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量利分析在我国商贸流通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量利分析在我国商贸流通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小艺
来源:《商业经济研究》2018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经营管理方式逐渐从粗放式走向现代化、高效率,企业对成本利润的控制需求产生了新的变化。本文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出发,引申出对商贸流通企业价值评判的研究,借助本量利分析模型来研究控制商贸流通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商贸流通企业价值评估应用研究
研究背景与理论介绍
(一)研究背景
第一,我国商贸流通业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取得良好成绩,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表1展示的是我国2008-2015年零售业的发展情况。第二,我国商贸流通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我国在发展商贸流通业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典型企业,如京东、阿里巴巴、苏宁等,其对国内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粗放性和分散性特点,致使行业整体发展存在较为突出的差异性。虽然我国拥有一批具有市场领导力的企业,但这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同类型企业相比,我国商贸型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远远不足。据统计,沃尔玛2016年第四财季净利润46亿美元,而我国国美2015年净利润仅为12.08亿元。其他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二)理论介绍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价值,前提即是对企业价值的重新认识与评判。对于商贸流通企业而言,成本、产量和利润构成了经营活动的全部目标,即通过最小成本的支出以提供最优产量,从而实现最优利润。具备此三项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其企业价值自然会有所提升,也能够在资本市场获得较高的认可。如何评判企业价值,从财务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企业价值评估蕴含着对企业现金流的理解与运用,财务管理体系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评价方法。企业价值评估是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产物(成京联、阮梓坪,2005),在企业投融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常使用较多的包括
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和剩余收益定价模型两种(刘任重,2013)。从成本、产量、利润角度出发的本量利(Cost-Volume-Profit,CVP)分析模型,也可将其视为一种理解企业价值的工具方法。
在有效评估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方面,本量利分析模型提供了一种较为系统的评价方法。本文尝试通过本量利分析模型研究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现状,对其企业价值做出基本判断,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优化路径,以提升企业价值。
本量利模型假设与公式解析
(一)模型基本假设
本量利模型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成本、产量和利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驱动要素以研究分析彼此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对企业利润的管理与控制(李志学、李巧丽,2006)。本量利模型(CVP)广泛应用于企业利润规划和利润控制(翟克华,2005),它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本量利模型是建立在成本按性态划分基础上的一种分析方法,基本前提假设建立在成本的性态划分基础之上(魏紫,2014)。
CVP模型首要假设为假设成本性态,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其中固定成本包括:提供和维持生产经营所需设施、机构而发生的成本。陈平平、姚凯(1999)针对国内采用的多品种本量利模型中存在的不足,引入可避免的固定成本和不可避免的固定成本对模型进行改造;为完成特定活动而发生大的固定成本。
假设1:相关范围假设,一是成本发生限定在特定期限内,二是成本变动以一定的业务量为基础。
假设2:模型线性假设,一是固定成本不变假设,与基础假设一致;二是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三是销售收入与销售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假设3:产销平衡假设,即产品产量与销售需求量保持一致,实现了产销基本平衡,没有节约,同时也不存在超额需求。
假设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即保持企业不同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结构不变,以避免因结构的较大变化而引起成本利润结构的较大变化。
此外,产销不平衡问题通常源自计划上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肖兴祥(2010)提出在传统本量利分析法的基础上,吸收滚动预算和杜邦分析法的优点,以克服成本利润变量实际发生额与计划额之间的偏差问题。本文所提及的本量利模型即考虑到产销不平衡问题,要求实现计
划产量与实际发生额之间的均衡。薛凯华(2011)在既有的CVP模型假设基础上提出一种关于利润的假设,该假设指出模型中所涉及的利润不包含投资收益和营业外利润,即二者为零。该假设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通常具有非稳定性,不构成企业经营的常态化收入,因此在运用本量利模型时有必要将其设定为零。实际上,该项假设已经隐含在假设1当中,即成本变动以一定的业务量为基础,也就是说本量利分析所讨论的成本(对应利润)以企业常态化的业务量为变动因素。
(二)本量利模型
本量利分析模型首先从基本模型出发,依次引申出边际贡献指标、安全边际指标等一系列指标。
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Profit=P×Q-V×Q-F=(P-V)×Q-F。公式中Profit表示利润,P、Q、V、F分别表示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该公式当中的成本为广义概念,包括付现成本和非付现成本、制造成本及期间费用等。
边际贡献方程式:Mcontri=(P-V)×Q。公式中的Mcontri表示边际贡献,单位边际贡献方程式则将该公式除以销量即可。边际贡献具体可划分为制造边际贡献和产品边际贡献两种,根据该公式得到边际贡献率为(P-V)/P。
本量利分析模型示意图:基本的本量利关系如图1所示。收入与销量保持线性正向关系,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变动成本与销量为线性函数关系。当总成本和收入相等时,则实现了盈亏平衡,即图1中的Q0点,此时Q0点以左为亏损区,以右为盈利区。
(三)保本、保利分析方程组
保本分析旨在研究当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时企业的经营状态,企业的成本支出仅为固定成本支出。由此可以得到保本量(Q0)等于固定成本除以剔除单位变动成本影响后的价格,即Q0=F/(P-V),那么安全边际量(Mq)=正常销售量(Q)-保本量。保本额(S0)=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则安全边际额(Ma)=正常销售额(S)-盈亏平衡点销售额(S0)。根据保本量和保本额的分析可以得到盈亏临界点作业率为Q0/Q或S0/S,安全边际率(Msafe)为(Q-
Q0)/Q或(S-S0)/S。上述分析是建立在单品种模式下的保本分析,如果涉及产品的多品种,一般采用加权方式进行。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到保本分析方程组:
Q0=F/(P-V),Mq=Q-Q0
S0=F/[(P-V)/V],Ma=S-S0
Msafe=(Q-Q0)/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