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1、文学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大变革活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诌议》,是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

文章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的正宗。

1917年2月,《新青年》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提出以“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以“写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以“社会文学”取代“山林文学”。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成为文学革命成功的标志。

2、文学研究会(艺术倾向)1)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意思是文学要书写现实人生,表现人生,对人生有现实的意义。

就是很重视文学的现实功能。

反对游戏文学观念,反对消遣的文学态度。

2)文研会作家在创作方法上多注重现实主义。

这在沈雁冰的文论和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中显示出来。

3)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东欧、西欧现实主义名著,介绍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易卜生、莫泊桑等人的作品。

3、创造社:1921年7月,创造社宣告成立,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田汉、郑伯奇、张资平等。

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发行)、《洪水》、《创造月刊》。

艺术倾向:1)崇天才,重神会,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强调创作的无目的。

通常被歧视为“艺术派”。

2)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大都尊崇个性,表现自我,富有强烈的反抗色彩。

3)在翻译方面,主要翻译介绍歌德、雪莱、海涅、济慈、惠特曼、泰戈尔、王尔德、波特莱尔等人的作品。

大多数为浪漫主义,也有现代主义作家。

4、郁达夫:名文,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和最重要的小说家。

在散文、旧诗词、文学理论、翻译等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以小说创作影响最大。

《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篇小说于1921年结集为《沉沦》发行,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但其在轰动一时的同时也毁誉参半。

褒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青年的时代病,开创了小说的新体式,标志着“自我小说”的兴起;贬者攻击它为“诲淫”,是不道德、不端方的文学。

现代文学史重点

现代文学史重点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史是研究文艺思潮演变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历史。

文艺思潮包括文学运动、社团流派和文学论争;文学创作包括作家作品,指作家的生平事迹、创作观念、审美情趣,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特征。

2、文学革命发生的标志(1)、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之“八事”(2)、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三大主义”。

这两篇文章标志着文学革命历程的起点所谓“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语俗字三大主义的文学革命纲领,涉及了文学的创作方法、平民化、社会功能等同样是本质性的问题。

三大主义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同人响应:钱玄同:力主“言文一致”。

刘半农:提出破旧韵造新韵,用新式标点符号。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等12人。

⏹以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

⏹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倡导“写实主义⏹强调文学关切社会和人生的必要。

在创作上,从“为人生”出发,对现实细密地描绘,深入剖析,逐渐现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体现出关注人生和社会的文学立场。

⏹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创造社(1)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最早的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留学日本的学生。

(2)先后在上海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十余种刊物。

(3)创造社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以建设新文学为己任,在美学立场上推崇直觉、灵感和天才,主张“文学是自我的表现”。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1.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科学技术以
及现代文化的鼻祖。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知识分子开始倡导西方思想和科学,并提倡变法兴学。

二、五四运动与思潮:
1.爱国主义与进化思潮: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提倡民主与科学
的爱国主义运动。

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推崇进步的西方思想与文化,提倡"废黜旧文化,建设新文化"。

三、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1.抗战文学的特点: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抗战文学强调抗战和
民族精神,对日军的残暴行为进行揭露。

同时也关注人民生活以及艰苦奋
斗的精神。

2.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萧红的《生
死场》等作品,都揭示了人民在抗战中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社会主义文学与思潮:
1.现实主义文学:1950年代之后,以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现实主义文
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代表作家有老舍、沈从文、巴金等,他们通过描绘
工农群众的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2.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限制,
更多的是宣传工具,文学创作倾向于政治和革命。

五、开放以来的文学变革
1.思潮的复苏与文学的多样性: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促使着文学思潮的复苏与多样性。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
种文学形式开始并存。

2.冲突与思辨的手法:近现代中国文学开始探索自我与社会、个体与
集体之间的关系。

作家以及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都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文学背景】1.鸦片战争与近代化进程:中国在鸦片战争后逐步接受西方近代文化与思想,促使文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2.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推翻了封建文化的束缚,呼唤新的思想与艺术表达方式,为现代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3.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侵略的运动,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新文学的追求,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品】1.《狂人日记》: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以自由、解放和反抗为主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自身矛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2.《红楼梦》:曹雪芹的巨著,描绘了一个封建家族的衰落与复兴,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家》:巴金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探讨了家庭关系、社会矛盾和个体的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思潮与创作手法】1.反封建思潮:现代文学在思想上与封建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决裂,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人权平等与个体解放的思想。

2.真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现代文学强调真实与自由,在揭示社会现实的同时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注重塑造鲜明的现实人物形象。

3.民族复兴思潮:作家们对于中国的民族感情表达愈加浓烈,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文学成就】1.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白话小说的兴起是一大突破,取消了文言文的束缚,更贴近人民群众,使小说能够在更广泛的读者中传播。

2.现代性意识的觉醒: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剖析社会现实,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使文学作品具有现代性的审美观念和感受方式,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3.新的艺术实验和形式创新:现代文学关注形式的创新,大胆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可能性。

以上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当然还有很多细节和具体作品值得深入研究。

通过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和现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txt2008太不正常了,一切都不正常!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男足挺身而出,向全世界证明:中国男足还是正常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基本知识点(选择题)1,中国现文史发展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二个十年(1928-1937);第三个十年(1938-1949)2,中国现代文学总体性、全局性的本质特征:新与旧的冲突与承接;中与外的沟通和融会;伴随始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维新派与革命派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

4,晚清的又一次文化繁荣表现在:文化观念的变化,翻译文学的繁荣,小说界革命,话剧的萌芽。

5,两个话剧团题:1906年成立德春柳社和1910年成立的进化团。

6,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演出的《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

7,《新青年》1915年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8,《新青年》于1917年1月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2月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史》。

这两篇文章拉开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大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新文学的正式开始。

9,上述文章的发表得到了一批旗手的积极呼应: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傅斯年,鲁迅,周作人。

周作人还发表了两篇重要论文《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10, 1918年1月,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11,除《新青年》外,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还有:《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

12,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被迫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全民学校采用。

至此,白话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3,相信文化新闻学法铺的复古牌:学衡派,甲寅派。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重点复习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重点复习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考前重点复习整理一、重点人物1.叶绍钧叶绍钧(1894-1988):原名圣陶,江苏苏州人,小说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早期问题小说家。

我国最早的童话作家之一。

创办了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是新文学开创期最早取得较高创作成就的作家之一。

小说主要写小市民的灰色卑琐人生。

《隔膜》、《火灾》、《线下》、《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长篇小说,写于1928)。

小说结构严谨,语言纯净。

初期问题小说主要以“爱”与“美”为题材,回答严峻的社会问题。

问题小说创作成熟后过渡到对小市民灰色人生的表现,这是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

小说多以教育界、学校生活为题材,称为“教育小说家”。

通过对教育界的黑暗内幕,来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的社会。

对知识分子弱点的关注和审视是其小说主题的又一个重点。

《倪焕之》(20年代重要的长篇):小说把中国辛亥革命、“五•四”到大革命失败前十年间广阔的社会生活作为倪焕之成长的舞台,描绘了十年间社会生活的各种人物群像。

倪焕之怎样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向一个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进步的艰难历程。

在苦闷、彷徨、软弱、动摇中走完人生历程的描绘正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寻求人生和真理的真实写照。

小说具有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

《潘先生在难中》:写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唯唯诺诺、庸俗猥琐、甘心屈辱、苟安侥幸而又表里不如一的奴性人生,小说指向的是扭曲人性、污染灵魂、铸造灰色人生的灰色时代。

叶圣陶的小说格调朴实、冷隽、自然;结构严谨、匀称(讲究点题、章法、布局和结尾);语言规范、严谨、平实、纯正。

冷静与客观是叶圣陶现实主义创作的特色。

叶圣陶作品还有童话集《稻草人》(1923)、《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2.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笔名文、达、旭、春江钓徒、赵廉等,浙江富阳人。

1912年开始旧体诗创作,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等创立创造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名词解释1,五四文学革命:五四文学革命是不仅是一次中国文学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

经过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以来近20年的云雨孕育,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文学革命的催生下,以崭新的姿态诞生了。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正式发端。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的文章,标志着文学运动的正式兴起。

二人的文章从理论上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

很快得到了有识之士的响应。

文学革命的实践也迈开了步伐,1918年初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

以鲁迅郭沫若为代表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郭沫若的新诗集《女神》都从形式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旧貌。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社团,刊物,并确立了白话文的地位。

这次文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革,他的成功从形式上根本改变了中国文学的面貌,从此中国文学走上了崭新的道路。

2,革命文学运动:新成立的太阳社和经过整顿的后期创造社于1928年初正式发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他们大力宣扬文学是宣传的武器,要为革命斗争服务,要实现大众化,革命作家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服务。

从文学革命都革命文学,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入发展和变化。

6,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与中国诗坛的。

象征派诗人舵手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络的奇特”。

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

此为,后期创作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三、简答与论述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纲重点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纲重点

第一章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1917-1927)语丝社【名词解释】(1)“语丝社”创办于 1924 年,因办《语丝》周刊而得其名。

(2)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孙伏园等;《语丝》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学衡派【名词解释】(1)1922 年,梅光迪、吴宓等创办《学衡》杂志,因其观点态度相近而被称为“学衡派”。

(2)“学衡派”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提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倾向保守。

(3)以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学阵营对“学衡派”进行了全面有力的批驳。

创造社【名词解释】(1)1921 年 7 月成立手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2)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

(3)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作品带有浓厚的主观个人抒情色彩。

文学研究会【名词解释】(1)1921 年 1 月 4 日,文学研究会成立于北京,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2)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十二人发起。

(3)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语丝社对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简答】(1)语丝社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它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这是因为:(2)《语丝》是以刊登散文为主的刊物,发表了各种文体的散文作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通信、日记、序跋、短评、小杂感等等,特别是小品、随笔和杂文刊登最多;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各篇,也是陆续在《语丝》上发表的。

(3)《语丝》的撰稿人虽多,但固定的投稿者只五六人,又以鲁迅、周作人为最多,鲁迅的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中的许多文章是发表于《语丝》的。

林语堂也在《语丝》上发表了许多文章。

本科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精讲

本科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点精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精讲一、名词解释1、“八事”: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从“八事”入手,即言之有物、不仿古人、讲求文法、不无病呻吟、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2、“三大主义”: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即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诲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3、文学研究会:1921年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随后加入的有冰心等。

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以“为人生”为基本创作宗旨。

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4、问题小说:文学研究会的作家(冰心等)在创作上出现了“问题小说”:以对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特征,以揭示社会问题,表达对于人生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于社会黑暗的批判为目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人生的问题。

5、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

他们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艺术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的“内心要求”,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6、“自叙传小说”或“身边小说”:郁达夫和他的创造社同道们以内心情感的表现方法,以作家个人经历为创作基础,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表现出浓烈的抒情色彩和个人自剖色彩,着重表达个人内心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从而形成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三重合一。

这种小说被称为“自叙传小说”或“身边小说”。

郁达夫的《沉沦》就是这种风格小说的典型作品。

7、乡土文学:1923年左右,“乡土文学”崛起,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彭家煌、许杰、台静农。

他们对故乡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思念遥远故乡的亲人,对中国乡村社会进行描摹与揭示。

乡土文学作品现实主义色彩强烈,其创作方法基本是写实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缘起与诞生(1917-1927)一、文学革新:政治历史背景,维新变法、现代传媒、作家的职业化林纾等的翻译小说梁启超倡导的文学革新运动,特别是1902年发表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把握好王国维的文学思想,不能将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现代文艺观念民国初年的言情小说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五四文学革命相对于晚清文学革命的突破P9P12新文学社团的蜂起与文学论争,主要是了解各种文艺社团组织,名词解释时要注意介绍社团成立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文学倾向、主张、刊物、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尤其是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注意五四新文学的两场论争:和以林纾为代表的复古主义的斗争、还有和与“学衡派”、“甲寅派”的论争文学的流向:现实主义(鲁迅)、浪漫主义(郭沫若)现代主义(李金发)二、鲁迅:注意他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个集子的意义,《摩罗诗力说》强调的摩罗诗人1926年《朝华夕拾》、1927年鲁迅处于低谷期创作的《野草》三、五四探索期的小说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问题小说和乡土小说,叶绍钧的人生派小说、冰心、卢隐、许地山为艺术的浪漫抒情小说:从郁达夫1921年发表小说集《沉沦》开始,他们主要来自前期创造社,这里要注意零余者、自叙传小说,可能会出名词解释注意郁达夫转折《春风沉醉的晚上》和他的后期抒情小说的高峰《迟桂花》乡土写实小说要注意其中坚人物鲁彦四、五四新诗运动“民国七年”的新诗运动注意胡适1920.3《尝试集》“诗体大解放”“平民诗人”刘半农、沈尹默的《三弦》、现代的第一首散文诗《月夜》周作人的《小河》郭沫若:这里可能会出论述摩罗诗人的轨迹,郭的第一部诗集《女神》闻一多、徐志摩的新格律诗,新月诗派可联系新月社,新月诗派的成立的标志1926年4月的《晨报副刊诗镌》的创刊新格律诗和旧格律诗之间的区分闻一多1923年其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死水》“用理性节制情感”最早的新诗流派是湖畔派,20年代中期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P88《弃妇》取得更为杰出成就的冯至,注意他在40年代出版的诗集《十四行集》五、现代散文的开拓与创获P971918年4月第四卷第四期《新青年》“随感录”专栏,开创现代杂感类散文的先河,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语丝派是第一个以流派命名的散文创作群体,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自觉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P102“闲话”体式语丝派的另一位大家林语堂这里感觉可以考”语丝派“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六、诞生期的话剧运动与创作现代话剧的形成,最初称为“新剧”或“文明新戏”,1899到1917“文明新戏的时代”,1907年春柳社、春阳社的《黑奴吁天录》标志着文明新戏的正式诞生,1907年也被称为我国早期话剧的诞生年、我国话剧历史的开创年P124纵观“五四”话剧的整个创作流向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田汉,其20年代的戏剧,如1924年的《获虎之夜》和1927年的《名优之死》P129丁西林等的独幕喜剧,《压迫》是其早期剧作的“压轴戏”、欧阳予倩的《泼妇》“南田北熊”之熊佛西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深化(1927-1937革命文学、1937-1949的国统区讽刺小说和孤岛文学)从以前的文学革命到现在的革命文学,注意革命文学思潮、人文主义文学思潮、民主主义文学、中国民族主义文学普罗文学-无产阶级文学-左翼文学“左联”可以考名词解释或者是论述P140其他主要的文学观与文学思潮上海外国租界的“孤岛文学”P148“战国策”派的批判一、发展期的小说茅盾在短篇小说上的成就P158,尤其是其“社会剖析小说”,《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1933年《子夜》老舍的市民小说和“京味”特色民主主义作家巴金,1929年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抗战三部曲”巴金的创作风格的转向,从激愤到沉郁,代表是1944年的《憩园》、1944-1946年的《寒夜》,这里要注意“复调特征”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和都市人生钱钟书的《围城》,可以出为啥《围城》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新的《儒林外史》张爱玲的《金锁记》和她作品中的《红楼梦》风二、早期普罗小说和“左联作家群”蒋光慈、阳翰笙P190吴组缃的社会剖析派小说P196沙汀的《淘金记》京派小说,这里可能会出名词解释,注意他的最后一位继承人汪曾祺鼻祖废名、京派和海派之间的论争P206新感觉派小说路翎的“七月派”小说《饥饿的郭素娥》,这里要先了解胡风徐吁、无名氏的后期浪漫派小说张恨水的新通俗小说《金粉世家》三、新诗的历史综合普罗诗派的革命性原则P228中国诗歌会艾青,卓越的民族诗人,以北方生活和太阳、火为象征,在艺术形式上注重散文美的自由体后期新月派,陈梦家的《新月诗选序》P248现代诗派胡风的“七月诗派”穆旦的“九叶诗派”“残缺的自我”现代散文的发展Paper283 何其芳《画梦录》梁实秋1949年《雅舍小品》,可以解释“雅舍”、张爱玲1945年《流言》P291“论语派”散文发展期的戏剧运动P303‘国防戏剧’运动曹禺:中国话剧文学成熟的标志,可以出曹禺对于现代话剧的贡献左翼的戏剧创作田汉《1932年的月光曲》,洪森九幕剧《赵阎王》和《农村三部曲》夏衍的《上海屋檐下》郭沫若40年代的历史剧《屈原》政治讽刺剧《升官图》以上是老师上课讲过的可能会考的知识点…….我只想说学渣表示无力吐槽。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要点整理一、前言:1.定义现代文学:指20世纪中叶以来,受到西方现代化、近代化思潮以及社会政治变革影响,吸收外来文化因素进行创新,揭示现实社会问题的文学。

2.现代文学的特点:呈现了对传统文学的批判、对现实社会的关注,重视表达个体的内心世界,形式上更加多样化。

3.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背景: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四新文学等。

二、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7年):1.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厌倦、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状况的关注。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胡适、陈独秀等。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及特点:倡导科学和民主,主张“民主、科学、自由”;提倡新文学、新教育等现代思潮。

三、五四运动(1919年):1.五四运动的起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和抗议,激发了中国爱国主义情感。

2.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主和自由。

3.五四运动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标志着中国文学真正走向现代化,使中国文学与世界接轨。

四、五四新文学(1917年~1927年):2.五四新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鲁迅、周作人等。

3.鲁迅的贡献: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奠基人。

五、新文学的发展与分化(1927年~1949年):1.新文学在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左翼文学运动”,“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等。

2.左翼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注重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代表作品有郁达夫的《春蚕》等。

3.民主杂志文学运动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主张独立精神和抒发个人情感,代表作品有丁玲的《“四丁”文集》等。

六、新文学的全盛与受限(1949年~1976年):1.新文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文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强调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事业,代表作品有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3.现实主义和人民文学的辩论:在文艺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现代文学史重点

现代文学史重点

现代文学史重点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2、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3、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4、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5、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3、理论主张:尊重自我,注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为艺术,浪漫主义)新月社1、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

2、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3、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社会剖析派小说特点在文学史上,“社会分析小说”又称为“社会剖析派小说”。

主要作家有茅盾,沙汀,艾芜,吴组缃等,多为左翼作家。

其特点是,运用阶级观点,从社会的政治经济层面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以期其创作能从本质上解释生活的真实并正确预示社会发展的方向。

背景广阔、贴近生活、描写细腻。

分析评价《阿Q正传》的思想及其艺术成就《阿Q正传》是鲁迅惟一的中篇小说。

思想上成就之一:小说通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1、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农民阿Q的典型形象。

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等种种方法自欺自慰,陶醉于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

阿Q无法清醒认识自己的悲惨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做出改变自己境遇的反抗斗争。

中国现代文学史_重点笔记

中国现代文学史_重点笔记

名词解释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创造社主要人物有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等;太阳社的成员主要有蒋光慈、钱杏邨等。

左联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

2、主要人物有沈端先、钱杏邨、鲁迅、田汉、茅盾等。

3、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

左联的主要成就:1、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

2、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3、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

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

4、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

5、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

京派1、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

2、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

3、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4、“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论语派1、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

主要人物是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2、《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

文协1、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

主要人物有老舍、郭沫若、茅盾等。

2、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工作。

文协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

3、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长的文艺刊物。

4、文协的口号是“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这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

孤岛文学1、就时间而言,是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郭绍虞、朱希祖、瞿世瑛、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

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春柳社,是中国文艺研究团体。

因从事演剧活动而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

1906年冬由中国留日学生组建于日本东京,以研究各种文艺为目的,并最先建立了演艺部。

创始人李叔同(息霜)、曾孝谷。

先后加入者有欧阳予倩、吴我尊、黄喃喃、李涛痕、马绛士、谢抗白、庄云石、陆镜若等人。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

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

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湖畔诗社是现代文学社团。

1922年3月在浙江杭州成立。

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

稍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

诗社没有固定的组织和章程,只是一种友爱的结合,他们曾先后出版冯、应、潘、汪的诗合集《湖畔》(1922),冯、应、潘的诗合集《春的歌集》(1923),汪静之诗集《蕙的风》(1922)和《寂寞的国》(1927)等。

1925年2月创办小型文学月刊《支那二月》,仅出2期。

接着五卅运动发生,因各人思想变迁,湖畔诗社便不复存在。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中国现代文学史”四大社团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一、填空1.“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是晚清时期维新派梁启超出于“新民”目的和改良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

2.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最早提出“言文合一”。

3.梁启超的小说观:《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4.提倡戏剧观念更新的代表有独秀。

5.真正体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的,有王国维——《人间词话》。

6.清末翻译小说代表人物林纾,周树人兄弟《域外小说集》,徐念慈,包天笑;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宴请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7.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8.五四文学革命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了“”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9.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风格主义的批判必然地回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10.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

--即脱胎于欧洲19世纪显示主义文学。

11.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12.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人道主义为本。

《平民文学》--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1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

胡适从“意象派”诗人庞德关于诗歌要靠具体意向的主,提出写“具体性”,“能引起鲜明扑人的影象”的“新诗”,倡导白话新诗运动。

14.周作人《人的文学》主“灵肉合一”,来自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日本文坛兴起的“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理论,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走向。

15.鲁迅小说集《呐喊》汲取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

郭沫若的《女神》也受到泰戈尔,歌德,惠特曼,雪莱,斯宾诺莎等外国作家,思想家的多元影响。

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则是兼取19实际欧洲浪漫主义与日本“私小说”的产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十年)一、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1、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代文和当代文学。

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指1917年到1949年间的文学。

同时也是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的文学。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1、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

三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9。

四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另有后两期1937-1942,1942-1949五分法:1917-1921,192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准备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形二、晚清以来的文学变革1898年“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

三、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作品林纾的翻译小说哺育了一代新文学作者。

★民初小说以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最为著名。

鸳鸯蝴蝶派“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江湖奇侠传》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啼笑因缘》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

《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章回小说的布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

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文学革命的发生,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变革的必然,又是外国文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提出“民主”和“科学”,以对抗家长专制的封建文化,开启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大力介绍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社会进化等思想学说。

发生于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 1五四文学革命是清末民初20年来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且有西方文学的译介培养成形的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7年迁北京)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吴宓、胡先驌、柳诒徵、吴芳吉等)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章士钊等)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派,茅盾、周作人等12人)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19.1921.7创造社于东京成立。

(为艺术派,郭沫若、郁达夫等)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1927年多数成员南下,从此分为两个时期。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西滢等。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重要时间和‎事件1.1930.3.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

2.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3.1938.3 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

4.1949.7 第一次中华‎全国文艺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

5.1896年‎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当时影响最‎大)。

6.1891年‎苏曼殊翻译‎的《拜伦诗选》是中国最早‎的翻译诗集‎。

7.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第一份中文‎小说杂志《新小说》。

8.1906年‎成立春柳社‎;1910年‎成立进化社‎,都专演话剧‎。

9.1915.9 《新青年》创刊于上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917年‎迁北京)10.1917.1发表胡适‎《文学改良诌‎议》,它是“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

11.1917.2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

12.1917.2《新青年》发表白话新‎诗。

13.1918年‎5月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

14.1922.1成立学衡‎派;(学衡派是活‎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个文‎化团体,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光‎迪、吴宓、胡先驌、柳诒徵、吴芳吉等)1914.5在东京成‎立的甲寅派‎。

(章士钊等)15.1920.9《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迁回上海‎。

16.1924年‎《现代评论》创刊由徐志‎摩、王世杰、陈源等主编‎。

17.1921.1在北京成‎立了最早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派,茅盾、周作人等1‎2人)18.1910.7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

(叶圣陶、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等)19.1921.7创造社于‎东京成立。

(为艺术派,郭沫若、郁达夫等)20.1924.11.17在北京‎成立语丝社‎,《语丝》周刊。

(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21.1923年‎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新月》月刊。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考试重点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XXX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大口号:民主(Democratic)与科学(Science)(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主要发起者:XXX(1879-1942)、XXX(1891-1962)、XXX(1889-1927)、XXX、XXX、XXX等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新青年》:《新青年》:五四文学革命的主要阵地,1915年在上海创刊,由XXX主编,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新青年》反对旧道德、发起新道德;大力介绍自在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和社会退化论。

从而掀起了五四新文化思想发蒙运动。

揭晓于《新青年》文学革命重要文献:(1)1916年10月《新青年》二卷二期(通信栏)XXX 率先提出“文学革命需从八事入手”;(2)1917年1月《新青年》二卷5期,XXX揭晓《文学改良刍议》,将“八事”概括为“八不主义”,提出“文言同一”的主张,打出口语文和施、曹、吴现实主义作品是中国文学之正宗,正式揭开文学革命序幕;(3)1917年2月《新青年》二卷六期《文学革命论》,XXX正式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阿谀的、砥砺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百姓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晦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清楚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4)1918年12月《新青年》五卷六期,XXX揭晓《人的文学》,发起以工钱本的人性主义文学,对胡、XXX的文学革命理论具体化和深刻化;(5)1919年1月《每周评论》第五号,XXX揭晓《平民文学》,提出人的文学应该以广大平民为主要描述对象;(6)1919年《新青年》六卷五号为“马克思主义专号”,由XXX主编,体系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一、填空1.“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是晚清时期维新派梁启超出于“新民”目的和改良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

2.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最早提出“言文合一”。

3.梁启超的小说观:《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4.提倡戏剧观念更新的代表有陈独秀。

5.真正体现出现代意义上的文学观的,有王国维——《人间词话》。

6.清末翻译小说代表人物林纾,周树人兄弟《域外小说集》,徐念慈,包天笑;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宴请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是徐枕亚的《玉梨魂》。

7.中国现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标志全面步入文学现代化历程。

8.五四文学革命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9.四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风格主义的批判必然地回转向对封建主义文学的攻击,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10.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

--即脱胎于欧洲19世纪显示主义文学。

11.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12.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人道主义为本。

《平民文学》--提出“为人生的文学”的口号。

1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

胡适从“意象派”诗人庞德关于诗歌要靠具体意向的主张,提出写“具体性”,“能引起鲜明扑人的影象”的“新诗”,倡导白话新诗运动。

14.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灵肉合一”,来自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日本文坛兴起的“白桦派人道主义文学理论,影响了整个”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的走向。

15.鲁迅小说集《呐喊》汲取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

郭沫若的《女神》也受到泰戈尔,歌德,惠特曼,雪莱,斯宾诺莎等外国作家,思想家的多元影响。

郁达夫的”自叙传”抒情小说则是兼取19实际欧洲浪漫主义与日本“私小说”的产物。

16.南国社是出自创造社的田汉领导创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最大。

17.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

18.《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发表在《新青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一问世就引起巨大的反响。

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

19.叶绍钧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20.许地山的小说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异域色彩。

21.作为宗教学者,许地山小说创作受到印度文学与佛教思想影响,他接受了泰戈尔的宗教思想与文艺观。

1934年《春桃》的发表,标志着他走上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22.冰心《超人》--“爱”的哲学。

23.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主要特征是(填空):自我的写真,感伤的抒情,结构的散文化,流丽,清新的文笔。

24.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几个阶段。

25.胡适《尝试诗》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

26.象征主义诗歌在中国出现时,“纯诗化”特征被强调,代表人物:李金发。

27.徐志摩是“新月”诗派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

他诗的主要内容是: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抒唱爱与美的追求。

28,《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29.周作人是语丝社重要的散文作家。

30.周作人的散文历来就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另种风格。

五四前后及20年代谈时事的战斗的杂文属于浮躁凌厉的一类,而五四时期的杂感、读书随笔及20年代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则属于平和冲淡的一类。

31.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量尝试散文诗创作的第一人。

31.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历史剧的开拓者。

32.20年代戏剧创作中,成绩最丰的是田汉。

田汉是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也是该社最重要的剧作家,他领导了南国戏剧运动。

33.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即从1928年到1937年抗战前的这一阶段。

特点是:革命文学思潮及其文学创作和人文主义美学思潮及其文学创作。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是传承了五四文学的个性主义、人道主义、“人的文学”的潮流,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则是新兴的。

34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主张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

35.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

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蒋光慈、田汉等40余人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

郭沫若、矛盾、郁达夫都参加了左联。

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对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期的经验教训作了科学总结。

鲁迅的讲话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上的收获。

36.矛盾的《蚀》三部曲,分别是《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分别是《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37. 三十年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就是“革命+恋爱”的小说模式出现,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克”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

38、填空30年代小说流派的形成,地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39、填空丁玲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早以明确强烈女性意识写作的女作家,是二十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

40、1931年丁玲在《北斗》杂志上发表了短片小说《水》,它标志着丁玲创作的明显改变,受到左翼理论家的热情的欢迎。

41、.张天翼写的最多的也是最成功的是他的“灰色”人物系列,他们由小知识分子、小市民、小官僚们组成,对他们的庸俗、可笑、可怜、愚昧、空虚的生活进行了多方位的剖析。

代表作品《华威先生》。

最具特色的是讽刺手法。

42.张恨水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史上的集大成作家。

他的作品有《金粉世家》、《啼笑姻缘》、《八十一梦》。

二、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1932年初结束。

以周作人,郑振铎,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为代表。

文学研究会宣称要“研究介绍诗杰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人们习惯称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为人生”的文学主张是作为针对,破除鸳鸯蝴蝶的旧派文学的娱乐,消遣作用而提出来的。

较多的受到俄国和欧洲显示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2.创造社创造社主要倾向于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于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最初成员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业自己“内心的要求”。

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明显“左”倾,1929年2月创造社被当局查封。

3.问题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

最早给问题小说命名的是周作人,1919.2《中国小说中的男女问题》对“问题小说”的阐述。

问题小说的主题,题材比较广泛。

举凡家庭之惨变,婚姻之痛苦,女子之地位等。

“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热心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它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的需求。

问题小说在五四时期的兴盛,也是借鉴外国文学的结果,这种节俭主要源于三个方面:有“提出问题的文学”之称的俄罗斯文学以及东北欧文学;五四初期作过较多介绍的挪威作结易卜生的问题剧;印度作家泰戈尔的哲理小说。

4.乡土小说乡土小说的崛起,是写实派作家在坚持“为人生”文学观念的前提下,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克服“思想大于形象”的通病,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然归趋。

这些来自乡村,寓居于京沪等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生死,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以其刚健,清新,质朴之气使创作界面目一新,又由于挟带着各地乡情民俗的纪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文化追求。

乡土小说在艺术上无疑比问题小说更趋于成熟,成就更高。

与“为人生”的写实派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相近的其他社团的一些小说家。

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标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20年代的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新的园地--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这一流向的代表性作家首推郁达夫。

5.新月诗派新月诗派与新月诗友联系却不等同,作为诗歌流派它始于1926年4月1日的《晨报副刊·诗刊》,参与了编辑工作并以诗文创立流派的有徐志摩,闻一多等人。

新月诗派反对伤感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和节制;在艺术上要求艺术和“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变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它是倾向于古典主义的。

在创作中,强调不再感情强烈时作诗,而在“感触已过,历时数日,甚至在数月之后”,将记忆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情绪的轮廓”用想象来表现。

6、东北作家群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对这一事件最敏感最直接也最激烈的当推东北的一批青年作家。

他们日益思念被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的故土,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在他们笔下问世,传达出作家们对侵略者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乡的激愤之情。

他们被称为东北作家群。

代表人物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罗烽等。

代表作品是被鲁迅编入“奴隶丛书”的《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

7.新感觉派小说上海的新感觉派是一个活动于20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前半期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三十年代的新感觉派是在横光利一、片冈铁兵等为代表的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所以又被称为“都会主义小说”。

30年代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是施蛰存。

三、简答题1.1917—1949五四文学革命迅速发展。

划分为三个明显阶段:一,1917—1927年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二,1928--1937年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三,1937--1949年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开端以及承继,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2.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其一,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现代“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以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探索社会主义解放道路为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子等人物形象代替旧文学主人公帝王相、才子佳人。

其二,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