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汉唐中药100方剂组成,配方和治症讲解实录文字版(二十一)补阳还五丸
倪海厦汉唐药方全集

汉唐中成药1-100号列表和对应疾病分析汉唐系列是采用纯中药制做的 , 完全无西药成分在内 , 并且中医是采用症状治疗法 , 也就是同症同治的原则因此辨症论治是必要的 , 并非依照西医的治病法则来治病 , 本文采用许多西医病名 , 目的是希望读者更容易了解中药的治症理论并且有助於开业中医的临床再进修 , 同业之间互相切搓 , 吸取前医的经验 , 不要再犯二过 , 使病人受到最好的照顾.论文着作权人∶美国佛州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中医师.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 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汉唐系列3两6两主要功能汉唐-1 24 48 中医名女性赤白带(西医为子宫颈糜烂)汉唐-2 24 48 退奶丸(协助清除乳房硬块,停止喂乳必需品)汉唐-3 24 48 记忆力减退萎缩汉唐-4 24 48 鱼虾过敏(皮肤红痒)汉唐-5 24 48 通乳丸(乳房美化及令奶水集中於乳房)汉唐-6 50 100 手抖兼心颤栗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汉唐-7 40 80 胃痈及胃出血(可参考西医学名胃癌与淋巴癌做比较)汉唐-8 40 80 子宫症痼(可以比较西医学之子宫瘤与多发性骨随瘤)汉唐-9 24 48 血箭痔丸(大便痔疮排血大量而无痛)汉唐-10 60 120 大禹丸(腹腔积水专用)汉唐-11 40 80 代抵当丸(子宫乾血排不出,膀胱受伤小便可出,但少腹如鞭)汉唐-12 50 100 脱肛丸(肛门下坠)汉唐-13 44 88 淋痛(小便刺痛排浊)汉唐-14 40 80 中医名胆石症(西医名胆结石)汉唐-15 40 80 真寒假热厥四逆之症(其症类似於西医之血癌病)汉唐-16 40 80 皮肤乾痒癣汉唐-17 50 100 湿疹脓疮汉唐-18 50 100 中医名腰蛇 , 胸蛇 , 颈蛇(如同西医名带状泡疹)汉唐-19 40 80 情绪焦虑不安(如同西医之镇静剂类)汉唐-20 40 80 治下肢无力(老人双脚无力)汉唐-21 44 88 补阳还五丸专治中风(西医之脑溢血中风)汉唐-22 40 80 奔豚汤(心脏速度过快,腹部悸动,焦虑惊悸)汉唐-23 40 80 肝阳上亢 , 肾阳不足(可比照西医学之降血压)汉唐-24 40 80 中医上中下三消渴症(西医学之糖尿病) (饭後服)汉唐-25 40 80 中医药学之疏通经络剂(如同西医学之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痛)汉唐-26 40 80 石淋,砂淋,小便带血(西医学之肾结石)汉唐-27 32 64 中医症状偶发关节红肿剧痛名历节风(西医之痛风)汉唐-28 32 64 中医名风湿(西医亦名风湿) 主要症状是关节变形肿痛汉唐-29 32 64 消痔丸(大便後排一点血,胀痛)(西医学之外痔)汉唐-30 32 64 足三阳经之虚实痛(西医名坐骨神经痛)汉唐-31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临床时可参考西医之三酸甘油脂过高)汉唐-32 44 88 乌金丸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主症:心痛澈背,背痛澈心)汉唐-33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兼便秘(过重兼便秘)汉唐-34 40 80 补天丸(掉头发 , 耳鸣)汉唐-35 40 80 紫金丹(胸腔内伤 , 上身瘀血)汉唐-36 40 80 天青丸(妇女痛经) (兼治下身瘀血,受伤)汉唐-37 40 80 天威丸(男性精子不足)汉唐-38 40 80 玉华丸(女性滋补良药)汉唐-39 22 44 鼻渊丸(鼻塞不通,流清涕)汉唐-40 28 56 乌梅丸(各种寄生虫,蛔虫)汉唐-41 22 44 中安丸(失眠)汉唐-42 40 80 控涎丹(痰阻塞胸肺,癫痫,中风痰涎阻塞)汉唐-43 22 44 麻子仁丸(大便如羊屎,小颗粒状)汉唐-44 22 44 皂荚丸(清除肺中吸烟造成之浊痰)汉唐-45 24 48 己椒苈黄丸(右腹胀,肠间有水气,大便不出)汉唐-46 20 40 60/斤六味地黄丸汉唐-47 40 80 重阳丸(男子精中带血)汉唐-48 22 40 80/斤金匮肾气丸汉唐-49 40 80 起阳丸(振奋阳气, 生精)汉唐-50 28 56 牙痛止痛剂汉唐-51 36 72 白内障内服汉唐-52 36 72 赤丸(心脏闷,手足逆冷)汉唐-53 40 80 风引汤(中风瘫痪无力,尚可言语)汉唐-54 40 80 喉蛾方(可比照西医学之扁桃腺发炎)汉唐-55 17 紫云膏(皮肤生坚结)汉唐-56 5/罐(粉剂) 汉唐红(外用伤口特效药)汉唐-57 5/罐(粉剂) 佛州黑(外用烫伤特效药)汉唐-58 25/罐(药水) 白内障药水汉唐-59 16/罐(粉剂) 喷鼻药粉(鼻窦炎等鼻子过敏症)汉唐-60 40 80 强力天青丸(静脉曲张)汉唐-61 20 40 明目地黄丸汉唐-62 40 80 沉香桂附丸汉唐-63 40 80 中医学之骨损症(临床时可比西医学之骨质疏松症)汉唐-64 40 80 妇女经停後之身热盗汗,易生气,情绪不稳定.汉唐-65 40 80 血淋小便刺痛汉唐-66 40 80 下焦寒湿症,膀胱无力排尿小便後须臾又来(女人遗尿)(类似於西医学之摄护腺肥大与膀胱括约肌失调)汉唐-67 40 80 失心丸(中医名为癫痫发狂)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汉唐-68 40 80 护肝丸汉唐-69 40 80 中医名积水(主症是下肢水肿)汉唐-70 40 80 定心丸中医之心肾不交(主症是有焦虑,忧郁之情志)汉唐-71 40 80 清郁开结丸(中医之肝脾失衡导致沮丧情绪低落)汉唐-72 40 80 浮萍方(小儿风痒,汗出全身,治风痒,疥癞等皮病)汉唐-73 40 80 透脓方(四肢未稍坏疽)汉唐-74 40 80 搜风解毒汤(中医学名杨梅疮,淋病,泡疹等)汉唐-75 30 60 枕中丹 (令人聪明)汉唐-76 30 60 避孕丸汉唐-77 40 80 中医名上焦湿热且实之心绞痛症(可比较西医学之心脏动脉阻塞与冠心病)汉唐-78 24 48 健胃散(除胃痈外,一切胃家之疾)汉唐-79 24 48 肺部过於湿热造成面生痘疮(可比较於西医学之青春痘)汉唐-80 24 48 胃家燥热之过胖症 , 又名减肥药汉唐-81 23 44 鼻炎兼头痛汉唐-82 40 80 下焦寒实之四逆症,(可比较西医学之摄护腺癌)汉唐-83 40 80 化脓湿疹皮病(外用粉剂)汉唐-84 40 80 没有胆切除手术之前无此病(故可说是中医新名称-肝结石)汉唐-85 9 17 敷脸方汉唐-86 8 14 脚气病,香港脚外用粉剂汉唐-87 40 80 中医之九种心痛之一( 可与西医学之心脏肥大做比较)汉唐-88 40 80 磁珠丸(中医名白内瘴,青光眼与西医同)汉唐-89 40 80 健筋骨丸(关节肌肉萎缩)汉唐-90 40 80 消瘤丸中医俗名大脖子(可以参考西医学之甲状腺瘤).汉唐-91 38 76 拔牙後止痛剂汉唐-92 34 68 增高丸汉唐-93 40 80 过动儿症汉唐-94 7 14 扭伤外敷药水汉唐-95 40 80 拖里化毒饮(淋巴脓块,乳房脓块恶臭,阴道脓疡恶臭等症候)汉唐-96 40 80 乳癌外用粉剂汉唐-97 40 80 何首乌丸汉唐-98 80 160 五石乌头丸.汉唐-99 40 80 斑龙丸, 用来固肾强精,固本培元之用汉唐-100 40 80 历节丸,如同西医之所谓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肿胀疼痛.-----------------------------------------------汉唐‐1 女子白带过多许多女性苦恼於赤白带过多,而西药又无法治愈,究其原因,是西医并不知其从何而生?中医的观念,全身只有二经入子宫,其一是肝经,另一是心经。
倪海厦汉唐药方全集

汉唐中成药1-100号列表和对应疾病分析汉唐系列是采用纯中药制做的 , 完全无西药成分在内 , 并且中医是采用症状治疗法 , 也就是同症同治的原则因此辨症论治是必要的 , 并非依照西医的治病法则来治病 , 本文采用许多西医病名 , 目的是希望读者更容易了解中药的治症理论并且有助於开业中医的临床再进修 , 同业之间互相切搓 , 吸取前医的经验 , 不要再犯二过 , 使病人受到最好的照顾.论文着作权人∶美国佛州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中医师.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 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汉唐系列3两6两主要功能汉唐-1 24 48 中医名女性赤白带(西医为子宫颈糜烂)汉唐-2 24 48 退奶丸(协助清除乳房硬块,停止喂乳必需品)汉唐-3 24 48 记忆力减退萎缩汉唐-4 24 48 鱼虾过敏(皮肤红痒)汉唐-5 24 48 通乳丸(乳房美化及令奶水集中於乳房)汉唐-6 50 100 手抖兼心颤栗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汉唐-7 40 80 胃痈及胃出血(可参考西医学名胃癌与淋巴癌做比较)汉唐-8 40 80 子宫症痼(可以比较西医学之子宫瘤与多发性骨随瘤)汉唐-9 24 48 血箭痔丸(大便痔疮排血大量而无痛)汉唐-10 60 120 大禹丸(腹腔积水专用)汉唐-11 40 80 代抵当丸(子宫乾血排不出,膀胱受伤小便可出,但少腹如鞭)汉唐-12 50 100 脱肛丸(肛门下坠)汉唐-13 44 88 淋痛(小便刺痛排浊)汉唐-14 40 80 中医名胆石症(西医名胆结石)汉唐-15 40 80 真寒假热厥四逆之症(其症类似於西医之血癌病)汉唐-16 40 80 皮肤乾痒癣汉唐-17 50 100 湿疹脓疮汉唐-18 50 100 中医名腰蛇 , 胸蛇 , 颈蛇(如同西医名带状泡疹)汉唐-19 40 80 情绪焦虑不安(如同西医之镇静剂类)汉唐-20 40 80 治下肢无力(老人双脚无力)汉唐-21 44 88 补阳还五丸专治中风(西医之脑溢血中风)汉唐-22 40 80 奔豚汤(心脏速度过快,腹部悸动,焦虑惊悸)汉唐-23 40 80 肝阳上亢 , 肾阳不足(可比照西医学之降血压)汉唐-24 40 80 中医上中下三消渴症(西医学之糖尿病) (饭後服)汉唐-25 40 80 中医药学之疏通经络剂(如同西医学之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痛)汉唐-26 40 80 石淋,砂淋,小便带血(西医学之肾结石)汉唐-27 32 64 中医症状偶发关节红肿剧痛名历节风(西医之痛风)汉唐-28 32 64 中医名风湿(西医亦名风湿) 主要症状是关节变形肿痛汉唐-29 32 64 消痔丸(大便後排一点血,胀痛)(西医学之外痔)汉唐-30 32 64 足三阳经之虚实痛(西医名坐骨神经痛)汉唐-31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临床时可参考西医之三酸甘油脂过高)汉唐-32 44 88 乌金丸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主症:心痛澈背,背痛澈心)汉唐-33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兼便秘(过重兼便秘)汉唐-34 40 80 补天丸(掉头发 , 耳鸣)汉唐-35 40 80 紫金丹(胸腔内伤 , 上身瘀血)汉唐-36 40 80 天青丸(妇女痛经) (兼治下身瘀血,受伤)汉唐-37 40 80 天威丸(男性精子不足)汉唐-38 40 80 玉华丸(女性滋补良药)汉唐-39 22 44 鼻渊丸(鼻塞不通,流清涕)汉唐-40 28 56 乌梅丸(各种寄生虫,蛔虫)汉唐-41 22 44 中安丸(失眠)汉唐-42 40 80 控涎丹(痰阻塞胸肺,癫痫,中风痰涎阻塞)汉唐-43 22 44 麻子仁丸(大便如羊屎,小颗粒状)汉唐-44 22 44 皂荚丸(清除肺中吸烟造成之浊痰)汉唐-45 24 48 己椒苈黄丸(右腹胀,肠间有水气,大便不出)汉唐-46 20 40 60/斤六味地黄丸汉唐-47 40 80 重阳丸(男子精中带血)汉唐-48 22 40 80/斤金匮肾气丸汉唐-49 40 80 起阳丸(振奋阳气, 生精)汉唐-50 28 56 牙痛止痛剂汉唐-51 36 72 白内障内服汉唐-52 36 72 赤丸(心脏闷,手足逆冷)汉唐-53 40 80 风引汤(中风瘫痪无力,尚可言语)汉唐-54 40 80 喉蛾方(可比照西医学之扁桃腺发炎)汉唐-55 17 紫云膏(皮肤生坚结)汉唐-56 5/罐(粉剂) 汉唐红(外用伤口特效药)汉唐-57 5/罐(粉剂) 佛州黑(外用烫伤特效药)汉唐-58 25/罐(药水) 白内障药水汉唐-59 16/罐(粉剂) 喷鼻药粉(鼻窦炎等鼻子过敏症)汉唐-60 40 80 强力天青丸(静脉曲张)汉唐-61 20 40 明目地黄丸汉唐-62 40 80 沉香桂附丸汉唐-63 40 80 中医学之骨损症(临床时可比西医学之骨质疏松症)汉唐-64 40 80 妇女经停後之身热盗汗,易生气,情绪不稳定.汉唐-65 40 80 血淋小便刺痛汉唐-66 40 80 下焦寒湿症,膀胱无力排尿小便後须臾又来(女人遗尿)(类似於西医学之摄护腺肥大与膀胱括约肌失调)汉唐-67 40 80 失心丸(中医名为癫痫发狂)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汉唐-68 40 80 护肝丸汉唐-69 40 80 中医名积水(主症是下肢水肿)汉唐-70 40 80 定心丸中医之心肾不交(主症是有焦虑,忧郁之情志)汉唐-71 40 80 清郁开结丸(中医之肝脾失衡导致沮丧情绪低落)汉唐-72 40 80 浮萍方(小儿风痒,汗出全身,治风痒,疥癞等皮病)汉唐-73 40 80 透脓方(四肢未稍坏疽)汉唐-74 40 80 搜风解毒汤(中医学名杨梅疮,淋病,泡疹等)汉唐-75 30 60 枕中丹 (令人聪明)汉唐-76 30 60 避孕丸汉唐-77 40 80 中医名上焦湿热且实之心绞痛症(可比较西医学之心脏动脉阻塞与冠心病)汉唐-78 24 48 健胃散(除胃痈外,一切胃家之疾)汉唐-79 24 48 肺部过於湿热造成面生痘疮(可比较於西医学之青春痘)汉唐-80 24 48 胃家燥热之过胖症 , 又名减肥药汉唐-81 23 44 鼻炎兼头痛汉唐-82 40 80 下焦寒实之四逆症,(可比较西医学之摄护腺癌)汉唐-83 40 80 化脓湿疹皮病(外用粉剂)汉唐-84 40 80 没有胆切除手术之前无此病(故可说是中医新名称-肝结石)汉唐-85 9 17 敷脸方汉唐-86 8 14 脚气病,香港脚外用粉剂汉唐-87 40 80 中医之九种心痛之一( 可与西医学之心脏肥大做比较)汉唐-88 40 80 磁珠丸(中医名白内瘴,青光眼与西医同)汉唐-89 40 80 健筋骨丸(关节肌肉萎缩)汉唐-90 40 80 消瘤丸中医俗名大脖子(可以参考西医学之甲状腺瘤).汉唐-91 38 76 拔牙後止痛剂汉唐-92 34 68 增高丸汉唐-93 40 80 过动儿症汉唐-94 7 14 扭伤外敷药水汉唐-95 40 80 拖里化毒饮(淋巴脓块,乳房脓块恶臭,阴道脓疡恶臭等症候)汉唐-96 40 80 乳癌外用粉剂汉唐-97 40 80 何首乌丸汉唐-98 80 160 五石乌头丸.汉唐-99 40 80 斑龙丸, 用来固肾强精,固本培元之用汉唐-100 40 80 历节丸,如同西医之所谓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肿胀疼痛.-----------------------------------------------汉唐‐1 女子白带过多许多女性苦恼於赤白带过多,而西药又无法治愈,究其原因,是西医并不知其从何而生?中医的观念,全身只有二经入子宫,其一是肝经,另一是心经。
倪师:汉唐100号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好处方

倪师:汉唐100号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好处方精彩的人纪班学生诊疗医案2010年7、8月医案再次的更新今年跟诊同学应该都记得那位来自加勒比海岸的妇女,她因为吃止痛药二年而得到红斑性狼疮,经过这三个多月的治疗,前几天又回到美国诊所来拿药,她脸上的红斑已经完全退去,精神奕奕,这次她来的目的是要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汉唐-100号,她深知如果再回头去吃西药的止痛药,红斑性狼疮必然会复发,已经有过这种痛苦经验的她,读者想想她还会笨到再去吃西药的止痛药吗?我一直强调止痛药会伤害到心脏,这个案例就已经说明我是对的,红斑性狼疮就是因为女子心脏受损而导致奶水逆流入心造成的危症,病人经过中医治疗后恢复到健康,这是绝对证据,证明中医理论是对的,也证明这个病是因为西药止痛药而引发的,没有西药就根本没有这个疾病存在。
请大家深思一下,如果大家一生都想过着幸福健康愉快,没有任何来自疾病的威胁,我想唯一的一条路就是要找出真正的医学,只知道使用夸大病情来吓唬民众,使用夸大疗效字眼的假医学,必然要将之淘汰,如果所有的医学家都抱持这种想法的话,受惠的必将是亿万众生。
汉唐100号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好处方,除了止痛效果之外,同时可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绝对不会造成心脏的损伤,比之西药止痛药不知强上多少倍。
来自加拿大因为服用抗B肝病毒的西药Viread而得到肝癌的那位妇女,现在状况也恢复的非常好,精神体力都正常了,当然原先腹部与双腿的积水,早就完全退去,现在是能吃、能喝、能拉、能睡,读者说她好不好呢?还记得此案在初诊时,病人被老师大骂一顿,西药厂是绝对不可以相信的,它们最善于使用夸大疗效的字眼来推销它们做的魔药,想当初加拿大的西医跟她保证说,吃这个Viread后,绝对不会得到肝癌的,结果吃了八个月就得到肝癌,而事后西医又死不承认,西医真是不要脸,草菅人命,我想这其中带有一些种族歧视,如果那位加拿大西医当时面对的是白人,他绝对不敢说出这种话来,因为是中国人,所以才这样做,真是坏透了。
倪海厦汉唐中药100方剂组成,配方和治症讲解实录文字版(97-98)

倪海厦汉唐中药100方剂组成,配方和治症讲解实录文字版(97-98)HT-97 何首乌丸(2006.12.12 A 录校:周胜陵)大家好,今天继续讲新课,这一节课是最后一节了,今天把汉唐方剂全讲完了,下一节课可以联欢,有会唱歌的发挥下唱歌的天才的优势。
好我们现在看汉唐九十七号,何首乌丸。
这个何首乌它是属于比较神奇的药物,五百年的何首乌可以成人形,一千年的何首乌的只能成一个了,就是说或者是老头或者是老太,这个何首乌叫阴阳合同,就是说一生出来它就是两个长在一起的,一个雌一个雄,男女配对的,它每到晚上的时候,它外面的藤,叫夜交藤,晚上的时候藤全缠在一起的,等白天的时候是散开的,经常食用何首乌的人,这一个头发会特别黑,同时,人的面容也特别好,我把这一个五百年的何首乌的照片发给大家看一下,这个何首乌是雌雄在一起的,五百年了,已经长成了人的形状,它是一种神草,它的藤就是夜交藤。
然后先看一下黄元御全书里面《玉揪子药解》对何首乌的解释:味甘性涩气平,甘者可补益,性涩,涩者可收敛收固,气平,就是其气来说不热不寒,在里面正好,它入于足厥阴肝经,这个足厥阴肝经它是属于最内部具有生发之性的,它以入肝经可补肝血肝经肝气,何首乌的药效特别缓慢,千万心情不能着急,要知道一百天后到两百天后才可以见到效果,它也可叫做长生不老的药,就是说凡是这样的药对人体补益大的都是药效比较慢的,凡是属于毒性比较大的治病是比较快的,也就是说何首乌是属于王道,不象砒霜附子之类的是霸道,它可以养血荣精,息风润燥,敛肝精之疏泄,遗精最效,因为它属于是涩之性。
平时我治糖尿病时就要用到这味何首乌,它在里面效果是很好的,舒筋脉之拘挛,偏枯甚良。
注意千万别急,吃十天半个月一点效果也不见,要注意不是这样的,就不可能见效这幺快,治偏枯这证它主要是在里面润燥息风去养血荣精,要长年的吃,我们那里有一个老太太,头发都全白了,后来的时候经常服用何首乌,然后头发又全部变黑了。
倪海厦医师的常用经典配方

倪海厦医师的常用经典配方2014-09-05 08:44倪海厦经典配方1、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 柴胡 6克枳实 6克芍药 6克炙甘草 6克注:将以上药加工成粉末,每次小半匙,每日三次。
2、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泻心汤)甘草 12克黄芩 9克干姜 9克半夏 9克大枣 12枚黄连3克3、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处方栝萎 30克酒当归 15克白芷 6克乳香3克4、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龙骨 5克 6克牡蛎 5克黄芩 5克生姜5克铅丹3克人参 5克桂枝 5克茯苓 5克半夏 6克大黄6克大枣 6枚常山 20克远志 20克苍术 20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5、治疗癫痫的基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龙骨 5克黄芩 5克牡蛎 5克生姜 5克铅丹3克人参 5克桂枝 5克茯苓 5克半夏 6克大黄 6克大枣 6枚常山 20克远志 20克苍术 20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6、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 12克黄芩 9克芍药 9克半夏 9克生姜 15克枳实9克大枣 4枚大黄 6克7、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12克黄芩 9克芍药 9克半夏 9克生姜 15克枳实 9克大枣4枚大黄6克8、治疗不孕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 当归 6克芍药 6克川芎 6克吴茱萸 9克人参 6克桂枝 6克阿胶 6克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甘草 6克半夏 6克麦冬 9克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9、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 当归6克芍药 6克川芎 6克吴茱萸 9克人参 6克桂枝 6克阿胶6克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甘草 6克半夏 6克麦冬 9克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倪海厦配方完整版

倪海厦配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倪海厦经典配方1、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柴胡6克枳实6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注:将以上药加工成粉末,每次小半匙,每日三次。
2、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泻心汤)甘草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黄连3克?3、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栝萎30克酒当归15克、白芷6克、乳香3克?4、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克龙骨5克6克牡蛎5克黄芩5克生姜5克铅丹3克人参5克、桂枝5克、茯苓5克、半夏6克、大黄6克、大枣6枚常山20克、远志20克、苍术20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5、治疗癫痫的基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克龙骨5克黄芩5克牡蛎5克生姜5克铅丹3克人参5克桂枝5克茯苓5克半夏6克大黄6克大枣6枚常山20克远志20克苍术20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6、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柴胡12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7、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柴胡12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8、治疗不孕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当归6克芍药6克川芎6克吴茱萸9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6克牡丹皮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冬9克?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9、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当归6克芍药6克川芎6克吴茱萸9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6克牡丹皮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冬9克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10、治疗贫血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泽泻汤)泽泻25克白术10克11、治疗脑部积水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麻黄汤)麻黄15克甘草8克生半夏30克?12、治疗四肢及躯干麻木不仁(出自《伤寒杂病论》--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5克芍药15克桂枝15克生姜6片大枣12枚?13、治疗半身不遂的基础方(出自《小续命汤》)麻黄25-40克杏仁25-40克大枣12枚木防己15克桂枝15-20克黄芩10克白芍15克防风10克川芎15-50克人参15克炮附子10克当归15-50克炙甘草10克生姜3片?14、治疗阴天肌肉酸痛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杏薏甘汤)麻黄5克薏苡仁5克杏仁4克炙甘草10克?15、治疗风疹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加术汤)麻黄9克杏仁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白术12克?16、治疗产后全身疼痛(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加人参汤)桂枝15克生姜2片炙甘草10克大枣12枚白芍15克人参15克?17-1、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三黄泻心汤)大黄10克黄连5克黄芩5克17-2、治疗剧烈牙疼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白虎汤)知母20克石膏50克甘草7克生地15克粳米1调羹18、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经验方白术100克续断20克大黄10克枸杞20克陈皮15克?19、治疗白癜风的方(出自《千金药方》)芝麻油30毫升白酒30毫升注:混合后每次服20毫升,一日三次。
倪海厦经典配方全集

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柴胡6克枳实6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注:将以上药加工成粉末,每次小半匙,每日三次.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泻心汤甘草12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黄连3克治疗急性乳腺炎的处方栝萎30克酒当归15克白芷6克乳香3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克龙骨5克黄芩5克生姜5克铅丹3克人参5克桂枝5克茯苓5克半夏6克大黄6克牡蛎5克大枣6枚常山20克远志20克苍术20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治疗癫痫的基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12克龙骨5克黄芩5克生姜5克铅丹3克人参5克桂枝5克茯苓5克半夏6克大黄6克牡蛎5克大枣6枚常山20克远志20克苍术20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柴胡12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柴胡12克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治疗不孕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当归6克芍药6克川芎6克吴茱萸9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6克牡丹皮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冬9克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当归6克芍药6克川芎6克吴茱萸9克人参6克桂枝6克阿胶6克牡丹皮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麦冬9克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治疗贫血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泽泻汤)(泽泻25克白术10克治疗脑部积水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麻黄汤)(麻黄15克甘草8克生半夏30克治疗四肢及躯干麻木不仁(出自<伤寒杂病论>--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15克芍药15克桂枝15克生姜6片大枣12枚治疗半身不遂的基础方(出自<小续命汤>)麻黄25-40克桂枝15-20克川芎15-50克当归15-50克杏仁25-40克黄芩10克人参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12枚白芍15克炮附子10克生姜3片木防己15克防风10克治疗阴天肌肉酸痛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杏薏甘汤)麻黄5克杏仁4克薏苡仁5克炙甘草10克治疗风疹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加术汤)麻黄9克桂枝 6克炙甘草3克杏仁9克白术12克治疗产后全身疼痛(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加人参汤)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5克生姜2片大枣12枚人参15克治疗脂溢性脱发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三黄泻心汤) 大黄10克黄连5克黄芩5克治疗剧烈牙疼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白虎汤)知母20克石膏50克甘草7克生地15克粳米1调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经验方白术100克大黄10克陈皮15克续断20克枸杞20克治疗白癜风的处方(出自<千金药方>)芝麻油30毫升白酒30毫升注:混合后每次服20毫升,一日三次.两个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和鱼,肉,鸡,芝麻油有些地方称香油.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方(处方一:(出自<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补肝汤)桂枝47克干姜47克五味子47克旋复花16克代赭石16克竹叶16克大枣12枚处方二:(出自<伤寒杂病论>--乌梅丸方)乌梅300个细辛 94克干姜156克黄连250克当归 63克炮附子94克蜀椒63克桂枝 94克人参94克黄柏94克注解:将以上药到药房加工成6克药丸,每日三次,一日一丸.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的食疗粥方成人:葱白一段糯米50克注解:将葱白切成小段,待米煮熟后放入,熬至香稠即可.小儿:葱白一段糯米30-50克米醋10毫升注解:将葱白切成小段,待米煮熟后放入,熬至香稠倒入米醋,搅拌均匀即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31克炮附子62克细辛31克治疗老年性腹泻的食疗粥方山药100克糯米100克促进乳汁分泌的民间验方丝瓜300克鲤鱼500克治疗习惯性失眠的经验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半夏泻心汤)半夏125克黄芩47克干姜47克甘草47克人参47克黄连16克大枣12枚孕产妇保健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汤,当归散,白术散,当归生姜羊肉汤孕期1到2个月: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生姜4片大枣12枚孕期2到6个月:当归250克黄芩250克芍药250克川穹250克白术125克注:以上诸味药研磨成粉,一日四次,每次一汤勺.孕期6个月到产前:白术100克川穹100克蜀椒100克牡蛎100克注:以上诸味药研磨成粉,一日四次,每次一汤勺.哺乳期:当归15克生姜4片羊肉500克治疗小儿流鼻涕且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发热且舌苔发黄者:大青龙汤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20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生姜2片大枣10枚注:石膏用棉布包好,和其他药一起煮.治疗脱发的经验方(出自《圣济总录》之茯苓饮)白茯苓 30克当归 30克芍药30克炙甘草30克桂枝30克治疗早上吃的东西下午又吐出来或吃完就吐(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黄甘草汤) 大黄20克甘草10克治疗三叉神经痛(民间验方)以钝物刺激天突穴辅以浓盐水催吐,每日一次,不出三日即可痊愈.治疗肌肉不由自主的震颤(出自<伤寒杂病论>--防己茯苓汤)防己15克黄芪15克桂枝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治疗跟骨骨刺(出自<本草纲目>)白术50克注:用水煮取一盆,将患处浸于盆中,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视病情轻重,快则一两周,慢则两三月,即可痊愈.治疗有小便频繁大便呈颗粒状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麻子仁丸)麻子仁100克白芍300克枳实300克大黄600克厚朴600克杏仁600克注:到药房将以上几味药加工成药丸,如果是6克以上的大丸,每天3次,每次1丸.若是小丸,适量增加即可.服用后如果出现大便次数猛增,适当减量,若大便仍不通畅可以酌情加量.治疗危重病人出现频繁吐口水长时间低烧(出自<伤寒杂病论>--大乌头煎) (乌头30克注:用三碗水煮成一碗,煮好后放入一碗蜂蜜,再煮成一碗.每天服用乌头蜜一调羹,切忌不可多服!(乌头有剧毒)治疗舌苔白小便淡白小腹无异常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大黄附子细辛汤) 大黄15克炮附子15克细辛10克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胀痛无屁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承气汤)大黄20克厚朴15克枳实15克芒硝10克注:芒硝不要煮,待其他药煮好后,放入融化即可.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痛屁多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厚朴三物汤)厚朴20克大黄10克枳实15克治疗舌苔黄小便黄小腹胀屁多的便秘(出自<伤寒杂病论>--小承气汤)大黄2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治疗中晚期肺气肿(出自<伤寒杂病论>--厚朴麻黄汤方+泽漆汤方)脉浮者:厚朴25克麻黄15克石膏 15克杏仁15克半夏15克干姜 10克细辛10克小麦2调羹五味子15克脉沉者:半夏 15克紫菀25克生姜5片白前25克甘草15克黄芩15克人参15克桂枝15克红大戟15克治疗受到惊吓引起的持续心动过速(出自<伤寒杂病论>--奔豚汤方)甘草 10克川穹10克当归10克黄芩10克芍药10克半夏20克生姜4片生葛25克柴胡15克治疗胸闷且平躺加剧不口渴(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15克杏仁20克甘草5克治疗有舌苔发黄且厚现象的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皂荚丸方)皂荚40克注:到药房将该药加工成地黄丸大小的蜜丸,每日三次,每次一丸,用红枣汤送服.治疗有舌苔发白现象的咳嗽(出自<伤寒杂病论>--射干麻黄汤方)射干15克麻黄15克生姜4片细辛15克紫苑15克款冬花15克大枣7枚半夏15克五味子 15克治疗早期肺气肿(出自<伤寒杂病论>--越婢汤方加半夏)麻黄20克石膏15克生姜3片甘草10克大枣12枚半夏10克注:石膏用棉布包好再与其他药一起煮.治疗原因不明流鼻血(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20克芍药 15克甘草 10克麻黄10克炮附子10克白术20克知母20克防风 20克生姜5片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加术汤)(麻黄10克桂枝15克甘草5克白术20克杏仁10克治疗肝病引起的吐血(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升麻汤方)麻黄10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知母5克黄芩5克玉竹5克石膏10克白朮5克干姜5克芍药5克桂枝5克茯苓5克炙甘草5克天门冬5克治疗慢性胃病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当归15克桂枝 15克芍药15克细辛 10克大枣25枚炙甘草10克木通10克吴茱萸15克生姜3片治疗患者舌苔发白且胃痛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黄连汤方)黄连15克炙甘草15克干姜10克桂枝15克人参15克生半夏15克大枣12枚病人有感冒且吃什么都腹泻食物不消化(出自<伤寒杂病论>-桂枝人参汤) 桂枝20克炙甘草20克白术15克人参15克干姜15克病人一直很瘦弱而且易疲劳(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30克桂枝15克干姜10克黄芩15克栝楼根20克牡蛎10克炙甘草10克治疗胃癌的经验方(葛根30克柴胡25克半夏15克甘草10克白朮25克茯苓25克人参15克大枣10枚干姜 10克生姜10克干地黄15克炮附子15克阿胶15克黄芩15克灶心土15克(或-赤石脂)注:阿胶不要煮,待其他药煮好后再放入,调匀即可服用.治疗腹水的处方巴豆3颗芫花2克注:将以上药研磨成粉,利用巴豆本身所含油脂滚成如黄豆大小的小丸,每次2丸,每日3次。
倪海厦汉唐药方全集

汉唐中成药1-100号列表和对应疾病分析汉唐系列是采用纯中药制做的 , 完全无西药成分在内 , 并且中医是采用症状治疗法 , 也就是同症同治的原则因此辨症论治是必要的 , 并非依照西医的治病法则来治病 , 本文采用许多西医病名 , 目的是希望读者更容易了解中药的治症理论并且有助於开业中医的临床再进修 , 同业之间互相切搓 , 吸取前医的经验 , 不要再犯二过 , 使病人受到最好的照顾.论文着作权人∶美国佛州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中医师.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 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汉唐系列3两6两主要功能汉唐-1 24 48 中医名女性赤白带(西医为子宫颈糜烂)汉唐-2 24 48 退奶丸(协助清除乳房硬块,停止喂乳必需品)汉唐-3 24 48 记忆力减退萎缩汉唐-4 24 48 鱼虾过敏(皮肤红痒)汉唐-5 24 48 通乳丸(乳房美化及令奶水集中於乳房)汉唐-6 50 100 手抖兼心颤栗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汉唐-7 40 80 胃痈及胃出血(可参考西医学名胃癌与淋巴癌做比较)汉唐-8 40 80 子宫症痼(可以比较西医学之子宫瘤与多发性骨随瘤)汉唐-9 24 48 血箭痔丸(大便痔疮排血大量而无痛)汉唐-10 60 120 大禹丸(腹腔积水专用)汉唐-11 40 80 代抵当丸(子宫乾血排不出,膀胱受伤小便可出,但少腹如鞭)汉唐-12 50 100 脱肛丸(肛门下坠)汉唐-13 44 88 淋痛(小便刺痛排浊)汉唐-14 40 80 中医名胆石症(西医名胆结石)汉唐-15 40 80 真寒假热厥四逆之症(其症类似於西医之血癌病)汉唐-16 40 80 皮肤乾痒癣汉唐-17 50 100 湿疹脓疮汉唐-18 50 100 中医名腰蛇 , 胸蛇 , 颈蛇(如同西医名带状泡疹)汉唐-19 40 80 情绪焦虑不安(如同西医之镇静剂类)汉唐-20 40 80 治下肢无力(老人双脚无力)汉唐-21 44 88 补阳还五丸专治中风(西医之脑溢血中风)汉唐-22 40 80 奔豚汤(心脏速度过快,腹部悸动,焦虑惊悸)汉唐-23 40 80 肝阳上亢 , 肾阳不足(可比照西医学之降血压)汉唐-24 40 80 中医上中下三消渴症(西医学之糖尿病) (饭後服)汉唐-25 40 80 中医药学之疏通经络剂(如同西医学之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痛)汉唐-26 40 80 石淋,砂淋,小便带血(西医学之肾结石)汉唐-27 32 64 中医症状偶发关节红肿剧痛名历节风(西医之痛风)汉唐-28 32 64 中医名风湿(西医亦名风湿) 主要症状是关节变形肿痛汉唐-29 32 64 消痔丸(大便後排一点血,胀痛)(西医学之外痔)汉唐-30 32 64 足三阳经之虚实痛(西医名坐骨神经痛)汉唐-31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临床时可参考西医之三酸甘油脂过高)汉唐-32 44 88 乌金丸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主症:心痛澈背,背痛澈心)汉唐-33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兼便秘(过重兼便秘)汉唐-34 40 80 补天丸(掉头发 , 耳鸣)汉唐-35 40 80 紫金丹(胸腔内伤 , 上身瘀血)汉唐-36 40 80 天青丸(妇女痛经) (兼治下身瘀血,受伤)汉唐-37 40 80 天威丸(男性精子不足)汉唐-38 40 80 玉华丸(女性滋补良药)汉唐-39 22 44 鼻渊丸(鼻塞不通,流清涕)汉唐-40 28 56 乌梅丸(各种寄生虫,蛔虫)汉唐-41 22 44 中安丸(失眠)汉唐-42 40 80 控涎丹(痰阻塞胸肺,癫痫,中风痰涎阻塞)汉唐-43 22 44 麻子仁丸(大便如羊屎,小颗粒状)汉唐-44 22 44 皂荚丸(清除肺中吸烟造成之浊痰)汉唐-45 24 48 己椒苈黄丸(右腹胀,肠间有水气,大便不出)汉唐-46 20 40 60/斤六味地黄丸汉唐-47 40 80 重阳丸(男子精中带血)汉唐-48 22 40 80/斤金匮肾气丸汉唐-49 40 80 起阳丸(振奋阳气, 生精)汉唐-50 28 56 牙痛止痛剂汉唐-51 36 72 白内障内服汉唐-52 36 72 赤丸(心脏闷,手足逆冷)汉唐-53 40 80 风引汤(中风瘫痪无力,尚可言语)汉唐-54 40 80 喉蛾方(可比照西医学之扁桃腺发炎)汉唐-55 17 紫云膏(皮肤生坚结)汉唐-56 5/罐(粉剂) 汉唐红(外用伤口特效药)汉唐-57 5/罐(粉剂) 佛州黑(外用烫伤特效药)汉唐-58 25/罐(药水) 白内障药水汉唐-59 16/罐(粉剂) 喷鼻药粉(鼻窦炎等鼻子过敏症)汉唐-60 40 80 强力天青丸(静脉曲张)汉唐-61 20 40 明目地黄丸汉唐-62 40 80 沉香桂附丸汉唐-63 40 80 中医学之骨损症(临床时可比西医学之骨质疏松症)汉唐-64 40 80 妇女经停後之身热盗汗,易生气,情绪不稳定.汉唐-65 40 80 血淋小便刺痛汉唐-66 40 80 下焦寒湿症,膀胱无力排尿小便後须臾又来(女人遗尿)(类似於西医学之摄护腺肥大与膀胱括约肌失调)汉唐-67 40 80 失心丸(中医名为癫痫发狂)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汉唐-68 40 80 护肝丸汉唐-69 40 80 中医名积水(主症是下肢水肿)汉唐-70 40 80 定心丸中医之心肾不交(主症是有焦虑,忧郁之情志)汉唐-71 40 80 清郁开结丸(中医之肝脾失衡导致沮丧情绪低落)汉唐-72 40 80 浮萍方(小儿风痒,汗出全身,治风痒,疥癞等皮病)汉唐-73 40 80 透脓方(四肢未稍坏疽)汉唐-74 40 80 搜风解毒汤(中医学名杨梅疮,淋病,泡疹等)汉唐-75 30 60 枕中丹 (令人聪明)汉唐-76 30 60 避孕丸汉唐-77 40 80 中医名上焦湿热且实之心绞痛症(可比较西医学之心脏动脉阻塞与冠心病)汉唐-78 24 48 健胃散(除胃痈外,一切胃家之疾)汉唐-79 24 48 肺部过於湿热造成面生痘疮(可比较於西医学之青春痘)汉唐-80 24 48 胃家燥热之过胖症 , 又名减肥药汉唐-81 23 44 鼻炎兼头痛汉唐-82 40 80 下焦寒实之四逆症,(可比较西医学之摄护腺癌)汉唐-83 40 80 化脓湿疹皮病(外用粉剂)汉唐-84 40 80 没有胆切除手术之前无此病(故可说是中医新名称-肝结石)汉唐-85 9 17 敷脸方汉唐-86 8 14 脚气病,香港脚外用粉剂汉唐-87 40 80 中医之九种心痛之一( 可与西医学之心脏肥大做比较)汉唐-88 40 80 磁珠丸(中医名白内瘴,青光眼与西医同)汉唐-89 40 80 健筋骨丸(关节肌肉萎缩)汉唐-90 40 80 消瘤丸中医俗名大脖子(可以参考西医学之甲状腺瘤).汉唐-91 38 76 拔牙後止痛剂汉唐-92 34 68 增高丸汉唐-93 40 80 过动儿症汉唐-94 7 14 扭伤外敷药水汉唐-95 40 80 拖里化毒饮(淋巴脓块,乳房脓块恶臭,阴道脓疡恶臭等症候)汉唐-96 40 80 乳癌外用粉剂汉唐-97 40 80 何首乌丸汉唐-98 80 160 五石乌头丸.汉唐-99 40 80 斑龙丸, 用来固肾强精,固本培元之用汉唐-100 40 80 历节丸,如同西医之所谓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肿胀疼痛.-----------------------------------------------汉唐‐1 女子白带过多许多女性苦恼於赤白带过多,而西药又无法治愈,究其原因,是西医并不知其从何而生?中医的观念,全身只有二经入子宫,其一是肝经,另一是心经。
汉唐药方

汉唐系列是采用纯中药制做的, 完全无西药成分在内, 并且中医是采用症状治疗法, 也就是同症同治的原则因此辨症论治是必要的, 并非依照西医的治病法则来治病, 本文采用许多西医病名, 目的是希望读者更容易了解中药的治症理论并且有助於开业中医的临床再进修, 同业之间互相切搓, 吸取前医的经验, 不要再犯二过, 使病人受到最好的照顾.论文着作权人∶美国佛州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中医师.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 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汉唐系列3两6两主要功能汉唐-1 24 48 中医名女性赤白带(西医为子宫颈糜烂)汉唐-2 24 48 退奶丸(协助清除乳房硬块,停止喂乳必需品)汉唐-3 24 48 记忆力减退萎缩汉唐-4 24 48 鱼虾过敏(皮肤红痒)汉唐-5 24 48 通乳丸(乳房美化及令奶水集中於乳房)汉唐-6 50 100 手抖兼心颤栗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汉唐-7 40 80 胃痈及胃出血(可参考西医学名胃癌与淋巴癌做比较)汉唐-8 40 80 子宫症痼(可以比较西医学之子宫瘤与多发性骨随瘤)汉唐-9 24 48 血箭痔丸(大便痔疮排血大量而无痛)汉唐-10 60 120 大禹丸(腹腔积水专用)汉唐-11 40 80 代抵当丸(子宫乾血排不出,膀胱受伤小便可出,但少腹如鞭)汉唐-12 50 100 脱肛丸(肛门下坠)汉唐-13 44 88 淋痛(小便刺痛排浊)汉唐-14 40 80 中医名胆石症(西医名胆结石)汉唐-15 40 80 真寒假热厥四逆之症(其症类似於西医之血癌病)汉唐-16 40 80 皮肤乾痒癣汉唐-17 50 100 湿疹脓疮汉唐-18 50 100 中医名腰蛇, 胸蛇, 颈蛇(如同西医名带状泡疹)汉唐-19 40 80 情绪焦虑不安(如同西医之镇静剂类)汉唐-20 40 80 治下肢无力(老人双脚无力)汉唐-21 44 88 补阳还五丸专治中风(西医之脑溢血中风)汉唐-22 40 80 奔豚汤(心脏速度过快,腹部悸动,焦虑惊悸)汉唐-23 40 80 肝阳上亢, 肾阳不足(可比照西医学之降血压)汉唐-24 40 80 中医上中下三消渴症(西医学之糖尿病) (饭後服)汉唐-25 40 80 中医药学之疏通经络剂(如同西医学之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痛) 汉唐-26 40 80 石淋,砂淋,小便带血(西医学之肾结石)汉唐-27 32 64 中医症状偶发关节红肿剧痛名历节风(西医之痛风)汉唐-28 32 64 中医名风湿(西医亦名风湿) 主要症状是关节变形肿痛汉唐-29 32 64 消痔丸(大便後排一点血,胀痛)(西医学之外痔)汉唐-30 32 64 足三阳经之虚实痛(西医名坐骨神经痛)汉唐-31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临床时可参考西医之三酸甘油脂过高)汉唐-32 44 88 乌金丸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主症:心痛澈背,背痛澈心)汉唐-33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兼便秘(过重兼便秘)汉唐-34 40 80 补天丸(掉头发, 耳鸣)SEO博客/SEO博客/汉唐-35 40 80 紫金丹(胸腔内伤, 上身瘀血)汉唐-36 40 80 天青丸(妇女痛经) (兼治下身瘀血,受伤)汉唐-37 40 80 天威丸(男性精子不足)汉唐-38 40 80 玉华丸(女性滋补良药)汉唐-39 22 44 鼻渊丸(鼻塞不通,流清涕)汉唐-40 28 56 乌梅丸(各种寄生虫,蛔虫)汉唐-41 22 44 中安丸(失眠)汉唐-42 40 80 控涎丹(痰阻塞胸肺,癫痫,中风痰涎阻塞)汉唐-43 22 44 麻子仁丸(大便如羊屎,小颗粒状)汉唐-44 22 44 皂荚丸(清除肺中吸烟造成之浊痰)汉唐-45 24 48 己椒苈黄丸(右腹胀,肠间有水气,大便不出)汉唐-46 20 40 60/斤六味地黄丸汉唐-47 40 80 重阳丸(男子精中带血)汉唐-48 22 40 80/斤金匮肾气丸汉唐-49 40 80 起阳丸(振奋阳气, 生精)汉唐-50 28 56 牙痛止痛剂汉唐-51 36 72 白内障内服汉唐-52 36 72 赤丸(心脏闷,手足逆冷)汉唐-53 40 80 风引汤(中风瘫痪无力,尚可言语)汉唐-54 40 80 喉蛾方(可比照西医学之扁桃腺发炎)汉唐-55 17 紫云膏(皮肤生坚结)汉唐-56 5/罐(粉剂) 汉唐红(外用伤口特效药)汉唐-57 5/罐(粉剂) 佛州黑(外用烫伤特效药)汉唐-58 25/罐(药水) 白内障药水汉唐-59 16/罐(粉剂) 喷鼻药粉(鼻窦炎等鼻子过敏症)汉唐-60 40 80 强力天青丸(静脉曲张)汉唐-61 20 40 明目地黄丸汉唐-62 40 80 沉香桂附丸汉唐-63 40 80 中医学之骨损症(临床时可比西医学之骨质疏松症)汉唐-64 40 80 妇女经停後之身热盗汗,易生气,情绪不稳定.汉唐-65 40 80 血淋小便刺痛汉唐-66 40 80 下焦寒湿症,膀胱无力排尿小便後须臾又来(女人遗尿)(类似於西医学之摄护腺肥大与膀胱括约肌失调)汉唐-67 40 80 失心丸(中医名为癫痫发狂)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汉唐-68 40 80 护肝丸汉唐-69 40 80 中医名积水(主症是下肢水肿)汉唐-70 40 80 定心丸中医之心肾不交(主症是有焦虑,忧郁之情志)汉唐-71 40 80 清郁开结丸(中医之肝脾失衡导致沮丧情绪低落)汉唐-72 40 80 浮萍方(小儿风痒,汗出全身,治风痒,疥癞等皮病)汉唐-73 40 80 透脓方(四肢未稍坏疽)汉唐-74 40 80 搜风解毒汤(中医学名杨梅疮,淋病,泡疹等)汉唐-75 30 60 枕中丹(令人聪明)汉唐-76 30 60 避孕丸SEO博客/SEO博客/汉唐-77 40 80 中医名上焦湿热且实之心绞痛症(可比较西医学之心脏动脉阻塞与冠心病)汉唐-78 24 48 健胃散(除胃痈外,一切胃家之疾)汉唐-79 24 48 肺部过於湿热造成面生痘疮(可比较於西医学之青春痘)汉唐-80 24 48 胃家燥热之过胖症, 又名减肥药汉唐-81 23 44 鼻炎兼头痛汉唐-82 40 80 下焦寒实之四逆症,(可比较西医学之摄护腺癌)汉唐-83 40 80 化脓湿疹皮病(外用粉剂)汉唐-84 40 80 没有胆切除手术之前无此病(故可说是中医新名称-肝结石)汉唐-85 9 17 敷脸方汉唐-86 8 14 脚气病,香港脚外用粉剂汉唐-87 40 80 中医之九种心痛之一( 可与西医学之心脏肥大做比较)汉唐-88 40 80 磁珠丸(中医名白内瘴,青光眼与西医同)汉唐-89 40 80 健筋骨丸(关节肌肉萎缩)汉唐-90 40 80 消瘤丸中医俗名大脖子(可以参考西医学之甲状腺瘤).汉唐-91 38 76 拔牙後止痛剂汉唐-92 34 68 增高丸汉唐-93 40 80 过动儿症汉唐-94 7 14 扭伤外敷药水汉唐-95 40 80 拖里化毒饮(淋巴脓块,乳房脓块恶臭,阴道脓疡恶臭等症候)汉唐-96 40 80 乳癌外用粉剂汉唐-97 40 80 何首乌丸汉唐-98 80 160 五石乌头丸.汉唐-99 40 80 斑龙丸, 用来固肾强精,固本培元之用汉唐-100 40 80 历节丸,如同西医之所谓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肿胀疼痛. -----------------------------------------------汉唐-1 女子白带过多许多女性苦恼於赤白带过多,而西药又无法治愈,究其原因,是西医并不知其从何而生?中医的观念,全身只有二经入子宫,其一是肝经,另一是心经。
倪海厦人纪之金匮(21)

倪海厦人纪之金匮(21)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²甘草干姜苓术汤方(一名肾着汤)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4-5min26我们继续看,肾着,其人身体重,腰里面冷,如坐水里面,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裹冷湿,其实应该是裸,穿衣服,,久久得之,因为这个病在这个条辩上面讲呢,你。
平常你脑力工作很多,那衣服会流汗,对不对,会湿掉,因为会流汗嘛,流汗的时候没有去换衣服,继续穿,继续穿里面就很热,风吹了以后,汗,湿的衣服又干掉,干掉你又去做,做了又流汗,流汗了以后又粘衣服,粘衣服以后又继续吹干,日积月累下来,得到肾着病,这是它的讲法,所以这边应该是裸,变成是裸比较好,不是衣里面。
那这种病的人呢,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
甘姜苓术汤,过去我们治疗带脉病的时候,带脉一圈,环绕一圈,治疗主带脉病,这个肾着病呢我看过最重的,你们这个带脉,这个腰如坐水中,这个还小咧,是真的哦,小CASE,这个病人呢,来的时候是坐在轮椅上来的,他坐在轮椅上,你看他肚子很大,没什么嘛,就坐在那边,胖胖的,很胖的一个人。
如果我把人画出来,我告诉诸位一点都没有夸大,这个人,诸位看着我的图,我以前会画很美的腿,现在不会画,这个肾着病,最严重的,他一从轮椅上一站起来,肚子是贴在地上,你没有办法想象,好,我们有人看过,我的学生里面有人看过,站起来,肚子还垂在地上,肾着,下去都起不来,都没有办法回来,碰到我们太晚,那么大肾着,五千钱,五万钱也不止,那么大,就那么大,一点也不夸张,刚开始,碰到我们的时候是不是很快,那他那么大,他是十几年来一直没有好。
那换句话说,十几年来,从来没有碰到好医生,那你说他也没死啊,他也没死,死不掉啊,你说好不好玩,你看,这很奇怪。
倪海厦汉唐方剂组成

倪海厦汉唐方剂组成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倪海厦是中国中医药界的知名专家,他在研究和发展汉唐方剂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唐方剂是指在汉朝和唐朝时期,由众多医家根据自己临床经验总结出的治疗特定疾病的经方药物组合。
本文旨在研究倪海厦在汉唐方剂组成方面的贡献。
我们将通过对其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探讨倪海厦在选择和搭配汉唐方剂药物方面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文章将首先介绍倪海厦的背景和学术成就,包括其在中医药领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经验。
接着我们将探讨汉唐方剂的定义和历史渊源,以便读者对该研究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正文的后半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汉唐方剂的组成原则以及倪海厦在此方面的贡献。
我们将分析他对经方药物的筛选、搭配和使用的理论研究,以及他在实际临床中应用的经验总结。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倪海厦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他的研究对于中医药事业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倪海厦在汉唐方剂组成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篇长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倪海厦汉唐方剂组成。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了该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随后介绍了文章的结构,最后明确了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倪海厦和汉唐方剂组成。
首先,我们将对倪海厦进行详细介绍,包括他的背景、贡献和研究成果等方面。
通过对倪海厦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对汉唐方剂组成的研究。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汉唐方剂的组成。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介绍汉唐方剂的概念和起源,并详细探讨其组成要素。
我们将介绍方剂中所包含的各种药材、药性以及其配比比例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汉唐方剂组成的原则和方法,并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汉唐方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对倪海厦汉唐方剂组成的研究进行展望。
总结部分将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指出该研究对中医药领域的意义和价值。
倪海厦经典处方

倪海厦经典处方倪海厦经典配方141、治疗肝炎的基础方柴胡15克、黄岑10克、郁金25克、龙胆草 20克川芎 15克牡丹皮 15克白芍20克、泽泻20克、茵陈15克大黄10-20克、枳实15克红枣10枚生姜2片142、患者晕车或晕船且小便通畅(出自《伤寒杂病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茯苓20克、桂枝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 10克143、治疗阴囊肿大的处方茯苓15克桂枝15克木防己 10克杏仁15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144、患者吐血不止,比如胃或食道出血等(出自《伤寒杂病论》--柏叶汤) 柏叶 15克干姜 15克艾 15克145、病人的肌肉不由自主地抽动,比如帕金森病(出自《伤寒论》--防己茯苓汤)木防己 15克黄芪15克桂枝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146、病人腋下流出黄色的汗(出自《伤寒论》--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黄芪 15克芍药 10克桂枝 10克注:用 7 碗水和一碗米醋来煮以上三味药,煮取 3 碗,每次一碗,每日三次147、治疗子宫肌瘤的处方(出自《伤寒论》--桂枝茯苓丸) 桂枝200克炮附子 200克茯苓250克白术150克白芍100克牡丹皮 150克桃仁 150克注:把以上几味药拿到药房加工成丸剂或胶囊。
如果是丸剂,每次20 粒,每日 3 次。
如果是胶囊,每次 5 粒,每日 3 次。
148、患者腹部肿大面色很黑(出自《伤寒论》--木防己汤) 木防己15克石膏20克桂枝10克人参20克注:石膏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
149、糖尿病患者腿部伤口不能愈合的方法取黄糖半斤放入温水中,完全溶化后将患处浸泡于糖水中半小时以上,会有脓液排出。
每日早晚各一次,两三天伤口即可愈合。
150、患者上热下凉比如重症糖尿病,红斑狼疮,血癌等出自《伤寒论》--白虎人参汤+芍药甘草汤+三黄泻心汤+附子细辛汤。
石膏150-500克、梗米 2调羹、知母25克人参 15克、甘草15克、生地黄 20克、白芍 50克瓜蒌根 15克牛膝20克、桂枝15克、黄连15克干姜15克、炮附子 50克、炙甘草 20克、牡丹皮 15克、黄岑20克、细辛15克、茯苓15克生附子 20克、三七15克、生姜2片大黄15克、白术20克生半夏 15克注:把石膏和生附子用棉布包好,再与其它药一起煮。
倪海厦汉唐药方全集 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

倪海厦汉唐药方全集(一)铁杆中医论坛——联合网络与现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探索“精...倪海厦汉唐药方全集(一)汉唐中成药1-100号列表和对应疾病分析汉唐系列是采用纯中药制做的, 完全无西药成分在内, 并且中医是采用症状治疗法, 也就是同症同治的原则因此辨症论治是必要的, 并非依照西医的治病法则来治病, 本文采用许多西医病名, 目的是希望读者更容易了解中药的治症理论并且有助於开业中医的临床再进修, 同业之间互相切搓, 吸取前医的经验, 不要再犯二过, 使病人受到最好的照顾 .论文着作权人∶美国佛州汉唐中医学院,院长倪海厦中医师. 此方是我实际临床之经验方,不含任何有毒性的中药在内. 美国汉唐中医诊所专用处方. 汉唐系列3两6两主要功能汉唐-1 24 48 中医名女性赤白带(西医为子宫颈糜烂)汉唐-2 24 48 退奶丸(协助清除乳房硬块,停止喂乳必需品)汉唐-3 24 48 记忆力减退萎缩汉唐-4 24 48 鱼虾过敏(皮肤红痒)汉唐-5 24 48 通乳丸(乳房美化及令奶水集中於乳房)汉唐-6 50 100 手抖兼心颤栗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汉唐-7 40 80 胃痈及胃出血(可参考西医学名胃癌与淋巴癌做比较)汉唐-8 40 80 子宫症痼(可以比较西医学之子宫瘤与多发性骨随瘤)汉唐-9 24 48 血箭痔丸(大便痔疮排血大量而无痛)汉唐-10 60 120 大禹丸(腹腔积水专用)汉唐-11 40 80 代抵当丸(子宫乾血排不出,膀胱受伤小便可出,但少腹如鞭)汉唐-12 50 100 脱肛丸(肛门下坠)汉唐-13 44 88 淋痛(小便刺痛排浊)汉唐-14 40 80 中医名胆石症(西医名胆结石)汉唐-15 40 80 真寒假热厥四逆之症(其症类似於西医之血癌病)汉唐-16 40 80 皮肤乾痒癣汉唐-17 50 100 湿疹脓疮汉唐-18 50 100 中医名腰蛇, 胸蛇, 颈蛇(如同西医名带状泡疹)汉唐-19 40 80 情绪焦虑不安(如同西医之镇静剂类)汉唐-20 40 80 治下肢无力(老人双脚无力)汉唐-21 44 88 补阳还五丸专治中风(西医之脑溢血中风)汉唐-22 40 80 奔豚汤(心脏速度过快,腹部悸动,焦虑惊悸)汉唐-23 40 80 肝阳上亢, 肾阳不足(可比照西医学之降血压)汉唐-24 40 80 中医上中下三消渴症(西医学之糖尿病) (饭後服)汉唐-25 40 80 中医药学之疏通经络剂(如同西医学之三叉神经痛颜面神经痛)汉唐-26 40 80 石淋,砂淋,小便带血(西医学之肾结石)汉唐-27 32 64 中医症状偶发关节红肿剧痛名历节风(西医之痛风)汉唐-28 32 64 中医名风湿(西医亦名风湿) 主要症状是关节变形肿痛汉唐-29 32 64 消痔丸(大便後排一点血,胀痛)(西医学之外痔)汉唐-30 32 64 足三阳经之虚实痛(西医名坐骨神经痛)汉唐-31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临床时可参考西医之三酸甘油脂过高)汉唐-32 44 88 乌金丸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主症:心痛澈背,背痛澈心)汉唐-33 40 80 中焦湿热过盛兼便秘(过重兼便秘)汉唐-34 40 80 补天丸(掉头发, 耳鸣)汉唐-35 40 80 紫金丹(胸腔内伤, 上身瘀血)汉唐-36 40 80 天青丸(妇女痛经) (兼治下身瘀血,受伤)汉唐-37 40 80 天威丸(男性精子不足)汉唐-38 40 80 玉华丸(女性滋补良药)汉唐-39 22 44 鼻渊丸(鼻塞不通,流清涕)汉唐-40 28 56 乌梅丸(各种寄生虫,蛔虫)汉唐-41 22 44 中安丸(失眠)汉唐-42 40 80 控涎丹(痰阻塞胸肺,癫痫,中风痰涎阻塞)汉唐-43 22 44 麻子仁丸(大便如羊屎,小颗粒状)汉唐-44 22 44 皂荚丸(清除肺中吸烟造成之浊痰)汉唐-45 24 48 己椒苈黄丸(右腹胀,肠间有水气,大便不出)汉唐-46 20 40 60/斤六味地黄丸汉唐-47 40 80 重阳丸(男子精中带血)汉唐-48 22 40 80/斤金匮肾气丸汉唐-49 40 80 起阳丸(振奋阳气, 生精)汉唐-50 28 56 牙痛止痛剂汉唐-51 36 72 白内障内服汉唐-52 36 72 赤丸(心脏闷,手足逆冷)汉唐-53 40 80 风引汤(中风瘫痪无力,尚可言语)汉唐-54 40 80 喉蛾方(可比照西医学之扁桃腺发炎)汉唐-55 17 紫云膏(皮肤生坚结)汉唐-56 5/罐(粉剂) 汉唐红(外用伤口特效药)汉唐-57 5/罐(粉剂) 佛州黑(外用烫伤特效药)汉唐-58 25/罐(药水) 白内障药水汉唐-59 16/罐(粉剂) 喷鼻药粉(鼻窦炎等鼻子过敏症)汉唐-60 40 80 强力天青丸(静脉曲张)汉唐-61 20 40 明目地黄丸汉唐-62 40 80 沉香桂附丸汉唐-63 40 80 中医学之骨损症(临床时可比西医学之骨质疏松症)汉唐-64 40 80 妇女经停後之身热盗汗,易生气,情绪不稳定.汉唐-65 40 80 血淋小便刺痛汉唐-66 40 80 下焦寒湿症,膀胱无力排尿小便後须臾又来(女人遗尿)(类似於西医学之摄护腺肥大与膀胱括约肌失调)汉唐-67 40 80 失心丸(中医名为癫痫发狂)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汉唐-68 40 80 护肝丸汉唐-69 40 80 中医名积水(主症是下肢水肿)汉唐-70 40 80 定心丸中医之心肾不交(主症是有焦虑,忧郁之情志)汉唐-71 40 80 清郁开结丸(中医之肝脾失衡导致沮丧情绪低落)汉唐-72 40 80 浮萍方(小儿风痒,汗出全身,治风痒,疥癞等皮病)汉唐-73 40 80 透脓方(四肢未稍坏疽)汉唐-74 40 80 搜风解毒汤(中医学名杨梅疮,淋病,泡疹等)汉唐-75 30 60 枕中丹(令人聪明)汉唐-76 30 60 避孕丸汉唐-77 40 80 中医名上焦湿热且实之心绞痛症(可比较西医学之心脏动脉阻塞与冠心病)汉唐-78 24 48 健胃散(除胃痈外,一切胃家之疾)汉唐-79 24 48 肺部过於湿热造成面生痘疮(可比较於西医学之青春痘)汉唐-80 24 48 胃家燥热之过胖症, 又名减肥药汉唐-81 23 44 鼻炎兼头痛汉唐-82 40 80 下焦寒实之四逆症,(可比较西医学之摄护腺癌)汉唐-83 40 80 化脓湿疹皮病(外用粉剂)汉唐-84 40 80 没有胆切除手术之前无此病(故可说是中医新名称-肝结石)汉唐-85 9 17 敷脸方汉唐-86 8 14 脚气病,香港脚外用粉剂汉唐-87 40 80 中医之九种心痛之一( 可与西医学之心脏肥大做比较)汉唐-88 40 80 磁珠丸(中医名白内瘴,青光眼与西医同)汉唐-89 40 80 健筋骨丸(关节肌肉萎缩)汉唐-90 40 80 消瘤丸中医俗名大脖子(可以参考西医学之甲状腺瘤).汉唐-91 38 76 拔牙後止痛剂汉唐-92 34 68 增高丸汉唐-93 40 80 过动儿症汉唐-94 7 14 扭伤外敷药水汉唐-95 40 80 拖里化毒饮(淋巴脓块,乳房脓块恶臭,阴道脓疡恶臭等症候)汉唐-96 40 80 乳癌外用粉剂汉唐-97 40 80 何首乌丸汉唐-98 80 160 五石乌头丸.汉唐-99 40 80 斑龙丸, 用来固肾强精,固本培元之用汉唐-100 40 80 历节丸,如同西医之所谓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肿胀疼痛.-----------------------------------------------汉唐-1 女子白带过多许多女性苦恼於赤白带过多,而西药又无法治愈,究其原因,是西医并不知其从何而生?中医的观念,全身只有二经入子宫,其一是肝经,另一是心经。
倪海厦汉唐方剂组成

倪海厦汉唐方剂组成唐方剂是中医药中的一类方剂,其组成是根据唐代医家倪海厦的方剂理论而命名的。
倪海厦是唐代的一位著名医家,他在《汉唐药方》一书中详细记录了许多方剂的组成和应用。
汉唐方剂是倪海厦所创立的一种药物组方方法,其特点是组方灵活多样,药性相辅相成,适用于不同的病症和体质。
汉唐方剂的组成是根据病情、病机、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组合。
汉唐方剂的组成一般包括主药、辅药、佐药和使药四种药物。
主药是指对病症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一般数量较大;辅药是指对主药起辅助作用的药物,一般数量适中;佐药是指增强药效的药物,一般数量较少;使药是指调节药物组方的药物,一般数量很少。
这种药物的组合方式使得方剂的药效更加明确,疗效更加显著。
根据倪海厦的方剂理论,汉唐方剂的组成还要考虑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因素。
性味是指药物的性质和口感,如寒、热、温、凉、苦、甘、酸、辛等;归经是指药物对应的经络和脏腑;功效是指药物对病症的治疗效果。
倪海厦提出的汉唐方剂理论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方剂理论不仅考虑了药物的组合和药效,还注重了病症的辨证和体质的调理。
这使得方剂的应用更加个性化和精确,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倪海厦的汉唐方剂理论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许多中医医院和医生都会根据倪海厦的方剂理论来组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汉唐方剂的组成也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使治疗更加灵活和精准。
总之,倪海厦的汉唐方剂理论是中医药中的一种重要组方方法。
它注重药物的组合、药效的发挥和病症的辨证,使方剂的疗效更加明确和显著。
在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中,汉唐方剂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汉唐中医方剂:汉唐100个常用处方讲解说明

汉唐中医方剂:汉唐100个常用处方讲解说明我们今天主要是讲述汉唐方剂。
汉唐方剂总共有一百个方剂。
是由汉唐中医倪海厦先生发明的。
倪海厦现在美国,在这个佛罗里达州。
倪海厦先生,也是属于中国的铁杆中医,也是属于纯中医。
他这一个性格,那是特别善于好斗,是与西医去斗。
因为西医把国人害得太厉害。
他本来是台湾人,后来他到美国去发展去。
这并不能说是他脱离华人团体,因为在国内,包括台湾,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况呢?自从清朝之后,中国的国力比较弱,受到国外的挤落,从五四运动以后,引进了德先生赛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一切东西,是阻碍中国发展的,所以就要把中国古代文化全部批判,要向西方学习,学习之后,使中国强盛。
这本身来说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做得有点太绝对,做得太绝对就是把中国古文化全部统统打倒。
同时从五四之后,有些国人有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况呢?有一种自卑,心里的自卑。
自卑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比较的贫穷落后,认为所有的一切,西方的都是好的,中国的是落后的,都是影响科学发展的。
实际上,西方主要是在于科技比较进步,与科学没有关系。
科学讲述的是一个真理。
在科学的指导下发展出来的这个科技,他是一种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使物质有极大的飞跃进步,而人们享受物质的生活,但是忽略了人在宇宙之中,忽略的是哪一方面呢? 这就是人,是一个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体。
物质的发展,实际上也是在唯物论的指导下,物质的发展认为一切都是物质的,包括人的身体都是物质的,这种情况就忽略了人的心理活动。
因为人,毕竟是一个群体生活的动物,是一个社会的人,而中医讲述的就是天地人三才合一,就是叫天人合一,是把人的这一个人神,人的心理活动与人的肉体统一在一起,就是一个身心互动的结果。
人生病在内经里面,讲述的就是由外因,这个外因就是四时不正之气,天之六淫。
也就是说一个伤寒,一个瘟疫,这些都是外因。
第二个就是内因,内因便是人的心理活动,七情六欲所造成的疾病。
第三个就是非内外因,非内外因包括饮食所伤、金创、房劳等等。
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全)

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全)倪海厦经方经验总结大全100方(全)1、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 柴胡 6克枳实 6克芍药 6克炙甘草 6克注:将以上药加工成粉末,每次小半匙,每日三次。
2、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甘草泻心汤)甘草 12克黄芩 9克、干姜 9克、半夏 9克、大枣 12枚、黄连 3克3、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方栝萎 30克酒当归 15克、白芷 6克、乳香 3克4、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龙骨 5克 6克牡蛎 5克黄芩 5克生姜 5克铅丹 3克人参 5克、桂枝 5克、茯苓 5克、半夏 6克、大黄6克、大枣 6枚常山 20克、远志 20克、苍术 20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5、治疗癫痫的基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 12克龙骨 5克黄芩 5克牡蛎 5克生姜 5克铅丹 3克人参 5克桂枝 5克茯苓 5克半夏 6克大黄 6克大枣 6枚常山 20克远志 20克苍术 20克注:铅丹要用棉布包好后和其他药一起煮。
6、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 12克黄芩 9克芍药 9克半夏 9克生姜 15克枳实 9克大枣 4枚大黄 6克7、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大柴胡汤) 柴胡12克黄芩 9克芍药 9克半夏 9克生姜 15克枳实 9克大枣 4枚大黄 6克 8、治疗不孕症的基础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 当归 6克芍药 6克川芎 6克吴茱萸 9克人参 6克桂枝 6克阿胶 6克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甘草 6克半夏 6克麦冬 9克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9、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处方(出自《伤寒杂病论》--温经汤) 当归 6克芍药 6克川芎 6克吴茱萸 9克人参 6克桂枝 6克阿胶 6克牡丹皮 6克生姜 6克甘草 6克半夏 6克麦冬 9克注:阿胶不要煮,待汤药煮好后再放入阿胶。
倪海厦汉唐中药100方剂组成,配方和治症讲解实录文字版紫极书院课程二:汉唐中医方剂讲解

倪海厦汉唐中药100方剂组成,配方和治症讲解实录文字版紫极书院课程二:汉唐中医方剂讲解10 大禹丸(腹腔积水专用)(2006.11.15 B 录校:徐荣霞)大禹丸,顾名思义,大禹,治水的。
这个大禹丸,我们看原文:我采用此名为药名, 是因为我国人人都知道大禹是我国最有名的治水专家(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在肝癌末期时, 病人症状是腹胀积水 , 全身暗黄且黑 ,毫无胃口 , 大小便不通 , 但坐而不得卧 , 这时所有的利尿剂也无法排水出来 , 腹胀如鼓 , 腹皮上的血管呈现蜘蛛状 , 我们看这一段对肝癌末期的病症的描述:首先,肝癌末期时,病人症状是肝腹水,也就是一切的腹水它不是肝的功能造成的,是脾的功能,因为脾气虚才会造成这个腹水,称为是叫肝腹水。
在《金匮》里面治肝病,见肝之病必先传脾,先实脾,这是属于不变之理。
也就是说凡是肝病都要治到脾土,不论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肝炎,包括黄疸、肝炎性黄疸、肝癌、胆囊上的病等,这些全部要治脾才能治肝。
谈到这个时,我先串讲一下肝炎,乙肝肝炎。
我国是乙肝大国,因为肝炎产生的变症致癌死于肝炎的人数很多,是如何死的?得肝炎会不会死人?不会死,这些死的都是治死的。
在我看来,这些肝炎,与人体的感冒症状一样,实际上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没有必要说看看身体中有多少肝炎病毒,这病毒存活在什幺地方?他存活在血液里面,因为对肝部能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叫肝炎。
也就是说血液里有这病毒,但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什幺?生活规律,得肝炎的人最怕熬夜、最怕饮酒,最怕房事过度。
这三条,酒可助湿热,能够使身体湿热增的很多,在这一个环境就能够使所谓的肝炎病毒滋生的比较快,对人体的伤害属于是比较大。
同时酒气伤肝,使肝本身自己的功能又比较低弱。
所以说这些病就可以伤害肝伤害的更大。
无论熬夜还是由于房事过度,都是伤及其精气,精气一伤,则其肝气必然不足。
人的生活规律如果不好的情况下,就造成人正气不足,正气不足则病情加重,这是自然之理也。
汉唐方剂讲解HT-021:补阳还五丸(主治中风后遗症)

汉唐方剂讲解HT-021:补阳还五丸(主治中风后遗症)注:汉唐方剂讲解系列,是紫极先生对倪海厦老师的汉唐100方进行系统透彻的讲解,通过他的讲解,让我们对方剂的遣方用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透彻的了解!蓝色字体为倪师原文,黑色字体为紫极先生的讲解。
--------------------------------------在《医林改错》里面就有一个补阳还五汤,这个补阳还五丸就是从里面来的。
此方主治瘫痪、中风、尿失禁、流涎等中风后遗症,中国沿用了近五百年(这是补气活血化瘀的方法,在中国一直都在使用的),本人在原方稍加了一些药,使力量加强,以适用于现代人,因为现代人的新陈代谢远不及古人,(古代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体劳动,体力也比较好。
现在人的生活),且生活环境过好,过度的饮食及少量的运动,都是极易造成中风,且不易治好的深度重症.此方是发病后使用,有很好的活血化瘀药,利于入脑清除溢出的血块。
在目前社会,中风后遗症是属于发病率很高的疾病。
特别是近二十年里面,得中风症的人特别多。
高血压患者基本是服用降压药,都是中风的苗子。
等到下面会给大家讲到高血压的治法,这是重点了,讲预防方面。
今天讲中风后如何活血化瘀的治疗办法。
我们接着看原文:我们都知道人脑的周围有一层脑血屏障。
因为脑这一个部位,属于奇恒之腑,它是不允许其它的什么杂质进到大脑里面的.什么样的东西它能进得去?一些比较小的东西,一些食品的营养,也就是经过身体阳化气之后的,身体认为它是人身体内部一部分的这样的东西才可以入到大脑里面去.而一些极小的特别粒子,这个屏障管不住它也可以进入到大脑里面去.任何化学毒药都无法穿过此屏障,惟有食品可以轻易透过它.食物就是经过身体阳化气之后被认为是身体里的一部分,就能轻易地透过它.而中药就是一种食物,因此很容易就可以进入脑部,它不但可以清除脑部阻塞的瘀血,同时可以加强脑内血管的弹性,使之不易再破裂,造成二次中风,[详见汉唐-23] .服用一段时间后,麻木自然清除,视个人病情深浅而定。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一)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一)桂枝二麻黄一汤原方桂枝一两十七铢,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杏仁二十六个去皮尖及双仁,甘草一两二铢,大枣五枚劈,右七味。
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剂量,我就不按伤寒论中的原剂量来说,还是用简易比例记忆法:三二二二一,杏仁一小把。
桂枝三,芍药二,炙甘草二,生姜二,麻黄一,杏仁一小把,大枣五枚。
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枝二麻黄一汤,这两个方子都是用在同时有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的时候,也就是说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合并的时候用这两个方子,这两个方子怎么区分呢,一个就是忽冷忽热的时间差不多相等,就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热多寒少的时候,桂枝二麻黄一汤。
这样子做个简单的区分就可以了。
当我们用到麻黄的时候,麻黄要先煮一下,把泡沫先去掉,麻黄还是去节的,说实在的,我在煮麻黄的时候或者是有麻黄的方剂的时候,也从来就没有先去煮麻黄,我都是一起下,还有那个麻黄也没有去节,可能就是我为什么学中医学不精的原因所在吧,但是,具我所知,好像好多人都没有单独的把麻黄去节去煮,关键是买去节的麻黄还真不好买,自我感觉中医治病还是针灸加中药,效果比单一的用药或者是单一的用针灸,效果要好得多,当然我也接触到了肌筋膜和推拿按摩,感觉肌筋膜对一些肌肉的疼痛,还有一些关节的疼痛,止痛效果不错,当然这种也只是当时的止痛,后期还是要靠中药。
(这一段话是我的经历,大家参考一下就可以了。
)在这里讲了一点题外话,我们来对这一节课总结一下,服了桂枝汤之后,没有流汗,脉反而洪大的,这就是桂枝汤的力量不够,病人心脏的力量不够,要发,发不出来,力量发不到肌表,还在胸腔里面,遇到这种病人再给他桂枝汤吃。
如果出现如疟疾,就是忽冷忽热的现象,就是有太阳中风同时又有太阳风寒,桂枝汤证是不会有忽冷忽热的现象。
桂枝汤的症状是有汗、恶风、头痛、隔日再发,一天发一次的,但是,必须要有汗出来,病才会解, 这时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海厦汉唐中药100方剂组成,配方和治症讲解实录文字版(二
十一)补阳还五丸
HT-21 补阳还五丸
(2006.11.21B 录校:吴勇)
在《医林改错》里面就有一个补阳还五汤,这个补阳还五丸就是从里面来的。
此方主治瘫痪、中风、尿失禁、流涎等中风后遗症,中国沿用了近五百年(这是补气活血化瘀的方法,在中国一直都在使用的),本人在原方稍加了一些药,使力量加强,以适用于现代人,因为现代人的新陈代谢远不及古人,(古代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身体劳动,体力也比较好。
现在人的生活),且生活环境过好,过度的饮食及少量的运动,都是极易造成中风,且不易治好的深度重症.此方是发病后使用,有很好的活血化瘀药,利于入脑清除溢出的血块。
在目前社会,中风后遗症是属于发病率很高的疾病。
特别是近二十年里面,得中风症的人特别多。
高血压患者基本是服用降压药,都是中风的苗子。
等到下面会给大家讲到高血压的治法,这是重点了,讲预防方面。
今天讲中风后如何活血化瘀的治疗办法。
我们接着看原文:
我们都知道人脑的周围有一层脑血屏障。
因为脑这一个部位,属于奇恒之腑,它是不允许其它的什幺杂质进到大脑里面的.什幺样的东西它能进得去?一些比较小的东西,一些食品的营养,也就是经过身体阳化气之后的,身体认为它是人身体内部一部分的这样的东西才可以入到大脑里面去.而一些极小的特别粒子,这个屏障管不住它也可以进入到大脑里面去.
任何化学毒药都无法穿过此屏障,惟有食品可以轻易透过它.
食物就是经过身体阳化气之后被认为是身体里的一部分,就能轻易地透过它.
而中药就是一种食物,因此很容易就可以进入脑部,它不但可以清除脑部阻塞的瘀血,同时可以加强脑内血管的弹性,使之不易再破
裂,造成二次中风,[详见汉唐-23] .服用一段时间后,麻木自然清除,视个人病情深浅而定。
此方只要有此症状之病患都可用,毫无副作用,服到症状消除为止,就可停药。
就是身体出现麻木、瘫痪等等中风后遗症,还有中风之前的中风前兆病症,比如说舌头已经歪了,四肢出现麻木,特别是早上睡醒的时候,出现胳膊腿部麻木等都是中风前兆。
对中风前兆症,基本上我是用桃红益气汤,治疗效果也是特别好。
这与补阳还五汤有些相似,看补阳还五汤治疗的原理与方解。
补阳还五汤主要成份︰黄耆、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
我们看黄芪是补气之药,黄芪要五倍于当归甚至更多也可以,这就是人身体之血不能独生要以气为生。
为什幺这样?人的血如何生的?我经常讲是靠脾的阳化气功能,然后才能把食品转化为营养,浊气归心而变化为血。
这血再经脾的功能又变成了气,这气的功能再作用于阳化气,再使食品变成血。
这是良性循环就是这样出来的,单独补血而不注重阳化气的功能,血也补不上。
当归在这里面是当归尾,活血功能比较强,当归身养血功能比较强。
为什幺?一切药根须部位都向下生在泥土里,把土里营养物质吸过来,而根身的部位是蓄存精气的地方,所以说我们就可看到根须根尾这地方是向下钻的,而根身是养血藏精的药性强。
就是说我讲的是药理,看到一个植物它是什幺样的形态、长在什幺地方,大概知道这药是什幺用途。
这个归尾为什幺是活血的?尾是穿透力比较强,所以活血。
归身为什幺养血?它是藏精的,就是这样一个概念。
这一个血它的基础,全部都是食物饮食变化而来的,当归在这里面为什幺可以养血活血?因为它可以把道路打通,使这些东西生成血比较迅速,但是它的根源还是在于阳化气的功能,补血单用当归不成。
如果阳气足的情况,年轻人用当归补血之后,则面部有血气红润。
如果气不足了用当归反而耗血,因为一定要从气中生血。
这就叫做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气的生成是血运化成气而来的,血的生成是通过气的阳化而来的。
在阴阳里面也是这种关系,阳中要从阴中求,补阴要由阳中求阴,
所以黄芪的用量要大于当归的用量,其气的用量大于养血的量,只有补气才能养血,这是一条。
赤芍与白芍都是芍药,赤芍是血色,是红色,它是向外升发的,白的是向内收敛的,赤色就是这血色属于东方木,白色是西方金,所以赤色向外而生发的,白色向里收敛的。
这种情况,凡是药其赤者皆泄,其白者皆补,这是本门里面药材的分析办法。
用赤芍就是在血中去瘀。
在《神农本草经》中说芍药可以去积聚,白色芍可以从下而去,白芍都有通大便的作用,同时利小便,收敛相火。
赤芍破身中积聚,有攻坚的作用。
川芎是血中夏天之药,可使血沸腾,是下行之药,也就是使血运行加速,能够去里面的瘀血。
我们看四物汤是从什幺地方来的?四物是一个时方,不属于经方。
但是四物汤是从经方里面来的。
金匮里面很多都是四物配合使用的。
当归、生地、白芍、川芎,这四味药含有春夏秋冬,当归者为血中春天之气,川芎者为血中夏天之气,白芍者为血中秋天之气,地黄者为血中冬天之气。
养肝血就要用当归助其升发,使血运行通畅。
用川芎属于夏天之气,敛相火以补其血气用芍药,补血之源即精气要用地黄,是藏之气,白芍是敛之气。
用到川芎是使里面的血气能够加速运转,使血栓去除。
桃仁、红花是一组药对,桃仁破血中之积。
我们看桂枝茯苓丸的用法,它用到了桃仁,在里面把血中之积,也就是积聚症瘕。
用丹皮是里面已经出现了浊气但还没有成形,就要用丹皮去血中之浊。
已经成形了就用到桃仁,去血中之积。
红花以养血活血,少量者则可以养血。
我们看里面主要的药物还有一味地龙,就是蚯蚓,特别善于钻洞。
它的生活习性特别有意思,前面吃的泥土向前钻,然后在它后面排出很多蚯蚓便,实际上都是泥土所变。
用地龙就是用它善钻,同时把污浊的东西去掉,有血栓阻住血管里面,不流通了,都要靠地龙钻,把瘀积吃掉,同时配合活血药,那自然把这些血栓去掉。
这就是补阳还五汤的用法。
这一个药我就不单独讲了,都贯穿到我所讲的课之中。
因为这一个药材,单独学药材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包含在医理的里面,也就是说是一个道理,这就是格物而致知,只有格物才能致知。
什幺药材什幺习性什幺意思,你就知道药材的用法了,这就叫做格物。
我给大家讲这个理之后,大家慢慢会熟悉药材。
同时伤寒论千金方等药在课后去看看,为什幺用这些药,慢慢分析归纳,你就会看到这药材的药理,都是在《神农本草经》里面。
为什幺我让大家多看本草经,其它一切本草只是作为参考书,原因就在这里。
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公众号有很多中医课程可以自学。
关注本公众号,共同学习正统中医,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