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思维类型的孩子如何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思维类型的孩子如何学习

首先明确几个概念:

学习模式由思维偏好、驱动力倾向、外部辅助组成。

思维偏好分为分析型、执行型、想象型、感受型。

驱动力倾向分为好奇心驱动、成就感驱动、意志力驱动、督促力驱动。

外部辅助包括:学习工具的运用、家长的辅导与督促等。

我们谈的学习,不仅包括理科的数学,也包括文科的语文和英语,对于学习模式来讲,都是适用的。下面我们仅仅对于数学来探讨。

【分析型】

对于数学的不同类型的内容,分析型的孩子都是热衷的,对于它们都是充满了好奇感,在分析、推导、探索的过程中享受着快乐,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达到目标不放弃。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十分偏爱,并不在乎一个事物的外观,对于一道题来讲,也并不在乎题目文字描述,更本能的关注文字和数字的逻辑关系。他们在分析、推导、探索的过程中享受着快乐,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达到目标不放弃。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十分偏爱,并不在乎一个事物的外观,对于一道题来讲,也并不在乎题目文字描述,更本能的关注文字和数字的逻辑关系。

他们依靠好奇心驱动,同样也依靠强大的目标感和意志力驱动,在取得阶段性成绩的时候,成就感又再一次鼓舞他们,他们学习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就是我们说的学霸。

【执行型】

执行型的孩子习惯于掌握一个方法之后,按严格的步骤和过程运用起来,他们特别注重过程的完整性,生怕漏掉某个步骤,就会被老师认为是错的,循规蹈矩,一旦缺少了思维的框架和解题的规矩,就会不知所措,比较缺乏变通性。

这部分孩子一般写字较为工整,在计算上一般很优秀,他们喜欢条理,喜欢条条框框,没有规矩就会不习惯,对频繁地重复性事情不是很厌恶。相反,分析型见长的孩子,对于重复的东西会表现出不耐烦,追求新鲜的知识、思想、方法。执行型的孩子,督促力是他们的驱动主要来源,包括用目标和任务的督促、家长的督促等。

【感受型】

感受型的孩子,对新的知识,必须”理解“后才能接受,这里说的理解,是指新的知识要充分地溶于他的原有知识体系才行,和原来的知识有较强的关联才行,用原来的知识能理解新知识才行。通常,那种比容易感知的、能触摸到的、能看见、能听见的、周围所熟悉的事物才能让他们能容易的理解,他们喜欢接受”比喻“式的讲解。

感受型的孩子,一般缺乏强大的意志力,要从好奇心和成就感角度来驱动,完全的家长督促会使他们闹情绪,反而适得其反。他们认知知识要反复,反复地试错让自己认知更深刻,要反复地复习前面学过的东西。

【想象型】

想象型的孩子,新奇感、不循规蹈矩、创造感会让他们有强大的力量,他们会为了研究出一个新方法而孜孜不倦,哪怕这个方法是不实用的,但这是属于他的方法,独一无二的。想象型的孩子,不像分析型的孩子因思维缜密而为荣,不像执行型的孩子步骤完全、方法实用而为荣,他们喜欢出奇招。

想象型的孩子,不一定数学很差,往往那种喜欢钻研试卷的最后的难题,而对前面的简单题不屑一顾的孩子,也是想象型的。他们的驱动是强烈的好奇心和成就感,意志力和督促力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孩子只会感性思维怎么办

学习模式是由生理思维偏好和家庭教育共同决定的,是一个孩子学习类型。比如对于一个交通事故的认识:有的孩子关注的是伤亡人数和事故发生的原因,这是理性的思维偏好;有的孩子关注的是受伤的人是否痛苦,对事故的肇事者的谴责,这是感性的思维偏好

对于学习理科学科的孩子来讲,过于感性的孩子学起来感觉笨笨的。拿数学来说,在小学阶段,这类孩子在1、2、3年级的时候,成绩还可以,但是到了4年级之后,成绩就开始下降了,到了初中之后,数学成绩就比较难看。

因为小学1、2、3年级的时候,数学还是以记忆为主,像加减法,乘法口诀,长度、面积等等基础知识,只要记住了,就基本ok了。到了四年级后,数学就不光是记忆了,有很多应用题、图形、统计题目等等,就要分析、比较、总结了,就要考思维了。这类孩子就显得开始力不从心了。

1、2、3年级以计算作为主体,有的家长会说,计算不是也是靠脑子思考吗,也是用思维的吗其实,计算不是在思考,计算是靠记忆。

低年级的孩子,谁的记忆力好,就比较有优势,计算起来很快,也很准,考试也容易得高分。反而是在低年级那些爱耍小聪明,很有”计谋“的孩子,反倒比较惨,加减法计算,乘法口诀,远没有那些规规矩矩的孩子掌握的好。

3、4年级之后,越来越靠思维能力,越来越考察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些记忆力好,考记忆来学数学的孩子,就有点吃力了。他们的认知模式是感性模式,就是我明白了,我懂了,我熟悉了,我才会做。

对于他们不明白的概念、问题、方法,他们也同样会去记忆,是死记硬背,当然这个方式是不长久的。时间长了就会忘记,相似问题多了就会混淆。

有的家长会问,理性思维偏好的孩子才会多问为什么呢才会注重方法背后的原理呢感性思维偏好的孩子就是靠记忆,不爱问为什么。

其实正好相反,感性思维的孩子,他们只有当获取的新知识在自己脑中已经有的知识体系中能讲得通,才会理解,才会真正明白,否则就是考死记硬背。他们反而更爱问为什么,因为新知识或许和自己本来的知识体系是相冲突的,感觉很难受,接受不了它。

举个例子,比如”勾股定理“,感性思维的孩子,就不懂,为什么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竟然等于直角边的平方和呢这根本想不通嘛。它是长得什么样子呢如果这个实验被演示,这一类孩子才懂得,原来是这样。

相反,理性思维偏好的孩子,就不太关心这个定理怎么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只有有了这个公式,就可以用,就是正确的。他们会关心这个公式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但是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只要知道特定的场合可以用就可以了。

这类孩子在以后的公式运用中,逐渐体会到了这个公式的厉害之处,也就建立了新的思维分支。就是知道这个公式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他们更关心的是怎么使用,技巧是什么,怎么解决问题,类似工程师的思维。

而感性的孩子,是以新知识在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理解之后,才认为是学会了。从而他们很怕去用,因为他们感觉这个新知识和原有的知识有差异,所以不太敢去用,还局限在自己原有的知识里。

所以感性的孩子学东西比较慢,他们要反复的试错。

最怕的就是感性的孩子,听完课之后,不去复习,不去练习。因为对于他们的学习模式来讲,”反复“是最好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果您家的孩子恰好是那种感性的孩子,您感觉他/她笨笨的,学东西怎么这么慢,您就需要:

1.让孩子做预习,先适应一下,感性的孩子不喜欢陌生的东西,虽然他们会感觉一个陌生的东西很新鲜,但只是感觉而已,过一会就没有了

2.上课没听懂的地方,记下来,下课重新听一遍,把笔记重新理解一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