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采集方法

合集下载

生科院遗传学-实验报告

生科院遗传学-实验报告

实验成绩汇总表第一次实验实验日期:2022年10月21日实验成绩:实验名称:果蝇的形态、生活史观察及杂交实验维生素、维生素D、脂肪、粗纤维素、碳水化合物、矿物元素及微量元素2等,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酶系统和生理活性物质,果蝇喜甜食且葡萄糖能增加酵母活性。

实验操作:A溶液不断搅拌煮沸;B溶液玉米粉和水加热搅拌均匀后再加酵母粉煮沸。

A、B溶液再合到一起煮沸,待其降温至50~60℃时再加0.5 mL丙酸,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后,再分装到各培养管中(每管约3mL)。

灭菌:将分装好的培养基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03.4 kPa ,121℃,灭菌20 min,冷却后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

注意事项:1.A溶液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以防琼脂在底部结块。

2.酵母菌加入后,加热的时间必须尽量缩短,避免酵母菌失活;丙酸必须待其降温至50~60℃时再加入,避免丙酸的挥发。

3.分装培养基时要一次性垂直分装到管底,不能污染到管壁、管口。

4.培养管内应晾至表面无水层、管壁无水滴再置于-20℃冰箱保存备用。

(三)野生型果蝇的采集取一个清洁玻璃容器放入腐烂的香蕉,用纱布罩住容器口,在纱布上开几个2〜3 mm 见方的孔,将容器置于室外。

2〜3 d 后即可采集到野生型果蝇,放入冰箱冷冻室(-20℃)冷冻约2 min,待果蝇全部被麻醉之后,再转移到培养管内。

(四)接种将新培养管与装有果蝇的培养管口对口垂直放置。

其中,装有新鲜培养基的培养管倒扣在上方,打开培养管塞后应迅速对好2个管口,将对好的2个培养管翻转,使新培养管位于下方,轻顿几下,待全部果蝇落入新培养管注明两亲本的基因型及交配日期。

7~8天后清空亲本,待F1成蝇羽化后逐日观察、计数对应表型个体数(可靠的计数及观察是培养开始的20天以内,再晚可能有F2了)若须继续试验、观察F2,可从F1内挑出雌雄蝇5-10对另瓶培养。

单因子杂交杂交实验步骤:1、选处女蝇:每两组做正、反交各1瓶,正交选野生型,红眼为母本,反交选突变型白眼为母本,将母本旧瓶中的果蝇全部麻醉处死,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5只将处女蝇和5只雄蝇转移到新的杂交瓶中,贴好标签,于25℃培养。

实验二果蝇的双因子实验

实验二果蝇的双因子实验

实验二果蝇的双因子实验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模式生物。

它拥有短的世代间隔、易于繁殖和培养,且具有丰富的遗传工具和资源,因此被用来研究多种生命现象。

本实验旨在通过进行果蝇的双因子实验,对果蝇的基因互作进行研究,揭示其遗传规律。

通过交叉杂交基因型不同的果蝇并观察后代群体的表型分布,我们可以推断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材料与方法:1.果蝇培养器;2.采集的野生型果蝇;3.各种突变型果蝇(例如白眼果蝇、翅脉丧失果蝇等);4.容器和培养基(用于培养果蝇);5.显微镜和显微镜玻片。

实验步骤:1.建立草果蝇的基因库:分别捕捉野生型和各种突变型果蝇,建立其基因库以保证实验的供给;2.选定两个突变型果蝇:从基因库中选出两个具有突变表型的果蝇,例如白眼果蝇和翅脉丧失果蝇;3.进行双因子交叉杂交:将白眼果蝇和翅脉丧失果蝇进行交叉杂交,产生F1代杂交种;4.分析F1代杂交种的表型分布:观察F1代杂交种群体的表型分布,统计白眼和翅脉丧失的个体数量;5.分离F1代个体:将F1代个体分离并进行单独培养;6.分析F2代个体的表型分布:观察F2代个体的表型分布,统计白眼和翅脉丧失的个体数量;7.统计与推断:根据F2代个体的表型分布,进行数据统计和推断双因子的遗传关系。

结果与讨论:在进行双因子实验后,观察到F2代果蝇群体中白眼果蝇占比为25%,翅脉丧失果蝇占比为25%,白眼和翅脉正常的果蝇各占比25%。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推断果蝇的白眼和翅脉丧失是由两个基因的双重显性突变所导致。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可以揭示果蝇基因的互作关系,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此外,通过观察果蝇表型的变异,我们还可以研究基因的表达调控和胚胎发育等生命过程。

总结:通过果蝇的双因子实验,我们可以揭示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果蝇作为经典的遗传学模型生物,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基因的工具和资源。

果蝇实验

果蝇实验

培养基的配制
果蝇培养基成分 : 水 1L 玉米粉 82g 蔗糖 62g 琼脂 5g 丙酸 5mL 酵母粉 少许
• 量取1L水,将大约一半倒入一干净的锅中, 加入琼脂加热溶解;水开后,加入蔗糖, 搅拌均匀,将玉米粉加入剩余的水中,搅 拌均匀,再沿着锅边慢慢倒入,边倒边搅 拌(这样玉米粉不易结块)。继续煮10多 分钟,锅中的培养基成为一种糊状物时即 可离火。加入丙酸(用以防腐)及酵母粉, 搅拌均匀即可分装。每瓶培养基厚约2cm, 室温下干燥2~3天,待培养基完全凝固,表 面坚硬时再行接种,培养基太软会粘住果 蝇致其死亡。
果蝇的性别的鉴别
• (1)大小 雌体通常比雄体大些。 • (2)形态雄体腹部钝圆,而雌体腹部稍尖,向后突出; 雄体腹部相对窄小呈柱状,而雌体腹部较宽厚呈卵圆形。 • (3)条纹 雌体腹部背面有宽窄相近的5条黑色条纹,而 雄体腹部的背面只有三条,上部两条窄,最后一条宽而延 伸至腹部腹面,呈一明显黑斑。 • (4)性梳(sex comb)果蝇胸足的跗节共有5个亚节。 在雄蝇第一对雄足跗节的第一亚节基部有一个黑色鬃毛结 构,形似一个小梳,称为性梳。放大100倍左右可以清晰 地看到这一结构。雌蝇不具这一结构。性梳的有无是鉴别 雌雄蝇的可靠标志之一。
果蝇单因子杂交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 双翅目昆虫(摇蚊、果蝇等)幼虫期的唾腺细胞 很大,其中的染色体称为唾腺染色体。这种染色 体比普通染色体大得多,宽约5um,长约400um, 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因而又称为巨 大染色体 。唾腺染色体处于体细胞染色体联会配 对状态。并且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并不分 开,每条染色体大约有1000—4000根染色体丝的 拷贝,所以又称多线染色体。多线染色体经染色 后,出现深浅不同、密疏各别的横纹,这些横纹 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 的种的特征;如染色体有缺失、重复、倒位.易 位等,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

探究果蝇的野外采集、培养和生活史

探究果蝇的野外采集、培养和生活史

羊浆膜
原头
原尾
果蝇幼虫形成的体节与成体的关系
三、动手培养果蝇
培养果蝇的过程: 将一些水果如杨 梅、香蕉等放入 透明容器在,盖 上一层纱布,然 后将容器置于 20~25摄氏度的地 方,两天后就会 有果蝇出现了。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1910年摩尔 根在研究果 蝇的过程中 发现果蝇翅 有几种变异。 有长翅和残 翅,其中, 长翅果蝇能 飞,而残翅 果蝇的翅很 小很小,不 能飞。
在实验室里摩尔根还发现了白眼和红眼果蝇
这些发现让摩尔根在遗传学上 做了很大的贡献。
二、果蝇的生活史
1、果蝇胚轴的形成
果蝇胚胎沿前- 后轴分为头节、3 个胸节和8个腹节, 在幼虫的两末端 又特化为前面的 原头和后端的原 尾。沿背-腹轴 分化为4个区域, 分别为背侧外胚 层、腹侧外胚层、 中胚层和羊浆膜。
@WPS官方微博 @kingso
一、果蝇的简介
果蝇(fruit fly)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 气候区,其主食为腐烂的水果,因此在果园,菜 市场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目前至少有1000个 以上的果蝇物种被发现,大部分的物种以腐烂的 水果或植物体为食,少部分则只取用真菌,树液 或花粉为其食物。
体型较小,身长3~ 4mm。近似种鉴定困 难,主要特征是具有 硕大的红色复眼。雌 性体长2.5毫米, 雄性较 之还要小。雄性有深 色后肢,可以此来与 雌性作区别。

果蝇检测系统

果蝇检测系统

武汉一鸿科技有限公司----果蝇行为监控系统(型号:YH-DAMS)产品介绍:为了确保生物学家准确描述果蝇和同样大小的昆虫运动和孵化节律行为,果蝇行为监测模系统已被用于筛选突变体、测量环境和化学敏感性、表征社会行为,所有基于系统观察和量化的物理运动模式。

将果蝇放置在玻璃试管里,可以通过红外光束在一个或多个行为监测单元下探测和计数其运动,在特定的周期时段,这些累积的活动计数可传到电脑存储和分析,通过专业的果蝇行为系统采集软件可存储多个监视器同时采集的行为数据,并允许连续运行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星期的实验运行。

行为监测模块:使用直径为5、7、10毫米的32个试管。

可分别测量32个果蝇的活动节律,每个试管被红外光束一分为二,可实时检测果蝇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来回活动。

琼脂/蔗糖食品混合物被放置在试管的一端,后面是果蝇飞行区域,棉花塞放在试管的开口端,32个试管是集中插在监控架上的。

整个实验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天或数周,在一定周期时段,计数电路将持续的监测32个试管的果蝇活动情况,实时上传数量总数到计算机进行存储和供后面的分析。

每日记录数据为果蝇的自发活动强度和相对休息时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

光线沿着试管渗透到所有点,紧凑,重量较轻,当在孵化器里使用时,允许充足的空气环绕试管循环,监控架通孔设计允许任意长度的试管。

每个单元上固定有一个开/关可见光传感器,可提供一个周围环境光线状态变化的简单记录,这个记录伴随活动计数数据获取和存储,在分析果蝇在昼夜节律和外部光刺激下的适应性是有用的。

可选气体分布歧管,可以方便控制管内部空气交换,这主要用于缺氧研究。

产品技术参数:1. 完整的果蝇研究和活动监控的综合系统;2. 果蝇节律温控箱HDPE防腐蚀内部;3. 带有自动加热和冷却开关;4. 极其高效节能的接近环境温度孵化,无需压缩机或氟利昂型气体;5. 白色高反光使得内部照明更均匀;6. 内部循环的空气,以保持适当高的湿度;7. 箱体内部活动监控特性为行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控制:①箱体内部构架可同时容纳1到20个果蝇行为监测模块;②箱体防光溢出设计;8. 超级用户友好软件:①记录温度和照明数据;②通过网络连接可检查和改变温度和照明参数;③实验中若出现误操作打开了培养箱的门,导致了光线溢出、灯泡损坏、温度报警、数据出错等可及时通过电子邮件反馈;④Easily run lighting and temperature regimens with non-24 hour days;⑤可建立详细、复杂的温度和照明方案;9. 通过RS232串口或局域网与电脑连接;产品特点:1. 稳固适用的硬件设计提供长时间的连续、无故障运行;2. 即插即用的网络接头,简单的扩展系统与标准配线器材;3. 灯光控制器提供了可编程的照明序列是完全与计算机数据采集间隔同步的;4. 每个系统可监测120个以上的监控试管,可随时增加其他附加单元;5. 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从1秒到60分钟都是有效的,每个监视器最高达到100000个读数;6. 系统数据收集软件可用于苹果电脑和Windows PC;产品应用:果蝇行为监测系统已被用于筛选突变体、测量环境和化学敏感性、表征社会行为,所有基于系统观察和量化的物理运动模式。

果蝇简介

果蝇简介

果蝇一、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1.生活史果蝇(fruit fly)双翅目、短角亚目、果蝇科、果蝇属昆虫。

约1,000种。

果蝇的1个完整的生活周期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成虫。

卵长约0.5 mm、白色,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能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于食物中,卵经22-24 h孵化为幼虫,幼虫经两次蜕皮为三龄幼虫约4-5 mm,肉眼可见其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幼虫生活约4 d左右化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成虫果蝇自羽化后8 h可交配,2 d后即可产卵,成虫果蝇在25℃下一般存活37 d。

[1]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2.生物学特性2.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5 mm,浅黄色或灰黄色,复眼红色或暗红色,触角具芒状,第三节粗大,椭圆形至长圆形。

中胸背面横排11列刚毛,前面5列后面6列,无小盾前鬃,小盾后鬃2行2列。

胸部和腹部均生有较密的黑褐色短毛。

前翅具有2个黑色斑块,前缘脉有缘褶2个,具臀室。

雌成虫比雄成虫体型大,腹末较尖削,腹背有5条黑色条纹。

前足第一跗节无性梳,雄成虫腹末圆钝,腹部背面有3条黑纹,前2条较细,后1条粗并且延伸至腹面,第四五腹节背面黑色。

卵:梭形,初产水滴状润白,后白色,长0.4-0.5 mm,前端背面有2根触丝。

幼虫:白色,无足型,无头。

体躯尾端粗,前端稍细略呈楔形,每一体节有一圈钩刺,体前端具黑色口钩,在口钩基部左右各有一唾腺。

整个体驱稍呈半透明状,透过体壁可见消化道内有断线状黑褐色食物消化残留物。

蛹:略呈梭形,前端有2个呼吸孔,后端有尾芽,初时淡黄,后颜色加深,近羽化时深褐色。

[2]2.2 生活习性(1)成虫习性:黑腹果蝇成虫为舐吸式口器,主要以舐吸水果汁液为食,对发酵果汁和糖醋液等有较强的趋向性。

饲养观察结果显示成虫可存活25-40 d,温度在8-33℃范围内均可生存,以25℃左右为最适宜[3],高于33℃时果蝇成虫陆续死亡,当气温低于8℃时果蝇成虫不在田间活动,多聚集于果壳(如葡萄)、幼虫取食后的烂果孔穴里。

实验三果蝇观察及杂交

实验三果蝇观察及杂交

三、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野生型果蝇 红眼、灰身 突变型果蝇 白眼、黑身
四、实验用品
1. 试剂:果蝇培养基、麻醉剂 2. 仪器及器具:解剖镜、毛笔刷、培养箱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 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
特 征 雄蝇 雌蝇
个体 小

腹部条纹 3
5
腹部末端 圆

性梳 有

性梳
2. 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果 蝇的各种性状特征
实验三:果蝇形态观察、性别鉴定及 双因子杂交后代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区别雌雄果蝇的主要性状特征 2. 了解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的各种性状特征 3. 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分析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
的分离情况,从而验证和深入理解遗传学规律。
二、实验原理
1. 性连锁: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某些性状伴随性别而遗 传的现象。
六、实验结果
1. 观察及统计F1代正反交,结果是否相同?并解释 为什么。
2. 观察统计分析F2代,判断红白眼和灰黑身性状与 性别间的遗传方式,并做卡方测验。
眼色的遗传
正交
P : 红眼(♀) X+X+×白眼(♂) XwY
F1:X+Xw (♀)红眼 X+Y (♂)红眼
F2:2 X+X+ (♀)红眼 X+Y (♂)红眼 XwY (♂)白眼
正交:
红眼(♀)×白眼(♂)
红眼
白眼
合计
反交:
白眼(♀)×红眼(♂)
红眼
白眼
合计
身体颜色的遗传
正交及反交
P:
灰身(♀)× 黑身(♂)
+/+
h/h

中国黑腹果蝇种组40种果蝇的核型多样性研究

中国黑腹果蝇种组40种果蝇的核型多样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果蝇的采集时间和地点分别是: 1999年辽宁的
大连, 吉林的长春、长白山, 黑龙江的哈尔滨、黑 河、海拉尔, 内蒙古的呼和浩特, 河北的石家庄, 山 西的大同, 山东的济南, 甘肃的兰州, 宁夏的银川, 青海的西宁; 2000年广西的友谊关、龙州、靖西、 那坡, 云南的富林、麻栗坡、马关、河口、金平、 江城、勐腊、勐醒和景洪, 湖南八大公山; 2001年海 南的东山岭、陵水、三亚、通什、五指山、毛阳和
海口, 广东鼎湖山, 广西花坪, 湖北鄂西南山区; 2002年海南霸王岭和尖峰岭, 广东车八岭, 河南鸡 公山和宝天曼, 西藏的芒康、察隅、下察隅、波密、 八一和拉萨; 1999–2005年湖北武汉地区。将采集的 果蝇分类编号, 建立单雌系(指后代来自一只单雌 亲本的品系), 在18℃恒温下饲养繁殖, 备用。本研 究所采用的果蝇均由钱远槐教授鉴定,所有种保存 在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室。6个未描 述的种待报。40种果蝇的种组、种名、采集地、单 雌系编号、图片号和核型见表1。 1.2 实验方法
第3期
钱远槐等: 中国黑腹果蝇种组 40 种果蝇的核型多样性研究
189
黑腹果蝇种组(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pecies group) 属 果 蝇 科 (Drosophilidae) 果 蝇 属 (Drosophila) 水果果蝇亚属(Sophophora)。现在, 全世界黑腹果蝇 种组有12个种亚组(Toda, 1991)约180种, 中国有10 个种亚组(薛万琦和赵建铭, 1996)约67种, 其中只有 白颜果蝇(D. auraria)、吉川氏果蝇(D. kikkawai)、林 氏果蝇(D. lini)、透明翅果蝇(D. lucipennis)、马勒哥 果蝇(D. malerkotliana)、黑腹果蝇(D. melanogaster)、 小山果蝇(D. parvula)、黑端翅果蝇(D. prostipennis)、 艳丽果蝇(D. pulchrella)、季白颜果蝇(D. quadraria)、 铃木氏果蝇(D. suzukii)、高桥氏果蝇(D. takahashii)、 梯额果蝇(D. trapezitrons)、叔白颜果蝇(D. triauraria)和三暗黄果蝇(D. trilutea)共15种果蝇有核型 记录(Tan et al., 1949; Bock & Wheeler, 1972; Clayton & Wheeler, 1975; 戴灼华等, 1987; 凌发瑶和张 文霞, 1987; 凌发瑶和林苏, 1990; 张菁等, 1993)。

遗传学实验_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遗传学实验_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遗传学实验_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面哪个诺贝尔奖的研究采用的是反向遗传学策略:参考答案:Andrew Z. Fire and Craig C. Mello, 20062.下面对黑腹果蝇唾腺染色体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唾腺染色体经碱性染料染色后形成深浅不一的横纹结构,横纹的深浅与核蛋白纤维丝折叠的致密程度有关。

_唾腺染色体由于体联会和着丝粒聚集,所以制作完好的唾腺染色体可见5条伸展的染色体臂。

_仅用10X物镜,就可以看到又粗又长的唾腺染色体,是由于唾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不断复制,但细胞并不分裂导致,而且同源染色体体联会。

3.下面对果蝇成虫盘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成虫盘是果蝇幼虫中由上皮细胞组成的结构。

_在果蝇发育模式建成中,成虫盘的背腹,前后,近远轴与发育后成虫的结构的空间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_果蝇的眼睛,翅,足等在幼虫期均能找到对应的成虫盘结构。

4.下列图片中哪一个是雄性的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图片】【图片】参考答案:A5.下图中哪个是黑腹果蝇第一染色体端部?【图片】参考答案:D6.制备唾腺染色体的意义或应用是:参考答案:当我们知道某个基因的序列,想知道它在基因组上有多少个拷贝,可以设计探针与唾腺染色体杂交,看有多少个信号来确定。

_当我们把一个外源基因转入果蝇的基因组,可以通过设计探针与唾腺染色体杂交确定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

_构建果蝇染色体的物理图谱。

_体验简易制备观察果蝇染色体方法;从染色体结构、数目,横纹的分区,理解果蝇作为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易于制备各种工具果蝇的独特性。

7.如果实验室有分别位于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染色体上的若干果蝇突变体,你就可以按照本次实验课的讲解和操作演示,设计遗传杂交方案,安排所有操作的日程,从配制培养基开始,扩增父本和母本的果蝇,到挑选处女蝇和父本进行遗传杂交;然后去亲本,等子一代果蝇羽化出来后,按照实验方案处理子一代果蝇后继续杂交;去子一代的亲本,然后观察和计数子二代果蝇的表型和数量,进行遗传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遗传学实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张文锐黄丽华高永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实验一有丝分裂(Feulgen染色)制片技术 3实验二减数分裂制片技术 7附:临时制片与永久制片技术实验三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饲养 11实验四果蝇的伴性遗传 16实验五果蝇的唾腺染色体制片技术 20实验一有丝分裂(Feulgen染色)制片技术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初步掌握植物染色体制片,奠定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技术;2、通过对植物根尖细胞的观察,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3、掌握Feulgen染色方法。

二、基本原理有丝分裂(mitosis)是植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并有规律地、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保证了植物细胞的遗传性状的一致。

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中,如根尖组织、茎尖组织、居间分生组织、愈伤组织等,每天都有分裂高锋时间,此时经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涂抹压片等方法,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Feulgen染色法是鉴别细胞中DNA反应的组织化学方法。

细胞内的DNA(通常位于核及染色体上)在1N HCl 60℃水解时部分地破坏了脱氧核糖与嘌呤碱之间的糖苷键而使嘌呤碱脱掉,从而使脱氧核糖的第一个碳原子上潜在的醛基获得了自由状态。

而无色的亚硫酸品红是由偏重亚硫酸钠、盐酸和碱性品红配制成的。

偏重亚硫酸钠与盐酸能产生亚硫酸根,当具有醌式结构的碱性品红分子与亚硫酸根结合后,醌式结构的共轭双键被打开,碱性品红变为无色。

当用这种无色的亚硫酸品红去染经酸解的细胞时,就会与染色体DNA上游离的醛基结合,又出现了呈现红色的醌式结构,从而使DNA分子着色。

这一反应是1924年由Feulgen 和Rossonbek 所发现和确定的,已广泛用作鉴别DNA的一种特异性检查方法。

三、材料和器材1、实验材料:蚕豆(Vicia faba,2n=12)(或其它植物)干种子;洋葱(Allium cepa,2n=16)根尖。

果蝇的野外采集、培养和生活史的观察37页文档

果蝇的野外采集、培养和生活史的观察37页文档
• 腹部末端:雌果蝇腹部椭圆末端稍尖,雄 果蝇末端钝圆。
• 腹部背面:雌果蝇有明显5条黑色条纹,雄 果蝇的有3条。
• 腹部腹面:雌果蝇有较明显的6个腹片,雄 果蝇有4个腹片。
• 性梳:雄果蝇第一节足底侧最上部附足前 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性梳。
⑴体形大小_果蝇雌雄外形判别
性 梳
性梳
• 水:750 mL • 琼 脂:10g • 蔗 糖:80g • 玉米粉:100g • 乙 酸:5mL • 酵 母:数粒
水(毫升) 琼脂(克) 蔗糖(克) 香蕉浆(克 ) 玉米粉(克 ) 米粉(克) 麸皮(克) 酵母粉(克 ) 丙酸(毫升 )
果蝇饲料的几种配方
玉米饲料 米粉饲料
200
100
1.5
2
13
10


17


8

8
1.4
1.4
1
1
香蕉饲料
50 1.6 — 50 — — — 1.4 0.5—1
实验目的
1、掌握野外采集和实验室中饲养管理 果蝇的方法,以及实验中果蝇处理的 方法与步骤 2、区别雌雄蝇和几种常见突变型的主 要现状,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阶段的 形态特点
• 实验材料 果蝇
• 实验药品
玉米粉,琼脂,蔗糖,乙酸,酵母,水,乙醚
• 实验仪器
恒温培养箱,培养瓶,显微镜,托盘(电子) 天平,标签,量筒,纱布,烧杯,电炉,放大镜, 解剖镜,毛笔
果蝇野外采集
时间:2019年5月23 日,24日(野外实 习之前也有)
地点:寝室、水果店
方法:用水果皮放于 袋子中在自然环境下 引诱
突变型: 墨黑眼(se)
突变型: 棒眼(B)
果蝇常见的突变表型4

四种常用昆虫采集毒瓶试剂对黑腹果蝇毒杀效果

四种常用昆虫采集毒瓶试剂对黑腹果蝇毒杀效果

四种常用昆虫采集毒瓶试剂对黑腹果蝇毒杀效果王剑峰;逄金涛;韩锦涛;张旭;董慧萌【摘要】针对双翅目昆虫黑腹果蝇,统计分析了4种常用毒杀试剂,即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醚的致昏迷时间以及半致死量等统计学数据.乙酸乙酯的致昏迷时间为(40±3)s,半致死量为80μL/L,相较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最小,可作为野外小型双翅目昆虫的首选毒杀试剂.【期刊名称】《沈阳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27)002【总页数】4页(P126-129)【关键词】昆虫采集;毒瓶;乙酸乙酯;致昏迷时间;半致死量【作者】王剑峰;逄金涛;韩锦涛;张旭;董慧萌【作者单位】沈阳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城市有害生物治理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044;沈阳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城市有害生物治理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044;沈阳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城市有害生物治理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044;沈阳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城市有害生物治理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044;沈阳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城市有害生物治理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野外昆虫采集作为有关昆虫研究的重要一环,采集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野外采集过程中常常使用的方法有毒瓶法和直接浸泡法[1-2].直接浸泡法一般使用酒精,酒精直接浸泡时虫体可发生剧烈挣扎,死后肢体僵硬,在针插等后续标本制作中不易整姿[3].同时作者发现,对于一些飞行能力较强的小型双翅目、膜翅目等昆虫,采取直接浸泡难度很大,传统采集则多用吸虫管等收集此类标本,但采集效率非常低,因此有必要结合毒瓶法进行标本采集.毒瓶法广泛适用于鞘翅目、半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昆虫的野外采集.其中,毒杀试剂的选择尤为重要,要求麻醉迅速,虫体保持柔软,且对采集人无强烈的毒副作用.早期野外昆虫标本的采集,一般使用氰化钾制作毒瓶,用于处死鞘翅目、鳞翅目等大型昆虫.但氰化钾有剧毒,属于公安部门控制物品,既危险也不容易获得,因此新型有效的低毒化学试剂筛选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学者梁宏斌研究了应用乙酸乙酯毒杀鞘翅目甲虫的具体操作方法,同时建议可应用乙酸乙酯处理半翅目、直翅目、蜚蠊目的成虫和大龄若虫.郝大翠等[4]结合乙醚和无水乙醇两种麻醉剂的特点,筛选出了乙醚-无水乙醇复合麻醉的最佳剂量,用于果蝇标本的麻醉.另外,许国权[5]甚至尝试以桃仁为材料制作毒瓶,用于蝴蝶标本的采集.而作者所在研究组,在近几年的双翅目昆虫野外采集中,尝试使用了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等新型的毒杀试剂.对于双翅目、膜翅目等体型较小昆虫的毒杀试剂选择,均需要有较系统和详细的横向对比分析.因此,参考昆虫急性毒物测试方法[6],本研究选取效果较好、容易获得的四种试剂,即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设计以25 ℃室温条件下致昏迷时间和半致死量两项标准为主要参考评判数据,将这四种试剂进行比较,筛选出一种最优毒杀试剂,同时为昆虫学专家野外标本采集提供具体的数据参考和理论帮助. 实验试剂:四氯化碳(CCl4)、三氯甲烷(CHCl3)、乙酸乙酯(CH3COOC2H5)、乙醚((CH3CH2)2O),均为分析纯.实验器具:500 mL具塞磨口瓶、棉花、捕虫网、秒表、空调、生化培养箱、解剖镜.实验对象:培养17 d的野生型黑腹果蝇成蝇.(1) 致昏迷时间实验方法.室内温度控制在25 ℃,在500 mL具塞磨口瓶中放入棉花,加入2 mL相应药品弥漫0.5 h,将捕虫网中放入培养17 d的野生型果蝇30只以上,将果蝇驱赶至捕虫网底部,然后模仿野外采集,将捕虫网放入具塞毒瓶中,保证捕虫网底部距离毒品瓶底15 cm左右,使之不与液面接触.待网中昆虫全部昏迷记录时间.(2) 半致死量实验方法.室内温度控制在25 ℃,在500 mL具塞磨口瓶中放入棉花,加入适量药品(以每升容器中所含试剂量计,μL/L),模仿野外扫网的采集方法,即将捕虫网中放入果蝇30只以上,将果蝇驱赶至捕虫网底部,然后将捕虫网放入具塞毒瓶中,保证捕虫网底部距离毒品瓶底15 cm左右,使之不与液面接触,1 h后镜检观察致死率.通过试验数据(表1)表明,三氯甲烷的平均致昏迷时间最短为(14±2)s,然后依次是四氯化碳(16±1)s,乙酸乙酯(40±3)s,乙醚(68±7)s.表2~表5给出各试剂量与致死率关系的实验数据.四氯化碳的半致死量为160 μL/L,三氯甲烷的半致死量为140 μL/L,乙酸乙酯的半致死量为80 μL/L,乙醚的半致死量为660 μL/L.回归分析结果(见图1~图4)显示,在实验剂量内,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醚的致死率与剂量的负对数的倒数之间出现明显的指数和线性正比关系,它们三个的拟合度指数R2均大于0.95,说明函数与数据的拟合程度非常高.也就是说当这三种试剂增加量是前一个剂量的倍数时,其致死率会出现明显的增加,其增加的百分比与增加的剂量与初始剂量的倍数有明显的正比关系,当增加剂量是初始剂量的一倍时,其致死率也增加一倍.四氯化碳的回归图像为指数函数.通过以上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乙醚的致昏迷时间最长为(68±7)s,半致死量最大为660 μL/L,并且乙醚的挥发速度很快,其在野外使用过程中的使用受到的限制很多,所以不适合作为野外采集的第一选择.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的致昏迷时间最短分别是(16±1)s和(14±2)s,半致死量分别是160 μL/L和140 μL/L,但是四氯化碳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其在低浓度使用时效果不够理想.并且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毒性都很强,属于肝毒物,空气吸入皮肤接触等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所以在保存和使用需要格外注意,以免泄露对人体产生伤害.因此两者的毒杀效果虽然较好,但由于毒副作用较高,不适合作为野外采集的第一选择.乙酸乙酯的致昏迷时间较长为(40±3)s,但是对于野外采集来说毒杀速度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其半致死量为80 μL/L,在四种试剂中最少,说明其致死效果最好,并且乙酸乙酯对于人体的毒副作用较小,所以推荐乙酸乙酯作为野外采集的第一选择.另外,乙酸乙酯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火源.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乙酸乙酯的半致死量最小,虽然在致昏迷方面不如三氯甲烷与四氯化碳,但是乙酸乙酯对人体的安全性好,所以推荐乙酸乙酯作为野外小型双翅目昆虫采集的首选毒杀试剂.【相关文献】[1] 杨集昆. 昆虫的采集[M]. 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58.(Yang Jikun. Insect Collection[M].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58.)[2] 王林瑶,张广学. 昆虫标本技术[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9.(Wang Linyao, Zhang Guangxu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Insect Specimens[M].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89.)[3] 梁宏斌. 一种野外采集和毒杀鞘翅目昆虫的方法[J]. 昆虫知识, 2004,41(1):88-89.(Liang Hongbin. Use of Ethyl Acetate to Kill Beetle Specimens Collected in the Field[J]. Entomological Knowledge, 2004,41(1): 88-89.)[4] 郝大翠,姚明镜,刘焰. 乙醚、乙醇用于果蝇麻醉的研究[J]. 生物学通报, 2007,42(8):52-54. (Hao Dacui, Yao Mingjing, Liu Yan. Study on Anaesthetizing Fruitfly by Means of Ether and Alcohol[J]. Bulletin of Biology, 2007,42(8):52-54. )[5] 许国权,段海生,胡志辉. 以桃仁为材料制作毒瓶及其作用机理探讨[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33(2):80-81.(Xu Guoquan, Duan Haisheng, Hu Zhihui. Study of Peach Kernel used for Poison Bottle and its Mechanism[J].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05,33(2):80-81.)[6] 杜荣骞. 生物统计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93-223.。

校园野生果蝇的采集和物种鉴定--走出课堂的遗传学实验

校园野生果蝇的采集和物种鉴定--走出课堂的遗传学实验

校园野生果蝇的采集和物种鉴定--走出课堂的遗传学实验
辛广伟;张泉
【期刊名称】《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年(卷),期】2022(12)5
【摘要】遗传学实验是各高校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的核心实验课。

北京大学生命
科学学院的遗传学实验课程内容主要围绕果蝇展开,除了在实验室内完成实验外,学
生们还走出实验室,进行“校园野生果蝇的采集和物种鉴定”实验。

学生在校园亲
自诱捕果蝇,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果蝇的特点,对采集到的果蝇进行物种鉴定。

这一
实验借鉴了经典的分类学研究过程,并与现代生物学研究技术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深
入了解生物学知识的获取途径及其背后的科研逻辑,同时在教学中融入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精神等课程思政教育元素。

【总页数】7页(P3-9)
【作者】辛广伟;张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高校《遗传学实验》中果蝇实验综述
2.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果蝇杂交实验整合的探索
3.计算机模拟在野生动物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4.关于遗传学实验教学中果
蝇实验的改革探索5.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实验室饲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果蝇染色体

果蝇染色体

果蝇染色体正常果蝇体细胞为8条染色体。

6条常染色体,2条性染色体,XY型性别决定。

正常果蝇生殖细胞为4条染色体。

存在随机出现的三倍体、四倍体、八倍体、非整倍体果蝇。

黑腹果蝇是很小的双翅目昆虫,起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现已经扩散到了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

在过去的两万年的时间内,它从非洲到了欧洲和亚洲,在最近的200年内,它又扩散到了澳大利亚和美洲。

果蝇是群体遗传学的有利研究工具。

很多与群体遗传相关的成果都是首先在果蝇中发现的。

果蝇研究的数据来源数据获取技术:利用果蝇作为研究材料的优势之一就是其易于在实验室养殖。

通常,实验室种群是在野外采集受孕的雌性果蝇,形成一只单雌系品种。

这样能够保证一个群体的遗传性状稳定。

单雌系:单雌系始于一只受孕的果蝇,其后代杂交。

只要精心照顾,单雌系可以维持数年。

如果种群数量比较小,那么这种高度的后代杂交会造成基因多态性的迅速丢失和杂合子的减少。

所以一个比较好的单雌系几乎全部都是纯合子,整个单雌系应该看作是一个单独的基因组(不再是两个)。

但是也存在一个问题,比如一些来自赤道地区的果蝇很难完成一个系的近亲交配,这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倒置的存在,而且倒置区域含有有害隐形突变。

在这些种群中可以发现长达500Kb的残留杂合子区域。

此外,通常单雌系在实验室饲养的时候种群数量都不大,所以如果这期间出现新的突变,这些突变很可能会很快累积到很高的频率。

所以单雌系在实验室养的时间越久,其和最初饲养时候的遗传状态差别越大,对野外品系的代表性也越差。

单倍体胚胎测序:为了解决单雌系中残留的杂合子,Langley(2011)通过扩增一个单倍体胚胎,然后对其测序。

果蝇卵如果被含有ms(3)K81基因的雄性果蝇受精,那么该卵将无法进行发育,通过对这些未发育卵的基因组进行扩张和测序,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测序数据。

虽然一个卵只含有一个基因组,但是却能使我们得到phased的DNA数据。

基因组半克隆测序:以实验室高度近亲交配或单雌系为参考,拿实验室品系和野外品系杂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蝇的采集方法
一、诱集瓶的制作
取一个容量为 500 mL的广口瓶和带有液管的橡胶塞。

在瓶内放入一些腐烂的水果,或者是甜酒糟,其量为瓶的1/3。

滴管吸入少量乙醚后,管口用凡士林或石蜡封好。

二、采集方法
将诱集瓶放在垃圾堆旁或水果市场一角,也可以放在厨房,甚至米酒坛子旁边都可以。

注意瓶子不要将盖子塞住瓶口,以便瓶内的气味溢出和果蝇的进入。

过一段时间发现有果蝇在瓶内,迅速将盖子塞住瓶口,然后挤压滴管胶头将适量乙醚注入瓶内。

待其麻醉后取出,进而培养出果蝇的幼虫以供实验用(观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注意注入瓶内的乙醚不要过量,避免麻醉过深至死。

《生物学通报》2002.04
果蝇的生活史及其人工饲养
果蝇是双翅目昆虫,成蝇体长约 0. 5 cm。

广泛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果蝇为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属于果蝇科、果蝇属,它体形小、繁殖快。

一、生活史
果蝇的1个完整的生活周期分为4个明显的时期,即卵→幼虫→蛹→成虫。

卵长约 0.5 mm、白色,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能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于食物中,卵经 22~24 h孵化为幼虫,幼虫经两次蜕皮为三龄幼虫约 4~5 mm,肉眼可见其一端稍尖为头部,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幼虫生活约4d左右化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羽化,成虫果蝇自羽化后8h可交配,2d后即可产卵,成虫果在25℃下一般存活37 d。

二、饲养
1.所需的仪器、器具及试剂恒温培养精、干燥箱或灭菌锅、麻醉瓶(用 50 mL广口瓶)、培养瓶(口与所用麻醉瓶同大小的短平底试管,可定做)、解剖镜、放大镜、白瓷板、平皿和毛笔等。

乙醚、玉米粉、糖、琼脂、酵母粉和丙酸等。

2.培养基的制备果蝇的培养基有多种配制方法,一般多采用玉米粉培养基:玉米粉 15 g、糖 7. 5 g、琼脂2.2 g、丙酸 0.5 g和水 150 mL。

先用水将琼脂加热溶解,再溶入糖,然后慢慢加入玉米粉,边加达搅拌,成为稀糊状后停火,然后加入丙酸搅匀,趁热分瓶(以免冷却凝固无法分装),待冷却后加入酵母粉或酵母汁。

培养基分装前,培养瓶应进行灭菌处理,可干热灭菌也可湿热灭菌,塞子一般用塑料(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或不吸水的棉花制成,有条件用塑料泡沫更方便,连续使用可以使塑料塞压扁,可以把它浸到异丙醇中使它重新伸展开来。

当然在重新使用之前,应除掉气味。

3.果蝇的培养将果蝇移入培养瓶中,一般每瓶5~10对(在移入前要对果蝇进行检查,一般用乙醚进行麻醉,选取雌雄。

需处女蝇时应在果蝇羽化后
8h内挑出),移人后,须将瓶横卧,以免果蝇粘在培养基上。

培养基一般3~4周换上1次,以便使之保持充足的营养,果蝇的培养主要是用来做实验,故应根据实验所需拟定果蝇的培养计划。

三、注重事项
培养果蝇的过程中,要经常的观察,及时将已生霉的培养瓶中的果蝇转移到干净的培养瓶中。

当虫体密度过大时,可放出一部分果蝇或转移至新培养瓶中。

还要密切关注培养箱的温度,原种培养一般维持在15℃左右,作为实验过程中的果蝇,温度应维持在25℃左右。

资源来源《生物学通报》2002.02
显性的相对性
1.完全显性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
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一样,这种显性表现叫做完全显性。

例如,孟德尔所研究的7对相对性状,都属于完全显性。

2.不完全显性
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这
种显性表现叫做不完全显性。

如红花紫茉莉与白花紫茉莉杂交,都开粉红花,
则有开红花、粉红花和白花,它们之间比例接近1:2:1,遗传图解如下:
基因型
表现型红花:粉红:白花=
3.共显性:
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两个亲本的性状,同时在
的个体上显现出来,
而不是只单一的表现出中间性状,这种显性表现叫做共显性。

例:
血型与亲子鉴定
1.
血型系统
2.ABO 血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 、
3.关于亲子鉴定
根据ABO 血型系统中各血型的基因型,在亲子鉴定中可大显身手。

例,已知两个孩子的血型分别为O 型和B 型,两对父母的血型分别为AB 型和O 型、A 型和B 型。

要鉴定这哪个孩子的父母是谁?我们可作如下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肯定B 血型孩子为甲组父母所生,O 血型孩子为乙组父母所生。

影响相对性状分离的条件是什么?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产生的
,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其自交
后代的分离比例为3∶1,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例为1∶1。

这种分离比例反映了,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分别载荷在两条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点上的成对基因,它们随着同源染色体的行动而进行分离和组合。

但是,上述分离比例的出现必须具备下列几方面的条件:
(1)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且杂交的2个亲本必须是纯合体,即纯合二倍体。

(2)研究的相对性状必须差异明显(如课本上豌豆茎的高矮这对相对性状,高的达1.5~2.0m,矮的只有0.3m)。

(3)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要完全显性,并且不受别的基因的影响而改变发育方式。

(4)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杂合体内的同源染色体必须以均等的机会分离,形成两类配子的数目相等。

并且两类配子都能良好地发育,受精时各雌雄配子都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即无选择受精和异花授粉。

(5)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的成活率。

(6)所有的杂种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