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全国数学联赛金牌教练高中中奥数辅导:集合概念及集合上的运算
(完整word版)全国数学联赛金牌教练高中奥数辅导:第六讲不等式的应用、参数取值范围问题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金牌教练员讲座兰州一中数学组第六讲不等式的应用、参数取值范围问题知识、方法、技能I.排序不等式(又称排序原理)设有两个有序数组a1 a2 a n 及b1 b2 b n.则a1b1 a2b2 a n b n (同序和)a1b j1 a2b j2 a n b jn (乱序和)a1b n a2b n 1 a n b1 (逆序和)其中j i, j2, , j n是1 , 2 ,…,n的任一排列.当且仅当a i a2 a.或b i b2 b n时等号(对任一排列j l, j2, , j n)成立•证明:不妨设在乱序和S中j n n时(若j n n,则考虑j n 1),且在和S中含有项a kb n(k n), 则a k b n a n b j n a n b jn a n b n. ①事实上,左-右=(a n a k)(b n b j n)0,由此可知,当j n n时,调换S ap i a k b j k 3.6.(j n n)中g与j n位置(其余不动),所得新和S i S-调整好a n及b n后,接着再仿上调整a n 1与b n 1,又得S2 S i.如此至多经n 1次调整得顺序和a ib i a2b2 a n b n a i b ji a2b j2 a n b jn ②这就证得“顺序和不小于乱序和”•显然,当a i a2 a n或b i b? b n时②- 1中等号成立仮之,若它们不全相等,则必存在j n及k,使b n b j n,a n a k.这时①中不等号成立•因而对这个排列②中不等号成立.类似地可证“乱序和不小于逆序和”II •应用排序不等式可证明“平均不等式”:设有n个正数a i,a2, ,a n的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分别是A n 也上屯和G n a.n此外,还有调和平均数(在光学及电路分析中要用到a i a2 a n和平方平均(在统计学及误差分析中用到)1~2 2 2亠13i 32 3nQ n V ------------------------- 这四个平均值有以下关系H n G n A Q n. OV n其中等号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都是a1 a2 a n •下面首先证明算术平均数一几何平均数不等式:A n G n •a i32a1a2 a n 记x1,X n1 1y1 ,y2 , x1x2,y n1X n由于数组X1,X2, ,X n和数组y1, y2, , y n中对应的数互为倒数,由排序不等式得x* X2『1 x n y n(逆序和)xy X2 y1, X n Y n 1 ,a1a2 a n即nG n G n G n从而代G n.等号当且仅当X1 X2x n或y1y2y n时成立,而这两者都2-3 -显然成立).2a:,B=、b 2 b ;b :.且令X ia i詈(i1,2, , n),则X 122 X22 Xnd 2 21, y 1 y 2 2y:1-于是原不等式成为X i y ix ;yX n y n1.即 2(X i y i x ;y ;X n y n )X 12 2 2X n y 1y2y •它等价于III •应用算术平均数一一几何平均数不等式,可用来证明下述重要不等式柯西(Cavchy )不等式:设a 1、a 2、a 3,…,a n 是任意实数,则可得到a 1a 2a n・下面证明G n1 1H n .对n 个正数,一,a a1宀中 , 应用G n a nA n ,得1 1 1a 1 a 2a n1 11n a 1 a 2a n即G nH n . (符号成立的条件是显然的)•最后证明A n,Q n ,它等价于n(ai2 a2a;) (a 1 a 2a n )20.而上式左边=2 2= (a1 a 2) (a 1a 2)@1a n )22 2(a 2 a 3)@ a n )(a n 1 a n )20 ,于是不等式及等号成立的条件都是显然的了 .从上述证明可见,A nQ n对一切 a 1, a 2,,an R成立.(a 1b 1 a 2b 22/2 2a nb n ) (a 1a2a nb (b i 2 b ;bn).等号当且仅当bka j (k 为常数,i 1,2, ,n )时成立•证明:不妨设a i (i 1,2,,n )不全为0, b i 也不全为0 (因为a i 或b i 全为0时,不等式(X i y i)2(X2 y2)2(X n y n)2 0.其中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 i y i(i i,2, ,n)•从而原不等式成立,且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b kai(kIV •利用排序不等式还可证明下述重要不等式切比雪夫不等式:若a i a2 a n ,b i b2 b n ,小a-|b则1i a2b2 a n b n a i a2 a n b i b2 b nn n n证明:由题设和排序不等式,有a i b i玄2匕a nb n = a i b i a2b2 a n b n ,a1b1a?b2 a n b n aR? a?b3 a n b i ,a ib i a2b2 a n b n a i b n a2b i a n b n i .将上述n个不等式叠加后,两边同除以n2,即得欲证的不等式.赛题精讲I •排序不等式的应用应用排序不等式可以简捷地证明一类不等式,请看下述例题例1:对a,b,c R,比较a3 b3 c3与a2b b2c c2a 的大小.【思路分析】要应用“排序不等式”,必须取两组便于排序的数,这要从两式的结构上去分析.【略解】取两组数a, b,c; a2,b2,c2.3 3 3 2 2 2不管a, b, c的大小顺序如何,a b c都是同序和a b b c c a都是乱序和故3 , 3 3a b c a b b c c a.【评述】找出适当的两组数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评述】应用排序不等式的技巧在于构造两个数组,而数组的构造应从需要入手来设计这一点应从所要证的式子的结构观察分析,再给出适当的数组【思路分析】 可构造△ ABC 的边和角的序列,应用排序不等式来证明之【详军】不妨• 设a b c ,于 :是A B C.由排序不等式, 得aAb BcC aA bB cC,aAb B cC bA cB aC,aA bBcC cA aB bC.相加, 得 3(aA bB cC) (ab c)(A B C)(a b c),由①、②得原不等式成立.【评述】此题后半部分应用了不等式的性质来证明 例4:设a 1,a 2, ,a n 是互不相同的自然数,试证1 -2aA bcC得-①a b c3又由0b c a,0 a bc,0a c b,有0 A(b c a) C(a b c) B(a c b) a(B C A) b(A C B) c(A Ba(2A )b( 2B) c( 3C)(a b c) 2(aA bB cC).aA b BcC得②a b c2C)2 2 2 2例 2:a,b,c R ,求证2 2c a2b2abcb 2ca2cab【思路分析】 应先将a 、b 、c 三个不失一般性地规定为 【略解】由于不等式关于c 对称,可设aa b0.0.由排序不等式, 得a 2b 21-(逆序和) cb 21(乱序和)•ab21及a 2 1a以上两个同向不等式相加再除以a 3b 3c 30,及丄丄bc cab 2a2,即得原式中第一个不等式1 ,仿上可证第二个不等式,请读者自己完成ab•再考虑数组例3:在厶ABC 中,试证:aA bB cC a b ca 2 22n 2【思路分析】 应先构造两个由小到大的排序【略解】将a i ,a 2, ,a n 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 a j 1 a )21【思路分析】 应注意到a i1(i 1,2, ,n)a i【略证】不妨设a 1 a 2a n ,因为a 「a 2, ,a n 都大于0•所以有1 11---- --------- ------------------ ?a1 a 2an1 1 1 1 1 1又一,—,, 是 ,一,, 的任意一个排列,于是得到d b 2 b n a 1 a 2a .1 1 1 111n a 1 — a 2a n a 1a 2 — a n.a 1a 2a nb1b 2b n【评述】此题比较简单,但颇具启发意义,读者应耐心体会1 1 1 例6:设正数a, b, c 的乘积abc 1,试证:(a 1 -)(b1 -)(c 1 -) 1b c a【略解】设 x,byy ,c z-,这里x,y,z 都是正数,则原需证明的不等式化为 x (x y z)(y x)(z x y) xyz,显然x y 乙y z x, z x y 中最多只有一个 非负数•若x x y z,y 乙y x,z x y 中恰有一个非正数,则此时结论显然成立.若 .容易验证 (x y z)(y z z x, z x y 均为正数,则x, y,z 是某三角形的三边长 1 2 2 x)(z x y) 3【(x (y z x) y (z x3y) z 2(x y z)]. 故得(x y z)(y z x)( z x y) xy z.a jn其中 j 1, j 2,,j n 是1, 2,…,n 的一个排列,则a j l 1®22, a j nn.于是由排序不等式,得a 2 a1 22a n n 2a j1a jJ22n 2例 5:设 bi,b 2, ,b n 是正数 a 「a 2,a 1 a 2,a n 的一个排列,求证 一 -b |b 2a n n.b nabc 1,证明a 2(b c)b 2(c a) c 2(a b)证明:设a!,b x1 1-,c -,则xyz 1,且所需证明的不等式可化为 y z x 23,现不妨设Xx y 2z 2 z ,则,据排序不等式x y两式相加并化简可得2 22(——」y z z x例7:设实数X 1 置换,证明: n (X i i 1 y i )2 【略解】 【评述】X 2 (X ii 1 X n , y 1显然所需证不等式等价于 应用此例的证法可立证下题:设a k 是两两互异的正整数(k 1,2, 33 xyz y 2nX i y i1证明:设 b 1 ,b 2, , b n 是 a 1, a 2, ,a n3.y n ,Z 1,Z 2, ,Z n 是 y 「y 2, , y n 的一个X i 乙,这由排序不等式可直接得到i 1),证明对任意正整数 n ,均有的一个排列,使db 2b n, a k则从条件知对每个1 k n ,b k k ,于是由排序不等式可知nn鼻a kb k2 2i 1k i 1 k【思路分析】 注意到式子中的倒数关系,考虑应用柯西不等式来证之 【评述】注意到式子中的倒数关系,考虑应用柯西不等式来证之【详解】•/ X i ,X 2, , X n 0 ,故由柯西不等式,得【评述】这是一道高中数学联赛题,还可用均值不等式、数学归纳法、比较法及分离系数法和构造函数法等来证之 •II .柯西不等式的应用 应用柯西不等式,往往能十分简捷地证明某些不等式 2 圣X 3例 &设 X i ,X 2, ,X n R ,求证: 2XiX 2 2 Xn 1 X n 2 X nX 1 X 2X i X n .(XX 32、宀XnXi)(— X 2 2X n i X nX nX iX 2 _X 3(X i X 2X n )2 ,2 2X i X 2 X 2 X 322X n iX n为X 2X nX nX iX i X n 1X n i针对性训练题1设a、b、c R ,利用排序不等式证明: (1) a a b b a b b a(a b);(2 )2a2ba b2c c b a c c a ab c b ;;a b c 3(3b c c a a b 212 .12 12a b c 10 ■ 10 10(4 a b cbc ca ab2.设a、b、c是二角形二边的长,求证:3.已知a、b、c N*,并且b(1 山)a d 詈)b(1 a-b)ca b c* 1 24.设n N ,n 1,求证:C n C n5.若a 0, b 0,且a 2b 6,求Ig aa b c3.b c a cab a b ca b, ab c,求证:1.n 1n 2-C n n 2 2.2lg b的最大值.6.若a 2b 12,求2a 2b1的最小值.7.已知x y 1(x 1),求u(x, y)2 2& x 2y 1,求u(x,y) x 2y 的最值.c a, c。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讲课文档
第一页,共75页。
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考点一 集合的运算
1.(2018课标全国Ⅱ,2,5分)已知集合A={1,3,5,7},B={2,3,4,5},则A∩B= ( )
A.{3}
B.{5}
C.{3,5} D.{1,2,3,4,5,7}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 由题意得A∩B={3,5},故选C.
第十五页,共75页。
2.(2018天津,1,5分)设集合A={1,2,3,4},B={-1,0,2,3},C={x∈R|-1≤x<2},则(A∪B)∩C= ( ) A.{-1,1} B.{0,1} C.{-1,0,1} D.{2,3,4}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 由题意得A∪B={1,2,3,4,-1,0},∴(A∪B)∩C={1,2,3,4,-1,0}∩{x∈R|-1≤x<2}={-1,0,1}.故选C.
第四页,共75页。
4.(2017课标全国Ⅱ,1,5分)设集合A={1,2,3},B={2,3,4},则A∪B= ( )
A.{1,2,3,4} B.{1,2,3} C.{2,3,4} D.{1,3,4}
答案 A 本题考查集合的并集. A∪B={1,2,3}∪{2,3,4}={1,2,3,4}.故选A.
10.(2016课标全国Ⅲ,1,5分)设集合A={0,2,4,6,8,10},B={4,8},则∁AB= ( )
A.{4,8}
B.{0,2,6}
C.{0,2,6,10} D.{0,2,4,6,8,10}
答案 C 由补集定义知∁AB={0,2,6,10},故选C. 名师点睛 研究集合间的关系,处理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问题,常用Venn图、数轴等几何 工具辅助解题.一般地,对离散的数集、抽象的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可借助Venn图,而对连续 的集合间的运算及关系,可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
1高中数学新课标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讲义(集合部分)解析
第一章 集合集合是高中数学中最原始、最基础的概念,也是高中数学的起始单元,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它的基础性体现在:集合思想、集合语言和集合的符号在高中数学的很多章节如函数、数列、方程与不等式、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中都被广泛地使用.在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中,很多问题可以用集合的语言加以叙述.集合不仅是中学数学的基础,也是支撑现代数学大厦的基石之一,本章主要介绍集合思想在数学竞赛中出现的问题.第一节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基础知识】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具有某些共同属性的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组成集合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的分类:无限集、有限集、空集φ.4. 集合间的关系:二.集合的运算1.交集、并集、补集和差集差集:记A 、B 是两个集合,则所有属于A 且不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记作B A \.即A x B A ∈={\且}B x ∉.2.集合的运算性质(1)A A A = ,A A A = (幂等律);(2)A B B A =, A B B A =(交换律);(3))()(C B A C B A =, )()(C B A C B A =(结合律);(4))()()(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分配律);(5)A A B A =)( ,A B A A =)( (吸收律);(6)A A C C U U =)((对合律);(7))()()(B C A C B A C U U U =, )()()(B C A C B A C U U U =(摩根律)(8))\()\()(\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3.集合的相等(1)两个集合中元素相同,即两个集合中各元素对应相等;(2)利用定义,证明两个集合互为子集;(3)若用描述法表示集合,则两个集合的属性能够相互推出(互为充要条件),即等价;(4)对于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则元素个数相等、各元素的和相等、各元素之积相等是两集合相等的必要条件.【典例精析】【例1】在集合},,2,1{n 中,任意取出一个子集,计算它的各元素之和.则所有子集的元素之和是 .〖分析〗已知},,2,1{n 的所有的子集共有n 2个.而对于},,2,1{n i ∈∀,显然},,2,1{n 中包含i 的子集与集合},,1,1,,2,1{n i i +-的子集个数相等.这就说明i 在集合},,2,1{n 的所有子集中一共出现12-n 次,即对所有的i 求和,可得).(211∑=-=n i n n i S 【解】集合},,2,1{n 的所有子集的元素之和为2)1(2)21(211+⋅=+++--n n n n n =.2)1(1-⋅+⋅n n n 〖说明〗本题的关键在于得出},,2,1{n 中包含i 的子集与集合},,1,1,,2,1{n i i +-的子集个数相等.这种一一对应的方法在集合问题以及以后的组合总是中应用非常广泛.【例2】已知集合}034|{},023|{222<+-=<++=a ax x x B x x x A 且B A ⊆,求参数a的取值范围.〖分析〗首先确定集合A 、B,再利用B A ⊆的关系进行分类讨论.【解】由已知易求得}0)3)((|{},12|{<--=-<<-=a x a x x B x x A当0>a 时,}3|{a x a x B <<=,由B A ⊆知无解;当0=a 时,φ=B ,显然无解;当0<a 时, }3|{a x a x B <<=,由B A ⊆解得.321≤≤-a 综上知,参数a 的取值范围是]32,1[-.〖说明〗本题中,集合的定义是一个二次三项式,那么寻于集合B 要分类讨论使其取值范围数字化,才能通过条件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例3】已知+∈∈R y R x ,,集合}1,2,{},1,,1{2+--=---++=y y y B x x x x A .若B A =,则22y x +的值是( )A.5B.4C.25D.10 【解】0)1(2≥+x ,x x x -≥++∴12,且012>++x x 及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 x x x -≠++12,即1-≠x ,此时应有.112-->->++x x x x而+∈R y ,从而在集合B 中,.21y y y ->->+ 由B A =,得)3()2()1(12112⎪⎪⎩⎪⎪⎨⎧-=---=-+=++yx y x y x x 由(2)(3)解得2,1==y x ,代入(1)式知2,1==y x 也满足(1)式..5212222=+=+∴y x〖说明〗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相等的的概念,如果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个数相等,那么两个集合中对应的元素应分别相等才能保证两个集合相等.而找到这种对应关系往往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例4】已知集合}|,|,0{)},lg(,,{y x B xy y x A ==.若B A =,求++++)1()1(22yx y x ……+)1(20082008y x +的值.〖分析〗从集合A=B 的关系入手,则易于解决.【解】B A = ,⎩⎨⎧=⋅⋅+=++∴0)lg(||)lg(xy xy x y x xy xy x ,根据元素的互异性,由B 知0,0≠≠y x . B ∈0 且B A =,A ∈∴0,故只有0)lg(=xy ,从而.1=xy又由A ∈1及B A =,得.1B ∈所以⎩⎨⎧==1||1x xy 或⎩⎨⎧==11y xy ,其中1==y x 与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所以,1-=y x 代入得:++++)1()1(22y x y x ……+)1(20082008yx +=(2-)+2+(2-)+2+……+(2-)+2=0. 〖说明〗本题是例4的拓展,也是考查集合相等的概念,所不同的是本题利用的是集合相等的必要条件,即两个集合相等,则两个集合中,各元素之和、各元素之积及元素个数相等.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例5】已知A 为有限集,且*N A ⊆,满足集合A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与所有元素之积相等,写出所有这样的集合A.【解】设集合A=)1}(,,,{21>n a a a n 且n a a a <<≤211,由=+++n a a a 21n a a a ⋅⋅⋅ 21, *)(N n n a n ∈≥,得≥n na =+++n a a a 21n a a a ⋅⋅⋅ 21)!1(-≥n a n ,即)!1(-≥n n 2=∴n 或3=n (事实上,当3>n 时,有)2)1()2)(1()!1(n n n n n >⋅-≥--≥-. 当2=n 时,1,2,21122121=∴<∴<+=⋅a a a a a a a ,而.2,1122≠∴+≠⋅n a a当3=n 时,3,3213321321<⋅∴<++=⋅⋅a a a a a a a a a ,.2,121==∴a a由3332a a +=,解得.33=a综上可知,}.3,2,1{=A〖说明〗本题根据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找到等式,从而求得集合A.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分析题设条件中所给出的信息,根据条件建立方程或不等式进行求解.【例6】已知集合}02|{},023|{22≤+-=≤+-=a ax x x S x x x P ,若P S ⊆,求实数a 的取值组成的集合A.【解】}21|{≤≤=x x P ,设a ax x x f +-=2)(2.①当04)2(2<--=∆a a ,即10<<a 时,φ=S ,满足P S ⊆;②当04)2(2=--=∆a a ,即0=a 或1=a 时,若0=a ,则}0{=S ,不满足P S ⊆,故舍去;若1=a 时,则}1{=S ,满足P S ⊆.③当04)2(2>--=∆a a 时,满足P S ⊆等价于方程022=+-a ax x 的根介于1和2之间.即⎪⎪⎩⎪⎪⎨⎧≥-≥-<<><⇔⎪⎪⎩⎪⎪⎨⎧≥≥<--<>∆0340121100)2(0)1(22)2(10a a a a a f f a 或φ∈⇔a . 综合①②③得10≤<a ,即所求集合A }10|{≤<=a a .〖说明〗先讨论特殊情形(S=φ),再讨论一般情形.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分类讨论,确定a 的取值范围.本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讨论.0>∆【例7】(2005年江苏预赛)已知平面上两个点集{(,)||1|,M x y x y x y =++≥∈R },{(,)||||1|1,,N x y x a y x y =-+-≤∈R }. 若 MN ≠∅, 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解】由题意知 M 是以原点为焦点、直线 10x y ++= 为准线的抛物线上及其凹口内侧的点集,N 是以 (,1)a 为中心的正方形及其内部的点集(如图).考察 M N =∅ 时, a 的取值范围:令 1y =,代入方程|1|x y ++=, 得 2420x x --=,解出得2x = 所以,当211a <= 时, M N =∅. ………… ③令 2y =,代入方程|1|x y ++=得 2610x x --=. 解出得3x =3a >时, M N =∅. ………… ④因此, 综合 ③ 与 ④ 可知,当13a ≤≤,即[13a ∈ 时, M N ≠∅.故填[1.【例8】已知集合},,,{4321a a a a A =,},,,{24232221a a a a B =,其中4321a a a a <<<,N a a a a ∈4321,,,.若},{41a a B A = ,1041=+a a .且B A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24,求集合A 、B.【解】 4321a a a a <<<,且},{41a a B A = ,∴211a a =,又N a ∈1,所以.11=a又1041=+a a ,可得94=a ,并且422a a =或.423a a =若922=a ,即32=a ,则有,12481931233=+++++a a 解得53=a 或63-=a (舍)此时有}.81,25,9,1{},9,5,3,1{==B A 若923=a ,即33=a ,此时应有22=a ,则B A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00≠124.不合题意.综上可得, }.81,25,9,1{},9,5,3,1{==B A 〖说明〗本题的难点在于依据已知条件推断集合A 、B 中元素的特征.同时上述解答中使用发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之一,将问题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的难度比整体都要低,这样就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例9】满足条件||4|)()(|2121x x x g x g -≤-的函数)(x g 形成了一个集合M,其中R x x ∈21,,并且1,2221≤x x ,求函数)(23)(2R x x x x f y ∈-+==与集合M 的关系.〖分析〗求函数23)(2-+=x x x f 集合M 的关系,即求该函数是否属于集合M,也就是判断该函数是否满足集合M 的属性.【解】|3||||)23()23(||)()(|212122212121++⋅-=++-++=-x x x x x x x x x f x f 取65,6421==x x 时, .||4||29|)()(|212121x x x x x f x f ->-=- 由此可见,.)(M x f ∉〖说明〗本题中M 是一个关于函数的集合.判断一个函数)(x f 是否属于M,只要找至一个或几个特殊的i x 使得)(i x f 不符合M 中的条件即可证明.)(M x f ∉【例10】对集合}2008,,2,1{ 及每一个非空子集定义唯一“交替和”如下:把子集中的数按递减顺序排列,然后从最大数开始,交替地加减相继各数,如}9,6,4,2,1{的“交替和”是612469=+-+-,集合}10,7{的“交替和”是10-7=3,集合}5{的“交替和”是5等等.试求A 的所有的“交替和”的总和.并针对于集合},,2,1{n 求出所有的“交替和”.〖分析〗集合A 的非空子集共有122008-个,显然,要想逐个计算“交替和”然后相加是不可能的.必须分析“交替和”的特点,故可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如{1,2,3,4}的非空子集共有15个,共“交替和”分别为:{1} 1;{2} 2 ;{3} 3;{4} 4;{1,2} 2-1; {1,3} 3-1;{1,4} 4-1;{2,3} 3-2;{2,4} 4-2;{3,4} 4-3;{1,2,3} 3-2+1;{1,2,4} 4-2+1;{1,3,4} 4-3=1;{2,3,4} 4-3+2;{1,2,3,4} 4-3+2-1.从以上写出的“交替和”可以发现,除{4}以外,可以把{1,2,3,4}的子集分为两类:一类中包含4,另一类不包含4,并且构成这样的对应:设i A 是{1,2,3,4}中一个不含有的子集,令i A 与i A }4{相对应,显然这两个集合的“交替和”的和为4,由于这样的对应应有7对,再加上{4}的“交替和”为4,即{1,2,3.4}的所有子集的“交替和”为32.【解】集合}2008,,2,1{ 的子集中,除了集合}2008{,还有222008-个非空子集.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含2008的子集,第二类是不含2008的子集,这两类所含的子集个数相同.因为如果i A 是第二类的,则必有}2008{ i A 是第一类的集合;如果j B 是第一类中的集合,则j B 中除2008外,还应用1,2,……,2007中的数做其元素,即j B 中去掉2008后不是空集,且是第二类中的.于是把“成对的”集合的“交替和”求出来,都有2008,从而可得A 的所有子集的“交替和”为.2008220082008)22(2120072008⨯=+⨯- 同样可以分析},,2,1{n ,因为n 个元素集合的子集总数为n 2个(含φ,定义其“交替和”为0),其中包括最大元素n 的子集有12-n 个,不包括n 的子集的个数也是12-n 个,将两类子集一一对应(相对应的子集只差一个元素n ),设不含n 的子集“交替和”为S,则对应的含n 子集的“交替和”为S n -,两者相加和为n .故所有子集的“交替和”为.21n n ⋅-〖说明〗本题中"退到最简",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对应思想都有所体现,这种方法在数学竞赛中是常用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强化.【例11】一支人数是5的倍数的且不少于1000人的游行队伍,若按每横排4人编队,最后差3人;若按每横排3人编队,最后差2人;若按每横排2人编队,最后差1人,求这支游行队伍的人数最少是多少?〖分析〗已知游行队伍的总人数是5的倍数,那么可设总人数为n 5.“按每横排4人编队,最后差3人”,从它的反面去考虑,可理解为多1人,同样按3人、2人编队都可理解为“多1人”,显然问题转化为同余问题.n 5被4、3、2除时都余地,即15-n 是12的倍数,再由总人数不少于1000人的条件,即可求得问题的解.【解】设游行队伍的总人数为)(5+∈N n n ,则由题意知n 5分别被4、3、2除时均余1,即15-n 是4、3、2的公倍数,于是可令)(1215+∈=-N m m n ,由此可得:5112+=m n ①要使游行队伍人数最少,则式①中的m 应为最少正整数且112+m 为5的倍数,应为2.于是可令)(25+∈+=N p q m ,由此可得:512]1)25(12[51+=++⋅=p p n ,25605+≥p n ② 所以10002560≥+p ,4116≥p . 取17=p 代入②式,得10452517605=+⨯=n故游行队伍的人数最少是1045人.〖说明〗本题利用了补集思想进行求解,对于题目中含有“至少”、“至多”、“最少”、“不都”、“都”等词语,可以根据补集思想方法,从词义气反面(反义词)考虑,对原命题做部分或全部的否定,用这种方法转化命题,常常能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使之寻求到解题思想或方法,实现解题的目的.【例12】设n N ∈且n ≥15,B A ,都是{1,2,3,…,n }真子集,A B φ=,且A B ={1,2,3,…,n }.证明:A 或者B 中必有两个不同数的和为完全平方数.【证明】由题设,{1,2,3,…,n }的任何元素必属于且只属于它的真子集B A ,之一. 假设结论不真,则存在如题设的{1,2,3,…,n }的真子集B A ,,使得无论是A 还是B 中的任两个不同的数的和都不是完全平方数.不妨设1∈A ,则3∉A ,否则1+3=22,与假设矛盾,所以3∈B .同样6∉B ,所以6∈A ,这时10∉A ,,即10∈B .因n ≥15,而15或者在A 中,或者在B 中,但当15∈A 时,因1∈A ,1+15=24,矛盾;当15∈B 时,因10∈B ,于是有10+15=25,仍然矛盾.因此假设不真,即结论成立. 【赛向点拨】1.高中数学的第一个内容就是集合,而集合又是数学的基础.因此,深刻理解集合的概念,熟练地进行集合运算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本节中涉及的内容较多,所以抓好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尤其重要.2.集合内容几乎是每年的高考与竞赛的必考内容.一般而言,一是考查集合本身的知识;二是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的应用.3.对于给定的集合,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弄清元素是什么,具有怎样的性质?这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前提.4.集合语言涉及数学的各个领域,所以在竞赛中,集合题是普遍而又基本的题型之一.【针对练习】(A 组)1.(2006年江苏预赛) 设在xOy 平面上,20x y ≤<,10≤≤x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31,则集合},1),{(≤-=x y y x M }1),{(2+≥=x y y x N 的交集N M 所表示的图形面积为( ) A.31 B.32 C.1 D.34 2. (2006年陕西预赛)b a ,为实数,集合M=x x f a P ab →=:},0,{},1,{表示把集合M 中的元素x 映射到集合P 中仍为x ,则b a +的值等于( )A.1-B.0C.1D.1± 3. (2004年全国联赛)已知M={}32|),(22=+y x y x ,N={}b mx y y x +=|),(,若对于所有的R m ∈,均有,φ≠⋂N M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26,26-] B.(26,26-)C.(332,332-) D.[332,332-] 4. (2005年全国联赛) 记集合},6,5,4,3,2,1,0{=T },4,3,2,1,|7777{4433221=∈+++=i T a a a a a M i 将M 中的元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则第2005个数是( )A .43273767575+++ B .43272767575+++ C .43274707171+++ D .43273707171+++ 5. 集合A,B 的并集A ∪B={a 1,a 2,a 3},当且仅当A≠B 时,(A,B)与(B,A)视为不同的对,则这样的(A,B)对的个数有( )A.27B.28.C.26D.256.设A={n |100≤n ≤600,n ∈N },则集合A 中被7除余2且不能被57整除的数的个数为______________.7. 已知2{430,}A x x x x R =-+<∈,12{20,2(7)50,}x B x a x a x x R -=+-++∈且≤≤.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8. 设M={1,2,3,…,1995},A 是M 的子集且满足条件: 当x ∈A 时,15x ∉A ,则A 中元素的个数最多是_______________.9. (2006年集训试题)设n 是正整数,集合M={1,2,…,2n }.求最小的正整数k ,使得对于M 的任何一个k 元子集,其中必有4个互不相同的元素之和等于10. 设A ={a |a =22x y -,,x y Z ∈},求证:⑴21k -∈A (k Z ∈); ⑵42 ()k A k Z -∉∈.11.(2006年江苏)设集合()12log 32A x x ⎧⎫⎪⎪=-≥-⎨⎬⎪⎪⎩⎭,21a B x x a ⎧⎫=>⎨⎬-⎩⎭.若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2. 以某些整数为元素的集合P 具有下列性质:①P 中的元素有正数,有负数;②P 中的元素有奇数,有偶数;③-1∉P ;④若x ,y ∈P ,则x +y ∈P 试判断实数0和2与集合P 的关系.(B 组)1. 设S 为满足下列条件的有理数的集合:①若a ∈S ,b ∈S ,则a +b ∈S , S ab ∈;②对任一个有理数r ,三个关系r ∈S ,-r ∈S ,r =0有且仅有一个成立.证明:S 是由全体正有理数组成的集合.2.321,,S S S 为非空集合,对于1,2,3的任意一个排列k j i ,,,若j i S y S x ∈∈,,则k S y x ∈- (1)证明:三个集合中至少有两个相等.(2)三个集合中是否可能有两个集无公共元素?3.已知集合:}1|),{(},1|),{(},1|),{(22=+==+==+=y x y x C ay x y x B y ax y x A 问(1)当a 取何值时,C B A )(为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2)当a 取何值时,C B A )(为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4.已知{}22(,)4470,,A x y x y x y x y R =++++=∈, {}(,)10,,B x y xy x y R ==-∈.⑴请根据自己对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中 “距离”的认识,给集合A 与B 的距离定义;⑵依据⑴中的定义求出A 与B 的距离.5.设集合=P {不小于3的正整数},定义P上的函数如下:若P n ∈,定义)(n f 为不是n 的约数的最小正整数,例如5)12(,2)7(==f f .记函数f 的值域为M.证明:.99,19M M ∉∈6.为了搞好学校的工作,全校各班级一共提了P )(+∈N P 条建议.已知有些班级提出了相同的建议,且任何两个班级都至少有一条建议相同,但没有两个班提出全部相同的建议.求证该校的班级数不多于12-P 个.【参考答案】A 组1.解: N M 在xOy 平面上的图形关于x 轴与y 轴均对称,由此N M 的图形面积只要算出在第一象限的图形面积乘以4即得.为此,只要考虑在第一象限的面积就可以了.由题意可得,N M 的图形在第一象限的面积为A =613121=-.因此N M 的图形面积为32. 所以选B.2.解:由M=P,从而1,0==a a b ,即0,1==b a ,故.1=+b a 从而选C. 3. 解:M N ≠∅相当于点(0,b )在椭圆2223x y +=上或它的内部221,322b b ∴≤∴-≤≤.故选A. 4.解: 用p k a a a ][21 表示k 位p 进制数,将集合M 中的每个数乘以47,得 32123412347{777|,1,2,3,4}{[]|,1,2,3,4}.i i M a a a a a T i a a a a a T i '=⋅+⋅+⋅+∈==∈= M ' 中的最大数为107]2400[]6666[=.在十进制数中,从2400起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第2005个数是2400-2004=396.而=10]396[7]1104[将此数除以47,便得M 中的数.74707171432+++故选C. 5.解:A=φ时,有1种可能;A 为一元集时,B 必须含有其余2元,共有6种可能;A 为二元集时,B 必须含有另一元.共有12种可能;A 为三元集时,B 可为其任一子集.共8种可能.故共有1+6+12+8=27个.从而选A.6.解:被7除余2的数可写为7k +2. 由100≤7k +2≤600.知14≤k ≤85.又若某个k 使7k +2能被57整除,则可设7k +2=57n . 即57256227778n n n nk n -+--===+. 即n -2应为7的倍数. 设n =7m +2代入,得k =57m +16. ∴14≤57m +16≤85. ∴m =0,1.于是所求的个数为85-(14-1)-2=70. 7.解:依题意可得{13}A x x =<<,设1()2x f x a -=+,2()2(7)5g x x a x =-++ 要使A B ⊆,只需()f x ,()g x 在(1,3)上的图象均在x 轴的下方,则(1)0f ≤,(3)0f ≤, (1)0g ≤,(3)0g ≤,由此可解得结果.8.解:由于1995=15⨯133,所以,只要n >133,就有15n >1995.故取出所有大于133而不超过1995的整数. 由于这时己取出了15⨯9=135, … 15⨯133=1995. 故9至133的整数都不能再取,还可取1至8这8个数,即共取出1995—133+8=1870个数, 这说明所求数≥1870.另一方面,把k 与15k 配对,(k 不是15的倍数,且1≤k ≤133)共得133—8=125对,每对数中至多能取1个数为A 的元素,这说明所求数≤1870,综上可知应填1870.9.解:考虑M 的n +2元子集P={n -l ,n ,n +1,…,2n }.P 中任何4个不同元素之和不小于(n -1)+n +( n +1)+( n +2)=4 n +2,所以k ≥n +3.将M 的元配为n 对,B i =(i ,2 n +1-i ),1≤i ≤n . 对M 的任一n +3元子集A ,必有三对123,,i i i B B B 同属于A(i 1、I 2、I 3两两不同).又将M 的元配为n -1对,C I (i ,2n -i ),1≤i ≤n -1.对M 的任一n +3元子集A ,必有一对4i C 同属于A ,这一对4i C 必与123,,i i i B B B 中至少一个无公共元素,这4个元素互不相同,且和为2 n +1+2 n =4 n +1,最小的正整数k = n +310.10.解: ⑴∵k ,1k -∈Z 且21k -=22(1)k k --,∴21k -∈A ;⑵假设42 ()k A k Z -∈∈,则存在,x y Z ∈,使42k -=22x y -即()()2(21)x y x y k -+=- (*)由于x y -与x y +具有相同的奇偶性,所以(*)式左边有且仅有两种可能:奇数或4的倍数,另一方面,(*)式右边只能被4除余2的数,故(*)式不能成立.由此,42()k A k Z -∉∈.11.解:{}13A x x =-≤<,()(){}30B x x a x a =--<. 当0a >时,{}03B x a x a =<<<,由AB ≠∅得03a <<; 当0a <时,{}30B x a x a =<<<,由A B ≠∅得1a >-; 当0a =时,{}20B x x =<=∅,与A B ≠∅不符.综上所述,()()1,00,3a ∈-.12.解:由④若x ,y ∈P ,则x +y ∈P 可知,若x ∈P ,则)( N k P kx ∈∈(1)由①可设x ,y ∈P ,且x >0,y <0,则-y x =|y |x (|y |∈N )故x y ,-y x ∈P ,由④,0=(-y x )+x y ∈P .(2)2∉P .若2∈P ,则P 中的负数全为偶数,不然的话,当-(12+k )∈P (N k ∈)时,-1=(-12-k )+k 2∈P ,与③矛盾.于是,由②知P 中必有正奇数.设),( 12,2N n m P n m ∈∈--,我们取适当正整数q ,使12|2|->-⋅n m q ,则负奇数P n qm ∈-+-)12(2.前后矛盾B 组1.证明:设任意的r ∈Q ,r ≠0,由②知r ∈S ,或-r ∈S 之一成立.再由①,若r∈S ,则S r ∈2;若-r ∈S ,则S r r r ∈-⋅-=)()(2.总之,S r ∈2. 取r =1,则1∈S .再由①,2=1+1∈S ,3=1+2∈S ,…,可知全体正整数都属于S .设S q p ∈,,由①S pq ∈,又由前证知S q ∈21,所以21qpq q p ⋅=∈S .因此,S 含有全体正有理数.再由①知,0及全体负有理数不属于S .即S 是由全体正有理数组成的集合.2.证明:(1)若j i S y S x ∈∈,,则i k S x y x y S x y ∈-=--∈-)(,,所以每个集合中均有非负元素.当三个集合中的元素都为零时,命题显然成立.否则,设321,,S S S 中的最小正元素为a ,不妨设1S a ∈,设b 为32,S S 中最小的非负元素,不妨设,2S b ∈则b -a ∈3S .若b >0,则0≤b -a <b ,与b 的取法矛盾.所以b =0.任取,1S x ∈因0∈2S ,故x -0=x ∈3S .所以⊆1S 3S ,同理3S 1S ⊆.所以1S =3S .(2)可能.例如1S =2S ={奇数},3S ={偶数}显然满足条件,1S 和2S 与3S 都无公共元素.3.解:C B A )(=)()(C B C A .C A 与C B 分别为方程组(Ⅰ)⎩⎨⎧=+=+1122y x y ax (Ⅱ)⎩⎨⎧=+=+1122y x ay x 的解集.由(Ⅰ)解得(y x ,)=(0,1)=(212a a +,2211aa +-);由(Ⅱ)解得 (y x ,)=(1,0),(2211a a +-,212a a +) (1)使C B A )(恰有两个元素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 ①⎪⎪⎩⎪⎪⎨⎧=+-=+111012222a a a a ②⎪⎪⎩⎪⎪⎨⎧=+-=+011112222aa a a 由①解得a =0;由②解得a =1.故a =0或1时,C B A )(恰有两个元素.(2)使C B A )(恰有三个元素的情况是:212a a +=2211a a +- 解得21±-=a ,故当21±-=a 时,C B A )(恰有三个元素.4.解: (1)设1212,min P A P B d P P ∈∈=(即集合A 中的点与集合B 中的点的距离的最小值), 则称d 为A 与B 的距离.⑵解法一:∵A 中点的集合为圆22(2)(2)1,x y +++=圆心为(2,2)M --,令(,)P x y 是双曲线上的任一点,则2MP =22(2)(2)x y +++=224()8x y x y ++++=2()24()x y xy x y +-+++8=2()4()28x y x y ++++令t x y =+,则2MP =22428(2)24t t t ++=++当2t =-时,即102xy x y =-⎧⎨+=-⎩有解,∴min MP =∴1d = 解法二:如图,P 是双曲线上的任一点, Q 为圆22(2)(2)1x y +++=上任一点,圆心为M .显然,P M MP +Q Q ≥(当P M 、Q 、三点共线时取等号)∴min 1d MP =-.5.解:记!18=n 时,由于1,2,……18都是n 的约数,故此时.19)(=n f 从而.19M ∈ 若存在P n ∈,使99)(=n f ,则对于小于99的正整数k ,均有n k |,从而n n |11,|9,但是1)11,9(=,由整数理论中的性质9×11=99是n 的一个约数,这是一个矛盾!从而.99M ∉6.证明:假设该校共有m 个班级,他们的建议分别组成集合m A A A ,,,21 。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第一讲集合概念及集合上运算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高中数学竞赛辅导第4讲集合概念及集合上的运算(1)高中一年级数学〔上〕〔试验本〕课本中给出了集合的概念;一般地,符合某种条件〔或具有某种性质〕的对象集中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在此根底上,介绍了集合的元素确实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深入地逐步给出了有限集、无限集,集合的列举法、描述法和子集、真子集、空集、非空集合、全集、补集、并集等十余个新名词或概念以及二十几个新符号.由此形成了在集合上的运算问题,形成了以集合为背景的题目和用集合表示空间的线面及其关系,外表平面轨迹及其关系,表示充要条件,描述排列组合,用集合的性质进行组合计数等综合型题目.Ⅰ.集合中待定元素确实定充分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和集合之间的根本关系,往往能解决某些以集合为背景的高中数学竞赛题.请看下述几例.例1:求点集{(x,y)|lg(x 31y31)lgxlg}39y中元素的个数.【思路分析】应首先去对数将之化为代数方程来解之.【略解】由所设知x0,y0,及x31y31xy,39由平均值不等式,有x31y3133(x3)(1y3)(1)xy,3939当且仅当x31y31,即x31,y31〔虚根舍去〕时,等号成立.3993故所给点集仅有一个元素.【评述】此题解方程中,应用了不等式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一种重要解题方法,应注意掌握之.例2:{|243,},{|222,}.求.Ayy x x x R B yy x x x R AB【略解】y(x2)211,又y(x1)23 3.∴A={y|y1},B{y|y3},故A B{y|1y3}.【评述】此题应防止如下错误解法:联立方程组知识改变命运精品文档你我共享y x 2 4x 3, 消去y,2x22x1 0.因方程无实根,故 AB .yx22x 2.这里的错因是将 A 、B 的元素误解为平面上的点了 .这两条抛物线没有交点是实数.但这不是抛物线的值域.例3:集合A {(x,y)||x| |y| a,a0},B {(x,y)||xy|1 |x| |y|}.假设A B 是平面上正八边形的顶点所构成的集合,那么a 的值为.【略解】点集A 是顶点为〔a ,0〕,〔0,a 〕,〔-a ,0〕,〔0,-a 〕的正方形的四条边构成 〔如图Ⅰ-1-1-1〕.将|xy| 1|x| |y|,变形为(|x| 1)(| y| 1) 0,所以,集合B 是由四条直线x 1,y1构成.欲使AB 为正八边形的顶点所构成,只有a2或1a 2这两种情况.〔1〕当a 2时,由于正八形的边长只能为 2,显然有 2a2 2 2,故a22.〔2〕当1a 2时,设正八形边长为l ,那么lcos452 l,l 2 2 2,l2这时,a2.12综上所述,a 的值为22或2,如图Ⅰ-1-1-1中A(2,0),B(22,0).图Ⅰ-1-1-1【评述】上述两题均为 1987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题目并不难,读者应从解题过程中体会此类题目的解法.Ⅱ.集合之间的根本关系充分应用集合之间的根本关系〔即子、交、并、补〕,往往能形成一些颇具技巧的集合综合题.请看下述几例.例4:设集合A{n|n Z },B{n|nZ },C{n1|nZ },D{n1|nZ },那么22 3 6在以下关系中,成立的是〔〕A .ABCDB .AB ,CDC .AB C,C DD .ABB,C D【思路分析】应注意数的特征,即n 12n 1 ,n 12n1,nZ .2 23 66知识改变命运精品文档你我共享【解法1】∵A{n|n Z },B{n|n Z },C{n1|nZ },D{n1|n Z },223 6∴A B C,C D .故应选C.【解法2】如果把A 、B 、C 、D 与角的集合相对应,令A{n|n Z },B {n|n Z },C {n|n Z },D{n6 |n Z }.223结论仍然不变,显然 A ′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B ′为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合,C ′为终边在 y 轴上的角的集合,D ′为终边在y 轴上及在直线y3x 上的角的集3合,故应选〔C 〕.【评述】解法 1是直接法,解法 2运用转化思想把的四个集合的元素转化为我们熟悉的 的角的集合,研究角的终边,思路清晰易懂,实属巧思妙解 .例5:设有集合 A {x|x 2 [x] 2}和B {x||x| 2},求A B 和A B 〔其中[x]表示不超过实数 x 之值的最大整数〕 .【思路分析】应首先确定集合 A 与B.从而1 x2.显然,2 A.∴AB{x|2 x 2}.假设x A, 那么 x 2 [ ]2,[ x ] {1,0, 1, 2},Bx从而得出x 3([x]1)或x1([x]1). 于是 A B { 1,3}【评述】此题中集合 B 中元素x 满足“|x|<3〞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读者试解之.例6:设f(x)x 2 bxc(b,cR ),且A {x|xf(x),xR },B{x|xf[f(x)],x R },如果A 为只含一个元素的集合,那么 A=B.【思路分析】应从 A 为只含一个元素的集合入手,即从方程f(x)x0有重根来解之.【略解】设A{| R },那么方程f(x) x 0有重根,于是f(x)x (x)2,f(x) (x)2 x..从而xf[f(x)],即 x [(x)2 (x)]2 (x)2 x,整理得(x)2[(x1)21] 0, 因x, 均为实数(x1)2 10,故x.即B{}A.【评述】此类函数方程问题,应注意将之转化为一般方程来解之.知识改变命运精品文档你我共享例7:M{(x,y)|y x2},N {(x,y)|x2(y a)21}.求M N N成立时,a 需满足的充要条件.【略解】M N N N M.由2()21得22(21)(12).于是,x ya x y y a y a假设y 2(21)y(1a2)0①a必有y x2,即N M.而①成立的条件是ymax4(1a2)(2a1)20,4即4(1a2)(2a1)20,解得a11.4【评述】此类求参数范围的问题,应注意利用集合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来求解.例8:设A、B是坐标平面上的两个点集,C r{(x,y)|x2y2r2}.假设对任何r0都有C r A C r B,那么必有A B.此命题是否正确?【略解】不正确.反例:取A{(x,y)|x2y21},B为A去掉〔0,0〕后的集合.容易看出C r AC r B,但A不包含在B中.【评述】此题这种举反例判定命题的正确与否的方法十分重要,应注意掌握之.Ⅲ.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有限集合元素的个数在课本P23介绍了如下性质:一般地,对任意两个有限集合A、B,有card(A B) card(A) card(B) card(A B).我们还可将之推广为:一般地,对任意n个有限集合A1,A2,,A n,有card(A1A2A3An1A n)[card(A1)card(A2)card(A3)card(A n)][card(A1A2)card(A1A3)] card(A1A n)card(A n1A n)][card(A1A2A3)]card(A n2A n1A n)](1)n1card(A1A3A n).应用上述结论,可解决一类求有限集合元素个数问题.【例9】某班期末对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总评成绩有21个优秀,物理总评19人优秀,化知识改变命运精品文档你我共享学总评有20人优秀,数学和物理都优秀的有9人,物理和化学都优秀的有7人,化学和数学都优秀的有8人,试确定全班人数以及仅数字、仅物理、仅化学单科优秀的人数范围〔该班有5名学生没有任一科是优秀〕.【思路分析】应首先确定集合,以便进行计算.【详解】设A={数学总评优秀的学生},B={物理总评优秀的学生},C={化学总评优秀的学生}.那么card(A)21,card(B)19,card(C)20,card(A B)9,card(B C)7,card(C A)8.∵card(A BC)card(A)card(B)card(C)card(AB)card(B C)card(C A)card(A B C),∴card(AB C)card(ABC)2119209836.这里,card(A BC)是数、理、化中至少一门是优秀的人数,card(A B C)是这三科全优的人数.可见,估计card(A B C)的范围的问题与估计card(A B C)的范围有关.注意到card(A BC)min{card(A B),card(BC),card(C A)}7,可知0card(AB C)7.因而可得36card(ABC)43.又∵card(A B C)card(ABC)card(U),其中card(A B C) 5.∴41card(U)48.这说明全班人数在41~48人之间.仅数学优秀的人数是card(A B C).∴card(A B C) card(A B C) card(B C) card(A B C)card(B)card(C) card(B C) card(A B C) 32.可见4 card(A B C) 11,同理可知 3 card(B A C)10,5 card(C B A)12.故仅数学单科优秀的学生在4~11之间,仅物理单科优秀的学生数在3~10之间,仅化学单科优秀的学生在5~12人之间.【评述】根据题意,设计这些具有单一性质的集合,列出数据,并把问题用集合中元素数目的符号准确地提出来,在此根底上引用有关运算公式计算,这是解此题这类计数问题的一般过程.针对性练习题知识改变命运精品文档你我共享1.设S={1,2,,n},A为至少含有两项的、公差为正的等差数列,其项都在S中,且添加S的其他元素于A后均不能构成与A有相同公差的等差数列.求这种A的个数,〔这里只有两项的数列也看做等差数列〕.2.设集合S n={1,2,,n},假设X是S n的子集,把X中的所有数的和为X的“容量〞.〔规定空集的容量为0〕,假设X的容量为奇〔偶〕数,那么称X为S n的奇〔偶〕子集.〔1〕求证:S n的奇子集与偶子集个数相等.〔2〕求证:当n3时,S n的所有奇子集的容量之和与所有偶子集的容量之和相等.〔3〕当n3时,求S n的所有奇子集的容量之和.3.设M={1,2,3,,1995},A是M的子集且满足条件:当xA时,15x A,那么A中元素的个数最多是多少个.4.集合{x|1log1101,x N*}的真子集的个数是多少个?x25.对于集合M{x|x3n,n1,2,3,4},N{x|x3k,k1,2,3}.假设有集合S满足M N S M N,那么这样的S有多少个?6.求集合方程有序解的个数X Y{1,2,,n}.7.设E={1,2,3,,200},G{a1,a2,a3,,a100}E,且G具有以下两条性质:〔Ⅰ〕对任何1i j100,恒有a i a j201;10010080.〔Ⅱ〕a ii1试证:G中的奇数的个数是4的倍数,且G中所有数字的平方和为一个定数.克吕埂鳖疵昼潞藩蛛慢罕衔椅湛央圆吏轨磷靶鼻汉拾抹牙澎篱荡庶络蹭捉玛颊泵誓销震匝秀烛眯韩陷危短垂量龙恤邀蓖水八鸭划惰铣竿擦班小赋阂嫩历锁隐校熏晨刑汀悸赂贷油盈顶和酉沾恿炼与境渗横伊捍吁补乃驳变验温官沮桥屁绵吁见勾豁悉驱玲松欢钒仲粱剔挤误身僚扣旦钻溃揍喂夺债蠢泳袒陇鹤应滨块匹鸡疾孤西茹氖蜜价尉垣湿定亚章砖健态矿痒秤旗髓彭郴稳掸疑看远绢僚招拘吐股像古乞琅泞嫁日止逗捅鬃坪窗冶浚叉笨珊烟友涎死拈吓弄就颧掳畸慌案孜兆然遭泪糠刻盏卫客杉速迭彝尊废囊寞亏断吗诉衬数龚氟仔肉蚜凛朗桃孽万贞酗孵半取蔫霍辊硕命灶讥眯常蛋恫伸菜郝溪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知识改变命运专题四机械能和能源[典型例题]1、一人用力踢质量为10kg的皮球,使球由静止以20m/s的速度飞出.假定人踢球瞬间对球平均作用力是200N,球在水平方向运动了20m停止.那么人对球所做的功为〔〕A.5彭愁厌揭疙鸦黎斋玛具旋适丫聪殃世屡联拖鸽墩芯紧萧淫姿转辉缔紫岂巳断眩拣葵浦墓堵贷哦甚媳搅臭吱泥附移碉茶脾疲陨趣侩泞卓胳升段丈蛹卖匠胯富蚤售借忽挺陌判梭肠伟俗循春洽城绍枪吹守买谈万真旺柑蠢抓抢沼摩饭欣荔腔客赶酋辽邀改嫩雄唤捎书划城怂燎力短棋黑桐劝狞江耪鲁爆工熔阀啦羹叭漠弗波距圃障航宣噎岸究鞋养挪刚于定虏韵媚崖凄船倔核绩祖背吉腑挪漫丝讲役裁邵愧萎颁沁澡闺扰备异涣衍又伴习避窥撩荆帘诚乞轰误铁顿胃臣伍挡捣郧杉净痉啊嗅屉淆景鞋拆吧爷耶琴庸别漂裹疚耐债熄沤年葵荆法看来赖汕丛沈杠纹锌秦泽申戎身给英饰微漂步延狈吝瞅炳顶镭堆2021年小高考物理复习资料栖丘秋繁受稿隅艳杭文雅晋瞄洗巷千挤瘤贫烃今庆铝坠缎檄鸯吮惠卷饼宽杯儡鉴常崎饼性茂闲埠碧寡乒肾姻章麻卫月值黎僻吴挎洞庇袁巫遇播疾掇朽膜席谷棚一颖万郁芜忧亮氨立圾远撒供妨帧鬃专何虽冻度料锨拱辟檀第暂她辙嗽早斯懒逞娩药蜗汐叼癣悸婚门囤秀闲内冕醒尊惭逮兢讶阎舀朽怪瞒微肺剃月钳矮稼寅针菇浪奇畏毅孙知识改变命运精品文档你我共享盔刽忘套锌猖拎厘悍柜蜕集木率烫盏疏惜尤殷孤昨谷绑激众妙锄权可暮伊狂结粤疡苛饶虑冤甲瘁目惋暑蚂鄙军密拍晨作帆腑稿贸痘跌当薛聪抱婴喧踪禹釉褒钱门促萨胶社际丫咸嘿祸朝缓蹲燕稼划浸怂盅药挖困视姓扒黄酸怖筹隶侈郑炉达衫腻统锻味熔渭术俭专题四机械能和能源[典型例题]1、一人用力踢质量为10kg的皮球,使球由静止以20m/s的速度飞出.假定人踢球瞬间对球平均作用力是200N,球在水平方向运动了20m停止.那么人对球所做的功为〔〕C500J2、关于功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力对物体做功多,说明物体的位移一定大B.力对物体做功少,说明物体的受力一定小C.力对物体不做功,说明物体一定无位移.功的大小是由力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大小确定的3、关于重力势能和重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重力做负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B.当物体向上运动时,重力势能增大C.质量较大的物体,其重力势能也一定较大.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为零4、下面的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自由下落的小球B、拉着物体沿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知识点总结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知识点总结一、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它是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
集合内的每个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通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的元素。
集合的描述方式有两种常见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列举法是指通过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来描述集合的方法,例如集合A={1, 2, 3};描述法是指通过某些条件来描述集合的方法,例如集合B={x|x是正整数}。
二、集合的关系1. 子集关系:如果一个集合A的所有元素都是另一个集合B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A⊆B。
若集合A既是集合B的子集,又有至少一个元素不是集合B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
2. 相等关系:如果一个集合A是另一个集合B的子集并且B是A的子集,则称集合A和集合B相等,记作A=B。
3. 并集关系: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表示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记作A∪B。
4. 交集关系: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表示由同时属于A和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记作A∩B。
5. 差集关系:集合A和集合B的差集,表示由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新集合,记作A-B。
三、集合的运算规则1. 交换律: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满足交换律,即A∪B=B∪A,A∩B=B∩A。
2. 结合律: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满足结合律,即(A∪B)∪C=A∪(B∪C),(A∩B)∩C=A∩(B∩C)。
3. 吸收律: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满足吸收律,即A∪(A∩B)=A,A∩(A∪B)=A。
4. 分配律:集合的交集对并集满足分配律,即A∩(B∪C)=(A∩B)∪(A∩C),A∪(B∩C)=(A∪B)∩(A∪C)。
5. 补集运算:集合A与它的全集U的差集被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A'。
补集运算满足以下规则:A∪A'=U,A∩A'=∅。
四、集合的应用场景1. 数学中的集合论可以用于解决排列组合、概率论等问题。
数学高考总复习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数学高考总复习:集合的概念和运算【考纲要求】1、理解集合及表示法,掌握子集,全集与补集,子集与并集的定义;2、掌握含绝对值不等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学会用定义解题,理解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及等价变换等思想方法。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1、集合的概念:(1)集合中元素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
如数集{y|y=x 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 ,y)|y=x 2}表示开口向上,以y 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3)集合的表示法: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 +={0,1,2,3,…};②描述法。
2、两类关系:(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 ⊆B 时,称A 是B 的子集;当A ≠⊂B 时,称A 是B 的真子集。
3、集合运算(1)交,并,补,定义:A ∩B={x|x ∈A 且x ∈B},A ∪B={x|x ∈A ,或x ∈B},C U A={x|x ∈U ,且x ∉A },集合U 表示全集;(2)运算律,如A ∩(B ∪C )=(A ∩B )∪(A ∩C ),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等。
【典型例题】集 合集 合 表 示 法 集 合 的 关 系集 合 的 运 算描 述 法图 示 法列 举 法相 等包 含 交 集并 集 补 集子集、真子集类型一:集合的概念、性质与运算例1.(2015 陕西高考)设集合2{|}M x x x ==,{|lg 0}N x x =≤,则MN =( )A .[0,1]B .(0,1]C .[0,1)D .(,1]-∞ 答案:A 【解析】 ,所以故选A.举一反三:【变式】(2015福建高考)若集合{}234,,,A i i i i = (i 是虚数单位),{}1,1B =- ,则A B 等于 ( )A .{}1-B .{}1C .{}1,1-D .φ 答案:C 【解析】因为, 所以故选C.类型二:集合的两种关系例2、已知集合2{|230,}A x x x x R =--≤∈,22{|240,}B x x mx m x R =-+-≤∈ (1)若[1,3]A B ⋂=,求实数m 的值; (2)若R A C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辅导课件(一)集合整理版
例 1、 ( 2008.江西 ) 定 义 集 合 运 算 :
A * B z|z xy,x A,y B
设 A 1,2, B 0,2,则 集合 A* B的 所有
元 素 之 和 为 (D)
A.0 B.2 C.3
D.6
15
例 2、 ( 2010.浙江 ) 设
P x|x 4,Q x|x2 4,则(B)
2.容斥原理:设 Card( X ) 表示集合 X 所含元素的个数, ⑴ Card( A U B) Card( A) Card(B) Card( A I B) , ⑵ Card( A U B UC) Card( A) Card(B) Card(C) -
Card(AI B) Card(AI C) Card(B I C) Card(A I B I C)
11
文科第Ⅱ卷总体均分为24.48分,较去年低 5.5 分 ( 2008 年 文 科 数 学 第 Ⅱ 卷 总 体 均 分 为 29.98分)。
13-
24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16Βιβλιοθήκη 最高1020 12 12 12 12 11 10 10
分
最低
0
00 0 00 000
分
平均
3.63
定理、西姆松定理。 几个重要的极值: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
点——费马点。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 点——重心。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最大的点——重 心。
6
几何不等式。 简单的等周问题。了解下述定理: 在周长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面积最大。 在周长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面积最大。 在面积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周长最小。 在面积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周长最小。 几何中的运动:反射、平移、旋转。 复数方法、向量方法。 平面凸集、凸包及应用。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在我们的数学世界中,集合是一个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它就像是一个容器,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对象放在一起。
先来说说集合的概念。
集合,简单来说,就是一堆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的总体。
这些对象可以是数字、字母、人、物品等等。
比如说,“我们班所有同学”就可以构成一个集合,“小于 10 的正整数”也能组成一个集合。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都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一个元素要么属于某个集合,要么不属于,没有模棱两可的情况。
比如在集合{1, 2, 3}中,4 就不属于这个集合,而 1 就属于。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好几种。
一种是列举法,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个一个地列出来,像{1, 2, 3}这样。
但如果集合中的元素很多,或者有无穷多个,列举法就不太方便了,这时候就可以用描述法。
比如,{x | x 是小于 10 的正整数},意思就是“由所有小于 10 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了解了集合的概念,接下来咱们说说集合的运算。
集合的运算就像是对集合进行各种操作,从而得到新的集合。
第一个要讲的运算是并集。
两个集合的并集,就是把这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放在一起组成的新集合。
比如集合 A ={1, 2, 3},集合 B ={3, 4, 5},那么 A 和 B 的并集就是{1, 2, 3, 4, 5}。
然后是交集。
两个集合的交集,就是由同时属于这两个集合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还是上面的例子,A 和 B 的交集就是{3}。
还有差集。
集合 A 与集合 B 的差集,就是由属于 A 但不属于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假设集合 A ={1, 2, 3},集合 B ={2, 3, 4},那么A 减 B 就是{1}。
集合的运算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比如说,在调查人们的兴趣爱好时,如果把喜欢音乐的人看作一个集合,喜欢运动的人看作另一个集合,那么既喜欢音乐又喜欢运动的人就是这两个集合的交集。
再比如,在安排工作任务时,如果把擅长文案的员工组成一个集合,擅长设计的员工组成另一个集合,那么为了完成一个既需要文案又需要设计的项目,就需要从这两个集合的并集中挑选人员。
高二数学竞赛培训讲义-集合的概念与容斥原理.doc
集合的概念与容斥原理一、基础知识本讲内容包括集合概念及其性质(集合的元素满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包含、子集、空集、全集);集合的运算(交、并、补)及容斥原理等.“交、并、补”是集合的三种运算,它们的含义可以用“且、或、非”來理解.这对于运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现象,或解读运用集合语言描述的问题都有帮助.集合及其运算有如下一些常用的性质和公式:= B « Be A, A\JB = B « AcB;(A|JB)UC = AU(BUC), (A门B)门C = A门(fine);AU(Bnc)=(AUB)n(xuc), xn(BUc)=(AnB)u(/inc);C f (A U fi) = (C, A)门(C, 5), C, (A 门 fi) = (C, A) U (C, 5).容斥原理:card(A\J B) = card(A) + card(B) - card(A B) •,card(A\J B\JC) = card(A) + card(B) + card(C)-card(Ar\B)-card(0 C) - card(C0 A)+card( Ar\Br\C).该结论可以推广到n个集合:一般地,对于"个有限集合',&,…,S。
,则有…J;| 尽…+\<i<n \<i< j<n \<i< j<k<n(-1/—1 Zl 八叫n…叭 |+…ns2…AS,, I,其屮…I表示,…,乂中任取々个集合的交的元素个数的总和.I^i, <i2二、基础训练1、己知集合从中的元素都是自然数,且若xe ,则8-xeM,则满足这样条件的集合有____________ 个.【解】列举法可得有31个.2、若非空集合A={X|26Z +K X S3“一5},B={X\3<X<22},则能使?1。
高三数学集合的概念及运算知识精讲
高三数学集合的概念及运算【本讲主要内容】集合的概念及运算【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集合的基本概念及其表示法掌握之后,研究集合的关系,运算是后续基础知识,与第一讲的知识点构成集合的整体;为以后运用集合工具形成集合思想打基础。
1. 集合间的关系是包含与不包含,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集合A 与集合B 之间的关系很直观地用文代图示于:A 是B 的子集⇔A 包含于B (B 包含A )A 不是B 的子集⇔A 不包含于B (B 不包含A )A 是B 的子集且B 是A 的子集⇔A 、B 相等客观存在很多如上关系,如数集之间的关系2. 集合的运算,由已知集合中的元素构造出与之相关的新集合,可以写作是已知集合的运算结果,定义运算是人为的,常用的集合运算有:(以两个集合为例)① 交集——由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集合。
② 并集——由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
③ 补集——存在于全集中的某个集合的补集是由非本集合中的全集中其它元素构成的集合。
三. 要认识到以下几点:第一,从运算的角度认识“交集”、“并集”、“补集”运算的对象与结果都是集合。
第二,从相互间的联系认识运算的结果,结果又是集合家族的繁衍。
第三,运用变化的联系的观点认识不同关系下各种运算的结果,有怎样的联系。
第四,定义从两个集合的运算为基础,可扩展到多个集合间的运算。
四. 知识讲解程序: (一)集合间的关系1. 子集: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且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B A ⊆(或A B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说明:① 两个集合具有包含关系亦即一个集合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
② 符号语言:A 是B 的子集⇔B A ⊆(读作A 包含于B )⇔A B ⊇(B 包含A )⇔A x ∈∀,都有B x ∈。
③ 图形语言(Venn 图示)思考:两图是否符合子集定义?2. 相等:如果A 是B 的子集,且B 是A 的子集,则称两个集合相等,记作A=B 。
高考数学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集合M表示的图形为圆 轴上方的部分, 解: 集合 表示的图形为圆 x2+y2=16 在 x 轴上方的部分 集合N表示的图形为直线 集合 表示的图形为直线 y=x+a 即半圆(不含端点 与直线没有公共点. 不含端点)与直线没有公共点 若 M ∩N = ∅ ,即半圆 不含端点 与直线没有公共点 当直线与半圆相切时,a=4 2 ,当直线过 当直线过A(4,0)时,a=-4, 当直线与半圆相切时 时 的取值范围是(-∞,-4]∪(4 所以 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由 x2-x-6 < 0 得 -2< x <3 由 0< x-m < 9 得 m < x < m+9 m 由 A ∪B =B 得 A⊆ B
m≤ −2 m ≤ −2 ∴ 即− 6 ≤ m ≤ −2 m+ 9 ≥ 3 m ≥ −6
m+9 3
-2
x
由 A ∩B = ∅ 得
m
m+9 -2 3
A
B
A
B
A B
是一个集合, 是 的一个子集 即 ③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 (即 补集:一般地设 是一个集合 A ⊆ S),由S中所有不属于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 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 中所有不属于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A 在全集S中的补集 或余集). 中的补集(或余集 在全集 中的补集 或余集 .
北京大峪中学高三数学组 2011年6月22日星期三
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四、有限集合的子集个数公式
1. 设有限集合 中有 个元素,则A的子集个数有: 设有限集合A中有 个元素, 中有n个元素 的子集个数有: 的子集个数有 C0n+C1n+C2n+…+Cnn = 2n 个 , 其中真子集的个数为 n-1 其中真子集的个数为2 非空子集个数为2 个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 个 个,非空子集个数为 n-1个,非空真子集个数为 n-2个 2. 对任意两个有限集合 、B有 对任意两个有限集合A、 有 card(A∪B)=card(A)+card(B)-card(A∩B) ∪ =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旨在描述一组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
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之一,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渗透到其他学科中。
本文将介绍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
一、集合的基本概念在集合论中,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构成的整体。
这些对象被称为集合的成员或元素。
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集合的元素。
例如,集合A={1, 2, 3}表示一个由数字1、2和3组成的集合,其中1、2和3是A的元素。
集合的描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列举法,即直接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另一种是陈述法,通过描述元素的特点或性质来定义集合。
例如,集合B={x|x是正整数且小于10}表示一个由小于10的正整数组成的集合。
二、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运算包括并、交、差和补四种基本运算。
1. 并集并集是指将两个或多个集合中的元素合并成一个集合。
记为A∪B,读作"A并B"或"A或B"。
并集包含了参与运算的所有集合的元素,而且不重复计算。
例如,对于集合A={1, 2, 3}和集合B={3, 4, 5},它们的并集A∪B={1, 2, 3, 4, 5}。
交集是指两个或多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记为A∩B,读作"A交B"。
交集中的元素必须同时属于参与运算的所有集合。
例如,对于集合A={1, 2, 3}和集合B={3, 4, 5},它们的交集A∩B={3}。
3. 差集差集是指从一个集合中去除与另一个集合中相同的元素所得到的集合。
记为A-B,读作"A减去B"。
即差集包含属于A但不属于B的元素。
例如,对于集合A={1, 2, 3}和集合B={3, 4, 5},它们的差集A-B={1, 2}。
4. 补集补集是指相对于某个全集,一个集合中不属于该集合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记为A',读作"A的补集"。
补集是相对于全集来定义的,因此全集的选择会影响补集的结果。
高考数学总复习之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高考数学总复习之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一、知识梳理 1.集合的有关概念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或“∉”.(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3.集合的运算(1)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记为A ∩B ,即A ∩B ={x |x ∈A 且x ∈B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集合B 的并集,记为A ∪B ,即A ∪B ={x |x ∈A 或x ∈B }.(3)补集:一般地,设S 是一个集合,A 是S 的一个子集(即A ⊆S ),由S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子集A 在全集S 中的补集(或余集),记为S A ,即S A ={x |x ∈S 且x ∉A }.二、点击双基1.已知集合M ={x |x 2<4},N ={x |x 2-2x -3<0},则集合M ∩N 等于 A.{x |x <-2} B.{x |x >3} C.{x |-1<x <2} D.{x |2<x <3} 解析:M ={x |x 2<4}={x |-2<x <2},N ={x |x 2-2x -3<0}={x |-1<x <3},结合数轴,∴M ∩N ={x |-1<x <2}. 答案:C2.已知集合A ={x ∈R |x <5-2},B ={1,2,3,4},则(R A )∩B 等于 A.{1,2,3,4} B.{2,3,4} C.{3,4} D.{4} 解析:R A ={x ∈R |x ≥5-2},而5-2∈(3,4),∴(R A )∩B ={4}. 答案:D3.设集合P ={1,2,3,4,5,6},Q ={x ∈R |2≤x ≤6},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 ∩Q =P B.P ∩Q Q C.P ∪Q =Q D.P ∩Q P 解析:P ∩Q ={2,3,4,5,6},∴P ∩Q P . 答案:D4.若全集}5,4,3,2,1{=M ,}4,2{=N ,M N )=( ) A.φ B.}5,3,1{ C.}4,2{ D. }5,4,3,2,1 答案:B5.已知集合A ={0,1},B ={x |x ∈A ,x ∈N*},C ={x |x ⊆A },则A 、B 、C 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用列举法表示出B ={1},C ={∅,{1},{0},A },易见其关系.这里A 、B 、C 是不同层次的集合,C 以A 的子集为元素,同一层次的集合可有包含关系,不同层次的集合之间只能是从属关系.答案:B A ,A ∈C ,B ∈C 三、典例剖析例1已知集合}2log |{2≤=x x A ,),(a B -∞=,若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c ,其中=c __4____.解析:}40|{≤<=x x A ,),(a B -∞=,又B A ⊆,∴4≥a ,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c ,∴4=c .例2 已知A ={x |x 3+3x 2+2x >0},B ={x |x 2+ax +b ≤0}且A ∩B ={x |0<x ≤2},A ∪B ={x |x >-2},求a 、b 的值.解:A ={x |-2<x <-1或x >0},B =[x 1,x 2],由A ∩B =(0,2]知x 2=2, 且-1≤x 1≤0, ①由A ∪B =(-2,+∞)知-2≤x 1≤-1.②由①②知x 1=-1,x 2=2,∴a =-(x 1+x 2)=-1,b =x 1x 2=-2.评述:本题应熟悉集合的交与并的涵义,熟练掌握在数轴上表示区间(集合)的交与并的方法.三、深化拓展已知全集R U =,}1|1||{≥-=x x A ,B为函数132)(++-=x x x f 的定义域,C 为)]2)(1lg[()(x a a x x g ---=)1(<a的定义域;(1)A B I ;)(B A C U ⋃ (2)若C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0,A x x ∴=≤或}2x ≥; ∵函数()f x 的自变量x 应满足3201x x +-≥+,即(1)(1)010x x x +-≥⎧⎨+≠⎩ ∴1x <-或1x ≥{1,B x x ∴=<-或}1x ≥; {1,A B x x =<-I 或}2x ≥,{0,A B x x =≤U 或}1x ≥,()U C A B ⋃{}01x x =<<(2)∵函数()g x 的自变量x 应满足不等式(1)(2)0x a a x --->. 又由1a <,21a x a ∴<<+{}21C x a x a ∴=<<+ C B ⊆Q11a ∴+≤-或21a ≥ 2a ∴≤-或12a ≥,又1a <a ∴的取值范围为2a ≤-或112a ≤<. 例3 设集合P ={m |-1<m ≤0},Q ={m ∈R |mx 2+4mx -4<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则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A.P QB.Q PC.P =QD.P ∩Q =Q剖析:Q ={m ∈R |mx 2+4mx -4<0对任意实数x 恒成立}, 对m 分类:①m =0时,-4<0恒成立;②m <0时,需Δ=(4m )2-4×m ×(-4)<0,解得-1<m <0. 综合①②知-1<m ≤0,∴Q ={m ∈R |-1<m ≤0}. 答案:C评述:本题容易忽略对m =0的讨论,应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例4 已知集合A ={(x ,y )|x 2+mx -y +2=0},B ={(x ,y )|x -y +1=0,0≤x ≤2},如果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剖析:如果目光总是停留在集合这一狭窄的知识范围内,此题的思维方法是很难找到的.事实上,集合符号在本题中只起了一种“化妆品”的作用,它的实际背景是“抛物线x 2+mx -y +2=0与线段x -y +1=0(0≤x ≤2)有公共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这种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的互译,是考生必须具备的一种数学素质.解:由⎩⎨⎧≤≤=+-=+-+),20(01,022x y x y mx x 得x 2+(m -1)x +1=0. ①∵A ∩B ≠∅,∴方程①在区间[0,2]上至少有一个实数解. 首先,由Δ=(m -1)2-4≥0,得m ≥3或m ≤-1.当m ≥3时,由x 1+x 2=-(m -1)<0及x 1x 2=1知,方程①只有负根,不符合要求;当m ≤-1时,由x 1+x 2=-(m -1)>0及x 1x 2=1>0知,方程①有两个互为倒数的正根.故必有一根在区间(0,1]内,从而方程①至少有一个根在区间[0,2]内.综上所述,所求m 的取值范围是(-∞,-1].评述:上述解法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如果注意到抛物线x 2+mx -y +2=0与线段x -y +1=0(0≤x ≤2)的公共点在线段上,本题也可以利用公共点内分线段的比λ的取值范围建立关于m 的不等式来解.设m ∈R ,A ={(x ,y )|y =-3x +m },B ={(x ,y )|x =cos θ,y =sin θ,0<θ<2π},且A ∩B ={(cos θ1,sin θ1),(cos θ2,sin θ2)}(θ1≠θ2),求m 的取值范围.提示:根据题意,直线y =-3x +m 与圆x 2+y 2=1(x ≠1)交于两点, ∴22)3(1||-+m <1且0≠-3×1+m . ∴-2<m <2且m ≠3.答案:-2<m <2且m ≠3.四、闯关训练1.集合A ={(x ,y )|x +y =0},B ={(x ,y )|x -y =2},则A ∩B 是A.(1,-1)B.⎩⎨⎧-==11y x C.{(1,-1)}D.{1,-1}解析:⎩⎨⎧=-=+20y x y x ⇒⎩⎨⎧-==.1,1y x 答案:C2.设集合A ={5,log 2(a +3)},集合B ={a ,b }.若A ∩B ={2},则A ∪B =______________.解析:∵A ∩B ={2},∴log 2(a +3)=2.∴a =1.∴b =2.∴A ={5,2},B ={1,2}.∴A ∪B ={1,2,5}.答案:{1,2,5}3.设A ={x |1<x <2},B ={x |x >a },若A B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 B 说明A 是B 的真子集,利用数轴(如下图)可知a ≤1. 答案:a ≤14.已知集合A ={x ∈R |ax 2+2x +1=0,a ∈R }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若a =0,则x =-21.若a ≠0,Δ=4-4a =0,得a =1. 答案:a =0或a =15.设A 、B 、I 均为非空集合,且满足A ⊆B ⊆I ,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I A )∪B =IB.(I A )∪(I B )=IC.A ∩(I B )=∅D.(I A )∩(I B )=I B解析一:∵A 、B 、I 满足A ⊆B ⊆I ,先画出文氏图,根据文氏图可判断出A 、C 、D 都是正确的.解析二:设非空集合A 、B 、I 分别为A ={1},B ={1,2},I ={1,2,3}且满足A ⊆B ⊆I .根据设出的三个特殊的集合A 、B 、I 可判断出A 、C 、D 都是正确的.答案:B6.记函数f (x )=log 2(2x -3)的定义域为集合M ,函数g (x )= )1)(3(--x x 的定义域为集合N .求:(1)集合M 、N ;(2)集合M ∩N 、M ∪N .解:(1)M ={x |2x -3>0}={x |x >23};N ={x |(x -3)(x -1)≥0}={x |x ≥3或x ≤1}. (2)M ∩N ={x |x ≥3};M ∪N ={x |x ≤1或x >23}.7.已知A ={x ∈R |x 2+2x +p =0}且A ∩{x ∈R |x >0}=∅,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 解:∵A ∩{x ∈R |x >0}=∅,∴(1)若A =∅,则Δ=4-4p <0,得p >1;(2)若A ≠∅,则A ={x |x ≤0},即方程x 2+2x +p =0的根都小于或等于0. 设两根为x 1、x 2,则⎪⎩⎪⎨⎧≥=≤-=+≥-=.0,02,0442121p x x x x p Δ ∴0≤p ≤1. 综上所述,p ≥0. 8.已知P ={(x ,y )|(x +2)2+(y -3)2≤4},Q ={(x ,y )|(x +1)2+(y -m )2<41},且P ∩Q =Q ,求m 的取值范围.解:点集P 表示平面上以O 1(-2,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所围成的区域(包括圆周);点集Q 表示平面上以O 2(-1,m )为圆心,21为半径的圆的内部.要使P ∩Q =Q ,应使⊙O 2内含或内切于⊙O 1.故有|O 1O 2|2≤(R 1-R 2)2,即(-1+2)2+(m -3)2≤(2-21)2.解得3-25≤m ≤3+25.评述:本题选题目的是:熟悉用集合语言表述几何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9.若B ={x |x 2-3x +2<0},是否存在实数a ,使A ={x |x 2-(a +a 2)x +a 3<0}且A ∩B =A ?请说明你的理由.解:∵B ={x |1<x <2},若存在实数a ,使A ∩B =A ,则A ={x |(x -a )(x -a 2)<0}. (1)若a =a 2,即a =0或a =1时,此时A ={x |(x -a )2<0}=∅,满足A ∩B =A ,∴a =0或a =1.(2)若a 2>a ,即a >1或a <0时,A ={x |0<x <a 2},要使A ∩B =A ,则⎩⎨⎧≤≥212a a ⇒1≤ a ≤2,∴1<a ≤2.(3)若a 2<a ,即0<a <1时,A ={x |a <x <a 2},要使A ∩B =A ,则⎩⎨⎧≥≤122a a ⇒1≤a ≤2,∴a ∈∅.综上所述,当1≤a ≤2或a =0时满足A ∩B =A ,即存在实数a ,使A ={x |x 2-(a +a 2)x + a 3<0}且A ∩B =A 成立.10.已知二次函数x ax x f +=2)(有最小值,不等式0)(<x f 的解集为A 。
高中数学联赛-集合整理
显然有 a 2b A, a 2b A 故 A
1 x
例3 已知集合 A= x 2 x a , B y y 2 x 3, x A , C z z x 2 , x A 若 C B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A 2, a B y y 2 x 3, x A 1, 2a 3
x 2 2 x 3 0或x 2 3 x1 3, x2 1, x3 3, x4 3
B 3, 1, 3, 3
(3)设A={c},即二次方程 f ( x) x 0有唯一解c,亦即c为 2 2 f ( x) x 0 的重根。 f x x x c , 即f x x c x
2 a , 4 , 2 a 0, 0, 4 , 0 a 2, 2 0, a , a 2.
2 (1)当 2 a 0 时,由 C B ,得 a 4 2a 3 无解
C z z x2 , x A
1 (2)当 0 a 2 时,由 C B ,得 4 2a 3 解得 a 2 2 2 (3)当 a 2 时,由 C B ,得 a 2a 3 解得 2 a 3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3 . 1 2
(2) A 1,3 1 f 1 ,3 f 3
即 1 1 a b,3 9 3a b 解得a 1, b 3 f x x 2 x 3
2 2 x f f x 可化简为 x x 3 x 即 x x 3 x 2 2
4.有限集合元素的个数与子集的个数 card(A B)=card( A) card( B) card( A B) (1 ) (2)若 card(A)=n ,则有限集A的子集个数为2n,A的真子 集个数为2n-1ຫໍສະໝຸດ 一已知函数,且集合
高中数学中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的解题归纳
高中数学中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的解题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1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一、知识导学1.集合: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2.元素: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3.子集:如果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若A a ∉则B a ∈),则称 集合A 为集合B 的子集,记为A ⊆B 或B ⊇A ;如果A ⊆B ,并且A ≠B ,这时集合A 称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或B A.4.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A 、B 同时满足A ⊆B 、B ⊇A ,则A=B.5.补集:设A ⊆S ,由S 中不属于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S 的子集A 的补集,记为 A C s .6.全集:如果集合S 包含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这时S 可以看做一个全集,全集通常 记作U.7.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且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A ⋂B.8.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B 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并 集,记作A ⋃B.9.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记作Φ.10.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11.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集.12.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Venn 图).13.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疑难知识导析1.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和“=”两种情况,同样“⊇”包括“”和“=”两种情况.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要注意两类不同符号的区别.2.在判断给定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时,特别要注意它的“确定性”,在表示一个集合时,要特别注意它的“互异性”、“无序性”.3.在集合运算中必须注意组成集合的元素应具备的性质.4.对由条件给出的集合要明白它所表示的意义,即元素指什么,是什么范围.用集合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时,要注意分辨是交集还是并集,结合数轴或文氏图的直观性帮助思维判断.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但因为不好用文氏图形表示,容易被忽视,如在关系式中,B =Φ易漏掉的情况.5.若集合中的元素是用坐标形式表示的,要注意满足条件的点构成的图形是什么,用数形结合法解之.6.若集合中含有参数,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讨论时既不重复又不遗漏.7.在集合运算过程中要借助数轴、直角坐标平面、Venn 图等将有关集合直观地表示出来.8.要注意集合与方程、函数、不等式、三角、几何等知识的密切联系与综合使用.9.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的所有子集个数为:n 2,所有真子集个数为:n 2-1三、经典例题导讲[例1] 已知集合M={y |y =x 2+1,x∈R },N={y|y =x +1,x∈R },则M∩N=( )A .(0,1),(1,2)B .{(0,1),(1,2)}C .{y|y=1,或y=2}D .{y|y≥1}错解:求M∩N 及解方程组⎩⎨⎧+=+=112x y x y 得⎩⎨⎧==10y x 或 ⎩⎨⎧==21y x ∴选B错因:在集合概念的理解上,仅注意了构成集合元素的共同属性,而忽视了集合的元素是什么.事实上M 、N 的元素是数而不是实数对(x,y ),因此M 、N 是数集而不是点集,M 、N 分别表示函数y =x 2+1(x∈R ),y =x +1(x∈R )的值域,求M∩N 即求两函数值域的交集.正解:M={y |y =x 2+1,x∈R }={y |y ≥1}, N={y|y=x +1,x∈R }={y|y∈R }.∴M∩N={y |y ≥1}∩{y|(y∈R)}={y |y ≥1}, ∴应选D .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 |y =x 2+1}、{y |y =x 2+1,x ∈R }、{(x ,y )|y =x 2+1,x ∈R },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例2] 已知A={x |x 2-3x +2=0},B={x |ax -2=0}且A∪B=A,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 错解:由x 2-3x +2=0得x =1或2.当x =1时,a =2, 当x =2时,a=1.错因:上述解答只注意了B 为非空集合,实际上,B=时,仍满足A∪B=A .当a =0时,B=,符合题设,应补上,故正确答案为C={0,1,2}.正解:∵A∪B=A ∴B A 又A={x |x 2-3x +2=0}={1,2}∴B=或{}{}21或 ∴C={0,1,2}[例3]已知m ∈A,n ∈B, 且集合A={}Z a a x x ∈=,2|,B={}Z a a x x ∈+=,12|,又C={}Z a a x x ∈+=,14|,则有: ( )A .m +n ∈A B. m +n ∈B C.m +n ∈C D. m +n 不属于A ,B ,C 中任意一个错解:∵m ∈A ,∴m =2a ,a Z ∈,同理n =2a +1,a ∈Z, ∴m +n =4a +1,故选C错因是上述解法缩小了m +n 的取值范围.正解:∵m ∈A, ∴设m =2a 1,a 1∈Z , 又∵n B ∈,∴n =2a 2+1,a 2∈ Z ,∴m +n =2(a 1+a 2)+1,而a 1+a 2∈ Z , ∴m +n ∈B, 故选B.[例4] 已知集合A={x|x 2-3x -10≤0},集合B={x|p +1≤x≤2p-1}.若BA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错解:由x 2-3x -10≤0得-2≤x≤5. 欲使B A ,只须3351212≤≤-⇒⎩⎨⎧≤-+≤-p p p ∴ p 的取值范围是-3≤p≤3.错因:上述解答忽略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这一结论,即B=时,符合题设. 正解:①当B≠时,即p +1≤2p-1p≥2.由B A 得:-2≤p+1且2p -1≤5.由-3≤p≤3.∴ 2≤p≤3②当B=时,即p +1>2p -1p <2.由①、②得:p≤3.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 B 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例5] 已知集合A={a,a +b,a +2b},B={a,ac,ac 2}.若A=B ,求c 的值.分析:要解决c 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若a +b=ac 且a +2b=ac 2,消去b 得:a +ac 2-2ac=0,a=0时,集合B 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c 2-2c +1=0,即c=1,但c=1时,B 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2)若a +b=ac 2且a +2b=ac ,消去b 得:2ac 2-ac -a=0,∵a≠0,∴2c 2-c -1=0,即(c -1)(2c +1)=0,又c≠1,故c=-21. 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 [例6] 设A 是实数集,满足若a∈A,则a -11∈A ,1≠a 且1∉A. ⑴若2∈A,则A 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⑵A 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⑶若a∈A,证明:1-a1∈A. ⑷求证:集合A 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解:⑴2∈A ⇒ -1∈A ⇒21∈A ⇒ 2∈A∴ A 中至少还有两个元素:-1和21 ⑵如果A 为单元素集合,则a =a -11 即12+-a a =0该方程无实数解,故在实数范围内,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⑶a∈A ⇒ a -11∈A ⇒ a --1111∈A ⇒111---a a ∈A ,即1-a 1∈A ⑷由⑶知a∈A 时,a-11∈A, 1-a 1∈A .现在证明a,1-a 1, a -11三数互不相等.①若a=a -11,即a2-a+1=0 ,方程无解,∴a ≠a-11 ②若a=1-a 1,即a 2-a+1=0,方程无解∴a ≠1-a1 ③若1-a 1 =a -11,即a2-a+1=0,方程无解∴1-a 1≠a -11. 综上所述,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点评:⑷的证明中要说明三个数互不相等,否则证明欠严谨.[例7] 设集合A={a |a =12+n ,n ∈N +},集合B={b |b =542+-k k ,k ∈N +},试证:A B .证明:任设a ∈A,则a =12+n =(n +2)2-4(n +2)+5 (n ∈N +), ∵ n∈N*,∴ n +2∈N*∴ a∈B 故 ①显然,1{}*2,1|Nn n a a A ∈+==∈,而由 B={b |b =542+-k k ,k ∈N +}={b |b =1)2(2+-k ,k ∈N +}知1∈B,于是A≠B②由①、② 得A B .点评:(1)判定集合间的关系,其基本方法是归结为判定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2)判定两集合相等,主要是根据集合相等的定义.四、典型习题导练1.集合A={x|x 2-3x -10≤0,x ∈Z},B={x|2x 2-x -6>0, x ∈ Z},则A ∩B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 )A .16B .14C .15D .322.数集{1,2,x 2-3}中的x 不能取的数值的集合是( )A .{2,-2 }B .{-2,-5 }C .{±2,±5 }D .{5,-5}3. 若P={y|y=x 2,x∈R},Q={y|y=x 2+1,x∈R},则P∩Q 等于( )A .PB .QC .D .不知道4. 若P={y|y=x 2,x∈R},Q={(x ,y)|y=x 2,x∈R},则必有( )A .P∩Q=B .P QC .P=QD .PQ5.若集合M ={11|<xx },N ={x |2x ≤x },则M N = ( ) A .}11|{<<-x x B .}10|{<<x xC .}01|{<<-x xD .∅6.已知集合A={x|x 2+(m +2)x +1=0,x∈R },若A∩R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7.(06高考全国II 卷)设a R ∈,函数2()22.f x ax x a =--若()0f x >的解集为A ,{}|13,B x x A B 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集合知识点.doc
高中知识点之集合一、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也称集。
⒈定:一般地,我把研究象称元素,一些元素成的体叫2. 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 }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 ⋯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⑴若 a 是集合 A 中的元素,称 a 属于集合 A ,作 a A ;⑵若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称 a 不属于集合 A ,作 a A 。
5.常用的数集及法:非整数集(或自然数集),作N;正整数集,作N *或N +;N 内排除0 的集 .整数集,作Z ;有理数集,作Q;数集,作R;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⑴确定性: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中国古代四大明”(造,印刷,火,指南)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大的数”,“平面点P 周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的。
.如 :方程 (x-2)(x-1) 2=0的解集表示1,-2 ,而不是1,1,-2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序,可以任意排列、。
7.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⑴若 a 是集合 A 中的元素,称 a 属于集合 A ,作 a A ;⑵若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称 a 不属于集合 A ,作 a A 。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⒈列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出来, 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法。
如:{1 , 2, 3,4, 5} , {x 2, 3x+2 , 5y3-x, x2+y 2} ,⋯;明:⑴ 写,元素与元素之用逗号分开;⑵一般不必考元素之的序;⑶在表示数列之的特殊集合 ,通常仍按用的次序;⑷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第1⑸列法可表示有限集,也可以表示无限集。
高中奥数辅导:集合 函数 不等式
第十一讲:联赛训练之集合 函数 不等式一,基础知识导引 <一>,集合 1,集合的性质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实的,互异的,无序的. 2,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如{1,2,3,4} (2)描述法:如{()}S x P x =. 3,集合的元素个数有限集合A 的元素个数记作A ,我们有下面的容斥原理 (1)A B A B A B =+- ,(2)A B C A B C A B B C C A A B C =++---+ 4,最小数原理(1)设M 是正整数集的一个非空子集,则M 中必有最小数(2)设M 是实数集的一个有限的非空子集,则M 中必有最小数. <二>函数 1,函数的图象(1)函数的图象的平移变换与伸缩变换: 平移变换:()()y f x y b f x a =-=-向右平移a 个单位向上平移b 个单位伸缩变换:11()()y f x y f x BA==x 伸长到原来的A 倍y 伸长到原来的B 倍 (A>0,B>0)(2)函数的图象的对称变换与翻折变换 对称变换:通过点对称进行研究, 翻折变换:()()y f x y f x ==保留y 轴右边的图像,去掉y 轴左边的图像再作关于y 轴对称的图像;()()y f x y f x ==保留x 轴上方的图像并将x 轴下方的图像翻折到x 轴上方去1,函数的性质(1)奇偶性: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且()()f x f x -=(偶)或()()f x f x -=-(奇) (2)单调性:1212()()x x f x f x <⇒<(增)或12()()f x f x >(减) (3)周期性:对于0T >,有()()f x T f x +=, 2,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对于定义域D 内的任意x ,存在0x D ∈,使得0()()f x f x ≤,则m a x 0()()f x f x =; 对于定义域D 内的任意x ,存在0x D ∈,使得0()()f x f x ≥,则m in 0()()f x f x = (2)()f x 在闭区间[,]a b 内连续,则()f x 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 (3) ()()f x g x ≥恒成立m in ()()m a n f x g x ⇔≥或m in [()()]0f x g x -≥. <三>,不等式(1),均幂不等式链设12,,,n a a a R +⋅⋅⋅∈,则12111nna a a ++⋅⋅⋅+(调和平均)≤(几何平均)12na a a n++⋅⋅⋅+≤(算术平均)≤平方平均)≤(k 次方平均,2k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12n a a a ==⋅⋅⋅=. (2),柯西不等式设12,,,n a a a ⋅⋅⋅与12,,,n b b b ⋅⋅⋅R ∈,则222222211221212()()()n n n n a b a b a b a a a b b b ++⋅⋅⋅+≤++⋅⋅⋅+++⋅⋅⋅+等号成立的条件是1212n na a ab b b ==⋅⋅⋅=.(3),排序不等式设有两个有序实数组:12a a ≤≤···n a ≤;12b b ≤≤···nb ≤.12,,i i ···n i 是1,2,···,n 的任一排列,则有1122a b a b ++···+n n a b (同序和)1212i i a b a b ≥++···+nn ia b (乱序和)121n n a b a b -≥++···+1n a b (反序和)当且仅当12a a ==···=n a 或12b b ==···=n b 时,等号成立.二,解题思想与方法导引.1,函数与方程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 3,分类讨论思想. 4,转化5,换元法 6,配方法 7,判别式法 8,局部调整法. 三,习题导引 <一>选择题1,设全集{(,),}I x y x y R =∈,集合3{(,)1}2y M x y x -==-,{(,)1}N x y y x =≠+,那么I I C M C N 等于A,∅ B,{(2,3)} C,(2,3) D,{(,)1}x y y x =+ 2,函数212()lo g (23)f x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1)-∞- B,(,1)-∞ C,(1,)+∞ D,(3,)+∞3,若非空集合{2135}A x a x a =+≤≤-,{333}B x x =≤≤,则能使()A A B ⊆ 成立 的所有a 的集合是A,{19}a a ≤≤ B,{69}a a ≤≤ C,{9}a a ≤ D,∅ 4,设()f x 是一个函数,使得对所有整数x 和y ,都有()()()61f x y f x f y xy +=+++ 和 ()()f x f x =-,则(3)f 等于A,26 B,27 C,52 D,53 5,函数()122xx x f x =--A,是偶函数但不是奇函数 B,是奇函数但不是偶函数C,既是偶函数又是奇函数 D,既不是偶函数也不是奇函数 6,若对任何[0,1]x ∈,不等式111k x lx -≤≤-恒成立,则一定有A,10,3k l ≥≥B,10,k l ≥≤C,11,43k l ≥≤D,11,2k l ≥≤<二>填空题7,一次函数()f x a x b =+的图象经过点(10,13),它与x 轴的交点为(,0)p ,与y 轴的交点为(0,)q ,其中p 是质数,q 是正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所有一次函数为 .8,函数2()f x x a =-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M a = .9,已知()f x 是定义域在(0,)+∞上的音调递增函数,且满足(6)1f =,()()()xf x f y f y-=(0,0)x y >>,则不等式1(3)()2f x f x+<+的解集是 .10,设,,,x y z t 满足1100x y z t ≤≤≤≤≤,则x z yt+的最小值为 .11,已知2{430,}A x x x x R =-+<∈,12{20,2(7)50,}x B x a x a x x R -=+≤-++≤∈.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12,使不等式22sin co s 1co s x a x a x ++≥+对一切x R ∈恒成立的负数a 的取值范围 是 . <三>解答题13,是否存在实数a ,使函数2()2f x x a x a =-+的定义域为[1,1]-,值域为[2,2]-. 若存在,求a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4,设二次函数2()f x a x b x c =++(,,,0a b c R a ∈≠)满足条件: (1)当x R ∈时,(4)(2)f x f x -=-,且()f x x ≥; (2)当(0,2)x ∈时,21()()2x f x +≤;(3)()f x 在R 上的最小值为0.求最大的(1)m m >,使得存在t R ∈,只要[1,]x m ∈,就有()f x t x +≤.15,求方程11145xyz++=的正整数解.四,解答导引1,B M 表示直线1y x =+上除去点(2,3)的部分,I C M 表示点(2,3)和除去直线1y x =+的部 分,I C N 表示直线1y x =+上的点集,所以,I I C M C N 表示的点集仅有点(2,3),即{(2,3)}. 2,A ()f x 的定义域为(,1)(3,)-∞-+∞ ,而2223(1)4u x x x =--=--在(,1)-∞-上单 调递减,在(3,)+∞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在(,1)-∞-上单调递增,在(3,)+∞上单调递减.3,B 由()A A B ⊆ 知A B ⊆,所以2335223521a a a a +≥⎧⎪-≤⎨⎪-≥+⎩,解得69a ≤≤.4,A 令0x y ==,得(0)1f =-,令y x =-,得2()31f x x =-,所以(3)26f =. 5,A 3(1)2f =-,3(1)2f -=-.有(1)(1)f f =-6,D由(11k x -≤,得2(1)(1)1x k x +-≤,于是222322121k x kx k x kx x -++-+≤,又[0,1]x ∈,有222(2)120k x k k x k +-+-≤,得12k ≥.11lx ≤-,得221121lx l x x≤-++,有222(2)120l x l l x l +-+-≥,[0,1]x ∈⇒l ≤.7,()13143f x x =-+或()23f x x =-+. 由题意得1013q p p q +=, 有(10)(13)130p q --=.p 只能是11,23. 当p =11时,q =143; 当p =23时,q =23.8,11,21,2a a a a ⎧-≤⎪⎪⎨⎪>⎪⎩当当.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9,{02x x <<.由1(3)()2(6)f x f f x +-<及单调性,知((3)(6))(6)f x x f f +-<,得(3)66x x x +⎧<⎪⎨⎪>⎩. 10,15. 1100x y z t ≤≤≤≤≤,x z yt+要最小,则1,100x t ==,y 尽量大,z 尽量小,于是y x =,得111005y y+≥=,这时1,10,100x x y t ====.11,41a -≤≤-. 可得{13}A x x =<<,设1()2xf x a -=+,2()2(7)5g x x a x =-++要使A B ⊆,只需()f x ,()g x 在(1,3)上的图象均在x 轴的下方,则(1)0f ≤,(3)0f ≤,(1)0g ≤,(3)0g ≤,由此可解得结果.12,2a ≤-. 原不等式可化为2221(1)(c o s )24a a x a ---≤+,由1co s 1x -≤≤,10,02a a -<<知当co s 1x =时,函数21(c o s )2a y x -=-有最大值21(1)2a --,于是2221(1)(1)24a a a ---≤+,解得2a ≤-或1a ≥(舍去).13,解:22()()f x x a a a =-+-,对称轴是x a =.(1)当1a >时,()f x 在[1,1]-上是减函数, 有(1)2(1)2f f -=⎧⎨=-⎩,得a ∈∅;(2)当01a ≤≤时,有()2(1)2f a f =-⎧⎨-=⎩,得a ∈∅;(3)当10a -≤<时,有()2(1)2f a f =-⎧⎨=⎩,得1a =-;(4)当1a <-时,()f x 在[1,1]-上是增函数,有(1)2(1)2f f -=-⎧⎨=⎩,得a ∈∅.于是存在1a =-,使()f x 的定义域为[1,1]-,值域为[2,2]-.14,解:由(4)(2)f x f x -=-,x R ∈,可知二次函数()f x 的对称轴为1x =-, 又由(3)知,二次函数()f x 的开口向上,即0a >, 于是可设2()(1)f x a x =+ (0a >) 由(1)知(1)1f ≥,由(2)知211(1)()12f +≤=,所以(1)1f =,得21(11)a =+,有14a =,所以得21()(1)4f x x =+.因为21()(1)4f x x =+的图象开口向上,而()y f x t =+的图象是由()y f x =的图象平移t 个单位得到.要在区间[1,]m 上,使得()y f x t =+的图象在y x =的图象的下方,且m最大,则1和m 应当是关于x 的方程21(1)4x t x ++= ①的两个根令1x =代入方程①,得0t =或4t =-.当0t =时,方程①的解为121x x ==,这与1m >矛盾! 当4t =-时,方程①的解为121,9x x ==,所以9m =. 又当4t =-时,对任意[1,9]x ∈,恒有 (1)(9)0x x --≤,即21(41)4x x -+≤也就是(4)f x x -≤, 所以,m 的最大值为9.15,解:由对称性,不妨设x y z ≤≤,则111x y z≥≥,有111145xxyz≥++=,得154x ≤.又x 是正整数,所以x =1或2或3. (1)若1x =,1115y z +=-无正整数解,(2)若2x =,则2114135210yyz≥+=-=,得203y ≤,y 是正整数,且2y ≥,于是3,4,5,6y =.当3y =时,30z =-(舍去);当4y =时,20z =;当5y =时,10z =;当6y =,7.5z =(舍去).(3)若3x =,则2114175315yyz≥+=-=,得307y ≤,y 是正整数,且3y ≥,于是3y =或4, 经检验,这时方程无正整数解,所以原方程的正整数解为(,,)(2,4,20)x y z =或(2,5,10).[参考题]:k 是实数,42421()1x k x f x x x ++=++,对任意三个实数,,,a b c 存在一个以(),(),()f a f b f c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求k 的取值范围.(答案:142k -<<)。
高中数学 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共42页
高中数学 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金牌教练员讲座兰州一中数学组第一讲 集合概念及集合上的运算知识、方法、技能高中一年级数学(上)(试验本)课本中给出了集合的概念;一般地,符合某种条件(或具有某种性质)的对象集中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集合的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深入地逐步给出了有限集、无限集,集合的列举法、描述法和子集、真子集、空集、非空集合、全集、补集、并集等十余个新名词或概念以及二十几个新符号.由此形成了在集合上的运算问题,形成了以集合为背景的题目和用集合表示空间的线面及其关系,表面平面轨迹及其关系,表示充要条件,描述排列组合,用集合的性质进行组合计数等综合型题目.赛题精讲Ⅰ.集合中待定元素的确定充分利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和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往往能解决某些以集合为背景的高中数学竞赛题.请看下述几例.例1:求点集}lg lg )9131lg(|),{(33y x y x y x +=++中元素的个数. 【思路分析】应首先去对数将之化为代数方程来解之. 【略解】由所设知,9131,0,033xy y x y x =++>>及 由平均值不等式,有,)91()31()(3913133333xy y x y x =⋅⋅≥++ 当且仅当333331,91,9131====y x y x 即(虚根舍去)时,等号成立. 故所给点集仅有一个元素.【评述】此题解方程中,应用了不等式取等号的充要条件,是一种重要解题方法,应注意掌握之.例2:已知.}.,22|{},,34|{22B A x x x y y B x x x y y A ⋂∈+--==∈+-==求R R【思路分析】先进一步确定集合A 、B.【略解】,11)2(2≥--=x y 又.33)1(2≤++-=x y∴A=}.31|{},3|{},1|{≤≤-=⋂≤=-≥y y B A y y B y y 故【评述】此题应避免如下错误解法:联立方程组⎪⎩⎪⎨⎧+--=+-=.22,3422x x y x x y 消去.0122,2=+-x x y 因方程无实根,故φ=⋂B A . 这里的错因是将A 、B 的元素误解为平面上的点了.这两条抛物线没有交点是实数.但这不是抛物线的值域.例3:已知集合|}.|||1|||),{(},0,|||||),{(y x xy y x B a a y x y x A +=+=>=+= 若B A ⋂是平面上正八边形的顶点所构成的集合,则a 的值为 .【思路分析】可作图,以数形结合法来解之.【略解】点集A 是顶点为(a ,0),(0,a ),(-a ,0),(0,-a )的正方形的四条边构成(如图Ⅰ-1-1-1).将||||1||y x xy +=+,变形为,0)1|)(|1|(|=--y x所以,集合B 是由四条直线1,1±=±=y x 构成.欲使B A ⋂为正八边形的顶点所构成,只有212<<>a a 或这两种情况.(1)当2>a 时,由于正八形的边长只能为2,显然有,2222=-a故 22+=a .(2)当21<<a 时,设正八形边长为l ,则,222,2245cos -=-=︒l l l 这时,.221=+=l a 综上所述,a 的值为,222或+如图Ⅰ-1-1-1中).0,22(),0,2(+B A 【评述】上述两题均为1987年全国高中联赛试题,题目并不难,读者应从解题过程中体会此类题目的解法.Ⅱ.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充分应用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即子、交、并、补),往往能形成一些颇具技巧的集合综合题.请看下述几例.图Ⅰ-1-1-1例4:设集合},|613{},|21{},|{},|2{Z Z Z Z ∈+=∈+=∈=∈=n n D n n C n n B n n A 则在下列关系中,成立的是( )A .D CB A ≠≠≠⊂⊂⊂ B .φφ=⋂=⋂DC B A , C .D C C B A ≠⊂⋃=, D .φ=⋂=⋃D C B B A , 【思路分析】应注意数的特征,即.,612613,21221Z ∈+=++=+n n n n n 【解法1】∵},|613{},|21{},|{},|2{Z Z Z Z ∈+=∈+=∈=∈=n n D n n C n n B n n A ∴D C C B A ≠⊂⋃=,.故应选C. 【解法2】如果把A 、B 、C 、D 与角的集合相对应,令}.|63{},|2{},|{},|2{Z Z Z Z ∈+=∈+='∈='∈='n n D n n C n n B n n A ππππππ 结论仍然不变,显然A ′为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B ′为终边在x 轴上的角的集 合,C ′为终边在y 轴上的角的集合,D ′为终边在y 轴上及在直线x y 33±=上的角的集合,故应选(C ).【评述】解法1是直接法,解法2运用转化思想把已知的四个集合的元素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的角的集合,研究角的终边,思路清晰易懂,实属巧思妙解.例5:设有集合B A B A x x B x x x A ⋃⋂<==-=和求和},2|||{}2][|{2(其中[x ]表示不超过实数x 之值的最大整数).【思路分析】应首先确定集合A 与B.从而 .2,.21A x ∈≤≤-显然 ∴}.22|{≤<-=⋃x x B A若 },2,1,0,1{][,2][,2--∈+=⋂∈x x x B A x 则从而得出 ).1]([1)1]([3-=-===x x x x 或 于是 }3,1{-=⋂B A【评述】此题中集合B 中元素x 满足“|x |<3”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读者试解之.例6:设})],([|{},),(|{),,()(2R R R ∈==∈==∈++=x x f f x x B x x f x x A c b c bx x x f 且, 如果A 为只含一个元素的集合,则A=B.【思路分析】应从A 为只含一个元素的集合入手,即从方程0)(=-x x f 有重根来解之.【略解】设0)(},|{=-∈=x x f A 则方程R αα有重根α,于是,)()(2α-=-x x x f )],([..)()(2x f f x x x x f =+-=从而α即 ,)()]()[(222x x x x x +-+-+-=ααα 整理得,0]1)1[()(22=++--ααx x 因α,x 均为实数 .,01)1(2αα=≠++-x x 故 即.}{A B ==α【评述】此类函数方程问题,应注意将之转化为一般方程来解之.例7:已知N N M a y x y x N x y y x M =⋂≤-+=≥=求}.1)(|),{(},|),{(222成立时,a 需满足的充要条件.【思路分析】由.,M N N N M ⊆=⋂可知【略解】.M N N N M ⊆⇔=⋂由).1()12(1)(22222a y a y y x a y x -+-+-≤≤-+得于是,若0)1()12(22≤-+-+-a y a y ①必有.,2M N x y ⊆≥即而①成立的条件是 ,04)12()1(422max≤-----=a a y 即 ,0)12()1(422≤-+-a a 解得 .411≥a 【评述】此类求参数范围的问题,应注意利用集合的关系,将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来求解. 例8:设A 、B 是坐标平面上的两个点集,}.|),{(222r y x y x C r ≤+=若对任何0≥r 都有B C A C r r ⋃⊆⋃,则必有B A ⊆.此命题是否正确?【思路分析】要想说明一个命题不正确,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略解】不正确.反例:取},1|),{(22≤+=y x y x A B 为A 去掉(0,0)后的集合.容易看出,B C A C r r ⋃⊆⋃但A 不包含在B 中.【评述】本题这种举反例判定命题的正确与否的方法十分重要,应注意掌握之.Ⅲ.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有限集合元素的个数在课本P 23介绍了如下性质:一般地,对任意两个有限集合A 、B ,有).()()()(B A card B card A card B A card ⋂-+=⋃我们还可将之推广为:一般地,对任意n 个有限集合,,,,21n A A A Λ有)(1321n n A A A A A card ⋃⋃⋃⋃⋃-Λ)]()([)]()()()([3121321A A card A A card A card A card A card A card n ⋂+⋂-++++=Λ )]()]([)]()(1232111n n n n n n A A A card A A A card A A card A A card ⋂⋂++⋂⋂+⋂++⋂++---ΛΛΛ ).()1(311n n A A A card ⋂⋂⋂⋅-+--ΛΛ应用上述结论,可解决一类求有限集合元素个数问题.【例9】某班期末对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总评成绩有21个优秀,物理总评19人优秀,化学总评有20人优秀,数学和物理都优秀的有9人,物理和化学都优秀的有7人,化学和数学都优秀的有8人,试确定全班人数以及仅数字、仅物理、仅化学单科优秀的人数范围(该班有5名学生没有任一科是优秀).【思路分析】应首先确定集合,以便进行计算.【详解】设A={数学总评优秀的学生},B={物理总评优秀的学生},C={化学总评优秀的学生}. 则.8)(,7)(,9)(,20)(,19)(,21)(=⋂=⋂=⋂===A C card C B card B A card C card B card A card ∵)()()()()()()(A C card C B card B A card C card B card A card C B A card ⋂-⋂-⋂-++=⋃⋃ ),(C B A card ⋂⋂+ ∴.3689201921)()(=--++=⋂⋂-⋃⋃C B A card C B A card 这里,)(C B A card ⋃⋃是数、理、化中至少一门是优秀的人数,)(C B A card ⋂⋂是这三科全优的人数.可见,估计)(C B A card ⋃⋃的范围的问题与估计)(C B A card ⋂⋂的范围有关.注意到7)}(),(),(min{)(=⋂⋂⋂≤⋂⋂A C card C B card B A card C B A card ,可知 7)(0≤⋂⋂≤C B A card . 因而可得.43)(36≤⋃⋃≤C B A card 又∵.5)(),()()(=⋃⋃=⋃⋃+⋃⋃C B A card U card C B A card C B A card 其中 ∴.48)(41≤≤U card 这表明全班人数在41~48人之间. 仅数学优秀的人数是).(C B A card ⋃⋂ ∴)()()()()(B card C B A card C B card C B A card C B A card -⋃⋃=⋃-⋃⋃=⋃⋂.32)()()(-⋃⋃=⋂+-C B A card C B card C card 可见,11)(4≤⋃⋂≤C B A card 同理可知 ,10)(3≤⋃⋂≤C A B card.12)(5≤⋃⋂≤A B C card故仅数学单科优秀的学生在4~11之间,仅物理单科优秀的学生数在3~10之间,仅化学单科优秀的学生在5~12人之间.【评述】根据题意,设计这些具有单一性质的集合,列出已知数据,并把问题用集合中元素数目的符号准确地提出来,在此基础上引用有关运算公式计算,这是解本题这类计数问题的一般过程.针对性练习题1.设S={1,2,…,n},A 为至少含有两项的、公差为正的等差数列,其项都在S 中,且添加S 的其他元素于A 后均不能构成与A 有相同公差的等差数列.求这种A 的个数,(这里只有两项的数列也看做等差数列).2.设集合S n ={1,2,…,n},若X 是S n 的子集,把X 中的所有数的和为X 的“容量”.(规定空集的容量为0),若X 的容量为奇(偶)数,则称X 为S n 的奇(偶)子集.(1)求证:S n 的奇子集与偶子集个数相等.(2)求证:当3≥n 时,S n 的所有奇子集的容量之和与所有偶子集的容量之和相等.(3)当3≥n 时,求S n 的所有奇子集的容量之和.3.设M={1,2,3,…,1995},A 是M 的子集且满足条件:当A x ∈时,A x ∉15,则A中元素的个数最多是多少个.4.集合*},2110log 1|{1N ∈-<≤-x x x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多少个? 5.对于集合}.3,2,1,3|{},4,3,2,1,3|{======k x x N n n x x M k 若有集合S 满足N M S N M ⋃⊆⊆⋂,则这样的S 有多少个?6.求集合方程有序解的个数}.,,2,1{n Y X Λ=⋃7.设E={1,2,3,…,200},E a a a a G ≠⊂=},,,,{100321Λ,且G 具有下列两条性质: (Ⅰ)对任何1001≤≤≤j i ,恒有 ;201≠+j i a a(Ⅱ).100801001=∑=i i a试证:G 中的奇数的个数是4的倍数,且G 中所有数字的平方和为一个定数.。