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实验室检测

合集下载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常常被忽视或者被误诊。

因此,梅毒实验室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验室中,我们必须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和指南来确诊患者是否患有梅毒。

下面就是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的一些重要信息和要求。

1.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的类型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包括两类:直接检测和间接检测。

直接检测包括酸化染色、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和核酸检测等。

间接检测包括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和梅毒螺旋体结构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等。

2.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的优点梅毒实验室诊断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患者是否患有梅毒。

这对于治疗和防止传染病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室检测可以提供比症状检查更准确的结果,特别是在早期诊断中,因为症状往往不明显或没有症状。

3.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的要求在进行实验室测试之前,我们必须注意以下要求:(1)样本的获取必须符合标准。

例如,尿液、血液、脑脊液、皮损等。

(2)样本的储存和运输必须严格按照标准,避免污染或破坏。

(3)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4.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的解读在进行实验室测试之后,我们必须仔细解读测试结果。

鉴于梅毒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我们需要权衡许多因素,如病人的症状,既往病史等。

不同的测试结果需要不同的解读方法。

结论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的时代,实验室检测成为了诊断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的确立,将有助于准确识别和预防梅毒的传播。

我们应该加强对实验室操作、标本采集和处理、测试结果解读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实验室测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与技术规范课件.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与技术规范课件.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与技术规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梅毒的实验室检测与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

主要涉及教材第十二章,详细内容包括梅毒的病原学、实验室检测方法、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梅毒的病原学特点,掌握梅毒实验室检测的基本方法。

2. 学习梅毒实验室检测的技术规范,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掌握梅毒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要点,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

教学重点: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室检测设备模型、实验操作视频。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操作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梅毒病例,让学生了解梅毒的危害,引出梅毒实验室检测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梅毒病原学特点、实验室检测方法、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梅毒实验室检测中常见的问题,讲解解决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梅毒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简述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要点。

(3)如何进行梅毒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5. 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播放实验操作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流程。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方法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2.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样本处理试剂选择操作流程结果判断3. 梅毒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试剂质量控制设备维护与校准结果复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梅毒实验室检测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

(2)根据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设计一份实验操作流程。

(3)分析梅毒实验室检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2. 答案:(2)结合教材和实验操作手册,自行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及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与技术规范课件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与技术规范课件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 定进行处理,防止交叉污染。
事故处理
如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采 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清洗伤口、消毒环境等。
CHAPTER 05
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与 解读
检测结果判定原则
明确检测原理
01
了解和掌握梅毒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抗原抗体反应、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与 技术规范课件
目录
• 概述 •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 梅毒实验室规范化操作流程 • 梅毒实验室技术规范与标准操作规程 • 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与解读 • 梅毒实验室检测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CHAPTER 01
概述
定义与背景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 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器官。
基于免疫学技术的检测方法改进与创新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该技术结合了化学发光和免疫分 析的优点,具有高灵敏度、宽线 性范围和良好的稳定性,已广泛 应用于梅毒血清学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该技术利用酶催化底物反应产生 光信号,从而实现对梅毒抗体的 定量检测,具有操作简便、成本 低等优点。
基于生物信息学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合理布局实验室空间,设置独立 的阳性血清和脑脊液检测区域,
以避免交叉污染。
实验器材
使用一次性实验器材,如注射器 、吸管、离心管等,避免交叉感
染。
实验人员
实验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 梅毒检测的原理、操作流程和质
量控制要求。
标准操作规程
1 2
样本采集
采集血液样本时,应使用真空采血管,避免直接 接触血液。采集脑脊液样本时,应使用无菌穿刺 技术。
血清学筛查
血清学确证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血清学 方法筛查患者血清中的梅毒抗体。

2024年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课件

2024年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课件

2024年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内容涉及《临床微生物学》教材第十二章第二节:梅毒病原学及其实验室诊断方法。

详细内容包括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梅毒的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结果判读。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

2. 了解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种类、原理及操作步骤。

3. 能够正确判读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给出合理的诊断建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操作步骤及结果判读。

重点: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以及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种类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梅毒实验室检测操作视频。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梅毒病例,引起学生对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的重视。

2. 理论讲解:1)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

2)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种类、原理及操作步骤。

3. 实践操作演示:播放梅毒实验室检测操作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4. 例题讲解:讲解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判读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判读方法。

5. 随堂练习:发放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判读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

2.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种类、原理及操作步骤。

3. 梅毒实验室检测结果判读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请简述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

2) 请列举三种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病例1:TPHA(+)、RPR(+)、VDRL(+)病例2:TPHA()、RPR(+)、VDRL(+)4) 请谈谈你对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的认识。

2. 答案:1) 梅毒螺旋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主要通过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2) 三种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TPH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概述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实验室诊断是梅毒早期诊断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梅毒实验室诊断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中,血清学检测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 1. 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 2. 血清非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通常采用补体结合试验(RP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

下面是具体的测试步骤: 1. 准备被测血清和梅毒螺旋体抗原。

2. 将被测血清与梅毒螺旋体抗原混合,并孵育一段时间。

3. 使用特异性试剂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4. 观察反应结果,通常采用N样本与P样本比较的方法判断阳性与阴性。

非特异性抗体检测非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补体结合试验(RPR)、荧光螺旋体抗体试验(FTA-ABS)等。

这些方法的测试步骤与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类似,只是检测的抗体种类不同。

碳诺林试验碳诺林试验也是梅毒实验室诊断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患者的血清与含有碳诺林颗粒的载玻片接触,通过观察颗粒聚集情况来诊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

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除了血清学检测和碳诺林试验,还有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可用于梅毒的诊断,例如PCR检测、组织培养等。

这些方法在梅毒的早期诊断、治疗及追踪感染情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是梅毒诊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中血清学检测和碳诺林试验是常用的方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也越来越重要。

有关实验室诊断标准的研究仍在进行中,希望未来能有更准确、灵敏的诊断方法出现,为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因此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测来进行确诊。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是指在临床诊断中,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

本文将介绍梅毒实验室诊断的标准和方法,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梅毒患者。

1. 血清学检测。

梅毒的血清学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之一。

常见的血清学检测包括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

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主要包括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检测和非特异抗体检测,其中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检测包括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MHA-TP)和梅毒螺旋体血清凝集试验(FTA-ABS)等。

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则包括非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检测和非特异抗体检测,如梅毒螺旋体抗原检测和梅毒螺旋体DNA检测等。

2. 直接检测。

除了血清学检测外,梅毒的直接检测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直接检测包括梅毒螺旋体的显微镜检查、组织培养和核酸检测等。

其中,梅毒螺旋体的显微镜检查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是一种直接而快速的诊断方法。

组织培养则是将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进行培养,以寻找梅毒螺旋体的生长。

核酸检测则是通过PCR等方法检测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DNA,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检测方法。

3. 其他检测方法。

除了上述的血清学检测和直接检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可用于梅毒的诊断,如梅毒螺旋体的免疫组化检测、蛋白质多肽检测和生物传感器检测等。

这些方法在梅毒的诊断中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总结。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是通过血清学检测、直接检测和其他检测方法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

这些实验室诊断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断,以提高梅毒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对临床医生在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面有所帮助,提高对梅毒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陈新科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陈新科
上述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基本相似
操作要点
1. 仪器:水平旋转仪。 2. 定性实验


加样:吸取50ul血清(浆)放在卡片圈中,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圈内 加抗原:将抗原轻轻摇匀,用9号针头加1滴抗原 反应:将卡片置水平旋转仪旋转8分钟,立即在亮光下观察结果 稀释夜准备:在圈内加入50uL生理盐水 加样:吸取50uL血清(浆)与各圈中盐 水作系列稀释,并涂布整个圈内。 下同定性试验。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人间传染的病原微 生物名录:危害程度第三类,样本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中检测。
梅毒概述(二)
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的1年内最具有传染性 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 到感染后2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 母婴传播 在妊娠7周时,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为什么梅毒实验室诊断需要两类血清学检测方法?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方法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TPHA)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梅毒免疫层析法-梅毒快速检测 (RT)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WB)
法包括: (1)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 (2)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3)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 (VDRL)等。 所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抗原基本成分都是一样 基本成分是心磷脂、卵磷脂和胆固醇



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凝集成网状沉淀颗粒被肉眼所见
TRUST假阳性
ELISA假阳性
标本 3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与技术规范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与技术规范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与技术规范概述梅毒(syphilis)是一种由螺旋体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梅毒的及时检测和确诊对于治疗及防止梅毒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相关的技术规范。

实验室检查方法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梅毒的首选检测方法,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非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non-treponemal tests)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treponemal tests)。

非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包括梅毒螺旋体血清检测(VDRL)和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

这些试验通过检测抗体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梅毒,并可评估感染程度。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主要包括T. pallidum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ELISA试验。

这些试验可以进一步证实梅毒感染,并对阳性样本进行确认。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基因组或其特异性基因片段。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杂交试验。

PCR技术可在早期感染时检测到梅毒螺旋体的DNA,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DNA杂交试验主要用于检测神经梅毒,可检测到T. pallidum在脑脊髓液中的存在。

细菌学检测细菌学检测是直接观察样本中是否存在活动的梅毒螺旋体。

常用的细菌学检测方法有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螺旋体培养。

在显微镜下观察暗视野试验时,活动的梅毒螺旋体会显示出旋转的运动。

苏木精-伊红染色可以染出梅毒螺旋体的形态。

螺旋体培养可以将梅毒螺旋体培养出来,但是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并且并非常规检测方法。

技术规范为确保梅毒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规范:1.实验室人员需接受充分的培训,熟悉各项检测方法和技术操作流程,并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所有试剂和材料必须符合质量管理规范,并保持良好的保存和标识。

3.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使用标准品进行日常质控、参加外部质控项目以及进行内部质量评估。

梅毒实验室测试题

梅毒实验室测试题

梅毒实验室测试题一、单选题1、梅毒螺旋体镜检可采用的染色方法:()A 革兰染色B 美兰染色C 镀银染色(正确答案)D 伊红染色2、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可采用的方法:()A TPPAB ELISAC RPR(正确答案)D FTA-ABS3、TPPA只能检测到:()A IgAB IgGC IgG+IgM+IgA等混合抗体(正确答案)D IgM4、开展梅毒血清学检测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应是哪一级?()A. 一级B. 二级(正确答案)C. 三级D. 四级5、室间质控的主要目的是评价什么?()A. 检测方法有效性B. 检测结果精确性C. 检测结果准确性(正确答案)D. 检测方法可行性6.梅毒螺旋体病原学检测方法不包括:()A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B 镀银染色C 培养基培养(正确答案)D 核酸检测7.RPR/TRUST检测用水平旋转仪的转速是:()A (100±2)转/分(正确答案)B(100±10)转/分C (120±2)转/分D (120±10)转/分8、RPR/TRUST试验在水平旋转仪上旋转反应时间多长?()A. 5分钟B. 8分钟(正确答案)C. 10分钟D. 12分钟9、TRUST试验时每个反应孔滴加的抗原量是多少?()A. 50μlB. 30μlC. 25μlD. 17μl(正确答案)10、前带现象主要是在出现在下列哪种方法中?(B)A. ELISAB. RPR(正确答案)C. TPPAD. FTA-ABS二、是非题1.除部分极早期梅毒外,一般梅毒患者无论是否接受过有效抗梅治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常终身阳性。

对(正确答案)错2.RPR/TRUST只能用于梅毒血清学检测初筛。

对错(正确答案)3.二期梅毒时,TPPA和RPR两种血清学试验100%阳性。

对(正确答案)错4.诊断隐性梅毒时,RPR滴度应在1:8以上。

对错(正确答案)5.先天梅毒的实验室检查可采集脐带血进行梅毒血清学试验。

梅毒实验室诊断金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金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金标准
梅毒是一种由螺旋体属细菌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实验室诊断梅毒的金标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直接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梅毒螺旋体的存在。

常用的方法包括暗视场显微镜检查(dark-field microscopy)和免疫荧光染
色(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2. 血清学检测: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反应和特异性反应两个层次的检测。

- 非特异性反应:通过检测体液中的非特异性抗体来提供梅
毒感染的线索。

最常用的是非梅毒螺旋体抗原卡(Non-Treponemal Antigen Test),主要有梅毒假阳性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RPR)和梅毒螺旋体试验(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VDRL)等。

- 特异性反应:通过检测体液中的特异性抗体来确认梅毒感
染的诊断。

最常用的是梅毒螺旋体抗原检测(Treponemal Antigen Test),主要有梅毒螺旋体颗粒血清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ssay,TPPA)和梅毒螺旋体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Enzyme Immunoassay,TP-EIA)等。

这些实验室诊断方法可以互相配合,提供梅毒感染的准确诊断
结果。

综合上述的非特异性反应和特异性反应的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可以得出梅毒的确诊结论。

简述梅毒实验室检验主要流程

简述梅毒实验室检验主要流程

梅毒实验室检验主要流程简介梅毒是一种由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实验室检验是梅毒的重要诊断手段之一,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测来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螺旋体。

本文将详细描述梅毒实验室检验的主要流程和步骤,确保流程清晰且实用。

流程概述梅毒实验室检验的主要流程包括样本采集、标本处理、血清学检测和结果解读。

具体步骤如下:1.样本采集2.标本处理3.血清学检测4.结果解读下面将逐步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1. 样本采集样本采集是梅毒实验室检验的第一步,通常采用静脉血作为样本。

采集前需要告知患者相关信息,并征得其同意。

操作步骤如下:1.1 准备采集工具和材料,包括一次性采血针、采血管、消毒棉球、乙醇、手套等。

1.2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将采血部位(通常是患者的前臂)暴露。

1.3 穿戴手套,用消毒棉球擦拭采血部位,然后用乙醇再次擦拭,待干燥。

1.4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穿刺患者的静脉血管,并将血液采集到采血管中。

1.5 采集足够的血液量,通常为5-10ml。

1.6 将采血管密封并标记好患者的相关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1.7 将采血管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血清。

2. 标本处理标本处理是为了获取清晰的血清样本,以便进行后续的血清学检测。

操作步骤如下:2.1 离心结束后,将离心管取出,小心地将血清转移到一个干净的离心管中。

2.2 将血清离心管再次密封,并标记好样本的相关信息。

2.3 将血清离心管放入冰箱中保存,保持在2-8摄氏度。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梅毒实验室检验的核心步骤,主要通过血清中的抗体来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螺旋体。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试验。

操作步骤如下:3.1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 3.1.1 微量血凝试验(VDRL):将患者血清与VDRL试剂混合,在特定条件下观察血清的凝集反应。

3.1.2 螺旋体颗粒吸附试验(TPPA):将患者血清与螺旋体颗粒混合,观察是否有抗体与螺旋体颗粒结合。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梅毒是一种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诊断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诊断是梅毒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介绍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梅毒。

一、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是梅毒诊断的金标准之一。

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体(非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两种检测方法。

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包括非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Nontreponemal serologic test,如RPR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包括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reponemal serologic test,如TPPA试验)。

在实验室诊断中,通常要求首先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如RPR试验,若结果阳性,则需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如TPPA试验,以确认诊断。

二、直接检测。

直接检测是指在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后,通过镜检或PCR等方法直接检测患者体液中的梅毒螺旋体。

常用的直接检测方法包括血清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DNA检测等。

直接检测方法能够更快速地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对于早期感染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三、其他实验室检测。

除了血清学检测和直接检测外,还有一些其他实验室检测方法可辅助梅毒的诊断,如梅毒螺旋体培养、梅毒螺旋体分子生物学检测、梅毒螺旋体抗原检测等。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诊断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能够提高梅毒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综上所述,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直接检测和其他实验室检测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梅毒,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提高梅毒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内容摘要:梅毒的实验室检测分病原学检测、过筛试验和确诊试验。

因检测方法较多,很多医护人员、甚至实验室人员也不能完全掌握。

为方便理解,以表格的形式总结了4种过筛试验和7种确诊试验的区别;以表格的形式总结了过筛试验与确诊试验不同结果的4种组合模式所对应的临床意义。

WHO推荐用VDRL和RPR方法(现临床常用TRUST方法代替)对血清进行过筛试验,出现阳性者用TPPA、TPHA (现临床常用TP-ELISA代替)等方法做确证试验,本文对这些试验作了重点介绍。

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3~6周后,可在患者血清中检出2种抗体,一种是针对螺旋体抗原的抗体,另一种是针对非螺旋体抗原(心磷脂)的抗体。

抗体又称为反应素。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分病原学检测、过筛试验和确诊试验。

一、病原学检测:材料:1.暗视野显微镜。

2.钝刀、无菌盐水、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等。

方法: 1.取材:①皮肤粘膜损害部位取材:先在玻片上加无菌盐水1滴,用棉拭子擦去皮损部位污物,如有痂皮,可用钝刀除去,嘱患者用手挤压皮损周围,使组织液渗出,用钝刀轻轻地刮取组织液(避免出血),将组织渗出液与玻片上无菌盐水混合,加盖玻片后镜检。

②淋巴结取材:消毒淋巴结表面皮肤,用1m1注射器配12号针头,吸取0.25-0.5ml无菌盐水,以无菌操作穿刺淋巴结并注入盐水,再吸入注射器内,如此反复二三次,取少量淋巴液直接滴加于玻片上加盖片后镜检。

③羊膜穿刺术:梅毒孕妇的羊膜穿刺术应由专业人员操作,获得羊水直接滴加于玻片,加盖片后镜检。

2.显微镜检查:①打开暗视野显微镜,在聚光器上加一滴蒸馏水(湿式)。

②将玻片置于载物台上。

③上升聚光器使蒸馏水接触玻片的底部,先用 10倍物镜调焦,再用40倍物镜观察。

【结果】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如有发光的典型螺旋状梅毒螺旋体及特征性运动方式(旋转运动、伸缩移行、弯曲前行)为阳性结果。

二过筛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检测针对心磷脂的抗体。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

梅毒血清反应的假阴性
• 1. 一期梅毒硬下疳:一般硬下疳 出现2-3周,机体才出现反应素,故 早期血清反应常呈阴性。
• 2. 感染梅毒立即治疗或晚期梅毒: 由于血清反应素低,出现阴性。
• 3. 二期梅毒假阴性;不到1%的二 期梅毒患者其未稀释的血清VDRL试 验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在高度 稀释后反而为阳性,即前带现象 (Prozone phenomenon),这是血 清中抗心磷脂抗体过多,抑制阳性 反应的结果。 • 4. 技术操作或抗原敏感性低出现 血清试验阴性。
• TP-ELISA利用酶的放大系统,提高 了检测灵敏度,甚至可以比TPPA能 更早地检测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 体。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和非 特异性抗体中,特异性IgM抗体最早 出现,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机体启 动体液免疫即可产生;抗心磷脂抗 体是当组织被破坏释放心磷脂后才 产生。
•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G抗体出现时间 较晚,可终身存在,因此,TPELISA或TPPA阳性无法判断是初次感 染还是既往感染。抗心磷脂抗体可 在梅毒治愈后消失,用TRUST能判断 是新近感染还是既往感染。
• 感染梅毒后,心磷脂抗体出现晚于 特异性螺旋体抗体,晚期梅毒时此 类抗体又部分转阴。有报道,三期 梅毒病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仅 有71%仍为阳性,而梅毒螺旋体抗体 检测几乎均为阳性。 • 因此,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不适 于诊断一、三期梅毒,潜伏期梅毒 也不敏感,而且有急慢性的生物学 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
• 血清学试验用作先天性梅毒的辅助诊 断,其首要问题是将无症状感染婴儿 从非感染婴儿区别开来,这些婴儿的 母亲梅毒血清试验阳性,困难在于不 能将母亲体液免疫反应同婴儿的抗体 反应相区别,因为母亲的IgG可传递 给胎儿。另外由于IgG终身存在,所 以很难评价治疗结果。血清学诊断常 常又存在着假阳性。

梅毒螺旋体的几种实验室检测方法

梅毒螺旋体的几种实验室检测方法

梅毒螺旋体的几种实验室检测方法摘要] 梅毒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进行诊断。

当前,有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被使用。

本文主要对直接检测法、血清学检测法及PCR检测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梅毒;检测方法;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螺旋体(又称为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

它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临床上表现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潜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传梅毒)等[1]。

本文综述了目前应用于梅毒实验室检测的三类方法,一是病原体直接检测,二是血清学方法,三是分子生物学技术。

1. 病原体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直接检测适用于一期梅毒。

一期梅毒仅在接触部位发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的损害,标志性特征为硬下疳。

此时血清中抗原抗体还未达到可测水平,因此梅毒螺旋体检测对梅毒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1.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DFM)可直接观察病灶分泌物中的梅毒螺旋体,是诊断早期梅毒的主要方法。

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可根据典型的形态、大小和运动方式,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诊断,特异性较高。

但由于病程、取材、实验人员计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敏感性较低。

1.2 镀银染色法(Warthin-starry)由于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镀银染色法能将梅毒螺旋体染成棕褐色或黑褐色,形态清晰易辨,且标本可永久保存。

缺点是镀银染液需新鲜配制,且存在其他类似的干扰物质,故临床应用较少。

1.3 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DFAT)用荧光素标记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直接染色标本,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通过暗视野显微镜观察,从免疫学和形态学两方面检测梅毒螺旋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但同时,对显微镜设备和技术条件要求也较高,目前还没有被实验室广泛使用。

1.4 多功能显微镜诊断仪(MDI)是美国科学家布拉德福博士历经20年发明的一种屏幕线性放大40-20000倍的高清晰度显微镜,集现代光学、光电学、电子学、医学影像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医学显微设备。

性病实验室梅毒SOP

性病实验室梅毒SOP

目的:规范的梅毒螺旋体检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适用范围:性病实验室工作人员责任人:实验操作者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1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1.1.1操作应规范化。

1.1.2所有标本都应当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应戴手套谨慎操作。

1.2梅毒标本采集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有病原体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各期梅毒的检测方法及部位见下表。

1.2.1血液1.2.1.1血清标本根据需要,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促凝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5 ml,室温静置1-2小时(或37℃静置30分钟),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分离新鲜血清,备用。

也可采用保存于2-8℃或-20℃的血清。

溶血、脂血或污染的标本可影响试验结果。

1.2.1.2血浆标本根据需要,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抗凝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5 ml,轻轻颠倒混匀8-10次,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分离血浆,备用。

血库血浆以及EDTA 抗凝血浆同样可以用于梅毒血清学实验(一般仅用于RPR实验,),但易出现假阳性反应(需用血清复试),如用其他抗凝剂应首先评价后再用。

1.2.1.3末梢全血消毒局部皮肤(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可选择手指或耳垂,1岁以下儿童采用足跟部)。

一次性采血针刺破皮肤,用无菌棉签擦掉第一滴血。

收集滴出的血液,立即用于检测。

1.2.2皮损部位组织液1.2.2.1用于病原学检查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刮勺轻刮、挤压皮损部位,取渗出液与预先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立即用于暗视野显微镜检测,或取渗出液直接涂片,用于镀银染色试验。

1.2.2.2用于核酸检测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刮勺轻刮、挤压皮损部位,刮取渗出液,加入有DNA保存液(1ml/管)的标本管中,备用。

1.2.3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腹股沟淋巴结,注入0.3ml无菌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立即进行暗视野镜检或备用。

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

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

梅毒实文验档素材室诊断梅毒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检查法和血清学检测法。

一、显微镜检查法〔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根本原理】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皮损的渗出液涂片,以及淋巴结穿刺液涂片等,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光线从聚光器的边缘斜射到涂片上的梅毒螺旋体而发出亮光,从而可依据其特别形态和运动方法进行检测。

【仪器材料】1.暗视野显微镜。

2.钝刀〔刮勺〕、载玻片、盖玻片、注射器具、无菌生理盐水。

【标本采集】1.皮肤黏膜组织液: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外表的污物,钝刀轻刮、挤压皮损表层,取渗出液与预先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镜检。

2.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淋巴结,注入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操作步骤】1.加镜油:在暗视野显微镜的聚光器上滴加镜油。

2.聚光:将标本玻片置载物台上,上升聚光器使镜油接触载玻片底面。

3.镜检:在镜下观察,寻觅有特征形态和运动方法的梅毒螺旋体。

【结果判读】梅毒螺旋体在暗视野显微镜镜下表现为纤细、白色、有折光的螺旋状微生物,长5〜20p m,直径小于0.2p m,有6〜12个螺旋,具有旋转、蛇行及伸缩等三种特征性的运动方法。

暗视野显微镜下发觉有上述特征的螺旋体为阳性结果。

【结果汇报】1.阳性: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2.阴性:未见到上述特征的梅毒螺旋体。

【临床意义】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可确诊梅毒。

2.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现症梅毒的最好方法,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性病实验室必备工程之一。

3.如未见到梅毒螺旋体,并不能排解患梅毒的可能性,应复查和血清学检查。

【考前须知】1.取材时尽量防止出血,以免影响镜下观察。

2.取材后应马上置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

3.镜下观察时应注意与其他螺旋体相鉴别。

〔二〕镀银染色检查【根本原理】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色,从而可以在镜下观察到梅毒螺旋体。

【仪器材料】1.显微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国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写在课前的话梅毒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要熟悉梅毒的定义、传播途径及临床分期;掌握不同时期梅毒的治疗方法;掌握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梅毒免疫学反应;掌握梅毒血清学实验的原理、特点及各自优缺点;掌握先天性梅毒和神经梅毒的诊断方法。

一.梅毒概况及临床分期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

人体受感染后,螺旋体很快播散到全身,可侵犯全身各组织与器官,临床表现多样,且时隐时显,病程较长.梅毒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及粘膜,晚期除侵犯皮肤、粘膜外,还可侵犯心脏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全身各个系统;另一方面,梅毒又可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次是垂直传播。

随着梅毒在人群中流行率升高,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日益上升,并伴随着包括诊断、治疗、阻断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第三,输血传播.输血传播曾经是梅毒重要的传播方式.但随着血液筛查的广泛开展及输血的减少,梅毒经输血传播已很少发生。

但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流行,梅毒仍然是输血安全的威胁。

临床分期: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单个、无痛性的硬下疳,通常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3 — 4 周出现;二期梅毒:一期梅毒不经治疗,梅毒螺旋体在几周到几个月后会播散到血液中,引起二期梅毒。

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发热、淋巴结病、弥漫性皮疹、生殖道或会阴湿疣等.一、二期梅毒统称为早期梅毒;三期或晚期梅毒:在最初感染的数年至十数年后发生,可累及任何器官,常见梅毒瘤性梅毒、心血管梅毒以及神经梅毒。

隐性梅毒:无症状但梅毒血清学试验呈阳性.分为早期隐性梅毒(病程一般在一年以内)和晚期隐性梅毒(病程一般在一年以上)。

二.梅毒的治疗非口服途径的青霉素可用于各期梅毒的治疗.早期梅毒的治疗首选240 万单位苄星青霉素G单次肌肉注射.对青霉素过敏者,替代治疗方案有强力霉素,口服,每次100 mg,每日2 次,持续2 周,或四环素,口服,每次500 mg,每日4 次,持续2 周.早期隐性梅毒的治疗方案与早期梅毒相同。

晚期隐性梅毒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每周一次肌肉注射240 万单位苄星青霉素G,持续3 周;对青霉素过敏者,替代治疗方案有强力霉素,口服,每次100 mg,每日2 次,持续4 周,或四环素,口服,每次500 mg,每日4 次,持续4 周.合并HIV感染、梅毒瘤性梅毒、心血管梅毒的治疗方案同晚期隐性梅毒相同.神经梅毒治疗只能采用青霉素,静脉注射水溶性青霉素G,每4 小时300 - 400万单位,持续10 - 14 天,或肌肉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天240 万单位,持续10 - 14 天,同时口服丙磺舒,每日500 mg,每日4 次,持续10 - 14 天。

孕妇的治疗只能采用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需经脱敏后再治疗。

早期梅毒应如何治疗?三.实验室检测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是主要的梅毒病原学诊断方法,是最特异的一期梅毒检测方法。

取材部位以硬下疳为主,也可从宫颈、阴道、淋巴结等处取材.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排除梅毒(需在3 周内不同的3 天采样检测,才能得出阴性结果).暗视野显微镜法诊断的准确性受操作者的经验、病灶中活螺旋体的数量以及口腔、肛门破损处存在的非致病性螺旋体等因素的影响.镀银染色法:与暗视野检查法的临床意义基本相同。

该法利用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成棕黑色,再通过普通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是目前国外采用较多的方法,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将特异性的抗梅毒螺旋体单克隆抗体用荧光素标记,如果标本中存在梅毒螺旋体,则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发苹果绿色的梅毒螺旋体.此法可区分梅毒螺旋体和其他非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螺旋体。

聚合酶链反应(PCR):能对生殖器溃疡进行早期鉴别诊断,区分梅毒、生殖器疱疹和软下疳。

它又可分为PCR和RT—PCR。

PCR的设计主要针对编码梅毒螺旋特异性抗原和TpN47的DNA开放编码区,常见的引物有K03A、K04、47-1、47-2、47—3、47—4等。

由于在PCR中会偶然出现非特异的PCR产物而干扰结果,因此必须用特异性DNA探针进行DNA—DNA杂交来提高PCR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此外,由于TpN47的保守性,雅司螺旋体可产生类似的PCR产物,所以这种设计的PCR不能区分梅毒和雅司;但可以区分梅毒螺旋体和引博氏疏螺旋体,这就可以解决梅毒与莱姆病之间血清诊断中的免疫交叉的问题.另外一种是RT-PCR,常见的设计是针对梅毒螺旋体的16s rRNA 366bp片段,这种方法污染少,特异性敏感性都比较高,但价格也较高。

PCR在梅毒持续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目前还没有一致的意见,理论上讲PCR可以查出死亡的TP,所以治疗后PCR阳性并不意味着治疗失败,但死亡的TP从机体内清除比较快(15-30 天),而存活的TP从机体内清除至少需120天,所以治疗数周后PCR阳性意味着持续感染的可能。

此外也有将PCR用于产前诊断和神经梅毒诊断的报道。

四.免疫学反应人类对梅毒没有先天免疫性,尚无疫苗接种进行人工免疫,只能在受感染后产生感染性免疫。

已完全治愈的早期梅毒患者仍可再感染。

感染梅毒后,首先产生IgM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感染2周后可检出,早期梅毒治疗3 - 9 个月或晚期梅毒治疗2 年后,大部分病人IgM 可转阴,再感染时又出现阳性,所以IgM型抗体的存在是活动性梅毒的表现。

通常感染梅毒4 周左右产生IgG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即使经足量抗梅治疗,梅毒螺旋体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IgG抗体仍可通过记忆细胞的作用继续产生,甚至终生在血液中可检到。

另一种具有抗体性质的物质叫反应素,是梅毒螺旋体破坏人体组织过程中释放出的一种抗原性心磷脂刺激机体所产生的抗体。

反应素一般在感染后5 — 7 周,或下疳出现后2 — 3 周产生,经正规治疗后可以逐渐消失.胎儿在宫内感染梅毒螺旋体后,胚胎的晚期6 — 9 个月时,已能合成IgM型抗体,出生后第3个月开始形成IgG型抗体;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而IgG型抗体能通过胎盘,如果在患儿血清中检出IgM是诊断先天性梅毒的有力的证据,但IgM阴性并不能排除先天性梅毒。

五.梅毒血清学试验(一)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是以心磷脂、卵磷脂以及胆固醇作为抗原检查血清中的反应素,用于初筛试验及疗效观察。

有以下四种试验,原理基本相同:①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

试剂需现配现用,并且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故国内实验室很少采用.但VDRL是诊断神经性梅毒最特异的血清学方法。

②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试剂不需要现配现用,但仍然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现在已很少使用。

③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在特制的纸片上进行,加入一定量特制炭粉,可使抗原抗体出现凝集,用肉眼可观察结果。

④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

在试剂中以红色的甲苯胺红颗粒代替黑色的炭粉颗粒,使结果更容易观察。

本试验的缺点:特异性.在多种疾病,如急性病毒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肿瘤、静脉吸毒者、老年人以及孕妇中均可出现反应素,所以此类试验有时会出现假阳性;敏感性。

感染梅毒后反应素的出现时间晚于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体,因此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对一期梅毒的漏检率比较高。

RPR或TRUST有时出现弱阳性或阴性结果,而临床的二期梅毒检测需将患者血清稀释后做定量的试验,如果再出现阳性结果,则为抗体过量引起的“钩状效应”,大约1%—2%的二期梅毒病人可出现假阴性.另外,晚期梅毒反应素转阴率较高,此类试验对隐性梅毒不太敏感,因此此类试验漏检较多.本试验的优点:阳性患者往往是梅毒现症感染者,临床上即可开展治疗;该试验表现为滴度随成功的治疗而逐渐下降,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价格低廉。

测定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滴度进行疗效观察:①治疗成功:早期梅毒患者在治疗后6 个月内症状消失,并且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滴度有至少4 倍下降。

晚期或隐性梅毒患者在治疗后12 — 24 个月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滴度有至少4 倍下降,说明治疗较成功.②治疗失败:治疗后症状持续或重新出现;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滴度反而上升4倍或以上;本试验初始滴度比较高(1:32 或以上),但在六个月内没有达到4 倍下降。

抗梅毒治疗失败的病人应考虑是否有合并HIV感染及神经梅毒可能性。

③血清固定。

经正规治疗后,梅毒患者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一般都会转为阴性,但是有约1% - 3%的病人即使经足量抗梅治疗,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滴度仍然可持续呈低滴度阳性,此现象称为血清固定,原因尚不清楚。

血清固定患者的滴度重又上升则提示再次感染梅毒。

(二)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是用梅毒螺旋体作为抗原检测血清当中的抗螺旋体的IgM或者IgG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但不能用作疗效观察的指标。

常用五种方法: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快速诊断试验。

1。

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是所有螺旋体试验中最敏感的方法,特异性高,通常被认为是检测梅毒的“金标准”。

且该试验可分开检测IgM和IgG.但是该法在技术操作上最困难,试验操作及结果判读都必须核实。

试验可靠性的关键是标准化的结果判断、高质量的荧光标记抗体及适当的稀释度.由于实验室操作繁琐及主观判断经常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因此增加标记荧光标记染料的复染可以减低标准化过程中的错误,并增加其可读性及重复性。

由于该试验需要优质的荧光显微镜和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所以通常不被临床实验室作为常规方法进行开展。

2。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原理是用超声裂解的梅毒螺旋体作为抗原,致敏经醛化、鞣化的羊或禽类红细胞,此致敏红细胞与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可产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TPHA的优点:该法比FTA—ABS容易操作且稳定性好,敏感性除早期梅毒外与FTA—ABS相似,对大样本进行批量检测时,操作也较容易。

不足:由于红细胞具有生物活性,可能产生非特异性凝集,且保存的时间较短,批间差较大,所以在实际使用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国内使用的商品化TPHA试剂盒均没有通过国家批批检。

3。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原理与TPHA的原理基本相同,但它以人工合成的惰性明胶颗粒代替TPHA中的红细胞作为载体,是TPHA的升级产品。

优点:试剂稳定,批间差小;结果判读更为清晰明确;敏感性和特异性较TPHA进一步提高;通过了国家的批批检.不足:结果判定主观,较难实现自动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