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概念及概述

合集下载

关于贫困的概念

关于贫困的概念

关于贫困的概念贫困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和相对性很强的概念。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首先,贫困是指人们生活水平低下,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缺乏必要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状态。

在经济方面,贫困意味着收入水平低、就业机会少、生活条件差等。

在社会方面,贫困与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均密切相关,贫困群体通常面临着排斥、歧视、无声无息等现象。

在文化方面,贫困湮没了人们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限制了他们获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

在政治方面,贫困将人们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缺乏对自己生活条件改善的控制权。

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它具有时空性。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贫困的定义和标准有所不同。

世界银行将每天收入低于1.90美元的人口定义为极端贫困,而国际劳工组织将每天收入低于3.10美元的人口定义为贫困。

在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贫困线标准是每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村居民。

此外,贫困还受到物价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就业机会等因素的影响。

贫困具有动态性,即人们的贫困状态可以改变。

贫困是由于个体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不足而导致的,因此提高这些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能力可以减少贫困。

这包括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提供职业培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等方式来提升人们的技能和就业机会,从而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政府政策也可以帮助人们走出贫困。

贫困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全球有超过8亿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占全球人口的10%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障碍阻碍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因此,减少贫困、消除贫困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为了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包括:制定和实施扶贫政策,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和健康保健等公共服务的提供,推动公平的资源分配和社会公正。

贫困概念的经典释义——贫困经济学理论探讨之一

贫困概念的经典释义——贫困经济学理论探讨之一

贫困概念的经典释义——贫困经济学理论探讨之一作者:谭诗斌来源:荆州扶贫信息网来源日期:2003-10-30本站发布时间:2005-12-15 14:44:51阅读量:820次形式逻辑学认为,概念是反映客观现象或客观现象本质属性的基本思惟形式。

概念的认识价值在于,能在对象中找到本质的、一般的东西。

毫无疑问,科学的贫困概念则是反映贫困现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

因此,研究贫困问题,必须首先把握贫困概念的科学涵义。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贫困便一直成为迄今为止各社会形态中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对于贫困这一社会存在,人们可以从感性上直觉它,但似乎很难从概念上把握它。

也就是说,对于社会中的贫困,人们能较容易地根据一些现象,如缺吃少穿、营养不良、没有足够收入、无法获得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来作出感性判断,但真正对贫困作出抽象判断并对其一般概念给出准确、科学的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经济背景下,贫困的特征是大不相同的。

同时,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对于贫困的理解和评价也是大不相同的。

正因如此,有些学者对贫困概念的科学涵义的可知性表示怀疑,陷入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困惑之中。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贫困是一个非常难以捉摸的概念”,“贫困一词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萨缪尔森著:《经济学》第14版,上册,第658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英国学者奥本海默也认为:“贫困本是一个模糊概念,它不具备确实性。

它随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而变化。

”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对“贫困”这一概念的涵义作出了种种解释。

较为经典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一)中国的传统解释——财货贫乏论中国古汉语对“贫”、“穷”、“困”的释义主要是指处于财货匮乏的境况。

关于“贫”,《说文》释义:“贫,财分少也。

”《广韵·真韵》曰:“贫,乏也,少也。

贫困和反贫困

贫困和反贫困
支出。 ④用最低食品费用支出除以合理的恩格尔系数,所得商即 为贫困线。
贫困的测度——贫困程度的衡量
• (二)贫苦程度的衡量 1、贫困的广度指标 2、贫困的深度指标 3、贫困的强度指标 4、贫困的相对程度指标 5、其他贫困程度指标
贫困的测度——贫困程度的衡量
• 1、贫困的广度指标
贫困人口的比重(用P1表示),又称贫困发生率,是指可支配收 入(或消费支出)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
测度贫困的广度指标,表示贫困人口范围的大小。
计算公式:
P1=F(X)=n/N
贫困人口比重
贫困线
总人口 贫困人口
贫困的测度——贫困程度的衡量
• 2、贫困的深度指标
贫困深度指数(用P2 表示),又称贫困差距指数。它是基于 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相对于贫困线的累加贫困差距
,是建立在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相对于贫困线的距离基础上的。计
– 1、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那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 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要 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国家统计局 农调总队,1989)
– 2、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 基本物质、基本服务相对缺乏或绝对缺乏以及缺少发展机会 和手段的一种状况。——(童星、林闽钢,1994)《我国的 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
个人、群体、地区的收入水平或实际生活水准而确定的贫 困线。
贫困的测度——贫困线的测定
• 5、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测定方法
• 绝对贫困线:热量支出法、基本需求法、恩格尔系数法、 超必需品剔除法、总支出与总收入之比法、编制贫困指数 法、经济计量分析法、收入与营养均衡法等。
• 相对贫困线:收入等分定义法、收入平均数法、商品相对 不足法

第七章 贫困理论与社会救助

第七章 贫困理论与社会救助

⒉恩格尔系数法 • 恩格尔曲线(Engle Curve):反 映消费量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支出 (或收入)的比例。 • 恩格尔定律(Engle‘s Law):食 品支出比例与收入的增长成反比。
比食 例品 支 出 所 占
收入
恩格尔定律
运用恩格尔系数法确定贫困线方法有二:
二、贫困产生的原因
(一)主体不发育论,也称素质论
• 认为,贫的本质规定是人的素质差,即 把人的素质落后作导致贫困的终极原因。 人的素质虽然包括人的先天票赋,但后 天的教育水平和社会环境对人的素质的 形成和提高也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
(二)供体不平等论
• 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贫困地 区外部经济社会环境的不平等, 即不平等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 是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
优点: (1)直观明了,通俗易懂,而且可以 罗列得很详尽细致,从而也便于社 会公众参与意见;
(2)它能够保证扶贫对象的最起码 的需要。
争议:
• (1)应该往菜篮子里装什么?由谁来决定往菜篮子里 装什么? • ⑵因为最后选择纳入“菜篮子”的总是最容易取得 一致的项目,而有争议的项目往往会被搁置起来, 所以,用市场菜篮法制定贫困线标准容易偏低; • ⑶该法这种严格的清单式的计算,限制了扶贫对象 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自由选择极少,从人权的角 度看.这是不公平的。
供体不平等论的代表思想主要有以 下几种: • 1、分配论。认为,贫困是财产、 收入和权力不公平分配的结果。或 者说,贫困就是不公平分配。其代 表性理论观点有社会分层职能学说、 社会阶层斗争学说和依附论等。
2、发展经济学者的观点 • 认为,片面地采取“西化”的发展 模式是贫困的根源所在。换言之, 把贫困的造成看成是政府的责任。 这种观点认为,由于种种原因,我 们的地方政府没有提供满足穷人发 财致富的欲望的环境和机会。

(完整版)贫困的概念及概述

(完整版)贫困的概念及概述

第十三章贫困问题概述: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得以提高。

但社会发展至今,贫困问题却日益严重地摆在人们面前,成为全世界的一个严峻课题。

人类社会渴求摆脱贫困,不断地寻找脱贫的出路,但结果并不如人所愿。

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重任。

本章从贫困的一般概念类型出发,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和中国反贫困政策进行深入剖析。

世界:(观看世界贫困图片)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也日益恶化,据有关国际组织2005后统计,在最近5年里,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有10多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每天有7.5亿人挨饿。

目前,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约占其人口的1/3以上,其中9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南亚、南洲、中美洲、巴西和中国。

非洲人口的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拉美地区有近2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发展中国家每年都有50万妇女死于分娩及有关的并发症,700万人死于可以预防的疾病,800万儿童死于因饮水和空气污染而引起的疾病,这些数字之和远远超过战争所造成的死亡。

由于营养不良,发展中国家5000万儿童智力和体能不健全。

此外,有1.3亿学龄儿童失去了入学机会,其中80%是女童。

我国:(观看中国贫困图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国现在面临的贫困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最新消息)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副司长刘书文2014-12-15日公布的消息,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1年的最新标准,相当于每天1美元,25年保持低标准,终于接近世界扶贫标准)的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8249万人;按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多。

在湖南、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这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在500万以上。

贫困经济学讲义

贫困经济学讲义

序—1.关于贫困的概念贫困:就是指由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所造成的使个人或家庭不能维持正常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生存状态。

2.关于贫困的特征主体:是指贫困人口,客体:是指贫困地区。

3.对贫困类型的界定中国的贫困分为制度性贫困和非制度性贫困。

制度性贫困包括:体制性贫困和观念性贫困;非制度性贫困包括:资源匮乏贫困,生态恶劣型贫困,灾害导致型贫困,人口膨胀型贫困和能力衰弱型贫困。

本书根据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提出消除对应的物质贫困、文化贫困和政治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

序二“三P”问题:人口,贫困,污染。

“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

经济学家指出:人们决不能忽视创造全球经济增长的机会和减少贫困的需要,因为贫困是滋生一切罪恶的温床。

引言一.贫困经济学究的现状综述贫困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美)舒尔茨(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一代大师)1965.5发表文章《贫困经济学》具有里程碑意义。

“经济学家应将关于贫困问题的理论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建立专门研究贫困问题的理论性学科——贫困经济学。

(瑞典)冈纳.缪尔达 20世纪60年代里程碑巨著《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的研究》《世界贫困的挑战——世界反贫困大纲》《富国和穷国:70年代的发展战略》(印度)阿玛蒂亚.森 90年代末因对福利经济学和贫困问题研究获偌贝尔经济学奖阿玛蒂亚.森在谈到“9.11”时,也言及恐怖活动和贫困问题有关联的两点,第一,不惜生命投身于恐怖活动的志愿者中许多人抱着有一种对世界的不公平的反抗情绪,而贫困却是不公平的最大问题;第二,恐怖分子有必要制造一种理由使自己的行为正当化,对不公正宣战是一种制造正当化的理由。

第一编贫困的一般理论研究第一章. 贫困的基本概念:贫困和贫困线贫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和地域的概念,它是随着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贫困论述的共性:第一:贫困呈现动态性,历史性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历史阶段。

贫困ppt..

贫困ppt..

全国国有企业下岗人数
年份 人数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409.9 260.2 300.8
350.9 408.7 706.9
二是个人和家庭方面的因素;影响城市贫困的个人和 家庭方面的因素很多,但最本质的因素是家庭规模、家庭 年龄结构及劳动适龄人口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竞争能 力和适应能力等。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也是导致贫困的重 要原因。但对贫困户而言,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自 谋职业或兼职兼业创收的局限性很大,加上缺乏资金,所 经营项目的选择余地小、利润低,只能从事一些收入较少 的零星劳动。
农村贫困人口 城市贫困人口 城市农民工
城市贫困人口
城市贫困群体的贫困原因
一是亏损和双停企业的效益下降;目前亏损和双停企业主要 集中的行业是:纺织、轻工、森工、煤炭、军工,这5个行业的职 工都属于低收入群体,他们的收入仅是高收入行业职工的1/2~ 1/8。减发工资、拖欠工资和离退休金的现象相当严重。
4、维护进城务工人员权益,并积极创造条件提供 必要的社会保障。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的各项歧视和限
制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工的收费和变相收费。逐步解决农 民工工伤、医疗、失业、养老四大保险缺失的问题。统筹好 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
中国反贫战略的5项指导原则
一是直接面向贫困者的原则。各项政策都必 须以贫困者受益为基本出发点,各种扶贫投资要以 贫困者为基本投向,把贫困者真正包括进缓解贫困 的计划之内。
相对贫困
一方面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贫困线不断提高而产生的贫困; 另一方面指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各阶层内部 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贫困 。
我国贫困的现状

第九章贫困问题

第九章贫困问题

第九章贫困问题第一节贫困状况第二节贫困的原因第三节反贫困的措施一、贫困的概念与类型(相关概念)l、什么是贫困?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

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

贫困的存在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因而,贫困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等。

2、什么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

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

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

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有(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贫困的最常见的划分。

这种从贫困程度的角度的划分明确地反映了接近人类生存临界点最基本的贫困类型,尽管相对贫困在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解释,但绝对贫困的确定对于缓解、维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3、什么是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生存型贫困是指生产资料匮乏,满足不了基本需要,解决食物和衣物成了主要的奋斗目标;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生存受到威胁。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述评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述评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述评一、引言贫困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消除贫困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对贫困概念的内涵、演进与发展进行详细述评,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贫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二、贫困概念的内涵1.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水平低于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最低水平,而相对贫困则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水平相对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较低。

这两种贫困概念都是基于收入水平来定义的,但绝对贫困更关注的是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而相对贫困则更注重个人或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对收入水平。

2. 能力贫困与权利贫困能力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由于缺乏教育、技能、健康等原因而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或就业机会,导致其基本生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权利贫困则是指个人或家庭由于种族、性别、社会地位等原因而被排斥在社会资源和机会之外,导致其无法享有与其他人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这两种贫困概念都强调了贫困的多维性,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收入的不足。

三、贫困概念的演进1. 从收入贫困到多维贫困随着对贫困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贫困不仅仅是收入不足的问题,还包括教育、健康、住房、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的不足。

因此,多维贫困概念逐渐得到认可和应用。

多维贫困指数考虑了个人或家庭在多个维度上的剥夺情况,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贫困状况。

2. 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绝对贫困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相对贫困问题却日益突出,即使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一部分人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

因此,相对贫困概念逐渐得到关注和研究。

四、贫困概念的发展1. 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中国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是对传统扶贫方式的一次创新。

该战略强调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施策,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方式,提高扶贫效果和可持续性。

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也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贫困概念的经典释义――贫困经济学理论探讨之一

贫困概念的经典释义――贫困经济学理论探讨之一

贫困概念的经典释义——贫困经济学理论探讨之一谭诗斌荆州扶贫信息网来源日期:2003-10-30本站发布时间:2005-12-15 14:44:51阅读量:820次形式逻辑学认为,概念是反映客观现象或客观现象本质属性的基本思惟形式。

概念的认识价值在于,能在对象中找到本质的、一般的东西。

毫无疑问,科学的贫困概念则是反映贫困现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

因此,研究贫困问题,必须首先把握贫困概念的科学涵义。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贫困便一直成为迄今为止各社会形态中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对于贫困这一社会存在,人们可以从感性上直觉它,但似乎很难从概念上把握它。

也就是说,对于社会中的贫困,人们能较容易地根据一些现象,如缺吃少穿、营养不良、没有足够收入、无法获得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来作出感性判断,但真正对贫困作出抽象判断并对其一般概念给出准确、科学的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经济背景下,贫困的特征是大不相同的。

同时,不同的政治信仰、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对于贫困的理解和评价也是大不相同的。

正因如此,有些学者对贫困概念的科学涵义的可知性表示怀疑,陷入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困惑之中。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贫困是一个非常难以捉摸的概念”,“贫困一词对不同的人意味着不同的事情”(萨缪尔森著:《经济学》第14版,上册,第658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英国学者奥本海默也认为:“贫困本是一个模糊概念,它不具备确实性。

它随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而变化。

”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对“贫困”这一概念的涵义作出了种种解释。

较为经典的主要有以下几类:(一)中国的传统解释——财货贫乏论中国古汉语对“贫”、“穷”、“困”的释义主要是指处于财货匮乏的境况。

关于“贫”,《说文》释义:“贫,财分少也。

”《广韵·真韵》曰:“贫,乏也,少也。

”关于“穷”,《广雅·释诂四》释义:“穷,贫也。

贫困理论

贫困理论

对反贫困策略的研究,主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1)界定反贫困的概念,从而确定反贫政策实 施的最终目标;
(2)选择反贫困路径,即反贫政策实施的切入 点;
(3)反贫困政策的效果评价。
五、国内外贫困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 宏观层面:关于扶贫战略方面的研究 • 微观层面:农村贫困问题,城市减贫方面
劳动生 产率提

正循环
劳动力 素质提

生活水 平提高
(5)阿玛蒂亚·森:权利贫困理论 • 森理论的独特魅力在于深刻分析了隐藏在贫困背后的生
产方式的作用,以及贫困的实质。 • 森主要研究的是贫困的特殊形态——饥饿。他认为要理
解饥饿,必须首先理解权利体系,并把饥饿放在权利体 系中加以分析。 • 饥饿是交换权利的函数,不是食品供给的函数。
数,即“贫困线” • 这是源于“恩格尔定律”的收入比例法
二、贫困经济学基本问题
(一)贫困经济学的含义
贫困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 科,所要研究和考察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 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和矛盾。具体地说:
贫困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贫困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 律的一门学科。
保证足够高的投资率,以使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的 增长,从而使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这个投资率 水平即“临界最小努力”
(4)缪尔达尔:“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
• 理论内容:
➢ 在动态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因素互为因果,呈现出 “循环积累”的发展态势。这种发展关系不是均衡的、守 恒的,而是一种“累积性的循环”。
(二)贫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贫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穷人问题。

第九章 1农村贫困与农村扶贫

第九章  1农村贫困与农村扶贫




贫困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 第一,贫困是由于资源的匮乏,从而使其生活水 平低于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这里讲的资源, 既包括物质资源,也包括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 第二,从根本上讲,贫困是缺乏手段、能力和机 会。因此,要克服贫困,就要给贫困者以扶持, 换言之,社会不应该仅仅被动地保障贫困者的最 低生活水准,而应该更多地把注意力投向铲除人 们陷入贫困的根源,主动地保障贫困者拥有必要 的手段、能力和机会。
3、贫困的测度 (1)贫困线: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

(2)贫困人口调查指数 (3)社会经济地位量表

4、农村贫困理论 (1) 要素短缺论 (2)智力低下论。 (3)贫困文化论 (4)环境成因论 (5)素质贫困论 (6)功能贫困论 (7)社会排斥论 (8)能力贫困论
(3)贫困县的划定 1986年和1994年,国家两次确定了国家级 贫困县331个和592个。



广西 的贫困县
南宁市(4):马山县、天等县、隆安县、龙州县
桂林市(1):龙胜县

柳州市(4):忻城县、融水县、三江县、金秀县 百色市(10):凌云县、乐业县、平果县、德保县、 田林县、西林县、田东县、靖西县、那坡县、隆 林县 河池市(9):天峨县、凤山县、南丹县、东兰县、 环江县、罗城县、巴马县、都安县、大化县



世界银行在其年度报告《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指出:“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 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 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 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 在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 告》中,世界银行给贫困所下的定义是:“缺少 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该报告同时指出, 衡量生活水准不仅要考虑家庭的收入和人均支出, 还要考虑那些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比如医疗卫 生、预期寿命、识字能力以及公共货物或共同财 产资源的获得情况。它用营养、预期寿命、5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入学率等指标,作为以消费为基 础对贫困进行衡量的补充。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消费经济学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消费经济学

贫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l、什么是贫困?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

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

贫困的存在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因而,贫困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等等。

2、什么是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

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也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

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

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

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是贫困的最常见的划分。

这种从贫困程度的角度的划分明确地反映了接近人类生存临界点最基本的贫困类型,尽管相对贫困在发展程度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解释,但绝对贫困的确定对于缓解、维持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3、什么是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生存型贫困是指生产资料匮乏,满足不了基本需要,解决食物和衣物成了主要的奋斗目标;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生存受到威胁。

温饱型贫困是指在正常条件下,食物和衣物能够得到供给,但经济发展还很困难,生活水平还很低,抵御灾害的能力还很弱,食物和衣物的供给还缺乏可靠的基础,收入水平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实现小康的道路还很漫长。

经济学中穷人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济学中穷人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经济学中穷人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经济学中穷人的定义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争议性的问题。

贫困被认为是一种在经济和社会层面上的不平等现象,涉及到个体或家庭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

然而,对于穷人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它涉及到了不同国家、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差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经济学中穷人的定义,并研究贫困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我们还将分析贫困人口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贫困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贫困现象并寻找解决办法。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经济学中贫困的局限性。

尽管经济学可以提供一些有关贫困的定性和定量数据,但贫困问题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往往涉及到政治、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因素。

因此,仅仅依靠经济学的方法可能无法全面解决贫困问题。

最后,我们将对未来贫困状况进行展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贫困问题将继续引起人们的关注。

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贫困问题的本质,并积极探索解决贫困问题的策略和途径。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经济学中穷人的定义以及贫困问题的本质,并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清晰地展示经济学中穷人的定义。

本文将按照以下三个主要部分进行展开: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提供读者对论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接着,将介绍文章的结构,即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将分别讨论不同的内容。

正文部分将围绕经济学中穷人的定义展开讨论。

首先,将探讨经济学中贫困的定义,介绍各种经济学理论对贫困的界定和解读。

其次,将介绍贫困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探讨如何确定一个人是否处于贫困状态。

最后,将分析贫困人口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教育程度、就业机会等,以了解贫困状况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将对贫困的认识与解决进行总结和评价。

贫困和反贫困PPT课件

贫困和反贫困PPT课件

知晓率和参与率。
监督扶贫政策的实施
03
加强对扶贫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措施加以解决。
教育与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针对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 力和竞争力。
3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将农民工、 灵活就业人员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扶贫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科学的扶贫政策
01
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贫困人口的需求,制定科学的扶贫
政策,确保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培训
02
让贫困人口了解扶贫政策的内容和申请流程,提高扶贫政策的
自然环境因素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 恶劣的地区往往经济落后, 导致贫困。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较大,可能导致贫困。
资源匮乏
缺乏必要的自然资源,如 土地、水、矿产等,限制 了地区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增长
就业机会
过快的人口增长给经济带来压力,导 致贫困。
就业机会不足,劳动力转移困难,影 响家庭收入。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单一、传统,缺乏创新和竞 争力,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制度与政策因素
制度缺陷
制度不健全、不公平,导致资源 分配不均,加剧贫困。
政策倾斜
政策导向不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 口,限制了其发展机会。
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投入不足,基础 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滞后。
文化因素

贫困定义新版

贫困定义新版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起,贫困可以说始终是迄今为止各社会形态中一种常见旳社会现象。

对这一社会存在,人们尽管可以从感性上去直觉它,但似乎又很难从概念上精确把握它。

换句话说,对于社会中旳贫困,人们一般可以根据某些现象如缺吃少穿、营养不良、没有足够收入、无法获得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来作出感性判断,但是,要对贫困作出抽象判断并对其一般概念给出精确而科学旳定义,并非一件简朴容易旳事情。

ﻫ例如,在经济学家看来,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旳总称。

但一方面是指经济范畴旳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种人或一种家庭旳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旳最低原则。

而在社会学家眼中,贫困则是在物质资源方面处在匮乏或遭受剥夺旳一种状况,其典型特性是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ﻫ由于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经济背景不同,贫困旳特性也很不相似;同步,也由于政治信奉、价值观念和社会身份不同,人们对于贫困旳理解与评价存在着较大差别,学者们对贫困概念往往陷入一种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旳困惑之中。

例如,英国学者奥本海默就觉得:“贫困本是一种模糊概念,它不具有旳确性。

它随时间和空间以及人们旳思想观念变化而变化。

”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就表达,“贫困是一种非常难以捉摸旳概念”,“贫困一词对不同旳人意味着不同旳事情”。

ﻫﻫ作为一种历史性旳范畴,贫困旳概念旳确是一种不断变化着旳概念,纵观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曾对其内涵作出过种种解释。

例如在中国古汉语中,有关“贫”、“穷”、“困”旳释义都指向财货匮乏旳境况。

《说文》说:“贫,财分少也。

”《广雅·释诂四》觉得“穷,贫也”,“困,穷也。

”《左传昭公十四年》说:“大体贫穷相类,细言穷困于贫,贫者家少财货,穷谓全无家业。

”而《荀子·大略》觉得:“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为贫,至无有者为穷。

”可见,中国古代将“贫穷”和“贫困”重要释义为财物极为缺少旳艰难窘迫境况。

富裕中的贫困名词解释

富裕中的贫困名词解释

富裕中的贫困名词解释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关于贫困和富裕的讨论。

但是,有时候人们对这些名词的真正含义了解甚少。

本文将对富裕中的贫困进行名词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并思考如何减轻贫困问题。

1. 贫困:贫困是指缺乏基本的生存资源,如食物、住房、医疗和教育等。

贫困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贫乏,还涉及到无法满足个人和家庭的基本需求,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贫困常常伴随着社会排斥、机会不平等和限制个人发展的状态。

2. 富裕:富裕是指拥有大量的财富和资源,足够满足个人和家庭的需求,并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富裕的人们通常拥有良好的教育、高薪工作和稳定的经济收入,以及广泛的社交圈和文化享受。

尽管富裕和贫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状态,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经常听到“富裕中的贫困”这一词语。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富裕中的人们陷入贫困呢?3. 金融压力:金融压力是一种常见的富裕中的贫困形式。

富裕家庭可能会在经济危机、投资失败或失业等突发情况下失去大量财富,从而无法维持原先的富裕生活。

他们可能面临着负债累累的局面,甚至不得不申请借款或卖掉财产来支付日常开支。

4. 无目标的消费:富裕中的贫困还可能来源于富裕家庭的无节制消费。

有些人过度追求奢华和享乐,不断地购买昂贵的物品和参与高消费活动。

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富有,但随之而来的是日益累积的债务和财务困境,他们可能无法持续维持过去的富裕生活水平。

5. 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导致富裕中的贫困的原因之一。

富裕家庭有时会因为家庭关系紧张、工作压力过大、社会期望等因素而导致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个人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的不稳定,并对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面对富裕中的贫困,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减轻贫困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下面是一些建议:首先,个人需要建立良好的金融规划。

无论个人的经济状况如何,都应该养成理财的习惯,避免过度消费和产生债务。

人们可以制定预算,确保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平衡,合理地规划每一笔开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贫困问题
概述:
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得以提高。

但社会发展至今,贫困问题却日益严重地摆在人们面前,成为全世界的一个严峻课题。

人类社会渴求摆脱贫困,不断地寻找脱贫的出路,但结果并不如人所愿。

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的基本国策,也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重任。

本章从贫困的一般概念类型出发,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和中国反贫困政策进行深入剖析。

世界:(观看世界贫困图片)在过去的50年中,世界财富增加了7倍,但世界范围内的贫困问题也日益恶化,据有关国际组织2005后统计,在最近5年里,全世界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有10多亿人缺乏安全饮水等基本生活条件,每天有7.5亿人挨饿。

目前,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约占其人口的1/3以上,其中9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南亚、南洲、中美洲、巴西和中国。

非洲人口的一半挣扎在饥饿线上,拉美地区有近2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发展中国家每年都有50万妇女死于分娩及有关的并发症,700万人死于可以预防的疾病,800万儿童死于因饮水和空气污染而引起的疾病,这些数字之和远远超过战争所造成的死亡。

由于营养不良,发展中国家5000万儿童智力和体能不健全。

此外,有1.3亿学龄儿童失去了入学机会,其中80%是女童。

我国:(观看中国贫困图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国现在面临的贫困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最新消息)扶贫办国际合作和社会扶贫司副司长刘书文2014-12-15日公布的消息,按照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1年的最新标准,相当于每天1美元,25年保持低标准,终于接近世界扶贫标准)的扶贫标准,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8249万人;按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多。

在湖南、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这6个省份的贫困人口都在500万以上。

全国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连片特困地区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的问题。

所以说,贫困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相当且依然严峻,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是指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者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涉及全球政治稳定,人类文明的进步,全球稳定和谐发展。

要想全面的认识贫困问题,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贫困。

较早的定义有:
★1901年,朗特里(S·Rowntree)提出的,他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的总收入不足以维持家庭人口最基本的生存活动要求,那么,这个家庭就基本上陷入了贫困之中。


此后,随着贫困研究日趋深入,关于贫困的定义越来越多。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贫困是指对人类基本能力和权利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缺乏。

早期的贫困定义将视野局限于物质生活,而新近的贫困定义刚认为贫困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社会和个人等多方面原因。

★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贫困下的定义:贫困是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提出按1985年价值人均每天l美元的绝对收入标准确定贫困线,是迄今为止进行贫困国际比较的最重要的尺度之一。

这个标准把贫困定义为物质生活,强调物质和收入的绝对数量……
可见,贫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它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问或不同的地域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贫困。

那么我们再从多角度对贫困去了解一下贫困,看看贫困有哪些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