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 春季】第四讲 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师版
高二物理下《第四篇微观和宇观世界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A.原子的核式结构...》40沪科课标版PPT课件
A
B
•效果检测
3.下列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B ) A.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B.电子在核外旋转,库仑力提供向心力;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 核里; D.原子核的直径大约为10-10m
பைடு நூலகம்
•效果检测
4.图中的圆点代表α粒子散射实验中的原子核, 带箭头的曲线代表α粒子的径迹,其中不可能发 生的是(ABD )
2. 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
放一通电直导线 AB 时,发现射线径迹向下偏,则 ( BC )
A. 导线中的电流由 A 流向 B B. 导线中的电流由 B 流向 A C. 若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往上偏,可以通过改变 AB 中的电流
方向来实现 D. 电子束的径迹与 AB 中的电流方向无关
根据核式模型及实验结果,画出 a粒子穿过金原子的运动
轨迹
对实验所测定的不同散射角中的α粒子的数目加 以分析,估算原子核的大小
原子半径大小 约为10-10m,而 原子核的半径大 小约为10-15m, 是原子半径的十 万分之一左右, 犹如一只小蚂蚁 与世界上最大的 金字塔相比,微 不足道。
小结
卢瑟福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1909年~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
手、学生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
放射源
显微镜
金箔(厚度10-6M)
α粒子散射实验。
实验现象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
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 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
少数α粒子发生了 较大的偏转
,极少
数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 90° ,有的甚
至几乎达到 180° 。
高二物理下《第四篇微观和宇观世界第十三章宇宙B.宇宙的基本结构》26沪科课标版PPT课件 一等奖
太阳系
其它行星
银河系
地球 月球
宇
其它恒星系
宙
河外星系
• 我们观察到的宇宙究竟是怎样一幅图景?
一张迄今为止最为精细的宇宙“婴儿期”照片,对137亿年前的宇宙 作出了富含大量细节的图像描述。照片来自于太空中的“威尔金森 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
二、恒星的演化过程
• 恒星的分类:分类特征:体积、温度、量度
主序星
中子星
白矮星
巨星
超巨星
• 恒星颜色、温度和亮度的一些关系
亮度 表面温度
• 恒星离我们的距离如何测定?
θ
• 我们怎样知道恒星的组成物质?
氢 氦 钠
钙
• 恒星的一生
宇宙的结构
地球是球形
继续
太 阳
返回
人类登月录像
地月系结构
由于地球的 绕日公转, 在近日点和 远日点的不 同产生了四 季的更替。
太阳系结构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
银河系结构 河外星系
天文学家把所有的空间及其中的 万物定义为宇宙。
我们所处的宙究竟是怎样一幅图景?
高中物理微观表达方法教案
高中物理微观表达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法。
2. 掌握用不同方式来描述微观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
2. 分子结构和化合物的性质。
3. 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
4. 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为什么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
二、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介绍原子的构成和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三、讨论分子结构和化合物的性质,引导学生探讨化合物中原子和分子的组合方式,以及不同化合物的性质差异。
四、探讨原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介绍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斥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五、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通过实验或模型来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和不同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六、总结归纳:总结本课内容,强调学习物理微观表达方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七、拓展延伸:推荐相关资料或实验,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微观世界的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法,掌握用不同方式来描述微观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理解物质世界的能力。
第四课 固体(课件)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是非晶体
多晶体和非晶体都具有各向同性
C.一块固体,若有确定的熔点,则该固体必定为晶体
D.黄金可以切割加工成各种形状,所以是非晶体
只有晶体才 有固定熔点
黄金是晶体,切割后分子结构不变,仍然是晶体
小试牛刀
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A.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B.多晶体也具有各向异性 C.非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 D.晶体的各种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不同的
安德烈与康斯坦丁,两人在此有贡献。
碳族新材料——石墨烯
富勒烯
碳纳米管
硬
薄
透光 性好
导热系 数高
可弯曲
石墨烯晶体管
室温下石墨烯载流子迁移率高,受温度和掺杂影响小,超高频率
柔性显示屏
石墨烯良好的电导性、透光性及柔性,使它在透明导电方面极具优势。
柔性光伏电池板
石墨烯与硅结合的新型太阳能电池。
超轻型飞机材料
某些物理性质各向异性 无规则的几何形状
多晶体 有确定的熔点
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无规则的几何形状
非晶体 无确定的熔点
物理性质各向同性
知识深化
判断晶体与非晶体、单晶体与多晶体的方法
(1)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 看其有无确定的熔点,晶体具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
熔点.仅从各向同性或者几何形状不能判断某一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小试牛刀
2.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可以根据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
B.一块均匀薄片,沿各个方向对它施加拉力,发现其强度一样,
则此薄片一定是非晶体
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显示各向同性,只有单晶体 显示各向异性
高中物理中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
高中物理中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从我们孩提时代开始,我们就开始对我们周围的物质充满了好奇,尤其是我们对这些物质的性质以及它们是如何运作的非常感兴趣。
高中时期,物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目,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深入地了解物质的机会。
当我们研究物质时,我们不仅要了解它的宏观性质,也要了解它的微观结构。
这篇文章将会探讨高中物理中的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什么?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指物质的构造和组成。
物质的微观结构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将物质分解成它的组成部分,然后分析并研究这些组成部分的属性以及他们如何相互作用。
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结构单元。
它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中心,也叫原子核。
电子则在原子核的外部运动。
每个原子都有其独特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数量的特征,因此每种原子都有其独特的特性。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是由一组原子组成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成的。
当原子组成分子时,它们可以共享电子和/或相互靠近。
这些电子的共享和空间的占据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反应改变了分子的性质当两种物质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反应,这样的反应会改变分子的属性和形态。
当一个物质与另一个物质反应时,原子之间的共享和空间占据会改变,这会导致分子的形成和分解。
例如,当烧烤袋中的食物与氧气反应时,形成碳二氧化物和水。
在这个反应中,原本组成食品的分子会被分解,形成组成碳二氧化物和水的分子。
物质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化物质从宏观到微观,是指我们可以把物质看成不同的尺寸和层面。
例如,我们可以将水看成一个蓝色的,跑进自来水管道的流体。
但是,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是由分子组成的液体。
在这种情况下,水变成了微观物质的混合物。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宏观性质,我们需要学习关于它们微观属性的知识。
例如,在分子的层面上,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水的表面张力。
高中物理微观结构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微观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2)掌握物质微观结构的基本特征,如分子的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等;(3)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及相互转化条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微观结构基本概念;2. 物质的三态变化及相互转化条件。
教学难点:1. 分子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2. 物质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显微镜、分子模型等;3. 学生实验报告、讨论记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沸腾、冰融化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微观结构;2. 提出问题: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分子间有哪些作用?二、新课讲解1. 物质的微观结构基本概念:(1)原子: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2)分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3)离子: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形成的带电粒子。
2. 物质的微观结构基本特征:(1)分子的运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如引力、斥力等。
三、实验探究1. 分子运动实验: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分子运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子的运动;2. 分子间作用力实验:通过分子模型实验,让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四、物质的三态变化及相互转化条件1.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2. 物质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导致物质状态的变化。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的微观结构基本概念、特征及三态变化;2. 强调分子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在物质三态变化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晶体微观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晶体微观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微观结构,了解晶体的形成和性质。
实验器材:显微镜、晶体样品、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镜片、显微镜灯、电源等。
实验原理:晶体是原子或分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而成的固体,晶体具有规则的、有序
的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晶体的微观结构。
实验步骤:
1. 将晶体样品放在载玻片上,并用盖玻片覆盖,使晶体样品压平。
2. 将样品放在显微镜镜片上,用显微镜镜片夹持并放置在显微镜平台上。
3. 打开显微镜灯,调节适当的放大倍数,观察晶体的微观结构。
4. 观察晶体的形状、颜色、透明度等性质,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1. 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避免在观察过程中损坏设备。
2. 谨慎操作载玻片和盖玻片,避免样品移动或损坏。
3. 观察时保持显微镜和样品的稳定,避免因晃动导致观察模糊或错位。
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观察晶体的微观结构,可以看到晶体的有序排列和规则性形状,这是晶体的典型特征。
不同晶体的微观结构会导致晶体具有不同的性质,如硬度、透明度、颜色等。
这些性质与
晶体的微观结构有密切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可探索晶体的形成机制和应用价值。
延伸实验思考:
1. 如何通过改变晶体的生长条件,控制晶体的形状和尺寸?
2. 通过比较不同晶体的微观结构,分析其性质上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3. 如何利用晶体的微观结构来设计新材料,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高中物理结构问题总结教案
高中物理结构问题总结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结构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2.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构成;3. 掌握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4. 能够应用结构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结构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2.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3.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转化过程;4. 结构问题的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构成;难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结构问题的兴趣。
2. 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介绍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示意图展示。
3. 深入探讨原子的结构:讨论原子核和电子云的相对位置、电子层数及填充规律。
4. 探究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通过实验或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不同态的物质间的微观结构差异。
5. 引导学生应用结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结构问题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归纳: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手段:1. 实物、示意图和模型展示;2. 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3.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练习表现;2. 结构问题相关作业;3. 知识检测考试。
拓展延伸:1. 学习原子结构在金属材料、化学反应等方面的应用;2. 探讨物质结构的微观变化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 结构问题是物理学习的基本内容,需要多维度综合讲解。
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物理教案
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物理教案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基本微观单位——分子和原子的结构;2.了解各种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特点;3.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为后续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物质的微观结构;2.掌握物质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3.掌握各种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一、物质的基本微观单位——分子和原子的结构1.分子的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
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不同的化学键形成不同的分子。
分子的结构可以用能量最低的构型来表示。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和其它粒子组成,其中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电子绕核心运动。
原子的基本属性,如化学反应、导电性等,都与电子的轨道有关。
二、各种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特点1.金属的微观结构金属具有电子海理论,即金属中的原子失去外层电子后形成的剩余部分组成了电子海,这些电子在整体上组成了一种电子气。
2.非金属的微观结构非金属物质的微观结构复杂,包括离子、分子和原子。
这三种微观结构的相互作用和各自的结构差异导致了非金属性质的多样性。
3.液体的微观结构液体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其微观结构较不稳定,分子或原子在空间上纷繁运动。
4.气体的微观结构气体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其微观结构是分子或原子自由运动。
三、物质的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1.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其结构的各项参数有关,如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均受物质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2.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其结构的化学键和电子的数目和布局有关。
具有相同化学键和电子共享形式的物质通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方法1.通过讲解和举例的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2.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认识物质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3.通过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各种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特点。
高二物理下《第四篇微观和宇观世界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A.原子的核式结构...》41沪科课标版PPT课件
(二)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
• 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均匀分 布在原子体内,带负电的电子 镶嵌在原子体内。
(三)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α 粒子散射实验
• (1)实验装置:
最美物理 实验之一
• (2)实验结论:
• 1)绝大多数的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与原来的运动方向偏离不多
• 2)少数 α粒子产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提出假设 •建立物理模型 •实验验证
• 例:卢瑟福通过
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
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右面平面示意图中
的四条线表示 α 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 物质的微观结构
A 原子的核式结构
(一)电子的发现:
• 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 • 电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部分 • 原子是可分的 • 汤姆孙因此获得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且被后人誉为 “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
阴极射线:稀薄气体放电时,当玻璃管内的气体足够稀薄时, 阴极就发出一种能使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发出荧光的射线。
• 3)极少数 α 粒子产生超过90°的大角度偏转,个别 α 粒子甚至被弹回
• (3)分析结论:
• 2、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 (1)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 • (2)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不停地绕核运动 • (电子绕核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就是原子核对它的电场力)
高二沪科版T同步(会考复习-物质的微观结构3星级★★★).doc
高中物理精品精锐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 学员姓名: 授课类型 星级 授课日期及时段T 物质的微观结构 ★★★年 级:高二 辅导科目:物理★★★教学内容课 时 数: 3 学科教师:★★★i.辅导准备 <建议用时 5 分钟!>知识内容 原子的核式结构物质的放射性 原子核的组成 重核的裂变、链式反应 核能的应用、核电站 我国核工业的发展iii.知识同步 <建议用时 20 分钟!>学习水平 A A A A A A高中物理精品一、要点提纲:1.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 1)汤姆生在阴极射线实验中发现电子,提出“葡萄干蛋糕模型”,发现原子有复杂结构。
2)卢瑟福为了证明“葡萄干蛋糕模型”,做了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3)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发现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4)卢瑟福用 α 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第一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人工转变。
5)查德威克用 α 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
2.α 粒子散射实验: 实验现象: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沿原方向前进,少数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极少数粒子产生超过 90 度的大角度偏折,个别粒子被弹回。
结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问里绕核高速旋转。
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约 l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 10-10m。
3.放射性射线的性质: 1)α 射线用一张厚纸片就可挡住,β 射线用几毫米厚的铝片可挡住,γ 和 X 射线用几厘米厚的铅板才能挡住。
2) 这三种射线都是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
发生α衰变时,能发射出的α粒子就是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氦原子核,21H 121n 4He02。
每经过一次 α 衰变,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减小 2 个。
β 射线中的电子并不是原子的核外电子,而是由原子核中的中子衰变成质子时释放出来的(1 0n11H10 e)。
固体的微观结构_高二物理教案_模板
固体的微观结构_高二物理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别是由于它们内部物质微粒的排列有规则和无规则造成的.2、知道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3、知道一种晶体物质能够生成几种不同的晶体,是因为它有几种不同的晶体结构.知道由同一种物质生成的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教学建议1、在中学还没有条件观察晶体的内部结构,因此在说明晶体与非晶体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它们内部物质微粒的排列有规则和无规则时,只要求学生有个大体的了解就可以了,不必做更多的讲解。
2、讲晶体的多形性,可以防止学生在物质存在的形式上产生片面的、绝对化的认识.典型例题例1——关于晶体的物质微粒排布对宏观外形的影响晶体为什么有规则的外形?答:由于晶体中的物质微粒在空间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微粒只在一定平衡位置做微小振动,所以晶体有规则的外形.例2——关于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表现不同的物理性质同一种化学成分的物质,为什么有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答:同一种物质中的微粒按不同的方式排列时,就会生成不同的晶体,而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如碳,按一种方式排列可以生成金刚石,而按另一种方式排列时会生成石墨,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不同.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次声波和超声波2、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次声波和超声波.教学建议因多普勒效应和此声波、超声波两节的内容少,建议用一个课时.本节重点是掌握声波的概念和形成声波的条件.学习中要了解声波能够发生反射、衍射、干涉等现象.声波反射时能听到回声,利用回声可以测速或测距.声波发生共振时称为共鸣现象.声波能离开空气在真空中传播吗?为什么?解答:不能.因为声波是机械波,必须有介质,声波才能传播.空气、水、玻璃等都可以作为传播声波的介质.如果发声体的周围没有传声介质,声波无法向外传播,人们就不会听到声音,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让学生了解声波有次声波、声波、超声波,它们是按频率划分的.了解它的利用和危害.请教师阅读下列表:项目声波备注概念声源的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声波声波是机械波,具有波的一切特征,能发生反射、衍射、干涉等现象产生的条件与介质、温度有关,标准状况下,空气中声速为332m/s,运算时常取340m/s声波的波长范围1.7cm——17cm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20Hz——20000Hz教学目标(1)知道宏观热学过程的方向性(2)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3)知道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4)知道能量耗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内容首先由热现象的方向性,说明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二: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但有些能量便于利用,而有些能量不便于利用,我们没办法将流失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能量转化的方向性造成能源不可能“用之不完,取之不尽”.教法建议建议:本节内容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有所了解,因此可采取学生自学,教师对难点简单引导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知道热传导的方向性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教学难点:热力学第二定律学生先自学,教师再难点简单引导、讲解.探究活动题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发现过程组织:个人方案:科技小论文评价:论文的科普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波长、频率、波速的物理意义;2、能在机械波的图象中识别波长;3、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识别图象、钻研问题的能力.教学建议本节的重点是理解波长的含义及公式的含义;要求对公式能灵活应用,学习中要理解波的传播速度的特点,掌握波速、频率、波长各由什么因素决定,减少理解概念出错的机会。
高二物理下《第四篇微观和宇观世界第十二章物质的微观结构B.物质的放射性及...》38沪科课标版PPT课件
质的本领,其中最强和最弱的分别是 __
和
。
课堂反馈
• 一束在磁场和电场中都不改变方向的射线 是( )
A.α射线
B.β射线
1 . 天然放射现象: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 象.
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首先发现了天然放 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结构的 复杂性.
2. 三种射线
(1)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α粒子流(氦核)、带正 电、电离作用 很强、贯穿本领 很小。
(2)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带负电、电离作用 较弱、贯穿本领 较强。
(3) 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是频率很高 的高能γ光子流 、电离作用 很小、贯穿本 领 很强。
课堂反馈
• 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主要有三种,分
别是 、 和
,
• 它们带电情况分别是
和
,
、_____
• 所以当它们通过电场时将分成三束,其
中偏向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分别是 _____
和
。这三种射线有不同的贯穿物
高二物理竞赛物质的微观模型PPT(课件)
13
分子力 引力
f
斥力
r ro
f 0 平衡位置
r0 ~ 1010 m
o
d
•
r0
r ro f 0
斥力起主要作用
r ro f 0
两质心间的距离,对于同种分子,它就是分子的直径。
11
❖ 因为吸引力出现在两分子相互分离时,故排 斥力作用半径比吸引力半径小。
❖ 液体、固体受外力压缩达到平衡时,排斥力 与外力平衡。
❖ 从液体、固体很难压缩这一点可说明排斥力 随分子质心间距的减小而剧烈地增大。
12
3. 分子力与分子热运动这一对矛盾
9
分子吸引力作用半径的存在:
1. 只有当分子质心相互接近到某一距离内, 分子间相 互吸引力才较显著,
2. 把这一距离称为--分子吸引力作用半径。
很多物质的分子吸引力作用半径约为分子直径的2 ~4倍左右,超过这一距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已 很小,可予忽略。
10
2. 排斥力
(1)能说明排斥力的现象:
分子力与分子热运动这一对矛盾
利用扫描隧道显
微镜技术把一个个原 子排列成 IBM 字母 的照片.
物质由大数分子所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例如: 气体易被压缩;
水在40000atm的压强下,体积减为原来的1/3;
以20000atm 压缩钢筒中的油,油可透过筒壁渗出。
这些事实均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不连续的,它
们都由微粒构成,微粒间有间隙。
引力起主要作用
rR f 0 R ~ 109 m
高中物理-高二固体的微观结构教案
高中物理-高二固体的微观结构教案主题: 高二固体的微观结构授课目标:1. 理解固体微观结构和析出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 掌握几种常见的固体组织结构及其特点;3. 掌握固体的电输导特性及常见应用。
教学重点:1. 固体微观结构和析出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 几种常见的固体组织结构及其特点;3. 固体的电输导特性及常见应用。
教学难点:1. 分子、离子和原子晶体的特点及其间的相互作用;2. 固体的电输导特性及其原理。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实验示范法;3. 阅读法;4. 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固体的微观结构及其特性的知识,这是我们理解物理学基础的重要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固体,比如:铁、木头、水晶等,那么这些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2. 提问: "什么是固体?它的微观结构是什么样的?二、理论部分(25分钟)1. 固体的微观结构a. 分子固体的微观结构及特点b. 离子固体的微观结构及特点c. 原子固体的微观结构及特点2. 固体的析出现象及其规律a.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b. 固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c. 固体的饱和度和上溶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d. 固体的晶体缺陷及其分类三、实验环节(20分钟)1. 实验1:固体晶体结构的观察通过实验观察各类固体晶体结构的特点,如布拉法衍射、透射率等2. 实验2:热力学击穿实验了解氧化铜的击穿驱动机理及其电输导特性,检测样品的阻抗、电导率等性质。
四、探究互动环节(10分钟)1. 带领学生针对上述实验进行讨论,分享实验数据、分析数据结果、提出问题等;2. 让学生分组分别阅读材料,展开固体微观结构的调研和研读。
五、归纳总结环节(5分钟)1. 总结固体的微观结构及其析出现象和规律;2. 强调固体微观结构研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高二物理教案固体的微观结构_0769文档
2020高二物理教案固体的微观结构_0769文档EDUCATION WORD高二物理教案固体的微观结构_0769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教学目标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别是由于它们内部物质微粒的排列有规则和无规则造成的.2、知道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3、知道一种晶体物质能够生成几种不同的晶体,是因为它有几种不同的晶体结构.知道由同一种物质生成的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教学建议1、在中学还没有条件观察晶体的内部结构,因此在说明晶体与非晶体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它们内部物质微粒的排列有规则和无规则时,只要求学生有个大体的了解就可以了,不必做更多的讲解。
2、讲晶体的多形性,可以防止学生在物质存在的形式上产生片面的、绝对化的认识.典型例题例1――关于晶体的物质微粒排布对宏观外形的影响晶体为什么有规则的外形?答:由于晶体中的物质微粒在空间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微粒只在一定平衡位置做微小振动,所以晶体有规则的外形.例2――关于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表现不同的物理性质同一种化学成分的物质,为什么有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答:同一种物质中的微粒按不同的方式排列时,就会生成不同的晶体,而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如碳,按一种方式排列可以生成金刚石,而按另一种方式排列时会生成石墨,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不同.教学目标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别是由于它们内部物质微粒的排列有规则和无规则造成的.2、知道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3、知道一种晶体物质能够生成几种不同的晶体,是因为它有几种不同的晶体结构.知道由同一种物质生成的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教学建议1、在中学还没有条件观察晶体的内部结构,因此在说明晶体与非晶体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于它们内部物质微粒的排列有规则和无规则时,只要求学生有个大体的了解就可以了,不必做更多的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
2、掌握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原子核人工转变的相关概念;
3、了解核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教学难点】: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考点链接】:
1.发现阴极射线:说明(—英国)
2.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英国)
3*.玻尔的原子模型:解释了原子发光的原理(—丹麦)
二.α粒子散射实验
1
1.实验现象:
(1)绝大多数α粒子
(2)少数α粒子
(3)绝少数α粒子
2.实验现象的解释:
(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区域是
(2)原子内部有的粒子存在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
(2)原子的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3)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 .
三、天然放射现象
1. 首先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类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2.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原子序数小于83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些也具有,它们放射出的射线共有种。
四、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核的衰变
1.α射线:速度约为1/10光速的,贯穿作用,电离作用。
2.β射线:高速运动的,速度接近。
贯穿本领,电离作用。
3.γ射线:波长极短的,贯穿本领,电离作用。
4.一张普通的白纸即能挡住α射线,但β射线能穿过几毫米厚的铝板,而γ射线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
中子能穿过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5.半衰期:
①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所需要的时间。
②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无关。
③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的原子核才适用。
2
旗开得胜
五、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的组成
1.卢瑟福发现质子: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3.原子核的组成:
①原子核由组成。
质子和中子统称为。
②核子之间存在使之结合在一起的。
核力是一种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只在2×10-15m的短距离内起作用的力。
六、放射性同位素
1.具有相同和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2.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①利用它的射线;
②作为示踪原子。
3. 使人类首次得到放射性同位素。
3
旗开得胜
01
去海边游泳,我妈跟我说:你先别下水,太危险,我去给你租个花圈。
02
那天去饭店点了份米线,结果老板问我:打包还是带走......
老板我在这吃不行么?
03
我对前桌说,你知道么我同桌是个二货,我的同桌听见了马上反驳道:滚蛋,你同桌才是二货。
04
在路上碰见一位老大爷在拎东西,本想帮他分担一下,一开口变成了:老东西,大爷我帮你拎。
05
有次我犯事惹了我妈,我妈在揍我之前说了一句:你别叫我妈,我没你这样的妈!
06
大冬天和朋友去ATM取钱,正好遇见运钞车加钞,在旁边无聊的等,我问他:冻不冻手啊?
他哈了口气说:冻手。
就听见咔咔的声音,旁边四杆枪口同时指向了我俩。
07
老师嘱咐我们:春游坐车时老实点,别总把头和胳膊扔出去。
08
老师:您好,我是他的班主任王金莲。
我爸:哦,您好,潘老师。
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