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光学实验报告处理要求参考
微波光学实验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得分:实验时间:2009 年11 月23 日,第十三周,周一,第5-8 节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25 姓名童凌炜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07 姓名车宏龙实验地点:综合楼503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气压实验题目:微波光学实验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微波分光仪,反射用金属板,玻璃板,单缝衍射板实验目的:1.了解微波分光仪的结构,学会调整并进行试验.2.验证反射规律3.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方法测量微波的波长4.测量并验证单缝衍射的规律5.利用模拟晶体考察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并测量晶格数实验原理简述:1.反射实验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反射板,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实验室以一块金属板作为反射板,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时所遵循的反射规律。
2.迈克尔孙干涉实验在平面波前进的方向上放置一块45°的半透半反射版,在此板的作用下,将入射波分成两束,一束向A传播,另一束向B传播.由于A,B两板的全反射作用,两束波将再次回到半透半反板并达到接收装置处,于是接收装置收到两束频率和振动方向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相干波,若两束波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则干涉加强;若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则干涉减弱。
3.单缝衍射实验如图,在狭缝后面出现的颜射波强度并不均匀,中央最强,同时也最宽,在中央的两侧颜射波强度迅速减小,直至出现颜射波强度的最小值,即一级极小值,此时衍射角为φ=arcsin(λ/a).然后随着衍射角的增大衍射波强度也逐渐增大,直至出现一级衍射极大值,此时衍射角为Φ=arcsin(3/2*λ/a ),随着衍射角度的不断增大会出现第二级衍射极小值,第二级衍射极大值,以此类推。
4. 微波布拉格衍射实验当X 射线投射到晶体时,将发生晶体表面平面点阵散射和晶体内部平面点阵的散射,散射线相互干涉产生衍射条纹,对于同一层散射线,当满足散射线与晶面见尖叫等于掠射角θ时,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其光程差为0,于是相干结果产生极大,对于不同层散射线,当他们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则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相互加强形成极大,设相邻晶面间距为d,则由他们散射出来的X 射线之间的光程差为CD+BD=2dsin θ,当满足2dsin θ=K λ,K=1,2,3…时,就产生干涉极大.这就是布拉格公式,其中θ称为掠射角,λ为X 射线波长.利用此公式,可在d 已测时,测定晶面间距;也可在d 已知时,测量波长λ,由公式还可知,只有在 <2d 时,才会产生极大衍射实验步骤简述: 1. 反射实验1.1 将微波分光仪发射臂调在主分度盘180°位置,接收臂调为0°位置.1.2 开启三厘米固态信号发射器电源,这时微安表上将有指示,调节衰减器使微安表指示满刻度. 1.3 将金属板放在分度小平台上,小分度盘调至0°位置,此时金属板法线应与发射臂在同一直线上,1.4 转动分度小平台,每转动一个角度后,再转动接收臂,使接收臂和发射臂处于金属板的同义词,并使接收指示最大,记下此时接收臂的角度.1.5 由此,确定反射角,验证反射定律,实验中入射角在允许范围内任取8个数值,测量微波的反射角并记录.2. 迈克尔孙干涉实验2.1 将发射臂和接收臂分别置于90°位置,玻璃反射板置于分度小平台上并调在45°位置,将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可动反射镜和固定反射镜.2.2两金属板法线分别在与发射臂接收臂一致,实验时,将可动金属板B 移动到导轨左端,从这里开始使金属板缓慢向右移动,依次记录微安表出现的的极大值时金属板在标尺上的位置.2.3 若金属板移动距离为L,极大值出现的次数为n+1则,L )2( λn ,λ=2L/n 这便是微波的波长,再令金属板反向移动,重复上面操作,最后求出两次所得微波波长的平均值.3. 单缝衍射实验3.1 预先调整好单缝衍射板的宽度(70mm),该板固定在支座上,并一起放到分度小平台上,单缝衍射板要和发射喇叭保持垂直,3.2 然后从衍射角0°开始,在单缝的两侧使衍射角每改变1°,读一次表头读数,并记录.由于本实验的单缝衍射版的最小值,衍射角度不能过大,同时考虑到第一级衍射极大值的强度比中央极大值的强度弱很多,隐刺将本实验分成两段,第一段从-30°~30°,第二段从30°~50°.3.3 画出两段的I-φ试验曲线图,根据微波波长和缝宽,算出第一级极小和一级极大的衍射角与曲线上求得的结果进行比较4.微波布拉格衍射实验4.1 用微波代替X射线验证布拉格公式,必须制作一个模拟晶体,使晶格常熟略大于微波波长.模拟晶体是由直径10mm的金属球做成的立方晶体模型,相邻球距为40mm,这些金属球就相当于晶体点阵中的粒子,实验时,将模拟晶体放在分度小平台上.4.2 首先令分度小平台指示在0°位置,这样晶体(100)面与发射臂平行,固定臂指针指示的是入射角;活动臂指针指示的是经晶体(100)面反射的微波的反射角.4.3 转动分度小平台,改变微波的掠射角,掠射角的测量范围15°~35°,45°~60°,保证散射角与掠射角相等,分度小平台每次转动1°,读取接收检波电流I值,再绘出I-θ曲线图.从实验曲线上求出极大值θ角大小,然后与理论公式计算出来的衍射角相比较(取K=1,d=40mm,λ=32.02mm),计算其偏离程度,并分析其原因原始数据、数据处理及误差计算:从上面的实验数据看出,微波的入射角θin和反射角θout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认为是相等的,少数的偏差可能是由于微波易受外界干扰所致。
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实验报告
班级__光电三班___________ 组别__第二组___________姓名___XXX__________ 学号_1110600095____________日期____10.30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刘丽峰_______【实验题目】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实验仪器】微波分析仪,固态微波振荡器电源。
【实验目的】1、了解微波的性质及其器件的使用方法。
2、了解布拉格公式的内容,利用微波在模拟晶体上的衍射验证布拉格公式。
【实验原理】1、晶体的布拉格衍射布拉格衍射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1.不管入射角的大小如何,每一个由衍射中心有序排列构成的点阵平面,其作用犹如一个平面镜一样。
当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时,反射波互相加强产生强度的最大。
在原子平面反射的情况下,角是入射或反射光束与平面的夹角,而不是像通常光学中那样,指光束与平面法线间的夹角。
2.当一束辐射照在一簇互相平行的平面上时,每一个平面将反射一部分能量,如图17.1所示,从O和Q反射的波发生相长干涉,光程差必须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 n=1,2,3,4… (17-1)光程NQT与MOS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
公式(17-1)称为布拉格公式(或布拉格定律),它确定从晶格的互相平行的平面衍射波最强的方向。
与一般的单个平面镜反射的情况不同,对于一个已知的波长,只有一个特定的满足布拉格公式,能够形成衍射最大,而在其他角度由于相消干涉不出现衍射。
为了测量的方便,我们用通常在光学中习惯用的入射角(指入射光与法线的夹角,它是角的余角)代替(17-1)式中的,则布拉格公式可以写为, n=1,2,3,4… (17-2)这样在每一晶面族的特定方向上产生衍射极大,从实验中测得衍射极大的方向角,对于已知的波长,从布拉格公式可以求出晶面间距,经过进一步分析可以确定晶格常数;反之,若已知晶格常数,也可以由布拉格公式求出波长。
【实验内容】1.仪器调整:(1)打开固态信号源电源,先预热10分钟。
微波光学实验报告
微波光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波光学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微波的基本原理和特性;2. 学习和熟悉微波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技术;3. 掌握微波信号的传输和放大技术;4. 学习和理解微波天线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器材:1. 微波信号发生器;2. 微波放大器;3. 微波混频器;4. 微波频率计;5. 微波传输线;6. 微波天线。
实验原理:微波是指频率范围在300MHz至300GHz之间的电磁波。
与可见光相比,微波有较长的波长,能够穿透和传输更远的距离。
微波的调制和解调技术类似于射频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技术,可以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微波信号的传输和放大技术则是为了保持信号的稳定性和增大信号的功率,以便用于远距离传输。
微波天线是用于接收和发射微波信号的装置,通过调节天线的形状和方向来实现对微波信号的接收和发射。
实验步骤:1. 连接微波发生器和微波放大器,调节微波发生器的频率和功率,观察微波放大器的输出;2. 连接微波发生器、微波放大器和微波混频器,调节微波发生器和微波混频器的频率和功率,观察微波混频器的输出;3. 使用微波频率计测量微波发生器、微波放大器和微波混频器的输出频率;4. 连接微波发生器、微波放大器和微波天线,调节微波发生器和微波天线的频率和功率,观察微波天线的工作状态。
实验结果:1. 测量微波发生器、微波放大器和微波混频器的输出频率,并记录测量值;2. 观察微波放大器和微波混频器的输出,记录输出功率;3. 观察微波天线的工作状态,记录接收和发射的微波信号的强度和方向。
实验结论:1. 微波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技术能够实现对微波信号的传输和接收;2. 微波放大器可以增大微波信号的功率;3. 微波混频器可以将两个不同频率的微波信号混合,形成新的频率;4. 微波天线可以接收和发射微波信号,并调节信号的方向和强度。
微波分光实验报告
微波分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主要是熟悉和掌握微波分光仪的使用方法,掌握微波分光分析仪表达谱特征,熟悉微波分光光谱分析中峰面积与浓度的关系等。
二、实验原理
微波分光光谱是根据分子中原子、分子或离子因其分子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频率的基本振动而发出的光谱,而分子辐射在不同微波频率下的吸收信号的强度,就可以反映出分子的结构信息,从而可以用来定量测定物质的含量。
三、实验装置
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主要有微波分光仪、液相喷雾装置、仪器控制软件等。
四、实验方法
1.准备实验样品:把样品稀释至痕量级,利用液相喷雾装置将其转换为气态。
2.微波分光仪校准:打开仪器,用空白样准备软件进行谱线校准。
3.测定吸收信号:将样品分析组装放如到微波分光仪中,控制软件进行操作,根据波长选择区间,测定出样品吸收信号。
4.数据分析:利用仪器控制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每个峰的面积,从而得出样品含量的大小。
五、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样品中不同物质的吸收信号强度与其物质的含量有相关性,随着样品中物质含量增加,其吸收信号强度也增加。
六、实验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微波分光仪的使用方法,熟悉微波分光光谱分析技术,实现快速、准确的物质的定量检测和定性分析。
微波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微波光学实验室实验者:XXX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波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微波分光仪的使用方法;3. 熟悉微波干涉现象,并验证干涉规律;4. 研究微波透镜的成像特性,分析其成像原理。
二、实验原理1. 微波光学是研究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微波光学实验通常采用电磁波分光仪、透镜、波导等元件,研究微波的干涉、衍射、折射等现象。
2. 微波干涉现象是指两束相干微波相遇时,产生的加强或减弱现象。
实验中,利用微波分光仪产生两束相干微波,通过干涉条纹的观察和分析,验证干涉规律。
3. 微波透镜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聚焦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
实验中,通过研究微波透镜的成像特性,分析其成像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微波分光仪:用于产生两束相干微波;2. 透镜:用于研究微波的成像特性;3. 波导:用于微波的传输;4. 紫外线灯:用于产生干涉条纹;5. 移动台:用于调节微波光路;6. 光电传感器:用于测量干涉条纹。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微波分光仪,设置实验参数,产生两束相干微波;2. 将微波分光仪输出的两束微波分别引入波导,使微波在波导中传播;3. 将波导输出端引入透镜,观察透镜成像特性;4. 通过移动台调节微波光路,观察并记录干涉条纹;5. 改变实验参数,分析微波干涉现象和透镜成像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中观察到明显的干涉条纹,验证了微波干涉规律;2. 通过改变实验参数,观察到微波透镜的成像特性,分析其成像原理;3. 实验结果表明,微波透镜具有聚焦和成像功能,成像质量与透镜参数和微波光路有关。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微波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熟悉了微波分光仪的使用方法,验证了微波干涉规律;3. 研究了微波透镜的成像特性,分析了其成像原理。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微波光路调节较为困难,需要精确控制微波的传播路径;2. 实验结果受实验环境和仪器精度的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提高实验精度;3. 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微波光学在通信、雷达等领域的应用。
微波光学实验
实验1 微波光学实验微波一般指波长从mm m 1~1的电磁波,相应频率为Hz 118103~103⨯⨯。
在电磁波谱中,它介于无线电波和远红外光波之间。
由于微波频率高于无线电波,其振荡周期与电子管中的电子渡越时间相近,因此不能用普通的电子管、晶体管及L-C 振荡产生微波,而必须用电子流与谐振腔交换能量的办法设计产生微波的器件,如速调管、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电子管。
另外,由于频率高,若微波在导体中传播,必然有严重的趋肤效应和高频辐射,因此不可能用普通的两线式传输方式来传输微波能量,而必须采用特殊的传输方式──波导管(简称波导)。
处理微波问题的概念和方法也与低频电路不同,必须采用电磁场的概念和方法。
微波的波长很短,具有似光性,即具有直线传播和良好的反射性,可以将微波的能量集中在一个窄波束中,进行定向发射。
它可以穿越电离层向太空转播,这就为微波在雷达定位、宇宙通讯、射电天文等领域,提供了广泛的应用。
利用微波类似于光学的性质,可以作微波反射、透射、干涉、衍射、偏振等一系列类似于光学的实验,本实验作微波布拉格衍射和偏振实验。
【实验目的】(1)了解布拉格实验的基本原理。
学习X 射线晶体分析技术的基本知识。
熟悉微波类似于光的性质。
(2)观察电磁波的偏振现象,验证马吕斯定律。
【仪器用具】微波分光仪、模拟晶格。
【实验原理】一、微波布拉格衍射X 射线发现后的最初几年,由于找不到足够小的狭缝,人们还无法作衍射实验。
1912年,劳厄(Laue )注意到晶体中的原子有规律的排列,他提出晶体可以作为X 射线衍射光栅。
这种想法很快被实验证实。
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Bragg )父子作了大量X 射线晶体衍射实验工作,于1913年提出了X 射线晶体衍射的布拉格公式。
布拉格的工作解决了晶体结构的实验研究问题,开辟了一个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的技术领域──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用微波摸拟X 射线,通过模拟晶体进行观察和研究。
实验5 微波光学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5 微波光学综合实验数据处理1、反射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把误差考虑在内,可以认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微波干涉数据处理:
a=35mm; b=58mm
由公式求得的理论值:第一级加强点ϕ=21.0°第一级减弱点不在所测得范围内。
由实验数据求得的值:第一级加强点ϕ值在20°~22°之间,与理论值近似相等
4、微波的偏振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把误差考虑在内,可以认为得到的实验数据基本和理论值相等。
5、微波的迈克尔逊干涉
实验数据:读数为极小值时的刻度(mm ):4.170;19.762;35.170;53.736;69.337
读数为极大值时的刻度(mm ):11.596;27.929;42.821;
61.353
数据处理:由读数极小值测得的波长:λ=(69.337-4.170)
⨯2/4=32.58nm
由读数极大值测得的波长:λ=(61.353-11.596)
⨯2/3=33.17nm
求均值:λ=32.88nm 理论值; λ=33.3nm
相对误差:=σ%100⨯-理
实
理λλλ=1.26%
6、微波的布拉格衍射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数据测得的衍射角曲线:如图
下图为理论测得的衍射角曲线:如图
实验结果:
经对比可知:实验所测得的衍射角曲线和理论测得的衍射角曲线可以近似看作相等(把误差考虑在内),实验测得100面第一级加强点的衍射角为θ=68.1°
第二级加强点的衍射角为θ=37.8°
测得110面第一级加强点的衍射角为θ=56.4°。
微波实验报告
微波实验报告微波实验报告引言:微波是一种电磁波,波长在1mm到1m之间,频率范围为300MHz到300GHz。
微波在通信、雷达、医学、食品加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了解微波的特性和应用。
实验一:微波传播特性实验目的:观察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实验器材:微波发生器、微波接收器、不同介质样品(如玻璃、木头、金属等)。
实验步骤:1. 将微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连接好,并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功率。
2. 将不同介质样品放置在微波传播路径上,观察微波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观察到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
在玻璃中,微波能够较好地传播,而在金属中,微波会被完全反射或吸收。
实验二:微波反射和折射实验目的:观察微波在不同介质间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实验器材:微波发生器、微波接收器、反射板、折射板。
实验步骤:1. 将微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连接好,并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功率。
2. 将反射板放置在微波传播路径上,观察微波的反射情况。
3. 将折射板放置在微波传播路径上,观察微波的折射情况。
实验结果:观察到微波在反射板上会发生反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折射板上,微波会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三:微波干涉实验目的:观察微波的干涉现象。
实验器材:微波发生器、微波接收器、干涉板。
实验步骤:1. 将微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连接好,并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功率。
2. 将干涉板放置在微波传播路径上,观察微波的干涉情况。
实验结果:观察到微波在干涉板上会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根据干涉现象的特点,可以推测微波是一种具有波动性质的电磁波。
实验四:微波加热实验目的:观察微波对物体的加热效果。
实验器材:微波发生器、微波接收器、食物样品。
实验步骤:1. 将微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连接好,并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功率。
2. 将食物样品放置在微波传播路径上,观察微波对食物的加热效果。
实验结果:观察到微波对食物样品有较好的加热效果,食物在微波的作用下能够迅速加热。
微波光学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微波光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波分光仪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
2. 掌握微波干涉、衍射等光学现象的基本原理。
3. 通过实验验证反射规律、单缝衍射规律以及微波的布拉格衍射规律。
4. 利用模拟晶体考察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并测量晶格数。
二、实验原理1. 反射实验:当电磁波遇到反射板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波与入射波同频率、同相位。
2. 单缝衍射实验:当电磁波通过一个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衍射条纹间距与狭缝宽度、入射波波长有关。
3. 布拉格衍射实验:当微波入射到晶格结构中时,会发生布拉格衍射现象。
衍射角与晶格间距、入射波波长有关。
三、实验仪器1. 微波分光仪2. 反射用金属板3. 玻璃板4. 单缝衍射板5. 模拟晶体6. 频率计7. 光电探测器四、实验步骤1. 将微波分光仪连接好,打开电源,预热10分钟。
2. 将反射用金属板放置在分光仪的入射端,调整角度,观察反射现象,记录反射角度。
3. 将单缝衍射板放置在分光仪的入射端,调整狭缝宽度,观察衍射现象,记录衍射条纹间距。
4. 将模拟晶体放置在分光仪的入射端,调整入射角度,观察布拉格衍射现象,记录衍射角。
5. 使用频率计测量入射波频率,并记录数据。
6. 使用光电探测器测量衍射光强,并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 反射实验:入射角为θ1,反射角为θ2,θ1=θ2。
2. 单缝衍射实验:狭缝宽度为a,入射波波长为λ,衍射条纹间距为Δx,Δx=λa/d,其中d为狭缝间距。
3. 布拉格衍射实验:晶格间距为d,入射波波长为λ,衍射角为θ,θ=2arcsin(λ/2d)。
4. 通过实验验证反射规律、单缝衍射规律以及微波的布拉格衍射规律。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完成了微波分光仪的使用、反射实验、单缝衍射实验以及布拉格衍射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微波光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微波干涉、衍射等光学现象的基本规律,并验证了相关理论。
微波光学实验报告
微波光学实验报告微波光学实验报告引言:微波光学是研究微波在物质中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微波在不同材料中的行为,探索微波的传播规律和相互作用机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索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衍射现象。
实验一: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我们首先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我们准备了几个不同介质的样品,包括空气、水和玻璃。
我们将微波源放置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然后在不同介质中测量微波的传播速度。
实验结果显示,在空气中,微波的传播速度最快;而在水和玻璃中,微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这说明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实验二:微波的衍射现象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微波的衍射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块有孔的金属板作为衍射物,将微波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外的位置,并在屏幕上观察到达的微波图案。
实验结果显示,当微波通过孔洞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是因为微波在通过孔洞时会发生弯曲和扩散,导致波前的干涉和相消干涉。
通过观察衍射图案,我们可以了解微波的传播特性和波动性质。
实验三:微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最后,我们进行了微波与介质的相互作用实验。
我们选择了一块金属板和一块塑料板作为样品,将它们分别放置在微波源的前方,并测量微波通过样品后的强度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金属板会完全反射微波,导致后方几乎没有微波信号;而塑料板则会部分吸收微波,导致后方微波的强度减弱。
这表明微波与不同材料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相互作用机制,这对于微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和相互作用机制。
微波光学的研究对于无线通信、雷达技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微波的性质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微波光学实验是研究微波在物质中传播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衍射现象和与介质的相互作用。
微波光学试验
思考题答案
4、试设计用微波相干仪测量不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试设计用微波相干仪测量不透明介质的折射率。 答:(1)原理 用微波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进行测量。由于电磁波可以透过不透 明介质,将这种不透明的介质做成厚度为d的平板放入干涉仪的一臂之中,如图所 示。则两臂的波程差将变化为 2( n 1) d,由此变化可测量出介质的折射率n。
7-3 微波光学试验
基本要求 主要试验内容 仪器简介 实验注意事项 思考题
基本要求
1、了解电磁波的反射、干涉、衍 射等现象。 2、学会用微波分光仪做反射、干 涉、衍射等实验。 3、学习如何分析和消除系统误差。
主要试验内容
将微波分光仪的工作电流选择在预热档,接通电源,预热20min。然后 拨向等幅档,调整工作电流及衰减器,使微安表读数适中。调节接收喇叭, 使两喇叭对正,使之接受信号最大。 1、反射实验 (1)装上反射板,使其法线与刻度盘上的0o线一致,固定在刻度盘上。 (2)转动圆盘,使固定臂指针指向某一角度,即入射角。然后转动活动臂, 找到一个最大接收位置,这个位置所对应的角度为反射角。 (3)每隔5o做一次,记录所对应的位置。 (4)从左、右方向入射,各做一次,取平均值,验证反射定律。 2、单缝干涉 (1)将固定臂和活动臂的指针分别指向180o和0o线处。 (2)装上单缝板,使其表面与圆盘上的90o线重合,缝宽控制在70mm。 (3)衍射角从0o开始,转动活动臂,每隔2o记录一次表头读数,做到50o为 止,左右各一次。 (4)画出单缝衍射强度与衍射角的关系曲线,求出一级极大和一级极小, 并且与理论计算出来的相应角度进行比较。 3、双缝干涉 (1)按单缝衍射步骤进行(使缝宽a=40mm,间隔b=70mm)。
仪器简介
5 4
10
微波实验实验报告
微波实验实验报告微波实验实验报告引言: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较高的频率和较短的波长。
在现代科技中,微波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烹饪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微波的特性和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微波的特性和应用。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微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研究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3. 实践微波在烹饪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微波发生器;2. 微波传输系统;3. 不同介质样品;4. 高频检波器;5. 微波炉。
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 实验一:微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将微波发生器与微波传输系统连接,调节微波的频率和功率,观察微波在传输系统中的传播情况。
结果显示,微波在传输系统中呈直线传播,并且能够穿透一些非金属材料。
2. 实验二: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将不同介质样品分别放置在微波传输系统中,观察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发生了变化。
在介质的界面处,微波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用光学中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来解释。
3. 实验三:微波在烹饪中的应用将食物样品放置在微波炉中,设置适当的时间和功率,观察微波在烹饪中的应用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微波能够快速加热食物,并且能够均匀加热。
这是因为微波能够与食物中的水分子发生共振,使其产生热量。
四、实验讨论与分析1. 微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微波的产生和传播是基于电磁波的原理。
微波发生器通过电磁振荡产生微波,微波传输系统将微波传输到目标位置。
微波在传输系统中呈直线传播,这是因为微波具有较高的频率和较短的波长,能够穿透一些非金属材料。
2. 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微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路径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介质的折射率不同。
当微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这些现象可以用光学中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来解释。
3. 微波在烹饪中的应用微波在烹饪中的应用是基于微波与食物中的水分子发生共振的原理。
微波光学实验报告处理要求参考
微波光学实验报告处理要求参考(以下一共是12个实验项目的处理参考要求,具体对于个人请结合自己所做的实验项目进行处理分析,如果实验报告纸张不够,请自行加页,希望实验报告在本月底之前交由学习委员统一上交)实验一系统初步实验从测量的数据来看,电磁波辐射的信号随传播距离、空间方位如何变化?实验二反射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填写实验时的表格,另外总结这个实验结果验证了什么规律?实验三驻波—测量波长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填写实验时的表格,其中波长的实际值计算可根据该实验所用微波频率为10.545GHz,波速为真空中光速来计算。
实验四棱镜的折射根据测量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数据,计算出所使用材料的聚乙烯板的折射率。
实验五偏振根据实验测量数据,看能否发现接收器接收信号强度与偏振板角度和接收器转角之间的关系,找出偏振板改变微波偏振的规律。
(能配用作图法分析最好)实验六双缝干涉处理要求1、根据计算出微波波长,其中d为两狭缝之间的距离,为探测角,为入射波的波长,n为接收器转过角度时检流计出现的极大值次数(整数)。
处理要求2、根据测量数据表格绘制电流随转角变化的曲线图,结合图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七劳埃德镜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微波波长。
实验八法布里—贝罗干涉仪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微波波长。
实验九迈克尔逊干涉仪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微波波长。
实验十纤维光学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分析微波在纤维中传播特性。
实验十一布儒斯特角从测量的过程来看,说明微波的偏振特性。
实验十二布喇格衍射作接收信号强度对掠射角的函数曲线。
计算晶面间距,并比较测出的晶面间距与实际测量间距之间的比较。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微波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微波技术是一种在现代科技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涉及无线通信、雷达、微波炉等众多领域。
本实验旨在探究微波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微波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微波技术的传输特性和应用,通过实验来验证微波的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并观察微波在波导中的传输情况。
同时,我们还将探索微波技术在通信和雷达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微波是一种电磁波,波长介于射频波和红外线之间。
它的频率高、波长短,具有穿透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在通信和雷达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微波的传输特性与其频率、波长、传输介质等因素有关。
三、实验设备和材料本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微波发生器、微波接收器、微波波导、反射板、透射板、折射板等。
四、实验步骤1. 首先,我们将微波发生器和微波接收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微波传输系统。
2. 然后,我们将微波波导与微波传输系统连接,观察微波在波导中的传输情况。
3. 接下来,我们将反射板放置在微波传输系统的路径上,观察微波的反射现象。
4. 紧接着,我们将透射板放置在微波传输系统的路径上,观察微波的透射现象。
5. 最后,我们将折射板放置在微波传输系统的路径上,观察微波的折射现象。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微波在波导中的传输情况较好,传输损耗较小,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和雷达应用。
2. 微波在反射板上发生反射现象,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符合反射定律。
3. 微波在透射板上发生透射现象,透射角度与入射角度有关,符合折射定律。
4. 微波在折射板上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符合折射定律。
六、实验应用微波技术在通信和雷达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微波通信是一种基于微波技术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
而雷达则是一种利用微波技术进行探测和测量的装置,它在军事、气象、航空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波光学实验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得分:实验时间: 2009 年 11 月 23 日,第十三周,周一,第 5-8 节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25 姓名童凌炜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 200767007 姓名车宏龙实验地点:综合楼 503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 %,室内气压实验题目:微波光学实验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微波分光仪,反射用金属板,玻璃板,单缝衍射板实验目的:1.了解微波分光仪的结构,学会调整并进行试验.2.验证反射规律3.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方法测量微波的波长4.测量并验证单缝衍射的规律5.利用模拟晶体考察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并测量晶格数实验原理简述:1.反射实验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反射板,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实验室以一块金属板作为反射板,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时所遵循的反射规律。
2.迈克尔孙干涉实验在平面波前进的方向上放置一块45°的半透半反射版,在此板的作用下,将入射波分成两束,一束向A传播,另一束向B传播.由于A,B两板的全反射作用,两束波将再次回到半透半反板并达到接收装置处,于是接收装置收到两束频率和振动方向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相干波,若两束波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则干涉加强;若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则干涉减弱。
3.单缝衍射实验如图,在狭缝后面出现的颜射波强度并不均匀,中央最强,同时也最宽,在中央的两侧颜射波强度迅速减小,直至出现颜射波强度的最小值,即一级极小值,此时衍射角为φ=arcsin(λ/a).然后随着衍射角的增大衍射波强度也逐渐增大,直至出现一级衍射极大值,此时衍射角为Φ=arcsin(3/2*λ/a),随着衍射角度的不断增大会出现第二级衍射极小值,第二级衍射极大值,以此类推。
4.微波布拉格衍射实验当X射线投射到晶体时,将发生晶体表面平面点阵散射和晶体内部平面点阵的散射,散射线相互干涉产生衍射条纹,对于同一层散射线,当满足散射线与晶面见尖叫等于掠射角θ时,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其光程差为0,于是相干结果产生极大,对于不同层散射线,当他们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则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相互加强形成极大,设相邻晶面间距为d,则由他们散射出来的X射线之间的光程差为CD+BD=2dsinθ,当满足2dsinθ=Kλ,K=1,2,3…时,就产生干涉极大.这就是布拉格公式,其中θ称为掠射角,λ为X射线波长.利用此公式,可在d已测时,测定晶面间距;也可在d已知时,测量波长λ,由公式还可知,只有在 <2d时,才会产生极大衍射实验步骤简述:1.反射实验1.1 将微波分光仪发射臂调在主分度盘180°位置,接收臂调为0°位置.1.2 开启三厘米固态信号发射器电源,这时微安表上将有指示,调节衰减器使微安表指示满刻度.1.3 将金属板放在分度小平台上,小分度盘调至0°位置,此时金属板法线应与发射臂在同一直线上,1.4 转动分度小平台,每转动一个角度后,再转动接收臂,使接收臂和发射臂处于金属板的同义词,并使接收指示最大,记下此时接收臂的角度.1.5 由此,确定反射角,验证反射定律,实验中入射角在允许范围内任取8个数值,测量微波的反射角并记录.2.迈克尔孙干涉实验2.1 将发射臂和接收臂分别置于90°位置,玻璃反射板置于分度小平台上并调在45°位置,将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可动反射镜和固定反射镜.2.2两金属板法线分别在与发射臂接收臂一致,实验时,将可动金属板B 移动到导轨左端,从这里开始使金属板缓慢向右移动,依次记录微安表出现的的极大值时金属板在标尺上的位置.2.3 若金属板移动距离为L,极大值出现的次数为n+1则,L )2( λn ,λ=2L/n 这便是微波的波长,再令金属板反向移动,重复上面操作,最后求出两次所得微波波长的平均值.3.单缝衍射实验3.1 预先调整好单缝衍射板的宽度(70mm),该板固定在支座上,并一起放到分度小平台上,单缝衍射板要和发射喇叭保持垂直,3.2 然后从衍射角0°开始,在单缝的两侧使衍射角每改变1°,读一次表头读数,并记录.由于本实验的单缝衍射版的最小值,衍射角度不能过大,同时考虑到第一级衍射极大值的强度比中央极大值的强度弱很多,隐刺将本实验分成两段,第一段从-30°~30°,第二段从30°~50°.3.3 画出两段的I -φ试验曲线图,根据微波波长和缝宽,算出第一级极小和一级极大的衍射角与曲线上求得的结果进行比较4.微波布拉格衍射实验4.1 用微波代替X 射线验证布拉格公式,必须制作一个模拟晶体,使晶格常熟略大于微波波长.模拟晶体是由直径10mm 的金属球做成的立方晶体模型,相邻球距为40mm,这些金属球就相当于晶体点阵中的粒子,实验时,将模拟晶体放在分度小平台上.4.2 首先令分度小平台指示在0°位置,这样晶体(100)面与发射臂平行,固定臂指针指示的是入射角;活动臂指针指示的是经晶体(100)面反射的微波的反射角.4.3 转动分度小平台,改变微波的掠射角,掠射角的测量范围15°~35°,45°~60°,保证散射角与掠射角相等,分度小平台每次转动1°,读取接收检波电流I值,再绘出I-θ曲线图.从实验曲线上求出极大值θ角大小,然后与理论公式计算出来的衍射角相比较(取K=1,d=40mm,λ=32.02mm),计算其偏离程度,并分析其原因原始数据、数据处理及误差计算:1.反射实验数据从上面的实验数据看出,微波的入射角θin和反射角θout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认为是相等的,少数的偏差可能是由于微波易受外界干扰所致。
微波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微波特性研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实验目的](1)了解与学习微波产生的基本原理以及传播和接收等基本特性;(2)观测微波干涉、衍射、偏振等实验现象;(3)观测模拟晶体的微波布拉格衍射现象;(4)通过迈克耳逊实验测量微波波长。
[实验仪器] DHMS-1 型微波光学综合实验仪,包括:X 波段微波信号源、微波发生器、发射喇叭、接收喇叭、微波检波器、检波信号数字显示器、可旋转载物平台和支架,以及实验用附件(反射板、分束板、单缝板、双缝板、晶体模型、读数机构等)。
二、实验原理(要求与提示:限400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一、微波的产生和接收二、微波光学实验1、微波的反射实验微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且同样遵循和光线一样的反射定律:即反射线在入射线与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微波的单缝衍射实验当一平面微波入射到一宽度和微波波长可比拟的一狭缝时,在缝后就要发生如光波一般的衍射现象。
一维衍射情况下,衍射图样强度分布规律为3、微波的双缝干涉实验当一平面波垂直入射到一金属板的两条狭缝上,狭缝就成为次级波波源。
由两缝发出的次级波是相干波,因此在金属板的背后面空间中,将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加强的角度为:干涉减弱的角度为:4、微波的迈克尔逊干涉实验由于分束板的作用,入射波分为A、B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由于相位不同,两列波在接收器中发生干涉。
当两波的相位差为2kπ时,干涉加强,当两波的相位差为2(k+1)π时,干涉最弱,相位差可通过调节板间距来调节。
5、微波的偏振实验线极化电磁波以能量强度I0发射,发射的微波电场强度矢量 E 如在P1 方向,经接收方向为P2 的接收器后(发射器与接收器类似起偏器和检偏器),其强度为6、模拟晶体的布拉格衍射实验当如同光波的微波入射到该模拟晶体结构的三维空间点阵时,因为每一个晶面相当于一个镜面,入射微波遵守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而从间距为 d 的相邻两个晶面反射的两束波的程差为2d sinα,其中α为入射波与晶面的夹角。
微波光学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推荐------------------------------------------------------微波光学实验报告微波光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1.实验目的(1)学习一种测量微波波长的方法。
(2)观察微波的衍射现象并进行定量测量。
(3)测量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强度分布。
2.实验仪器微波分光仪、分束玻璃板、固定和移动反射板、单缝板、双缝板、模拟晶体等。
二、实验原理(要求与提示:限 400 字以内,实验原理图须用手绘后贴图的方式)微波是一种波长处于 1mm~1m 之间的电磁波,范围为3×102~3×105MHz 之间。
微波也具有衍射、干涉等性质。
1.用微波分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微波波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波长光路图如上。
设微波波长为λ,若经 M1 和 M2 反射的两束波波程差为Δ,则当满足Δ = kλ(k = ±1,±2,…)时,两束波干涉加强,得到各级极大值;当满足Δ =(k + )λ(k = 0,±1,±2,…)时,两束波干涉减弱,得到各级极小值。
1/ 13将反射板 M2 沿着微波传播的方向移动 d,则波程差改变了 2d. 若从某一极小值开始移动可动反射板 M2,使接收喇叭收经过 N 个极小值信号,即电流示数出现 N 个极小值,读出 M2 移动的总距离 L,则有:2L = N·λ从而λ=由此可见,只要测定金属板位置的该变量L 和出现接收到信号幅度最小值的次数 N,可以求出微波波长。
2.微波的单缝衍射实验当微波入射到宽度和其波长差不多的一个狭缝时,会发生衍射现象。
在狭缝后面的衍射屏上出现衍射波强度不均匀,中央最强且最宽,从中央向两边微波衍射强度迅速减小。
当θ = 0 时,衍射波强度最大,为中央零级极大;其他次级强所在位置为:asinθ = ±(k + )λ(k = 1,2,…)暗条纹位置为:asinθ = kλ (k = ±1,±2,…)式中 a 为单缝的宽度。
微波光学实验仪实验指导
微波分光仪一、概述微波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国防工业的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研究微波,了解它的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微波和光都是电磁波,都具有波动这一共性。
都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因此用微波作波动实验与用光作波动实验所说明的波动现象及规律时一致的。
由于微波的波长比光波的波长在数量级上相差一万倍左右,因此用微波来做波动实验比光学实验更直观,方便和安全。
比如在验证晶格的组成特征时,布喇格衍射就非常的形象和直观。
通过本系统所提供的以下实验内容,可以加深对微波及微波系统的理解,特别是微波的波动这一特性。
1、微波的反射,2、驻波-测量波长;3、棱镜的折射;4、偏振;5、双缝干涉;6、劳埃德镜;7、法布里-罗布干涉仪;8、迈克尔逊干涉仪;9布儒斯特角;10、布喇格衍射;11、纤维光学。
二、系统组成1、微波信号源输出频率10.5GHz±20MHz,波长2.85517cm,功率15mW,频率稳定度可达2×10-4,幅度稳定度:10-2。
这种微波源相当于光学实验中的单色光束。
2、发射器组件组成部分:缆腔换能器,谐振腔,隔离器,衰减器,喇叭天线及支架。
将电缆中的微波电流信号转换为空中的电磁场信号。
喇叭天线的增益大约是20分贝,波瓣的理论半功率点宽度大约为:H面20°,E面16°。
当发射喇叭口面的宽边与水平面平行时,发射信号电矢量的偏振方向是垂直的,而微波的偏振方向则是水平的。
3、接收器组件组成部分:喇叭天线,检波器,支架、放大器和电流表。
检波器将微波信号变为直流或低频信号。
放大器分三个档位,分别为×1档、×0.1档和×0.02档,可根据实验需要来调节放大器倍数,以得到合适的电流表读数。
4、中心平台测试部件的载物台和角度计,直径200㎜。
5、其他配件反射板(金属板,2块),透射板(部分反射板,2块),偏振板,光缝屏(宽屏1块,窄屏1块),光缝夹持条,中心支架,移动支架(2个),塑料棱镜,棱镜座,模拟晶阵,晶阵座,聚苯乙烯丸,钢直尺(4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光学实验报告处理要求参考
(以下一共是12个实验项目的处理参考要求,具体对于个人请结合自己所做的实验
项目进行处理分析,如果实验报告纸张不够,请自行加页,希望实验报告在本月底之前交
由学习委员统一上交)
实验一系统初步实验
从测量的数据来看,电磁波电磁辐射的信号随其传播距离、空间方位如何变化?实验
二散射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填写实验时的表格,另外总结这个实验结果验证了什么规律?实
验三驻波―测量波长
根据测量结果,排序核对实验时的表格,其中波长的实际值排序可以根据该实验所用
微波频率为10.545ghz,波速为真空中光速去排序。
实验四棱镜的偏折
根据测量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数据,计算出所使用材料的聚乙烯板的折射率。
实验五偏
振
根据实验测量数据,看看若想辨认出接收器发送信号强度与偏振板角度和接收器转角
之间的关系,找到偏振板发生改变微波偏振的规律。
(能够装配作图法分析最出色)实验
六双缝干预
处理要求1、根据计算出微波波长,其中d为两
狭缝之间的距离,为观测角,为入射波的波长,n为接收器抬起角度时检流计发生的
极大值次数(整数)。
处理要求2、根据测量数据表格绘制电流随转角变化的曲线图,结合图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七劳埃德镜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微波波长。
实验八法布里―贝罗干涉仪
根据测量数据,排序出来微波波长。
实验九迈克尔逊干涉仪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微波波长。
实验十纤维光学
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分析微波在纤维中传播特性。
实验十一布儒斯特角
从测量的过程来看,表明微波的偏振特性。
实验十二布喇格绕射
作接收信号强度对掠射角的函数曲线。
计算晶面间距,并比较测出的晶面间距与实际测量间距之间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