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艺术史之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

(一)概况

在春秋战国艺术门类中,工艺美术最丰富、也最富活力,成就也最高。

春秋晚期齐国人总结工艺技艺的专著《考工记》,对中国战国以前的科学技术给予了全面总结,内容涉及的方面很广,包括百工的社会地位、分工、工艺思想、城市、宫殿、器物制度、技艺经验等许多方面。结合先秦诸子所记述的工艺技艺材料,可以综合构成一部完整的先秦科学技术文献。

《考工记》记述当时主要手工业部门分工情况为:(1)攻木之工①轮人、②舆人、③弓人、④庐人、⑤匠人、⑥车人、⑦梓人。

(2)攻金之工①筑氏、②冶氏、③凫氏、④栗氏、⑤段氏、⑥桃氏。

(3)攻皮之工①函人、②鲍人、③■人、④韦氏、⑤裘氏。

(4)设色之工

①画、②缋、③钟氏、④筐人、⑤■。

(5)刮摩之工①玉人、②榔人、③雕人、④矢人、⑤磬氏。

(6)■埴之工①陶人、②旊人。

按当时的社会分工,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六职指:1。王公:坐而论道;2。士大夫:作而行之;3。百工: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4。商旅:通四方珍异以资之;5。农夫:饬力以长地财;6。妇功:治丝麻以成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手工业分工是相当精细的,但二千多年来有许多木、皮、陶等易朽的工艺品没有流传下来。从考古发

掘出土的玉石器、漆器、青铜器、织绣品等工艺品来看,春秋战国的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玉石器主要用作装饰品,成为显示身份的重要标志,象征君子之德.作工讲究,制作精巧,立体雕饰绝少,趋于平面化;用于祭祀的玉琮几乎绝迹,即使有个别出土,从作工到形态都已失去早期的神圣性质。

春秋战国时的漆器工艺,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把漆器工艺推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使用范围扩大、技术大有长进、地方风格出现、分布广。艺术风格富丽辉煌,以红黑为主调,漆画大量出现,为绘画的发展提供了实物和经验。这些都为两汉漆器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的青铜工艺,就整个中国青铜工艺而言,其铸造工艺和艺术处理都达到了青铜史上的最高峰。以时代风格论,春秋战国青铜崇尚华巧新奇,新器形、新手法层出不穷。失蜡法、镶嵌法(错金银)、刻纹法等,丰富了铜器纹饰的制作手法。复杂的青铜画面,直接描绘现实生活,艺术处理也达到一定的水平。

春秋战国的织绣工艺,仅以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实物来看,可谓绚烂多彩,技艺高超,织绣的龙、凤、虎、花卉等纹饰,在色彩搭配、纹饰疏密组合,形象神态刻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惟针法比较简单,这是早期织绣工艺不可避免的缺点。

(二)玉石工艺

中国古代有关玉的概念,与今日矿物学上的标准不完全相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具五德者代表了整个中国封建时代对玉的认识。中国古人对于玉,并不仅仅看它的硬度,要看其质地、色泽、纹路等外观是否美,能否给人带来快感;还要看它能否体现伦理观念。自然美与社会美融合,成为中国玉的主要品格。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三代一汉),中国人把玉看得比黄金还要贵重。金银取代玉的位置是在唐代以后,唐代服饰仍以玉佩为最高品级。宋代开始玉的身份虽然降格了,但作为佩饰品,在上层社会仍占重要地位。

中国人重玉、赏玉,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习尚,而玉文化带给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玉文化为中国所独有。

人类的发展史,按工具的进步来划分,可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在中国横亘在石器、铜器之间还有一个玉器时代,铁器出现之后,玉石文化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中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越来越多,又鉴于中国古代重玉、赏玉的历史事实,不少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有一个玉器时代。类似的思想,东汉袁康在《越绝书?宝剑篇》中已经提出来了。

中国的玉器时代滥觞于新石器时代末期,三代至战国全面繁荣,两汉之后才开始衰落。中国古代的玉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值得认真研究、总结,发扬光大。

1。春秋以前的玉器工艺根据考古发掘的材料,中国最早的玉器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文化遗址中,距今约七千年。黄河下游、长江流域

和西辽河流域是三个主要产玉区。目前在中国发现原始玉的地点已有七十多处。原始玉按用途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礼仪等四类。从已经发掘的实物观察,年代最早的是装饰玉,可见玉最初就是以它的审美价值被人类看中的。河姆渡出土的玉器是玦、珠、璜、管;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距今约六千年)是耳坠,都是装饰品。晚些时候的大汶口文化(始于公元前4300年,约在公元前2400年过渡为龙山文化)出土了玉铲,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了兽面纹玉锛,五莲丹土村出土了玉刀、玉斧、玉铲,均非实用器,徒具生产工具的外形而已。江南太湖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非常丰富精美的玉器。从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到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先后沿续了三千年之久。其中河姆渡文化第三层(约公元前五千年)出土了玦、璜、管、珠;马家浜文化(公元前4500- 前3500年)出土了玦、璜、环、珠、镯、管、坠、唅、斧;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500- 前2000年)出土了玦、环、镯、珠、管、坠、瑗、笄、■、锥、针、唅、玉蝉、佩、璋形器、纺轮、铲、斧、琮、璧等玉器。太湖地区的玉器,按时间顺序可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发展规律:种类由少到多,造型由简单到复杂,个体由小到大,制作由粗到精。从玉器出土的位置,结合先秦文献分析,可以看出有些玉器被赋予了复杂的社会观念。江苏常州武进寺墩良渚文化墓葬中,发掘出玉璧24件,制作最精最大者,置于死者腹部之上,另一副置于胸之上,其余分置头前脚后。出土玉琮33件,一副镯式玉琮置于头部右上方,余32件方柱体玉琮除置于头部正前方的一件和置于脚后的四件外,都围绕人骨架四周,且大多有火烧的痕迹。看来当时丧葬是要举行宗教仪式的。火烧玉璧、玉琮或许已有礼无礼地的用意,

至少可以肯定玉璧、玉琮是作为父系氏族部落酋长的随葬品的。《周礼春官?宗伯》有云: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原始部落酋长生前掌握礼天礼地的特权,玉璧、玉琮作为他们身份的象征,后人用以礼天、礼地也是合乎情理的,虽然内涵不一定完全相同。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玉被赋予越来越复杂的社会观念,其内涵美被突现出来了。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出土了一件玉龙,1982年在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遗址中出土了双龙首璜形玉饰,都是更值得重视的重大发现。龙作为图腾是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民族群体的象征,以后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形象在中国原始社会亦有出现,如青海彩陶器上的鲵鱼纹,实际为龙纹。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墓葬中出土了彩陶蟠龙盘。

三星塔拉村出土的玉龙呈墨绿色,高26厘米,卷曲成C形,长头,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两个并排鼻孔,颈脊耸起长鬣,当是猪首的变体。以猪首为基本特征的玉龙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启示,龙的起源当与原始农业有关,因为猪是原始农业中最重要的家畜。这件大玉龙是用一整块玉料雕刻成的,细部运用浮雕、浅浮雕手法表现,通体琢磨,光洁圆润。龙体屈伸刚劲有力,长鬣高扬,极有生气,表现出龙图腾民族旺盛的生命力。龙成了某种社会观念的中介物。

玉器的生产要经过复杂的工艺过程,拣选好玉料之后还要经过刻、碾、琢、磨、钻等多道工序,有的成器之后还要在上面琢刻纹饰,如玉斧、玉铲、玉琮上面多有兽面纹。江苏武进寺墩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兽面纹玉琮制作得极为精致,其纹饰刻线宽度仅为零点一至零点二毫米,而且线条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