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二模试卷分析
化学第二模考质量分析
![化学第二模考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fb68b5dd88d0d233d46a34.png)
九年级化学第二模考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本次考试试题题量、题型以及分值设置与中考一致。
试题量难度适中,整体布局合理,梯度安排合理,试题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试题内容的编排与中考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有利于学生进入中考情景。
体现了考试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整卷没有怪题、偏题和超难题,考查的都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对实施新课程,把握新课程理念及今后的教学工作均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基础,体现出科学性。
试卷题目阐述清晰、明确;图表多;特别注重课本上的实验。
各小题分布基本合理。
注重从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取材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性、真实性。
这样可以降低试题的难度,很好!多数题对以后的教学有导向性。
2、注重将化学教育目标有机和谐地统一于试题中,体现化学学科考试的价值取向。
在考查“双基”的基础上,注意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3、注重考点,稳中有变,变中有新。
对一些重要考点不放过,但与学生见面的题又有变动,充分体现了试题的创新精神。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大题为选择题总分14分,出现错误较多的是9,11,13,15题。
第9题,考查的是实验基本操作,学生虽然经常做这类题型,但是对于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有时不是很清楚。
第11题,学生不会根据材料分析问题,导致错选。
第13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难度不大,但学生对化肥的掌握不牢固,造成错选。
15题对于图像的起点折点终点所描述的事实对应不起来,从而造成错解。
第二题为填空与解答题,总分19分,问题主要表现在:1、化学用语表述不准,化学方程式书写不配平,箭头条件不标注等。
2、基础知识匮乏,错别字严重。
3、综合能力欠佳,19,20题不会设计实验,对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及工业流程中物质的除杂,有些学生根本看不懂题。
九年级化学二模试卷分析
![九年级化学二模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810d07ff00bed5b9f31d72.png)
2015年中招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分析一、试题整体情况分析试(一)试卷结构和题型分析见下表:(二)试题内容分析化学试卷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命题力求体现对学生化学素养的考查,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出题覆盖面广,没有偏题怪题。
化学试卷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全卷四大题23道小题,其中1~12题为单项选择题(共12分);13~18题为填空题(共16分);19~22题为简答题(共12分);23题为综合应用题(共10分)。
具体分布化学试卷涉及的知识点及其所占分值和考试层次要求统计如下:(三)试题的创新点及命题意图(1)紧扣双基,强化对化学基本素养的考察。
命题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共四种题型,注意发挥不同题型功能,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考查点覆盖面广,比例分配均衡。
(2)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查力度大。
考试卷中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查力度继续增大,全卷共有10处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术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掌握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永恒主题。
(3)图表多,信息量大。
图标有7幅。
如第4题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第6题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第9题对溶解度曲线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定量分析有关溶解度的问题;第12题考查对物质反应的分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第15题是对多种物质共存时发生反应先后顺序的分析;第21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观察和分析,进而学会灵活应用;第22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
(4)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
化学试题突出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紧密联系社会,不少考题以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理解、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九年级化学二练试卷分析
![九年级化学二练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7152b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6.png)
九年级化学二练试卷分析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淡蓝色火焰?A. 硫磺B. 木炭C. 铁丝D. 铜片2. 下列哪个过程属于放热反应?A. 燃烧B. 碘升华C. 氨水吸收二氧化碳D. 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3.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哪种方法来检验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A. 加热法B. 滴加硝酸银溶液C. 石蕊试液D. 电解法4. 下列哪种气体可以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A. 氢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氮气5. 下列哪种溶液的pH值大于7?A. 盐酸溶液B. 硫酸溶液C. 氢氧化钠溶液D. 醋酸溶液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碘和淀粉反应会形成蓝色复合物。
()2. 铜在空气中加热会直接转化为氧化铜。
()3.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钠和水,这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4.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可以直接化合水。
()5. 在实验室中,通常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在空气中,铁丝不能燃烧,这是因为铁丝的燃点比氧气中的温度______。
2. 通常情况下,金属与酸反应会______和______。
3.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______沉淀和______。
4. 在实验室中,通常用______来检验水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
5. 当溶液的pH值等于7时,说明该溶液是______的。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质量守恒定律。
2. 解释什么是酸碱中和反应。
3. 描述水的电解过程。
4. 简述催化剂的作用原理。
5. 解释为什么金属在空气中会生锈。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实验室中有10g的氢氧化钠,需要多少克的盐酸才能完全中和?2. 如果有5升的空气,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那么这5升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是多少?3. 如果有100毫升的0.1摩尔/升的盐酸溶液,那么这个溶液中氯离子的摩尔数是多少?4. 如果有20克的铜片在空气中加热,最终会得到多少克的氧化铜?5. 如果有100毫升的0.5摩尔/升的氢氧化钠溶液,那么这个溶液的pH值是多少?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转化。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f9b2709ec3d5bbfc0a74b7.png)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 、FeO 、CuO 和C 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黑色粉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在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B .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滤渣中一定无CuOC .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最多有四种物质D .若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H 2SO 4和FeSO 4【答案】D【解析】【分析】金属氧化物优先于金属与酸反应,C 不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u 2+在水溶液中显蓝色,Fe 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Fe 、FeO 与硫酸反应生成的Fe 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能将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A 、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不一定含有Fe ,FeO 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Fe 2+在水溶液中显浅绿色,故A 错误;B 、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了溶液中含有硫酸铜,能判断黑色粉末中含有CuO ,不能判断滤渣中是否有CuO ,故B 错误;C 、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无硫酸铜,没有剩余的硫酸,如果硫酸的量不足,则滤渣中最多可以有Fe 、FeO 、CuO 、C 、Cu 五种物质,故C 错误;D 、C 不与稀硫酸反应,如果原固体粉末中没有铁或氧化亚铁,那么铁丝表面就有红色固体析出,所以有气泡,说明一定有硫酸和硫酸亚铁,故D 正确。
故选:D 。
2.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C .Fe x O y 为Fe 2O 3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答案】D【解析】【详解】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2442Fe +H SO =FeSO +H 56982x y 0.2g↑56x =20.2g ,98y =20.2gx=5.6g ,y=9.8g则生成Fe x O y 的质量为:12.8g-5.6g=7.2g ;21.4g 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21.4g 100%11.2g 56+173⨯⨯=⨯ Fe x O y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5.6g=5.6g ;Fe x O y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5.6g=1.6g ;故56x :16y=5.6g :1.6g ,x :y=1:1,故Fe x O y 的化学式为:FeO ;FeO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设与FeO 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 2442FeO +H SO =FeSO +H O72987.2g z727.2g =98z,z=9.8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g+9.8g 100%=19.6%100g⨯ 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O 、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Δ2CO+2Fe(OH)Fe+FeO+3H O+2CO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322Δ2CO +2Fe(OH)Fe +FeO +3H O +2CO 56214m 21.4g56m =21421.4g,m=5.6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5.6g+21.4g-12.8g=14.2g 。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e7c7f9fe4733687f21aaab.png)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D.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答案】A【解析】A.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随固体溶解,溶质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B.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反应中固体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二氧化锰和锰酸钾的质量和。
C.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溶质硫酸铜转化成硫酸亚铁,二者的质量比为160:152,而溶剂不变,所以反应中溶液质量减少; D. 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质量不变。
选A2.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 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6%B.20%C.25%D.40%【答案】C【解析】【详解】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所得溶液蒸发82. 2g水后得到的固体是硫酸镁, 24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2424g100% 4.8g120⨯⨯=,硫酸根的质量=42g-4.8g-19.2g,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9619.2g100%19.6g98÷⨯=,参加反应的硫酸溶液的质量=19.6g19.6%=100g÷;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82.2g –(100g-19.6g)=1.8g;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161.8g100% 1.6g18⨯⨯=,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反应生成水中氧元素质量=1.6g。
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6g100%25%1.6g+4.8g⨯=。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4a7545ff00bed5b9f31df5.png)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A .AB .BC .CD .D【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热,而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和氯化钙,方案1和方案2都合理,不符合题意;B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根据除杂原则方案1是正确的,方案2不正确,因为盐酸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用点燃的方法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下不能点燃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D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加入适量的盐酸是错误的叙述,盐酸能与氧化钙发生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
现将5.4g 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 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 蓝色滤渣。
(已知样品成分仅为Na 和Na 2O ,相关反应①222Na 2H O 2NaOH H +=+↑ ②22Na O H O 2NaOH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 .最终所得溶液中存在两种溶质B .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5.5gC .原混合物中钠元素质量为4.6gD .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46: 3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将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中,222Na 2H O 2NaOH H +=+↑,22Na O H O 2NaOH +=,4224CuSO +2NaOH=Cu(OH)+Na SO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9.8g 蓝色沉淀,则该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沉淀,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为y4224CuSO +2NaOH =Cu(OH)+Na SO 1608098yx9.8g↓ 160y =989.8g y=16g <150g ×16%=24g 80x =989.8gx=8g 故硫酸铜过量,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铜,不符合题意;B 、氢氧化钠共8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可得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氢氧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8g 100%=4.6g 40⨯⨯ 设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为a ,钠的质量为5.4g-a ,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5.4g-a)+a 100%=4.6g 62⨯⨯,a=3.1g ,钠的质量为:5.4g-3.1g=2.3g 设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222Na +2H O =2NaOH +H 4622.3gm↑ 46 2.3g =2mm=0.1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5.4g+150g-9.8g-0.1g=145.5g ,不符合题意;C 、由B 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4.6g ,不符合题意;D 、由B 的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钠的质量为2.3g ,氧化钠的质量为3.1g ,则原混合物中钠和氧化钠的质量比为2.3g:3.1g=23:31,符合题意。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0abf5d6294dd88d1d26b8a.png)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A.12.8 g B.6.4g C.3.2g D.1.6g【答案】C【解析】Fe2O3+ 3H2SO4= Fe 2 (SO4 )3+3H2O CuO+H2SO4= CuSO4+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故n(O)=n(H2SO4)=0.2mol,故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2mol×16g/mol=3.2g,故选C。
2.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锌粉,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三种阳离子B.若气体1为混合物,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Fe2+C.若溶液1呈无色,则固体粉末X中不可能含有硫酸铜D.若溶液2呈浅绿色,则沉淀2不可能是纯净物【答案】B【解析】【分析】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锌粉。
取固体粉末X,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溶液1和沉淀1,在沉淀1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沉淀2、溶液2和气体1生成。
因为目前所学的除了银离子和稀盐酸产生氯化银沉淀,其他任何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均无法生成沉淀,根据题意不含银离子,所以沉淀1中包含两种沉淀,为碳酸钙和沉淀2,且可知沉淀2不和稀盐酸反应,结合题意,所以该沉淀2一定是铜,铜的来源是第一步骤硫酸铜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固体粉末X中一定有锌、硫酸铜和碳酸钙。
分四种情况讨论:①若固体粉末X只存在锌、硫酸铜和碳酸钙。
取固体粉末X,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溶液1和沉淀1,溶液1为硫酸锌。
a:硫酸铜与锌反应时,硫酸铜过量,沉淀1为碳酸钙和铜。
在沉淀1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铜不和稀盐酸反应,所以沉淀2为铜,溶液2为氯化钙,气体1为二氧化碳。
初三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初三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6d88165f0e7cd18425367b.png)
初三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分析这次化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
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应证了平常我对学生说的那句话:“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基本上就能拿到90分,另外的10分在你对知识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
”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次考试使用的化学试卷,共六大题26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70分钟。
该试题以“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作为考试命题的基本思路,比较客观地检测了学生学业水平。
为了更加客观有效地开展考后评价工作,本人对自己所教的两个班83份样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总体评价试题总体比较平稳,紧扣教材,侧重基础,全面灵活的考察了初中化学知识,无择题、偏题、难题,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难度适中。
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点,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
试卷注重考查学生最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化学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等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试题充分体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课改理念,导向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答卷质量分析1.选择题抽样数据2.非选择题错误摘录第16题:(2)一种复合肥化学式的书写让大部分同学惊了一下,平时光注重了识别,忽略了对简单复合肥的记忆。
第17题:(2)审题不清草率读题写题,没有认真分析是酸碱“度”,还是酸碱“性”。
第18题:(3)部分同学选C,只比较了t2时ab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不太理解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溶解度的变化而显不同。
第19题:多选维生素,在审题中没有注意“提供能量”的营养素;⑵②漏选B或D,没有分析出是“钙、铁”两种元素,所导致的疾病。
第20题: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有缺“↑”、未配平等现象,⑵中NaHCO3写成Na2CO3是出错率最高的。
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3c5c11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3.png)
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质量分析根据对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的质量分析,以下是几个关键的观察结果和结论:1. 考试难度化学模拟考试的难度适中。
通过分析学生的成绩分布和考题的答题情况等因素,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考试中有一定的挑战,但仍能够应对。
这种适中的难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考点掌握情况九年级学生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方面表现良好。
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较好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然而,部分学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化学现象或实验操作还存在一些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3. 解答能力九年级学生在化学解答题上表现较为一致。
他们能够清晰地陈述问题,使用合适的化学术语和概念进行解答。
然而,部分学生在解答长篇问答或复杂问题时,存在一定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不足。
提高学生的解答能力可以通过增加解答题练的数量和难度,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4. 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操作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步骤和技巧,准确记录数据和观察现象。
然而,另一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疏忽或操作失误。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可以通过加强实践训练和实验指导。
综上所述,九年级化学模拟考试的质量总体较好。
然而,仍有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强化,如加强对复杂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解答长篇问答题的能力,以及加强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化学学习成绩。
二模化学考试质量分析
![二模化学考试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89710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e0.png)
二模化学考试质量分析铜川市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一、学生分析:本届学生整体素质一般,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近期的复习中有个别同学奋起直追,进步很大例如:郭蒙,此学生性格沉稳好动脑思考,其他成绩一直保持领先,然而化学成绩一直成为该同学的瓶颈,然而经过近期的复习之后这位同学的化学也能迎头赶上。
然而也有个别同学的基础比较后进如:高歌同学,他成绩一直处于全年组的最后面,长期的状态导致他对学习任何学科都兴趣缺缺,溜号,跑神,即使他对本学科有兴趣学习,也会由于知识积累的缺乏使他无法正确理解,这就需要作为科任教师的我在其身上下大功夫帮其迎头赶上。
二、试题分析:1、二模试卷的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试卷从内容到形式比较新颖。
全卷由五大题组成,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题型,突出考查学生综合探究问题的能力。
试卷还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
试卷图文并茂,符合初三学生特点。
文字阅读量大且信息丰富,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设计了第五大题计算题,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
![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a7192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3.png)
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的总体评价本试卷试题编制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教材,试题注重基础知识,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化学理论与学生实际相联系,注重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等能力的考查。
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无怪题、偏题、难题。
全卷共有27个题,知识涵盖面广,灵活性较强。
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也为我们复习起到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具体特点如下:1、选择题难度不大,得分率较高,大多题比较基础,个别题有点难度。
如试题中的12小题就是环元素周期表的考查,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不带单位,直接选B.16题纸火锅是09年的中考原题。
20题物质之间的转化和看图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大部分学生在上学期难以弄清楚此知识点,而且此题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必须掌握基础且全面的知识,并且还需具有较好的联系转换能力才能解答。
20小题又是选择题的压轴题,考查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溶液溶质相关知识。
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酸碱盐的熟悉程度,同时对教师平时授课中的要求较高,要适当的注重知识的延伸。
2、考试题对实验关注能力的考查。
如9和19小题就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中的细节问题。
3、注重对化学用语和物质分类的考查。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关键环节。
本次模拟试题加强了对化学用语的考查。
如21题第一小问考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好多同学只填吸附,22题考乙醇燃烧记不住配平方式,优生有的直接弄成甲烷燃烧。
23题第3问对中下等学生是难点、很多学生对此知识模棱两可,低价加亚高价直接读分不清,失分率较高。
4、填空题主要考察的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22题第1小问考查查基础知识三大化石燃料基本得分,属常规题型,得分率较高。
5、通过实验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实验探究的设置,强化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25题信息采集于题目,又有别于题目。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析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析中考化学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c58cc8915f804d2b16c1ed.png)
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析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九年级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庙沟门中学越慧一、命题思想:本试卷为中考模拟试卷,以中考说明为依据,旨在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意义,因此试卷难度适中,以最基本的知识点为考核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考场发挥。
二试卷质量分析(一)试卷题型及分值试卷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与物理合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总分50分。
题型、题号及分值见下表:(二)试卷内容分析见下表题号知识点分值9物质的变化2 10净化水,软硬水的转化,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2 11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描述,质量守恒定律2 1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措施2 13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2 14物质的构成,原子的性质,物质的分类,中和反应2 15除杂所选用合适的的试剂和方法2 16(1)化石燃料,环境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方法3(2)营养素,洗涤剂的乳化作用(三)试题特点分析1.强调基础,联系实际基于陕西省2013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本次考试范围全面,难度适中。
试题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着重考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生产、科学发展中的化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试题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挖掘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背景知识,从生活以及人类面临问题取材,渗透人文情感和积极的价值取向。
2.突出学科特点,重点考察科学探究为突出学科特点,以实验基础知识和操作为素材的题目在本次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
如第11题在实验基础知识考察。
第15题对除杂中合适试剂和方法的选择第22题“探究蚁酸性质”在描述完实验现象后,再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实验结论。
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分析讲解知识精讲 试题
![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分析讲解知识精讲 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978b7f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d7.png)
九年级化学二模试题分析讲解版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二模试题分析讲解【模拟试题】〔答题时间是: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共2大题一共3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Al 27 Cl 35.5 Fe 56一. 选择题〔本大题一一共10题,每一小题2分,一共20分〕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A. 海水蒸发B. 冰雪消融C. 镁带燃烧D. 汽油挥发2. 以下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 离子都是原子得到电子的带电粒子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3. 对以下科学事实的归纳和总结,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A. 置换反响不一定要在溶液中发生B. 碱能跟一切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响C. 酸能跟所有的盐起反响D. 酸跟活泼金属反响一定生成盐和氢气4. X和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和乙,甲的化学式为XY2,其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乙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那么乙的化学式为A. XYB. XY3C. X2Y3D. X3Y5. 分别将以下各组物质同时放入水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响的是A. 氯化铜和硫酸锌B. 氢氧化铜和硫酸铁C. 硫酸钡和硝酸D. 碳酸钡和硝酸6. 以下物质中,分别与AgNO3、CuSO4、K2CO3三种溶液混合时,均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A. 盐酸B. 硝酸钙溶液C. 氢氧化钠溶液D. 氯化钡溶液7. 要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HCl,分别参加过量..的以下物质,其中最合理的是A. CaCO 3B. 2)(OH CaC. CaOD. AgNO 38.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以下图。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⑤①②③ C. ③④①②⑤ D. ②①④③⑤9. 以下物质沾在试管内壁上,用盐酸不能洗去的是 A. 做氢气复原氧化铜实验留下的亮红色固体 B.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响留下的蓝色固体 C.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后残留的黑色粉末 D. 铁钉锈蚀形成的锈斑10. 只含碳、氢或者碳、氢、氧的物质充分燃烧后的产物均为CO 2和H 2O 。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b04bb89b89680203d8258d.png)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答案】C【解析】【详解】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由图可知,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不说明温度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g÷(30g+100g) ×100%<30%;C. 由图可知,当温度变化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小,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当温度变化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会有较大的改变,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D.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而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C。
2.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5.3%B.5.6%C.12.7%D.13.4%【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22MgO 2HCl=MgCl H O 409540++溶液增加质量3222MgCO 2HCl=MgCl H O CO 848444=4044+-↑++溶液增加质量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2MgCl 9540x 150g-142g=8g溶液增加质量 95x 40=8g解得x=19g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g100%12.7%150g⨯≈。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782d55524de518974b7d5c.png)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某同学进行了煅烧石灰石的实验,过程如下(假设杂质不发生变化,酒精喷灯中的燃料是酒精C2H5OH)。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步骤Ⅰ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B.步骤Ⅱ、Ⅲ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氧化钙C.白色固体M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D.白色固体M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2.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A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B.B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C.C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D.D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3.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推论不正确...的是( )A.若甲是碳酸钙,则乙转化成丙的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B.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丁可以是单质碳C.若甲是碳酸钠,乙是硫酸钠,则丁可以是氯化钡D.若丙是二氧化碳,丁是熟石灰,则丁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乙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5.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527d09c77da26924c5b04e.png)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
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ΔMgO + 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生成了水蒸气,固体的质量要减少;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放出了二氧化碳气体,固体的质量要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
【详解】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故A说法正确;B、由图象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12.9g-12.0g=0.9g设氢氧化镁的质量为mΔ22Mg(OH)=MgO+H O58180.9m g58m=180.9g,解得:m=2.9g则碳酸钙的质量为12.9g-2.9g=10g设碳酸钙完全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32CaCO =CaO +CO 1004410g n ↑高温10010g =44n,解得:n=4.4g x=12.0g-4.4g=7.6g 若碳酸钙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10g 100%100100%52.6%7.6g⨯⨯⨯≈>36.0%,说明了碳酸钙没有完全分解,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 3、MgO 、CaO ,故B 说法错误;C 、图中ab 间任一点(不包括a 、b 两点),说明了氢氧化镁没有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 3、MgO 和Mg (OH )2,故C 说法正确;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向c 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 2的质量为(12.0-x )g ,故D 说法正确。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ad239fbd64783e09122bc0.png)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中考复习阶段,小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②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甲烷、氢气和氧气;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 .①④⑤B .①③⑥C .②⑤⑥D .②④⑤ 【答案】A【解析】①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区别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合理;②催化剂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不合理;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合理;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合理;⑤微量元素是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但补充微量元素也要适可而止;合理;⑥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而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合理。
故选A 。
点睛: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能够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 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 C .Fe x O y 为Fe 2O 3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D 【解析】 【详解】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2g ,由于只有铁和稀硫酸反应才能生成氢气,设生成铁的质量为x ,与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y2442Fe +H SO =FeSO +H 56982xy0.2g56x =20.2g ,98y =20.2gx=5.6g ,y=9.8g则生成Fe x O y 的质量为:12.8g-5.6g=7.2g ;21.4g Fe(OH)3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21.4g 100%11.2g 56+173⨯⨯=⨯Fe x O y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5.6g=5.6g ; Fe x O y 中氧元素的质量为:7.2g-5.6g=1.6g ;故56x :16y=5.6g :1.6g ,x :y=1:1,故Fe x O y 的化学式为:FeO ; FeO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水,设与FeO 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z2442FeO +H SO =FeSO +H O72987.2g z727.2g =98z,z=9.8g 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g+9.8g100%=19.6%100g⨯由题干信息可知,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铁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O 、二氧化碳和水,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Δ2CO+2Fe(OH)Fe+FeO+3H O+2CO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m322Δ2CO +2Fe(OH)Fe +FeO +3H O +2CO 56214m 21.4g 56m =21421.4g,m=5.6g 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为:5.6g+21.4g-12.8g=14.2g 。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9050b419e8b8f67c1cb973.png)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中考复习阶段,小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用淬火后的钢针制钓鱼钩;②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③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④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⑤通过初中化学所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均可生成水;⑥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⑦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等热固性塑料;⑧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是一种复合肥。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4 B.3 C.2 D.12.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序号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A CO2与O2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B酒精与白醋闻气味C CaCO3与NaCl加水,观察是否溶解D NaOH与Na2CO3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A.A B.B C.C D.D3.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3Cu+A1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A.只有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4.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5.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结论A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B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蒸发C除去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通入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D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取少量溶液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A.A B.B C.C D.D6.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C.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D.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分别加少量水溶解B鉴别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分别通入二氧化碳C除去Zn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K2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OH加入适量的稀盐酸A.A B.B C.C D.D8.向一定量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654d3702d276a201292e09.png)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完全正确,错误;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氧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不完全正确,错误;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错误;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完全正确。
故选D。
2.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5.3%B.5.6%C.12.7%D.13.4%【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22MgO 2HCl=MgCl H O 409540++溶液增加质量3222MgCO 2HCl=MgCl H O CO 848444=4044+-↑++溶液增加质量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2MgCl 9540x 150g-142g=8g溶液增加质量 95x 40=8g解得x=19g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g100%12.7%150g⨯≈。
故选:C 。
【点睛】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3.现有一包由3.2g 铜、13g 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 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 种,溶液中溶质为n 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m=2,则n=2或3 B .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 ,则m=4 C .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 D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 >Cu >Ag ,由3.2g 铜、13g 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 3溶液中,Zn 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 反应完成时,Cu 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招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题整体情况分析试
(一)试卷结构和题型分析
见下表:
(二)试题内容分析
化学试卷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命题力求体现对学生化学素养的考查,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出题覆盖面广,没有偏题怪题。
化学试卷共4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全卷四大题23道小题,其中1~12题为单项选择题(共12分);13~18题为填空题(共16分);19~22题为简答题(共12分);23题为综合应用题(共10分)。
具体分布
化学试卷涉及的知识点及其所占分值和考试层次要求统计如下:
(三)试题的创新点及命题意图
(1)紧扣双基,强化对化学基本素养的考察。
命题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部分。
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共四种题型,注意发挥不同题型功能,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考查点覆盖面广,比例分配均衡。
(2)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查力度大。
考试卷中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查力度继续增大,全卷共有10处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最重要的化学术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掌握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永恒主题。
(3)图表多,信息量大。
图标有7幅。
如第4题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第6题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第9题对溶解度曲线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定量分析有关溶解度的问题;第12题考查对物质反应的分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认识,第15题是对多种物质共存时发生反应先后顺序的分析;第21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观察和分析,进而学会灵活应用;第22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
(4)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
化学试题突出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紧密联系社会,不少考题以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
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理解、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1、2、3、4、5、13、16、17、20、(2)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5)注重考查实验能力和探究推理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科学探究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内容。
加强实验考查的力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各题的难度系数
(1)第一题:选择题
该大题的阅读量大,整体难度不,其中第8题、第9题第10题、和第12题得分较其它题低。
如,第8题考查物质间的反应,要求熟悉物质的性质;第9题
考查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对于分析能力和对溶解度认识不足
的学生来说有难度。
第10小题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金属的活动性应
用及溶液中溶质的分析;第12小题不少学生丢分,不理解反应的实
质,该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答对率较低,这反映出多数学生分析
判断能力不强。
(2)第二题:填空题
第15、18题出错较多,第15题不会分析坐标图Ph=7时的原因,另外还是因为基础不扎实。
第18题时判断题,要求学生熟悉物质的
性质,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3)第三题:简答题
第19题语言组织不到位,不简练;第20题主要错在化学方程式没有熟练掌握,化学式写错或者没有配平;第21题失分较多的原
因第3问密度大小混淆。
第22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应用,部分学生
把X直接写成铁错误,还有部分学生分析不到第二步向滤液中加Zn
的作用。
(4)第四题:综合应用题
主要问题是学生考虑问题不全面思维不严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所致。
最后一问根据方程式计算,部分学生化学方程式写错或计
算错误导致失分。
三、今后的化学教学措施
(一)转变复习理念,体现学生为主的原则:
现在的化学中招考试,已从单一的知识型逐步过渡到知识+能力型,并且越来越向能力测试的方向倾斜。
因此,在组织学生迎战中招的化学复习教学中,就应更加
重视在落实化学双基的基础上,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素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激励他们在学习进程里发挥主动精神,体现学生为主的原则。
(二)把握教材内容,形成网络式的知识体系
(1)紧扣考点。
所谓考点,指的是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编制的《中招化学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范围。
复习伊始,我们就将复习计划告诉给学生,计划确定了首轮基础知识复习的安排,以考点复习化学课本,把各单元分别纳入包容它的大块之中,形成知识构架编排复习体系,但仍以课本为依托按单元复习。
每单元教材复习之初,再将各单元规定的考点编织成教学目标明确的告诉给学生,使其成为贯穿全单元复习始终的脉络。
(2)关注热点。
所谓热点,指的是历届化学中考反复测试的知识要点。
例如物质的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环境的污染与保护。
化学现象的描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指示剂的使用,化学用语表示的意义,物质间能否发生反应的简单判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混合物的分离及除杂,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判断,燃烧的条件与灭火,金属的锈蚀与保护,实验装置正误,简单实验方案的设置,以及有关化学式、方程式、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等,几乎是年年必考的热点问题。
为了突出热点,每单元教材复习之初,我们除了向学生说明考点外,还应编织以热点为骨干的知识体系表解及围绕热点展开的自学思考题来引导学生;这些思考问题能成为教师课堂归纳知识要点的提纲。
至于每单元检测题和综合训练题里的客观试题,则侧重编用热点知识的选择题,与历届中考题接轨。
(3)突出难点。
所谓难点,指的是学生在明确考点、掌握热点过程中所遇到
的知识障碍、理解疑难和易混淆之处。
高考复习容量大、内容广、时间紧,平均使
用力量既不可取也不可能。
因此,我们注意从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舍得在热点里
的难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以保证学生脑海里构建的知识体系脉络畅通,统摄
自如,启动灵活。
具体的做法是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及时掌握学生课前自学和平
时练习时存在哪些障碍,然后在知识要点分析归纳课和练习评讲时,通过阶梯思考、
师生讨论或思维点拨等手段,帮助学生清除这些障碍。
(三)复习讲究策略,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作为化学教师所要采取的策略较为重要的是处理好三种关系:基础知识能力训练;整体要求与分类指导;广集信息与合理选题。
(1)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
在复习训练中,如何针中招题的特点处理好基础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呢?采取的策略应该是“知能兼
互相渗透,不同阶段,有所侧重”。
在基础复习阶段,我们把复习重点放在双基知的落实上。
不过,每当要求学生系统地钻研课本时,很注意指导学生怎样自学;
当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和知识规律时,很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每当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知识时,又强调学生对许多实验仪器、品、操作的特点进行再认识。
所有这些,都渗透着学生自学、思维、观察和实验力的训练。
到了综合复习的阶段,重点转移到能力训练时,我们并没有忽视组织生对已学知识的系统复查;每当剖析某一道能力题时,都忘不了提示学生注意解时借助了哪些基本知识,把这些知识要点再次进行强化。
(2)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的关系。
对于化学中招考试,一个学班里学生的化学水平有高有低,因此复习时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
对此,我采取的策略是“整体要求,分层指导,抓住两头,带动中间”。
每个复习阶段,每
知识单元,我们都提出教学目标,从中等程度的学生水平出发,安排复习时间和容,规定训练题量;统一要求每位学生都用考点来规范和检查自己,努力争取达复习目标。
然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达标程度和训练量,不作统一的规个别辅导时,侧重于抓强、弱两头的层次。
(3)正确处理好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的关系。
关于信息、资料的采集与用,对于中招复习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广集信息,合理选选题求精,重在落实。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广集信息资料。
面对各种信息资教师则务必克服随意性和被动性,不能仅粗略浏览,凭大概印象就决定取舍,而该认真做一遍,将那些内涵深刻、启发性强、起点虽高落点却低的典型题挑出来己组合。
在训练量上,切莫用“题海”淹没学生,而必须做到精选精练,限量用题这样做既保证了学生对精彩的试题能认真消化,促使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制时间,不影响各学科的平衡发展。
总之,中招化学复习任务繁重,要转变理念,把握教材,讲究策略,努提高化学复习教学的质量
渑池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