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修辞学 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

合集下载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


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按听众的不同把演讲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议事演说,也称公众演说,其听众主要为公民集会众主要为法庭上的陪审员和法官;第三种是展示性演说,也称典礼演说,其听众就是演讲时的一般听众。
这三种演说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议事演说的主要目的是劝告听者行善事,劝阻听者做恶事;法庭演说的主要目的是控告不公正的事物,并为公正的事物辩护;展示性演说的主要目的是赞颂高尚的事物,遣责丑恶的事物。
在《亚历山大修辞学》中,也把演说分为三类:公众演说、法庭演说和展示性演说。接着又把演说进一步分成七种:劝告、劝阻、指控、申辩、颂赞、谴责和质询。前六种显然是按演讲目的对议事演说、法庭演说和展示性演说的进一步展开,这与《修辞术》是一致的。第七种质询演说是旨在暴露或揭露被质询者在言辞和行为上的自相矛盾,然而“质询这种演说形式在多数情况下不能独立发生作用,而只能与其他形式混同使用,尤其对反驳最为有用”。
学学报》:哲社版》(沪)2000年.逻辑学专刊期第48~51页
【作者简介】黄卫星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200234
我所读的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为颜一先生所译的中文本(其依据是《洛布古典丛书》的希腊本文),收在苗力田先生主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在第九卷中,还有一篇《亚历山大修辞学》(崔延强译),但这是否为亚氏所著尚有争论。在《修辞术》第一卷开头亚里士多德就断言:“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部分。”我们知道,在古希腊“辩证法”与“论辩术”同义,而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讨论了“演讲术”,因此可以说“演讲术”与“论辩术”有密切关系。虽然演讲是连续地讲述,而论辩需要间断地问答,但两者都是一种说服的能力和技巧,所以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第632页)因此我们主要考察以下三类六种演

说服的三种方法

说服的三种方法

说服的三个方法两千多年前,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三种正确地说服你的听众的基本方法:气质(Ethos)、逻辑(Logos)和情感(Pathos)。

气质:说话者的性格或形象希腊语中ethos与道德或论理有关,但是用更精确的现代语言翻译,它代表形象。

亚里士多德用"气质"说明说话者展现给听众的性格特征。

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我们相信一个说话者是"理性的、品德高尚、善意亲切"的,我们就会倾向于其所说的话。

现代,我们还要加上说话者对所说主题的内容具有适当的专业技术知识或是权威。

作家或演讲者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选词和表达方式。

有些时候,作者或说话者会用一种从个人偏好出发的辩论方式,这种辩论反驳的是人。

用这种策略,你会攻击说话者的性格或个性,而不是攻击他或她的客观立场。

这种争论经常被看作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谬误。

但是,它非常有效,在政治中很常见。

需要思考的问题:你想呈现给听众什么样的形象?什么可以帮助你展示这样的形象?哪些词或观点你需要避免,以免损害你的形象?错别字或语法错误会给你的形象带来什么影响?逻辑:有逻辑性的论证在我们的社会,逻辑性和合理性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样的说服策略往往胜于单纯关注发言者性格或听众情感的策略。

但是,形式逻辑和科学论证并不适合普通听众,所以我们必须依靠带有修辞色彩的论证。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是以三段论为基础的,例如:所有的人都是凡人。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凡人。

在日常谈话和写作中,我们常用的是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具有修辞色彩的三段论"或省略三段论法。

在这种推论中,某些前提是潜在的或一些简单的假定。

它经常建立在可能性的基础上而不是客观事实。

说服,在很大程度上,是使人们相信我们的假设很可能是真实的。

相似的,暴露其他人论点中可以的假设,是一个促使听众接受你的相反观点的有效手段。

情感:听众的情绪绝大多数人认为我们是根据理性思维作决定的。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2019年精选文档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2019年精选文档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亚里士多德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1]同时,他也是西方古典修辞学中最著名的一位修辞学家。

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公民通过在议会中发表演说来影响政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和学习如何用演说来说服听众,古希腊的辩论修辞术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繁荣发展起来。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修辞术的集大成者,他写作的《修辞术》就是其修辞理论的集中体现。

亚里士多德把“修辞术定义为在每一事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2]在他看来,修辞术不仅仅是研究说服的某一确定的事例,或是某一种技术,而是研究在“任何一个给定的范围内发现说服的方式”,[3]即修辞术是一种研究说服的普遍规律的学问。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说服不仅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甚至以前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就等同于说服教育,如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4];又如邓小平强调培育“四有”青年“只能靠经常性的说服教育”[5],等等。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不仅是修辞学的经典著作,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经典著作。

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总结了演说者想要说服听众的三个关键要素,即三种说服论证:一是借助演说者的品格,即信誉证明;二是使听者处于某种心境,即情感证明;三是借助证明或表面论证本身,即逻辑证明。

智者亚里士多德对说服的三种经典性总结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借助教育者的品格取得教育效果1.教育者要具备多方面的优良品格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提出的第一种说服论证方式是借助演说者的品格来说服论证,即信誉证明(ETHOS)。

他认为演说者的品格具有最重要的说服力量。

“依靠演说者品格的演说,是指这样的演说能使听者觉得可信。

因为在所有事情上我们都更多和更愿意信赖好人,在那些不精确和有疑义的地方也毫无保留地相信”。

2020年亚里士多德有关魅力演讲三原则

2020年亚里士多德有关魅力演讲三原则

第页码页码页 / 总共 NUMS 总页数总页数页亚里士多德关于魅力演讲的三原则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亚里士多德关于魅力演讲的三原则》的内容,具体内容人们常说文无定法,精彩各有不同,那么,打动人心的演讲,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呢答案是肯定的。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出三种魅力演讲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人品诉求、情感诉求、和理性诉求。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精彩各有不同,那么,打动人心的演讲,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呢答案是肯定的。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提出三种魅力演讲的基本原则,分别是人品诉求、情感诉求、和理性诉求。

下面我们一一来进行探讨。

情感诉求情感诉求是指通过对听众心理的了解来诉诸他们的感情,用言辞去打动听众,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之以情"。

它是通过调动听众情感以产生说服的效力,或者说是一种"情绪论证" ,主要依靠使听众处于某种心情而产生。

迈克尔杰克逊生前在牛津大学做过一次演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谈到"爱"时,他说"大概十二年前,我正好在准备一次巡演,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母亲来加州看我。

癌症正在威胁着他的生命,他告诉我他非常爱我和我的音乐。

他的父母告诉我他生命将尽,说不上哪一天就会离开,我就对他说你瞧,三个月之后我就要到堪萨斯州你住的那个城市去开演唱会,我希望你来看我的演出,我还要送给你一件我在一部录影带里穿过的夹克。

他眼睛一亮,说你要把它送给我我说当然,不过你必须答应我穿着它来看我的演出。

我只想尽力让他坚持住,就对他说我希望在我的演唱会上看见你穿着这件夹克戴着这只手套。

于是,我又送了一只镶着莱茵石的手套给他。

一般我决不送手套给别人。

但他就要去天堂了。

不过,也许他离那儿实在太近,我到他的城市时,他已经走了,他们埋葬他时给他穿上那件夹克戴上那只手套。

他只有1岁。

我知道,他曾经多么努力地支持过。

但至少,在他离开时,他知道自己是被深爱着的,不仅被父母亲,甚至还有几乎是个陌生人的我也同样爱他。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作者:谢庆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06期摘要:亚里士多德把修辞术看成是一种研究说服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说服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甚至以前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就等同于说服教育。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阐述了三种“说服论证”,即,信誉证明,情感证明,逻辑证明。

这三种“说服论证”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修辞术; 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6-0064-03亚里士多德被恩格斯称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1]同时,他也是西方古典修辞学中最著名的一位修辞学家。

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民主政治中,公民通过在议会中发表演说来影响政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和学习如何用演说来说服听众,古希腊的辩论修辞术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繁荣发展起来。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修辞术的集大成者,他写作的《修辞术》就是其修辞理论的集中体现。

亚里士多德把“修辞术定义为在每一事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2]在他看来,修辞术不仅仅是研究说服的某一确定的事例,或是某一种技术,而是研究在“任何一个给定的范围内发现说服的方式”,[3]即修辞术是一种研究说服的普遍规律的学问。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说服不仅是最为重要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形式,甚至以前在许多情况下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就等同于说服教育,如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认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4];又如邓小平强调培育“四有”青年“只能靠经常性的说服教育”[5],等等。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不仅是修辞学的经典著作,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经典著作。

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总结了演说者想要说服听众的三个关键要素,即三种说服论证:一是借助演说者的品格,即信誉证明;二是使听者处于某种心境,即情感证明;三是借助证明或表面论证本身,即逻辑证明。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

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与思想政治教育一、借助教育者的品格取得教育效果1.教育者要具备多方面的优良品格亚里士多德在《修辞术》中提出的第一种说服论证方式是借助演说者的品格来说服论证,即信誉证明(ETHOS)。

他认为演说者的品格具有最重要的说服力量。

“依靠演说者品格的演说,是指这样的演说能使听者觉得可信。

因为在所有事情上我们都更多和更愿意信赖好人,在那些不精确和有疑义的地方也毫无保留地相信”。

[6]亚里士多德认为:“演说者使人信服要依靠三种素质,这三种素质无需证明就能使我们信服。

它们是明智、德性与善意”。

[7]“明智”是指演说者对所谈话题的判断能力,“品德”是指演说者的道德品质,“善意”是指演说者对听众的态度。

演说者说出不真实的话或提出不中肯的劝说要么是由于缺乏全部这三种素质,要么是部分有所缺乏。

如缺乏明智就无法形成正确的意见,即使有了正确的意见由于心地邪恶也不会说出其意见,或者是既明智又有德性但缺乏对听众的“善意”,因此,他们有可能不把自己最好的意见作为劝说提出来。

演说者只有同时具备这三方面的素质才能对听众形成良好的整体形像,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思想政治教育者同样要不断提高这三方面的品格,缺乏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会导致受教育者的不信任。

2.教育者要展现出自身的优良品格亚里士多德不仅强调演说者要具备多方面的优良品格,而且还强调演说者必须把这些品格展现出来。

因为尽管听众愿意相信品格高尚者的演说,“但是这种相信应当由演说本身引起,而不能依靠听众对演说者的品性的预先风闻”。

[8]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如此,教育者所具备的优良品格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展现给受教育者,否则即使教育者具备良好的品格也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者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展现出自身的品德,以及自身某些方面的能力、资历和修养。

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善于在教育过程中塑造自身的形象,对自身进行“印象管理”。

[9]教育者首先要保持“心理在场”,不能冷漠、乏味地讲理论,而要有情感移入,展现出自己的真诚和善意,坦率诚恳地与受教育者交流;其次,教育者要熟练地掌握题材,展现广博的相关知识,让受教育者认同自己在专业相关方面的能力、资历和修养。

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说服技巧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誉。

以下是他使用的主要说服方法:
1.利用人们的常识和经验: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更容易被他们
自己的经验和常识所说服。

他主张使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和概念来说明问题,以便更容易地让他们理解和接受。

2.进行分类和定义: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和
定义是进行说服的关键。

他通过清晰明确的分类和定义,让人们更容易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性。

3.使用逻辑论证:亚里士多德发展出一套完整的逻辑学体系,称
为“三段论”。

他主张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一个观点或理论。

在他的三段论中,他使用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来推导出正确的结论。

4.借助修辞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是说服他人的重要手
段。

他强调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论点的吸引力,如使用比喻、拟人、反问等手法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5.展现谦虚和自知之明: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有说服力的人应
该展现出谦虚和自知之明。

他主张在阐述观点时保持开放和尊重他人的态度,避免过于自以为是或固执己见。

6.关注听众: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好的说服者应该了解他们的
听众,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利益。

他主张通过了解听众的需求和兴趣来调整自己的论点和策略,以便更好地说服他们。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说服方法基于他的智慧和对人类思维的深刻理解。

他强调了通过了解听众、使用逻辑和修辞技巧以及展现谦虚和自知之明来增强论点吸引力和说服力的重要性。

这些方法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包括学术研究、商业谈判和政治演讲等。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中的演讲与论辩思想——《修辞术》读书笔记黄卫星【专题名称】逻辑【专题号】B3【复印期号】2001年06期【原文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沪)2000年.逻辑学专刊期第48~51页【作者简介】黄卫星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234我所读的亚里士多德《修辞术》,为颜一先生所译的中文本(其依据是《洛布古典丛书》的希腊本文),收在苗力田先生主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在第九卷中,还有一篇《亚历山大修辞学》(崔延强译),但这是否为亚氏所著尚有争论。

在《修辞术》第一卷开头亚里士多德就断言:“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部分。

”我们知道,在古希腊“辩证法”与“论辩术”同义,而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主要讨论了“演讲术”,因此可以说“演讲术”与“论辩术”有密切关系。

虽然演讲是连续地讲述,而论辩需要间断地问答,但两者都是一种说服的能力和技巧,所以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在《修辞术》中,亚里士多德首先按听众的不同把演讲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议事演说,也称公众演说,其听众主要为公民集会中的公民;第二种是法庭演说,也称诉论演说,其听众主要为法庭上的陪审员和法官;第三种是展示性演说,也称典礼演说,其听众就是演讲时的一般听众。

这三种演说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议事演说的主要目的是劝告听者行善事,劝阻听者做恶事;法庭演说的主要目的是控告不公正的事物,并为公正的事物辩护;展示性演说的主要目的是赞颂高尚的事物,遣责丑恶的事物。

在《亚历山大修辞学》中,也把演说分为三类:公众演说、法庭演说和展示性演说。

接着又把演说进一步分成七种:劝告、劝阻、指控、申辩、颂赞、谴责和质询。

前六种显然是按演讲目的对议事演说、法庭演说和展示性演说的进一步展开,这与《修辞术》是一致的。

第七种质询演说是旨在暴露或揭露被质询者在言辞和行为上的自相矛盾,然而“质询这种演说形式在多数情况下不能独立发生作用,而只能与其他形式混同使用,尤其对反驳最为有用”。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三要素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三要素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三个要素是:ethos(说服者的形象、信誉度)、pathos(情感的激发)、logos(逻辑和理性的证明)。

这些要素可以在广告英语中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ethos是广告英语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广告必须要让人相信它所代表的产品或品牌是值得信赖的,这就需要构建一个可信的形象。

广告中的形象设计、文字表达、声音、色彩等都可以构建说服者的形象和信誉度,让消费者相信品牌或产品的价值。

其次,pathos是广告英语中的情感激发。

广告的主要目的是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情感共鸣,让他们对产品产生好感和需求。

广告英语中的用词、句式、情感表达等都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情感,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共鸣和感情联结。

最后,logos是广告英语中的逻辑和理性证明。

广告必须要有理性的证明和逻辑的支持,以说服消费者购买。

广告英语中的论证、数据、实例等都可以证明产品的品质和优势,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信任和认同。

总之,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三个要素在广告英语中得到广泛应用,构建可信的形象、激发情感、理性证明和支持,从而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

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原创版2篇】目录(篇1)1.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2.亚里士多德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和情感共鸣说服他人3.这些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正文(篇1)一、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提出了说服人的三种方法:逻辑推理、情感共鸣和实例证明。

这些方法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二、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和情感共鸣说服他人1.逻辑推理:通过合理的论据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反驳对方的观点,以建立逻辑上的联系。

这种方法基于理性思考,可以有效地说服他人。

2.情感共鸣:通过表达情感和体验,使对方产生共鸣,从而接受自己的观点。

这种方法基于感性思考,可以有效地打动他人。

3.实例证明:通过具体的事实和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使对方更容易接受。

这种方法基于事实证据,可以有效地说服他人。

三、这些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在商业领域,销售人员通常使用逻辑推理和情感共鸣来推销产品。

例如,他们可能会强调产品的优点和客户的利益,以说服客户购买。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能会使用实例证明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例如,他们可能会使用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概念。

在政治领域,政治家可能会使用逻辑推理和情感共鸣来争取选民的支持。

目录(篇2)1.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2.引言3.说服人的方法的具体内容4.结论5.参考正文(篇2)一、引言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一位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说服人的方法,这种说服方法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二、说服人的方法的具体内容1.使用逻辑推理:亚里士多德认为,通过使用逻辑推理可以有效地说服人。

他强调了论据的重要性,认为一个有力的论据可以支持一个观点,并使听众信服。

2.展示实例:亚里士多德认为,通过展示实例可以增强说服力。

他主张用具体的例子来证明一个观点,这有助于听众更好地理解并接受。

3.使用情感: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可以有效地影响人的行为和决策。

【辩谬篇】亚里士多德

【辩谬篇】亚里士多德

【辩谬篇】亚里士多德【1】我们现在来探讨有关诡辩式反驳的问题。

这是一种表面上看起来是反驳,而实质上是谬误的论证。

我们就根据这个问题的自然过程,从最先发生的开始讨论。

很显然有些推理是真正的推理,有些则是似是而非的推理。

在其他方面也会由于真假混淆而发生这种事情,论证也是如此。

有些人具有良好的体质,而有的人则徒有其表,那只是粉墨妆点,乔装打扮的结果,就像部落的合唱队成员一样,有些人是真正漂亮,有些人则是由于穿戴华美而显得漂亮;无生命的东西也是这样,有些金属是真正的白银和黄金,有些则只是在我们感官看来好像是白银和黄金,例如铅黄或锡制作的东西就很像是银的,澄黄色的东西就像黄金。

同样,推理和反驳有时是真的,有时并不是真的,而只是貌似而已,如果缺乏经验就不易辨别出来,因为没有经验的人就像从远处看事物的人一样。

推理是从某些陈述出发,这些已经作出的陈述必然要引起对陈述之外的另一些事物加以论断,而且是作为这些陈述的一个结果。

反驳则是推出所给结论的矛盾命题的推理。

有些反驳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也许有多种原因,其中最为普遍广泛的,是那种取决于名词的论证。

因为直接将现实事物拿来,那是无法进行争论的。

但我们可以用名词作为事物的符号来代替事物,相对于这些名称所发生的一切,也就是事物本身所发生的一切,正如计数的人认为他数的是硬通货币一样。

其实这些事例并不真正相同;因为名词和语句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事物的数目则是无限的;所以同一语句和单一的名称必定能表示大量的事物。

正如上面作的说明,不擅理财的人会被行家欺骗,同样,在论证中,那些不熟悉名词作用的人,无论是他们自己在争论,还是在听别人论证,都容易被虚假的推理所蒙骗。

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在后面将要提到的问题,就包括那些表面看起来货真价实,然而其实并非如此的推理和反驳。

在一些人看来,表面的智慧比起真正的智慧来,更为有用,真正的智慧也许显得并不智慧(因为诡辩术只是一种表面的智慧而不是真正的智慧;诡辩家便是仰仗这种似是而非的智慧来获取金钱的人)。

论古典修辞学的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

论古典修辞学的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

245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论古典修辞学的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文/武 艳 付晓瑞很显然,如果能把以上三种诉诸方式综合利用的话,其劝说将是最有力的,而上海申博语篇就是这样的典范。

下面就具体分析这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

二、三种诉诸在申博语篇中的应用1. 情感诉诸——动之以情。

现代修辞学认为,感情是一种解释或判断。

“因为我们高兴和友好时所作的判断,与我们痛苦和敌对时所作的判断是不相同的。

”(胡曙中,1999:25)亚里士多德认为,感情诉诸依赖于把受众引入某一特定的心境之中。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申博语篇,就会发现整个申博过程都是以情感为背景的。

也就是说,情感诉诸贯穿了整个申博的始终。

中国代表表达他们对上海之情就像是孩子对母亲的感情。

他们把上海看作一位温柔的母亲,母亲的形象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几乎都是一样的,她们集善良、温柔、体贴、细心于一身。

所以,当中国代表把上海比作一位伟大的母亲,上海的美好印象立刻在受众心里油然而生。

很自然地,受众会被打动而愿意加入上海这个大家庭中参加世博会。

此外,修辞者可以通过再现(enargeia)激发受众的情感。

昆体利安(Quintilian:1980)认为,生动地描述事件就像在受众眼前正在发生的一样,可以有效地激发一个人的情感。

两位中国大学生代表在国际展览局第131次成员国代表大会上细致地描绘了中国学生是如何期盼2010年世博会能在上海举行。

学生代表在受众面前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祥和的上海世博会画面,表达了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上海世博会的真诚而又热切的期盼。

他们用这份感情来打动在场的受众去支持中国。

另一种激发感情的手段是使用带有情感的词汇,即褒义词和贬义词。

褒义词易于给受众心中形成美好的形象,而申博语篇中使用了很多褒义词来激发受众的情感。

如上海市荣誉市民威廉·凯乐使用了很多褒义词,如以“最为完美的、充满魅力的、无可比拟的、公正而高效的”来描述上海的美好形象,语言生动,充满了美好的感情色彩,更易于打动受众。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主要内容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哎呀,听上去就很有意思嘛!想想看,这位大哲学家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仅仅在哲学上有成就,在修辞方面也是颇有建树的。

修辞,简单说就是说话的艺术,怎么让你的话听起来更动人、更有说服力。

这可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哎,里面的学问可多了。

亚里士多德把修辞学分成了三种主要的方式,分别是说服、情感和逻辑。

这可真是绝妙的组合,毕竟,谁不想用有趣又有道理的话打动别人呢?咱们聊聊说服这一块,亚里士多德提到的就是“伦理说服”。

简单来说,就是要让人信服,不光是靠你的论据,更要靠你的身份和信誉。

想象一下,一个医生跟你说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如果这个医生长得不靠谱,难道你会信他吗?所以,信誉和形象就成了关键,听起来有点像是“人靠衣装”,对吧?说到底,信任感就是你说服别人的基础。

再说到情感,亚里士多德的“情感说服”可真是妙啊。

试想一下,当你讲故事的时候,带入感是多么重要。

一个感人的故事,配上适当的情感表达,嘿,听众的心都能被抓住。

就像是电影里那些催泪的桥段,让人忍不住流泪。

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不仅仅是愤怒、快乐、悲伤,还包括恐惧和希望。

你要懂得抓住这些情感,让人感同身受,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咱们再聊聊逻辑。

亚里士多德可是一位严谨的逻辑家,讲究的是“理性说服”。

这就意味着,要通过清晰的论证和严密的逻辑来支持你的观点。

如果你的论点经不起推敲,那就像是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可能崩溃。

人们需要听到的是有条理、能让他们信服的证据。

这种逻辑性真的是修辞的基石啊,毕竟,谁会喜欢听那些空洞无物的理论呢?不过,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不仅仅停留在这些基本的分类上。

他还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有效的论证,以及如何调整语言风格以适应不同的听众。

比如,当你在演讲时,要根据观众的背景、文化和期望来调整你的表达方式。

简单来说,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话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想想看,一个在酒吧的脱口秀和在大学的严肃讲座,那可是完全不同的气氛和语言风格。

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摘要:一、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概述二、亚里士多德说服方法的核心原则1.逻辑论证2.情感共鸣3.道德说服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亚里士多德说服方法四、案例分析与应用五、总结与启示正文:【一、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概述】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说服方法在古代就备受推崇。

亚里士多德说服人的方法强调逻辑论证、情感共鸣和道德说服三个方面的结合,以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

【二、亚里士多德说服方法的核心原则】1.逻辑论证: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有说服力的论证应当遵循逻辑规律,以事实和道理为基础,使论述具有严密性和连贯性。

只有让人感受到论证的合理性,才能使人信服。

2.情感共鸣:亚里士多德主张在说服过程中注重情感因素,通过激发对方的共鸣,使对方更容易接受观点。

情感共鸣要求说服者关注对方的兴趣爱好、需求和痛点,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引起对方的共鸣。

3.道德说服:亚里士多德强调道德品质在说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从而使说服更具影响力。

道德说服要求说服者本身具备高尚的品质,并以诚信、正直的态度去影响他人。

【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亚里士多德说服方法】1.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使自己的论述具有严密性和连贯性。

2.善于倾听和观察: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需求和痛点,为情感共鸣提供基础。

3.培养高尚道德品质:诚信、正直地为他人着想,以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4.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增强观点的感染力。

【四、案例分析与应用】例如,在职场中向领导提出一项改革建议时,可以先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建议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然后在提出建议时,注重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阐述建议的意义和预期效果,以引起领导的共鸣。

同时,展示自己的道德品质,表达为公司和团队着想的诚意。

【五、总结与启示】亚里士多德的说服方法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亚里士多德文体三分法

亚里士多德文体三分法

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是文学的一种分类方法,即将文学划分为叙事、抒情和戏剧三种类型。

这种分类方法的依据是文学作品所塑造形象的侧重点不同,具体来说:
1.叙事类文学,包括神话、史诗、小说等,主要通过事件的描述来刻划人物性格,借以反映现实、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这类作品强调的是故事性和情节的连贯性,以事件的展开和人物的行动为核心。

2.抒情类文学,主要指抒情诗和抒情散文等,以抒发作者的情感为主要特色。

这类作品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心境的描绘,不依赖于情节的发展,而是通过直接抒发情感来打动读者。

3.戏剧类文学,即提供舞台演出的脚本,以人物自身的行为动作和台词为主要表现手法再现社会人生。

这类作品强调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冲突的解决,以舞台表演为核心。

这种分类方法着眼于情感体验和艺术表现方式的不同,其划分标准具有“类”的概括性和逻辑性。

三分法在外国相当流行,从亚里士多德到别林斯基都是采取这种分类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三分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它忽视了文学作品在语言形式方面的特点,导致诗歌中的抒情诗与叙事诗被分割开来。

英语修辞学_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

英语修辞学_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

英语修辞学_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演讲就是对听众的一种说服,让听众形成某种判断,认同、赞成并采纳自己所持的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因而修辞学的目标就是研究如何能够达到最大的劝说效果。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第一卷第2章和第二卷18至26章中就如何取得说服的成功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他认为演说取得成功有两种手段,一类是不属于技术范围的或“非人工的”手段(inartificial proofs) ,如证据、证人、法律条文等这些已经存在无须演说者提供只需要恰当地加以利用即可的条件,另一类是属于技术范围的或“人工的”手段( artificial proofs) ,即需要演讲者凭借修辞方法达成的说服论证。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属于技术范围的三种基本说服方式——人品诉求(ethos)、情感诉求(pathos)和理性诉求(logos)。

人品诉求是指修辞者的道德品质、人格威信,亚里士多德称人品诉求是“最有效的说服手段”,所以演讲者必须具备聪慧、美德、善意等能够使听众觉得可信的品质,因为“人格对于说服几乎可以说是起支配作用的因素”(Kennedy 1991: 38) 。

“当演说者的话令人相信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亚里士多德 1991:29)。

一位成功的演说家在演讲中“除了设法使受众成员进入最有利于说服工作获得成功的感情状态以及向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之外,还必须展示出一种能赢得他们尊重和信赖,对他们具有感召力的人格,并利用这一人格所具有的威信来影响他们的决定”(刘亚猛2004:165) 。

人品诉求不仅仅是演讲者与听众建立可信性的桥梁,同时也是对雅典人所认为的可信人群品质的研究。

情感诉求是指通过对听众心理的了解来诉诸他们的感情,用言辞去打动听众,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之以情”。

它是通过调动听众情感以产生说服的效力,或者说是一种“情绪论证”(pathetic proofs) ,主要依靠使听众处于某种心情而产生。

运用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讲曲周故事: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运用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讲曲周故事: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2021年33期总第577期ENGLISH ON CAMPUS运用亚里士多德三种“说服论证”讲曲周故事: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文/晏祥琳 田 芳 郅 红 柴 利【摘要】高校教育不仅需要培养知识型和应用型人才,更应该关注全人教育,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的现代英才。

大学英语写作课应该发挥“隐性思政”的作用,把课堂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中国农业大学师生扎根曲周46年期间的生动事迹体现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大学生深入学习领会。

本文借用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阐述的三种“说服论证”探讨大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以及如何在大学英语写作课中讲好曲周故事。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写作;曲周故事【作者简介】晏祥琳(1987.06.23-),四川泸州人,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讲师;田芳,郅红,柴利,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学院英语教学研究中心。

在新时代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高等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把握和引导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大学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培养知识方面的人才,更要使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

第一,把重大和有影响力的感人事迹和工作融入教学内容中。

第二,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对教学进行钻研,不断学习新方法和进行自我反思,提高个人认识,提升个人素质。

其中,对多个学科中存在的相关方式方法加以有效利用,可以在教学中无形地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

谢庆在2009年和2010年曾讨论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论证”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迪作用及如何运用三种“说服论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并没有探讨其在某个单独学科中的实施和运用。

本文尝试运用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论证”讲好曲周故事,探讨在大学英语写作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里士多德的三种说服方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演讲就是对听众的一种说服,让听众形成某种判断,认同、赞成并采纳自己所持的观点或采取某种行动,因而修辞学的目标就是研究如何能够达到最大的劝说效果。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第一卷第2章和第二卷1
8至26章中就如何取得说服的成功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

他认为演说取得
成功有两种手段,一类是不属于技术范围的或“非人工的”手段(inartificial proofs) ,如证据、证人、法律条文等这些已经存在无须演说者提供只需要恰当地加以利用即可的条件,另一类是属于技术范围的或“人工的”手段( artific ial proofs) ,即需要演讲者凭借修辞方法达成的说服论证。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
属于技术范围的三种基本说服方式——人品诉求(ethos)、情感诉求(pathos)和理性诉求(logos)。

人品诉求是指修辞者的道德品质、人格威信,亚里士多德称人品诉求是“最有效的说服手段”,所以演讲者必须具备聪慧、美德、善意等能够使听众觉得可信的品质,因为“人格对于说服几乎可以说是起支配作用的因素”(Kennedy 19 91: 38) 。

“当演说者的话令人相信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亚里士多德 1991:29)。

一位成功的演说家在演讲中“除了设法使受众成员进入最有利于说服工作获得成功的感情状态以及向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之外,还必须展示出一种能赢得他们尊重和信赖,对他们具有感召力的人格,并利用这一人格所具有的威信来影响他们的决定”(刘亚猛 2004:165) 。

人品诉求不仅仅是演讲者与听众建立可信性的桥梁,同时也是对雅典人所认为的可信人群品质的研究。

情感诉求是指通过对听众心理的了解来诉诸他们的感情,用言辞去打动听众,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之以情”。

它是通过调动听众情感以产生说服的效力,或者说是一种“情绪论证”(pathetic proofs) ,主要依靠使听众处于某种心情而产生。

演讲者通过带有倾向性或暗示性的语句向听众施加某种信仰和情感来激起感情并最终促使他们产生行动,可以说,“对情感诉求的研究是一种对人类情感的心理研究,是对人类发掘、践行真理的道德关注”(Herrick 2005: 84)。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讨论了诸如喜怒哀乐、忧虑、嫉妒、羞愧等人类几乎
所有的情感,在他看来,情感不是影响人们做决定的非理性障碍,而是对不同情境和论辩模式的理性回应。

“亚里士多德对情感的研究明晰了人类感情与逻辑辩论的关系…使得情感诉求不再是一种排除在理性大门之外的蛊惑人心的妖术”(F ortenbaugh 1975: 17-18)。

理性诉求是指言语本身所包括的事据与或然式推理证明,即“逻辑论证”(l ogical proofs),因此,理性诉求既是对理性推论的研究,也是对言语逻辑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将理性诉求分成“修辞三段论”(rhetorical syllogism) 、“例证法”(example),在第二卷20至25章中进行了讨论。

严格逻辑意义上的三段论是基于必然性而且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三段论叫做enthymeme ,它的前提是属于人类行动范围内的或然的事,然后根据这种前提得出或然式证明的修辞式推论。

“在现代,修辞三段论(enthymeme)已经被认为是省略式三段论( _truncated syllogism or rhetorical syllogis m) ,即仅包括一个前提和结论,而另一个前提被省略或隐含了”(Corbett 197 1: 73),但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演绎论证法,是一种不完整的三段论。

修辞三段论用在演讲艺术中主要是劝说听众,演讲者只给出大前提,听众在猜测小前提的基础上推断出结论,通过让听众去猜测演讲者不直接表明的或故意省略的内容来激发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亚里士多德列举的一个经典的修辞三段论的例子是:First example:Socrates is mortal because he's human.
The complete syllogism would be the classic:
All humans are mortal. (major premise - assumed)
Socrates is human. (minor premise - stated)
Therefore, Socrates is mortal. (conclusion - stated)
Second example: "The glove doesn't fit [the defendant], so you must acquit."
This argument is based on one used by Johnnie Cochran in his defense of O.J. Simpson.
The complete syllogism would be:
If evidence does not fit the defendant, then acquittal is
required (major premise - assumed)
The glove doesn't fit the defendant. (minor premise -
stated)
The glove is evidence. (minor premise - assumed)
Therefore, you must acquit the defendant. (conclusion -
stated)
而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被省略掉了,但是听众可以猜测出来并补充上。

使用这种修辞三段论进行逻辑推理,可以使听众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演讲的推理中,与演讲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加信任演讲者,因此结论也更具有说服力。

例证法是一种归纳推理法,由个别推向一般,适用于一类情形的前提和结论也同样适用于与其相类似的情境。

它是用许多类似的具体事例来证明、概括自己的结论,显然,用事实来打动人和说服人是其显著优点。

亚里士多德说:“有的演说富于例证,有的演说富于修辞式推论…依靠例子的演说的说服力并不差,但依靠修辞式推论的演说更能受到高声喝彩”(亚里士多德 1991:1356b)。

品格诉求、情感诉求和理性诉求为了达到“说服”的共同目的而通力合作——品格吸引人,情感打动人,理性以理服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