色,黄色)毛色等位基因6个系列:鼠灰色系列(A)、褐色系列B、白化系列C、淡化系列D、扩散系列E、分红眼系列(P)家畜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变异对家畜个体造成的有害影响,表现身体结构缺陷或功能障碍。
多数受单个隐性基因控制。
测定性状的选择: 1 所测的性状应具有足够的经济意义 2所测定的性状需有一定基础3所选择的性状需尽可能地符合生物学规律。
测定方法: 1保证测得数据精确性(测定场地一致性,测定工具精密性,测定人员专业性2 广泛适用性 3 经济实用测定方法((对记录的管理要便于长期调用和长期保存))测定站测定:将所有待测个体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或某一特定的牧场,一定时间内测定。
测定站测定优点: 1 由于所有个体都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测定,差异表现主要是遗传差异,在此基础遗传评定更可靠 2 容易保证中立性、客观性 3能测需要特殊设备和多人力才能测的性状缺点: 1测定成本高 2 由于测定成本高,测定规模受到限制,因而选择强度也相应较低3 被测个体的运输过程中,容易传播疾病4 在某些情况下,测定站评定种畜排队顺序与种畜实际排队顺序一致,就是同一种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下不同的表现。
个体测定:测定对象就是需要进行遗传评定的个体本身。
同胞测定:测定对象是需要进行遗传评定的个体全同胞或半同胞。
后裔测定:测定对象是需要进行遗传评定的后代。
(种公畜在畜群影响大,要求性高)大群测定:对种畜群的所有符合条件的个体都进行测定,选择强度高,遗传进展大。
抽样测定:主要由于评定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从而找出一个最佳的杂交组合用于商品生产。
产奶性能度量指标: A产奶量的度量指标1年产奶量:在一个自然年度中的总产奶量。
2 泌乳期产奶量:从产犊到干乳期的总产奶量3 305天产奶量:从产犊到第305天的总产奶量4 成年当量:将各个产犊年龄泌乳期奶量校正到成年时的产奶量。
B乳成分含量的度量指标乳脂率:乳中所含的脂肪百分率。
乳脂量:乳中所含脂肪的重量,等于乳脂率与产奶量乘积4%标准奶量=(0.4+15x乳脂率)x产奶量被抽的测定泌乳日称为测定日测定间隔不少于26 不大于33 天测定总要求: 1 在常规的挤奶时间挤奶,2 在给牛套上挤奶器的前1分内刺激牛泌乳3 不要过分挤干牛奶4 不要人工挤奶,除非在其他挤奶日也是这么做的5母牛挤奶顺序和其他天是一样的, 6 对每头牛每次挤奶都要进行秤重和取样。
估计测定日产量=(1-0.0033x测定间隔)x前一测定日产量测定间隔产量=0.5(上个测定日产量+本次测定日产量)x测定间隔第一个测定间隔产量= 第一个测定日产量x间隔天数x系数(系数=a+b1X间隔天数的0.5次方+b2x间隔天数+b3x间隔天数的平方)挤奶能力:牛奶在挤奶时所表现出的排乳速度,各个乳区的泌乳量均衡等性能排乳速度一般用每分钟泌乳量表示标准乳流速=实际乳流速+0.001x(测定时泌乳日-100)前后房指数:度量各乳区泌乳均衡性,一次挤奶中前乳区的挤奶量占总挤奶量的百分比。
校正6月体重=(实际体重-初生重)/实际日龄x180+初生重校正12月龄体重=(实际体重-实际6月龄体重)/实际饲养天数母猪指标:1 初产日龄 2 窝间距 3 窝产仔数 4 育成仔猪数 5出生窝重 6断奶窝重生长性能测定指标: 1达到目标体重日龄 2 平均日增重 3 目标体重背膘厚 4 采食量 5 饲料转换率校正日龄=称重时日龄-(实际体重-目标体重)/CF猪应激综合症:某些诸种中,尤其是廋猪肉率高的诸种中的一种常见遗传缺陷病。
(一个基因座)1氟烷测定 2基因诊断 Pse灰白,松软,水分渗出。
人一般站被测个体左侧,测具紧贴所测部位表面,防止悬空测量。
体型外貌体尺主要指标:体高、背高、荐高、臀端高、体长、胸深、胸宽、腰角宽、臀端宽、头长、最大额宽、头深、胸围、管围。
体型线性评定基本原则:1要评定的体型性状应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可能通过育种手段改进。
2 对各个性状要独立地分别进行评定,对每一性状都用数字化的线性尺度表示其从一极端到另一极端不同状态。
3评分结果适用BLUP育种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因此将评定尺度分得细些。
4被评定个体处于相同年龄段杂种优势: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两个亲本种群平均值。
配合力:是指因交配组合不同表现了子代的差异,进而表明不同亲本间有不同的组合能力。
专门化品系:是指具有某方面突出优点,并专门用于某一配套系杂交的品系。
群系:是指有群体继代选育法建立起来的多系祖品系。
地方品系:是指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单系:是指来源于同一头系祖,并且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
近交系:是指通过连续近交形成的品系,其群体平均近交系数一般37.5%以上。
品系培育的方法:系祖建系法、近交建系法、群体继代选育法。
近交:将有亲缘关系的个体间的交配称为近交。
同质交配:两个相同或相似的个体品质之间的交配。
异质交配:两个不同或不似的个体品质之间的交配。
动物模型BLUP:基于动物模型BLUP育种值估计方法。
动物模型:是指将动物个体本身的加性遗传效应(即育种值)作为随机效应模型中。
估计育种值:利用统计方法通过表型值和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来对育种值进行估计,由此得到的估计值称为估计育种值。
单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合并选择。
多形状选择的基本方法: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综合指数法。
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得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遗传进展:平均每年的选择反应,即选择反应除以平均世代间隔。
留种率:被选用留种用个体的数量占被测定个体数量的比值。
制定保持群体遗传变异度的育种措施从以下4方面考虑:1.育种群应保持一定规模,2育种初群体应具有足够的遗传变异3.经常在育种群中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4.采取适当的育种方法扩大群体的遗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