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鉴赏
彩绘龙纹盖豆
木胎,雕制。由盖、器身两部分构成,并分别以 整木雕就。盖为椭圆形隆起,两侧有新月形缺, 以便嵌装方形浮雕器耳。盖顶中心浮雕两条相互 蟠绕的龙,周边饰变形云纹,两端各有五组浮雕 的龙首或龙身纹样。器身的盘亦为椭圆形,盘浅 胎厚,两侧附加浮雕方形大耳,耳的四面透空, 方耳的五面亦浮雕龙纹。圆形豆柄上粗下细,座 大底平。豆盘内与盖内髹红漆,余均髹黑漆,并 用红、金色彩绘花纹:盘外侧上部施云雷纹,下 部在网纹上施蟠螭纹,柄与座施变形云纹图案。
从而使战国时代的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 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特点
春秋时期,木结构成为主要结构形式,各国兴建了大 量城市和宫室。宫室都属台榭式建筑,以阶梯形夯土台 为核心,倚台逐层建木构房屋,藉助土台,以聚合在一起 的单层房屋形成类似多层大型建筑的外观,以满足统治者 的私欲和防卫要求。战国时期出现了更多的城邑、宫室。 战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二城,大城又称郭,是居民区, 郭内为封闭的闾里和集中的市;小城是宫城,建有大量的 台榭。 随着建筑规划设计技术的进步,春秋和战国时期的高台建 筑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使得空间功能分区呈现纵向化和集 中化的趋势。 其景观的平面彤制仍以方形或组合方形为主,如“L”
对凤纹耳杯
制作时期:战国 口径15.5×5、高 4.5厘米 。荆州市荆州区马 山一号墓出土。木胎。椭圆形口,耳面上翘呈 新月形。器表和口沿内侧髹黑漆,器内髹暗红 漆。器沿内侧、耳面及外侧绘变形凤纹,两端 外侧饰变形凤纹、卷云纹。器底饰有用银粉描 绘首尾相连的双凤。器形优美,纹饰布局华丽 玄奇。
彩绘云纹扁圆盒
如动物形璜,有在璜的边缘加饰以透雕内容的,
如安徽长丰县杨公乡墓出土的一件战国玉璜,在 外缘中部加饰有一对对称的透雕回首凤鸟,璜的 两面均以谷纹为底,上面用阴线刻出涡卷云纹,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春 秋 战 国 简 介
一:概况
二:代表作、代表人物 三:观念与思想 四:元素提取与应用
春秋时期概况介绍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思想的空前活跃、人的价值的 提高,工艺美术突破礼制的局限,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泼、自 由的创作倾向,各种工艺美术都出现一些杰出的代表性作品。 主要成就表现在青铜、漆器、玉石、琉璃、陶瓷、金银、丝织 刺绣等方面。春秋中叶以后手工业制造的中心由周王室转入各 诸侯国家,有官府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种。 春秋战国是设计艺术发展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它的艺术设 计理论成就和艺术设计的实践经验在今天任由重大的意义
铁
代 表 :锄、犁、镰 等
铁犁
铁锄 铁 镰
铁锌 又名展性铸铁、可锻铸铁 例如:钢剑 等
钢 剑
铁器到了战国时代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农业生产用具:犁、镬、铲、镰、锄、耙、掐刀等 1.生产工具 手工生产用具:斧、斤、凿、刀、削、锉、锤、锥、 钻、针等
2.武器和装备:戟、剑、矛、链、匕首、甲胄等
3.生活用品:杯、环、盘、盆、鼎、杖、带钩等
4.其他:例如棺钉、刑具等一系列特制品
春 秋 莲 鹤 方 壶
战 国 冰 酒 器
战 国 莲 鹤 方 壶
战国敦
战国秦汉工艺美术
战国秦汉工艺美术概述及一般青铜器、铜灯、铜熏炉内容整理战国、秦汉工艺美术概述及一般青铜用器、铜灯、铜熏炉内容整理Ⅰ.概述一.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l年)工艺美术发展的社会背景1.开争权夺利的斗争,并陆续在一些诸侯国取得了统治实权。
地主阶级取代了奴隶主阶级专政,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封建社会。
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争霸、社会动乱的年代,统治者为了是自己的诸侯国实力强大,增加社会财富,因此鼓励社会的生产,这为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政策的保障。
2.有了一定的人生自由,有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一些自由民成为了独立的手工业者。
但是广大劳动者在这种新的制度下,向地主缴纳沉重的税租和付出无偿的劳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各种官办作坊都是建立在各种赋税徭役制度至上。
3.本的区别,由奴隶主所讲究的政教合一,以“礼”为重已变成封建地主所讲究实际生活的享受(即实用)。
例如铜器的发展,由奴隶社会的青铜“礼器”都变成了那些精巧的实用器物,从而使之成为财富的象征,而代表统治权力的作用渐渐淡化。
二.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的社会背景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设“三公九卿”管理政务,中国的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在经济上统一了货币、概述及一般青铜器、铜灯、铜熏炉内容整理度量衡、文字,修驰道,筑长城,兴修水利,以此来发展经济,使得经济迅速发展,对封建文化的高速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文化上秦朝人崇尚纯朴自然的美学关。
由于暴政,不久,农民起义推翻了统治中国15年秦王朝。
三.汉朝(西汉公元前206――公元9年,东汉公元25――220年)工艺美术发展的社会背景1.汉朝建立:公元前206年,刘邦灭陈胜、吴广,建立了大汉帝国史称西汉。
汉朝初期许多政策沿袭秦朝,因此有“汉承秦制”的说法。
2.汉朝的建立初期,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来鼓励人们发展生产,逐渐使国家富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品集
类 器名 属
用途
器形
盛 簠fu 食 器
盛黍稷稻梁等 长形口,口外侈,四短足,有盖。盖 与器相同,合为一器,开为两器
西周晚期 伯公父簠 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通高19.8厘米,口长23厘米, 宽28.3厘米,腹深6.4厘米
春秋早期 商丘叔簠 上海博物馆藏 高17.2厘米,口长22.2厘米 宽27.3厘米
西周晚期 龙耳簠 山东省博物馆藏 通高17.5厘米.jpg
春秋晚期 蟠龙洱簠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通高20厘米,长35.6厘米
类 器名 属
用途
盛豆 食 器
盛干果肉脯
器形 单高足,深腹或平底,或有盖
战国中期 平盘豆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高25厘米,宽19厘米
春秋晚期 国子豆 山东省博物馆藏 高40厘米,盘径25.1厘米,底径19.1厘米
1.漆器的胎的种类 2.外黑内朱的髹饰特点
器
“西瓜鼎”
战国晚期 人形足敦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高14.4厘米,口径27.5厘米.jpg
战国中期 陈侯午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高33.5厘米
战国中期 镶嵌几何纹敦 上海博物馆藏 高25.6厘米,腹径18.6厘米
战国早期 勾连雷纹敦 河北省博物馆藏 高20.6厘米,口径13厘米.jpg
类 器名 属
用途
盛 盨xu 食 器
盛饭
器形 椭方形,敛口,鼓腹,圈足
西周 白敢畀盨 保利艺术博物馆 口长22厘米,口宽14.5厘米 器长22.9厘米,器宽14.5厘米,高18.9厘米
西周早期 晋侯盨 上海博物馆藏 17.8厘米,口纵13.5厘米 口横21.4厘米
西周中期 兴盨 陕西省周原博物馆藏 通高13.1cm 口纵17cm 口横23.5cm 腹深9.1cm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第七章
春秋战国时期织锦工 艺
织锦种类与用途
锦: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多用于贵族服饰 绣: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多用于贵族服饰和家居装饰 缂丝: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多用于贵族服饰和家居装饰 刺绣: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多用于贵族服饰和家居装饰 织锦用途:贵族服饰、家居装饰、礼品赠送等
织锦制作工艺
色彩:色彩丰富,以红、黄、 蓝、绿、紫等为主
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工艺美术主要类型
青铜器:如鼎、簋、壶、盉等,具有较高 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陶器:如陶鼎、陶甑、陶罐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玉器:如璧、琮、璜、佩等,具有较高的 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
石器:如石斧、石刀、石磬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历史价值
设计:根据玉石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进 行设计
雕刻:采用雕刻、镂空、镶嵌等工艺进 行制作
打磨:对玉器进行精细打磨,使其表面 光滑、圆润
抛光:对玉器进行抛光处理,使其光泽 明亮、晶莹剔透
装饰:在玉器上镶嵌宝石、金属等装饰 物,增加其美观性和艺术价值
玉器纹饰与图案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纹饰特点:简洁、流畅、对称 常见纹饰:云纹、龙纹、凤纹、兽纹、植物纹等 纹饰寓意:吉祥、富贵、长寿、平安等 纹饰与图案的演变: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象,从单一到多样
漆器:如漆奁、漆盘、漆盒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木器:如木雕、木刻、木器等,具有较高 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工艺美术风格特点
青铜器:造型精美,纹饰繁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玉器:质地温润,造型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漆器: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陶瓷:造型多样,纹饰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第五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具有代表性的纹样有蟠螭纹、蟠虺(hui)纹等。
蟠虺纹 蟠螭纹
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加工方法,种类很多,从而大大加
强了其装饰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它的工艺形象。大体方 法有:1、焊接 2、刻划 3、镶嵌 4、金银错 5、鎏
金 6、镂空(一般使用失蜡法)
宴乐渔猎攻战铜壶(p70)
春秋战国期间用失蜡法制作的杰作——曾侯乙墓青
春秋战国金器
金盏、金勺(曾侯乙墓)
战国末期龙凤纹金花银盆
二、丝绸
丝绸是个统称,泛指以蚕丝织造的各类纺织品,包括较为
朴素的绢、缣(jian细绢)、绸,甚为轻薄的纱、縠(hu/
有皱纹的纱)以及若干种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重纹 彩的绫(一面光的很薄的丝织品)、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缎(一面光质地厚密的丝织品)、绒、刻丝(一种欣赏装饰 性丝织品)等。除染色以外,丝绸的装饰方法有织纹、印花、 刺绣、彩绘等。
错金银青铜 有流鼎
而如簋、鬲、簠、盂、觚、爵、角、斝、觯、卣、彝、觥等, 这些以前重要的礼器数量逐渐减少,以至于无。 而一些新的更加讲究实用的器形开始出现,如耳杯、洗、浴 缶等,它们都是专为日常生活所作。
战国青 铜耳杯
春秋战国时期壶的造型尤其丰富:
青铜莲 鹤方壶
错银几 何纹青 铜扁壶
尽管还屡见轮廓繁复的实例,但简约却是青铜器造型发展的
春秋战国时期,纺织成为各诸侯国富国强邦的重要行业,
官府与民间纺织业都很发达。这一时期的丝绸织造非常精美。 云雷纹、菱形纹、龙凤纹、舞蹈人物、狩猎等是春秋战国丝 织品的常用装饰纹样。
春秋战国丝织品图例
菱形纹锦
龙凤虎纹绣
四、漆器工艺
概说
所谓漆器就是以加工过的熟漆髹(xiu)饰的器物。从漆树上割取漆液后去
工艺美术史第三节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漆器工艺
在生产规模和艺术上都可以说是既战国之后的又一个高峰
出土地点也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生产组织严谨,分工很细,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装饰技法仍然以木雕彩绘为主,并新创了堆漆工艺。 堆漆:是用漆枪挤出漆液,形成凸起的线饰花纹,再填以彩漆描绘而成。
彩繪變形鳥紋雙耳長盒蓋 通長26.5,高6.2cm 湖北省博物館藏品 西漢 1978年雲夢睡虎地47號墓出土 木胎,挖製輔以雕製。兩端短把雕出豬頭形象的輪廓,器內髹紅漆,器表髹黑漆,並用紅、褐漆彩繪 花紋:兩短把與蓋麵加飾豬頭部的眼、眉、鼻等,蓋麵中部繪變形鳥紋、鳥頭紋、圓卷紋,兩長邊繪 波折紋、點紋、圓卷紋。
丝线编成宽窄不同的小辫条(每根辫条多数只用一种颜色),然
后将这些小辫条由外向里,一圈一圈地平铺在纸花上,另用一根 同色丝线把它钉紧,即成编绣。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71.8、宽52.1厘米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高贵华丽的衣料。三色锦。经线有深黄、深红、棕三色, 纬线为棕色。其纹样是由纬向排列的上下七组不同的小图案 组成,横贯全幅。每组小图案分别以波折纹相隔,波折纹内 填以龙纹和几何纹。小图案以对称的舞人动物纹为主题,舞 姿翩翩的人物、长尾曳地的峨冠凤鸟,以及姿态各异的龙纹、 麒麟,加之深红、深黄、棕三种温暖的色调,显得意趣盎然, 构成一幅欢快明朗的画面,反映出楚人乐观的精神面貌和对 自由境界的追求。明显有别于中原严肃、庄重的艺术情调。 其中长袖飘拂的舞人纹样,表现的或许是楚地的巫舞活动, 巫师通过歌舞与鬼神沟通,而龙凤为通天灵物。这种锦主要 用作面料和一些衣物的边缘部,是迄今见到的战国时期图案 最复杂、花纹单位最大的一种锦,需要复杂的提花装置和熟 练的技艺才能织成,无论织造技术还是色彩图案,都堪称战 国时期织锦的典范。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
窃曲纹
环带纹
4、青铜器的装饰 饕餮纹
蘷纹
商
青铜器的发展演变
夏代青铜器 此时是青铜器的“滥觞“时期。这个时期青铜 器的造型还很幼稚古朴、率简凝重,还没有脱 离原始意味。甚至有的青铜器没有任何装饰, 通体素面。一般以单层凸起的饕餮纹和弦纹为 装饰纹样,没有底纹。此时,青铜器上饕餮纹 形象的处理比较松散,不象后来商代那样神秘、 威严与恐怖。1972年在河南二里头出土的青铜 爵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属夏代。
黻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日、月、星辰,取其照鉴;
山川,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一种雉鸟),取其纹丽; 宗彝(一种祭祖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譐),取其忠孝; 藻(水草),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斧形),取其决断;
黻(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辩。
第五节 染织、服饰工艺
商代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造型以庄威、典雅、厚重、古朴为主 要特征。常用的纹饰有饕餮纹、夔纹等动物纹样 及几何纹样。早期的纹饰铸造比较浅,无底纹图 案,后期逐渐趋向繁缛华丽,基本上是浅浮雕, 并有繁华的底纹。后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基本上体现了“礼器”的性质, 蕴藏着深刻的宗教与政治意义。 鼎是商代青铜器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象征着某 种权威。鼎的形制随着不同时期纹饰的变化而发 生变化。饕餮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等皆是这 一时期的代表。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 青铜时代。
商代青铜器制作过程
A 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按一定比例熔化。 B 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泥造的模型里。 C 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 器。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学案一、背景时期战争频繁,各国为了加强统治都进行了改革。
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的局面。
生产的提高,冶铁技术的进步,工艺美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最有艺术成就的是和,另外,染织工艺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二、青铜工艺1】青铜器型及功能的转变2、王室之器减少,诸侯国之器增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2、从造型和式样上来看都有许多新的变化。
如鼎产生了,增加了,盖上用鸟兽等做装饰;还有实用的铜灯、铜镜发展于国;带钩流行于中原;铜剑以的制作最为精美。
3、从装饰来看,表现手法甚多,有、、、、等3】演变和创新1、鼎春秋早期:,微向外张,马蹄足;春秋晚期:多有。
战国晚期:直耳微倾,高2、敦盛放黍稷的食器,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创3、豆把手细而高,便于拿取,增加了。
4、鬲平沿口,无耳,足逐渐变矮。
5、壶春秋战国时期式样繁多最早作为用,后也代替的地位。
6、盘战国后期演变为无耳无足。
7、簋春秋时期加了方座,在造型上形成与的对比。
8、鉴9、其它。
3】装饰:1、纹案、、云纹、动物纹、宴饮攻占纹2、格式上下左右连续的方连续纹样3、艺术特点繁缛、清新三、青铜器的加工:焊接、刻划、镶嵌(是在铜体上刻出线槽后,嵌以红铜丝或宝石)1、鎏金。
2、镂空。
一般采用法。
失蜡法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的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器型和装饰,内外敷泥,待干后注入铜液,蜡液体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它可以产生层次丰富,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且精确度相当高。
3、金银错是最华贵的一种,在处用细金银线进行镶饰,一般构成和相结合的几何纹,产生与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虚实交替的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四、铜镜、带钩和铜剑1】铜镜(四大铜镜:、、、)1、战国铜镜图案:山字纹镜、蟠螭纹镜、兽纹镜、狩猎纹镜2、带钩:最早出现于时期可能源于胡俗五、漆器工艺这时期漆器的出土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都)等地为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艺制作与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艺制作与工艺美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与工艺美术迅猛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手工艺制作与工艺美术经历了繁荣与创新的阶段,为后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陶瓷、玉器、铜器和丝织品四个方面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艺制作与工艺美术。
一、陶瓷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制作的重要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早期的陶瓷器主要以灰褐色和红褐色为主,制作工艺简单,形状较为朴实。
然而随着冶铜技术的发展,陶器的色彩也得到了丰富,包括青釉、黑釉和绿釉等。
同时,陶瓷制作开始注重形式的雕刻和纹饰的装饰,不仅有实用性,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二、玉器玉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艺制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玉石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神秘而崇高的象征意义,因此制作玉器成为一种高雅的修养和艺术表达。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以玉石制作的玉佩、玉璋和玉器盘等为主,形状和纹饰多样,工艺精湛。
玉器的制作要求较高,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开料、雕刻、抛光等。
玉器的出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美观的装饰品,也展示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
三、铜器铜器是春秋战国时期手工艺制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铜器的制作在此时期达到了巅峰,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形制多样,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宗教和生活风貌。
铜器的制作技术主要包括铸造、镂空、浮雕和打磨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铜器,如酱油壶、酒器、器盟等。
铜器的出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实用的生活用具,也成为了一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四、丝织品丝织品作为中国传统的纺织工艺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迅猛发展。
当时,丝织品的制作技术主要包括蚕丝的饲养、丝线的抽取和丝织的织造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品以丝绸为主,纹饰精美,质地柔软。
丝织品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奢侈品,不仅在宫廷和贵族中常见,也流行于民间。
丝织品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服饰和家居用品,同时也成为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媒介。
3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沙,湖北尤多
• 纹饰——云雷纹、菱形纹、龙凤纹、舞 蹈人纹、狩猎等
春秋战国时期的纺织工具
生产力的发展,于是对纺织机
进行了改革,一种用脚踏的斜织机 便很快的代替了古老的踞织机。当
时,纺车已经代替了纺轮,纺纱的
效率也成倍的提高。
春秋战国的丝,麻,毛织工艺
丝织工艺——由于蚕丝的不断发展,在生产实践中也不断创 造出新的经验,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织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已能织出许多品种和纹样的织物。 麻织毛织工艺—— 大麻生产在我国古代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在春秋战国及最后一个时期,在棉花的种植没有传入中 原以前,它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衣着原料。当时精细的苎麻布 艺和丝绸比美,郑国的苎麻丝造技术已有较高的水平。到了 战国时期,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因为苎一年可以收割三次, 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苎麻布的生产也比春秋时期大为增加, 以和葛织物一样的普遍。
簠fu
豆
壶
宴乐水陆攻战铜壶.国内现存两件, 一件为传世品,藏故宫博物院; 一 件 于1965年在成都百花潭出土。用镶嵌 进行装饰.画面用带状分割的组织方 法,将题材分为三层六组。
钫
鉴。鉴,大盆也,一曰鉴诸,可以取明水于月。 --《说文》
战国水陆攻战纹鉴
战国著名青铜器,又名“战斗纹鉴”。1935年
铜镜、带钩、灯具、器座等 日用器渐发达 技术 —— 嵌红铜、错金银:华 丽 失蜡法:玲珑剔透 模印制范法:清晰细密
一、青铜器的演变和创新
鼎
错金银青铜有流鼎
鬲
甗(yan)
簋gui
秦公簋 春秋
敦dui
三角云纹敦 战国
变形蟠龙纹青铜敦 敦:造型可方可圆,盖与身常形制相同。 合,成球体或卵形;分,为相同的两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工艺美术呈现出独特的风貌,融合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特点,并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样式和风格。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与特点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的局面。
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追求文明与繁荣,也推动了工艺美术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具有以下特点:1. 多样的材料: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工艺美术的材料以玉石、陶瓷为主,而春秋战国时期,铜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制作艺术品的主要材料之一。
此外,竹木、骨角、丝绸等材料也开始被广泛使用。
2. 多样的器物形式: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创作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陶瓷器物、玉器等,还出现了大量新的器物形式,如铜鼎、铜壶、铜镜等。
这些器物形态各异,精美绝伦,成为当时社会的瑰宝。
3. 刻画技法的提高:春秋战国时期,工艺美术的刻画技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制作器物时,工匠们利用铜器的表面,以及玉石的光亮,通过雕刻、铸造等技法,使作品更加细腻,并且刻画出了生动的图案和纹饰。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艺术陶瓷艺术一直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艺术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在这个时期,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艺术表现形式也愈加丰富多样。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器大致可分为宫廷陶器、士人陶器和民间陶器三类。
宫廷陶器:宫廷陶器主要是指用于贵族宴会、祭祀等场合的陶瓷器物。
这些器物制作精美,形态各异,往往以红、黑等颜色为基底,配以精细的线条纹饰。
其中代表性的有商洛型彩盆、鸟纹黑陶壶等。
士人陶器:士人陶器是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常用的陶瓷器物,也受到了士人们的喜爱。
这类器物形制简便,以素雅为主,多以灰、白、黑等颜色为基底,刻画了各种花鸟、人物等形象。
常见的士人陶器有柳叶螭纹罐、鱼纹黑陶尊等。
民间陶器:民间陶器是春秋战国时期普通百姓常用的陶瓷器物。
春秋战国-山西地区的工艺美术
青铜器——壶
夔凤纹壶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山西省潞城县潞河村7号墓出土
青铜器——壶
莲盖夔龙纹方壶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山西省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青铜器——壶
蟠龙纹方壶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山西省侯马市上马墓地13号墓出土
青铜器——壶
匏壶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壶体为匏瓜(葫芦的一种)形。壶盖为 鸟形,双爪紧抓两条小龙,有子口凸榫, 刚好与壶体母口紧扣。虎形提梁,虎口 衔一环,有链条与盖鸟尾连接。鸟、虎、 龙仿生塑形,精雕羽、鳞、爪、足、角、 冠。壶腹下部饰4组乳丁蟠虺纹。专家 考证,匏壶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匏 瓜”星有关。
青铜器——豆
粗虺纹盖豆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造型和纹饰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错金银 纹豆所常见,不同在于纹饰凹槽中仅填充红 色矿物质。其中一件改口可有铭文“先”字。
青铜器——豆
细虺纹盖豆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造型和纹饰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错金银 纹豆所常见,不同在于纹饰凹槽中仅填充红 色矿物质。其中一件改口可有铭文“先”字。
春秋时期地图
战国时期地图
二、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 艺,和商周相比,有着明显 的变化。从制作和实用的目 的看,如前所述,商代是酒 器的组合,是以祭祀用器为 主,具有宗教性质的意义。 周代则是重食器的组合,是 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的意 义。而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器的应用,则是一种钟 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 祀和礼器的特性,而向生活 日用器物方面发展,增加了 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青铜器——鬲
夔龙纹鬲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形与鼎相似,有的自铭为鼎。鬲作为重要的礼器, 起陪鼎作用。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春秋战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不仅是政治变革和国家分裂的时期,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工艺美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不仅呈现出了多样化和地方特色,也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艺美术的兴起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社会经济繁荣。
这种矛盾冲突的环境促进了工艺美术的快速发展。
在这一时期,陶器、青铜器、玉器等工艺制品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和精美化的趋势,工艺美术成为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陶器陶器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工艺制品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制作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这一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陶器制作工艺和风格,如“楚地画”的红陶器、秦地的灰陶器等,这些陶器不仅在实用性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也在艺术性上体现了各国的文化特色。
青铜器青铜器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工艺品之一,也承载了时代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进一步完善,出现了更加精致和复杂的铸造工艺。
各国的青铜器在图案和器型上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地方特色,例如齐国的方器、鲁国的圆器等,展示了当时各国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玉器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也是玉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玉器不仅用于实用性和礼仪性用途,还在艺术性上得到了更多的发挥。
各国的玉器制作工艺和器型各具特色,如齐国的方圆玉璧、楚国的文玉器等,展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风貌。
结语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个丰富多彩的阶段,各地区的工艺美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独特性,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工艺美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工艺美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工艺美术逐渐从简约朴实向繁复华丽的方向发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
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形制丰富多样,包括鼎、爵、觯、簋等各种器物,而且这些器物的纹饰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以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为例,它们常常具有独特的纹饰和刻花,如螭首、龙纹、鸟兽纹等,这些纹饰丰富多样、细腻精致,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玉器等工艺品也在技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陶器的制作技术不仅突破了简单的泥块烧制,还在表面进行了精细的刻画和彩绘,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人、鸟、兽等各种形象。
玉器的制作技艺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玉制品通过磨砺、雕刻、打磨等工艺,使其表面光滑细腻,形态优美,寓意深远。
除了青铜器、陶器和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还有其他形式的发展。
例如,雕刻艺术中的石刻和木刻也在这个时期蓬勃发展。
石刻通常用于雕刻墓志铭、碑刻等纪念性的作品,而木刻多用于制作家具、门窗等实用的工艺品。
无论是石刻还是木刻,它们都通过精细的雕琢和雕刻技术,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在技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和形式。
这些工艺品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成为了后世艺术的重要源泉和灵感之源。
无论是青铜器、陶器、玉器还是石刻、木刻,它们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和艺术发展的见证,也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艺术的窗口。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的发展除了在器物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之外,还在其他领域有了一系列突破。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织锦和玻璃工艺的发展。
织锦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工艺之一。
传世的织锦作品多为丝织品,织锦技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织锦作品使用丝线进行细密的编织,其纹样繁琐细致,色彩丰富鲜艳,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春秋战国1. 引言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春秋战国时期(770年前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影响作用。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
这种竞争对工艺美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工艺品。
本文将从陶瓷、玉器、青铜器等方面,探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及其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瓷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陶瓷工艺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创新。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彩陶的兴起彩陶是春秋战国时期陶瓷工艺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特点是采用彩绘技法将陶器表面装饰成各种图案。
彩陶的兴起标志着陶瓷工艺从简单的实用品转变为艺术品的过程。
2.2 剑句陶的流行剑句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特殊陶器,通常形似剑句,上面刻有文字或图案。
剑句陶的流行与当时的兵器文化有关,反映了战国时期武装力量的强大和文化的多样性。
2.3 铜陶的出现铜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特殊陶器,其特点是采用铜质装饰件来装饰陶器表面。
铜陶的出现使陶瓷工艺更加精细和复杂,展示了当时对工艺美术的追求和创新。
3.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玉器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制作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3.1 制作技巧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制作的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进步。
采用更加精细的雕刻技术,使得玉器的工艺水平大大提高。
例如,石鸟系列的玉器在设计和制作上更加精细和复杂。
3.2 风格的多样化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风格多样,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齐国的玛瑙制品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纹饰而闻名,楚国的玉瑗则以其简约和大气的设计而著称。
3.3 社会地位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各个国家的贵族争相拥有玉器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各国为了加强统治都进行了改革。
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生产的提高,冶铁技术的进步,工艺美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最有艺术成就的是青铜器和漆器,另外,染织工艺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二、青铜工艺1】2】特点:1、王室之器减少,诸侯国之器增加,百花齐放,争相媲美,各自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2、从造型和式样上来看都有许多新的变化。
如鼎产生了附耳,增加了盖,盖上用鸟兽等做装饰;还有实用的铜灯、铜镜发展于出国;带钩流行于中原;铜剑以吴越的制作最为精美。
3、从装饰来看,表现手法甚多,有模印、刻线、镶嵌、金银错、鎏金、失蜡法。
等。
3】演变和创新1、鼎春秋早期:立耳,微向外张,马蹄足;春秋晚期:多有盖。
战国晚期:直耳微倾,高足2、敦盛放黍稷的食器,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创3、豆把手细而高,便于拿取,增加了盖。
4、鬲平沿口,无耳,足逐渐变矮。
5、壶春秋战国时期式样繁多最早作为提携用,后也代替尊的地位。
6、盘战国后期演变为无耳无足。
7、簋春秋时期加了方座,在造型上形成方与圆的对比。
8、鉴9、其它。
3】装饰:1、纹案蟠螭纹、蟠虺(huī)纹、云纹、动物纹、宴饮攻占纹2、格式上下左右连续的四方连续纹样3、艺术特点繁缛、清新1、鎏金。
是以金和水银融合涂在铜器上,经炭火温烤,使水银蒸发,而金镀在器物上,金光闪烁。
2、镂空。
一般采用失蜡法。
失蜡法是制造铜器的一种先进的方法,也是镂空装饰的一种最佳方法,它以蜡刻成器型和装饰,内外敷泥,待干后注入铜液,蜡液体流出,有蜡处即为铸造物。
它可以产生层次丰富,透雕复杂的形体和装饰,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且精确度相当高。
3、金银错是最华贵的一种,在刻线处用细金银线进行镶饰,一般构成斜线和涡线相结合的几何纹,产生金与银的金属光泽的对比,曲线和直线的对比,虚实交替的对比,具有韵律的美。
四、铜镜、带钩和铜剑1】铜镜(四大铜镜:战国镜、汉镜、唐镜和宋镜)1、战国铜镜图案:山字纹镜、蟠螭纹镜、兽纹镜、狩猎纹镜2、带钩: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可能源于胡俗五、漆器工艺这时期漆器的出土以信阳、长沙、江陵(春秋战国时期的楚都)等地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艺术史之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一)概况在春秋战国艺术门类中,工艺美术最丰富、也最富活力,成就也最高。
春秋晚期齐国人总结工艺技艺的专著《考工记》,对中国战国以前的科学技术给予了全面总结,内容涉及的方面很广,包括百工的社会地位、分工、工艺思想、城市、宫殿、器物制度、技艺经验等许多方面。
结合先秦诸子所记述的工艺技艺材料,可以综合构成一部完整的先秦科学技术文献。
《考工记》记述当时主要手工业部门分工情况为:(1)攻木之工①轮人、②舆人、③弓人、④庐人、⑤匠人、⑥车人、⑦梓人。
(2)攻金之工①筑氏、②冶氏、③凫氏、④栗氏、⑤段氏、⑥桃氏。
(3)攻皮之工①函人、②鲍人、③■人、④韦氏、⑤裘氏。
(4)设色之工①画、②缋、③钟氏、④筐人、⑤■。
(5)刮摩之工①玉人、②榔人、③雕人、④矢人、⑤磬氏。
(6)■埴之工①陶人、②旊人。
按当时的社会分工,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
六职指:1。
王公:坐而论道;2。
士大夫:作而行之;3。
百工: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4。
商旅:通四方珍异以资之;5。
农夫:饬力以长地财;6。
妇功:治丝麻以成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手工业分工是相当精细的,但二千多年来有许多木、皮、陶等易朽的工艺品没有流传下来。
从考古发掘出土的玉石器、漆器、青铜器、织绣品等工艺品来看,春秋战国的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玉石器主要用作装饰品,成为显示身份的重要标志,象征君子之德.作工讲究,制作精巧,立体雕饰绝少,趋于平面化;用于祭祀的玉琮几乎绝迹,即使有个别出土,从作工到形态都已失去早期的神圣性质。
春秋战国时的漆器工艺,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把漆器工艺推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使用范围扩大、技术大有长进、地方风格出现、分布广。
艺术风格富丽辉煌,以红黑为主调,漆画大量出现,为绘画的发展提供了实物和经验。
这些都为两汉漆器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的青铜工艺,就整个中国青铜工艺而言,其铸造工艺和艺术处理都达到了青铜史上的最高峰。
以时代风格论,春秋战国青铜崇尚华巧新奇,新器形、新手法层出不穷。
失蜡法、镶嵌法(错金银)、刻纹法等,丰富了铜器纹饰的制作手法。
复杂的青铜画面,直接描绘现实生活,艺术处理也达到一定的水平。
春秋战国的织绣工艺,仅以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实物来看,可谓绚烂多彩,技艺高超,织绣的龙、凤、虎、花卉等纹饰,在色彩搭配、纹饰疏密组合,形象神态刻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惟针法比较简单,这是早期织绣工艺不可避免的缺点。
(二)玉石工艺中国古代有关玉的概念,与今日矿物学上的标准不完全相符。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具五德者代表了整个中国封建时代对玉的认识。
中国古人对于玉,并不仅仅看它的硬度,要看其质地、色泽、纹路等外观是否美,能否给人带来快感;还要看它能否体现伦理观念。
自然美与社会美融合,成为中国玉的主要品格。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三代一汉),中国人把玉看得比黄金还要贵重。
金银取代玉的位置是在唐代以后,唐代服饰仍以玉佩为最高品级。
宋代开始玉的身份虽然降格了,但作为佩饰品,在上层社会仍占重要地位。
中国人重玉、赏玉,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习尚,而玉文化带给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玉文化为中国所独有。
人类的发展史,按工具的进步来划分,可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在中国横亘在石器、铜器之间还有一个玉器时代,铁器出现之后,玉石文化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中国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越来越多,又鉴于中国古代重玉、赏玉的历史事实,不少学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有一个玉器时代。
类似的思想,东汉袁康在《越绝书?宝剑篇》中已经提出来了。
中国的玉器时代滥觞于新石器时代末期,三代至战国全面繁荣,两汉之后才开始衰落。
中国古代的玉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值得认真研究、总结,发扬光大。
1。
春秋以前的玉器工艺根据考古发掘的材料,中国最早的玉器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文化遗址中,距今约七千年。
黄河下游、长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是三个主要产玉区。
目前在中国发现原始玉的地点已有七十多处。
原始玉按用途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礼仪等四类。
从已经发掘的实物观察,年代最早的是装饰玉,可见玉最初就是以它的审美价值被人类看中的。
河姆渡出土的玉器是玦、珠、璜、管;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距今约六千年)是耳坠,都是装饰品。
晚些时候的大汶口文化(始于公元前4300年,约在公元前2400年过渡为龙山文化)出土了玉铲,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了兽面纹玉锛,五莲丹土村出土了玉刀、玉斧、玉铲,均非实用器,徒具生产工具的外形而已。
江南太湖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非常丰富精美的玉器。
从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到四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先后沿续了三千年之久。
其中河姆渡文化第三层(约公元前五千年)出土了玦、璜、管、珠;马家浜文化(公元前4500- 前3500年)出土了玦、璜、环、珠、镯、管、坠、唅、斧;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500- 前2000年)出土了玦、环、镯、珠、管、坠、瑗、笄、■、锥、针、唅、玉蝉、佩、璋形器、纺轮、铲、斧、琮、璧等玉器。
太湖地区的玉器,按时间顺序可清楚地看出它们的发展规律:种类由少到多,造型由简单到复杂,个体由小到大,制作由粗到精。
从玉器出土的位置,结合先秦文献分析,可以看出有些玉器被赋予了复杂的社会观念。
江苏常州武进寺墩良渚文化墓葬中,发掘出玉璧24件,制作最精最大者,置于死者腹部之上,另一副置于胸之上,其余分置头前脚后。
出土玉琮33件,一副镯式玉琮置于头部右上方,余32件方柱体玉琮除置于头部正前方的一件和置于脚后的四件外,都围绕人骨架四周,且大多有火烧的痕迹。
看来当时丧葬是要举行宗教仪式的。
火烧玉璧、玉琮或许已有礼无礼地的用意,至少可以肯定玉璧、玉琮是作为父系氏族部落酋长的随葬品的。
《周礼春官?宗伯》有云: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原始部落酋长生前掌握礼天礼地的特权,玉璧、玉琮作为他们身份的象征,后人用以礼天、礼地也是合乎情理的,虽然内涵不一定完全相同。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玉被赋予越来越复杂的社会观念,其内涵美被突现出来了。
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村出土了一件玉龙,1982年在辽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遗址中出土了双龙首璜形玉饰,都是更值得重视的重大发现。
龙作为图腾是以华夏族为主体的民族群体的象征,以后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的形象在中国原始社会亦有出现,如青海彩陶器上的鲵鱼纹,实际为龙纹。
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墓葬中出土了彩陶蟠龙盘。
三星塔拉村出土的玉龙呈墨绿色,高26厘米,卷曲成C形,长头,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两个并排鼻孔,颈脊耸起长鬣,当是猪首的变体。
以猪首为基本特征的玉龙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启示,龙的起源当与原始农业有关,因为猪是原始农业中最重要的家畜。
这件大玉龙是用一整块玉料雕刻成的,细部运用浮雕、浅浮雕手法表现,通体琢磨,光洁圆润。
龙体屈伸刚劲有力,长鬣高扬,极有生气,表现出龙图腾民族旺盛的生命力。
龙成了某种社会观念的中介物。
玉器的生产要经过复杂的工艺过程,拣选好玉料之后还要经过刻、碾、琢、磨、钻等多道工序,有的成器之后还要在上面琢刻纹饰,如玉斧、玉铲、玉琮上面多有兽面纹。
江苏武进寺墩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兽面纹玉琮制作得极为精致,其纹饰刻线宽度仅为零点一至零点二毫米,而且线条劲挺平直,圆内而方外的器形严格对称,这说明四千多年前太湖地区的原始人类琢玉技术已经相当高超,他们创造了一种技艺美。
技艺美的创造,就是自然美的破坏,技艺美发挥是越充分,则自然美越会被掩盖。
这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特别是在商周时代,表现得尤为充分。
对中国夏代的情况,以前知之甚少。
近几年由于河南二里头文化遗物的大量出土,使我们对先商即夏文化有了具体认识。
在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不少玉石陶器及骨器蚌器等。
出土的石器主要是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铲、石刀、石凿、石锛、石镞等。
出土的玉器有玉钺、王铲、玉戈、玉圭、七孔玉刀、玉柄形器、玉琮、玉板等,有的属于装饰品,有的则是礼器。
夏代的玉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其中玉柄形器制造技术很突出,这是一件四方形的长形玉器,通长17。
1厘米,器物的末端雕成一个鱼头,器身分六节,形似六截鞭。
上面雕刻着兽面纹、花瓣纹,造型美观,雕工精细。
夏代玉器很著名,尤其是夏后氏之璜,被后世视为稀世之宝,与著名的和氏璧相提并论。
《淮南子?说山训》载:■(和)氏之璧,夏后氏之璜,揖让而进之以合欢也。
《淮南子?精神训》云:夫有夏后氏之璜者,匣匮而藏之,宝之至也。
商代玉器主要是供上层贵族使用的礼器和装饰品,雕刻工艺技术达到很高水平。
商代玉器种类很多,有璜、玦、环、璧、戈、刀、铲、斧、豆、簋、盘等,还有玉象、玉虎、玉兔、玉龟、玉鱼、玉蝉等玉雕的各种动物形象,造型生动,琢制精巧。
其中最值得提出的是1976年发掘的殷墟妇好墓出土了大批玉器,共755件(另有一些穿孔玉髓小圆片及玉器残片未计入),约占随葬品总数的39。
2%。
这批玉器的色泽以绿色为主,有墨绿、茶绿、黄绿、淡绿等。
黄褐色与棕褐色的次之,白色、黄色和灰色的很少,黑色的只四件。
玉器形象有玉人、各种动物形象,用于装饰,还有琮、璧、玦、笄、镯形器、串饰、坠饰、箍形器、戈、矛、戚、钺、刀等。
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
就其式样之多、技艺之精、造形之生动准确等等,都有巨大进步。
周承殷制而更有所发展,周礼制严密,玉器为礼制服务,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
玉被神化和人格化,君子比德于玉,甚或被视为长生不老之药和防止尸体腐烂的防腐剂。
周代玉器是中国玉器史上的高峰,数量之多,质量之高,都是空前的。
1975年陕西考古工作者发掘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出土1300多件玉石器,器物形象有蚕、虎、兔、鱼、蝉、凤鸟、璜、戈、管、玦、柄形饰品、项链、贝与玉圭合体串饰等,继承商文化的痕迹明显。
该墓主身份相当于大夫,墓葬时间大约在周穆王时代。
从出土玉器数量和种类来看,西周上层统治者重玉赏玉之习,比起商代统治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联系到历史上武王灭商时,商纣王取天智玉琰■身厚以自焚——焚玉四千——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汲冢周书?世俘解),便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但整个来看,西周早中期的玉器似乎不如商代发达,制作亦不如商认真。
如在陕西扶风北吕发掘西周墓283座,只在三座墓中出土了玉鱼两件、玉笄帽(管状)三件、玉璜一件,均无纹饰。
这批墓葬的时间相当于西周初到成王、康王时代即西周中期以前。
当然,这批墓中出土玉器少,也可能与墓主身份不太高有关。
春秋开始(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各诸侯国势力抬头,周天子势力逐渐衰落,各诸侯间互相攻伐兼并,由最初的几千小国到春秋后期形成五大国——齐、楚、秦、晋、宋。
此后晋再一分为三(韩、赵、魏),形成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