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传达出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的道理。
在本次教学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成功之处(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展示精美的动画视频,展现了一口古井和一只坐在井里的青蛙,还有一只从远方飞来的小鸟,这种直观的情境呈现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故事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课堂的讲解过程中,我也适时地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更好地理解了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环境。
(二)注重朗读指导这篇课文以对话为主,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在指导学生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时,我通过示范朗读、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比如,读青蛙的话时,引导学生用自信、固执的语气,而读小鸟的话时,则要表现出见多识广的感觉。
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不仅读得更加生动,而且对角色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三)启发思考,理解寓意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故事的寓意,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例如,在读完青蛙和小鸟关于天大小的争论后,我问学生:“你们觉得青蛙和小鸟谁的看法对呢?为什么?”“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了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即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要像小鸟一样有广阔的视野,全面地看待事物。
二、不足之处(一)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在课堂提问环节,我发现部分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而一些基础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参与度较低。
在小组讨论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个别小组讨论氛围热烈,而有些小组则进展缓慢。
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为每个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机会和引导。
(二)拓展延伸不够深入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和寓意后,虽然我也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拓展环节,如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像青蛙这样的人,但这些拓展内容还比较浅显,没有充分挖掘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
坐井观天课后反思(四篇)
坐井观天课后反思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的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起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知道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注重发展学生思维。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明确目的要求,推荐思考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
同时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朗读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意的要求学生哪个字重读,哪句话必须拖长音或轻读,而是充分的给孩子朗读体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指名让学生按自己的方法去读对话,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相互比较朗读的效果,自然就能体会出什么样的语气适合这个角色,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坐井观天课后反思(二)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主要体现在,在重点词语的把握上漏掉了一个较重要的词"井沿",其实我可以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井沿的意思,感受对话发生的场所等,并且引出文章第一段话,让文章通过三个词连成一个整体,不会让人有断章的感觉,所以在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文章的完整性。
另外,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
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篇完美版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一):坐井观天反思《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搞笑的童话寓言。
透过生动、富搞笑味性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理解课文寓意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自己把寓意告诉学生,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为了不让学生因为难以理解就放下,也为了学生因为答案得知太易而不动脑,所以我在教授这课时一向想办法调起学生学习的胃口。
在课堂上,我透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透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理解无边无际就是十分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很快地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老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教学重点段时,我让学生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观点: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天无边无际,让学生找出它们提出不同观点的理由,并进行朗读。
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大话、无边无际、遥远等几个新词语的意思。
透过摆观点、找句子,学生一下子分清谁对谁错。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透过用手做成的望远镜开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上课时,这个简单的实验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同时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书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由此学生也能明白青蛙产生错误的原因是:长期生活在井底,高高的井闭挡住了它的视线,因此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最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为了让学生更加有目的的学习课文,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和大家一齐背诵了识字4,并且拓展学生的思维,说出更多的成语,让他们明白一般的成语故事都能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然后学生很自然的就带着对于这课的疑问进入了学习。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简单的理解课文资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从看似简单的文章中体会出道理?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多读书。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8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8篇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一《坐井观天》讲的是一只小鸟和一只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争论天究竟是大还是小的故事。
告诉我们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自己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反映问题。
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却自以为是。
课文共七个自然段,一至三段讲小鸟落在井沿上,青蛙问他从哪儿来,小鸟说他从一百多里外的天上来。
四至七段讲青蛙和小鸟因天的大小发生争论,青蛙坚持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小鸟请他跳出井口看一看。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知道故事说明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一点,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又加强朗读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
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
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
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
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然后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的积极性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秀5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秀5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一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
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
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课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
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
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
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
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
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
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
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
《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通用11篇)
部编版二班级语文《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通用11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量,下面是我整理的《部编版二班级语文《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通用11篇)》,快快拿去用吧!部编版二班级语文《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1《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
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辩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知同学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
它以浅显,简洁的故事说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辩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一、教学成效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同学“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同学在轻松愉悦中猎取了学问,培育了力量,提高了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问、培育力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
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同学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辩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同学读书的方法,要求同学“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组织同学争辩、释疑。
如何执教本课,我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
另外,本节课接受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同学感悟道理,功到自然成。
二、成功之处1、课上,通过有效、激趣的问题让同学动脑想方法,同时出示精致课件引导同学争辩,各抒己见。
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力量,积累了语感。
2、课文结束后,我又让同学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殊是把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
同学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同学入情入境。
这样,不仅对同学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熬炼了语言表达力量和制造力量。
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篇
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反思5篇二年级《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1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首先是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
首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在让学生说说无边无际的()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在此基础上回到文本,”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想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说说小鸟也许飞过哪里。
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的十分精彩,小鸟也许飞过高高的山,大大的城市等等。
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
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
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语言,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看上去自己有点忙乱,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刘琴)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博睿特外国语学校刘琴教学目的:1、会写:蛙、错、答、还;理解无边无际、大话,体会笑的含义。
2、读懂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大?小鸟为什么认为天无边无际?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大话、无边无际、笑,理解青蛙、小鸟不同观点形成的原因,初步理解这个成语的寓意。
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课前诵读《小青蛙》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呱。
它说自己是画家。
画只兔子两条腿,没有耳朵扁扁嘴。
画只鸭子四条腿,长长耳朵三瓣嘴。
兔子鸭子笑哈哈,问青蛙,画的啥?小青蛙,低着头,一下子成了哑巴。
二、谈话导入师:儿歌中的小青蛙多粗心呀,孩子们会向它学习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与青蛙有关的寓言故事。
齐读课题《坐井观天》。
1、先来和词语娃娃打打招呼吧!(开火车:小鸟、青蛙、朋友、看见、抬头、回答、不信、错了、还用、大话、井沿、坐井观天、无边无际)2、还记得故事讲了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吗?3、你能把青蛙和小鸟正确贴在黑板上相应位置吗?(全班回顾: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他们在争论:天有多大?)4、想听听他们的争论吗?看,他们来了!三、创设情境,学习课文1、两生分角色表演青蛙:大家好我是青蛙。
小鸟:大家好,我是小鸟。
青蛙:请大家认真倾听我们的争论。
小鸟:想想我们看到的天有多大呢?表演青蛙:大家知道我看到的天有多大吗?对,我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贴板书)小鸟:伙伴们,你们知道我看到的天又有多大吗?真棒,我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贴板书)2、师:听到这,你们想问什么?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就藏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中。
想像刚才两位同学那样读吗?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动作;2、讨论:青蛙为什么觉得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而小鸟为什么认为天无边无际呢?3、小组合作学习。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坐井观天》课后教学反思1《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透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搞笑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章透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所以,我把青蛙和小鸟的争论作为理解课文的突破口,到达让学生认识到看实物要全面,要善于“跳出来”的效果。
两个班同一个课时,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和大致相同的资料却有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反思如下:1、教学目标的达成:两节课基本上都能按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教学,只但是透过修改之后,从词语入手再到句子、段落的学习在一班落实得比较透彻,学生也学得比较扎实。
2、教学流程的设计:在二班是先透过课文的初步感知,再从小鸟和青蛙的争论入手,摆明观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资料之后在进行朗读指导,因此导致了教学流程的堆积化,各流程之间的衔接不是很流畅,学生读得也不够充分,说得也不够开放。
在一班是透过超多的初读、再读、默读,让学生先把课文的资料牢牢记住,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词语“井沿、无边无际、一百多里、大话”,透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串起整个教学流程,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学起来也比较用心有效。
3、朗读指导:在二班由于自己对教案的把握不准确,未能理解先学习课文再朗读指导的方法,所以在二班的朗读指导做得很不到位,也没能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
一个句子的朗读,并不是每一个字都需要有不同的变化,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和语气进行指导就行了,所以,在一班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效果比较好。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秀5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秀5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反思自己,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这里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秀5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一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
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
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较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课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
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
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
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
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
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
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
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摘要:一、教学设计概述二、教学过程详述三、教学反思与改进正文:一、教学设计概述“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井底之蛙对天空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广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故事解读、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故事寓意,并学会运用故事中所体现的思考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详述1.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坐井观天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井底之蛙对天空的认识及其变化过程。
2.故事解读: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井底之蛙的认识过程,探讨井底之蛙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中,设身处地地体会井底之蛙的心情及思考过程。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井底之蛙与井外之鸟的对话,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5.故事寓意: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寓意,理解“坐井观天”的意义,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探索未知。
6.思维拓展: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所学的思考方式,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适时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故事寓意。
2.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讨论的情况,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3.实践活动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使学生在模拟对话中更好地理解故事寓意。
4.课后,教师应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认识到保持开放心态、勇于探索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3篇)学校二班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1《坐井观天》这那么寓言,通过生动好玩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解并描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辩,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熟悉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
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这一寓意,对于低班级的小伴侣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由于他们对事物的熟悉往往是片面的。
这一课内容较简洁,因此,我确定让同学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
同学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同学读正确、流利的根底上,指导同学读出感情。
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仿照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同学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根底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
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同学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同学读中感悟。
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展了细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到达既要有思索价值,又要能引起同学爱好。
转变了简洁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舞同学相互释疑,合作释疑,培育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学校二班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2在本课教学中,同学对《坐井观天》寓意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教师不必强求统一,而应鼓舞同学的多向思维,只要同学言之有理即可。
在续编《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教学中,教师也应敬重同学的独特体验,提倡同学的创新意识,表达新课标“以同学为主体”的理念。
课堂上要留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同学在无拘无束的自由商量中碰撞出才智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布满活力和生气。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这个寓言故事可能会引出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应奇妙应对课堂中同学的奇思妙想,正确引导同学。
学校二班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3今日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二班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是一篇好玩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洁的故事说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辩天终究有多大的问题。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点缺点改进(优秀7篇)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点缺点改进(优秀7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篇一一、介绍今天由于学校领导要来听课,就承接陆老师的《坐井观天》第一课时,上了第二课时的内容。
现讲课的设计思路以及课后小感贴一贴,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二、感情朗读1、师:是呀,小鸟曾经飞过……飞过……飞过……,所以觉得天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而青蛙天天坐在井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抬头看到的都是井口那么大的天,除了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还看见了……。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呢?2、现在我们了解到这是一只(……)的青蛙。
这是一只(……)的小鸟。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课文。
也可以同桌两人分角色读。
3、分角色读。
个别读、师生读、男女生读三、理解寓意1、师:最后,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
2、师:青蛙为什么笑?3、师:小鸟又为什么笑呢?4、师:小朋友,学到这里你懂得了什么?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坐井观天”来形容哪些人,哪些事呢?(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的跳绳水平已经够好了,可这次参加全市小学生跳绳比赛,才知道我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这四个例子中的“坐井观天”是说这些人(目光短浅、眼界狭小,孤陋寡闻)?6、那么你能给坐井观天找几个近义词吗?7、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眼界开阔的人。
四、拓展思维1、看着这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呆在井底的青蛙,小鸟的心里非常的着急,他可怜他、同情他、想帮助他,想劝劝青蛙,让他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
2、现在,老师就是这只呆在井底的青蛙,哪只小鸟愿意来劝劝我?3、经过小鸟耐心的劝说,青蛙终于答应跳出井口,去广阔的天地去遨游了,请小朋友们认真思考,青蛙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看谁讲得最生动。
二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 12坐井观天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2《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紧扣“无边无际”一词,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小鸟飞过草原,飞过平原,飞过大海等画面,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
这样学生最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学生很自然地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透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并在生活中恰当地运用。
2.读一读,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本课,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发展思维,特别是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本课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趣。
如通过在读中展开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鸟的生活环境。
通过加提示语、配合动作等方式朗读,读懂青蛙和小鸟关于“天是大还是小”的争论。
通过分角色读,感受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知了寓意。
3.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 1 -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
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样想,怎样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力,既丰富了课文资料,还训练了思维的广阔性,培养了语文素养。
-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课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上完了教师成长路上的第一节语文公开课后,我觉得"百听不如一试"。
在之前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中,我们不乏听过名师的课,听他们讲教学经验分享,但那终究是别人教会我们的。
只有自己真正站上讲台,从头到尾自己认认真真体会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上完本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一、关于教学目标达成的反思
我定下的教学目标是复习生词,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以及朗读课文,表演对话,理解寓意。
在把握教材时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对话理解的关键。
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青蛙、小鸟说话时的语气。
1、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图片式的直观教学法,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
通过让学生欣赏(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
2、在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说大话",这个关键词语。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语气。
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
3、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
文中两个笑。
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
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
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4、在重点解释“井沿”一词时联系其他例子,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于“沿”的理解、
二、是关于寓意达成和教学手段的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
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
要勇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
但是在本次课中,由于时间把握不当,最后寓意的生成是由老师代劳的,并不是学生自己提炼出来的,使得初步理解寓意的教学目标没有达成。
为了使学生在最后能理解寓意,我在课中做了以下引导:
1、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文中两个笑。
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
通过分析青蛙的表情让学生自己明辨是非。
2、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设计了用纸筒看教室的活动。
3、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朗读,不光学生潜在的朗读才能得到开发,还能使学生读中更透彻的理解文章的寓意。
三、关于课堂不足的反思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时间把控不到位,组织教学应加强。
2、文章重点不够突出,初步理解寓意的目标没有达成。
难点突破还要多花心思。
3、教学顺序可以交替进行,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对话。
4、对于学生的某些回答可做更艺术化的处理,不应该那么强势。
5、老师说的话太多了,应该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比如说在讲"无边无际"时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的同时自己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初入课堂,我们的教学方法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反思、多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