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课题分析报告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学习和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注重观察、实验和探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二、教学内容:1. 生物系统的秩序与调控2. 生物体的物质与能量转化3. 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4. 生物体的稳态与适应5. 生物体的信息与调节6.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呈现一段有关生物科学的小视频或引用一个有趣的事例,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知识掌握:结合生活实例和常见现象,教授生物系统的秩序与调控、生物体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等知识点,并进行相关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生物科学的魅力。
3. 能力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针对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这个主题,选择一个具体的生物进行观察和研究,并总结归纳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并展示自己的成果。
4. 态度培养: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实验中心,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亲自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和观察能力,并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相关的探究和解决。
5. 总结提高:通过小组展示和班级讨论,总结本次学习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并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方法和建议。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每周提交一个生物科学研究报告,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感兴趣的话题,并形成完整的报告。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评价: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学生实验报告评价: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评价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
3. 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活动展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学设计为例
课程篇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具体到生物学科,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教育部专家讨论稿中拟定生物学核心素养为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4个关键表现,或者理解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理性思考与论证、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和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生物学传播与实践)。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将核心素养的4个关键表现的培养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手段?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开展有效教学?这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探索的问题。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教学设计为例,分析如何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
一、教材分析最新下发的新课程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学生分析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的循环过程,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地规划和有效利用生态系统中资源的途径,这都属于较高的要求水平。
从高考层面来看,物质循环作为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之一,是历年大题的考查重点。
从学生层面来看,本节课教材内容看似简单,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却在碳循环的考查上灵动多变,很容易“一听就懂,一做就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这样一堂“向上有深度,落地有实践”的课程,只要教师深入挖掘,就是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优秀一课。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简述物质循环的概念,分析物质循环过程。
(二)能力目标制作出物质循环概念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温室效应,养成环保意识与行为。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春泥》这首歌导入新课,优美的旋律中,通过歌词:“漫天纷飞的花语开在春的泥土里滋养了大地开出下一个花季”引入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引出“落红—春泥—花”之间的物质循环。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黄素萍[摘要]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中,通过“萤火虫发光的原因”这一情境主干线,串联出ATP的功能、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的水解、ATP的利用以及ATP的合成等主干知识,在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基础上,对课本知识的顺序进行了整合,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ATP,教学设计,核心素养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学生之前已经对糖类等有机物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对物质与能量观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对ATP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不难理解。
另外,通过上一节《酶的特性》的学习,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素养。
因此,本节课对于“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这一内容,采用探究性实验的方式进行学习。
由于有机化学的相关内容安排在高一下学期才学习,所以学生对于抽象的ATP结构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对此,笔者借用了不同形状的纸片作为学具,直观地拼接出ATP的基本结构。
三、教学目标生命观念:用物质与能量观解释ATP如何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用稳态与平衡观解释ATP与ADP之间的转化。
科学思维:理解ATP的化学组成及其在化学组成上与RNA的关系。
科学探究:通过模型建构ATP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及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实践能力与理解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并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关注ATP在医学上的应用,并能主动向他人宣传有关ATP的理性解释。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2)理解ATP的化学组成及其在化学组成上与RNA的关系。
(3)解释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教学难点(1)理解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
(2)掌握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和条件。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进一步设疑:糖类或脂肪是否可以为萤火虫发光提供能量?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给出相关的实验材料:萤火虫发光器粉末(割下萤火虫的发光器,待干燥后研磨成粉末,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备用);蒸馏水;葡萄糖溶液;植物油。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分析
学No.20 201995摘要:在教学改革背景下,课程设计必须以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应更加侧重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
文章以沪教版《基因突变》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分析如何基于真实情景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发生成生命观念,组织学生经历有效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社会责任。
关键词:基因突变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导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分析张智顺(上海市上海中学 200231)一、教材分析“变异”是沪教版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中“遗传和变异”的内容。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是本节的核心知识。
根据《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必须围绕生物学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
本节隶属“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这一大概念,次级概念是“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
二、教学目标解释基因突变的形成原因,并说明诱变育种的原理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
运用“中心法则”分析基因突变导致性状变化的分子基础。
认同“突变是中性的”基本观点,摒弃“突变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关注因基因突变患相关疾病的社会群体。
三、教学过程1.情境设计一:真实情景,引起共鸣教师组织两次集体投票:“平时学习过程中,抄写一篇文字稿,你能接受的错误率是多少?”“如果抄写的对象是你的基因组呢?你能接受的错误率是多少?”学生通过主观判断做出选择,可以预判,学生普遍在第二题会选择更低甚至是零的错误率。
设计意图:情景教学就是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本设计中,教师通过“错误率”投票的两次举手,一方面迅速活跃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课堂并开始思考;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正从“一般生活情境”进入“生物学科情境”。
2.情境设计二:借助问题情境,开展有目的性的探究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对比分析四条脱氧核甘酸/碱基序列,引导学生总结基因突变可能的形式。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解释如何设计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
1. 引言:介绍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其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专业知识的掌握、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及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生物科学知识的能力。
2. 渗透性教学策略:解释如何通过渗透性教学策略来构建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
渗透性教学策略是指将知识点、技能和能力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有机地掌握和应用知识。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渗透性教学策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实施。
2.1 教学目标的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以大单元为单位,将所学知识点、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点、学习方法和实践操作等。
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构建一个整体的、有机的教学网络。
2.3 教学方法的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2.4 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设计和科学报告等。
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
2.5 评价与反馈: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包括课堂测验、实验报告和项目评估等,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实践案例:以一个高中生物学科的大单元教学实践案例,具体说明如何设计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
以"遗传与进化"为例,设计一个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分析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每个生物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方式和课外拓展活动等方面,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课堂教学设计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和记录生物现象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通过设计信息检索、整理和分析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处理生物相关的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通过设计小组讨论、个人报告和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学生参与方式培养高中生物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采取多种参与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学生参与型的实验和活动。
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
设计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和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独立探究。
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感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课外拓展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方式外,课外拓展活动也是培养高中生物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科研创新活动。
鼓励学生主动投入科研实践,培养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探析——以《DNA分子的结构和特点》一课为例
课程篇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或意义情境导入呈现DNA 双螺旋雕塑,设置问题:DNA 模型的结构是什么,这种模型有什么特点?附图:观察讨论,发表自己观点,形成DNA 双螺旋模型的印象。
情境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培养学生观察和模型分析能力。
新课教学(1)生物科学史学习设置问题:任何一项科学成果的发现,都需要漫长的探索过程,那么科学家是如何发现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中科学史内容。
组成脱氧核苷酸成分进行认知。
自主学习科学探索的过程,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
进一步认识DNA 双螺旋结构。
学习科学史,突出情感。
科学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提升自主探究的意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沃森和克里克两位科学家展开提问:“为什么两位年轻科学家能够在短期内成功呢?”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了解到两位年轻科学家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成功,是【案例背景】《DNA 分子的结构和特点》一课中“DNA 双螺旋结构发现过程”的生物科学史可以作为良好的素材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遵循科学家的探索途径,学习科学探究过程,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形成理性的思维,从而使生物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得以渗透。
【教学主题】围绕《DNA 分子的结构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知识过程中,提升生物学素养。
【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难点重点: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认知。
难点:DNA 双螺旋结构内容的理解和模型的构建。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知DNA 的组成单位,能够描述DNA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能力目标:①通过对DNA 分子结构的知识进行演绎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理性思维,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入地认知。
②通过观察提问、探究和实践培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DNA 分子的结构这一节课,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观,使学生能够崇尚科学,辨别迷信和伪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2、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到生物学关键表现在哪些方
教学过程 面?
3、如何养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4、怎样运用生物学知识去探究大自然。从而形成
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关心人类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课堂作为导向,以社会实际为目的,通过课堂教
课例研究综 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科学核心素养,把课堂知识延
教学目标 谐共处。2、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学
习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意义。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一些生物学知识,对人的生命和
自然规律有一定认识和理解,但在形成学习核心素质意
学生学习能 识上还有待进一步培养,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停
力分析 留在课堂教学上,还要把课堂知识拓宽到社会实际中,
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来解除如何体现人生价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
称
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进而形成学习生物
科学的核心素质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 教材分析
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现人生价值意义。学生学科学核心
素养的培养为教学的重点、难点。
1、让学生知道生命的重要,如何与自然、社会和
值的障碍。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为基础,
教学策略选 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如
择与设计 何和谐共处,怎样才能真正体现人生价值意义作为切入
点来培养学生如何养成核心素养。
以一些英雄人物和科学家的实践实例作为导向引
入本节教学内容。1、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学科核
心素养?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解析
-059-2023年第25期(总第365期)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核心素养理念,将其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理解具有局限性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核心素养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
例如,有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有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有的教师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显然,这些都不能真正反映出核心素养的本质,因为这些理解都是片面化的。
此外,从本质上看,核心素养包括文化基础、科学思维、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前两个方面,而忽视了后一个方面。
还有的教师认为科学思维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对生物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而没有意识到科学思维还包括批判性思维。
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认识观念,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1]。
(二)培养模式单一现阶段,部分高中生物课堂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来进行,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式、方法,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开展实验教学。
由于没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生物知识时,学生易产生疲劳感。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往往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更难让学生有所收获。
(三)学生学习观念未转变高中生物教学要求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并提高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将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课改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高中生物7篇
新课改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高中生物7篇新课改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高中生物7篇新课改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高中生物(篇1)一、细菌的发现1、列文?虎克:发现细菌2、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二、细菌和形态和结构1、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3、营养方式:异养(寄生、腐生、共生)三、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芽孢:细菌的休眠体开花和结果知识与技能:1、概述花的主要结构2、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说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花、果实、种子,对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花习惯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难点: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观察到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说明草履虫整个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2)识别草履虫的细部特征,依据观察到的影像,把握草履虫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认同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资料分析,提高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草履虫为例认同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并初步形成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
(2)通过学习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难点:树立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植株的生长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根的生长。
2.锻炼观察、测量、解读实验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关注一种植物的根的生长的过程,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初步学会记录数据、解读数据的方法;2.学习收集信息、筛选信息、交流及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实验的艰辛与快乐,树立持之以恒的科学意志,领悟科学方法;2.学会倾听与感受,提高人文素养;3.通过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首先,介绍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必要性。
接着,提出了教学设计与实践的三个挑战,包括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知识碎片化、教学手段单一。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设计与实践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最后,通过实践研究,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并对未来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引言:高中生物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常常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因此,如何设计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生物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面临的挑战(一)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目前,许多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其内容枯燥乏味。
他们往往将学习仅仅当作应试的手段,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的培养[1]。
(二)知识碎片化传统的生物学教学常常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学生只能看到零散的知识点,缺乏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样的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知识孤岛”的感觉,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三)教学手段单一现行的生物学教学普遍采用讲授和记忆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能力。
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一)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富有活力的教学策略,能够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些问题可能是实际问题,也可能是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抽象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研究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科技进步,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成为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分析和探讨,构建了一套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方案,以期为提高高中生物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及学科思维和学风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它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生物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素养: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备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生物学常用工具和仪器等。
2. 学科思维和思想素养:高中学生应该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科学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探索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等问题。
3. 人文艺术素养: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还应包含对生命、环境、社会的情感体验和思辨,热爱生命,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体悟和行为。
以上三方面是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
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可以全面、系统地推动高中生物学科的发展,提高高中生物学科教育的质量。
1.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生物学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科学研究、科学创新能力,以及全球意识和环境责任意识;(3)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生命、关注生态环境和社会和谐。
2.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建立正确的科学知识框架,增加学生的知识层次;(2) 培养科学思想和探究性态度,通过开展科学实验、科学调查和讨论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涵盖听、说、读、写和实践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如:(1) 问答式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初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设计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初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设计研究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提出,初高中生物教学的方式呈现出生活化的特点,对于初高中生物教师来说,单纯的理论学习已经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在这一情况之下,初高中生物教师,都在寻求一条高效化的教学路径,其目的在于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为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生物学科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提供有利的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设计前言:将生物学科与生活化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集各门课程以及生活化教学的优势,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渗透在初高中生物教学之中,这是生物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部分学校的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以生活化的案例导入或者在理论讲解之中贯穿生活化的案例,这些都是生活化教学的具体体现。
一、初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概述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初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与意义,而且生活之中的生物学现象不胜枚举,对于这一点,初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对教学的方式进行动态性的调整,而调整的重点就是突出生物知识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之中,留心自己生活之中的生物知识,这样在学生学习生物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容易,而且在理解生物学基本原理的时候,能够有着深刻的理解与领悟。
明确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就能够对初高中生物教学展开研究。
二、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当前学校需要结合生物学科的要求,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之中,全情投入到生物课堂的学习之中,教师在每一节课开始之前,制定生活化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步骤来学习,这是生活化教学设计的原则,此处以具体的案例进行说明,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这节课的讲解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同时,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模型的建立,可以让学生以实验的形式验证细胞膜的透过性,具体可以让细胞膜吸水、然后失水,这是结合演示实验的方式,对初高中的生物学科进行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演示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对生物器官的特点进行理解[1]。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作者:朱乔来源:《新课程》2023年第20期一、教学背景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有别于以往的要求,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是教学改革当中的全新概念,指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活动当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以及思维品质。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有力践行课程理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组织教学。
本文以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的结构”这部分内容为例,设计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活动。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学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1节。
本节课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第二部分讲的是营养结构,这节课是对“群落及其演替”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在本节课之后主要讲解关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相关内容。
因此本节课内容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三、学情分析关于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所了解和掌握。
并且,学生在生活当中也借助多元化的渠道,如阅读、图片、影视等接触到了很多类型的生态系统,对于生态系统并不陌生。
与此同时,在此之前学生也学习并巩固了种群及群落的相关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四、教学目标1.形成生命观念:能够说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营养级的确定。
2.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及其作用,并且完成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构建。
3.树立科学思维: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结合食物链、食物网等问题,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
4.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能够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践行生态保护行为。
五、教学重难点对生态系统当中各个成分以及作用进行分析,完成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构建;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情境导入、设计问题串、小组合作学习。
七、设计思路“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择当地湿地公园作为课前导入内容,这样能让教育活动回归生活,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生活实际之间搭建桥梁,从而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服务于实际生活。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教研课题论文开题结题中期研究报告(反思经验交流)摘要: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属于必修课。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探究引言自从学科核心素养被提出后,各学科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深化改革,生物学科也是如此。
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日常课程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一)提高學生的学习热情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学生在课上提不起兴趣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后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产生了疲乏甚至厌倦的心理,而这正是由于教师长期坚持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所导致的,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物学习更大的深度和广度,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动力。
(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站在更高层次学习生物以及其他学科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在各学科之间的跨界应用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如此,生物也并不例外,因此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在生物学科上的成长,更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一)布置建模任务,树立生命观念高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构建物理模型可以培养学生搜索相关资料的能力与相对应的生命观念,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形象理解生物学知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利用物理模型来学习“细胞的结构”与“DNA双螺旋结构”,学生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树立“结构与功能观”;在学习“血糖平衡调节”“探究酵母菌的数量变化”“种群数目的变化以及恢复力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判定”等相关知识的时候应该利用数学模型来树立“平衡与稳态观”;还应该利用概念图模型来学习比较抽象的知识,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的功能”等,或者在学习完每一节内容或一个单元知识时在总结环节利用概念图模型进行学习。
高中生物《必修第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必修第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生物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4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是高中学生学习了必修3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个方面。该节内容是学生理解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知识的基础,对学好“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等章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1.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学情分析
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新课程中涉及较少。初中新课程仅仅就人体中八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了简单的介绍,但因初中学生初二下学期会考结束后就没有再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生物知识,间隔时间较长,印象也不是很深刻。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回忆相关知识。由于笔者执教的班级是选修生物的班级,相对而言,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要浓烈些。通过初中阶段已学习到的人体几大系统功能,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是特别难。
请学生阅读教材P2—3相关内容,教师设问:
1、什么叫体液?
2、什么叫细胞内液?
3、什么叫细胞外液?
1请同学思考:作为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应该是细胞外液还是细胞内液?得出答案:细胞外液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
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摘要:大单元教学强调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体化,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和整合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国家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核心素质的培养,知识整合与迁移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大单元教学,这种思维的运用。
在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展开生物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通常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生物学习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知识点零散化、无法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与整合、思维创新动力不足等等。
这些现象都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宏观把控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宏观上进行知识点的调用与整合。
文章立足于高中阶段的生物学和教学活动展开探究分析在高中生物学和教育当中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关键词:生物;高中;大单元教学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创新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进行知识点的优化传导,确保学生充满兴趣的同时能够主动进行探究与分析。
不仅如此,教师还要重视发挥现代教学科技手段的优势,借鉴现代教学科技手段来进行知识点的宏观框架梳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减轻学生的知识记忆难度。
文章立足于这一核心观点,首先分析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然后探究如何进行大单元设计。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一)大单元教学思维运用质量有待提升通过对于高中生物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观察,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对于大单元教学思维的运用质量并不客观。
就比如说教师在日常生活里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通常会把整体的知识拆得更加灵巧化,希望学生通过零散的记忆来减轻他们的记忆难度。
然而在完成了从整体到细节的拆分之后,并没有从细节再整合到整体的意识,这就导致了学生在生物学习里总是存在思维紊乱,无法清晰把握不同单元所学的具体内容,在涉及到相类似或者完全相反的知识点时,很多学生通常会出现应用错误的情况。
从这一方面来看,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教师在自身教学活动里不断反思与优化[2]。
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理解及实例分析
高中生物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理解及实例分析作者:刘芳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18期【内容摘要】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本文针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探究了生物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对实际教学案例的深度剖析,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能够为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实例课程改革要求生物教学的课程目标实现从“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到“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转变[1]。
这一要求,使很多一线教师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和疑惑。
因此,准确地理解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实现高中阶段生物科目教学目标的最重要前提。
一、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1.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就是,学生们在生物学习活动当中所逐渐形成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2],其中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这四个组成要素。
而这四个组成要素也同时构成了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2.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意义首先,对于高中生来说,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社会品格之一,对学生实现生物知识的获取、正确认识世界、承担社会责任、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其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促进了生物教学模式的转变。
从课上到课下,从学科课程的总体安排到教师的课堂设计,都应该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出发点,这对生物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和机遇。
最后,对社会来说,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出促进了综合性人才的发展,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着新鲜的人才血液[3]。
二、生物课程目标与生物教学目标高中生物学科内容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的综合。
社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这种认识的增强,而它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实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充实。
在学科内容当中划出并规定界限,构成了学科课程的内容。
生物学素养是高中生在完成了生物课程学习之后必须具备的素养,是生物学的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林梅青陈明山摘要:本文以“内环境稳态〞的科学史为主线,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任务式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主建构概念,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科学史;核心素养;内环境稳态;教学实践1教学设计理念?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既要让学生获得根底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生物学课堂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开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1]。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学习内环境稳态科学史,能深刻理解生物学的概念,进而建构学科的核心概念。
2教学背景分析2.1教学内容分析“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承接“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学习个体稳态和群体稳态乃至生态系统稳定调节的根底。
本节课在教材内容的根底上,教师收集稳态科学史资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形成生物学概念。
2.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高一年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学习,初步具备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生命观念,也有初步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另外,通过对上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内环境的一些根本知识,初中也学习了组成人体的四大系统,这都为学习这节课奠定了根底。
3教学目标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宗旨,通过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学的根本知识,更要领悟科学家在探究生物学开展过程中的观点,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把学习到的知识和掌握的能力应用到生活中,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体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3.1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讨论,运用反响调节的原理进行解释,运用归纳的方法初步概括稳态的概念,到达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分析———以《DNA 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于佳洋 ( 大庆实验中学)高中生物学科素养应该包括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技术的认知高中生物学科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一、生物学科素养生物科学素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个集合。
在这个集合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就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指向。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种:生命观念( 素养一)、理性思维( 素养二) 、科学研究( 素养三) 以及社会责任( 素养四)。
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在于对生命的思考以及正确的理性思维,此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能力和在生二、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内容的核心在于生物学科的资源利用、学生自主预习以及课堂学习过程。
本文将以课堂学习过程为重点进行粗浅论述。
对于生物课堂活动来说,常见的形式有的性教学,将核心内容贯彻到教学过程中。
下表为以“DNA 分子的结构”为教学内容所进行的课堂互动环节, 并且对教学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对核心素养指 向点进行分析和展示。
( 下转第 157 页)遥一五一十讲述了全部经过。
看到他们能够主动承认错误,我很欣慰,尽力缓解紧张氛围,我告诉他们,我很理解他们对航模科技活动的喜爱,我也理解他们喜欢那个遥控器的心情,但是他们不能因喜欢某个物品就随便拿走窃为己有,偷盗学校的公共财物是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因为他们是高中生了,应该懂得道德是非和法制人难免会犯错,贵在有错能改,我肯定他们能够主动认错的行为,也同意给他们改过机会,只是暂时内部不上报学校处分,希就一起失窃违纪事件完满处理好,给予学生改过的机会,学生领会到我的教育爱心,学生含泪感激离开。
当天家长将遥控器送回学校,感谢我对学生的 宽大处理和巧妙教育,表示还要严肃教育小孩,要求小孩永远铭记我的这次班主任也很赞同我的处理方法。
反思:通过这起突发的本质,教育是关爱不是惩罚,我没有采用常规公事公办上报学校处分的那种处理方法,采用的是启发式和自省式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的成长出发,既找到了失又教育了学生,自我感觉处理得当,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以后遇到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铭记教书育人的本份,我们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开展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仅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会育人,爱与罚,很多时候就是一念间,只有牢记我们教书育人的本职,爱教育,爱学生,就会成为我们自觉的习惯行为。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教 学 随 笔( 上接第 20 页) 校领导还有一言堂一说,就是校领导说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师生只有照做的份。
而小学对学生 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养成学生学习主动与终 生学习思想的阶段,如果让学生感觉不到压力,反而非常 享受学习过程,那么学生未来一生都会对知识感到孜孜 相学生个性得不到抒发,学习压力只增不减, 长时间下来就不会再愿意学习,或者是对学习感到厌烦,对学生一生发展都会有不利影响。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小学学校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方针,才会异常重要。
以 人为本注重校领导、老师与学生三者有机融合,提倡给个 性以绝对尊重与人性关怀基础上,展开小学学校管理的 相关工作。
所以,小学学校管理之中务必要贯彻以人为 本思想,校领导应当看清以人为本的重要作用,对以( 上接第 117 页)三、总结本文主要就《DNA 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来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具体的内容包括生物教材、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标准等,并且将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标准使教师与家长也更乐于扮演好本身角色,成为科学开展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助燃剂。
总之,在当今的小学学校管理中,转变思想观念,打破旧有僵化、教条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应做到" 以人为本" ,尊重教师、学生关心他们的情感,注重其价值实现,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共建自由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苏为. 坚持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J ].学2014,( 11) . [2]刘晋云. 探索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实践路径 [J ]. 新课程2014,( 02) . [3]王丽香. 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 ]. 2013,( 11) . [4]张国华.“以人为本”与小学学校管理[J ]. 内蒙古2012,( 9) . 作为将该体系内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作为教学的核心时刻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从而使得课参考文献: [1]陈睿. 边“做”边学———高中生物课堂物理模型制作例谈[J ]. 科学2016,( 02) . [2]何欣欣.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和实际研究 [D ]. 四川师范2009. [3]刘建新.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建模的研究 [J ]. 中学生2006,( 09) : 17 - 21. [4]郑春和.“遗传与进化”模块的解读[J ]. 生物学2004,( 05) : 28 - 31. ( 大庆实验中学) INCLUDEPICTURE "../../../../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520Settings/Temp/ksohtml/wps108.tmp.jpg" \* M E R G E F O R M A T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应该包括对生命的理高中生物学科 核心素养 教学设计 生物学科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个集合。
在这个集合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部分就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此外,学生们还需要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指向。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四种:生命观念( 素养一) 、理性思维( 素养二) 、科学研究( 素养三) 以及社会责任( 素养四)。
生物学科学习的基础在于对生命的思考以及正确的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指向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内容的核心在于生物学科的资源利用、学生自主预习以及课堂学习过程。
本文将以课堂学习过程为重点进行粗浅论述。
对于生物课堂活动来说,常见的形式的性教学,将核心内容贯彻到教学过程中。
下表为以 “DNA 分子的结构”为教学内容所进行的课堂互动环节, 并且对教学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对核心素养指 向点进行分析和展示。
( 下转第157 页)遥一五一十讲述了全部经过。
看到他们能够主动承认错误,我很欣慰,尽力缓解紧张氛围,我告诉他们,我很理解他们对航模科技活动的喜爱,我也理解他们喜欢那个遥控器的心情,但是他们不能因喜欢某个物品就随便拿走窃为己有,偷盗学校的公共财物是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因为他们是高中生了,应该懂得道德是非和法制人难免会犯错,贵在有错能改,就一起失窃违纪事件完满处理好,给予学生改过的机会,学生领会到我的教育爱心,学生含泪感激离开。
当天家长将遥控器送回学校,感谢我对学生的宽大处理和巧妙教育,表示还要严肃教育小孩,要求小孩永远铭记我的这次班主任也很赞同我的处理方法。
反思:通的本质,教育是关爱不是惩罚,我没有采用常规公事公办上报学校处分的那种处理方法,采用的是启发式和自省式尊INCLUDEPICTURE"../../../../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2520Settings/Temp/ksoh tml/wps10D.tmp.jpg" \* MERGEFORMAT ( 上接第 20页)校领导还有一言堂就是校领导说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师生只有照做的份。
而小学对学生 而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养成学生学习主动与终 生学习思想的阶段,如果让学生感觉不到压力,反而非常 享受学习过程,那么学生未来一生都会对知识感到孜( 上接第 117 页)总结本文主要就《DNA 分子的结构》一课为例来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具体的内容包括生物教材、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标准等,并且将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标准 使教师与家长也更乐于扮演好本身角色,成为科学开展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助燃剂。
总之,在当今的小学学校管理中,转变思想观念,打破旧有僵化、教条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和实施参考文献: [1]苏为. 坚持以人为本的[2]刘晋云. 探索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实践路径 [J ].新课程20( 02) . [3]王丽香. 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研究 [J ]. 20( 11) . [4]张国华.“以作为将该体系内参考文献:[1]陈睿. 边“做”边学———高中生物课堂物理模型制作例谈[J]. 科学20( 02) .[2]何欣欣.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和实际研究 [D ]. 四川师范2009. [3]刘建新. 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建模的研究 [J ]. 中学生20( 09) : 17 - 21. [4]郑春和.“遗传与进化”模块的解读[J ]. 生物学20( 05) : 28 -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