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复习教案(沪科版八年级)
第6章力与运动的复习总结基本要求:(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知道什么是惯性,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3)知道什么是合力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法则。
(4)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法则二力平衡条件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及含义力的平衡及二力平衡条件主要内容的讲解:一.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主要内容回忆1.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他的根据是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车)运动起来后必须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运动下去,失去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初看起来,他的观点似乎符合实际情况,所以这个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了近一千七百年。
2. 科学家对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及结论:a、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我们的教学实验:b、笛卡尔的补充c、牛顿的总结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d、由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2)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任何物体都有一种性质,也就是保持自己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它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系。
(4)惯性是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
(5)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6)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实验定律,当然也就不能用实验来验证。
但是它又有深厚的实验基础.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由这个定律进一步得出的一切科学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沪科版中考复习教案设计:力与运动
《力与运动》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合力。
会进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2.知道平衡状态、平衡力。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4.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难点: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教学环节:提问:1.物体不受力时,将做什么运动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不是不受力?科学回顾: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维持伽利略: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维持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提问:研究对象?一切物体。
没受到力的两种情况?没有受到任何力(理想状态),合力为零回顾实验提问:实验的条件?实验的结论?(实验的基础上又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说明:1.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2.惯性的大小只决定于物体本身的质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3.惯性不是力,在描述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或由于惯性,不能说“受到”或“产生”(2)惯性的利用和防范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以提高跳远成绩;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等.防范:交通工具配备刹车系统;汽车司机和前排乘客配备安全带等。
练习:例题1 1. 例题2 2知识点二:力的合成1.合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做用产生的效果相同的一个力2.合力:组成合力的分力。
3.同一直线的二力合成同向:F 合=F 1+F 2 方向相同反向:F 合=|F 1—F 2 |方向同大的力练习:例3知识点3:力的平衡问:平衡状态有几种?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 等大 反向 共线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练习:例4 3 4力与运动的关系练习:5 6 7板书物体 不受力 受力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平衡力受到非平衡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和运动》复习教案(知识点)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和运动》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和运动》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 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 重力的概念和计算4.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5.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6.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掌握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内在联系。
2. 能够运用力和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摩擦力、浮力的计算和牛顿定律的应用。
2. 重点: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板车、跳绳等,引发学生对力和运动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摩擦力、重力、浮力、牛顿定律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选取几个典型例题,如摩擦力计算、重力计算、浮力计算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牛顿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摩擦力的概念、影响因素重力的概念、计算浮力的概念、计算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摩擦力的概念是什么?请列举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3. 重力的概念是什么?请写出计算重力的公式。
4. 浮力的概念是什么?请写出计算浮力的公式。
5. 请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
6. 请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摩擦力、重力、浮力、牛顿定律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课题力与运动课型复习课班级课时安排 1考纲要求1、能准确阐述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物体惯性的内涵,能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以及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间的关系。
3、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运用惯性知识解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
(3)会运用二力平衡知识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学会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获得规律。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题。
教学难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复习引入将小球放在弹簧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请同学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通过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引出平衡力学生板演作图物体受平衡力认真回忆二力平衡相关知复习推进A.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B.球所受的重力和球所受的摩擦力C.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D.球所受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物体受非平衡力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小球至某一位置位置,然后撤去力F,分析此时小球受力情况。
教师讲解: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将要发生改变,合力方向如果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将要做加速运动,合力方向如果和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将要做减速运动。
对小球接下来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小球先加速后减速。
3、物体不受力引导学生分析:小球离开弹簧时,如果所受到的重力也消失,那么小球将会如何运动?让学生演示实验并讲解【实验方法】实验推理法。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复习教案(沪科版)
通过实验探究,获知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与反方向的合成情况。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从提出假设、到验证假设,直到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
(2)学会用观察的方法,进行学习。
(3)能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静止现象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象,分析受力。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6.1牛顿第一定律(2)
课题
惯性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惯性,并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2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量事实认识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当中,强化科学、技术、社会的要求
重点
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
难点
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介绍实验仪器: 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对于学生的设计给出评价和补充,学生理解实验步骤。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最后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
练习课件图片:静止的电灯,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在平直道路是做匀速运动的汽车,匀速下降的降落伞。
2、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 )A、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B、子弹受到了惯力的作用。C、子弹有惯性。D、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第七章力与运动期末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力与运动期末复习学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针对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的期末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1.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测量工具;2. 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力的性质和作用;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4. 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实例;5.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6.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2. 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能解释生活中的力学现象;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实例;4. 掌握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5. 理解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性质和作用;3. 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4. 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实例;5. 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6.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1. 力的作用的相互性;2. 摩擦力的计算;3. 非平衡力的判断;4. 曲线运动的受力分析;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力的作用效果演示器;2. 重力、弹力、摩擦力演示器;3. 牛顿三定律演示器;4. 运动轨迹演示器;5. 动能、势能转化演示器;6. 机械能守恒定律演示器。
学具:1. 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器材;2. 重力、弹力、摩擦力实验器材;3. 牛顿三定律练习题;4. 运动轨迹实验器材;5. 动能、势能转化实验器材;6. 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演示器,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力的作用效果,引出力的概念。
2. 基本力性质和作用:讲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性质和作用,结合实验器材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牛顿三定律: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结合演示器和练习题,让学生熟练运用。
八年级物理 沪科版 教案、学案汇总 第六章《力与运动》教案与学案
第六章力与运动教材分析本章是在上一章学习了有关力的知识的基础上,讲述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的重点章节之一。
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合成;力的平衡。
其中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衡是本章的重点。
本章教材为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求体现“如果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其相应的运动状态会是怎样?”的思路。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展示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将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由于现实中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如何体现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当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又如何?这就是第二节“力的合成”探究的问题;第三节“力的平衡”探究的是当物体受到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怎样。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描述牛顿第一定律。
(2)知道二力合成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二力的合成。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4)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及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因果推理;能知道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方法教材以实验探索为核心,让学生通过对学习的参与,获取“分析与论证”的能力。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要求学生能通过经历定律的发现过程,领悟“分析与论证”这个环节,认识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同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因果推理,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力的合成”要求学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并掌握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力的平衡”要求学生对假设的论证,获取结论。
课时安排建议本章用5课时,第一节用两课时,二、三两节各一课时,复习巩固一课时。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课时1)教学目标(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与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第七章:力与运动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能够用物理量来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够根据物体的力学状态来判断是否存在力的作用。
3.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够用牛顿第三定律解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4.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能够分解合力为正交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5.理解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能够分析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规律。
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力与运动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力的概念与力的性质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3.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理解和计算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5.力的合成与分解6.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力的概念与力的性质1.引入:通过观察环境中的力的作用现象,引发学生对力的认识。
2.定义力:力是使物体发生形状、运动或变形的作用。
3.力的特点:–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单位:牛顿(N)。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4.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5.练习:计算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二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引入:回顾力的概念,提出物体是否一直需要力作用来改变运动状态的问题。
2.定义: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力为零,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意义和现象。
4.举例: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现象。
5.实验:使用力计和小车,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理解和计算1.引入: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2.定义: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与物体质量的商。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际意义和公式。
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力或物体质量。
5.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小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第四课时: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1.引入:通过观察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同步导教学设计:第7章力与运动
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同步导教学设计:第7章力与运动一、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能够区分力的种类和力的大小方向;2.掌握力的叠加原理,能够解决简单的力的叠加问题;3.掌握力对物体产生的作用,能够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2.力的种类和力的大小方向的判断;3.力的叠加原理;4.力对物体的作用及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沪科版全册八年级物理教材;2.教具:力的示意图、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断图、力的叠加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例子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并复习上一章学过的知识。
2. 引入新知2.1 力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并解释力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种类和力的大小方向。
2.2 力的种类与力的大小方向•分类介绍力的种类,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示意图展示不同力对物体的作用方向,让学生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
2.3 力的叠加原理•教师使用示意图和具体例子,讲解力的叠加原理。
•指导学生如何解决简单的力的叠加问题。
2.4 力对物体的作用及影响•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以及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的作用和影响。
3. 深化与拓展3.1 继续讲解力的概念•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强化对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能力。
3.2 练习力的叠加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多组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示意图,让学生练习使用叠加原理解决力的叠加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3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力对物体的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 总结与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引导学生思考力对物体的作用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并提出相关问题。
5. 课堂练习•提供一组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要知识点。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 力与运动复习教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力与运动复习教学案【复习目标】1.认识平衡状态含义,会设计实验探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2.会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4.知道惯性,能解释惯性现象,了解惯性知识的应用.【知识梳理】(a)安静的蚂蚱 (b) 停泊的船只 (c)匀速上升的潜艇 (d)匀速下降的飞船返回舱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如果处于_________或__________状态,则这几个力称为平衡力.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作_________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___物体上、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_____,且在___________直线上。
“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的力”的相同点是:都满足_______相等,______相反,作用在________直线上,但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而一对相互作用的力是作用在_________物体上的。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________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_状态.4.力与运动的关系是:(1)力是_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状态.(3)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___________.5.现实世界中_________(有/没有)真正不受力的物体,如果它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一定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且它们相互__________.(a )打出下面的棋子 (b) 离弦飞箭 (c)汽车启动 (d)紧急刹车6.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___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称为惯性.【例题分析】1. 静风条件下,一跳伞运动员从高空a 点跳伞,他在整个降落过程中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一是___________力,一是____________力.试分析他在整个降落过程中各个阶段这两个力的相对大小及运动状态.(假定跳伞高度足够高)2.下图A 、B 、C 、D 分别是用照相机拍摄(每0.1S 拍摄一次)的小球在四种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3.在高速公路上限速限载的标志,还有提醒司机”保持车距”的警示牌 ,如图所示.(1)请你说明为什么要保持车距?它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2) 请你再举一个利用这一物理知识的实例.4.如图所示,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三次实验让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让小车在平面上开始具有_________;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的速度________,由此推理出的结论是如果外力不受到外力作用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图所示,一物体在外力F 作用下,以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突然将力F 撤去,则物体( )A. 立即停止B. 继续向右运动,但速度逐渐减小直至停止C. 继续以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 先向右运动,然后向左运动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 只要有外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运动F. 如果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G. 没有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7.小球A 静止放在光滑车厢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时,车厢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此运动过程中,小球对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 做与车厢同方向, 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B. 做与车厢反方向, 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C. 做匀速直线运动D. 处于静止状态8. 一本物理书放在课桌上,静止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 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 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C. 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 书手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反馈练习】1.正在运动的小车,速度逐渐减小,在未停之前,假如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小车的运动情况是( )A. 立即停下来B.速度继续减小,最后停止.C. 做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大小可能保持不变,方向可能改变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是( )A. 射出枪膛的子弹,仍然能在空中飞行B. 行驶中的汽车紧急刹车以后,还会向前滑行一段路程C. 树上熟透的苹果,沿竖直方向落下D. 从行驶中的汽车上跳下来的人,容易摔倒3.歼击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 )A. 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B. 减小质量,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C. 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D. 增大惯性,使运动状态不易改变4.猴子能够轻松地倒挂在树枝上,当其倒挂在树枝上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猴子对树枝的作用力和树枝对猴子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D.猴子很轻,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能静止在空中5.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体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B.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不会改变C.物体运动知道不改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6.体育运动与物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请说出一个利用惯性的体育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投掷出去的篮球在空中能够继续飞行,这是因为篮球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计空气阻力)9.如下图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木块的状态如下图(b)所示。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期末总复习(一)第七章 力与运动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期末总复习(一)第七章力与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力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3.熟悉力的作用特点和测定方法。
4.掌握力学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和分类•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力的作用特点和测定方法•力学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到的内容,复习力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力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讲解力与运动的关系(10分钟)通过简单的例子和实验,讲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介绍力的作用特点和测定方法,例如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第三步:强化训练(15分钟)设计一些力的实验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来加深对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理解。
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定物体所受的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讨论力学三要素之间的关系(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其中一个要素来改变力的效果。
第五步:运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15分钟)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来解决。
例如,使用力学公式计算物体所受的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六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回答学生提问并解释未解决的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力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一些拓展阅读和实践的建议。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和问题解决中的表现,以及对学生的口头回答和书面作业的评估,来考察他们对力与运动的理解程度和能力。
参考资源1.《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各种物体、斜坡等3.课堂练习题和解答4.相关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资料以上是针对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与运动》的教学设计,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力和运动》教案(沪科版初二)
第六章《力和运动》教案(沪科版初二)课题第六章力和运动复习课时总 1课时课型:复习课调整意见第1 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悉二力平稳的条件。
2、进一步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缘故。
3、进一步明白得物体的惯性。
4、能熟练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重点二力平稳的条件惯性牛顿第一定律难点惯性及牛顿第一定律的明白得和运用教具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钩码、课本、饮料瓶、课件等学法教法复习法归类讲解法训练法板书设计第六章力和运动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方法内容概念:惯性讲明惯性现象力应用和合力、分力同方向: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动反方向:定义:二力平稳条件:应用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调整意见简述意图导入课题师生互动整体构建归类剖析强化训练意图引题知识网络牛顿第一定律简述要复习的意图、内容、提出复习要求,让学生明确目的,便于复习。
投放知识结构,要求阅读课文、回忆并填写完整牛顿第一定律:探究方法内容概念:惯性讲明惯性现象力应用和合力、分力同方向: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动反方向:定义:二力平稳条件:应用力的作用: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缘故,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缘故实验探究:采纳了操纵变量法,该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截了当验证惯性: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现象讲明:要研究的物体原先的状态条件改变后,由于要研究的物体具有惯性,它还要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因此…….训练:探究P3 1、4、6及时答疑,并针对共同咨询题讲解3min8min15min教学过程环节知识点教学活动估时调整意见归类剖析强化训练归类梳理总结方法作业要求二力的合成力的平稳结构与方法力的作用成效力的合成合力与分力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方法训练:探究P7 7 成功:1 拓展:1及时答疑,并针对共同咨询题讲解平稳状态力的平稳F合=0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平稳条件:4个,缺一不可训练:探究P10 开放作业:6、7 成功:1及时答疑,并针对共同咨询题讲解引导学生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再现本章要紧内容并总结解题的方法1、复习本章内容,预备单元测试2、完成本章〝复习自测题〞11min13min4 min1 min教后小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复习课教学课件
物体处于平 衡状态
物体受到平 衡力的作用
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
合力为0
达标检测
• 限时:5分钟 • 独立完成 • 完成后举手
答案
•1 c 2 2N 10N 3 A 4 B 5 B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 1、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小明用饮料罐
代替小车,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 体运动的影响。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C )
总结
• 根据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判断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 时,可按照下列顺序进行判断:
受力物体 是否相同
大小是否 相等
方向是否 相反
是否在同 一直力平衡的概念]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时的实验情景。
•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
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相__,反
并通过调整__ 钩码个数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不_ 能 _ •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_平__衡. 力是否在同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一图直甲线所上示情况
在雨雪天驾驶汽车应适当__ 增大 _(增大/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会在水平面上
做__ 匀速直线
_运动。
考点2、惯性和惯性现象
• 学习目标:知道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一种性质, 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的,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常 见的有关现象,能从利与弊两个方面分析惯性,在日 常生活,工农业生产,高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七章 力与运动复习课
学期总编号:06
课题
第七章力与运动
课时
第1课时(总1课时)
课型
复习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案复习本章知识点,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3.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会用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估时
知
识
再现典例源自分析拓展
提
升
【知识再现】
1.一切物体在________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________定律。
2.我们把物体保持________的性质叫惯性。________物体都具有惯性。
3.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________。
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领悟分析与论证这个探究环节,认识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初步具有评价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2.能够运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二力平衡的条件,掌握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难点
重点
1.牛顿第一定律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3.二力平衡的条件
4.用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
设计
第七章力与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定律内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 力和运动— 复习学案
力与运动单元巩固课完成情况班级:姓名:组号:一、自主演练1.某工地的起重机要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1200N。
当起重机以2m/s匀速吊着工件上升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大小是N;当起重机以5m/s匀速吊着工件下降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大小是N,拉力的方向是;当起重机以4m/s匀速吊着工件水平移动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大小是N。
2.用50牛力将重10牛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匀速下滑,物体受摩擦力为()A.10牛B.40牛C.50牛D.60牛3.用20牛的水平拉力拉重100牛的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牛。
若运动中拉力变为15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牛,木块的速度将。
4.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人,如果突然向后倾倒,可能是因为汽车突然,人向左倾倒是因为汽车在向转弯。
5.质量为2t的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向东行驶,牵引力为104N,阻力为车重的0.2倍,求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
二、要点精析一、牛顿第一定律二、力的合成三、力的平衡考点归纳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范围:“一切”是指该定律对所有物体(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是普遍适用的,不是特殊现象。
2.成立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种情况:(1)该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
(2)物体所受的力相互抵消,相当于物体不受力。
3.状态:“或”是指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这两种状态中的一种,即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中“静止”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性质: 惯性定义: 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 力的合成 同方向: 反方向: 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是指: 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线运动状态”。
考点二:惯性与惯性现象1.对于惯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不论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以及是否受力,物体都具有惯性;(3)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不是一种作用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和运动》复习教案设计(知识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七章《力和运动》复习教案设计(知识点)第七章力与运动综合复习考点1牛顿第一定律古人观点名称观点备注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通过一般的观察总结伽利略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通过实验→假想→推理牛顿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经验事实→推理→抽象→概括→牛顿第一定律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装置实验过程①使小车从同一高度自由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__________相同,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②在这一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是接触面的__________,做法是分别将毛巾、棉布、木板铺上,分别进行实验;③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______来显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____得出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_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进行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做____________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内容___________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①“一切”是说定律对于所有的物体普遍适用;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理想状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二是指物体所受各外力的总效果为零;③对牛顿第一定律中“或”字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②惯性不是力,力有三要素,惯性只有大小;所以我们对惯性进行描述时,只能说某某物体“具有”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某某物体“受到”或“产生”了惯性;③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就不容易改变;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快慢、是否失重均无关利用如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目、跳远等防止如司机系安全带等说明①交通中与惯性相关的条例:限速行驶、系安全带、严禁超载、保持车距、扶好坐好②汽车中与惯性相关的措施:头枕(追尾)、安全气囊(前撞)、安全带(紧急刹车)斧柄撞到坚硬的树墩上时立即停止向下运动,而斧头由于具有______会继续__________,这样斧头就被套紧了.提示:由于具有惯性,撞击前,斧柄和斧头一起向下运动;撞击后,斧柄立即停止运动,而斧头仍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斧头就被紧紧地套在斧柄上了.【思维导图】解决有关惯性的题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停止加速,但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较快的速度,所以不能马上停下来。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复习学案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七章力与运动复习学案一、课标要求1.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4. 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知识结构图三、例题分析 例题1 如例图1所示,A 、B 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N 3A =G ,N 4B =G 。
A 用细线悬挂在顶板上,B 放在水平面上,A 、B 间的轻弹簧上的弹力N 2=F ,则细中拉力F 1和B 对地面的压力F 2的可能值分别为A. 7N 和10NB. 5N 和2NC. 1N 和6ND. 2N 和5N解析:弹簧有两种可能,一种被拉长,一种被压缩。
设地面对B 物体力与运动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静止状态。
2.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不能用试验直接验证。
3.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对惯性的理解: (1)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4.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性质,只与物 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在 不受力时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
二力平衡: 1.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 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这两个力就互称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 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 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 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7: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7:力与运动》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七章《力与运动》的复习课。
教材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大小计算;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 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能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大小计算方法,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能运用牛顿定律解释物体运动的现象;4.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物体运动状态;5.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能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大小计算;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灵活运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展示拉力、压力等实例,让学生感知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2. 知识讲解:(1)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2)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大小计算;(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课本上的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2. 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大小计算;3.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5. 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特点。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力与运动》单元教案1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力与运动》单元教案1力与运动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5.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科学内容◇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本章概述1.基本要求本章讲述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的重点章节之一。
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师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领悟“分析与论证”这个探究环节,同时认识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书面或口头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初步具有评价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运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二力平衡的条件,掌握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本章三个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本章编写思路因为本章着力体现力和运动的关系,所以在设置上就力求体现“如果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其相应的运动状态会怎样?”的思路。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展示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将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现实中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如何体现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当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又如何? 这就是第二节“力的合成”关注的问题;第三节“力的平衡”体现的是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章的这三节都以实验探究为核心进行设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本章的参与,获取“分析与论证”的能力。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要求学生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推理的结果;“力的合成”要求学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力的平衡”要求学生通过对假设的论证,获取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与运动》复习教案
一、课前提问
小明坐公交去学校,什么情况下小明会向前倾斜?为什么?
温故知新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使物体发生形变。
二、互动授课
考点一、牛顿运动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现象是没有的。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强调“一切物体”“不受外力”“总保持”和“或”的意思。
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考点练习一
1.体育中考小亮选择了立定跳远项目,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小亮离开地面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这是由于小亮具有______;小亮最终落到地上,这是由于小亮受到______作用。
【答案】相互运动状态惯性重力
2.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员武大靖获得短道速滑金牌。
在比赛中他用脚向后蹬冰面,人向前运动且速度加快,这不仅说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是______的,还能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滑过终点后,由于____他继续向前滑行。
【答案】相反运动状态惯性
3.学习惯性知识后,小明用6N的水平推力推着书,书上的橡皮擦恰好随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书对橡皮擦的支持力是由于______(选填“书”或“橡皮擦”)发生形变产生的,如果书突然停止运动,橡皮擦将会向______(选填“左”或“右”)
【答案】书右
考点二、二力平衡
一、合力与分力
1、概念:如果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作用的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就叫做力的合成。
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1、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同,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其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反,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其方向跟这两个力中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三、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如果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力称为平衡力。
2、力的平衡: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称为二力平衡。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五、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考点练习二、
1. 甲、乙两人共同拉一辆车,甲的拉力为600牛,乙的拉力为300牛,两人用力方向都朝东。
如果让一个人来拉,作用效果与两个人拉相同,那么这个人一定要用力______牛,方向______。
2. 一辆汽车装满货物的总质量为5×103千克,在平直公路上由东向西行驶,汽车牵引力
为8×103牛,汽车受到阻力为汽车总重力的0.1倍,则汽车在水平方向的合力大小为______牛,方向向______。
3. 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货物匀速上升,货物受到____力和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4.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因此卫星[ ]
A. 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 受地球的吸引力;
C. 受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D. 受力情况不清楚。
5. 如图2所示,若悬绳A和弹簧秤B的重力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 A对B的拉力与B对C的拉力;
B. B对A的拉力与A对B的拉力;
C. A对B的拉力与C对B的拉力;
D. B对C的拉力与C对B的拉力.
考点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由(1)摩擦力的方向:由于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作图时也可以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1.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4)使两个互相接触的表面隔开.
考点练习三、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B.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上
C.只要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会产生摩擦力
D.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才会有摩擦力产生
2.如图,物体所受重力是30 N,当对它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100 N的压力,将它压在竖直墙面上处于静止时,它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方向______.
3.重50 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如果用5 N的力水平向右推它,没有推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方向______;如果水平推力增加到10 N,物体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
【答案】1.C 2.30 向上 3.5 水平向左10
考点四、认识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因此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相反。
两种特殊情况下的浮力.
(1)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如图甲所示,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液体压力为零,则F浮=F向上.
(2)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下表面和容器底部紧密接触,如图乙所示,则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F向上为零,物体将不受浮力的作用,只受向下的压力,物体被紧紧地压在容器底部.
1.用称重法测浮力
F浮=F1-F2(或F浮=G-F2)
2.压力法:
F浮=F下-F上
考点练习:
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入水底,所以木块受到浮力,铁块没有受到浮力
B.只有浸入水中的物体才受到浮力,浮在水面或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
C.空中飞行的篮球最终落回地面,因此篮球飞行时不受浮力
D.游泳时,感觉身体轻飘飘的,那是受到浮力作用的结果
例题2(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重7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3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是 N,浮力方向是 .
解析:石块浸在水中时,对石块进行受力分析,受到弹簧测力计向上的拉力F1、水对它的浮力F浮、向下的重力G,石块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有F1+F浮=G,则浮力F浮=G-F1=7N-4.3N=2.7N,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2.7 竖直向上
例题3(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小宇和他的同伴利用水和盐水等器材来研究浮力的实验过程,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研究浮力的大小与的关系.
(2)实验可测出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为 N,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是N.
(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液体密度(2)1 1.2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