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情:布依族概述(习俗信仰禁忌等)

合集下载

布依族礼仪风俗

布依族礼仪风俗

布依族礼仪风俗布依族礼仪风俗布依族礼仪风俗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

家庭布依族家庭是父系家长制。

家长有支配家中经济和指挥成员的权力;如家长去世,由长子继承。

男长辈皆受尊敬,为人正直者更有威望。

族中纠纷,可自依理调解,勿须上诉官府。

妇女的地位低于男子,寡妇可以继承财产,如果再嫁就不能继续享受。

家庭结构有小家庭,也有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人口较多的人家,儿子成婚后则分家别居。

建国前有的地区分家时,家中的财产必须先留父母的“养老田”和未嫁姊妹的“姑娘回眸一笑,男女双双走出人群,上山对歌。

布依语称为“榔梢”。

“榔梢”是会朋友的意思。

这个社交活动不只限于未婚男女,巳婚者也可参加。

这与布依族古老的婚姻制度有关,因为早婚和“不落夫家”,实际上只是订婚。

所以参加“榔梢”活动,对未婚者来说是初恋,对“巳婚”青年来说,如果他(她)对父母包办的婚事满意,那只是来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则表示对包办婚姻的反抗。

“榔梢”中除唱情歌外,还唱苦歌、告状歌和逃婚歌等。

过去有的青年男女对歌多年,情投意合,于是双双逃离家乡去远处安家;有的逃不出封建制度的罗网,便双双以死殉情。

葬俗当老人逝世后,丧家即向至亲好友报丧,并请本民族“濮摩”先生抬吉日举办丧事。

有的地方舅权比较突出,如死者是女性必须待舅家人员到场亲视入棺,方能安葬。

丧礼每简,视家庭经济而定。

清贫之家,只请“濮摩”开路,一切从简;富有之家讲排场,除了开路、堂祭之外,还要举行“古夜王”仪式,砍牛做斋。

古时凡遇丧事,都要砍数头牛、羊祭供。

大办酒席,宴请宾客。

丧期长达三五天。

布依族__介绍

布依族__介绍

• 六月六:杀鸡宰鸭,用白纸做成小旗,沾上鸡血插在庄稼地内,家家大
• 四月八(牛王节):“四月八”即农历的四月初八。这是布依族
• 二月二:祭龙,即献祭村寨保护神和共同的氏族祖先,地点是在村寨附
近的树林中。节期3天,头两天就停止一切农事活动,青年男女盛妆打扮,聚 集于田野中对唱山歌。第三天正式举行献祭仪式。祭品除按村寨户口分1份外, 其余部分由参与祭祀者就地野餐。主祭人宣布新年的乡规民约。 游山对歌,许多青年趁此良机物色意中人。洒扫村寨内外,驱火魔和送太岁, 祈保人畜平安,家家都到祖坟上添土、挂纸钱和以荤素供品献祭。
布依族服饰
•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 白等色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 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 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 衫。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 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 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 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男子喜穿对襟 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 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由农 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 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 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喜居于近山傍水的半山区和河谷地 二、三十户自成村落。
服饰
传统技艺
• 枫香染、蜡染、(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布依族刺绣(背带)
• 布依族簸箕画
舞蹈
• 布依族舞蹈多是集体舞,有“织布舞”、 “伴嫁舞”、“狮子舞”、“龙舞”、 “铜鼓刷把舞”以及“花包舞”、“转场 舞”等等。是布依族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 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活 泼,深爱人民群众喜爱。
• 三月三:每家为孩子蒸染红蛋和花板,小孩尽情玩。接连3天,男女青年

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

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

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

那么布依族的节日风俗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店铺给大家介绍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地戏节地戏节是贵州省贵阳市花溪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

花溪跳地戏始于道光年间,由安、卜(今平坝)艺人龙德甫发起,每年正月十五公演,逐渐形成固定节日。

地戏不设戏台,演员站在地上表演,观众在四周高处观看,因此得名。

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董朗桥歌节董朗桥歌节是贵州省惠水一带布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届吋毗县邻村近万名布依族群众,来到当地的董朗河边,引吭高歌,欢聚一堂。

这一天,是年轻人谈情说爱、寻求情侣的大好机会,姑娘和后步们一般见面后要先唱热情洋溢的相识歌,互通姓名、地址,然后是绕有风趣的盘歌(也叫猜歌)盘天问地,相互摸底,接着就开始唱赞美歌和爱慕歌。

如果姑娘们通过对歌找到意中人,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便向其赠送粽粑和袜垫,然后双双躲到避静处去谈情说爱。

布依族节日民族风俗:赶干洞赶干洞节是贵州省晴隆县布依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

据当地传说,位于晴隆县城东南的干洞,原名清泉洞,而且长年泉水清澈。

那时候,当地两个寨子中的一对青年阿韦与阿花相爱了,常在清泉洞边对歌约会,双方父母念他俩心真意切,也同意了他俩的婚事,并定在清明节时成婚。

不料此事让族长知道了,他认为不经过媒人上门聘定的婚缘是伤风败俗的,故而加以干涉。

阿韦阿花得知后非常气愤,便于清明日晚偷偷来到清泉洞边,以山洞为媒,跪拜天地,自行婚礼。

就在第二天,族长带人前来问罪,阿韦阿花只好逃出后投清泉洞殉情。

清泉洞神被二个青年的忠贞所动,便放干了清泉水,并让阿韦阿花变成一对金画眉飞去。

从此清泉洞变干涸了。

阿韦阿花的事迹感动了附近布依寨子中的青年男女,他们于每年清明节第二天,都要赶往干洞唱歌玩耍、谈情说爱。

如今此节日已演变成了规模很大的集贸盛会。

布依族文化概况范文

布依族文化概况范文

布依族文化概况范文布依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省和云南省的一些地区。

布依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布依族文化的概况。

1.历史与起源布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原住民之一,起源于古代的滇池地区。

布依族的祖先在古代就已经在这一地区繁衍生息,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2.语言与文字布依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

布依族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系统,多采用汉字和拉丁字母进行书写。

3.宗教信仰布依族信仰多样,主要有原始宗教、萨满教、道教、佛教等。

其中,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以自然神研究和崇拜为核心的,他们崇尚自然,尊重山川和土地。

4.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布依族传统上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农业为生。

他们往往居住在山区,有独特的田野、山林和房屋布局。

布依族的社会结构以大家庭为单位,有父系血缘的血缘关系,重视家族的传承和连续性。

5.艺术与手工艺布依族的艺术和手工艺发展相对较为发达,包括织布、染色、木雕和银饰等。

布依族的织布技艺独特,他们使用土家族传统的蓝色染料,制作出色彩鲜艳且富有纹饰的布料。

6.服饰与饮食布依族的传统服饰以蓝色为主,多采用手工染色和手工编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而布依族的传统饮食以米饭和玉米为主食,同时也有大量的野菜和山珍作为辅助食物。

7.舞蹈与音乐布依族的舞蹈和音乐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舞蹈多以群舞形式表演,舞姿优美、动作矫健。

布依族的音乐多采用笛子、板胡等乐器演奏,曲调优美婉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8.节日与庆典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丰富多样,其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是苗族的龙船节和赛龙舟活动。

这是布依族社区居民家族之间相互赠礼、商谈婚嫁等重大事宜的时机,亦有舞蹈、歌曲、竞赛等形式的庆典活动。

总之,布依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丰富的历史、宗教、社会结构、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布依族的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得到保护和传承,并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布依族-礼仪及禁忌

布依族-礼仪及禁忌

布依族-礼仪及禁忌
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

布依族原始的住房是吊脚楼,随着社会的发展,少数农户现已建盖起平房。

房屋大多有数间,正中央一间为正堂,设有神龛,神龛下是一张供奉祖宗的供桌。

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也不得在供桌上摆放东西。

布依族热情好客,家中来了客人,不管其酒量如何,布诊族同胞习惯先斟一大碗自酿的米酒奉上,客人必须量力而行,或多或少喝一点。

火塘是布依族家庭的核心,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

布依族妇女生了小孩后,按本民族的习俗,亲戚朋友都要给产妇送礼以示祝贺。

送礼必须送双数,如2包糖、20元钱、2顶小帽子等。

布依族认为,双数是一个喜庆、吉祥的数字。

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

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吉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

如果有幸成为布依族孩子的保护人,应该接受主人家的酒肉款待,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说些吉利的话,祝孩子健康成长。

临走时,应留下点钱物给孩子做纪念,以后还要和干儿子或干女儿及其儿母保持联系。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总结精选(1):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年节食俗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

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民族禁忌到布依族人家中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

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

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

布依族送礼务必送双数。

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

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

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狗肉,一种解释是狗以前救过其祖先,另一种解释是人类以前并无稻谷,是狗从天神的晒谷场带回稻谷给布依族人,使得布依族成为人类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水稻民族”。

部分布依族分支族人不吃鱼肉,因为相传布依族最早的母亲是龙王的女儿——一条神鱼。

婚俗婚姻实行自主婚。

接亲时要对歌,俗称对姐妹歌。

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举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歌,参加者达数千至上万人。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是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礼仪深厚,颇具特色。

以下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按照列表划分详细阐述。

一、布依族的婚俗
1. 婚姻的选择
布依族的婚姻自由,存在包括自由恋爱、亲密性亲婚等多种方式。

2. 纳彩礼
布依族男方家庭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纳彩礼,礼品包括猪肉、蜜糖、米酒等物品。

3. 结婚仪式
布依族的结婚仪式通常在早上举行,全村男女老少搬出门,到新人家中庆贺。

二、布依族的祭祀活动
1. 布依族祖祭
每年的农历二月或者三月,布依族会进行为祖先所举行的祭祀活动,
还会进行占卜仪式等。

2. 水神节
水神节是布依族传统的重要祭祀活动,多在每年的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三、布依族的葬礼习俗
1.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表现了对死者的哀思和敬重,会有乐队前行,女性
会哭泣搭桥等。

2. 做坟堆
在布依族的葬礼上,家属和父老村民会共同建造坟堆,坟堆上会摆放牛、羊等动物的牙或者骨头。

四、布依族的节日习俗
1. 龙船节
龙船节是布依族的重要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
表达对水源的敬畏之情。

2. 芦笙节
芦笙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份举行,是为了感谢丰收和传承民族文化。

以上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布依族人民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民间传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节日和风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了布依族人民的精神信仰和生活方式。

一、传统节日1. 农历正月初一:乌未节乌未节是布依族的新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或初二举行。

在这一天,布依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饰,举行祭祖、祭神、办喜事、串门等活动,同时也会进行各种传统文艺表演和比赛活动。

乌未节是布依族人民表达祈福和团聚的最佳方式。

2. 农历三月三:鬼节鬼节是布依族的祭祀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或初四举行。

在这一天,布依族人民会向祖灵和鬼神献供,祭祀祖先和英魂。

同时也会进行芦笙舞、打瓮等传统文艺活动。

3. 农历六月六:康娃节康娃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初六或初七举行。

在这一天,布依族人民会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赛马、打鸟、拔河、吃面等传统的民俗竞技活动,同时也会开展音乐、舞蹈、歌唱等文艺表演。

4. 农历十月十五:祭月节祭月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十月初十五举行。

在这一天,布依族人民会祭月、祭祖、祀鬼,同时也会举办族内竞技、美食比赛和各种文化活动。

二、传统风俗1. 芦笙舞芦笙舞是布依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旋律优美动听,舞姿热情豪放。

通常伴随着庆祝节日、祭祀祖灵等活动进行。

2. 打瓮打瓮是布依族的一种传统游戏,通常在新年、鬼节等节日举行。

游戏规则是将一只装满水的陶罐抛向空中,由参与者接住并再次抛回,如果没接住就要去接其他参与者的罚站位置。

打瓮不仅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还有丰富的娱乐性。

3. 赛马赛马是布依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是其民间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在康娃节等节日举行,参与者们骑着马匹,在竞技场上进行趣味性的比赛。

4. 翻糖翻糖是布依族的传统糖画技艺,也是其民间美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制作翻糖需要将糖块在铺满绸布的碗中,翻转后形成形状各异的手工艺品,常用于装饰节日祭坛、庆典场所。

布依族的介绍

布依族的介绍

布依族习俗

婚嫁 布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同辈不婚,不与外族通婚(解放前),先由青年 男女在赶场中物色意中人,场面甚为独奇特,身着艳装的姑娘小伙各站一边,互相物 色意中人。作媒介绍者叫“银雀”(多为男方的妹妹),由“银雀”“飞”传讯息, 如果双方满意,即可走出队列,上山对歌,布依语称“浪哨”。 布依族青年结亲一般都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四个环节。 至今,有的地方的布依族还保留着早婚“不落夫家”的习俗,如此三五年的奔走于娘 家和夫家之间,有的长达十多年,直到有女方怀孕才可结束这种状态,到夫家定居, 但也有男方为了提早结束这种状态,就给女方实行“戴假壳”,用一种撮箕形状,内 衬笋壳,外包青布的帽子往妻子头上戴,如果妻子被戴上了假壳,即可到夫家定居。
• 布依族的四月八
传说这一天是牛玉的生日,所以也称“牛王节”、“牧童节”。黔西地区也称为“开 秧节”。贵州荔波一带,每逢这个,节目要做黑糯米饭敬“牛王”;望溪县要吃四色 糯米饭;有的地区不但要做糯米饭还要杀鸡备酒祭祖,并用鲜草包糯米饭喂牛,给牛 洗澡,让牛休息一天,表示人们对耕牛的爱护和酬劳;个别地区还要举行斗牛、赛马 等娱乐活动、米花节采花节又称“女儿节”,是甘肃省文昙搏赠地区藏族人民的传统 佳节。相传莲芝姑娘聪颖伶俐,勤劳智慧。她教会人们垦荒种粮,纺线织布,又采来 百草为百姓除病,不幸于五月端阳在采花途中遇险殉难。为了纪念她,人们将五月初 四定为“采花节”。届时,藏族姑娘在兄弟的陪伴下,纷纷进山采花。五月春风,花 开遍地,杜鹃、芍药、构把、草梅、贝母、酒曲等鲜花争奇斗妍,花如海、歌如潮, 令人心旷神怕。姑娘们头戴味香色艳的鲜花环,手捧花束。围着篝火且歌且舞,通宵 达旦。黎明时分,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边走边舞,向莲芝姑娘道别。采花的队伍 进寨时,艾老乡亲们盛情欢迎、款待。姑娘们则给大家赠礼品。晚上,全寨又把采花 的姑娘和小伙子们请到一起,互敬美酒,祝福健康、吉祥。

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

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

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布依族文化从遥远的古代发展至今也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民族禁忌。

那么,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布依族有什么禁忌风俗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布依族的禁忌习俗,日常生活禁忌青年人不许在老人面前翘脚;红事忌穿白衣、包白帕;新婚媳妇忌在公公和伯伯面前洗脚;忌在家里煮蛇肉吃;小孩忌吃鸡爪、鸡胃,以免写字手发抖、脑子愚笨;出门做生意,出门前忌打破碗和眼皮跳,出门后忌见妇女梳头,忌遇妇女挑空桶,认为这些都是失利的先兆,若遇挑柴人或听见喜鹊叫,则认为是吉利的兆头;忌母猪一窝生两仔,狗丁胎生独仔;忌酉时鸡叫、戍时牛啤,认为这些会给人或家畜带来灾难或损失;吃饭忌吹热饭,认为这样家中粮食会自己飞走。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禁忌己日渐淡漠。

对鬼神的崇拜布依族崇拜多神,源于远古,不乏史载。

古代布依人认为有一种强大的威力在支配一切(包括祸福生死),把这种威力称之为神。

认为:石有石神,树有树神,水有水神,家有家神,门有门神……总之,万物皆有神在支配。

为保平安,求得幸福,就向神供祭,祈求于神。

布依人还认为人死灵魂不灭,就成了“鬼”。

于是,家鬼、野鬼、凶鬼、大鬼、小鬼…诸多鬼怪潜入人们意识之中。

相信鬼神能给人以“预兆”,认为喜鹊报喜,乌鸦报忧,猫头鹰、黄鹿叫,都是不祥之兆。

相信生辰八字龙脉风水。

故布依族村寨,寨寨立山神、土地庙,寨子内外,有诸多神树、神石、神仙洞。

户户立家神、门神、祭灶神。

一年四季逢节、疾病、受灾,都要敬神、驱鬼。

对鬼神崇拜;至今还存在。

敬神祭鬼方式布依人信“摩”,敬神驱鬼一般请“摩师”举行。

其方式主要有推算查鬼神,叫魂、抹米看蛋、打挂、打保福、看鸡挂、送神、送鬼、找保爷、搭花桥、立指路碑、扫火眼、丢草结等等。

布依族地区送神、送鬼名目秀多,耗资巨大,长期束缚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解放后,人民思想觉悟、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上述活动逐步减少。

布依族的禁忌习俗——农事禁忌撤秧时节忌放风笨,伯秧子长白苗枯死;立秋前用茅草打结插于田地中,可免庄稼受秋风;秋收季节,忌坐门砍,以免阻碍纸马驮谷进屋;开春第一次春雷,吃“挡雷粑”,可免雷击。

民族风情:布依族民族信仰和民族禁忌

民族风情:布依族民族信仰和民族禁忌

民族禁忌
到布依族⼈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

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或多或少都应喝⼀点。

布依族村寨的⼭神树和⼤罗汉树,禁⽌任何⼈触摸和砍伐。

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

孩⼦体弱多病,⽗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爹、⼲妈。

寻找⼲爹、⼲妈有两种⽅法:⼀是择⽇在家等候,3天内第⼀个登门的⼈,即为孩⼦的保护⼈;⼆是择吉⽇由⽗母领着孩⼦,在路上等候第⼀个过往的⾏⼈,即为保护⼈。

民族宗教
布依族过去信仰原始的⾃然崇拜,每年节⽇都要进⾏祭祀活动,其中祭⽼⼈房(寨神)最为隆重,于农历2⽉选兔⽇或虎⽇开祭,各户要奉献鸡蛋和猪⾁祭神,祭毕全寨⼈就地聚餐,以祈望丰收,全寨平安。

布依族信仰多神,崇拜⾃然和祖先,也有少数信仰基督教。

每年有许多祭⽇,要祭⼭神,树神等等。

每家堂屋中都供有祖先的牌位,逢年过节都节祭祀。

相传为“⽜王菩萨”⽣⽇,当天要让⽜休息。

⼀些地⽅⽤⿊糯⽶⾯粉或⽩糯⽶⾯粉染⿊后掺⽔拌和,将⽜⾓涂⿊,然后把⽜牵到⽔边,让⽜看到⾃⼰的影⼦,使之"知道"犁⽥⼯作即将结束,再加上⼀把劲便可休息。

有些地⽅不⽤⿊⾯粉⽽⽤⽯灰浆把⽜⾓涂⽩。

相传为“龙王”晒龙袍⽇,当天富裕⼈家把好⾐物拿到屋外晒。

⼀般⼈家都做糯⽶饭或糯⽶粑吃,⽼年⼈饮酒讲故事,年轻⼈到⼭坡草地上唱⼭歌。

“撒秧粑节”为西凉乡布依族特有的节⽇,,时间订在每年撒秧(⾕⾬)后的申(猴)⽇。

当天各家带粽⼦,酒⾁,⾹烛纸钱到⽥边祭供"菩萨",祈求风调⾬顺,灭绝害⾍,五⾕丰收。

关于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关于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关于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布依族的风俗习惯1布依族的介绍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

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化而来。

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汉族史籍中称"蕃'、"仲家蛮',明、清称"仲蛮',***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同一个民族,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只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一、年节食俗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终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

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奇和乡风教育有关。

二、宴客食俗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

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1/ 10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利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

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全部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

三、婚俗婚姻实行自主婚。

接亲时要对唱,俗称对姐妹歌。

新娘到男方家的当天晚上,要进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动,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说法。

传统节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七月半等。

"三月三'是布依族的传统盛大节日,农历三月初三稻耕开头,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制作五色花糯米饭供奉;黔西南州一带,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场'玩山对唱,参与者达数千至上万人。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

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布依族的礼仪习俗文化布依族的人们在习俗上有着怎样的风俗的呢,在饮食上的食俗还有一些生活中的禁忌又有着怎样的民俗,对此布依族的民俗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别具情趣的布依族婚俗布依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生息在安龙县境内,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因此,在布依族社会中,还保留着富有民族特色、积极健康的节日、风俗、曰惯。

尤其是其婚姻的缔结,更是别具情趣。

“浪哨”系布依语,即恋爱之意。

青年男女浪哨的主要方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建立感情,进而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

这样的歌就叫“浪咱歌”有些地区又叫“万由”。

“万”即歌的意思,“由”是情人的意思。

因此,一般把“浪哨歌”和“万由”译为“情歌”。

浪哨歌有初识、试探、赞美、蜜恋、起誓、相念、送郎、苦情、逃婚等九类。

男女初次会面,就唱《初识》歌,如“初来唱歌脸皮薄,好比拉牛下陡坡,心跳就像雷打鼓,脸上犹如染红药。

双方认识后,就互相探明对方的情况,即唱《试探》歌:“出门就见映山红,花多叶少开得浓,心想伸手摘一朵,不知妹心同不同?”互相摸底后,双方情投意合,就从心底发出赞美对方的《赞美》歌:“枝上的玫瑰,朵朵开得美,迎着五彩朝霞,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寨上的姑娘,赛过朵朵玫瑰,讲话像唱歌,唱起歌来惹得奇心醉。

经过互相赞美,双方的感情又深了一层,都沉浸在甜蜜的恋爱生活中,就唱起《蜜恋》歌:“我在灯下纺棉线,棉线老是断、莫去怪线断,只怪自家心里烦、莫怪心头烦,只怪楼下月琴叮咚弹、背时月琴呀,声声把我唤。

为巩固忠贞的爱情,双方立下了金玉誓言,就唱《起誓》歌:“生不丢来死不丢,挖舵泥巴捏小牛,小牛放在田坎上,哪年吃草哪年丢。

青年男女的浪哨活动,一般是在节日、赶场的日子进行,平时各自在家进行农事,若久不见面,就唱《相念》歌:“想念情妹呀,心神不定昏沉沉,走路常常踩进水出里,在家常常碰板凳,错把小鸡当鸭唤,错把石磨当饭颧;像被箭射中的山鹰,周身瘫软没精神。

布依族文化概述

布依族文化概述

布依族文化概述布依族民俗文化,从居住、服饰、婚姻、节令、丧葬、宗教信仰等方面观察,有许多“土著”(原住民)的痕迹。

千百年来,已逐渐演变,且受外来文化影响,现在很难确认其历史原貌了。

但是,仍可以从中窥见一些布依族民族文化的特点。

即使与其他民族习俗文化交往融合,布依族仍牢固地保存着本民族的许多习俗文化。

布依族民住自古以来,布依族居住地,多选择在溪流两岸田坝旁边。

同姓聚族而居,房屋多建于坡脚。

寨子后面是树木茂密的山林,前面和左右普遍栽有竹林,种有芭蕉。

各家各户也有竹树围绕,自成院落。

一眼望去,整个村寨翠绿浓郁,风景秀丽。

布依寨一般几十户上百户,少有单家独户的。

其他杂居的民族也不多。

布依族先民的住房,历来盛行“干栏”建筑。

赫章可乐西汉墓出土“干栏”建筑模型(模型),其结构、形式、与宋代、明代甚至以后的“干栏”建筑,基本上一致,仅细部有变化而已。

《北史·南僚传》载,僚人(布依族先民)“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

又称“干栏大小,随其家口之数”。

这种古代楼房,简便狭小,底层空敞,人住楼上。

唐代仍如此,《旧唐书·南蛮传》说是“人楼居,梯而上”。

宋代大概已经把底层围起来养猪养鸡,周去非《岭南代答》云:“上以自处,下居鸡豚。

”明代更是普遍利用于饲养家禽家畜,邝露《赤雅》云:“人栖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

”明清以后,汉族迁居布依族地区的渐多,其平房建筑形式为布依族吸收。

但是主要还是保存干栏建筑,只是多改为木石结构,即石料砌墙壁,木料装楼,做檩、椽、门窗。

如果建平房,则在一侧另建偏厦(小房)饲养牲畜和堆放农具。

正房居中,前为堂屋,其后壁设神龛,供奉祖先神位。

神龛前置一方桌,平时作餐桌,节日作祭祀用。

堂屋后半间及两头的开间,分别为卧室、厨房、火炕等。

安顺、镇宁、关岭、普定、六枝一带,用当地盛产的石料建房,从房屋基础到墙壁,全用石块垒砌,屋顶也用薄石板当瓦盖,俗称“石板房”。

房屋有独立的三五长间,有带天井的三合小院。

布依族民俗风情

布依族民俗风情

布依族民俗风情1、源流与分布布依族是我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

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云南布依族人口有5.46万余人,主要聚居在曲靖市的罗平县、富源县,罗平县布依族人口占据了云南全省该族人口的70%,主要集中在其南部、东南部的南盘江、八大河、块择河、多依河、黄泥河流域的八大河布依族乡等几个乡镇。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由古代百越人中的“骆越”及后来的“僚人”逐步发展形成,自称有“布依”、“布越”、“布饶”、“布曼”等。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布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无方言差异,只有土语的区别。

现在云南布依族男女老幼均通用壮话、汉话,只有在日常用语中,还保留少量布依语的词汇。

布依族历史上没有文字,民间保存的宗教祭祀用书是用汉字作记录符号所记录的经典。

1956年,国家为布依族创制了以拉丁字母拼写方法为基础的布依文,但在云南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

2、民居民俗云南布依族居住地区多为喀斯特丘陵地貌,山川起伏,河流纵横,风光秀丽,水力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布依水乡”或“水乡布依”的美称。

云南有名的“罗平多依河—鲁布革”风景区即是美丽的自然风光与布依族风情融为一体的著名旅游地。

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竹木掩映,一般二三十户自成村落,同村寨的人家大多有血缘亲属关系。

房屋依山建筑,层叠而上,不论干栏、竹木、土石或砖瓦式结构,都错落有致,别具一格。

布依族的建筑形式较完整地保留了百越民族干栏式建筑的风格,与傣家竹楼很相似,所不同的是用木头作为主结构,竹子仅做篱笆围墙或铺地板作晒台。

居住在半山的村寨,房屋依山而建,形成半干栏式建筑风格的“吊脚楼”,使建在斜度较大的山坡地上的屋子能够保持较为宽敞的楼面。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石墙砖瓦为主的建筑形式日渐普遍,并改变着传统的干栏式建筑风格,多改盖为穿栋式瓦房、片石墙瓦房或砖混平顶房。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布依族系由古代百越族群中的骆越一支发展而来。

据贵州《黔西州志》和《独山县志》的记载和现今七、八十岁的老人吟唱的古歌,都说布依族是贵州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流域“土著之民”。

布依旧称“仲家”或“仲苗”.红河州河口县桥头地区则自称“东苗”或“都匀人”。

民国《马关县志》说:“其种来自黔省都匀,故又称‘都匀人’一、婚姻布依族的婚姻是建立在私有家庭经济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

同宗同姓严禁通婚,与汉族、壮族通婚的很多。

1949年前盛行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婚。

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每逢节日或街期,三五成群相约于空旷田野对调唱歌。

彼此倾诉爱情和询问家世,这种活动称为“赶表”(布依语叫“杨兜杨哨”)。

“赴表”的场地必须向阳,男、女间隔二、三米,无论年龄大小,一定要互称“哥”和“姐”,不准说下流话,更不准动手动脚,黄昏前必须别离.有互相看中者,必须通过第三者(嫂嫂或姐姐)出面斡旋后,才能单独对唱和互赠信物,通常是男方用银手镯,女方用亲手绣制的花鞋或腰带互换,然后各自禀明父母,由男方请媒提亲。

但是,父母之命和八字相生相克至关重要,往往有痴情男女因父母不允和八字不符,而造成终生遗憾。

订亲后,男方向女方赠送酒、肉、粑粑和礼银,彩礼无论是钱和物,均须冠以六,如六十、十六、三百六等,象征衣禄长在。

经过算命先生择定吉日后,再由媒人通知女方家,当地人叫“传摈榔”。

结婚时,新郎不迎亲,而由相好的男女小件至女方家迎接新娘。

新娘起行时,一定要由自己的哥哥由屋内背上马(无论路途远近均须骑马),再由弟弟牵马照顾同行,男方媒人代新郎向女方哥弟送“红包”(内装3.6元或6元钱)表示感谢。

新娘骑在马上,顶一块花头巾、打一把花伞遮羞。

新娘至男方家后,经过拜堂仪式后送入新房,其仪式与汉族同,但姑娘需把从娘家带来的糯米粑粑切成若干小块,分送前来参加婚宴的亲友。

新婚之夜,夫妇不得同房,新娘由送亲的女伴相陪,新郎则和亲友们畅饮通宵。

次日,新郎陪同新娘至岳父家认亲,谓之“回门”,当天,新郎独自回家,姑娘仍留娘家“坐家”,只是逢年过节或农事大忙之际,由夫婿接回去住几天。

布依族风俗习惯简介

布依族风俗习惯简介

布依族风俗习惯简介布依族风俗习惯简介布依族是我国的一支重要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风俗文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布依族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喜欢!布依族人的风俗习惯布依族民居有楼房、半楼房和平房数种。

半楼房一般采取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或左(右)半部是平房,右(左)半部是楼房的建筑格局。

楼房和半楼房建筑是布依族传统建筑形式。

楼房上层高,住人,下层低,圈牲畜,古称“干栏”,或称“麻栏”。

它的结构简单,形式美观,适用于南方山区的地形特点。

在房间布局中,堂屋后壁设神龛供奉祖先,左右两侧分隔成灶房、寝室、客房。

室内设有火堂,供一家人取暖炊薪。

黔中一带,由于地产石头,从基础到墙体都用石头垒砌,屋顶也盖石板,称为石板房;加上石砌的寨墙和山顶的石砌古堡,形成典型的石头建筑群。

如扁担山石头寨共230余户人家,所有房屋沿等高线排列,均以石料建成。

村寨布局与寨前的田坝、小河及通向各处的石板平桥和石拱桥梁,相互映衬,彼此和谐。

布依族人民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小麦、红稗、荞麦等。

尤喜糯食,并有多种制作方法,如制成糍粑、圆糖粑、耳块粑、枕头粽和三角粽等。

逢年过节,必食糯米饭,并以糯米粑赠送亲友。

节日里还喜食用花汁和树叶汁染制的各色“糯饭”。

副食有各种蔬菜、豆类和肉类。

蔬菜加工制品有著名的“独山盐酸”、“酸辣椒”等。

肉类加工有熏腌腊肉和香肠;喜食狗肉,各地加工方式不一,风味独特,较著名的有“花江狗肉”、“都匀黄焖狗肉”、“册亨狗肉全席”等。

豆类制品主要有豆豉、豆腐、血豆腐等。

辣椒、酸菜、酸汤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

布依人家户户皆能酿制糯米酒和大米、玉米烧酒。

一些地方还制作糯米烧窖酒、菸仁米酒、蔗糖酒等,颇有特色。

有的米酒用野生刺藜果搀和酿造,营养丰富,用以款待贵客。

刺藜酒酿造技术,已有数百年历史,如今已发展成大宗商品,畅销全国。

布依族服饰多为青、蓝、白等色。

男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衫及长裤。

布依族文化概述范文

布依族文化概述范文

布依族文化概述范文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布依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

布依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与其他藏缅族群有一定的关联。

布依族的文字传统上采用彝文,但现在一般使用汉字。

布依族的衣着文化多样,主要以民族特色的服饰为主。

男性通常穿着长衫和长裤,头戴布依族的传统帽子,鞋子是布依族特色的花鞋。

女性的服饰则更加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是莲花裙。

莲花裙是布依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呈现出五个层次的裙摆,象征着布依族人民勇敢向上的精神追求。

布依族有丰富的民歌舞蹈文化。

布依族的舞蹈曲调优美动人,舞蹈动作独特,形式多样。

其中最著名的舞蹈有牛蹄舞、车轱辘舞等。

牛蹄舞是布依族男女共舞的一种形式,呈现出独特的节奏和步伐,以展示布依族人民豪迈勇敢的精神。

布依族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牢底迎亲"。

传统上,布依族男女的婚姻多以"牢底迎亲"为形式,新娘被关在一个地下的小房间里,新郎要在上面努力挖洞,直到挖开房间的屋顶,取得新娘的认可。

这是一个考验新郎勇敢和坚持的仪式。

布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一种原始宗教,即崇拜自然和祖先。

他们相信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魂,并尊重祖先的灵魂。

布依族相信祖先的灵魂会保护他们,他们会通过祭祀和祈求来与祖先沟通。

布依族还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如织锦、编织、木雕等。

布依族的织锦工艺技术非常高超,织锦被誉为"东方的接班人"。

布依族的织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此外,布依族的编织艺术和木雕艺术也非常出色,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力。

总体而言,布依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

他们的服饰、舞蹈、音乐和宗教信仰都展示了他们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和崇拜。

布依族的传统手工艺品也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才华的发挥。

布依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布依族文化概况

布依族文化概况

布依族文化概况韦正律一、农耕稻作传统农耕:贞丰县布依族世居地域溪河分布密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当地布依先民在河谷岸边开垦农田,把陡坡开成耕地。

田丘种植稻谷,地块种植玉米、杂粮、豆子、瓜果、桑麻、棉花和蓼草等。

其中,稻作是极具代表性的农耕文化。

稻田分类:在河谷两旁开辟水田,地势较平而连片的叫“坝子田”;在地势不平的山坡上开垦的稻田,因田块形状而称为“梯子田”。

河流筑堰、田上开渠,水网纵横,水源丰富,引灌相当便利,这叫“软水田”;不能直接引水,全靠降雨灌溉的稻田叫做“硬水田”。

灌溉设施:筑堤截流或架设水车引灌,渠沿留有供水口。

在不能凿渠的跨沟田上,采用竹木笕槽引灌。

水田农具:主要有长犁、水耙、水锄、泥板、水弯刀等。

稻作类别:水稻、旱稻、梗稻、糯稻、单季稻、双季稻等。

收割工具:主要有镰刀、挞斗、朗筛、撮箕、簸箕、风簸、麻袋、挑箩、驮篼等。

加工机械:主要有水碾、木碓、木齿磨、小石磨等。

囤粮用具:主要有谷架,仓廪、木筒、木柜、囤箩、晾谷楼类等。

二、餐食饮品粮类食物:纯米饭、两掺饭、糯米饭、糯糍粑、甜糍粑、饵块粑、油粽粑、褡裢粑等。

肉类食物:牛肉、羊肉、猪肉、狗肉、鸡肉、鸭肉、鹅肉等。

其中,“猪活血”、“猪血肠”、“狗血肠”、“鸡八块”等是特色食物。

水产食物:鱼类、虾类、蟹类、螺类、蚌类等。

饮类食物:甜酒、火酒、其他杂料酒;古丁茶、甜叶茶、熬膏茶、草药茶等。

三、民居建筑干栏式:分成积木干栏、竹木干栏、土木干栏、木石干栏、砖木干栏、砖石干栏、钢混干栏。

主要分布在鲁容、沙坪、连环、挽澜、白层、鲁贡等乡(镇)。

盖草、盖瓦、或浇成平顶等。

立柱式:古有“七柱数瓜”或“九粒数瓜”排扇式木架房,多用“吊脚耍瓜”为前檐。

观代用“五柱六瓜”者居多,基本款式与古代相似,屋顶盖瓦。

四、纺织与服饰纺纱织布:主要分为:纺棉、桄线、牵纱、组线、绕轴、上机、编织。

染布缝衣:大体分为:配料、装缸、洗布、浸染、浣布、复染、定色、上胶、裁缝、制扣、烫整、折叠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人口为2971460人。

我国的布依族主要聚居于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依族人口数为2971460。

使用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关系。

壮语北部方言和望漠、册亨、独山、安龙、兴义等县的布依语基本相同。

布依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没有文字,一直用汉文,建国以后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历史和其他民族一样,布依族先民也曾经历漫长的原始社会生活。

大约从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处于奴隶社会阶段。

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王朝始给其领主封号,实行羁縻政策,在布依族地区建立羁麻州,各州设立刺史、将军等官职,以当地土著酋首充任,世袭其地。

自此,布依族地区进入了封建社会。

到明代,土司制度日趋完备,土司在中央王朝的扶植下,征收赋税,定期纳贡,拥有大量领地、土民和武装,独霸一方,袭职子孙,机构遍及布依族地区。

在土司制度下,土官掌有特权,是境内的封建贵族。

土民终年劳动,过着贫困的生活。

到清雍正年间,中央王朝强行“改土归流”,委派外地流官取代本地世袭土官,土司制度逐渐废弃,但在偏僻地区,土官势力仍较强大,流官无力以对,政令难行,从而出现了“土流并治”的局面,促使布依族地区的封建地主经济日趋巩固。

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布依族才走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宗教信仰:布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信仰多神。

生活习俗:居住在贵州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房屋多为吊脚楼,古称干栏。

楼底圈牲口、堆杂物;楼上住人。

在黄果树瀑布一带的布依族人就地取材,利用当地丰富的薄石材,在干栏式建筑的基础上改建石板房,除檩条和椽子外,整座房屋全用石板建成。

来到布依村寨,就像进入了神奇的石头王国,这种房子整洁优美,冬暖夏凉,防风防雨又能防火。

布依族喜欢吃五色糯米饭,其他糯米食品也很丰富。

如正月里的枕头粽、端阳节的三角粽、六月六的米团子、七月半的搭连粑等,都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不可缺少的礼物。

布依族人还喜欢吃酸菜。

味道独特的黔南独山盐酸菜,在清代就是贡品。

制作时用糯米酒渣、辣椒末、大蒜、冰糖等作为作料。

其色泽金黄,菜体清亮,酸辣甜咸各味具备,如今不仅畅销中国国内,还远销新加坡、日本、美国和马来西亚等地。

布依族地区盛产名茶,都匀毛尖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优等奖。

在布依族人制作的茶叶中,味道别具一格的是姑娘茶。

此茶在清明节前由姑娘采回茶尖嫩叶,炒热后保持一定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片叠成圆锥体,晒干后经过处理,就制成了姑娘茶。

此茶形状优美、品质精良,是茶中精品,只赠亲友或情人。

布依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

建国前,布依族地区还盛行“赶表”习俗。

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赶场或外出劳动的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女的看中男的 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约到会场不远的地方,对唱山歌,倾吐爱情。

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们很难结成终身伴侣,建国前缔结婚姻须门当户对,重彩礼。

父母包办的早婚称“背带亲”。

布依族有些地区还盛行“转房”的婚姻制度。

流行“不落夫家”。

或称“座家”的习俗。

布依族的葬礼在近代实行棺葬,须请巫师开路,有砍牛办斋超度死者的,谓之“打嘎”。

节日:节日除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外,还有“四月八”、“六月六”。

“四月八”又称“牛王节”,须蒸糯米祭祖和给牛吃,并让牛休耕一天。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仅次于春节,布依语称“更将”。

人们赋予它各种神话传说,有的地区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

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

歌节上的浪
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

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服装特色:布依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各具特色。

一般男子穿对襟短褂、长裤,包头巾,女子穿大襟衣、长裤或百褶裙,戴各种银制首饰。

布依族的蜡染工艺历史悠久,蜡染的花纹图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精致典雅,深受人们的喜爱。

禁忌生活禁忌有:大门坎忌人蹲坐、站立;客人进家,除忌蹲、站门坎外,只能坐在神龛两边;吃饭时忌翘腿;忌抛撒粮食;忌入产房,特别是男性,包括产妇丈夫;忌以小米、牛肉供祖神。

性禁忌是:严禁未婚性行为;严禁婚外性行为;严禁婚床外性行为;严禁白昼性行为。

其它禁忌有:孕妇的丈夫忌狩猎;忌捕杀布谷鸟;忌拾路物;忌在怪异石礅、特大树木、巨藤、水井、庙宇等附近解大小便、吐痰、说下流话;忌在采石场或煤窑前吹口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