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课程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由 “宇宙与地球”等七个 模块(各2学分,36课时)组成 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 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 突现地理学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以利于学生开 拓视野,进一步提高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课程标准对选修课程的学习顺序不作具体规定 ,选修课可在必修课之前、之后或者同时开设 报考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如地学、环境、农林 、水利、经济、管理、新闻、旅游、军事等)的 学生必须修满地理选修课程4学分
四、台湾、香港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
(一)台湾地理课程设置 台湾中小学修业年限为12年:其中国民教育(即 义务教育)为9年,前6年为国民小学,后3年为国 民中学(即初级中学),合称国民学校;3年普通 高中,另称高级中学。 近年来国民中学单独设置地理课程。初中三个年 级都开设地理课,周课时总量为5课时。第一、二 学年每周2课时,第三学年每周1课时。在三年六 个学期中,前四个学期主要讲中国地理,后两个 学期主要讲授外国地理。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论的科学属性、体系 及理论基础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论的科学属性
1、从科学研究对象的性质:教育科学
2、从科学探索的功能划分:应用科学
3、从学科之间的关系划分:边缘科学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教育学理论
3、心理学理论 4、系统科学论 5、地理学理论
马克思 主义哲学
1994年开始,原国家教委又组织有关方面 人员编制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课程 标准(教学大纲)。按照新高中地理课程方 案的设计:高中一年级开设的地理为必修课 ,每周3课时,学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 关的知识;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开设的 地理为限定性选修课,高二每周1课时,高 三每周2课时,主要学习人文地理知识。 高中地新理课程先在天津、山西、江西等省 、市试点,2000年起在全国推广。
从1958年开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 ,地理课程基本上属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时 数削减的时期。 这一时期地理课学时数削减幅度很大 ,从1957年每周的12学时,削减到1958 年的8学时、1959~1962年的5学时,甚 至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一段时间全国大 多数中学都停开地理课,学生的地理知识 水平普遍下降。
目前香港的学制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 中二年(称中四、中五),大学预科一年或二 年。20世纪80年代以前,香港私立中学较多, 后因经济迅速发展,公立学校大大增加,到 1985年已有70%的中学生在公立中学就读。地 理课程在香港普通教育中是受到重视的。一般 中学从初一到高二年级都开设地理课。这一方 面是由于香港在1997年回归祖国以前的一百多 年里为英国占领,深受英国的影响,继承了英 国重视地理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也与香港的 环境条件有关。
主讲:王春华
鹤城教育网http://www.hcedu100.com 邮箱:wangchhua2003@163.com
QQ:330946294
中学地理教学论 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对象:中学地理教学(系统)。 中学地理教学系统组成
中学地理 教学系统 参与教学 组成教学 教学活动 活动要素 活动成分 时空序列
高中三个年级也都开设地理课。高中地 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高一、二年级 地理为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第一学 年为地理通论,第二学年为外国地理和 本国地理。高中地理选修课设在高三年 级,分设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和地球科 学三门。高三实行文理分科,理科可选 地球科学,文科选人文地理或经济地理 。
(二)香港中学地理课程设置
香港地理课程的设置是:初一为香港本土 地理,初二、初三为世界地理。不修读地 理的学生改念社会科。社会科是一门综合 了历史、地理、经济和公共事务的科目。 地理和社会这两门学科都是初中阶段持续 三年的必修课。 高中地理课程开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 经济地理。香港中学习惯把高中分为文、 理、商三组,其中修读地理的学生较多。
系统科学理论
中学地理 课程教学论
地理学
心理学
教育学
第一章 地理课程基本理论
第一节 地理课程历史沿革与改革 第二节 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与特征 第三节 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地理课程历史沿革与改革
我国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演变
我国古代学校中没有专门设置的地理课 程,地理知识的传授多分散在《四书》《五 经》《尚书· 禹贡》等书籍的学习之中。19 世纪我国沿海城市的一些新式(教会创办) 学校中开始开设地理课程-“舆地”课。开始 有了地理课程,但中小学各年级正式设置地 理课程是始于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 章程》之后。100多年来,我国中学地理课 程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和以下几 个主要阶段。
二、民国时期的地理课程(1912~1949年)
在这个阶段的前期,地理课程变动较多,开设的 课程主要为中国地理和外国地理,也曾在高年级开设 过自然及人文地理概论;总时数也有变动,每周有8 学时、6学时、9学时不等,并且也不是所有年级都开 设地理课程。后期(1932年以后)则是历史上开设地 理课学时较多的时期之一,总时数达12学时,在初中 和高中总共6个学年中,全部开设地理课程,每周均 为2学时。课程内容,无论是初中、高中甚至小学, 基本上都是循环重复,从本国地理到外国地理,区别 仅是内容的繁简。如下表:
三、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地理课程设置 1.新中国建立以后至“文化大革命”阶段(1949~ 1976年) 这一阶段地理课程变动较大,整个学校地理教 育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由兴旺趋于萎缩的过程。 解放初期,地理课程的体系基本上按照解放 前的旧体系,但在内容上,删除了地理环境决定 论等观点,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1953年至1957年期间,主要参照苏联模式 ,课程体系由自然地理到经济地理、由世界地理 到中国地理,地理课时数总共达每周12学时, 也是历史上开设地理课学时较多的时期之一,在 内容上相对比较系统、完整,但结合我国实际尚 不够。
在这一阶段,我国各地虽曾编写过一些不 同版本的地理课本(包括各地的乡土地理课 本),但在大部分时期主要还是采用由人民 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全国通用的统编教材。 从1993年秋季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推广 使用多种不同版本的地理课本,这标志着我 国的地理教材已由“一纲一本”(全国一个 大纲,一种课本)走向“一纲多本”(一个 大纲,多种课本)和“多纲多本”(不同的 大纲,多种课本)的改革时期。
新的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结构
高中地理课程由共同必修课程与选修 课程组成。
高中地理共同必修课程共6学分,由“ 地理1”、“地理2”、“地理3”(各2学分, 36课时)三个模块组成,涵盖现代地理学的 基本内容,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 地理的联系与融合。分别安排在高一的第一 、二学,高二的第一学期,也可视情况灵活 安排。
民国时期的地理课程(1912~1949年)
这一阶段地理课本的编写质量有了提高,打破 了过去地方志式的框框,并吸收了当时地理科 学研究的一些成果。但课本中也存在一些错误 的观点,如地理环境决定论、优秀种族论等等
进步的主要表现在: 1.地理教材的科学性有所提高。一方面,西方近代 地理学思想在我国中学地理教育中开始有所反映,对 此,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做出了很大贡献 。竺可桢于1918年从美国学成回国,任教于南京高等 师范学堂,他不仅介绍西方近代地理学知识,还对地 理教学法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1922年,他发表《 地理教学法之商榷》一文,阐明地理教学的主旨为: (1)使学生能以世界眼光,推论时事;(2)陶冶学 生,使能以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而其目的,皆在于 养成健全的国民。他主张 应慎择教材,限制地理之范 围Leabharlann Baidu组织各种地理上之要素成为系统,以人类为前提 ,而使之贯成一气 。 地理所授的材料,大抵可分为 二大类,即生活状况与环境是也 。 二者不可偏废, 须融会贯通,明其因果,述其关系 。
初二开设中国地理,每周2课时。 四年制初中比三年制初中每周多一 课时。教材按照中国地理总论→中 国区域地理→中国在世界中,即总 论→分论→总论的编排方式安排顺 序,最后学习本省(自治区、直辖 市)地理和乡土地理。
高一地理(必修)每周3课时。高中地 理共计十一章,前五章属自然地理, 主要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人类的自然 环境。后六章属于人文地理,讲述当 前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也是我国社会 发展和经济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高三地理(选修)每周4~6课时,属 文科选修,教材内容以中外区域地理 为主。
参与教学活动的要素:学生、教师、教材、
课程设置;
组成教学活动的成分:目的、方法、任务、
过程、评价、改革趋势;
教学活动的时空序列:过去(我国和国外地
理教学)、现在(我国和国外地理教学)、
将来(我国和国外地理教学)。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论的任务
◎研究中学地理教育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研究中学地理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研究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原 则和方法; ◎研究改进地理教学的途径。
清末中小学各年级地理课程
除了中学二年级为每周3学时外,高小和中学阶段都 是每周 2学时,其中中学一、二年级安排地理概论 、亚洲总论、中国地理等内容,三、四年级开设外 国地理,五年级开设地文学。中学阶段总学时数达 到了每周 11学时。 1909年后中学分文、实(理)两科,文科在一、二 年级开设中国地理,每周3学时,三、四、五年级开 设外国地理,每周2学时,总时数为每周12学时;实 科一、二、三年级开设中国地理,四、五年级开设 外国地理,每周均为1学时,总时数为每周5学时。 在这一阶段,地理课程的内容主要叙述中外各 国的疆域、山川、城市、交通、物产等,课本的编 写具有地理志、地方志的特点。
3.我国现行中学地理课程的设置
根据原国家教委(今教育部)1990年颁发的《 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和1993年 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 学大纲(试用)》,现行中学地理课程设置如 下: 初一开设世界地理,每周3课时,课程内容包 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和地图初步知识, 作为学习中、外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第二部 分是世界概况,是对全球的总认识;第三部分 是各大区地理特征和一些国家地理知识;第四 部分主要讲时区、日界线和世界环境保护。
一、清末时期的地理课程设置(1904~1912年 ) 1904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兴办学校,颁布了《
奏定学堂章程》实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是 我国最早制订的、在全国范围中小学普遍施行的含有 地理学科的课程方案。
当时中小学学制一共是14年,其中初小5年,高小4年, 中学5年,各年级均开设有的地理课程,且周课时均 不少于1课时,如下表:
2.“文化大革命”以后阶段(1976年~现在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学 地理课程设置概况一览表(括号内为学 时数)
“文化大革命”以后,地理教育处于振兴阶段, 地理课程逐步得到恢复,学时也由少到多,逐步得 到增加。不仅在小学,而且在高中一年级(或高中 二年级),以及高中三年级的文科班也开设了地理 课程。 在教学内容上,初中阶段开设区域地理(包括中 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高中阶段基本上 讲授系统地理。在指导思想上,逐步明确了以人地 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地理教学内容的核心论 题。在地理课本的编写上,由以往“偏重提供事实 材料”向“事实与原理相结合”方向转变,区域地 理内容的组织由条述法向特征法转变,课本的表述 方法也由以往的文字表述为主向图文并茂方向转变 。
另一方面,在中国地理教材中,采用有关中国地形、 气候、人口等新的研究成果,如1937年张其昀编的《 高中本国地理》课本,就以竺可桢的全国八大气候区 为第一级区划,再按地形分为二十三区。八大区是华 南、华中、华北、云贵、东北、草原、蒙新、西藏。 此外,在教材中,还剔除了一些不属于地理的官制、 财政、军备等内容,增强了教材的地理性。 2.逐步改变单纯地理现象的描述,开始注意对自然 地理现象的解释和人地关系的分析。 3.根据地理教学的特点,教材中增加了地图,照片 和插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