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五代宋元美术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滨州学院《中国美术史》重点名词解释

滨州学院《中国美术史》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重点名词解释1.彩陶:(P4)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经入窑在摄氏1000的度的高温中烧制后,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瓷器。

2.画像石(砖)(P80)画像石(砖)是秦汉时期以石(砖)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

3.迁想妙得(P116)东晋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主张。

“迁想”指画家艺术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把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取得艺术感受。

“妙得”为其结果。

即通过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审美观照,使客观之神融合为“传神”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这是对绘画审美活动和艺术构思特点的最早的概括,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

4.六法论(P116)南朝齐画家谢赫在其绘画史籍《画品》中提出品画标准“六法”。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5.“曹衣出水”(P116)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6.唐三彩(P146)唐三彩是一种在色釉中加入铁铜锰等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形成以黄鹤、绿为基本釉色,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陶器。

7.吴带当风(P166)盛唐画家吴道子在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

8.外师造化,中得心源(P166)由唐代画家张璪提出,指画家以自然为基础,以生活为源泉,通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和艺术加工而诉诸于画面。

9.五代四家(P206)五代四家是指五代宋时期南派的董源、巨然和北派的荆浩、关仝。

10.米点山水(P210)宋代山水画派之一。

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

描绘云烟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

采用泼墨法,参以积墨和泼墨,又常用焦墨提神,其精妙在于见笔见墨,属水墨大写意画法,自称“墨戏”。

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

第四章 五代宋元美术

第四章  五代宋元美术

第四章五代宋元美术五代两宋的绘画艺术人物画:五代十国承晚唐余绪,人物、宗教画仍有相当规模。

以释道人物画、人物鞍马画为主。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

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顾闳中顾以画人物肖像著称,《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山水画:出现南北体格。

花鸟画形成富贵、野逸两种风格。

青瓷发展。

山水画三大成就:1)找到了表现山石的皴法。

并逐渐形成斧劈皴(长于表现北方石质山崖)和披麻皴(长于表现江南丘陵土质山坡)两派。

2)初步完成写实性,成功地表现了空间深度和生动感。

3)出现了一批标程百代的山水画家,成为后人的典范和楷模。

“三家鼎峙,百代标程”是说五代宋初山水画坛三家,关仝、李成、范宽。

▲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荆浩,《笔法记》山水画“六要”说:气、韵、思、景、笔、墨。

补充谢赫六法对于山水画的不足。

此外又提出“神妙奇巧”、“笔有四势”(筋、肉、骨、气)荆浩的山水画艺术思想与兴起于晚唐的新儒家追究宇宙万物之“理”与“性”的理论很相似,要把握宇宙、参悟奥秘,而非仅仅限于模仿自然。

这种自然观决定了中国写实性山水图像没有采用焦点透视,而是散点透视,通过山石的纵深层次,造成真实可感的空气效果。

中国古代绘画,自五代以后以山水居首,而水墨山水又居山水画的主流地位,这与荆浩的影响密不可分。

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关仝,师荆浩,笔法简劲而气势雄壮,后人合称他们为“荆关”。

《秋山晚翠图轴》、《关山行旅图轴》。

誉为“百代标程”的三家之一。

他所创造的雄壮深远的北方全景式山水体格,世称“关家山水”。

中国美术史知识要点(五代辽宋金元)

中国美术史知识要点(五代辽宋金元)

中国美术史知识要点(五代辽宋金元)麒璁(韩洞)说明:这篇资料是依据邵彦教授的课堂讲授为基础编的。

书法与工艺美术暂时没有编入。

这篇资料文字较多,是本学期知识通览。

非常感谢各位同学共享笔记,这才能完成这篇资料。

因为这个做的挺赶的,麒璁最近又一直头晕得很厉害(当然我一直是要死要死的节奏),所以内容有疏漏多多包涵......建筑与雕塑平江图现代苏州(旧称平江府)的古代城市地图。

这里是一个地方政治中心,是两重城。

这也是南方的重要城市,很多地名现在还在用。

燕云十六州处于辽和北宋之间,是后唐和后晋之交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其在军事上十分重要,为此有两位中原皇帝死去。

这一地区属辽,但汉文化保留较好,属于汉文化地区。

在十六州以北的辽地,也受汉文化影响。

代表有大同宣化张世卿墓的十二宫星象图,有传统汉元素、佛教元素、西方元素。

2.26寺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0)。

外看两层,中有夹层,实为三层。

内有一尊巨大的观音造像(16m 高),直通三层。

建筑有较强的唐代样式,斗拱巨大,出檐硕大,柱子低矮粗壮,悬唐式竖彼匾。

现四角支柱是清代后加。

大同薄伽教藏殿(辽)内雕塑内有经橱,有模仿木构建筑的装饰,称为“天宫楼阁”。

该寺是皇家寺院。

二仙观道帐,山西晋城,北宋道帐是神仙上方的遮冕。

太原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北宋建筑有一定的唐代风格。

鱼沼飞梁是木石混合结构桥梁,上桥面是石材,水面下是木材。

河北正定隆兴寺唐称龙藏寺,有隋代的龙藏寺碑。

现存建筑是宋代始建。

其摩尼殿是从檐歇山顶式。

入口处有两个抱厦,四面皆有抱厦。

抱厦及殿内都有壁画。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南宋其歇山顶边檐更斜,飞檐向上飞得更厉害,有窗户,是典型的南方风格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南宋晚清重修。

补间铺作由一个变为两个,也是宋元式的。

佛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外看五层,实为九层。

六面塔身,楼阁式。

此塔距今千年,几次修整但外形未大变,几次地震未倒。

全身木质,内有覆斗形斗拱。

五代宋元

五代宋元


全画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用淡墨略加渲染,很 好地体现了李公麟白描的特色。墨笔线条简练,以 提按、轻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 同特征以及人物的不同风貌,形神毕肖,气韵飞动。
李公麟:《五马图一:凤头骢》
李公麟:《五马图二:锦膊骢》
李公麟:《五马图三:好头赤》
李公麟:《五马图四:照夜白》
该画是茶画中的传神之作,画面上四茶贩在
斗茶图
树荫下作“茗战”(斗茶)。人人身边备有茶炉、 茶壶、茶碗和茶盏等饮茶用具,轻便的挑担 有圆有方,随时随地可烹茶比试。左前一人 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态自若,其身后 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 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在一旁注视。斗茶 者把自制的茶叶拿出来比试,展现了宋代民 间茶叶买卖和斗茶的情景。
《韩熙载夜宴图》
总的来说,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 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 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 风貌,基本能够代表五代人物画的最高 水平,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和杰 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宋代人物画画家及其作品
武宗元的宗教画
全画结构:《韩熙载夜宴图》卷以
时间为序列,共分五段----听乐,观 舞,歇息,清吹,散宴。每段以屏 风巧妙隔开,前后相连又各自独立, 使全画组织连贯流畅。
《韩熙载夜宴图》人物刻画
韩熙载在画中有左侧、右侧和四分之三正面
等频繁出现,但各自的形象却十分统一:他 形神不改,气宇不凡,眉头紧蹙,忧心如焚。 尤其是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笑语喧 哗的气氛更是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抑郁 无聊的精神状态。总之人物刻画尤为深入, 以形写神,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
《 文 苑 图 》 局 部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考研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1.典型:“典型”一词在希腊文中原意为铸造用的模子。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艺术形象体系,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典型要求在个体中体现共性,在特殊中体现出普遍性,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2.主题:艺术作品的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在契合中发生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也就是作者对题材从中提炼出的明确的思想。

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内容的可信和灵魂,是作者思想意义的集中体现,具有明确性与集中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的主题可以是政治性的、哲学性的、伦理性的、宗教性的、生活情趣的。

3.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流派。

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4.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式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艺术思维对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从而在头脑中孕育出一个完美而独特的艺术意象。

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象的一种审美认知活动。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上承观察和体验生活,下接意向物化,是将生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的典型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5.意象物化: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变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其是指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最后完成阶段。

6.题材:是艺术作品内容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题材,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和性质,也称取材范围,如绘画中的人物题材、花鸟题材等。

狭义的题材,指的是构成了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也就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如在小说、电影中所具体描绘的时间、人物和故事7.艺术潮流:在中外艺术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批思想倾向、艺术主张(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流派。

第四章 五代宋元美术

第四章 五代宋元美术

第四章五代宋元美术五代两宋的绘画艺术周文矩作品有《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

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顾闳中顾以画人物肖像著称,现在《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荆浩、关同、董源、巨然的山水画特色荆、关、董、巨和山水画的创造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体现了此一时期山水画的巨大成就。

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中“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六个要素,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关仝,现存传为他所画的《山待渡图》和《关山行旅图》,都画出了北方深山中幽僻荒寒的气氛。

特别是《关山行旅图》峰峦峻厚而富变化,山腰云气缭绕,山下板桥枯树、野店荒村,点缀以人物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董源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

《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等。

《龙宿郊民图》则以披麻皴和青绿赋色画出金陵。

巨然巨然名迹《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宋代院画的艺术特征;院体画: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应了最高统制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宋代院画“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

黄筌、徐熙的花鸟画艺术;黄筌:杰出画家。

为宫廷御用画师。

他的花鸟画多用淡墨细勾,然后再以重彩渲染,即“双勾填彩”法。

作品多描写宫廷中的珍禽异卉,画鸟羽毛丰满,画花艳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而以轻色染成,谓之“写生”。

与江南的徐熙并称“徐黄”,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五代宋元美术

五代宋元美术

《雪竹图》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徐熙 黄筌
«豆花蜻蜓图»
«蘋婆山鸟图 »
五代绘画小结
五代绘画为宋代绘画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在隋唐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两地的统治 者酷爱书画,开创了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 出繁荣活跃的局面。其中,西蜀更多的继承 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 面颇有建树。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 水、花鸟画领域颇有创新。
元代士大夫绘画
高逸成为元代文人书画追求的最高境界。 赵孟頫,在艺术主张上标榜“古意”。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绘 画,追求清雅朴素是画风著名者有青绿着色而简括雅逸的 《秋郊饮马图》,“粗有古意”的《幼舆丘壑图》。他的低 位和艺术造诣使他成为元代画坛上的中心人物。
《秋郊饮马图》
元四家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画家当数被称为“元四 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道人,隐遁山林,以书画寄托,受 赵孟頫的指授,取法于五代北宋荆浩、董源的山水画法加以 融化吸收,以水墨或浅降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作 品有《溪山雨意图》、《富春山居图》等。 《富春山居图》为横卷,以苍润精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 的意境描绘浙江富阳、桐庐一带的山容水貌及富春江上的旖 旎风光。
人物、仕女。主要作品《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 兄弟弈棋,李璟做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此图把南唐皇 帝美化为友爱谦恭、风度文雅的形象,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 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与周文矩同时为南唐画院待诏,以人物肖
像著称。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 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夜宴图以长卷形式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 乐、宾客应酬等五个场面。画面笔致细劲,明丽的 色彩与床案及男性衣冠的沉着色彩相协调,取得很 好的效果。《韩》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腐 朽的生活面貌。较之其他表现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 更深刻的意义。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名校考研真题(五代宋元美术)【圣才出品】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名校考研真题(五代宋元美术)【圣才出品】

第4章五代宋元美术一、名词解释1.“马一角,夏半边”[厦门大学2008年研;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答:“马一角、夏半边”是指南宋四家中马远和夏圭在绘画中得构图风格。

马远在构图时常取一角、半边的景致,被称做“马一角”。

夏圭在构图上喜欢取半边之景,侧重一隅,意境开阔,被称为“夏半边”。

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他们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有浓郁的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两人新的山水画风,左右了南宋150余年的画坛,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元四家[厦门大学2003、2007年研,清华大学2005年研,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2004年研,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答: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

分别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他们是江浙一代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

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虽然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及近况不同,但他们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

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

如倪瓒“仆之所谓画者。

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3.山水画[厦门大学2005年研]答: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它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

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4.徐黄异体[厦门大学2003年研;清华大学2008年研;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研] 答:黄筌继承唐代花鸟画的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由于他所画的题材和由于装饰宫廷的特点,画中具有精记艳丽的富贵气息。

教师资格证中国美术史|「五代美术知识要点一」

教师资格证中国美术史|「五代美术知识要点一」

中国美术史|「五代美术知识要点一」Part two.一、五代绘画概述1、政治经济:五代时期,中原大部分陷于战乱。

江南的南唐和四川的西蜀政权较少受到战争的破坏,这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经济繁荣。

2、开创宫廷画院,绘画上呈现出繁荣活跃的局面。

主要因为安史之乱和唐末战乱中原画家逃奔蜀地,南唐也汇聚绘画很多人才,两地统治者都酷爱书画,赏玩、装点生活的需要,网罗画家,开创宫廷画院。

(1)西蜀继承了唐代中原绘画传统,在宗教画和花鸟画方面颇有建树。

蜀中宗教画家颇多,贯休和尚更以画“胡貌梵相”的罗汉像著称:花鸟画则以黄筌父子为代表。

(2)南唐帝王都有较高的文艺修养,后主李煜更是诗词书画兼能。

南唐画院里人才济济,南唐绘画发展全面,特别在山水、花鸟画领域有所创新。

如人物肖像画家周文矩、顾闳中,山水画家董源、赵幹、卫贤,画院外士大夫画家徐熙花鸟画独树一帜等。

3、西北边陲的敦煌地区,由曹议金统治。

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壁画仍保持宏伟规模。

曹氏雕印的佛经佛像,是早期版画史的珍贵资料。

4、五代绘画为末代绘画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在隋唐两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五代人物画五代时期的人物画创作中,直接描绘贵族生活的题材占有很大比重。

特别是宫廷画院的画家,需要为皇室贵族传神写照,表现他们豪华享乐的生活或贵妇人的生活情态。

1、★周文矩:南唐中主、后主时为画院待诏(1)能画冕服、车器、人物、仕女,仕女画风格近似周昉,而纤丽过之。

(2)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与《宫中图》卷及《琉璃堂人物图》《重屏会棋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奕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

因背景的屏风中又画一屏风,故名重屏。

此图把南唐皇帝美化为友爱谦恭、风度文雅的形象,衣纹勾线以细劲而带顿挫的颤笔形成独特的风格。

《宫中图》:分十二段,画宫廷妇女按乐、戏婴、出浴、簪花、弄鸟、观画等种种生活,在平凡的情节中较为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精神情态,写实技巧超出了唐人的水平。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斗彩:先用青花颜料在胎底上勾出纹样的轮廓,再罩透明釉,经高温烧成青花瓷,然后在青花轮廓线间填色,后加温烧彩,取得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斗艳争奇的艺术效果。

2、青铜器以铜为主加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器具。

主要产于夏商周三代。

3、联珠纹是在团纹的四周边饰以若干小圆圈,如同联珠而得名。

4、彩陶答: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

彩绘颜料以赤铁矿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植物花纹。

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5、仕女画答: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种。

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

代表画家又张萱、周昉等。

民间木板年画中的“美女画”,亦称“仕女画”。

6、刺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预先设计好的花纹在织物上刺缀运针,以锈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制作,俗称“绣花”。

7、马踏匈奴答:西汉霍去病墓前群雕的主体雕刻。

作者运用寓意手法,以矫健的战马象征骠骑将军,以战马将匈奴将领踏翻在地的典型情节,赞颂霍去病在抗击匈奴战争中建树的奇功。

这是具有纪念碑性质的雕刻艺术作品。

8、画像石答:中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石碑、棺椁等石刻装饰画。

盛行于东汉。

其具有绘画性、雕塑性和建筑性。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构图富于变化,艺术价值很高。

代表作有武梁祠画像、沂南石墓画像等。

9、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答:中国画术语。

北齐画家曹仲达所画人物,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犹如刚从水中出来。

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人物,其势圆转而衣服飞扬,富于运动感、节奏感。

故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

10、昭陵六骏答:唐太宗陵墓前浮雕。

刻划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六匹骏马,即: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分别选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风姿英武。

作品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11、帛画答: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绘画。

其表现主题是引魂升天。

人物造型带有风俗画性质,线描规整劲利,色彩绚烂谐调,具有装饰风味。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明清芥子园画谱明清时期绘画进一步普及于社会,作为学习范本的画谱纷纷刻板流传,《芥子园画谱》即是其中影响最大的画谱之一。

《芥子园画谱》共分三集,初集为山水谱,二集为梅兰竹菊谱,三集为花卉草虫翎毛谱。

因对技法皆有简要分析,便于初学者入门,故风行一时。

萝轩变古笺谱笺纸是古代文人书信或写诗时用的纸,讲求美观实用,明代后期套色水印用于笺纸的装饰,并将之辑印成集,遂有笺谱出现。

《萝轩变古笺谱》为南京吴发祥刊印,除用套色水印外,还创造性的采用了“拱花”技术。

共182幅作品。

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杨柳青位于天津西郊,又称“卫画”,杨柳青年画受到北方版画和院体画的影响,精工细腻,生动逼真,设色鲜艳雅致,题词讲究。

在风格上追求绘画效果,彩色套印可与彩绘结合。

细腻鲜丽,人物形象俊秀传神。

题材包括神#、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

苏州桃花坞年画收到南方版画影响,严谨细致,人物多作微笑表情。

原色套印的传统形式,以粉红粉绿为主,具有明丽雅致的效果,风俗、戏曲等题材的作品更具有南方地区特色。

泥人张泥人张是天津张姓民间彩塑艺人的称号。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题材广泛、惟妙惟肖。

艺术上雅俗共赏。

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的第一代匠师名张长林,第二代张兆荣,第三代张景枯景泰蓝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

景泰蓝以金或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细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

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顾绣又称“露香园绣”。

明代顾绣多以名人书画为蓝本,配以典雅,针线平整,形象生动,又略以画笔点染补绣工不足,表现古代书画名迹能得其韵致,而无生硬造作之感。

4-五代宋元美术名词解释

4-五代宋元美术名词解释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1、形容五代时期花鸟画画家黄筌、徐熙的不同绘画风格。

2、他们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形成了面貌迥异的风格:黄筌为西蜀宫廷画家,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乎看不到勾勒的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因此被称为“黄家富贵”,代表作有《写生珍禽图》等。

3、徐熙出身于南唐士大夫名族,终身不仕,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

常游于田野园圃,取材多为民间河花野竹,水鸟渊鱼。

4、徐熙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匀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添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画面清新雅致,野趣映然,被称为“徐熙野逸”。

5、宋人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从而出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以画家风格为分野的花鸟画派。

周文矩与顾闳中的人物肖像画1、周文矩,五代南唐画院待诏,仕女画近似周眆,而纤丽过之。

2、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与《宫中图》卷。

3、《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

4、《宫中图》分十二段,画宫廷妇女按乐、戏耍、出浴、簪花、弄鸟、观画等种种生活,较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精神情态,写实技巧超出了唐人的水平。

5、顾闳中同为南唐画院待诏,以画人物肖像画著称,现存《韩熙载夜宴图》,表现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韩熙载夜宴图》1、五代画家顾闳中的代表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生活面貌。

2、全图以长卷形式共分夜宴、观舞、休息、清吹、宾客应酬五个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部分,画中人物形象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都处理得十分成功,特别是韩熙载的形象刻画有肖像画特点,衣冠穿着反映了他的放纵。

3、家具器皿、乐器等描绘细致精微,线条劲健洗练,色泽匀净富丽,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

4、该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和音乐、舞蹈史及绘画史的重要形象史料。

中国美术简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美术简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1、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2、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5、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6、“三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高、平.12、海派: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24、“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如果说北宋山水画艺术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则以秀明、工致、优美胜。

25、〈〈清明上河图》: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作者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张择端。

作者通过清明节日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

这幅作品不愧为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26、文人画:是指封建时代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具有独特形式的绘画。

文人画作为一种艺术流派的形成是在北宋后期,元代逐趋成熟,并成为中国封建后期画坛的中坚。

27、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世称元四家。

四人绘画具有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强调浑厚的文学趣味,突出强调笔墨,以书入画,画上题字作诗;又各具特色: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简淡疏荒、吴画沉郁湿润。

42、明四家(吴门四家):沈周与文征明同为吴门画派的开派大家,而唐寅、仇英是“吴派”的友军。

在画史上一般把他们四人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家”。

他们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院体”和“浙派”垄断画坛的局面,而且标志着明代绘画独立面貌的形成,进一步完善了文人画的艺术形式。

4、何谓“南宋四家”,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起“开派”的作用.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 山明水秀之景.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15、比较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在构图以及空间处理上的北宋山水画以雄壮、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秀丽、工整、优美胜,两美并峙,各有千秋.36、简要论述元四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成就.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夏山高隐》、倪瓒〈〈松林亭子》吴镇〈〈松泉图》.表现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3与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18、元四家”是指哪四位画家?他们在艺术上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答:元四家是: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

五代宋元的美术(新)

五代宋元的美术(新)

春山瑞松园-北宋-米芾-纸本 设色 立轴
潇湘奇观图(局部) 南宋 米友仁
千里江山图(局部1)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2) 北宋 王希孟
▪ 到南宋时期,山水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如果说北宋山水画具有散文化的风格, 那么追求诗意的美便成为南宋山水画的特 质,水墨苍劲,刚健峻锐,构图追求一边 半角,与北宋意趣大有不同。这与南宋的 政治衰弱也有一定的联系。
重屏会棋图 五代 周文矩
2.五代花鸟画及其代表画家
▪ 五代的花鸟画,适应贵族生活的需要, 进一步摆脱了唐代花鸟画作为装饰艺术 的要求,向写实方向发展。在技法上有 所突破,创立“没骨法”和“勾勒法” 两个学派。
▪ 花鸟画自唐代兴起,至五代进入了一个新 的阶段.黄筌和徐熙两家风格迥异,有 “黄家富贵,徐家野逸” 之说
青卞隐居图 元 王蒙
2.元代人物画
▪ 元代人物画,远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与前代相比, 呈式微状态。 由于尖锐、复杂的民族、阶级,社会
矛盾,使大多数画家消极避世,漠视人生。尤其是 文人士大夫画家,主要借山川、枯木、竹石,寄情 抒志,疏于表现人事。因此,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 人物画极少。随着宗教的风行,在佛道人物画方面, 有一定提高。艺术方面,有些画家汲取文人画的笔 墨技巧,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元代人物画家中, 赵孟頫为一代大家,他善画人物、鞍马,师法晋唐 和北宋李公麟,善用铁线描和游丝描,笔法劲健, 设色清雅,格调古朴浑穆,面貌多样。
八十七神仙图卷局部(之3)-宋-柳宗元
五马图卷(之一)-李公麟
五马图卷(之二)-李公麟
五马图卷(之三)-李公麟
五马图卷(之四)-李公麟
五马图卷(之五)-李公麟
二祖调心图-北宋-石恪-纸本 墨笔 横幅

中外美术史考研重点部分(全手打)

中外美术史考研重点部分(全手打)

中国美术史部分重点依次是:文人画史(元明清)、宫廷画史(唐五代两宋)、石窟艺术(南北朝隋唐)、画像石转(秦汉)、文人画史中又以山水画史最为重要。

一名词解释(一)史前及先秦美术1、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经入窑烧制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

2、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密致。

3、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粉碎后的瓷石制坯,烧成温度约1200℃,已经基本烧结,器表多施釉。

商周的青釉器皿已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想比,质量较差,还处于原始阶段,古称原始瓷器。

4、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出土,高14cm,口径29cm,底径10cm。

盆卷唇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也有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三组,每组两边用弧线分割,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柳叶形宽线,舞蹈纹每组无人,手拉着手,面向一致,头上有辨发,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动作之意。

5、金有六齐:金指合金青铜,是红铜与锡、铅的合金。

齐是调剂的意思,也就是比例。

锡使青铜质硬,铅使青铜质软,其中主要是铜与锡二者的配比。

6、失蜡法:是一种先进的青铜铸造方法,以蜡做模,用细腻的稀泥讲做好的蜡模糊上,再将范内的蜡模熔化,外范与内范志坚的就是模,再往模内灌注铜液,待冷却后去除器物。

7、莲鹤方壶:春秋时期青铜器、出图河南新郑,高126cm,宽54cm,重64.28kg。

全器从造型到装饰充满了灵动的生意,通体满饰纠结的龙螭纹,器耳、器足和扉棱皆设计为生动灵异的怪兽。

镂空的莲瓣围绕的壶顶,中立一昂首展翅欲飞的鹤。

将商代青铜器的神秘威严和西周的理性典雅风格转变为自由舒展、活泼灵动的新风格,充满了清新与活力。

8、岩画: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岩壁或岩石上的图画。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2、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物象的分量感和立体感,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三国两晋曹不兴所画人物其特点画衣纹稠叠即衣纹稠叠如贴在身上一样. 4、金文:铸或刻在殷、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铭文. 5、南宋四家: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他们四人被称为. 6、“三远”:郭熙的山水画论透视原则和空间处理的重要法则即深、高、平.8、饕餮纹:也称兽面纹,是一些被夸张了的或幻想中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9、骨法用笔:通过用笔捉取人物的骨象法则,进而揭示他的风神韵度.10、《人物龙凤帛画》:此画于1949年在湖南陈家大山楚墓中发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绘画之一.这副画高28厘米、宽20厘米,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11、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出土以极强烈的绘画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举世公认的原始时代最有代表的艺术作品,仰韶文化,陶盆内壁口沿下绘出每组五人的三组人物,他们手拉手随着原始乐器的节拍,侧着头,伸着腿,步调一致地跳舞,如同将野兽赶入圈内,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欢快的气氛,生动地再现了涉猎舞蹈的场面.12、海派:上海画派的主要画家任熊、任薰、任颐、虚谷、等人,他们既学习传统,而又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13、兰亭序:著名的行书帖.为东晋王羲之在兰亭引酒赋诗写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14、千里江山图: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作品.绢本大青绿设色,51.5厘米1191.5厘米.画家在近12米20厘米,整绢上以半年的时间、惊人的毅力,非凡的气魄和高超的技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气象万千的锦绣河山. 图中画一细腰女子,身穿宽袖长衣,头后挽这一个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装饰物.妇人两手向前伸出弯曲向上,作合掌状,左侧而立,女子左上方画有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仅现一足的龙.简答题1、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2、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 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意义. 这是张曹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两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4、何谓“南宋四家”,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起“开派”的作用.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 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5、石涛在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上有何贡献. 他师法自然,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在写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大量新颖独特、千情万态的优秀作品,为山川造像,为山川传神,他的山水画十分着重形式美,善于用点.在艺术上有很深刻的见解,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题画诗跋>,概括起来绘画美学思想有两个:一是强调“有我”,一是“一画”.在《变化章》提出:“故群子惟借古以开今也.”这段话抨击了复古的陈词滥调,艺术贵在创新,抒发情感、给清代绘画带来了生气. 6、清代最著名的三大年画产地有哪些. 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埠. 7、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这批石刻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崛起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炼,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透露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籍于单纯而自然的外形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用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的评价霍去病墓石刻.8、敦煌壁画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代表,敦煌壁画就性质而言,大体分为1佛像画.2民族传统神话题材装饰图案,故事画.3本生故事,这也是壁画里最为重要的内容.早期佛教绘画打破物理时空的画面组织,充满雅气和装饰味的造型,豪放泼辣的线条,浓重沉稳的色调,使其艺术风格给人的感受是激动不安、阴郁而又热烈、奇异而又真实、豪爽而又多姿与和谐、典雅、静穆、真理化的希腊艺术形式成鲜明对照.就技法而言,早期壁画是外来艺术有益的因素与我国线描造型和以形写神等民族艺术传统相结合的产物.西域风格又使中国是传统绘画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9、黄筌富贵,徐熙夜逸的风格差异.不同艺术风格.1师承关系不同:黄师承唐代的薛稷、所谓“正统派”.徐师承不明显,主要靠师法自然和体验生活来发挥他的独创精神. 2题材不同:黄多取于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徐善画自然中禽鸟、花竹、草虫蔬果.3表现技法不同:黄妙在赋色.用笔级新细,殆不见墨迹,以轻色染,谓之写生.徐以“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也”.4格调不同:黄的绘画,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画面的生趣.徐随自己的意愿画新鲜的题材,并用质朴、精谨的手法,追求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格调.俩人两种美学风格,两人社会地位,环境思想态度不同,风格也不同.10、样认识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南北宗论的创立者想通过从唐至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准.竭力抬高文人画,贬底南北朝以上的院体画和青绿山水画体系.南北宗论有片面性只用两个流派去归纳,难免有自相矛盾,牵强附会,评价白当之处.应该肯定董其昌做出的贡献.南北宗论是文人画思潮的一种反映,所以一经建立,便得到文人画家的赞同.此论树立了温和文雅、精气内含的作风,鉴定了文人画在绘画史上的主导地位. 11、怎样评价清末的“上海画派”.19世纪末,在民族矛盾和中西文化的激烈碰见下,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首先在沿海城市兴起,画家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外来艺术思想,以一种新的视野和心态进行艺术创作,上海画派是继承扬州画派之后的一支绘画生力军,他们既学习传统又学习不拘于传统,有所革新,使绘画作品充满新鲜活泼的生气,在画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对后时影响很大.12、怎样评价“四王”与“四僧”.清时的王时敏、王鉴、王荤、王原祁.他们在艺术上强调“日夕临摹、宛然古人”脱离现实,醉心于前人笔墨技巧的路线,摹古是他们山水画创作的一大倾向.艺术风格和手法迎合当道者支持为正统派.弘仁、石溪、朱耷、石涛.在艺术上敢破敢立,强调个性解放,提倡“借古开今”,反对泥古不变,不但自己真实的生活情感,为另一创新派.1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年代及其艺术特色. 张择端,字正道,北宋末期优秀的人物风俗画家.此图场面宏大,画家细微的观察竭尽全力对各种细节做精微、严密的描绘.全图巧妙地安排开端,高潮,收尾,波澜起伏,引人入胜,能唤起人们无穷的思绪.14、魏晋南北朝美术较之汉代有哪些重大发展,其社会历史原因何在.这是一个大动乱、大灾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而兴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2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造像进一步提高.3.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背景中分化出来,4出现了绘画史上的理论家对后影响很大.15、比较北宋山水画与南宋山水画在构图以及空间处理上的不同特点.北宋山水画以雄壮、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秀丽、工整、优美胜,两美并峙,各有千秋.16、述《历代名画记》一书的作者以及书中只要内容.《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而完整的古代绘画艺术史书.17、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以及重要传世绘画作品艺术成就和它在理论方面贡献.顾恺之东晋人,出身世族家庭,它是个典型的士大夫画家,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之称.艺术表现在艺术创作和理论建树两方面.在艺术实践上,师承卫协,继承发展了卫协艺术风格,将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的方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用线紧劲连绵,线条运转优美流畅,富有节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 顾恺之在绘画上的另一个特色是塑造人物不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而非常注重“传神写照”善于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精润而生动内在魅力. 《女史箴图》《烈女仁智图》《洛神赋图》.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的贡献,他在总结前人理论和艺术创作实践经验上建构的“传神写照”理论体系,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承上启下的理论价值.《画论》《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20、两晋南北朝的佛教美术为什么能得到巨大的发展,简要论述其原因和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西汉末年佛教就传入中国.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后战争连年不断,灾难重重,人民生活生命受到威胁,他们对于物质的解救绝望了,于是寻求着精神的解放,而佛教关于彼岸世界的宣扬正迎合了当时人民的心理,统治阶级把佛教作为统治工具大兴起来佛教美术. 21、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凿了哪些石窟,举出不同时期的代表性造像并对其风格演变作简要分析.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的云冈、洛阳龙门.造像4个阶段.十六国期为1[莫高窟、麦积山、为代表,属凿窟造像的初期,内容以单身佛、菩萨为重,以半圆雕特点,面相浑圆,宽额丰颊,长眉流露出一种神秘超然,威严感.]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为2 [云冈石窟为代表,集中了当时北方的技术力量在其形制,造像的内容和风格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特色.以昙曜五窟为代表,]迁都至正光末年为3[洛阳龙门外来佛教艺术与民族传统艺术结合]东西魏至隋统一中国之前为4 [河北响堂山、山西天龙山佛像演变世俗化]. 22、举例说明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的题材内容及风格特色.分为佛像画,1说法礼拜,2民族传统神话3故事画(佛教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壮观的场面和沉重而强烈的色彩,豪放泼辣的线条,和谐、典雅、静穆、理想化的艺术形式. 23、王曦之的书法主要作品及其在书法发展中的贡献.行书《兰亭序》《快雪时晴贴》,草书《初月贴》.精研笔法体势,博采众长.增损古法,载成新意,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创始了妍美流变的新体,被后世誉为“书圣”,善行,草,字势雄强多变,为历代学书者所追随.24、唐代有哪些富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分历史阶段简要论述.初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中原的传统,而还不断地吸收了边区各族和外来艺术的影响,不断发展.盛唐,是人物画最光辉的时期.宗教画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世俗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反映贵族生活.晚唐仕女画发展,周妨《簪化仕女图》.25、试对阎立本的绘画活动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分析.阎立本出身贵族,一直追随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绘画创造密切适应着唐初巩固政权的需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他继承发展了“以形写神”的艺术传统,用线劲健结实,色沉浓重,人物形神兼备.在政治上他有“应物之才”描绘重大历史题材.26、吴道子的艺术成就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吴道子的人物画造形上1米粉厚薄,皆见骨下而起隐,旁见周视,盖四面可以意会如塑.2行笔相当细密.“顿菜条”式描法加强立体感,份量感,“吴带当风”之称.3吸收外来营养,使线条和色彩相互映衬.吴道子画风对后时的宗教人物画有重大影响. 27、隋唐时期鞍马题材的绘画发展状况,举出主要的画家与作品加以简要论述.唐代国势隆盛,继北朝尚武之风.对马尤为重视,马是勇士精神的象征.曹霸、陈闳、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 28、唐代陵墓雕塑有哪些重要创造,举出重要作品分析其艺术成就.唐代陵墓雕塑十分发达,陕西历代帝王陵墓石刻有昭陵、乾陵、顺陵.“昭陵六骏”雄健豪迈,精美赋有装饰性.“三彩”艺术.29、结合历史发展概要叙述五代绘画发展的面貌. 各小王朝的贵族地主阶级,自知其权势不保、用“及时行乐”来求精神的解脱.绘画上山水花鸟画的兴盛.山水方面画家师法大自然,根据不同地区的山川状貌、气候特点,创造了多种风格的山水画,并发展了水墨山水画的特殊表现形式,皴、擦、点、染的技巧.花鸟方面,彻底摆脱了唐代作为装饰艺术的要求,写实风格大大加强,宗教画相应衰落.人物画继承唐遗风,细润精雅的格调占上风,能反映揭示社会本质.院体画和风俗画出现.30、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建制.31、北宋前期有那些卓有影响的山水画家,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李成《晴峦萧寺图》为远、近、中三阶段构图可体会出他的作品“气象萧疏,烟林情矿,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鲜明风格特色.《读碑巢石图》他画山石,多用湿墨皴染,明快透明,有烟岚轻动之感.关同.范宽《溪山行旅图》是一幅古代山水画的典范,此画给人以山势逼人之感.1是构图,主峰巍峨浩大,面积占画面三分之二,而逼近画面顶端,威压感,下呈现出承受主峰质量给人紧张感、空间感、运动感.2用笔用墨近似江南画风,体现体积感和重量感.郭熙《早春图》季节感强. 32、宋徽宗赵佶是怎样一个人物,如何评价其艺术成就.北末年,身为皇帝宋徽宗赵佶不仅仅是最高统治者,也是绘画艺术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艺术创作是他帝王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却是一个有相当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的艺术家重视翰林图画院,经常参与艺事活动,他的花鸟画,有不少作品流传,且风格多样,可以看出他对传统花鸟画兼收并蓄的迹象.赵佶的艺术思想、绘画风格以及书体对后世都有影响元代书画家,书法诸体皆能,精于正,行和小楷.晚年创立“赵体”.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33、书法史上宋四家是谁,他们有哪些代表性作品流传下来,在艺术上有何特色,米芾《山林集》行楷、行用笔俊迈豪放,沉重痛快,极受推重.黄庭坚;行书《松风阁帖》,草书《诸上座帖》用笔侧锋取势,结体奇险,独树风格.蔡襄《茶录》《蒙惠帖》善于楷、行、草端庄稳健,精丽温淳.苏轼;楷书《醉翁亭记》行书《洞庭春色赋》崇尚意境.34、赵孟在书法上提出了哪些见解,其艺术成就及影响如何,画院制度完备.它既是创作机构,也是培养人才的任务,画家地位提高,按职务设画学正、艺学、待诏、柢候、供奉、画学生.多数通过考试录取.画学的学科分为专业课和公共课.取士标准,不仿前人,重构思.35、元代有哪些著名的擅长墨竹和墨梅的画家,试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擅长墨竹有李衍、深入竹乡,对竹的“形色情状”“生聚荣枯”做了仔细研究,画竹真实《双勾竹石图》、《沐雨图》等表现了画家追求的“清高拔俗”气概.柯九思《横竿晴竹图》秀润丰茂,楚楚动人.赵孟之妻管道升也是画竹高手.王冕是擅长墨梅,《画梅图》有生机勃额然,一种天然之趣.36、简要论述元四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成就.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夏山高隐》、倪瓒《松林亭子》吴镇《松泉图》.表现1强调绘画的文学化,使作品的文学趣味得到进一步加强.2与文学趣味一致,并且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和以书入画.3与相辅而行,画上题字作诗蔚然成风.37、元代花鸟画有哪些画家,他们在艺术史有何发展和创新.有王渊、陈琳、李衍、柯九思、王冕.一部分画家继承了宋代院画刻画严谨的传统并加以变化,重墨轻色,勾勒点染相结合的水墨花鸟画有所发展,呈现出花鸟画由宋的严谨、精美画风同明清的文人写意画风转变的过度特征.特别是梅、兰、竹等创作母题,因暗含着儒家的理论学和道及禅宗哲学精神,而为文人画家们所厚爱.这些题材被广泛地喜欢并经久不衰,还在于他们的外部形态最能用书法的线的精神.书画统一性特征.38、简要论述明清美术发展的特点.1文人画与院体画相争相融,文人士大夫的绘画是画坛的主流.2就文人画来看,被奉为“正统”的复古派与“反正统派”共存并进,既有冲突的一面,也有相互影响的一面.3民间绘画沛然兴起.4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绘画源源输入中国,一些擅画的外国传教士还成了供奉清廷的画师.39、何谓浙派,有哪些代表性画家,试举出几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在浙江钱塘形成一些画家如吴伟,《溪山鱼艇图》豪放挺健.蒋嵩,张路等人.有戴进《秋江独钓图》《风鱼归舟图》他继承古人传统,而不被成法所拘,创新意,多作斧劈皴,笔墨灵活多变,风格以挺健苍劲取胜.40、“扬州八怪”都包括哪些画家,他们的绘画是在什么历史环境下产生的,其艺术倾向如何,金农、郑燮、黄慎、李婵、罗聘、李方膺、汪士慎、高凤翰.这些画家大胆突破了当时以四王为代表的所谓正统派,崇尚摹古、一味追求笔墨形式的桎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这些人的艺术态度有许多共同趋向,在他们的绘画中又有某些共同点,借于书画发泄失意并诗,书,画结合,艺术上主张师造化,注重创作.追求书画同源的艺术情趣.41、唐代美术发展有何特点,试结合其历史社会背景加以说明.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灿烂夺目的篇章.中外交流下,唐代美术成就辉煌.书法达到一个高峰,建筑方面气势宏大,长安成.工艺驰誉世界“唐三彩”.陵墓雕刻,佛像雕塑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绘画方面.1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后而加以发扬.2山水画在晋以后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花鸟画脱颖而出,继山水之后以独立的姿态登上画坛.4石窟陵墓壁画到初盛都有新的发展.5唐代的绘画实践显示了唐代美学的实绩.论述1、唐代十位画家、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方,尉迟乙僧(铁丝描),孙位,山水画家,李思训,王维,张澡,画马画家,韩干.风格各异.2、“小景”山水的艺术境界.人与自然的牧歌式的宁静表现道家的“仙境”、佛家的“禅境”、儒家的“世外桃源”的艺术境界.3、赵孟对元四家的影响.开启一代文人画的新风,在画坛上颇有“古意”而独具丰采的画风,他提出艺术“复古”之实质是要开创新的画风,书画等同,主张积极实践与艺术思想一致.山水画体现文人于简中求繁的意趣和对清幽淡远的境界的追求.花鸟画从工笔重彩向水墨写意过度的新画风.对元四家的影响很大.4、国美术史上,每个时期的艺术都有各自的特色,你最欣赏哪个时期,并阐明理由.唐代,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与作品以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绘画建构模式时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立于画坛,表现技法日趋成熟和完备,不少画论观念对后时影响大.建筑、工艺马上都体现了大唐艺术辉煌繁荣. 5、结合作品分析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在山水画发展上的地位及其艺术成就. 北派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写关陕风光;南派董源《萧湘图》、巨然《秋山问道图》写江南山水.在继承传统的山水画的基础上,再现山水气势,壮美的山川景色,都创造了自己的表现方法,以抒写千变万化并具有个性的诗意境界,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优秀范例.。

中国美术史 第四编 五代宋元的美术

中国美术史 第四编 五代宋元的美术

第四编五代宋元的美术五代人物肖像画·宫廷画院画家周文矩能画冕服车器人物仕女,仕女画风格近似周昉,而纤丽过之,现存作品《重屏会棋图》《宫中图》(在平凡的情节中较为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情态,写实技艺超出唐人水平);顾闳中与周文矩同时为南唐画院待诏,以画人物肖像著称,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

现存《韩熙载夜宴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之作,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五代山水画·北方画家荆浩,字浩然,河南沁阳人,在其重要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中不但提出“图真”“搜妙创真”还提出了“六要”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伦,他还指出“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他还提倡山水形象要“气质俱盛”达到神形兼备,代表作《匡庐图》笔墨皴法,全景式构图,高远平远深远兼具,技巧上较唐代有明显提高;关仝tong活跃于五代及宋初,多描绘关陕一带山水,写景描绘更为概括提炼,笔简气壮,景少意长,宋人认为他的山水画具有“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的特色,被称为“关家山水”代表作《山谿待渡图》和《观山行旅图》;与北方荆关画中雄伟险峻的山水相比,江南画家董源的山水更带有秀美抒情的情趣,他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擅水墨山水,皴擦点染结合并用创造了用披麻皴和点子皴等表现方法“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沈括《梦溪笔谈》)成功的画出山川远近层次具有革新精神,其山水画中点景人物多穿插贵族游乐或风俗情节,以青红重彩描绘,具有宫廷绘画的痕迹,代表作《湘潇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袖郊民图》;董源追随者巨然是金陵开元寺僧人,代表作《万壑松风图》《层峦丛树图》。

五代花鸟画·以西蜀黄筌和南唐徐熙成就最高,黄筌代表院体风格,徐熙开创了水墨淡彩和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例,人们用“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来形容二家不同的艺术风格。

黄筌继承唐代花鸟画传统,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几不见勾勒墨迹,情态生动逼真,代表作《珍禽图》;徐熙的画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

美术考点五代宋元美术史

美术考点五代宋元美术史

美术考点:五代宋元美术史五代宋元美术史1.五代南唐人物画家周文矩的代表作是?文苑图?,顾闳中画过?韩熙载夜宴图?。

2.“荆关董巨〞是指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四位五代山水画家,荆关和董巨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山水画派。

3.“黄徐体异〞是指西蜀画家黄筌、南唐画家徐熙的不同花鸟画题材和风格,花鸟画地域风格和个人风格的分立,说明这个画科的成熟。

4.翰林图画院是最早的官立专门绘画机构,存在于两宋。

北宋徽宗时是翰林图画院的鼎盛期,曾将科举制引入画家的选拔和培养。

5.北宋翰林图画院画家等级分为待诏、艺学、祇候、学生四等。

当过待诏的名家有郭熙、李唐、马远等。

6.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是玉清昭应宫的壁画小样,继承了唐代吴道子的风格。

7.李公麟的代表作是?五马图?,风格是白描人马画。

8.梁楷是南宋画院待诏,开创了减笔人物画风。

9.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作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苏汉臣?秋庭婴戏图?、李嵩?货郎图?等。

10.南宋历史画名作有陈居中?文姬归汉图?轴、李唐?采薇图?。

规谏画有?折槛图?等。

11.北宋美术史家郭假设虚?图画见闻志?提出的“三家鼎峙〞是指北宋山水三大家关仝、李成、范宽,都是北派山水画家。

12.范宽的代表作是?溪山行旅图?。

13. 郭熙和崔白确立了北宋山水和花鸟画新风。

郭熙的代表作是?早春图?,崔白的代表作是?双喜图?。

14. 宋代青绿山水的代表作有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

15. “南宋四家〞是指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四人,都是南宋画院的画家。

16.?万壑松风图?是李唐的作品,?四景山水图?是刘松年的作品,?踏歌图?是马远的作品。

17.北宋文人画理论主要提倡者有苏轼、米芾等。

早期文人画主要的实践有文同的墨竹、米友仁的米氏云山、扬无咎的墨梅、赵孟坚的水仙等。

18.辽宁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的两幅绢画分别是山水画?深山会棋图?和花鸟画?竹雀双兔图?。

19.辽墓壁画的重要发现有庆陵壁画、库伦辽墓壁画、宣化张氏家族墓壁画。

中国美术史——五代宋元美术(考研复习用)

中国美术史——五代宋元美术(考研复习用)

第四编·五代宋元美术一、填空题。

1、.宋代风俗画家中以善画婴戏而著称的是(苏汉城),其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等。

2、五代山水,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3、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钟《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

4、北宋花鸟画家较为重要的是(崔白)和(宋徽宗)。

5、宋代人物画代表成就主要有(武宗元)为代表的宗教画,(李公麟)为代表的白描人物画(梁楷)为代表的减笔人物画以及(张泽瑞)为代表的历史风俗画等。

6、山西永乐宫壁画绘于(元代)。

7、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李成)。

8、元代墨梅画家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冕)。

9、(佛宫寺释迦塔)是现存最早最大的木结构塔。

10、列举两位“尚意书风”的倡导者(苏轼)(黄庭坚)。

二、选择题。

1、元初画坛提出复古思潮的是(C)A刘松年B马远C赵孟頫D夏圭2、从绘画题材来看,《清明上河图》应属于(A)A. 风俗画B. 历史故事画C. 山水画D. 人物画3、下列画家不属于宋代文人画的画家有(D)。

A米芾B文同C苏轼D崔白4、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宋画第一,代表作品有(A)。

A《溪山行旅图》B《富春山居图》C《鱼庄秋霁图》D《柳鸭芦雁图》5、.宋代文人画的重要推动者,也是文人画理论的重要阐述者是(A)。

A.苏轼B.王维C.米芾D.米有仁三、判断题。

1、北宋画家黄筌和徐熙其作品风格迥异,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称(错)2、南宋四家发展了以近距离实景为特征的所谓“偏角山水”,刘松年被认为是开创这种新风的宗师(错)3、倪瓒的山水画主要表现太湖一带的风光,意境清幽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借《青卞隐居图》寄托隐遁山林的理想和志趣。

(错)4、董源的山水画有水墨和青绿二体,尤其善于水墨山水,如《潇湘图》(对)5、钧窑属于青瓷系统。

(对)四、名词解释。

1、马一角,夏半边2、六要论3、黄家富贵徐熙野逸4、米氏云山5、青山绿水五、简述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1、形容五代时期花鸟画画家黃筌、徐熙的不同绘画风格。

2、他们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悄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形成了面貌迥异的风格:黃筌为西蜀宫廷画家,所画多为宫廷中的奇禽名花,画法多采用双钩填彩,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溶,儿乎看不到勾勒的墨迹,情态生动逼真,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

因此被称为“黄家富贵”,代表作有《写生珍禽图》等。

3、徐熙出身于南唐士大夫名族,终身不仕,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

常游于田野园圃,取材多为民间河花野竹,水鸟渊鱼。

4、徐熙注重“落墨”,用笔不拘泥于精匀细描,而是信笔抒写,略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唐以来细笔添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 画面清新雅致,野趣映然,被称为“徐熙野逸”。

5、宋人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从而出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以画家风格为分野的花鸟画派。

周文矩与顾阂中的人物肖像画1、周文矩,五代南唐画院待诏,仕女画近似周肪,而纤丽过之。

2、现存作品有《重屏会棋图》与《宫中图》卷。

3、《重屏会棋图》描绘中主李璟与其兄弟弈棋,李璟坐于正中,具有肖像画意义。

4、《宫中图》分十二段,画宫廷妇女按乐、戏耍、出浴、簪花、弄鸟、观画等种种生活,较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精神情态,写实技巧超出了唐人的水平。

5、顾阂中同为南唐画院待诏,以画人物肖像画著称,现存《韩熙载夜宴图》,表现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

《韩熙载夜宴图》1、五代画家顾闵中的代表作品,表现了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理矛盾和生活面貌。

2、全图以长卷形式共分夜宴、观舞、休息、清吹、宾客应酬五个既互相联系乂相对独立的部分,画中人物形象传神,不同的身姿容貌都处理得十分成功,特别是韩熙载的形象刻画有肖像画特点,衣冠穿着反映了他的放纵。

3、家具器皿、乐器等描绘细致精微,线条劲健洗练,色泽匀净富丽,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

4、该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工艺美术史和音乐、舞蹈史及绘画史的重要形象史料。

宋四家1、宋四家指北宋书法家中的代表人物苏轼、黃庭坚、米芾、蔡襄。

2、四人书法皆属“尚意” 一派,但又各自成法。

3、苏轼是“宋四家”之首,是“尚意”书风的倡导者。

其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执笔为“侧卧笔”,其代表作如《黃州寒食诗帖》。

4、黃庭坚同为“尚意”书风的倡导者。

擅草书,为宋代唯一的草书大家,楷书自成一家,创“辐射式书体”、习惯“高执笔”,代表作如《诸上座帖》。

5、米芾“尚意”但更多属于传统“尚法”派,擅长临摹,人称其字为“集古字”,其行书成就最高,运笔迅疾,用笔中侧锋相互配合, 有“八面出锋”之誉自称“刷字”,代表作如《蜀素帖》。

6、蔡襄楷、行、草书皆能,书法风格和平蕴藉、端庄婉丽,讲究结构、运笔严谨,很少有放纵之笔,传世书迹有《自书诗卷》等。

米氏云山1、米氏云山乂称“米家山水”,由北宋画家米芾所创,其子米友仁加以继承和发展。

2、米芾借鉴了董源的山水画法,又根据对江南山水的亲身感受,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烟雨掩映树木,借笔作画不求工细。

3、米友仁画山水“点滴烟云,草草而成”,自题为“墨戏”,以落笳表现江南山川景色,不求修饰,崇尚天真,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悄趣开创了文人画的新局面。

4、对水墨山水发展影响很大,是北宋中期山水画变革的主要形式之一。

米芾山水画真迹已不存、米友仁有《潇湘奇观图》。

南宋四家1、南宋四家指的是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

2、“靖康之变”后,随着宋室南迁,绘画中心转向南方,画风由改,以四人为代表的院体山水画以清奇悄拔的形象、简括的笔墨章法和截景式构图塑造了空灵雅秀的江南山水,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

3、李唐的山水画严谨质朴,气象雄伟,犹存北宋风范,但造型章法及笔墨上均趋于概括,传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4、刘松年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但变雄健为典雅,画风严谨不苟,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代表作品有《四景山水图》等5、马远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以雄健的大斧劈皴画奇特坚实的山石峰峦,代表作品有《踏歌图》《寒江独钓》《水图》等6、夏圭主要精于山水用笔苍老,水墨淋漓,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作品如《溪山清远图卷》等。

7、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 “夏半边”。

“马一角” “夏半边”1、南宋画家马远、夏主的山水画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 “夏半边”2、这种“边角之景”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大幅空口以突出景观,通过虚实的对比来表现空蒙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3、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

元四家1、指元代画家黃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2、他们生活于元末社会动乱之际,生活中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艺术上受赵孟頫的影响,善画山水,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表现其心境和生活悄趣。

3、'‘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诗、书、画的结合达到统一和谐,在笔墨方面各有独特创造。

4、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 “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和孤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5、黄公望专工山水、水墨或浅降设色作画,苍润浑厚,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风景,代表作品《富春山居图》6、吴镇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抒写其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代表作品《渔夫图》7、倪瓒作画少设色,笔墨松秀简淡,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意境清幽而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代表作品《渔庄秋霁图》《秋亭嘉树图》8、王蒙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但运笔和写景富有层次变化,章法稠密,景色郁然深秀,并能画人物,代表作品《青卞隐居图》9、“元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黄公望1、黃公望为中国元代山水画“四家”之首,江苏常熟人。

2、原名陆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号大痴道人,黄公望自年轻时就工书法,善诗词、散曲,且颇有成就,五十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荆浩、关全、董源、巨然、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

3、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溯、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

4、他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5、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6、著有《山水诀》,闻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

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等。

《鹊华秋色图》1、元代画家赵孟頫的代表作,纸本设色,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华秋色图》描绘的是元代齐州郊区华不注和鹊山及其周围的秋天景色。

3、图中,赵孟頫采取平远法构图,画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

4、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悄,遥遥相对。

5、全图,作者将诸多景物安排得错落有致,把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笔法灵活,画风简逸,含有寄趣林泉、向往自由的情感显示出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后人评价该画巻既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乂有宋人之雄而去其犷。

1、古代画论词语。

五代荆浩在他重要的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提出“六要”:一日气,二日韵,三日思,四曰景,五日笔,六曰墨。

(气韵思景笔墨)2、在山水画领域发展了谢赫的“六法论”。

“逸、神、妙、能”论1、古代画论词语,是评画的标准之一。

2、如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把评画的标准分为神、妙、能三品,外增逸品。

3、到北宋的黃体复《益州名画记》中,分为逸、神、妙、能四品。

4、这些品级评定从对形象的再现到以形写神,注重绘画的精神性, 为后世画家和画论家所重视。

三远1、山水画传统的观察和创作方法,山水画的三种取景法即高远、深远、平远,通过这三种方式表现的分别是高度、前后纵深和远景,是中国画特有的透视法。

2、由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

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

白描1、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着色彩而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的画法称为"白描”。

2、因其不施色彩,纯用墨线勾勒表现形象,风格朴素优美,在造型技巧上有很高的要求。

3、白描源出于“白画”,魏晋时多为粉本画样,经隋唐至宋,逐渐发展为独立的绘画样式。

4、宋代文人画家李公麟对发展这一样式作出了贡献。

1、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俗习尚为题材的人物画。

2、风俗画在宋代有独特发展,且题材相当广泛,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货部、要戏、仕女、车马、街市、城郭、耕织、盘车以及村牧、村医、村学粮运等。

3、画家们熟悉市民群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并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与审美时尚,代表了社会中相当数量的市井白姓们的精神要求和审美需求,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

4、北末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南宋李嵩的《货郎图》最为典型。

小景山水1、小景山水是北宋流行的山水样式。

2、它以表现幽情美趣、水边沙岸、柳溪野趣的小景见长。

3、景小却富有诗意,幅小但清丽可人,引人入胜。

4、以其玲珑景致和清远意境深得宫廷贵族与文人的欣赏和爱好,并取得不凡成就。

5、代表画家为北宋画家赵令穰《湖庄清夏图》为其小景山水的代瘦金体1、瘦金体乂名“瘦金书”,是由北宋微宗赵佶所创的书法风格。

2、这种书法由薛稷、薛曜兄弟上溯褚遂良发展而来,其特点是:笔画瘦直挺拔,结体内紧外展,顿挫分明,收放有致。

3、书体介于行、楷之间。

代表作为赵信的《闫中秋月》《楷书千字文》。

灵岩寺彩塑1、灵岩寺彩塑为中国古代寺庙著名彩绘泥塑,存于山东济南市长清灵岩寺千佛殿内,共有四十尊彩绘泥塑罗汉。

2、他们高与真人等,形貌上可看出不同年龄、阅历及性格特征,眉H神情生动入微,衣纹刚劲而有质感,体现了宋塑高度的写实水平。

3、塑像完全是现实生活中的僧人形象而较少“佛性”,体现了宗教雕塑的世俗化倾向。

翰林图画院(院体画)1、宋代宫廷绘画机构。

2、宋初建立,专为官延及皇室贯族服务,设有待诏、画学正、艺学、画学生等职位。

3、宋徽宗赵佶时乂增设画学以培养官廷绘画人才,画院制度以此时最为完备,规模最为兴盛。

4、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画院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

5、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院体画”。

6、其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膩;赋色浓艳、华贵富丽;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乂有萎靡柔媚的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