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 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华渔杯”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手大赛

人教版八年物理(下)

4.3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实验探究分组实验)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4.理解平面镜成像探究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记录实验过程中的信息。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作图练习,明确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镜成像特点及作图

2.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难点:1. 如何用实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其原因

2.平面镜成像原理及作图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问题的引入:

创设情境,出示猴子捞月图片,提出问题:猴子为何捞不到月亮?如果用一张硬铁板在水里承接,能否接收到月亮的像?这个像有何特点?到水面距离多远?是否与水的深度有关?这正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究的问题!

实验材料: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过程:

(1)如图放置实验器材,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引导学生观

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茶色玻璃还是透明玻璃更好些?” ●A ●平 面 镜 成 像 实 验A 1

(2)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直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透过玻璃板观察,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完全重合(蜡烛好象点燃了),实验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如何的。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等效替代法)

(3)将光屏(白纸 )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白纸 )上并没有像,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从而引出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称为实像,不能承接,只能用眼睛直接看到的像称为虚像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几次实验,记录数据。

(用刻度尺测出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及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填写表格,通过观察数据,学生归纳得出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

(5)整理仪器,总结实验结论。

出示板书:

(五)分析实验中注意的事项及其原因。

有关实验探究的思考:

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应选

B B 1●

●A A 1●

较薄的玻璃板(选填“较厚”或“较薄”)原因是?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竖直放置;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不能重合。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完全相同;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6).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8).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若直接将蜡烛放在直尺上进行实验,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9).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B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 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10).观察者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11).观察A蜡烛的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反射各成一个像。这两个像的间距为两倍玻璃板的距离。

(12).实验应该选用较薄(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这是为了使玻璃板两个面反射成的像尽量重叠,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3).当把B蜡烛移到A蜡烛的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14).在寻找A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如果将点燃的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像将远离玻璃板.

(15).如何证明像的大小与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将蜡烛靠近(或远离)镜面,移动后面的蜡烛,总能与像重合,说明像的大小不随物体到镜面的距离而改变。

(16).怎样证明成的是虚像?在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成的是虚像。

(17).实验中为什么要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

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以便得到普遍规律。

(18).实验结论是什么:平面镜所成的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